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来赞扬家乡人的情感?

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来赞扬家乡人的情感?,第1张

《搭石》一文描写了人们摆搭时走搭石,年轻人遇到老人过搭石,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是对的,这让读者体会到家乡人尊老敬老的品质和质朴的情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摆搭石:人们把精心挑选的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2、走搭石:一行人紧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如果有两人同时走到溪边,总会止步,招手礼让,年轻人在溪边遇到老人,会背老人走搭石。

扩展资料:

本文作者(刘章)写了自己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每年汛期,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作者借摆搭石、走搭石来赞扬家乡人们之间美好的的情感,那些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时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所选石块一般为天然呈方形状或平顶状,所有石块按等二尺距离摆放。不很平稳,走快才能保持平衡。也为一道风景。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一般而言,故乡就是自己的出生地。自己的童年乃至自己生命中的许多岁月都是在故乡度过的,这里不但有自己的家、亲人,更有自己家族的记忆。一个人的经验积累以及情感与性格都与家乡的自然风貌和文化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故乡都有一种割不断的特殊情感,它是人的出发地,也是人的归宿。因此,一个人拥有故乡,不仅是指具体的、有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的,无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不管走到哪里,身在何方,故乡都在他的心中,都体现在他的行为方式上。由于这种特殊关系,故乡常常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也有了多种多样的美称,(提问:列举对故乡的美称)如故土、家园、故园、故里、桑梓、归宿等等有时指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在比喻的意义上,它们往往指向人们的精神家园。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而是由许多人、景物、故事和场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所以,思乡类的作品往往都是从一些具体的东西出发,由眼前之景激起思乡之情,即使许多平常的人事景物也会因为融汇了乡思而具有了特别的意味,有的景物因为被反复书写而成为思乡的文学意象,如柳、月、炊烟、乡音等等。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就是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小时候,“余光中”这个名字并不被我熟悉,《乡愁》这篇思乡佳作也未见过。然而,当真正离开了自己生根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异地时,才知思乡之痛,才知恋乡之情,才知隔着千山万水遥望家乡的难……

2004年的夏天,还穿着稚嫩童装的我踏上了火车,驶向了陌生的城市———兰州。

到了兰州,到了这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又开始了紧张的循环。可是在学习、生活,生活、学习中却总感觉少了什么,无法寻觅。就在那一天,中秋节,当万千游子翘首望乡之时,我才知道,那是乡愁,无尽的乡愁。

那一夜,无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睁大了双眼,仿佛想像余光中一样,“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乡的一轮明月。

心,在灿烂星空中仿佛脱缰的野马,向遥远的家乡奔去,向灿烂的海滩,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看着这一轮明月,同时想起的还有我那年老的外婆。外婆是一个纯朴的农村妇女,有着沿海惠安女的一种自然、奔放。她已七十四岁高龄,唯一疼爱的就是我———这个她仅有的外孙,小时候,伏在外婆的背上,听着优美的一曲《外婆桥》小谣,满心欢喜地想象着虾仁饼的味道,向那发出诱人香味的小店走去。最美的享受在这一刻得到了最美的诠释。

不知为何,此时突然想要爬上母亲的背。想从她那儿感受到外婆的爱与温馨,想在她的背上尽情地睡,尽情地想,想家,想家乡的山与海,家乡的花与草,家乡纯朴的人,家乡的每场雨,家乡的每一次成功与遗憾;还想家乡的每一幢楼,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更想家乡的小吃,家乡的海鲜,家乡的名菜;甚至还想翻开地图,饕餮那小小的板块上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县,每一个小镇。

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千里眼,那双远望家乡美景的眼睛,从厦门到武夷山,从铁观音的产地安溪,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再从闽江驶船,直到台湾,去尽情游览东南的美景与人文。

家乡,家乡,这个令我热血沸腾的字眼,看到是那么的温馨、如此的贴心,我希望,能够用这饱蘸热情的文章,转换成一双翅膀,飞向我魂牵梦萦的家乡,飞向我出生的地方。飞向双鬓斑白的外婆身边,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洁的一轮明月。

第二故乡的。我几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贴上给你看看。

那年,那山,那水,那梦境一样的北大荒

六八年十月五号,我随着大约两千的哈尔滨知识青年,背着行李和学校发的毛泽东选集,乘火车来到绥棱县。随后,森林小火车摇晃着逶迤前行,跑过了九十多里地,把我们送到了小兴安岭脚下诺敏河畔的绥棱农场。

十几个小时前,我们还沐浴着哈尔滨秋日温暖的阳光,周围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和送行的父母家人在一起。而现在,四顾茫然,除了本校的四个熟人,其他的,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面孔。喧闹的知青队伍旁,停靠着装满原木准备下山的小火车,粗大的原木上带着厚厚的落雪。远处,由差池不齐的大片平房组成的,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场部。这种反差,是如此的大。

总场四海店很大,没有路灯,没有楼房,一个大礼堂能容纳下我们所有的人,是整个农场里最大的建筑。我们来到的,是从前的一个劳改农场,那时还有众多劳改就业的人员。

我们所有的知识青年都列队等在大道上,准备陆续进食堂开饭。这第一顿饭吃完,我们才知道,这次吃饭是要交钱的。这宣告了我们开始第一次独立地处理经济,今后将有自己的收入,我们不再是学生,将按照社会的法则生活。出了食堂,场部地区已经整个笼罩在昏沉沉的夜色里,四外里寒气逼人。周围的森林在暗夜中显得是那样的神秘莫测。我们在清冷的月光里,带着浓重的好奇,仍旧以在学校下乡劳动的心态,在这个寒冷初冬的夜晚,开始了新的生活。

初到异乡,没有人不思念家乡,亲人。我的哥哥在一个月之后来看望我,电话中他告诉我,已经到了总场,第二天就可以坐顺路的拖拉机来看我。

放下了电话,我成了身边知青战友那样羡慕的人物!

