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离开段婚外感情的真实心理活动
一、关系发展的走向。
很多人都会疑惑,回顾关系的初始,是那么美好,后来为何会演变成互相伤害。其实,关系如何发展,取决于双方对关系的诉求和评价。两个完全不同的普通人,除了本身存在的各种差异,比如两性思维、依恋模式、敏感度、需要的恋爱节奏等,根源上的矛盾就很难平衡。
这个根本就是,两者进入关系的目的性不同,男性为了补充,女性是寄托安全感,享受被呵护的爱意;男性关注的是当下,现在感觉美好最重要;女性关注的是未来,现在越美好越害怕失去,越害怕就越滋生占有欲,放大各种求而不得的细节,产生内耗,最终激化矛盾。
因此,男性在感情里的诉求本质比女性小很多,需求可量化,比如:见面温存下、偶尔联系、有事说事…
二、男女对情感需求不同。
对女性要求相对较低,倾向于轻松维护一段关系。而女性需要主动且高频的关心,尤其对自身情绪的敏锐察觉和接纳安抚。这样的情感浓度在任何关系里都势必是由浓变淡的,越到后期满足感会越低。
出于需求的不同,通常,男性把这件事想得很简单,对于女性在意的问题会归结于想太多、没事找事。因此,最终分开时,男性的痛苦度会小很多,毕竟男性的安全感从来不在感情上,所以即使难受、不习惯,也伤及不了根本。尤其是如果这段关系已经存在了一定威胁,就会更加趋利避害,先选择自保。
三、男女思维差异。
分开时,男性并非完全没有感情,而是评估这段关系,随着需要承担的压力和责任越来越大,已经违背了最初那个简单纯粹的补充需求,也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继续增加付出成本,这时就会克制住感情,关注于对自己更重要的事。
即使面对感情同等程度的不舍,男女也有很大差异性:
从生理上,男性分泌的血清素是女性的五倍,就像打了一针镇静剂,这让男性相对容易控制住情绪。从思维上,男性从小被教育依靠自己、担起责任。遇到压力和危险时,第一反应是冷静,他会强制自己进入一种戒备模式,先自我消化情绪,再做自己该做的事。
从交往过程中,女性情绪会以各种方式通知到男性,自身有发泄渠道;而男性相反,他们遇到不开心的事,不会让女性知道太多内心的真实想法,却在心里默默扣分,他们不在乎某一次矛盾,而是一次又一次叠加,当分数被扣到临界值时,就到了该结束的时候。
因此,很多时候,对女性而言分开是突然的,而男性是做了心理准备的,只是在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这个时机是根据自身的感受和需求度去判断的。这时,女性无论是哭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男性会将感情暂时封锁起来,依然在考察、评判这段关系和这个人。
既然分开是理性考量的结果,就会抛开情绪上面的对抗,并强化之前在这段感情里总结出的负面结论,保证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和判断是正确的,确保自己所做的向自身所要的结果靠近。男性的绝情在于每一次冲突里,情绪的克制都转化为对这个的认知和评判。
四、避免过度纠缠。
所以当男性提出分开最不能做的就是纠缠,男性进入关系初衷为了轻松愉悦,这时抓得越紧,男性压力越大,就越回避,会在心里默默证明分开这个决定果然是明智的。女性在表达思念,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男性想的却是既然不合适在一起,而且可能还会越来越麻烦,态度反而更加坚决。
女性要做的不是去传达心意、表达恨意,因为这些情绪都会被他挡在门外。只有让他感觉安全才能够放下戒备,慢慢恢复正常交流。并且即使复合了,这还只是个开始,这么脆弱的关系可能随时又会崩。
对女性而言,绝大部分被冷落、被分开感受到的痛苦,来自不甘、被否定感、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其实不是再次进入这段关系里就能修复的,执着于一个人只能徒增烦恼。
五、不要继续投入成本。
实际上,没有几个真正得到滋养的,女人的感性和先天性的思维,决定了即使接受了这种形式,也还是很难从内心洒脱。尤其是道德感强的女人,真的不要碰,否则光是内疚、自我攻击就会让你崩溃,远不如追剧、逛街、八卦这些轻松的快乐来得心安。
在最初寻求感情时,所有人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亲密关系和爱,享受被关注、被接纳的柔情。但很多人最后已经很痛苦挣扎。被对方的冷漠敷衍伤害了,还是继续增加沉没成本,抱着执念和不甘,想要回到初始的甜蜜状态。
但这是不可逆状态,即使正常婚恋,也无法一直甜蜜,最终都会因为现实磨合做出各样的妥协,并收获成长,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
