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设计的发展趋势怎么样

会展设计的发展趋势怎么样,第1张

会展业作为新兴服务业,是2l世纪的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它带动纺织服装、住宿、餐饮、通讯、旅游、购物等相关产业,目前,我国会展业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或合作建立企业、或合作办会展,形式多样。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总体来看,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历史还比较短,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处在探索及积累经验的时期,也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小、散、乱”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的会展品牌

展览行业是一个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产业,即当一个展览会达到一定规模时,收益增加的比率要大于展览生产要素投入的比率,因此,会展业的发展要特别注意树立品牌意识,多创造一些像广交会、科博会这样有规模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精品。

我国去年举办各类展览会2500多个,行业总产值7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我国GDP的007%,平均产值280万元人民币/个;而德国的展览会总数在300个上下,形成的产值规模是德国GDP的1%,平均产值近1000万欧元/个。我国展览会和展览公司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于国际上的展览强国,而整个展览产值规模不及人家几分之一,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对比,但从这组数据至少可以看出,我国会展业在这方面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例如,我国组展商数量繁多,大大小小展会也很多,但许多展览的规模都在1万平方米以下。过度竞争使得许多的公司和机构把大部分资金和精力都放在了拉展和拉参展商的事情上,而无暇顾及对展览专业观众的组织和对参展客商的服务,导致展览效果大打折扣。

展馆建设热和组展商、搭建商发展滞后现象并存,从业者素质有待提高

当前,展览场馆建设出现一股热潮,但布局、结构并不十分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方展览场馆的建设并没有认真考虑市场需求,没有认真考虑是否符合会展业发展的规律,更多的是体现了地方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一种满足产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市场行为。这也反映出当前对会展业发展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以为只要有了高规格、大规模的展览场馆,就能兴办高质量的展览,就能发展当地的会展经济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其实,场馆本身只是一种条件,并不能自动创造市场。实践表明,展馆建设布局不合理,建设过多、过快,必然会造成场馆闲置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据有关机构提供的资料,我国可供展览的场馆面积很快突破170万平方米,其发展规模及速度巳超过许多展览大国,但是场馆的利用率普遍偏低。一般而言,展馆利用率在达到50%~60%,才可能发挥出较好的市场效益。而我国展馆目前整体的利用率在10%~30%之间。这不仅造成了资金、土地等资源的浪费,而且必然导致展馆经营市场的恶性竞争。

另一个问题是硬件:与软件发展不配套,从业企业、从业人员、都存在一个素质提高问题。从行业组织结构看,与庞大的展馆数量相比,组展商、搭建商、物流公司等服务于展览产业的公司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数量不少,但公司普遍规模不大,竞争实力不强,形成了整个展览市场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严重影响到中国展览产业的发展。

市场化、产业化进程发展不足,相应的行业管理不够规范

从产业意义上讲,会展业是近年来才得到较快发展的新兴行业。过去很多大型会展都是政府行为。以政府名义举办的会展活动过多过滥,特别是一些大型会展均由政府出面策划并举办,既反映了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强烈需求,也反映出会展产业化、市场化进程还不够,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因此,我们认为当前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转变政府职能,为会展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政府切实把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改革行政审批制和减少直接干预。主要是通过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市场规则等手段,引导、规范行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体到会展业来说,一是政府应该减少直接举办,可以由市场实现其功能的商业性会展;二是要减少行政审批和收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进入会展业。促进展览市场的充分竞争和结构合理化;三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规则的建立和市场监管上,为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条件。

2、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会展业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作为新兴现代服务业,惧怕竞争和依赖保护从来不是成功的办法。相反,正因为弱小,我们更要提倡和善于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同时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尽快提高我国会展业的从业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自律性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在制定行业规范,组织人员培训,交流相关信息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主经营、共同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3、支持优势企业加快发展。近年来,一系列国际知名的会展企业先后进入中国会展市场,同这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相比,中国会展企业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面对竞争,我们必须支持一批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中国会展业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从而使中国会展业走上规模经营之路。

  摘 要:包装是品牌理念、产品特性、消费心理的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欲。心理与情感是分不开的,本文以包装的情感设计角度去分析包装,探索如何对包装进行创新设计。论文分两个部分构成,一是选取一个品牌做重点分析;二是选取多个品牌,分析包装的情感吸引力。

关键词:包装;情感;创新;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78-01

一、alverde品牌的重点分析

本文调研的方向是关于化妆品的包装。市场上的化妆品牌层出不穷,种种的营销策略和广告包装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怎样让自己的产品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通过文献检索的调研方法,以具体的案例来分析alverde是如何进行他们的包装设计的。Dm-drogerie markt是一家德国零售连锁药店,alverde是其旗下一款天然化妆品品牌。在做个品牌的包装之前,设计者们做了一下调研分析:

设计方向:新颖独特;设计目标:使之在货架上脱颖而出;当时市场分析:只注重有机产品这一方面,而忽视了产品的美容、保健功效是否新颖等重要方面。

他们以此为背景,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来开展包装设计:设计概念:将产品的有机与新颖、美容和保健功效融合进一个纯净的设计之中;设计元素:传统的亚洲艺术“花道”;设计构思:将每个产品系列的成分以艺术的方式来排列;设计效果:新包装展现出产品的效果。