我是一时也等不及了。我没有请假,下午自集训的七分场私自奔向远在二十多里地之外的总场。我那时天真地认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是普世的真理。总场就在可以遥望的诺敏河对岸,为了节省时间,没有经验的我,放弃了走似乎绕远的大路,准备径直穿越两岸有大面积塔头草塘和树林的诺敏河,直奔总场。

踏入茫茫的雪原,穿行于茂密的树林,眼前根本没有任何前人走过的小路,四外只有一溜溜兔子和野鸡留下的痕迹。回首望去,雪地上,只有我那一行深浅不一,弯弯曲曲的脚印,是那样的醒目。‘欲速则不达’,我到此时才深深地领略了这句成语的真谛。踯躅跋涉在这松软的林间雪地,我逐渐尝到了大自然送给我品尝的苦头,汗、很快就下来了,脚步也越来越慢,越来越慢。我也真切地理解了成语里‘举步维艰’是什么滋味、、、、、、可对眼前一片浩瀚和洪荒景色的痴迷,对大自然的好奇和新奇,仍旧兴奋着我的神经,支撑着我继续走下去的决心。

前面一丛灌木里,传来几声细细簌簌的响动,声音在这个静谧的树林里,显得是那样的清晰。一只美丽的花鼠拖着蓬松的大尾巴钻出来蹿上了枝条,它宝石一样明亮的两只眼睛,新奇地看着我这个不速之客越走越近,我敬畏地在它一米多远的地方停下了。我们四目相对,我不知道,究竟是它在欣赏我,还是我在观赏它!随后,仿佛是在欢迎我这个客人,仿佛是在为我表演,它灵巧地上下蹿越,变换着各种姿势在茂密的枝条上孩子般的嬉戏。

我看呆了,我还是第一次站在这样美丽的小精灵面前,头一次看到人与野生动物与自然这样和谐的场景。我不禁忘情地欢呼起来,吓得这个小精灵一下子钻进了树丛深处,看不见了。等了一会,没有动静,我失望的准备离开。可就在这时,这个小精灵和另一个小精灵先后跑出来了,它们不再顾忌我的存在,把整个树丛当作了舞台,奔腾跳跃,开始了更欢快的表演。

天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转暗,纷纷扬扬的雪下来了,而前面更长的路还没走,我知道我必须得赶路了,我只得依依不舍的告别了送给我那样多欢乐的两只可爱的小花鼠。可是,往前不远,就像是得到通知:‘有贵客来访’,前面的灌木丛中,不断有快乐的花鼠出来‘登台表演’,这让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和它们是那样的难舍难分。

树林越来越疏朗,就要走出树林了,身后飞来了一大群的苏雀,它们嘀鸣婉转的叫声,在空谷中是那样的悦耳,宛若来自天籁的乐音。它们鸣声一片,就飞落在我前面不远的地方、、、、、美丽的红肚皮在白雪的映印下是那样的艳丽,艳得醉人。雪雾中,白桦林下,这群苏雀在雪地上互相追逐欢叫,我的眼前是一幅任何丹青圣手也无法描绘的美丽生动的画面、、、、、、我久久地停在那里,内心里虔诚地感谢着上天,我不敢向前,一直痴痴地等到它们像一阵风一样的飞走、我生怕破坏了这天人合一的美妙瞬间。

塔头草塘绵延好几里,凄厉的北风把厚厚的积雪吹拂得如同平整的地毯,上面根本看不出下面隐藏着的玄机。只有你几脚踏进去,才会深切地知道它的厉害。塔头墩子高高低低,积雪下面深深浅浅,你根本不知道你下一脚会落在什么地方?究竟会陷进去多深?我跌跌撞撞,一溜歪斜,假如有人这时看见我的狼狈相,肯定会笑得喷出饭来!但这无情的自然无法回避!

草塘里一片片茂密的草丛,里面并不寂寥,也是某些动物喜爱的栖息藏身地。我冒然地闯进去,也实在是搅扰了那里众多原住‘居民’的安宁。

蓦然,一片彩虹‘噗啦啦’地从我眼前飞起,我吓得一屁股跌坐在雪窝子里,脑子里那时是一片空白,许久许久才平静下心的狂跳-------原来那飞起的是一群艳丽的雄野鸡。它们急速地规避风险,逃离我的身边。在最后,它们优雅地滑翔着,拖着它们美丽的长长尾羽,在前面百多米远的一片不小的草丛中,一个个落下。

我的腿还是软的,连累带吓,一时间根本就没了站起来的意愿。我坐在雪地里,呆呆地看着大雪如帘如雾,纷纷扬扬的下,庆幸刚才遇到的野生动物不是那狗熊和豺狼。

远远的,雪雾中,一群狍子向这里飞奔而来。这群狍子有二十几只,它们体态匀称,行动矫健,是草原上很少有动物可以媲美的飞毛腿。老天爷啊、只是在转瞬间,它们就飞一样的到了我的面前。我激动地挥动双臂大喊了一声,一下子从雪地里站了起来、、、、、、说来奇怪!这群狍子竟然一下子全部停住了脚步,齐刷刷地竖起耳朵,回头,瞪眼看着我这个突然从雪地里变出来的‘怪物’。