生活中不难发现,往往处在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的女性更容易赢得异性的青睐,好多美国大片里就经常使用这一招,比如飚车的时候、比如枪战的时候、比如冒险的时候,貌似娇弱的女性出现在这种另类的场景里,总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像。
情绪双因素理论(吊桥效应) 指出,情绪基于两种因素: 生理唤醒 和 情绪认知 ,当人类大脑将生理唤醒和情绪认知错误挂钩时,就形成了 唤醒的错误归因(misattribution of arousal)。
通俗点说就是,当感受到某种情绪时,人们总是先感受到自己的生理唤起,然后试图在当下环境中寻找促使这些反应产生的线索。如果我们处于一个本身就会令你紧张兴奋的情境或场所中时,你就因为要给这种刺激感找原因,而不自觉地找到对象身上去——觉得是Ta让你脸红心跳。
我们被特定的人吸引,可能是一种投射:
1理想化的投射。理想化的投射通常发生在我们与对方交往还很浅、并不真正了解对方的阶段,“一见钟情”也常常是源于这种理想化的投射。 我们会倾向于努力不断认知到彼此的相似性,来保持认知上的和谐一致。
2熟悉感的投射。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把自己的一部分投射到关系中的另一个人身上,并诱导他人作出某种符合他们预期的、特定的反应。举个例子,比如一个人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X的精神打压, 一直被传递“你不值得被爱”“你没有价值”的观念 ,为了使这种投射得到认同,未来他可能会千方百计地操控自己的伴侣(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比如主动发起攻击,直到他的伴侣真的像X一样,对他进行了讽刺,并表达出“你没有价值”的态度,他就会觉得有巨大的吸引力。 (这里不知道是否可以理解为 强迫性重复 ?)
3相互的投射性认同。这条有点难理解,首先需要清楚一点: 投射可以帮助人们减缓焦虑,并且减少或消除对于内/外界紧张源的知觉。 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莫名地看他人身上的某一点尤其不顺眼,就可能是我们将自己身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特质投射给了他人,这样一来,他们可以不承认自己就是自己不想成为的那种人,并且心安理得地指责对方。若是两个人能够达成一种相互的投射性认同,就可能会变成一种爱恨交织的、充满吸引力的状态。两个人在这样的关系中既能摒弃自己的阴暗面,又能施展自己的阴暗面。
一见钟情的感情优劣势有哪些?
1优势:激情带来的积极相处模式。一见钟情会带给人们更高的情感强度,对于伴侣和关系的积极想象,能够促进双方的沟通以积极的方式进行。
2优势:主动寻找相似性。他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仍然会不断试图寻找双方的相似性以化解冲突,即便这些相似性并不一定真实而准确。
3劣势:想象的困境。如前文投射中提到的,这种情感源于理想化的投射,很大程度上建立于人们对对方的主观期待和想象当中。 如果当对方的事实行为与我们的期待/想象不一致时,我们会有一种“Ta竟然会是这样的”的不一致感(incongruence)。
其实阴暗面也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它们和我们自身的其他部分一样,渴望被看见,渴望存在,渴望冒出来呼吸。所以, 那些见到了我们的阴暗面的人,抑或是那些能够激活我们的阴暗面,能够使它存在的人,往往对我们有着异样的吸引力。
——分割线——
现代心理学离不开与医学的结合,对于一见钟情能持续多久,我们从医学的角度去看,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能得出一种较为合理的解释。
当人经历某些刺激(例如兴奋,恐惧,紧张等)分泌出这种化学物质,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使反应更加快速。这是由于 去甲肾上腺素(NA) 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
多巴胺(Dopamine) 是产生爱情的一个信号。平时多巴胺的释放是受抑制的,只有遇到大脑皮层“认可”的异性时,多巴胺才会大量分泌,使人第一次产生“爱”的感觉,多巴胺也被称为“恋爱分子”。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刺激,也就是说,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巅峰状态 。多巴胺的强烈分泌,会使人的大脑产生疲倦感,所以大脑只好让那些化学成分自然新陈代谢,这样的过程可能很快,也可能持续到三四年的时间。
当一对情侣坠入爱河,人体内被激发产生大量“情爱物质”,此时双方血液中 苯乙胺(PEA) 的含量比平时高出2~5倍之多。苯乙胺最能使男女产生狂热之恋、生死之情,俗话说那种“来电”的感觉就是PEA的杰作。 但苯乙胺具有很强的副作用,对方的优点会被无限放大,缺点则视而不见 ,一般来说PEA的浓度高峰可以持续6个月到4年左右的时间,平均不到30个月(25年)。