整体的包装以白色为主色调,包装结构具有明晰的层次架构和色彩编码。水平标带强有力地传达了品牌的特征,增强了产品的识别度。整个策划的亮点在于“花道”,如何在包装中展现出“花道”这一概念,并且传达给消费者。设计者采用摄影这一手法,以产品系列的成分为摄影对象,在拍摄过程中进行了创新,产品的背面也用光线打亮;构图也十分新颖,很有日本禅宗的味道。这些种种设计最终构成了一个清新的产品形象,打开了化妆品市场。

二、包装的情感吸引力

烘焙在德国有着悠久的传统,但近年来烘焙产品形象显得有点过时,不再吸引年轻人。因此,Kaiser烘焙器皿的设计重点突出了品牌和产品的情感吸引力。在该项目的第一阶段,设计者专注在命名研发上,因为命名必须反映产品的品牌形象。从烘焙器皿的心形造型获得灵感,设计者研发了Love Collection(爱的收藏)这一命名,这一富有情感的命名和独特的包装让Kaiser系列产品备受瞩目,同时带来了娱乐的、节日的气氛。第二阶段,产品的包装形象则激发了顾客想要享受家庭烘焙的小威与欢乐的欲望。最终,凭借设计者的独特的包装设计概念,Kaiser突破了烘焙器皿之前古板乏味的形象,创造了全新的、现代的、富有情感的烘焙形象。

制药行业的产品在包装设计上有自己的规则。一方面,该行业的产品需要传达出基本的医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情感设计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设计者将医药与化妆品元素融合起来,为Visalys研发了一个富有情感和美感的品牌设计,让该品牌一推出即在牙齿美白产品市场上拥有独特的定位。该产品存储盒的设计也象征着美白,传达了产品的药效以及时尚优雅的风格。

三、如何对包装进行创新

(一)产品特性

包装兼具一个功能就是对产品进行宣传,所以要立足自身的产品特性,针对自身的产品特点,进行包装的设计,这样才不会在市面上形成千篇一律的局面,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二)消费者的情感诉求

在包装设计中,还要考虑当今的社会,倡导什么样的理念,比如食品行业中消费者最关注的是食品的安全问题,在进行包装的时候就要将绿色天然无污染等元素考虑其中。

(三)明晰的层次架构

要对一个品牌有一个清晰的层次定位,然后再其内部的商品中再将其分成不同的等级、层次,从而进行不同的标价,会使商品得到不同层次消费者的购买。

(四)色彩编码

产品的包装是个消耗品,即使包装得再精致,最终也会被丢弃掉。这就要求在短时间里让消费者对产品有一个印象,而色彩是最能够达到这种印象的元素。

(五)产品命名

产品命名貌似和包装没多大关系,实际不然,它是对一个产品进行包装设计前的一个产品定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个好的产品名称也能使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

(六)独特的包装结构

产品的包装结构能够带给消费者实际操作的体验,这种体验同样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作用。

(七)清晰的产品说明

尤其是新开发的产品,更是要做好产品的说明工作,其中要对说明的版式、字体、颜色等方面进行考究的设计。

参考文献:

[1]王绍强新包装四川美术出版社,2010版

一、《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写作

(一)《展会立项策划书》的概念:

所谓展会立项策划,就是根据掌握的各种信息,对即将举办的展览会的有关事宜进行初步规划,设计出展览会的基本框架,提出计划举办的展览会的初步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展会名称和地点、办展机构、展品范围、办展时间、展会规模、展会定位、招展计划、宣传推广和招商计划、展会进度计划.现场管理计划、相关活动计划等。

《展会立项策划书》是为策划举办一个新展会而提出的一套办展规划、策略和方法,它是对以上各项内容的归纳和总结。

(二)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内容结构:

一般地,《展会立项策划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办展市场环境分析:包括对展会展览题材所在产业和市场的情况分析,对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分析,对相关展会的情况的分析,对展会举办地市场的分析等。

2、提出展会的基本框架:包括展会的名称和举办地点、办展机构的组成、展品范围、办展时间、办展频率、展会规模和展会定位等。

3、展会价格及初步预算方案。

4、展会工作人员分工计划。

5、展会招展计划

6、展会招商计划。

7、展会宣传推广计划。

8、展会筹备进度计划。

9、展会服务商安排计划。

10、展会开幕和现场管理计划。

11、展会期间举办的相关活动计划。

12、展会结算计划。

(三)展会立项策划书的写作要求:

1.展会名称

展览会的名称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部分、限定部分和行业标识。如“第93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如果按上述三个内容对号入座,则基本部分是“交易会”,限定部分是“中国”和“第93届”,行业标识是“出口商品”。

下面分别对这三个内容作一些说明:

基本部分:用来表明展览会的性质和特征,常用词有:展览会、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和“节”等。

限定部分:用来说明展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展会的性质。

展会举办时间的表示办法有三种:一是用“届”来表示。二是用“年”来表示,三是用“季”来表示。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2003年广州博览会、法兰克福春季消费品展览会等。在这三种表达办法里,用“届”来去示最常见,它强调展会举办的连续性。那些刚举办的展会一般用“年”来表示。

展会举办的地点在展会的名称里也要有所体现,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大连”。

展会名称里体现展会性质的词主要有“国际”、“世界”、“全国”、“地区”等。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国际”表明本展会是一个国际展。

行业标识:用来表明展览题材和展品范围。如第三届大连国际服装节中的“服装”表明本展会是服装产业的展会。行业标识通常是一个产业的名称,或者是一个产业中的某一个产品大类。