人都说‘傻狍子’、 ‘傻狍子’。这些狍子确实是一群傻狍子! 它们这些傻狍子实在是应该庆幸,今天遇到的是一个刚刚十八岁,还带着些许天真,根本没有丁点恶意的知识青年,不是一个贪图它们鲜美的肉,端着双筒猎枪的冷血猎手。

我们相距不到二十米、、、、、、一个满身是雪傻乎乎看着狍子的人,一群回望着他的傻乎乎矫健的狍子、、、、、、我们就是这样默默地站在漫天的雪雾中,互相凝视着、、、、、、实在不知道过了多长的时间,时间好像有一个世纪那样的长,我终于按耐不住,用足了全身的劲头,向着它们高声地呼喊了一声,宣泄着我的欢乐!

那喊声悠长,回荡在低暗的天穹和苍茫的大地之间。

这群狍子像一下子醒悟过来,突然一齐飞奔了起来、、、、、、它们尾部那显眼的白色斑块,随着它们在草塘上的腾跃,像一盏盏明亮的信号灯一样,一闪一闪,最后消失在那迷迷蒙蒙的雪雾之中。

艰难地走了很久,脚下的地逐渐平坦了起来,我庆幸,终于走出了漫长的塔头草塘。

碧玉般的诺敏河冰面上很少积雪,她蜿蜒曲折,坦荡荡的呈现在面前。整个河面已经全部冰封,可是只冻了大约一寸来厚的冰层。东北人都知道,‘横冰一寸可托人,立冰一尺莫登临’。说的就是冬天冰封,只要厚达一寸,就可以站住人,春天冰雪酥融,河面上即使是一尺厚的冰层,也绝对的不能去踏!

我游泳本事可以,自然底气十足,根本不把这一百几十米宽的河流放在眼里,对岸已经远远可以看得见总场的建筑,怎可退缩?我毅然穿越起诺敏河的河面。

逐渐的,真正的踏上诺敏河主流上的冰面,还真不是个吉祥的事情!并不结实的冰面开始在脚下‘噼啪’炸响,我只觉得身上的那些汗正在变得冰凉,冰凉,我的心随着那一声声刺耳的炸响声,也变得冰凉、冰凉。我战战兢兢地滑动着挪动脚步,随时准备在冰面破裂时迅速的扑到冰面上,免得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变成可怜的落汤鸡,今后成为所有知识青年口中的笑柄。

冰面炸裂的响声,随着我的前行越来越大,我的胆子,却随着距离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小、、、、、、在一次实在让我神经承受不了的冰面炸响之后,我一下子扑到了冰面上,一动也不敢动、、、、、、许久,我才慢慢地开始往前爬了起来、、、、、、爬啊爬,我不知道这样爬了多久,也根本无暇去看同对岸的距离,只是留心注意身子下面仍旧咔咔作响的冰层、、、、、、爬啊爬,直到我看到晶莹的冰面下出现了河底的泥沙、水草,我这才知道,我已经成功地穿越了冰封的诺敏河。这一段河面。老天爷啊,我感觉它是那样的长,长得几乎和家乡的松花江一样、一样!

我站起来,一口长气呼出,胸腹中,蓦然有了一种劫难过后的豪气!眼前晶莹的冰面,重新又充满了诗意画意,我慢慢地走着,饶有兴致地观赏着冰面下清晰的河床,眼睛追寻着冰面下那清晰可见的游鱼。

一群将近一尺长的游鱼在我的脚下优雅地扭动着身子游过,我兴奋得像个孩子,蹦跳着追赶着它们,哪还顾得脚下噼啪作响的冰面。鱼群被惊扰,惊慌地四散逃命,有三条鱼慌不择路,一下子蹿到了河边,被冰面和河底的泥沙夹住,徒劳地拍打着它们红色的尾鳍、、、、、、我高声尖叫着奔过去,看着这三条几乎就是平躺在水面下的鱼,不禁高声的欢呼起来。我头一次在自然水域这么近的看到这么大野生状态下活生生的鱼!我看着它们身上那银白色的细鳞,鲜艳的红尾巴稍子,不断扭动拍打着的身子,兴奋得忘乎所以,疯狂地在冰面上蹦跳,想踹碎脚下的冰面,抓获这几条肥美的细鳞鱼!

可是没用,老天爷不成全!他老人家似乎是成心在保护这三条自由的鱼。这一寸来厚的冰面,就像一道铜墙铁壁,根本就没让我踹塌,我眼睁睁的看着那三条细鳞鱼拍打着尾鳍,逐渐的正过身子,随后一条条悠然地返回了深水里,一闪就不见了踪影、、、、、、

悠闲的越过了河滩地域,总场似乎就在眼前。我重新进入了让人头疼的塔头草塘,更加艰难的跋涉过后,我又重新穿越漫漫的白桦林、、、、、、

不知道什么时候,月亮已经高高地悬在头上,周围是一圈美丽的雪晕、、、、、、、雪已经停了,我机械地把脚从深雪里拔出,落下,眼睛越过稀疏的白桦林,望着总场建筑里一处处黄莹莹的灯光,向总场艰难地走去、、、、、、

我的心此时静如止水,已经超然世外,已然不急于赶到总场了。

壮美辽阔的黑土地,神秘迷人的小兴安岭,让我这个十八岁的大孩子痴迷和陶醉、、、、、、

我们那时的崇拜偶像----伟大的毛主席,他曾经有一段名言: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而我此时的感觉,却和伟大领袖的教导截然不同!

