活着----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活着的主体是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享受不同的状态:消沉、麻木、热烈、活跃、茫然、虚假、平淡、真实。享受这些状态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情感体验来完成活着的过程。
只要我们还有感觉,活着便有意义,它的意义就是我们体验了这个过程。不管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都是在完成一种生活体验。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也是在完成另外一种生活体验。不管是怎样的生活体验,它的不间断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活可以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这就是让我们品味了不同的人生。那么,任何一种状态其实都有它的过程性和连续性。它的过程性在于它会有一个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内我们会享受着痛苦、幸福、平淡、充实。它的连续性就可以比喻为物理学中的惯性,状态虽然改变了,但是它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就象是大海中的波浪,它消失以后表面虽然平静了,但力量还在,碰到礁石照样会起浪花.
如果我们理解了活着的概念,就会发现不管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会成为过去,剩下的只是在我们心中生活体验的记忆而已.如果,把自己陷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便成了过程的仆人,被动的喜、被动的忧、无奈、兴奋、激动、茫然。
也许,我们应该用一种超越的眼光看待这个过程,因为只有超越才能将虚幻化作真实,把麻木化作充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过程的主人,以主动的心态来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状态。
如果,我们能了解以上的内容,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观念,便会发现生活本来就是充满阳光。当发现阳光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不再是空虚的,而是充实的,快乐的。
生而为人,何其不易,不论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我们都在这个世上短暂地停留。而在这个短暂的停留过程中,我们经历着三种境界,这是因为情感的存在和影响。
第一种境界是“快乐”,我们经历着无忧无虑的童年,享受着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没有任何的烦恼和痛苦。然而,这种境界的快乐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开始逐渐地面对现实中的挫折和困难,进入了第二种境界。
第二种境界是“痛苦”,我们经历着各种挫折和痛苦,开始学会了面对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感受着现实的残酷和无情。在这种境界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坚强面对挫折和痛苦。
最后,我们进入了第三种境界,这是“平静”。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和磨难,也开始学会了如何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感悟生命的真谛和价值。在这个境界中,我们已经超越了个人的欲望和私心,追求着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宁静。
总之,我们的情感是引领我们经历这三种境界的根源,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部分。
你认为你一无所有,但事实上你拥有了一种普通人没有的思考,你知道山的走势吧,有上坡必有下坡,有下坡也必然会有上坡,有理想要坚持,红军战士克服了无数的困难取得胜利,你因为失败而认为你彻底失败了,事实上并没有,你只是没有对自己的理想做好准备,奋斗吧,人生漫长,你只活了二十多年,天无绝人之路,你只是需要准备,准备的时间由你决定,你要做好绝地反击,既然都这么失败了,那为什么不再为自己奋斗呢,你不奋斗,没有人能帮你,你需要奋斗,我看好你,在失败中崛起的人必定是出类拔萃的,你只是缺少准备和一个机会,等你做好准备,机会自会送上门来的!
人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产物,其现实性与其超脱性铸就了人的制约性和能动性,而谈及人性的归宿时,精神寄托与思想意识往往更能很好的对其进行解剖。 精神寄托往往是一个人的情感或意志的基础,也是支撑着人这一属性存在下去的非物质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满足促使人性逐渐觉醒,古时人一生受物质的支配,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此时的人更多的是一种自然属性。这种无能为力表现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寄托,但仅停留在感性的时代,这种感性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回归。古人自古就有托物言志之举,这也是意志的作用,用人性或者说是能动性来对抗先赋性,不难发现,人类的发展都围绕意志,艺术,宗教和理性,其中前三者都是在寻找心灵的归宿 。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化解了自然的制约力,理想首当其冲的逢时而生,理性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以往的感性逐渐淡化 ,人逐渐沦为一种社会工具,每个人各司其职,连教育也沦为了一种职业工具。当然,这只是生产力还不够强大的提现 随着网络虚拟技术发展,人性将迎来真正的解放,因为此时人的自然属性逐淡化。 真正人的归宿应该是其价值的实现,追求自我的一种存在,但这种心里的膨胀将促使社会进一步发展,最后发现人类无欲无求,就这样做到了放下,也许向石头一样就是人性的最后也是最好归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