2、展会地点

策划选择展会的举办地点,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展会在什么地方举办,二是展会在哪个展馆举办。

策划选择展会在什么地方举办,就是要确定展会在哪个国家、哪个省或者是哪个城市里举办。

策划选择展会在哪个展馆举办,就是要选择展会举办的具体地点。具体选择在哪个展馆举办展会,要结合展会的展览题材和展会定位而定。另外,在具体选择展馆时,还要综合考虑使用该展馆的成本的大小如何、展期安排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以及展馆本身的设施和服务如何等因素。

3、办展机构

办展机构是指负责展会的组织、策划、招展和招商等事宜的有关单位。办展机构可以是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等。

根据各单位在举办展览会中的不同作用,一个展览会的办展机构一般有以下几种: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支持单位等。

主办单位:拥有展会并对展会承担主要法律责任的办展单位。主办单位在法律上拥有展会的所有权。

承办单位:直接负责展会的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并对展会承担主要财务责任的办展单位。

协办单位:协助主办或承办单位负责展会的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部分地承担展会的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工作的办展单位。

支持单位:对展会主办或承办单位的展会策划、组织、操作与管理,或者是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等工作起支持作用的办展单位。

4、办展时间

办展时间是指展会计划在什么时候举办。办展时间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举办展的具体开展日期。二是指展会的筹展和撤展日期。三是指展会对观众开放的日期。

展览时间的长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要视不同的展会具体而定。有些展会的展览时间可以很长,如“世博会”的展期长达几个月甚至半年;但对于占展会绝大多数的专业贸易展来说,展期一般是3-5天为宜。

5、展品范围

展会的展品范围要根据展会的定位、办展机构的优劣势和其他多种因素来确定。

根据展会的定位,展品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是几个产业,或者是一个产业中的一个或几个产品大类,例如,“博览会”和“交易会”的展品范围就很广,如“广交会”的展品范围就超过10万种,几乎是无所不包;而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览会”的展品范围涉及到的产业就很少,就只有汽车产业一个。

6、办展频率

办展频率是指展会是一年举办几次还是几年举办一次,或者是不定期举行。从目前展览业的实际情况看,一年举办一次的展会最多,约占全部展会数量的80%,一年举办两次和两年举办一次的展会也不少,不定期举办的展会已经是越来越少了。

办展频率的确定受展览题材所在产业的特征的制约。我们知道,几乎每个产业的产品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对展会的办展频率有重大影响。

产品的投入期和成长期是企业参屉的黄金时期,展会的办展频率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时期。

7、展会规模

展会规模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展会的展览面积是多少,二是参展单位的数量是多少,三是参观展会的观众有多少。在策划举办一个展会时,对这三个方面都要作出预测和规划。

在规划展会规模时,要充分考虑产业的特征。展会规模的大小还会受到会观众数量和质量的限制。

8、展会定位

通俗地讲,展会定位就是要清晰地告诉参展企业和观众本展会“是什么”和“有什么”,具体地说,展会定位就是办展机构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竞争状况,通过建立和发展展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使自己举办的展会在参展企业和观众的心目中形成一个鲜明而独特的印象的过程。

展会定位要明确展会的目标参展商和观众、办展目标、展会的主题等。

9.展会价格和展会初步预算

展会价格就是为展会的展位出租制定一个合适的价格。展会展位的价格往往包括室内展场的价格和室外展场的价格,室内展场的价格又分为空地价格和标准层位的价格。

在制定展会的价格时,一般遵循“优地优价”的原则,即那些便于展示和观众流量大的展位的价格往往要高一些。展会初步预算是对举办展会所需要的各种费用和举办展会预期以获得的收入进行的初步预算。

在策划举办展会时,要根据市场情况给展会确定一个合适的价格,这样对吸引目标参展商参加展会十分重要。

10、人员分工、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

人员分工计划、招展计划、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是展会的具体实施计划,这四个计划在具体实施时会互相影响。

人员分工计划是对展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统筹安排。

招展计划主要是为招揽企业参展而制定的各种策略、措施和办法。

招商计划主要是为招揽观众参观展会而制定的各种策略、措施和办法。

宣传推广计划则是为建立展会品牌和树立展会形象,并同时为展会的招展和招商服务的。

11、展会进度计划、现场管理计划和相关活动计划

展会进度计划是在时间上对展会的招展、招商、宣传推广和展位划分等工作进行的统筹安排。它明确在展会的筹办过程中,到什么阶段就应该完成什么工作,直到展会成功举办。展会进度计划安排得好,展会筹备的各项准备工作就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场管理计划是展会开幕后对展会现场进行有效管理的各种计划安排,它一般包括展会开幕计划、展会展场管理计划、观众登记计划和撤展计划等。现场管理计划安排得好,展会现场将井然有序,展会秩序良好。

展会相关活动计划是对准备在展会期间同期举办的各种相关活动作出的计划安排。与展会同期举办的相关活动最常见的有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和各种表演等,它们是展会的有益补充。