在激情过后,我们会产生一种爱情物质 内啡呔(Endorphin) 来填补激情。内啡呔的效果非常接近于另外一种毒品——吗啡,是一种镇静剂。可以降低焦虑感,让人体会到一种安逸的、温暖的、亲密的、平静的感觉,或许我们可以称 内啡呔为婚姻激素。
最后,不难看出, “坠入爱河”主要是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苯乙胺(PEA)的共同作用,尤其是苯乙胺。 在遇到吸引我们的人时,在心动的时刻和热恋的时期,信息传入大脑,刺激神经,血液流动也变快了——“化学反应”发生了。
但这种无比兴奋和愉悦的状态,会在时间流逝中逐渐褪去,在2-3年后,它慢慢随着我们身体对苯乙胺耐受性增高而完全消失。换言之,强烈的吸引力和热恋的状态,是注定无法持续的。 不过,长期维持着伴侣之间感情的其实是内啡肽的分泌。比起激情与欲望,内啡肽带来的则是一种安全和依恋的感觉。
Reference:
Knowyourself
Wikipedia
Google Scholar
Zhihu
Jiandanxinli
Eighteen-year-old programmer wants to be a feng shui master
导致双相障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学
有遗传倾向,但并不是每个人有遗传倾向的人都发病。这表明基因并不是唯一的原因。一些脑影像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的人脑结构发生变化。其他研究还发现病人的神经递质失衡,甲状腺功能异常,昼夜节律紊乱,以及皮质醇水平高。
二、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
外部环境和心理因素也是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可以导致躁狂或抑郁发作或原有症状恶化。许多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没有明显的诱发因素。
1、应激 - 应激性生活事件可导致有遗传倾向的人双相发作。生活事件常常通常是结婚、上大学、失去心爱的人、事业、搬迁等重大事件,无好坏之分。
2、药物滥用 - 药物滥用不会造成双相情感障碍,它可以导致病情发作或加重病情。药物如摇头丸、安非他明可以诱发躁狂,而酒精和镇静剂可引发抑郁。
3、药物 -抗抑郁药物可引发躁狂。感冒药、食欲抑制剂、咖啡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药物可导致躁狂。
4、季节性变化 - 躁狂和抑郁发作往往有季节性。躁狂发作常在夏季发作,抑郁症发作经常在秋季、冬季和春季。
5、剥夺睡眠 - 睡眠剥夺可以引发躁狂。
不良情绪的危害
消极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害,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经常发怒和充满敌意的人很可能 患有心脏病,哈佛大学曾调查了1600名心脏病患者,发现他们中经常焦虑、抑郁、和脾气暴躁者比普通人高三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你的情绪是你生活中一件生死悠关的大事。
如何控制情绪
(1)寻找原因
当你闷闷不乐或者忧心忡忡时,你所要做的第一步是找出原因。17岁的王杨是一名高中学生,她一向心平气和,可有一阵子却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对父母和同学都没好脸色,后来她发现扰乱她心境的是担心自己会在考试中失去第一名。“尽管我已被告知不会受到影响”她说,“但我心里仍对此隐隐不安”。一旦王杨了解到自己真正害怕的是什么,她似乎就觉得轻松了许多。她说:“我将这些内心的焦虑用语言明确表达出来,便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糟糕”。
找出问题症结后,王杨便集中精力对付它。“我开始充实自己,学习上也更加卖力”。结果,王杨不仅消除了内心的焦虑,还由于能干而被委以班长的职务。
(2)尊重规律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罗伯特·塞伊说:“我们许多人都仅仅是将自己的情绪变化归之于外部发生的事,却忽视了它们很可能也与你身体内在的'生物节奏'有关。我们吃的食物,健康水平及精力状况,甚至一天中的不同时段都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塞伊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那些睡得很晚的人更可能情绪不佳。此外,我们的精力往往在一天之始处于高峰,而在午后则有所下降。“一件坏事并不一定在任何时候都能使你烦心,”塞伊说:“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时影响你”。