“与自然和谐,真的是其乐无穷!”

我真愿意时间凝固,时间就永远地定格在今天、、、、、、

1、故乡在远方

作者:张抗抗

《故乡在远方》是一篇写故乡的散文。但与一般写思念故乡的抒情散文不同。张抗抗的文章借助自己对几个故乡情感的体悟,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乡”的一种理解,一种更深意义上的探求。

这种探求在文章的开篇就得以表现,作者说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从哪里来哪儿是我的故园我的家乡”问题是作者思绪的开始,当我们为这样不合常理的疑问感到困惑时,便也不自觉地跟随着作者走上了探索的历程。

2、故乡

作者:鲁迅

小说写“我”“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小说一开始所极力渲染的那种悲凉的气氛,是为后面的感慨作渲染和铺垫:“时候既然是深冬……没有一些活气。”

这也正是“我”此次回乡的悲凉心境的反映。作者忍不住怀疑“这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旋即转入对故乡的回忆:“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又恍然意识到,“故乡本也如此”,只不过是“我”的心境变化而已,“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来就没什么好心绪”。

这“心境的变化”表明了“我”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离本乡、“走异路,逃异地”,到现代都市“寻求别样的人们”这一段隐藏在小说背后的曲折经历之后,却仍然在为生活而“辛苦辗转”的失落和悲哀,而这一切正是作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的普遍困惑和迷茫。

扩展资料

《故乡在远方》作品鉴赏

文中一共描绘了作者经历的四个“故乡”。首先是作者的祖籍广东新会。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老家”令人神往的美景。接着是作者的外婆家,江南小镇洛舍。在那里作者留下了她美好的童年假期生活。再次是作者的出生地——杭州。

在“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畔,作者感受了那份柔和淡泊。最后是冰雪之地的小兴安岭,作者度过青春年华的地方。水作的江南,冰砌的塞北,作者在这里聆听过落雪的声音,感受过冰天雪地里红红火焰的温暖。

——故乡在远方

因为家能给人内心一种安全感与舒适感。建立在故土上的家,往往都伴随着童年的记忆,童年的记忆多数跟父母及家人相伴,其中更多的是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也许除了父母,很少有人能够无条件接纳我们自己了。于是,家在很多人眼里就是母亲或父亲。

回不去的才叫故乡。年仅八十的老爷子回忆起故乡,特别是母亲,也是眼泪连连,哪怕是在以前都哭了几十年。经历越曲折,特别是隔海相望的这些人,因为有深深的缺憾,特别是对父母怀有没有尽孝的愧疚感或者遗憾,所以对故土的记忆愈发深沉。

一直有个笼统的观察,父母在,家在;父母离去,家不成家。但他们依然念念不忘。念念不忘的是那里的一砖一瓦吗,不是,因为熟悉的砖瓦早就不在了。

那是什么让他如此怀念,甚至梦中不断浮现?我想还是那段故乡的记忆。那种源自模糊记忆中带来的无限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让人内心有深沉的安宁。在这份让内心安宁的归属感中,人们吃起来才香,睡得更踏实。

一曲《故乡的云》几十年传唱已成经典。是歌声美,更是歌声传递出歌者与听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这种眷恋,就是重新获得原有归属感的内在欲望。而这种归属感,有家族的血脉,有文化的传递,有与父母靠的更近的内在动力,实际上还有集体无意识的召唤。

中国人的故乡情结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不仅是因为中国文化强调家庭和亲情,也因为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往往与某个特定地方密切相关。以下是中国人故乡情结的几个方面:

历史感与文化情结: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多元的传统文化,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人对于故乡的历史和文化情结非常深厚。

家庭与社会背景:中国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往往与某个特定地方密切相关,这就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人在离开自己的故乡后仍然会时常想念家人和朋友们。

地域性的认同:中国地广人稀,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这使得人们对于自己的故乡有着强烈的地域认同,往往认为自己所在的地方是最美的。

奋斗与回归的情感:很多人在外打拼时,会对家乡充满憧憬和向往,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回归到家乡,并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中国人的故乡情结是多方面的,包括历史感、文化情结、家庭与社会背景、地域性的认同以及奋斗与回归的情感。这些情结深深地植根在中国人的心中,成为了他们内心深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当前位置:好词好句 > 作文 > 描写思念故乡的作文

描写思念故乡的作文

时间:2012-10-23 08:00来源: 好词好句网 作者:西海 点击: 1469 次

18

更多7

篇一:初秋,一份思念遥寄远方

  岁月轮回,时光流转,北国,挂上了她初秋的帷幕。

  柔和的灯光,低吟的秋虫,远处飞轮的驰骋,广漠平原特有的夜的寂静,一切默默地陪伴着我的无眠。

  思念生翅,瞬间,穿透时空,在故乡的天空久久徘徊――

  看到了,看到了故乡小河升腾的雾,在山腰缠缠绵绵,若即若离,那是河的柔指在把山的思念轻轻抚平,从此,山的性格中便有了一份伟岸中的温情,挺拔中的秀美,伸展中的温婉。

  雏燕在柳丝之间追逐,莺雀在玉树之间婉转。看啊,蓝天在它们头顶书写天韵,白云在她的柔怀中飘逸,用灵动和情思,用抽象和具体来述说他对她深深的依恋。

  不要说,晶莹的露珠在摇曳的草尖上热情的璀璨,不要说朝阳那激情四射的脸,是谁在东山轻描淡写日出?把晨晖毫不吝啬洒在勤健的巴山人的鞋面?