二、《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

(一)《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概念

完成了《展会立项策划书》,并不意味着该立项的展会就可以举办了。项目立项只是对举办什么题材的展会和如何举办该展会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意见,制定了一套初步的方案,至于该展会是否真的可以举办和该方案是否真的可行,还需要对该展会项目及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的结论及其他必须考虑的因素,才是决定最后是否可以举办该展会的最终依据。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就是在对展会立项进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的研究报告。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是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继续。展会项目立项策划主要是在掌握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初步提出计划举办的展会“是什么样的”;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则是在仔细研究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举办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那样的展会”是否可行,为最后是否举办该展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如果展会立项策划通过可行性分析,证明计划举办展会的市场条件具备,项目具有生命力,各种执行方案策划合理,项目在经济上可行,风险较小且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就可以通过该展会立项策划,决策举办该展会了。

(二)《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结构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要对展会立项是可行还是不可行作出系统的评估和说明,并为最终完善该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各具体执行方案提供改进依据和建议。因此,《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市场环境分析

(1)宏观市场环境: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2)微观市场环境:包括办展机构内部环境、目标客户、竞争者、营销中介、服务商、社会公众等。

(3)市场环境评价:SWOT分析法,即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外部威胁分析。

2、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1)项目发展空间:即分析举办该展会所依托的产业空间、市场空间、地域空间、政策空间等是否具备。

(2)项目竞争力:包括展会定位的号召力、办展机构的品牌影响力、参展商和观众的构成、展会价格、展会服务等。

(3)办展机构优劣势分析

3、展会执行方案分析

1)对计划举办的展会的基本框架进行评估,具体包括:

(1)展会名称和展会的展品范围、展会定位之间是否有冲突。

(2)办展时间、办展频率是否符合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特征。

(3)展会的举办地点是否适合举办该展品范围所在产业的展会。

(4)在展会展品范围所在产业里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5)展会的办展机构在计划的办展时间内能否举办如此规模和定位的展会。

(6)办展机构对展会展品范围所在的产业是否熟悉。

(7)展会定位与展会规模之间是否有冲突。

2)招展招商和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1)招展计划评估

(2)招商计划评估

(3)宣传推广计划评估

3、展会项目财务分析

(1)价格定位

(2)成本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成本费用一般包括:

1)展览场地费用。即租用展览场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费用。这些费用包括:展览场地租金、展馆空调费、层位特装费、标准层位搭建费、展馆地毯及铺设地毯的费用、展位搭装加班费等。

2)展会宣传推广费。包括广告宣传费、展会资料设计和印刷费、资料邮寄费、新闻发布会的费用等。

3)招展和招商的费用。

4)相关括动的费用。包括技术交流会、研讨会展会开幕式、嘉宾接待、酒会、展会现场布置、礼品、请展会临时工作人员的费用等。

5)办公费用和人员费用。

6)税收

7)其他不可预测的费用

(3)收入预测

举办一个展会的收入一般包括:

1)展位费收入

2)门票收入

3)广告和企业赞助收入

4)其他相关收入

(4)盈亏平衡分析

(5)现金流量分析

1)净现值分析

2)净现值率分析

3)获利指数

4)内部收益率

5、风险预测

(1)市场风险

(2)经营风险

(3)财务风险

(4)合作风险

6、存在的问题

包括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发现的展会项目立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以外发现的可能对展会产生影响的其他问题等。

7、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改进建议,指出要成功举办该展会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努力的方向

根据展会的办展宗旨和办展目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办好该展会所需要具备的其他条件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求

《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办展机构进行决策是否要举办该展会的重要依据,因此,《展会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必须做到材料真实充分,分析客观科学,判断准确有理。

1、市场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分析是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第一步,它是根据展会立项策划提出的展会举办方案,在已经掌握的各种信息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论证举办展会的各种市场条件是否具备,是否有举办该展会所需要的各种政策基础和社会基础。市场环境分析不仅要研究各种现有的市场条件,还要对其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使立项可行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

市场环境分析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外部因素出发来分析举办该展会的条件是否具备;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则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本身出发,分析该展会是否有发展前途。分析展会项目的生命力,不是只分析展会举办一届或两届的生命力,而是要分析该展会的长期生命力,即要分析如果本展会举办超过五届以上,本展会是否还有发展前途的问题。

2、展会项目生命力分析

3、展会执行方案分析

展会执行方案分析是从计划举办的展会项目的本身出发,分析该展会项目立项计划准备实施的各种执行方案是否完备,是否能保证该展会计划目标的实现。展会执行方案分析的对象是该展会的各种执行方案,分析的重点是各种执行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完备和是否可行。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展会基本框架进行评估,重点不是分析构成展会基本框架的某一个因素的策划安排是否合理和可行,而是从总体上分析展会基本框架是否合理和可行。因为,尽管对构成展会基本框架的每一个因素的策划安排可能是合理和可行的,但由这些因素所构成的展会基本框架从总体上看却可能是不合理和不可行的。所以,要避免这种“个体合理,群体冲突”现象的出现,对展会基本框架进行评估就十分重要。

4、展会项目财务分析

展会项目财务分析是从办展机构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测算举办该展会的费用支出和收益。展会项目财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分析计划举办的展会是否经济可行,并为即将举办的展会指定资金使用规划。

5、风险预测

从展会立项可行性分析的角度看,风险就是办展机构在举办展会的过程中,由于一些难以预料和无法控制的因素的作用,使办展机构举办展会的计划和举办展会的实际收益与预期发生背离,从而使办展机构举办展会的计划落空;或者是即使展会如期举办,但办展机构有蒙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6、存在的问题

