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不仅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特别的阶段,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他们内在心理充斥着矛盾和冲突。
上一篇文章,我们从家长的视角,剖析青春期孩子的5大反常现象,接下来我们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解析青春期的孩子到底有多么的不容易。他们的心理状态是多么的矛盾!孩子的这些矛盾的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1、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孩子到了成年,他整个人的身体功能跟成人几乎无异,所以这个时候他会有一种成人感“我觉得我是一个大人了,你千万不要再把我当小孩” 。 他的成人感增加了他的独立意识,因为他自己感觉我现在已经是一个成人了,成人就要做跟成人相匹配的事情,所以他要独立。
很显然这个时候他的经验不足,所以会时常碰壁。而且他的经济也不独立,他还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所以他一方面要去独立,一方面还不得不依赖父母。他的内心实际上就出现了这种冲突,这是孩子的第一段矛盾心理。
2、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这个阶段他已经长得像成人了,做事情也想做出来像成人的样子。所以他就特别渴望大家像对待成人一样的对待他,像尊重成人一样的尊重他。
但是这阶段他涉世未深,所以做的很多事又明显的显示出了孩子气。所以他一方面很想有成人感,一方面自己有的时候都觉得做的事情幼稚。其实处在这个阶段的青少年们,这些也给他们的心理会带来很多的压力和矛盾。 我们很多成人回忆自己青春期时期,常常会说“谁的青春还能没点儿糗事”,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3、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
孩子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交朋友,尤其对异性朋友,包括对父母,都有一种特别的需求,那就是平等的交往。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和朋友平等的交往,他们也需要父母,也需要和父母平等的交往。
很多父母可能觉得青春期孩子是封闭的,不与自己沟通交往的。如果孩子已经不跟父母沟通了,那么我们真的要去反思一下,我们到底说了多少不该说的话,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儿,以至于孩子向我们封闭了心门。
其实他们特别愿意把秘密倾诉给信赖的人 , 关键词是信赖 。 所以他也特别渴望他的朋友能够向他敞开心扉。 这个我是特别有体会的,我在与青少年交流的时候,尤其是当爸爸妈妈说这个孩子已经抑郁了,已经自闭了,已经一天都不说几句话了,然后没有办法了,一定要见凡姐。但当我们见面时,一般我们会请爸爸妈妈先出去。然后我就开始和这个孩子聊天了,你知道一个爸爸妈妈说,一天说不了几句话的人,我和孩子聊天几乎没有低于两个小时的,有一次我跟一个孩子一起聊了三个多小时,把生命力、心智力和学习力三个部分全部都沟通到了。
所以孩子如果感受到有人懂他,又比较安全。他特别想把这么多年积累的,那些没说完的话跟你倾诉,所以孩子是有这样的意愿的。
他们非常渴望敞开心扉,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而且这个时候的青少年都非常敏感,所以他们的渴望有时候往往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所以就得藏在心里面,或者写成日记,就形成了一种既想让人了解自己,同时又害怕被人了解的这种矛盾心理。
比如在青少年当中有一种普遍现象,他们之间玩得很亲密的几个人,结果突然有一天,不一起了,不在是好友了,因为其中有人就说了某些人的坏话(所以经常会听到谁谁谁又说谁坏话了)。如果他今天跟同伴讲了,同伴如果把他的秘密告诉别人了怎么办。 所以他一方面想跟别人倾诉,一方面他又担心和恐惧,不知道到底该不该信赖对方。因此他就会出现了一种既开放又封闭的矛盾心理。
孩子最安全可以倾诉的对象,其实是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在这个部分 责无旁贷 。 但是问题是,孩子更愿意跟同学去冒险,都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讲,这是一个很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所以在很多真实的伤害发生之后,我们家长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我希望我们家长都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懂得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对话。
4、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
如何理解渴求感与压抑感的矛盾呢?他渴望融入社会,他渴望能适应社会,他渴望独立,他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尊重,以及他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由于学校、家长和社会舆论的约束、限制,青少年对青春期的情感和性的认识又不足,他就存在既渴望又压抑的矛盾的状态。渴求与压抑是矛盾,更是对抗,不断地影响着孩子的决策,压迫着自我。
我们觉察一下,如果自己身体里存储着N种矛盾,内在 互相对抗着,我们难不难过,痛不痛苦,焦不焦躁?