  这就是我故乡的秋之晨啊,思念把我送回她的怀抱,她也曾给我无限想象空间。我之躯被她喂养过,我之灵被她哺育过,天之边,海之角,不论我是否艰辛,不论我是否疲惫,乡愁伴我一路风尘,遍尝人间冷暖,笑看世界风云变幻。

  只有那思念,是我唯一的不变。

  北方的初秋是故乡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金色稻浪啊,是梦,是情,是歌,是喜悦,是收获,是农夫开心的笑脸。

  不会太在意高粱涨红的笑脸,大豆颗粒的饱满;也不太在意长茄的骄傲,披着白纱冬瓜的浪漫,那不是秋的全部。那弥足珍贵的稻浪啊,为什么总在我心中腾翻?

  燃烧的枫叶,我不会在意,尽管她或许是画家和摄影家的宠儿;直窜天空的云雀,我不会在意,尽管她也许是音乐家美妙旋律中一个跃动的音符。我的父老乡亲也不会在意,他们只在意那金色稻穗是否沉甸,而我只在乎他们被岁月风霜残酷雕刻打磨的脸。

  我试图用我的一往情深和一相情愿抹去他们心头的落寞和他们额头沧桑的印斑。

  我想送他们今夜安然,留我的思念和祝愿将他们深情陪伴,留我一人的幽思去为她们守夜和去了望星空外的遥远。

  假如你不曾到过巴山,你是无从感知巴山夜魂的。月朗星疏时,山峦层叠,千里绵延,薄纱轻笼,天山相连,偶尔的犬吠不过是酣睡山脉不经意的梦呓;漆黑如墨中,一切消融,归于混沌,宛若童话世界某个漂亮处女心中哪个未曾开启的美妙而温馨的梦,偶尔的灯火,不过是远足者在追寻走进童话国度的路。

  让我再停留一刻吧,神秘的初秋之啊,让我再看看,即使我看不到母亲那浑浊双眼中的慈祥、关爱、和期盼,但至少,我可以数一数母亲双鬓徒增的白发;是的,即使我看不到儿女们清澈双眸中的倾诉、呼唤和等待,但至少,我可以听一听睡眠中天真的梦语。

  我无言,我不忍心惊醒故乡酣睡中的梦。

  我将悄然而去,我甚至不能倾吐我内心所有牵挂的秘密。

  今夜,我将思念遥寄远方……

篇二:遥望故乡

  一轮夕阳,缓缓地没入深山。

  一座城,渐渐地映出光亮。

  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云端。

  一双眼睛,默默地望着远方。

  一缕愁思,牵念着远方的土地。那快土地,有着多少思念与牵挂。

  不在故乡的那块土地上生活,已经有十年了。十年,多么漫长又是多么耐人寻味。在梦里,时常回到故乡。看到了自家的老屋,还有老屋前的那棵树;看到了树上的花,闻到了故乡最熟悉的味道。

  从城市的嘈杂中逃离出来,坐在这座楼的顶端遥望故乡的土地,回味在故乡的童年时光。

  经过城市中的这条河流,也流经了故乡那块土地,可我却闻不到故乡的气息。正如在无数汽车的嘈杂声中,听不到故乡的呼唤。时间倒转,童年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河流,流回到故乡。

  童年时最爱老屋前的那棵树,时常为了它的一朵花与伙伴大打出手;

  童年中最爱田边的草地,时常和伙伴在上面打滚、嬉闹;

  童年中最爱夏夜的萤火虫,时常捉来装在瓶子里,挂在床头,甜美入睡……

  或许,童年中最怀念的是那一种纯真的幼稚。小孩子永远是最快乐的。总喜欢一句话:人一出生就只是一张白纸。小孩子在自己的白纸上可以无忧无虑地画出自己的色彩,而单纯,应该就是手中的画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白纸上变得越来越有章法,色彩由浅变深,由暗淡变成炫丽,那是成功的步伐。画满童年的那一块,却是色彩斑斓,凌乱间充满天真与欢乐。这就是童年的魅力吧。

  儿时的一个玩伴,现在就在这城里工作,而我,还在学校读书。他说我很幸福,因为有书可以读;我说我有梦想才很幸福。我们都笑了,十年前我们也这样笑,在每个故乡的日子里。从他那里知道,这座城市的边缘已经延伸到故乡的土地上了。在原来玩耍的那片大草地上,一座工厂拔地而起,遮住了那片绿,淹没了夏夜的蛙声……听到这些的时候,心里真不知是什么滋味,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感伤。我想,故乡应该是变得更富有了吧,但这之外,好像少了些什么。