包括通过以上可行性分析发现的展会项目立项存在的各种问题、研究人员在可行性分析以外发现的可能对展会产生影响的其他问题等。

7、改进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展会项目立项策划的改进建议,指出要成功举办该展会应该努力的方向等。

8、努力的方向

根据展会的办展宗旨和办展目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办好该展会所需要具备的其他条件和需要努力的方向。

会展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制因素很多。从制定计划、市场调研、展位选择、展品征集、报关运输、客户邀请、展场布置、广告宣传、组织成交直至展品回运,形成了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有机整体,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直接影响展览活动的效果。

一个精心策划的会展可以成为营销计划最节省成本的组成部分。从时间顺序上分析,企业的会展营销策略通常包括明确参展目的、选择会展、会前活动、会中活动、会后活动、营销策略效果评估以及作为补充的网上展览等。

(一)明确参展目的每个企业由于各自情况不同,其参展的目的也就不同,在决定参展之前,企业必须设定参展目标。企业的参展目的不外乎展示实力、树立品牌形象、宣传产品、达成交易、物色代理商或批发商或合资伙伴、研究当地市场、开发新产品等。德国展览协会根据市场营销理论将参展目标归纳为:基本目标、产品目标、价格目标、宣传目标和销售目标五类。企业应根据顾客需求来细分市场并适应这些变化的需求,比如寻求潜在的可能顾客的策略与进一步加强长期顾客关系的目标的策略就截然不同。

(二)选择会展在众多的展会中,企业必须有选择地参加某个会展。选择会展时主要考虑如下一些因素:

一是会展的目标市场展会的目标市场包括其主题定位、目的、观众结构等,企业参展前确定该展会是否与企业的发展计划相吻合,能否促进企业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是会展的规模成功的会展必然具备一定的规模,规模大的会展可以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而这正是保证参展商达到参展目的的最主要因素。评估展会的规模主要看参展商和专业观众的数量以及展览面积的大小。

三是会展组织者的能力选择有影响力、富有经验及对行业的认知度高的组织者。会展的组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会展推广、专业观众的邀请、行业活动的组织安排到客户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需组织者在切实了解参展商需求的情况下做出策略性统筹才能成功举办。企业可以从其对外的招展函、广告以及各项组织计划等方面来评估组织者的策划能力和宣传推广能力。与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等国外著名展览公司相比,我国的展览公司整体水平不高,在招展、组展、展台建设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四是会展的历史和影响如在过去的几年中,参展商有哪些、会展的效果如何等,企业应选择有影响力、知名度高、参展商多且参展商的影响力强的会展。

五是参展的费用在参展费用越来越高的趋势下,企业根据自身的财力在预算内选择适合的会展,参展的费用不能对企业造成额外的负担。对于开支谨慎的中小企业来讲,更是如此。

六是会展所在城市和展览馆一般来说,大城市、国际性大都市是会展选择的重点,其交通运输、酒店、报关、签证以及展馆的配套及服务水平要优于其它城市。我国大部分的会展都在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的上海、北京、广州、大连、深圳等城市举办。

(三)会前活动会前活动包括公关活动以及提前辨识可能的客户并给其发送特别邀请。可以利用会展的会刊、展前快讯、展前的媒体宣传等手段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四)会中活动与其它方面相比,这是决定企业参展成败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展位的选择、展台的布置、展品的选择及其展示方式、展台的人员配备、洽谈环境以及展会期间的相关活动等。

展位的选择具体涉及展位的位置、面积的大小的决策。展位的选择一般是根据人潮在整个会场移动的方向来考虑;展位面积通常为9平方米,称为标准展位。值得说明的是特修展位,也称为自由布展区,指展位面积超过4个或4个以上标准展位的面积时,企业可以只预定光地面,其它的装修则可以根据公司产品特点、技术特点、市场定位、展览期间的活动安排等因素由企业自主决定。这类展位能充分表现企业文化、宣传品牌理念,非常有利于树立企业整体形象。

展台是企业显示企业实力和产品特色的窗口,有个性、有视觉冲击力的展台布置可以使企业在众多的参展商中脱颖而出。展台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帮助企业达到参展的目的,展台要能反映企业的形象,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能提供工作的功能环境。

在展品的选择上,要选择能体现自身产品优势的展品,展品品质是参展企业给观众留下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选择展品有三条原则,即针对性、代表性、独特性。针对性是指展品要符合展出的目的、方针、性质和内容;代表性是指展品要体现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及行业特点;独特性是指展品要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能和其它同类产品相区别。

在展示方式上,展品本身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说明企业产品的全部情况、显示全部特征,一般需要配以图表、资料、照片、模型、道具、模特或讲解员等真人实物,借助装饰、布景、照明、视听设备等展示手段,加以说明、强调和渲染。总之,展示设计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整体与局部的统一、科学与艺术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等。

在人员配备上,人员配备的质量决定着参展企业在会展上的成败,企业配备的人员的能力及其展示反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没有代表参展或仅有狭小摊位的企业,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危险。特别是服务人员的身体语言、对话和知识是否具有亲和力对会展的成功是极为重要的,服务人员在发放资料时应尽量多与观众沟通交流达到互动的效果。展台的人员配备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考虑:第一,根据展览性质选派相关部门的人员;第二,根据工作量的大小决定人员数量;第三,注重人员的基本素质,如相貌、声音、性格、能动性等;第四,加强现场培训,如专业知识、产品性能、演示方法等。