你要么郁闷、抑郁,要么就是暴躁,因为你身体里面,总是有两个不同的声音在那里打仗。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我们成年人是很难去觉察和理解孩子的那份痛的。
5、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有多少家长都提到说,我的孩子自制力差,但是他自制力差,是他的行为部分没有达到我们预期,我们千万不要否定他的动机。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他特别渴望自己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孩子,他的内在是有这种渴望的。
之前提到的那篇文章评论区留言,其中有一个孩子留言说:哎,我其实就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还是继续努力吧。大概是这个意思,他不懂事,他是知道的,实际上他不愿意这样,他也想懂事,只不过也许没有人教会他,也许他这个时候不太能管住自己。但是我们家长千万不要否定他说“就是不想自制,就是不想好”,我们绝对永远不要说这样的话。
因为孩子到了个青春期的阶段,他的自觉性和自制性都在增强。他与其他人的交往中,他的主观上是希望自己能够随时自觉地遵守伙伴之间的规则,能够更好地融入到这个圈子,但是客观上他们又很难控制自己的情感、很难控制他的情绪,很难控制他的感受。这不是孩子的毛病,这是孩子的特征。
有时候孩子他一方面想好,一方面做事又比较鲁莽。 我们想象一下,你特别想把这个事做好,结果你却把这个事搞砸了,你心里面是不是很痛苦,是不是很自责,你心里面会不会很矛盾。
比如你本来很爱一个人,但你生气的时候,说了非常伤他的话,你后不后悔,那你心里是不是很痛苦?所以当孩子做不到时,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否定他,你要100分的认可孩子,要鼓励他说:“你想成为一个自制力好的孩子,妈妈真的为你高兴,暂时做不到没关系,宝贝儿,咱们努力一点一点地进步,现在只是暂时没有做到而已。”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孩子会觉得,哇,妈妈太好了,太温暖了,妈妈太懂我了,妈妈愿意接纳我,妈妈让我感觉到安全了,我愿意为了妈妈去努力。
多一些 了解,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接纳。
首先我们从家长的角度看到的孩子的反常行为,然后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他的内在到底充满了哪些激烈的冲突?其实我们孩子的学业压力真的是很大的,同时他内心又有这么多的心理矛盾。
如果一个成年人,身体里面同时存在着5种非常激烈的矛盾,你还要养家糊口,你还有业绩压力,你还要去努力地赚钱,客户可能有的时候还给你点气受,你会不会疯呢?
如果我们之前完全都不了解这些,然后当孩子出现了一些反常现象,我们就否定他、指责他,不问青红皂白的纠正他。我们是不是在给孩子雪上加霜呢? 当然大家不需要太自责,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感觉到有那么一点点的痛,因为痛才能改,才能理解孩子。
当我们对孩子多了一些了解,就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接纳。 我们面对孩子,就可以做出原来不太能够接纳的行为,让我们对待孩子更理解,更智慧。
我们现在觉察一下:当你的孩子回到家之后,突然跟你说:“妈妈,我今天想去同学家住一晚上。”你会怎么做呢?
不管男孩还是女孩,要先对他表示理解和接纳,对他表示你的关心和担心,然后再教他如果去的话你要怎样保护自己,如果你不去的话最好,让孩子心里有一个被接纳和舒缓的过程。
透过更多的视角去理解青春期孩子,我相信大家在跟孩子的沟通,包括自己的情绪掌控方面,都会变得更加的智慧。
END
积极人生大学
家庭教育 | 青少年成长|学习力|人生效能
昨天发生了件特别有趣的事,先来说下米妮。小米妮再过几天满10个月,但人家人小脾气倒不小,哭的时候还嗓门特别大。只要她想要但是得不到,或者不开心了随时给你嚎两嗓,弄得人特心烦。
昨天这娃因为我有点事腾不出手来抱她,就让我的奶奶(也就是娃的曾祖母)帮忙带下,可人家不乐意了,一个劲的嚎啕大哭,那哭喊声说惊天动地也不为过。老奶奶实在听不下去就轻轻打了娃的腿几下,好巧不巧给从厨房出来站在门口的凡姐看到,你猜这姐怎么着。姐啊就用她那恶狠狠的眼神盯着老奶奶,最后还是气不过走到老奶奶面前继续瞪着她,然后还准备出手去打,最后被我制止后一直躲在我后面。
晚上睡前聊天,说到白天这件事时我问凡姐怎么想的,姐说我不想老奶奶伤害到妹妹。其实想想平日里姐对这个“不讲理”的妹妹真的是特别疼爱的。对自己被欺负或者误会的时候,凡姐向来会为自己辩解或反手对方,到平时遇到自己被小米妮打,或被妹妹抓头发她都不动只会喊着妈妈快带走妹妹。跟她说妹妹不讲理乱打人的时候你也打下她啊,姐只是淡淡的说妹妹她还小啊,但是在没看到妹妹每一次小进步的时候跟家里的每个人说一遍,还不忘夸下妹妹。都说大人疼老小,现在看来还不如姐姐疼妹妹呢。
1自己好好的爱自己,让自己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很多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更加的想要去努力,去上进,让自己优秀,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学识和能力。