  他说:“有时间的时候,和我一起回去看看吧。”“好。”我微笑着说。然后,等待着,等待着……

  太阳收起了最后一缕光辉,天色渐渐暗下来。可我分明看到了远处的一点光亮,那是故乡的呼唤。

篇三:故乡

  只是一些来去匆匆的汽车在街上来回地驶过,不管是来的还是去的,在这个如梦般的城市一点都没有我停留的迹象,我知道在这些匆忙而过的车辆中,没一辆是重复着同样的路线,就如那些游子,没有人知道他们从哪里来,也没有人知道他们到哪里去。横在眼前的那条大街,此刻在我眼里就象一条我正在走的路,路的一头是我的原点,是我的故乡,我在一步步离她远去,路的另一头是我的一个梦,那个梦是我一生的追求,不管能不能实现,我都会象街上行驶的汽车向那个目标驶去,因为这是我一条生命的航线,我要沿着这条线走向我生命的极点,远离我的母亲,远离我的亲人,远离我故乡的泥土。

  可是我并做不到这些,我不能一去就不能回头。此刻在我的脑里,我就想到了故乡的田野,家门前的小路。深深的怀念,浓浓的乡愁,使我总也摸不去故乡的影子,忘不了家里的亲人。过多的乡思,根植于心的乡土情节,我在前行的路中有着许许多多思念,多了许多顾忌,这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感,我知道这种情感是人的一种美德,但同时也是给人的一种伤害。情感过于深重的人,往往从原点出发又会重新回到原点,就象我的许多朋友一样,从家乡出来最后又回到了家乡,其实在心里他们也和我一样清楚,流浪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是为了选择一个更佳的生存栖息地,可就是因为这种抹不去的乡愁,不愿远离故乡的心理,使他们重又回到故乡,回到他们父辈祖辈那样的生活。

  故乡在我的心中只是一种怀念,可我并不想对她有深深的留恋之情。我知道在我的情感中,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不会感觉那儿的风光比家乡好,那里的人们比家乡亲,这是人的一种心理,是对自己出生地的一种依赖。生在哪个地方,不管那个地方再贫脊,再落后,都没有人认为它不好的。爱家乡,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但我们不能因为爱而就漠视了她的现实,自己的发展有时是要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只要心中不忘故乡,对故乡有份情就够了,没必要死恋着故乡,离不开故乡,如果人人都这样,故乡也得不到发展,我们的命运也不会有好的改变。

  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讲过,人是从大森林中走出来的。在我今天的想象里,我认为大森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种地方令我无限神往,她可以说是人类最初的家园,可人类还是走出森林来到平原过起了农耕的日子,这不是因为大森林不好,而是那地方不适宜于人类生存,不利于人类发展。人类正是因为走出了大森林,才从原始中蜕化了出来,从而不穿树皮不吃野果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农耕生活。到今天,已经没人把大森林看着自己的故乡,人们心目中的故乡,都是一代人或两代人长期居住的地方,或者是自己的出生地。其实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是把上一辈人的出生地看做故乡的,我们的下一辈人也许就不会出生在那个地方,那里只会是他们的一种祖藉,他们的故乡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的地方或者是我们将要去生活的地方,故乡情节对于人们来说并不象血液那样会一直不变地在血管里流淌,那是随着时代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而有所不同的。单恋着一个地方,是一种狭隘的心里,走不出故乡,见不到外面的世界,人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

篇四:月是故乡明

  又至中秋月圆时。

  中秋前夕,一家人像往年一样喜聚在一起,品月饼谈理想,良辰美景,共度佳节。这样快乐热闹的节日,大家都是欢喜激动的,可是心里却牵挂着他——在大洋彼岸求学的大表哥。

  “他在那个遥远的国度还好吗?他如果能回来给我讲讲那里的故事该多好,他如果能回来陪我玩该多好。异国他乡的饭再好吃,也比不上故乡的味道呀……”我看着丰盛的饭菜,想念起了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吃饭都会给我讲好多故事的大表哥,想起了每次回家都会陪我玩的大表哥。

  “这个味道超儿最爱吃了,如果他在一定要给他尝尝,”舅妈一边吃月饼一边念叨,美味的饭菜掩盖不住她对儿子的思念,“也不知道他在那边能不能吃到这么好吃月饼,那里的月亮也像这里一样圆润可爱吗?他身边有没有朋友陪伴,会不会很孤独呀!……”

  舅妈正念叨着,电话铃却响起来。电话里传来我们熟悉又期待的声音:“妈,中秋节了,你们都还好吗?”“好,大家都在呢!别担心我们,好好学习呀!”“放心吧,妈妈,我们这里有很多中国同学陪着一起过节,热闹着呢!”“哦,这就好。你从那边看到的月亮也像中国的一样吗?”“好像有点暗。月是故乡明嘛。”……

  有了大表哥的电话,大家似乎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的心情也明朗了许多。虽然没有和他说话,但是知道他在那边一切安好,我也为他高兴呢!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接到海外来电,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与欢悦呢?大表哥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大家心连在一起,不也是一种团聚吗?幸福,有时候可以很简单……

  夜,渐渐深了。大家的脸上也有了朦胧的醉意和困意,我却毫无睡意。独自走进屋里,倚在窗前,抬头看明亮夜空。乳白色的月亮,是那样的皎洁又富有神秘色彩,上面斑斑驳驳落下了几个黑点,那是大表哥写给我们的思念吗?我睁大眼睛去看,却又似乎看到嫦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的身影,柔美凄凉,似乎在诉说着多少婉约动人的故事,孤独的身影不禁让人黯然神伤。

  渐渐的,我发现月亮的周围升起了淡淡的烟云,像丝带一样环绕在月亮周围,将月亮笼罩,渐渐升腾……我突然觉着这弥漫的细长的烟云,好似一根长长的电话线,在月圆夜为我们传递了一份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思念与祝福,它连接了我们与大洋彼岸的大表哥,让我们手拉手抱成团,心心相印——心中有月亮紧紧抱成团,岂不是另一种团圆呢?心灵的完整,即使身在他乡,只要有一颗热爱故土的心,思念亲人的心,岂不美好?