塞伊教授还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段时间里对125名实验者的情绪和体温变化进行了观察。他发现,当人们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处于上升期时,他们的心情要更愉快些,而此时他们的精力也最充沛。 根据塞伊教授的结论,人的情绪变化是有周期的。塞伊本人就严格遵循着这一“生物节奏”的规律,他往往很早就开始,“我写作的最佳时间是早上”,而在下午,他一般都用来会客和处理杂事,“因为那时我的精力往往不够集中,更适合与人交谈”。
(3)睡眠充足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美国的成年人平均每晚的睡眠时间不足七小时。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罗拉德·达尔教授的一项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对我们的情绪影响极大,他说:“对睡眠不足者而言,那些令人烦心的事更能左右他们的情绪”。
那么,一个成年人到底睡多长时间才足够呢?达尔教授做了一个实验,他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让14名被试者每晚在黑暗中呆14个小时,第一晚,他们每人几乎睡了11个小时,仿佛是要补回以前没睡够的时间,此后,他们的睡觉时间满满地稳定在每晚8小时左右。
在此期间,达尔教授还让被试者一天两次记录他们的心情状态,所有的人都说在他们睡眠充足后心情最舒畅,看待事物的方式也更乐观。
(4)亲近自然
许多专家认为与自然亲近有助于你心情愉快开朗,著名歌手弗·拉卡斯特说:“每当我心情沮丧、抑郁时,我便去从事园林劳作,在与那些花草林木的接触中,我的不快之感也烟消云散了”。
假如你并不可能总到户外去活动,那么,即使走到窗前眺望一下青草绿树也对你的心情有所裨益。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斯蒂芬·开普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分别让两组人员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一组的办公室窗户靠近自然景物,另一组的办公室则位于一个喧闹的停车场,结果他发现,前者比后者对工作的热情更高,更少出现不良心境,其效率也高得多。
(5)经常运动
另一个极有效地驱除不良心境的自助手段是健身运动。哪怕你只是散步十分钟,对克服你的坏心境都能收到立竿见影之效。 研究人员发现,健身运动能使你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其功效与那些能提神醒脑的药物类似。但比药物更胜一筹的是,健身运动对你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过,要做到效果明显,你最好是从事有氧运动----跑步、体操、骑车、游泳和其他有一定强度的运动,运动之后再洗个热水澡则效果更佳。
(6)合理饮食
大脑活动的所有能量都能来自于我们所吃的食物,因此情绪波动也常常与我们吃的东西有关。《食物与情绪》一书的作者索姆认为,对于那些每天早晨只喝一杯咖啡的人来说,心情不佳是一点也不足为怪的。要少吃肉,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因为肉类使脑中色氨酸减少,大量肉食,会使人越来越烦躁。而保持清淡饮食,心情比较温和。此外,气温超过35℃时,出汗多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也会引起人烦躁不安的情绪,多喝水可以起到让血液稀释的作用,让心情平和下来。。
索姆建议,要确保你心情愉快,你应养成一些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就餐(早餐尤其不能省),限制咖啡和糖的摄入(它们都可能使你过于激动),每天至少喝六至八杯水(脱水易使人疲劳)。
据最新研究表明,碳水化合物更能使人心境平和、感觉舒畅。马萨诸塞州的营养生化学家詹狄斯·瓦特曼认为,碳水化合物能增加大脑血液中复合胺的确含量,而该物质被认为是一种人体自然产生的镇静剂。各种水果、稻米、杂粮都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7)积极乐观
“一些人往往将自己的消极情绪和思想等同于现实本身”,心理学家米切尔·霍德斯说:“其实,我们周围的环境从本质上说是中性的,是我们给他们加上了或积极或消极的价值,问题的关键是你倾向选择哪一种?”