参展企业还可以在展会期间进行新产品发布会、经销商年会、产品演示等配套活动,这是在稳定老客户的基础上发展新客户的有效手段;此外,营造轻松、愉快的洽谈环境对提高商务成功率也大有帮助。

(五)会后活动及营销策略效果评估企业应将在会展中收集到信息纳入企业的营销信息系统中,对获得的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企业还应及时将展览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总结效果如何、分析原因何在。一般来说,展会的效果难于精确评估,其原因主要是有些成果可立刻产生,但更有可能在展会后的一段时间之后产生。会展的组织者为了帮助参展商进行会展评价,一般会提供有关会展与会者的统计信息。企业可根据这些统计信息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参展的效果进行评估,并就下次是否参加该会展做出初步决策。

(六)重视网上展览的作用和发展前景网上展览已成为会展业的一道新风景线,被称为永不落幕的展览会。网上展览目前只是实物展览的补充和配角,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展览有望后来居上,成为现代会展业的主体。与实物展览相比,网上展览具有下面一些优点:一是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成功可能性更大;二是机会平等,无论企业强弱,只要产品合适就有可能找到合适的买家。三是可以减少中间商的盘剥,越来越多的买家都在想方设法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产品。作为一个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会展业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并获得快速发展,会展经济时代即将到来。随着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市场日益细分化,会展作为企业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商务平台,具有其它营销媒介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企业通过参加会展进行产品推广、树立品牌形象将成为企业的重要营销活动,与此同时,对参展企业的展示能力也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参展不够重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我国会展业的发展还不成熟,大多数会展规模小、缺乏明确定位、参展费用高、低水平恶性竞争,导致企业参展的效果不佳,影响企业参展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本身对会展的认识不深、在会展上树立品牌形象的意识不够、展示能力不强、参展目的不明确也是重要原因。提高企业对会展功能的认识、加强企业的展示能力对我国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无疑有着重大意义。

在现代西方产业经济学对产业组织的研究中,市场结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市场

结构是从完全竞争到独家垄断一系列过渡的市场状态,反映市场垄断与竞争关系,表

明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市场结构作为产业内企业之间的一种关系结构,是市场价格

的形成方式,从而是决定产业组织竞争性质的基本因素。因此,在传统产业组织理论

中,不管是哈佛学派还是芝加哥学派,都把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研究的前提内容,

即首先确定产业内企业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结构。当然,两者的学术立场是不同

的。前者强调了市场结构决定市场中的企业行为,同时公司的行为又决定了市场绩效

的各个方面,其影响方向是固定的,即“结构—行为—绩效”的产业经济分析框架。

后者认为市场结构与市场行为、市场绩效没有直接关系,强调了技术和进入自由这两

个因素决定市场结构,特别是进入自由可以保证取得最优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20

世纪70年代后,新产业组织理论的兴起,通过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和概念,如信息经济

学和研究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博弈论模型,成为分析策略冲突的标准工具,给这一领域

带来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但它并没有原有的分析范式而形成新的理论体系,仍

然是以市场结构为前提内容的。(注:尽管新产业经济学对贝恩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

提出了许多的批评意见,如认为不应只考虑特定产业,而应以跨部门的产业组织理论

为中心分析产业;再如产业组织在技术变革中会发生动态变化,因此,必须以组织创

新为中心分析产业等,但从本质上讲,所研究的仍然是结构—行为—绩效学派所强调

的同样问题,主要考虑在不完全信息和需求条件下行为的发生机制和均衡机制。这实

际上是对结构—行为—绩效方法的变形运用。参阅刘志彪(2003)。)

在市场结构分析中,除了从理论上研究其基本要素外,更主要的是找出一种描述

性方法与工具用来衡量和解释市场结构的状况。这不仅在大量关于市场结构的实证研

究与实务分析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本身的需要。对于市场结

构的分析来讲,现成的信息变量就是利润率和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产业组织经济

学家一直就想把企业间的市场份额的分布,概括成一个单一的指数,即市场集中度,

并用它来衡量与解释市场结构的状况。通常,人们把市场集中度看成是一个市场中一

些或所有厂商的市场份额的函数。一般而言,集中度越高,市场支配势力越大,竞争

程度越低。正是通过这种对市场集中度的测量以及与市场势力的关系分析,人们才得

以区分出不同的市场结构,如垄断市场结构、主导性厂商市场结构、寡占市场结构等

然而,对市场集中度的测量,进而对市场结构的分析,其基本前提假设是在同一

个市场上,且这个市场的边界是明确、清晰的。也就是,每种产品都由独立工厂的生

产线所制造;每种产品都具有特殊的性质,使其可以明显地区分开来,相互之间不会

发生竞争;每种产品也都直接拥有明确的顾客群。当然,现实中的市场决不是如此的

简单,其市场边界也不会是那么的清晰。但如果只是为了单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则

可以假定市场是被明确定义的,它或者涉及相同的商品,或者涉及一组有差别的产品

,而这些产品至少是该组产品中的一种产品的很好的替代品(或互补品),只与经济

社会的其他部分发生有限的作用(泰勒尔,1997)。

但在对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或反垄断等实务操作中,就不能做这样的假定了

,必须要按一定的准则对市场进行定义。罗宾逊曾提出以替代品链的差别为判断准则

来定义市场界限,即先从给定商品开始,然后考察该商品的替代品,再考察这些替代

品的替代品,依次类推,直到发现替代品链中的明显差别。她认为,这些差别确定了

该商品相关市场的界限(Robinson,J,1933)。当然,这一方法只考虑了现存的竞

争而没有考虑潜在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精确定义其差别。针对这一

问题,美国司法部提供了一些相关的准则:从一定的产品和卖家开始,不断加上密切

的替代品(未必由同一卖家所生产),直到这一类产品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充分低的自