  月是故乡明……

篇五:思念故乡

  您还好吗?故乡的水;您还好吗?故乡的草;您还好吗?故乡的土;您还好吗?我亲爱的故乡……

  还记得那悠悠的山路吗?那条蜿蜒曲折的山路,孩提时代的欢声笑语都被树叶收藏在自己的百宝箱里,那个箱子呀!是他们一生中的珍品。听――“奶奶,快走呀,快点儿,前面就是小溪了”,“好,我快着呢!”“噢,洗澡,抓鱼了……”那稚嫩的童音在树林里穿梭着,那浅浅的脚印仿佛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故乡,你有多么的美好啊!

  还记得那锈迹斑斑的小推车吗?那是童年的音乐,童年的诗篇――“吱……吱”的车轮声就象那古老的故事,讲述着那童年的喜怒哀乐。“奶奶,我也会推车了,看……”“乖,你真棒,奶奶回家就给你买好吃的……”美好的回忆就像一场轮回的梦,一去不复返。

  孩提时代的我,曾为一朵花儿而醉过,曾为一片叶而哭过,曾为一滴水而惋惜过,曾为一枝笔而兴奋过,呵!美好的往事也都是一滴留不住的水,一枝用不完的笔……

  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故乡;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回忆;我很思念,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童年;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个美丽的梦想;我很快乐,因为我有一朵美丽的云彩;我很快乐,因为我清澈如秋水般的思念。

  花儿朵朵绽放,草儿棵棵青绿,明天的明天,我还会有说不清的思念?下次再见吧,我最亲爱的故乡!

篇六:怀念故乡

  弹指之间,来去竟已七年。

七年之前,我踏上这方异土。

  对于我来说,故乡的概念已变年模糊,毕竟是已经在异乡生活七年,远离了故乡的人、事、物,就好象我已经成为另一个地方的人了。

  我的家乡流淌着一条奔腾的江,而儿时的我也在这儿度过了一段永生难忘的时光,就在这条江的哺育下,我慢慢长大,这条江的名字叫松花江。

  我生长的土地一望无际,看到它,我便有一种很塌实,很幸福的感觉,儿时的我,在这片土地上嬉戏,吮吸自然的给予,这片土地留下我太多的回忆,就是这片土地给了我太多的滋养与爱护,而我,也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喜悦,这片土地有一个亲切的名字,叫做黑土地!

  我生长的周围,有一群朴实的人们,他们谈笑风生,他们激情豪迈,他们热情大方,他们慷慨豪爽!他们在那片土地上耕作忙碌!他们在那条大江边,尽情享受,他们为朋友两肋插刀,他们为情义赴汤蹈火,他们为相聚开怀畅饮,他们为离别痛哭流泪!他们共同有个响当当的名字叫:东北人!

  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七年了,是晃我已经离开那里七年了,七年的聚散,让我更迫切地想回到故乡,想去看看故乡的江,想去摸摸故乡的土地,那一切是否仍留存着我的气息,那淡淡的江水味儿,或是浓厚的土块的沉积,都有让我有一种异样的冲动,想再次拥进松花江的怀抱,想再次亲吻黑土地的尘埃!直到那时我才发现,故乡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故乡的亲人们啊,你们是否已经在庄稼地上忙碌,天气冷了,别忘了加件衣服。故乡的亲人们啊,你们的身体是否还硬朗,累了就停下来歇歇吧。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江南的风太清,承载不了那种厚重的情感,落英无情,竟留不下痕迹。明月游走,微风徐来,这时的思绪早已随波荡漾开去,飞到千里之外的故土。入秋了,故乡的土地上应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了吧!天凉了,故乡的江边应少有人影了吧!丰收了,故乡的人们应已回家庆祝了吧,落叶了!也快带来故乡的雪了吧!

  有人说,思念当归,是的,我真的该回去了!

  朋友,如果你决定去北方看看,你一定要带上我的问候,带上我的思念,替我问候松花江,替我抚摸黑土地,然后,再带上愉快回来。

  因为那儿是我魂牵梦萦的故乡啊!

篇七:我的故乡在远方

  我的故乡一直离我很近但又是那么的遥远,远的遥不可及。

  ——题记

  朦脓的月光洒满了阳台,在阳台上的我望着天空的明月油然而生出一种思念,我思念那孕育我的故乡,那如诗如画的故乡。或许故乡此时与我共赏明月,我在月下是思念,可是故乡在月下可能是忧伤。

  故乡很美,它拥有莽莽苍苍的森林,清流潺潺的山溪。在茫茫大山中,似乎有着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的风韵。但是当无知的村民们把贪婪的目光望向了森林里郁郁葱葱的树木时,那一碧千里的故乡远去了,走得很远很远。

  遥想多年前,瓦屋门前,青山绕绿水;鸟鸣声悠悠,教人忘忧,若天籁之音;稻花香逸馨,十里芬芳,如锦簇花海;清流声潺潺,沉鳞戏水,似桃源小溪;风景之优美,如诗如画,似欲界仙都。