霍德斯做了一个极为有趣的实验,他将同一张卡通漫画显示给两组被试者看,其中一组的人员被要求用牙齿咬着一支钢笔,这个姿势就仿佛在微笑一样;另一组人员则必须将笔用嘴唇衔着,显然,这种姿势使他们难以露出笑容。结果,霍德斯教授发现前一组比后一组被试者认为漫画更可笑。这个实验表明我们心情的不同往往不是由事物本身引起的,而是取决于我们看待事物的不同方式。
心理学家兰迪·莱森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有一天,我的秘书告诉我,'你看起来好像不高兴',他自然是从我那紧锁达标双眉和僵硬的面部表情看出来的。我也意识到确实如此,于是,我便对着镜子改变我的表情,嘿,不一会,那些消极的想法便没有了”。 是啊,生命短暂,我们何苦又要自寻烦恼呢!
(8)提高修养: 培养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提高理性控制的能力。对人要宽容大度,将心比心,不斤斤计较。当遇不平之事时,也应该心平气和,冷静地、不抱成见地让对方明白他的言行之所错,而不应该迅速地做出不恰当的回击。从而剥夺了对方承认错误的机会。
(9)意识控制: 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10)情境转移: 火儿上来的时候,对那些看不惯的人和事往往越看越气,越看越火,此时不妨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迅速离开使你发怒的场合,最好再能和谈得来的朋友一起听听音乐、散散步,你会渐渐地平静下来。
(11)医疗保健: 如果脾气暴躁经常达到无法自控的程度,美国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这些人有可能患上了名为“间歇性暴怒症”的心理疾病。通过抗抑郁药加上行为治疗,就可有效治疗。
(12)现在开始: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常常说:“我过去经常发火,自从得了心脏病我才认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值得大动肝火。”请不要等到患上心脏病才想到不发火,要想克服爱发脾气坏习惯,从现在开始
(13)调整心态,提高抗挫折能力。天有阴晴雨雪,人有悲欢离合,万事万物不可能有尽善尽美、完美无缺,所以才有残缺美、曲折美等等,所以,我们每天都可能会面对障碍、挫折,乃至意想不到的失误,当然当我们尽力了,我们就不能过分苛求自己,苛求自己的结果只能使自己感到失望、失败,从而失去信心。第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全才,所以我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跟据自己的长处和特点来行事,即便是事实与我们的主观愿望向背时,我们也要从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刻苦程度来鉴定,切不可夸大自己的不足与弱点,并为此苦恼不堪,自卑自责,低人一等。健康的人是由创伤、坎坷和痛苦造就而成的,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对待烦恼的心态,积极主动地运用逆境来锻炼自己,使自己经得起各种风浪。
发泄情绪的方法
(1)多交流。人天生就有喜好交流、喜好倾诉的本性,即便是孤僻、沉默寡言的人,这种天性仍然存在。通过语言与理解自己的人交流,是情绪得以缓解的有效手段。所以结交一两个知心朋友,尽量把自己的烦恼与忧愁与之倾诉,以减轻自己不良的心理压力。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书写心情日记。
(2)多与同学、伙伴在一起参加体育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在体育娱乐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另一方面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取得同学的认可和接纳,进而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在人际融洽中得以消解。
(3)讲究卫生和学习的节奏。学习无论多么紧张,也不论遇到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讲究劳逸结合,要学会享受阶段性成绩,以坚定信心,激发潜能。特别是一个人长期致力与某一目标时,往往会感到烦躁、产生乏味感。这个时候就必须放一放,放松一下,不但可以消除不良情绪,还能为下一次冲刺积蓄能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学会心理按摩。心理按摩的方式很多,逗笑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发笑的时候,大脑通过改变化学物质刺激,不良的情绪会得以缓解,幸福感增强,免疫功能提高。除了逗笑,其他还有:幽默、听音乐、做操、打拳、散步、交游、垂钓、爬山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在参加这些活动时,注意力被分散,紧张情绪被缓解。越是处在竞争环境性强、生活节奏快的环境中,越要注重心理按摩。