外在的光鲜亮丽是可以暂时性的弥补自己内心的空洞,然后在努力上进的过程中学会好好的爱护自己,关注自己,学会更好的生活。比如: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旅游看大千世界,博览群书了解天文地理。
一个人自己拥有的东西越多,也就越能够有安全感,拥有的过程就是让自己心里不断的增加爱的分量,心中爱的分量越多,自己内心就会愈加的稳定。
而这样一种自己好好的对待自己,好好的珍惜自己的过程,就是一种被爱的感觉,被爱的感觉可以取代自己曾经感受到的不够被爱的感觉。
2学会好好的爱一个人,找一个能够好好爱自己的人。
曾经的原生家庭也好,成长经历也好,可能给自己带来了一种自己不值得被爱的感觉,导致了自己内心安全感的缺乏。
而一段幸福美满的亲密关系,可以让自己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可以让自己以此时此刻被爱的感觉取代自己心里的不安感。
只是如果自己想要得到被爱,首先需要的是自己能够好好的爱对方,对方才能够好好的爱自己。
感情是需要相互经营和维护的,爱与被爱缺一不可,曾经的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但是长大后的再生家庭,我们一定要自己好好的把握。
其实无论是自己爱自己也好,或者在亲密关系中得到被爱的感觉也好,缺乏安全感的人是自己,那么自己对于自己的爱护和自我成长是最重要的,因为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够让自己更加的值得被爱。
如果你的爸爸妈妈经常吵架的话,那我觉得这是和你是没有关系的,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感情出了问题。我觉得你没有太好的方法去制止他们,你只能看着事情的发展。
但是如果你真的很想要插手这件事情请的话,我劝你首先了解一下你爸妈为什么要吵架。
看他们是因为感情问题呢,家庭问题呢还是工作问题呢,然后感觉到不耐烦了吵架呢,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你必须要首先了解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吵架。其实夫妻吵架是特别经常的事情。
第一小架不用劝。生活中的摩擦是难免的,有时候吵架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发泄,这种时候你就待在屋子里学习即可,如果吵架很大声你就说你要学习要他们不要打扰你。
第二大架理智劝。如果争吵异常激烈,比如说已经开始拍桌子摔东西了,那你就赶紧上场吧。劝架保持理智,千万别被气氛带进去,说话的语气应当是冷静的有力的,语速不要过快,保持立场中立。
第三如果已经动手了,请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建议你如果感觉气氛不对你已经劝不住了,赶紧打电话给离得近的家里亲戚求助,比如说舅舅,姑姑这种,他们比你成熟更知道怎么处理,还有千万别跟老人说,他们会担心。
第四就是平时要多聊一聊有意思的事儿逗他们开心,或者听他们诉苦,尽可能多分担一些家务,学习要更加用功,让他们为你骄傲。
第五就是放宽心。记住。所有不以离婚为目的的吵架都是秀恩爱!
你应该明白,每个人对自己的婚姻负责,你父母为他们的相处模式负责,你可以建议,指责,但别把这当成你的义务。更何况想改变一个人太难了,别陷进去。他们有自己的模式和解决方式。尽力就好,不要太自责。
《敲门小熊》的精彩故事,领略田宇哥哥童趣优雅的画风,更是藉着两位作者真诚的分享,了解了许多绘本背后的故事,见证《敲门小熊》诞生的酸甜苦辣。一本薄薄的绘本,一只萌哒哒的小熊,原来承载着这么多人的辛勤,坚持,期盼和情感。
缘起
《敲门小熊》的文字作者是梅子涵,图画作者是田宇。早在4年前,禹田文化已决定将梅伯伯的文稿做成图画书,然而寻找画家的过程并不顺利。画家需要对作家的文字故事理解吸收,并创作出与之匹配的形象和画面。两年过去了,先后有几位画家试画这个故事,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时,一个机缘产生了。梅伯伯的另一本绘本《麻雀》出版了。拿梅伯伯自己的话说,这本书是“一个异类”(他不写每个人都能写的那种书,《麻雀》这本书的独特和真诚,着实令我震撼和迷恋)。
绘本《麻雀》内页,源自网络。
在首都图书馆举行的新书发布会上,梅伯伯作为《麻雀》的文字作者做了分享,田哥哥以《麻雀》图画作者(满江)好友的身份,分享了他对这本书的感想及书中画面构图、绘画技巧等方面的分析。梅伯伯饶有性质的观察着这个“留着伊拉克胡子”的年轻人,感受到了田哥哥对绘本的热忱和见解,萌生了跟他合作的念头。而田哥哥以画家的角度来看,“梅子涵的文字一个字也不用改,照着画就行了”,充分表达了他对梅伯伯的敬佩;同时,心中也默默许下一个能与梅伯伯合作的愿望。
就是这样神奇,《敲门小熊》的编辑义凡姐也在现场,或许她受到了某种感应,或许她也觉察到两位创作者之间的契合。当天晚上10点多,她打电话给田哥哥,请他看梅伯伯的文稿,并说“你等着,我等下来敲门”。于是,义凡姐就像书中的小熊,敲开了画家田宇的家门,这本书的创作进程变得顺畅。又过了两年,《敲门小熊》终于来到了我们的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