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青少年玩剧本杀的危害?

如何看待青少年玩剧本杀的危害?,第1张

剧本杀对青少年的危害:一些商家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嵌入恐怖、暴力、灵异元素博取客流,看似新鲜的行业,正因监管缺位而潜藏风险。如果过多的玩剧本杀,会沉迷其中影响学习。

剧本杀的耗时时间长,青少年如果过多的玩剧本杀,开销大,会给家庭增加负担。会让青少年在快乐的成长过程中,失去积极向上的勇气。

社会评价

剧本杀”“密室逃脱”“沉浸式体验馆”……这些场所主要经营一种以案情推理为内容的游戏,是不少都市年轻人所喜爱的一种社交方式。但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少数一些商家开始在游戏内容、场景设置等环节宣扬暴力、灵异,以此为商业噱头吸引年轻人,引发公众担忧。

心理专家表示,“剧本杀”的剧本及剧情的引导很重要,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来给参加者赋以正能量。心理学上的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剧本杀”。

正能量的“剧本杀”对参与者释放精神压力、丰富想像力、加强人际沟通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内容过于恐怖刺激,参与者又没有一定辨别能力,例如未成年人沉迷其中,反而会造成参与者现实和剧情的角色混淆,产生心理问题。(新华社 评)

杨先生表示,自己最开始玩剧本杀是出于社交需要,“通过游戏能够认识新朋友,剧本杀对新手玩家是比较友好的,玩家不会在游戏结束之前,被提前淘汰掉。参与感一直都在,就能保证玩家群体不断扩大。”

线上的游戏体验感并不被部分玩家和线下的店家看好。“实景质量有限的店都会影响玩家的代入感,更何况线上纯靠推理的玩法。”杨先生认为,线上形式无法带给剧本杀玩家所需要的环境氛围和交流感,剧本杀需要实际的场地。

剧本的情感和背后的立意是剧本杀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剧本立意开始涉及自然资源保护、沉迷网络游戏、儿童走失、善用法律等多个社会话题。

更具体验感、有强社交属性。

玩剧本杀就像在看一场**,玩家身处其中不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观看、欣赏,而是真正地以**中主角的视角去感受。“玩家在这部**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可以与故事中别的角色产生交流,有交流就有发展,才可以推动剧情。”

剧本杀核心是游戏体验感 年轻玩家愿意为此“氪金”

2018年,线上剧本杀兴起。

2020年之后,因疫情“宅家”,娱乐方式受限,剧本杀入局者明显增多。2020年春节期间,《我是谜》用户数骤增800万;同一年里,《百变大侦探》累计注册用户也已超过千万。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44%的网民体验过线上剧本杀。398%的网民体验过的剧本杀形式为线下圆桌,此外151%的网民表示均未体验过上述剧本杀形式。

近来,线下实体剧本杀因场景设计、服装道具等环境铺设让玩家有充足的沉浸感,从而得到快速扩张。

根据艾媒报告中心发布的《2021年中国剧本杀行业市场规模数据分析》显示,在剧本杀消费用户中,有562%的剧本杀玩家为女性用户。女性玩家的增多,让情感本、哭哭本、CP本等一些感情色彩较为浓郁的剧本大受欢迎,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情感本市场。

据悉,目前线下剧本杀行业中流通的剧本主要分为独家授权(一个城市只有一家剧本店购买)、城市限定(一个城市有2~3家剧本店购买)和盒装本(有正规营业资格的剧本店均可购买)三类,平均创作周期在1-6个月左右。由于剧本杀玩家通常只会玩一次游戏,复玩率较低,因此门店通常为吸引顾客不断购入新主题,这也促使创作者不断推陈出新。

剧本杀发行工作室空然新语的CEO格子认为,剧本杀的核心还是为玩家服务,最重要的是要好玩。

小说和影视剧有主角配角之分,为了突出主角会有明确的故事线,将其他角色弱化,但剧本杀要求让所有玩家都参与进来,在一场游戏中,每一个玩家都是故事中的主角,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线。玩家的任务就是要在游戏过程中把所有的线都拼起来,理清来龙去脉,最后整体复盘。

剧本杀的魅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让线下环境内,安全受难的环境。是这种封闭隔离的环境,让玩家有机会获得升华的感觉。

以此,激活人与人互相连接的可能。

本质上,是这个“群体性孤独”的时代里,人与人渴望互相交流,打破交流隔阂的大反弹运动。

剧本杀对什么样的人没有真正的吸引力呢?