  但是,当村民们放下农活时,当咚咚的伐木声在森林响起时,当拖木的卡车川流不息时,这一切和谐的景象就这样被打破了。昔日放眼望去一碧千里的山林,而今天却是裸露出来的黄土和被伐剩的木桩。山溪里流淌的水再也没有以前的清澈了。那教人忘忧的鸟鸣似乎销声匿迹了。而那往常绿油油的田园却变得如此荒芜。就这样,那如诗如画的故乡远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故乡遭此劫难,变得破烂不堪。山川大地依旧思念着往日的繁荣。那光秃秃的山峦无奈地忍受着村民们的摧残,只能把昔日的郁郁葱葱寄托在梦里。山溪、田园在梦中梦见的是昔日的美好。那些无家可归的鸟儿们,只能无奈地唾骂那贪婪无知的村民。

  又是一个春天,本该姹紫嫣红的故乡却失去了生命的活力变得死寂。本该莺歌燕舞的故乡却还不如秋天热闹变得如此寂寥,站在山顶,放眼望去却见不到从前的葱葱茏茏,映在眼眸里的只有贫瘠的黄土。是否有一天这里会变成新疆的戈壁?

  这一切的一切,告诉了我,虽然故乡还在,但是这故乡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美丽的故乡了。那个美丽的故乡已流浪到异域他乡。

  云纱渐渐地遮住了月光,我离开了阳台,但是今年春天的故乡依旧浮现在我脑海里,我的故乡好像一直离我很近,但似乎又很远很远,我知道以前那个美丽的故乡在远方,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

  道县敦颐学校初二:何世雍

篇八: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我的故乡是唐山。在那里,我度过了学龄前幸福时光。上学后我就离开了唐山。我如今已是特区的一名中学生了,逐渐长大、逐渐成熟。这要感谢故乡赋予我对生活的热爱。几天前,姑姑从唐山寄来了一封家书,说唐山又盖起了许多新楼房,并让我们回故乡看一看。这不禁又勾起了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离别故乡几年了,它的容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巍然屹立的抗震英雄纪念碑,曾震撼了我稚嫩的童心。它记载着英雄的唐山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业绩。儿时的我并不懂得纪念碑那深刻的内涵,但那宽阔的广场、高高的纪念碑以及碑底那一级一级的台阶,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还有那远离厂区的生活小区,一栋栋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宽阔的街道以及街心花园里的山楂树、柿子树,同样让我难以忘怀。尤其是小时候姑姑常常带我去游玩的还乡河公园,在我印象中,这里的傍晚是最美丽的,夕阳在天边映出一片红光,地上的野草沐浴在一片和谐的阳光下。河面上还有几只小舟在慢悠悠地漂行,岸上那绿色的小树林,到处闻到知了的叫声,仿佛奏起了一首温馨的乐曲。

  在故乡这座地震后新建的城市中,还有一片属于我的小天地,这就是老家楼下的一块几丈见方的空地。这片空地曾是我和小伙伴们跳皮筋,踢沙包的地方,曾是我们追逐嬉戏的地方。这里没有绿阴遮掩,没有风景陪衬,有的只是蓝天和白云。正是这永恒的天空,记下了我童年无忧的笑声,记下了我童年无限的快乐。

  我怀念故乡,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时刻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怀念故乡的一草一木,更怀念故乡的风土人情。街头巷尾有酸甜酸甜的冰糖葫芦,栩栩如生的瓷娃娃,还有别具特色的糖人。最精彩的还是正月十五的花灯和同楼王奶奶的剪纸。

  每到正月,还乡河公园门前就摆起几里长的花灯:有鲤鱼的、有白兔的、有老牛的,还有大老虎的;也有许许多多人物、花草的灯笼。这些花灯全是手工制品,以细竹为骨,裱糊彩纸,原料简单,但个个精细漂亮。夜幕拉下时也是灯市最热闹的时候,几千盏花灯连成一片,闪闪的灯光映在还乡河上。微风掀起细浪,反射出一片耀眼的光。小时候我总爱跟着慈祥的奶奶,来这里看灯。我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沿途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兴奋异常。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灯,再挑上一件最喜爱的让奶奶买下,然后兴高采烈的挑起灯,一路欢天喜地蹦回家。

  邻居王奶奶的剪纸着实钦佩。王奶奶是一位从旧社会过来的老艺人,没有什么文化,更谈不上对艺术的高深研究,但她那精湛的技艺和朴实的作品深受大家赞赏和喜爱。她在家时,我经常搬来小凳子坐在她的身旁。只见小剪刀在王奶奶手中左曲右转,似水中游鱼,自在轻盈。不一会儿,一幅佳作就完成了。这时,王奶奶就会摘下老花镜,先让我这个不懂事的小观众对她的作品欣赏一番评价一番,然后再剪一幅小作品作为我这位“忠实观众”的奖赏。直到现在,我还珍藏着王奶奶送我的一套剪纸,每当看到这套剪纸,便又勾起我那浓浓的故乡情。

  美好的岁月流去了。但我仍然怀念它,怀念它似母爱般的温暖;怀念它如露珠般的纯真。啊!美丽的故乡,门前的小天地,慈爱的亲人……这一切的一切,凝洁成我那割舍不断的故乡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55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