(5)不妨来点自我安慰。人的不良情绪往往是因为心理的那一杆秤失衡了,产生自己不如人等体验。而自我安慰是保持心理平衡的有效手段,能使人保持一种健康、平和、轻松的心态。
(6)调整目标。多数挫折是由于我们所定的目标过高而引起的,这自然就会增加我们遭受挫折的可能性。有时虽然目标合理,但是由于个人主观努力不够,也会有暂时的挫折,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目标,循序渐进,给自己增加信心的同时,逐步实现最终的目标。
(7)积极的自我暗示。要看到自己积极的方面,经常用积极的内部语言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比如,像一些短的肯定的句子去应付你的负面想法,像“我很有能力”、“我学习愉快”、“我的工作就像玩耍一样轻松”之类,或集中精力应付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困扰,如“我很健康”、“我精力充沛”等),而不是否定或者是贴标签式的一些负性的评价(比如自私、自卑、没有上进心,遇事没有主见,对他人言语和行为敏感,爱生气,性格也比较糟糕)。只要你每天好几次,花几分钟在内心反复诵读这些肯定句,边读边想向这些如何才能成功,或也可以想象它已经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正在看着自己改变,那么用不了许多时间就会在你身上出现你想要的结果。
(8)放松身心,适当疏泄情绪。放松可以是主动的积极的放松,比如说听听音乐,和同伴经常出去聊聊天,逛逛街,购物,或者说打打球,体育运动以及看自己喜欢看的一些课外的业余的书籍。疏泄情绪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能够和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多沟通,心里面有什么压抑的话,或者有一些郁闷,可以向同学、朋友、家人倾诉一番,进而达到宣泄情绪平衡心理的作用。如果找不到朋友的倾诉的话,也可以通过自我诉说、自我解答以及自我安慰,来达到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进而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比如,将自我担心和忧虑的事情,自己给自己讲出来,这样可以把压在心中的石头搬掉,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9)多听听音乐。音乐是一个多功能的处方。当你烦得快要不行的时候,不妨买上一盒带有海浪拍岸或热带丛林背景音乐的CD,在一个宁静平和的氛围中闭目聆听。
(10)快乐复习。当你觉得压力已不堪承负,甚至连做梦都在与别人唇枪舌剑的时候,给自己一个Freenight,沏杯热茶,扭亮台灯,打开相册,让昔日慢慢重来。于是,世间的纷争于你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11)意外之喜。不要把自己圈在朝九晚五的圈子里,要从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中脱离出来。比如,闲来无事时,做做陶艺,画张小画。
(12)体味童趣。有空多和你的孩子一起玩耍,和他一起尽情欢笑,体味儿时的那种无忧无虑。
(13)学场休息。当面前厚重的考卷使你几近崩溃的时候,不妨走出压抑的教学楼,给自己一个休息时间,去感受一下天空的高远与空气的清爽。哪怕只是短短的5分钟,重新开始学习的时候,所有的难题都会豁然开朗。
(14)超越极限。你只需要在晨练时多跑出一里,或者只是几米,让自己觉得即使在如此大的压力下,依然可以有实力超越自己。
(15)幽默Maker。做一个教室里的幽默大师,随时释放你的幽默感。
(16)洗尽烦恼。这是我们最传统的减压法,在晚间的浴室里增加一点沁人心脾的芳香,关上电话机,在惬意的温水浴中彻底放松,然后再睡个好觉,会使你迅速重获全新能量。
(17)回到港湾。人生旅途上,家是你避风的港湾。当你又被坏心情侵袭的时候,试着将自己融入家庭的温馨中,在与家人进行情感沟通的同时,你会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快乐。
(18)独自偷欢。给自己买上一束鲜花或一件小礼物,到咖啡厅去品味一杯浓郁的德国咖啡,和一些从未见过面的朋友一起听听音乐,聊聊心事。从自己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认识一些新世界,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望采纳为满意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