这个答案很简单,是社牛。也即在这个群体性孤独的时代里,依然能找到群体交流乐趣,从而避免群体孤独的人。

反过来。而大多数非社牛者,就是剧本杀的市场潜力核心。

剧本杀实现游戏魅力的地方,在于其做到了其他游戏类型难以抓住的两个点:

1角色扮演。

这种角色扮演的魅力,在于今天人与人都在自我监视的环境下,然后尝试做自我。因为剧本杀提供了一种心灵互信的场景,大家在线下的环境中,约好了互相把现实的身份忘记,使用虚拟身份交流。这个时候,人就脱离了使环境讨好的压抑自我,获得了解放的自我。

而事实上,这种虚拟自我的真实性体现在于。信任本身就是要从互相欺瞒,互相帮助的狡诈混沌环境中产生的规律总结。而现实世界用规律剥夺代替了信任,导致人在现实世界才是自我角色扮演的前台,在游戏世界中才是任由自我发挥的后台世界。

2多人互助。

剧本杀的谜题核心,其虚构的凶杀之谜的实质,是一种灾难环境的创造和模拟。其在灾难过程中,因为求生本能。形成脱罪需求,这个过程中自然形成人与人互动关系。平常的负能量压抑就可以爆发,平常的正能量压抑也会释放。因为虚拟的舞台中既有敌人,也有朋友。最终大家一步步解开虚拟世界的秘密,还原世界的真相,战胜困难,获得情感释放。

或者说,整个剧本杀,就是为人类压抑已久情感释放而诞生的。反过来,以前被认为核心的解谜环境,某种意义上才是陪衬。——尽管这个游戏类型一开始是是为了推理而诞生的。但是时间更长来看,推理才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情感释放,才是这个游戏的根本特征。

相对来说,线下体验的剧本杀优越于线上剧本杀的体验。这里核心不在于线下使用的道具,更专业的DM。而是因为线下人与人互相见面。因为人与人互相见面,所以打破了坚冰,在“村落效应”的加持下,人与人互相之间信任度更高,更容易获得唤醒的感情。

剧本杀是好玩的,但前提是你得会玩,而且能找到好玩的本,能抽到其中好玩的角色,碰巧和同样会玩的人在一起玩,才能感到这个游戏的乐趣。

而以上四点,只要有一个拉胯,乐趣几乎全无,剧本杀就变成了过家家。

疫情刚开始那段期间迷上了剧本杀,不能出门就天天在app线上约本打发时间。后来能出门了,就约着朋友们去剧本杀店里疯狂打本。半年吧,新鲜感退去之后,慢慢的就觉得玩腻歪了,线上线下打了这么多本了,真正好玩的本其实并不多。

以下只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哈,我觉得剧本杀不好玩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剧本不行

这个不必过多解释,玩得多了,遇到烂本很正常。

但是烂本和烂本还不一样。

1 剧情完全抄袭推理小说和柯南动漫,有些写手纯属是糊弄事,照搬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的小说情节,改了个人名就拿出来卖钱。疫情期间我主要在家就是打本和看书,有一次刚看完东野圭吾的假面山庄,两天后玩剧本杀,读本的时候,越读越觉得似曾相识………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某些剧本杀写手是靠信息不对称来赚钱的。

2 杀人技巧的低级和俗套,把玩家当弱智。

玩的多了用套路去推,分分钟破案。比如很明显是延时杀人手法,凶杀现场有水和未化的冰,线索卡里还有介绍这个季节冰化了要一晚上,而在场的玩家里只有凶手玩家一个人有不在场证明。百口莫辩直接招供,推理的时间还没有读本的时间长。

2 剧本本身有硬伤。

比如皇帝从小是个女的,只是隐蔽的很好,长到了二十多没人知道,都以为是个皇子,父皇不知道,母后不知道,接生的婆婆不知道,嫔妃们不知道,青梅竹马的发小不知道。唯一的线索是她发小觉得皇帝很儒雅。

2 剧本的逻辑混乱,自己都没写明白。玩家更不可能玩明白。

这种多发生于变格本。

变格,本身就要比本格本难打,尤其是牵扯到平行时空,时间回溯,穿越时空,多条时间线的并行不悖和归于统一,这种本子,非常容易让玩家想的复杂。

尤其是为了方便自己写本,硬是创造出一些物理或量子力学的专有名词,而这些名词分开看没问题,放在一起不符合牛顿三定律。

举个例子,平行时空的本,我们一条一条梳理了卷成麻花的时间线,逻辑推到了第五层,得出的答案不对,以为作者在第六层甚至是更高的逻辑层面俯瞰众生,结果公布答案才发现,他特么的在十八层地狱挖下水道。

写手在写这种世界架构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写本的不严谨,搞乱了时间,把玩家弄的一头雾水。

沉迷于剧本杀可能带来以下危害:

1 浪费时间:长时间沉迷于剧本杀会使人忽略其他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事情,浪费大量时间。

2 影响学习和工作:过于沉迷于游戏,会导致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甚至因工作中的疏忽而导致事故。

3 社交隔离:剧本杀游戏大多需要长时间关注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因此可能影响现实生活中的社交活动,并使人逐渐与现实世界隔离。

4 心理健康问题:沉迷于剧本杀可能会导致人们失去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引发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疲劳、焦虑和抑郁等。

5 产生不良情感:在剧本杀中,人们往往需要刻意编造谎言和欺骗伙伴,这会导致良心负担和自我形象失衡,并可能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不良情感。

6 金钱花费:剧本杀游戏往往需要购买游戏资料、活动门票和服饰等,如果人们沉迷于其中,可能会造成金钱上的负担。

综上所述,虽然剧本杀有一定的娱乐价值,但如果沉迷其中,会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社交、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带来很多危害。正确的游戏观念是要适度娱乐,以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657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