身需求弹性。这些产品的卖家如果合谋,会收取高于某种生存水平的平均垄断加价。

这一组产品称为一个市场。这样,在实际操作中就不必去寻找差别。

事实上,在大量的实际研究工作中,这种集中度的衡量并不按此准则进行,而通

常是在一定的产业分类中进行测量的。例如,西方各国统计调查部门按照标准产业分

类的方法(SIC),定期报告在这些产业中最大4家企业、最大8家企业、最大20家企

业和最大50家企业的销售额占所属产业的百分比。或者,采用赫芬因德指数(注:假

设一个产业中有N个企业,s[,i]是第i个企业的市场份额。赫芬因德指数就是该产业

中所有企业市场份额的平方和:H=s[,1]+s[,2]+s[,3]+…+s[,n]=

∑s[,i])把市场所有企业的信息一并进行考虑来显示市场集中度。但不管怎样

,这种集中度的衡量总是以一定的市场边界为基础的。也就是,这种集中度是在一定

的市场边界内来度量的。至于这一边界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如何确定,可能因不同的准

则或标准而在程度上有所差别。但这并不影响对市场边界本身存在的认定,更不会否

定市场边界的客观存在。

我们现在所要考察的,恰恰是产业融合带来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多媒体和联网技

术正为在全新的行业中创造和获取价值建立新的边界,并通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来源

和重新评价现有竞争优势而迅速重组许多现有行业。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新的

变化:一是产品的可替代性增大。原先两种不具有替代性的产品可能转变为具有替代

性,或原先两种只具有潜在替代性的商品可能转变为具有现实替代性,或原先两种具

有很小替代性的商品转变为具有更大的可替代性。二是产品的差异化增大。尽管某些

融合的产品实质上已经成为没有什么不同的同一种产品,但消费者对其认定及偏好不

同,从而出现差异化。这种倾向正引导着不少公司努力使他们的产品“有针对性地大

众化”。也就是,为大众市场生产能满足用户个别需要的产品。这些新变化表明,传

统的市场边界正发生着游移,出现了交叉或模糊化。然而,更为复杂的问题是:不少

融合的产品,既在同一市场,又不在同一市场。例如,网络电话,其某些功能是在电

信市场,但又不是在原来意义的电信市场。这意味着市场的概念也开始发生变化。显

然,这将给市场的定义带来极大的困难。

如果对市场的定义太严格,即假定只有当两种商品是完全可替代时,它们才属于

同一市场,那么产业融合导致的产品差异化增大,无疑使它们都将分属于不同的市场

。这就可能导致所有的市场都会由单个厂商提供服务。但事实上,融合的商品几乎不

可能是完全的可替代品,它总是因某些特征而有所不同。因此,大多数厂商并不拥有

绝对的垄断权。一旦其提高价格,消费者就会在少量的可替换商品中寻找替代。反过

来,如果对市场的定义过于宽泛,即假定两种商品只要有任何一点的替代,它们就属

于同一市场,那么产业融合导致的产品替代性增大,无疑使相当数量的可替代性产品

同属于一个市场。因为一组产品总是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中的其他商品相互作用。该

产业之外的商品定价影响对该产品的需求,这不仅是通过收入效应,而且也通过替代

效应。

我们知道,对市场的界定直接关系分析的结果。“市场”定义得越准确,集中度

的统计意义就越显着(BImel and PHelmberger,1971)。然而,在产业融合的市

场边界游移情况下,市场的界定已无法明确。在边界不明确的情况下,集中度是无法

确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集中度衡量工具的失效,已不能用来对市场结构进行

衡量与解释。当然,这并不是集中度本身在技术性上存在什么问题,而是产业融合给

市场结构带来的新变化,已使集中度对其的衡量及解释越来越成为不可能。

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变异,给产业组织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特别是对实务工作

(判定是否垄断,以及采取相应规制政策等)提出了新要求。我认为,这种新变化在

某种程度上是对哈佛学派“结构—行为—绩效”产业经济分析范式的否定。因为在市

场结构无法用集中度来衡量和解释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清楚揭示其对市场行为的决定

作用的,从而也不可能进一步分析对绩效的影响。相比之下,撇开市场结构与市场行

为必然联系的芝加哥学派的分析方法,可能更适合用来分析产业融合中的组织方式问

题,从其他的因素来解释产业融合中的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另外,对于产业组织问

题的实务研究,这种新的变化也可能会带来新的视角,重新探讨有关判别垄断与竞争

的新标准。

会展组织是指在会展活动过程中,为实现会展目标所形成的相关特定组织以及组织设计会展活动的连续过程。

会展组织是通过优良的管理与服务创造具有一定品牌的展会,实现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会展组织作为一个系统,一般包含以下要素:

制定准确的目标是会展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会展目标,是指会展的利益相关方根据营销战略、市场条件和会展情况制定明确、具体的会展目的,并期望通过会展活动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展组织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

扩展资料:

1、直线型组织结构(见图)。组织中每一位管理者对其直接下属有直接职权;组织中每一个人只能向一位直接上级报告;管理者在其管辖的范围内,有绝对的职权或完全的职权。

直线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便捷。缺点是在组织规模较大的情况下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由一个人承担,是比较困难的;部门间协调差。

2、职能型组织结构(见图)。采用按职能分工实行专业化的管理办法,各职能机构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可以向下级下达命令和指示,直接指挥下属。组织内除直线主管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组织机构,分担某些职能管理的业务。

-会展组织

会展经济,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会展经济可分为:“ 推动型”(如德国和新加坡)、“市场主导型”(如法国、瑞士和香港)、“协会推动型”(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市场结合型”(如美国)四大模式。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会展经济 类别 :名词 对象 :会展 特点 :吸引投资 定义,作用,特点,类型,样品展会,作用,中国,世界,德国,北美,非洲,亚洲,大洋洲,综述,经济带,图书信息,图书资料,内容简介, 定义 会展经济的含义是指因会展活动的存在和会展产品的交易而引发的经济活动以及为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和促进会展产品交易而引发的经济活动。 所谓会展经济,即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它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 会展经济从内容上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多融为一体,即国际性会议多以会议为主,但在会议同期举办一些商业展览活动;而国际性展览会虽以展览为主,但展出期间各种研讨会、专题会等也同时举行。会议因展览而增加了内容,有了直观效果;而展览因会议提升了档次,更显其专业性。会与展就这样相得益彰。在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 作用 一、会展经济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 会展经济 二、为企业开展行销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都想寻找机会蒐集市场信息、促进产品销售,而参加会展无疑是一个契机。一方面,企业通过参加会议和展览,可以及时、准确、低成本地获取各种有效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实施恰当的市场行销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业在展览会上通过产品尤其是新产品展示,可以诱导甚至创造消费者的需求。 三、会展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 会展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特点 会展经济有以下特征: 会展经济 一、特色型经济活动 它是区别于一般经济活动的特色型经济活动; 二、有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 得到充分的宣传 它能使产品得到充分的宣传、展示、其直观性、艺术性、宣传力得以充分体现; 三、互相进行交流 它能集合众多的供需双方互相进行交流;集中时间,批量购销; 既交流了产品,又沟通了信息 类型 一、综合型 如广交会、山西省贸易交流既洽谈会; 二、专业型 如陕西杨陵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 三、特种型 如中国艺术博览会、全国人才交流大会。 会展经济在国外一直得到 和实业界的重视,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一位外国市长这样评价,“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的头顶上撒美元”。在国内,迅速崛起的会展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新亮点,并已成为众多城市的新景观。成功的会展实例,足以证实会展的“桥梁”作用和它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会展经济 样品展会 世界上第一个样品展会是1890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莱比锡样品展览会。随着社会的演变和科技的进步,会展业作为各个方面都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变化。当今从经济总量和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考察,世界会展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发展很不平衡。 欧洲是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欧洲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在这个地区中,德国、义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 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必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宣传产品、打造国优品牌创造了机会,尤其对新产品上市作用更为明显: 2、 为生产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会展期间签订的契约组织,获得生产上的主动权; 3、 为需求方提供更大范围的选择权,看样选货,以质论价,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采购质量; 4、 加深了感情,沟通了信息,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有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5、 最根本的作用在于创造了经济效益,企业创效, 国家增收,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会展经济每年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但与已开发国家相比我国还处在初级阶段。世界已形成诸如巴黎、伦敦、芝加哥、新加坡、香港街著名的展览城。因此,中国会展经济还需进一步加快。国内许多城市把建设展览场馆作为城市形象工程来抓,投入巨大。全国上万平方米的展馆达到30个以上,并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大连等地区中心。正在建设中的南京展览中心,一期工程建筑面积近11万平方米,设有2068个国际标准展位,停车泊位1000辆,其餐饮厅可一次性提供万人同时就餐,建成后即为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但业内专家指出,各地都上马大型展览中心,超越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盲目性,形成投资浪费,因此亟需统筹规划管理。从总体上看,会展经济在我国还是一个朝阳产业,通过不断努力和完善,必将由初级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定会发挥出强大的推动作用。 会展经济 我国会展业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1978年,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1999年,境内国际展达694个,出国参展办展292个。20年间,展会的数量和规模增长了数十倍。会展业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从机械、电子、汽车、建筑,到纺织、花卉、食品、家具、各行业都有自己的国际专业展。北京和上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会展中心城市。从展览规模看,北京为全国之最;从展会数量看,上海位居全国首位。据统计,中国会展业务年均近百分之二十的速度递增。一九九九年北京就举办了世界建筑师大会、世界万国邮联大会等数十个国际、国内大型会议。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一年内举办的超过千人的大型 国际会议达到十二个以上,超过三四百人以上的国际会议有三十多个。一九九七年,上海的四大展馆共承接全国性、国际性展览会一百多次,并于2001年成功申办了2010世界博览会,每年定期在上海举办的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业性、国际性会议达四十多个。 许多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纷纷兴建现代化的大型展馆,着力培育“会展经济”。北京、上海、大连街城市明确将会展业纳入重点扶持的都市型产业和新的经济成长点。中德合资、位于浦东、展览面积达26万平方米的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已经开工。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深圳、大连、沈阳等城市为中心的全国性展览网路现已形成。 世界 德国 以德国为例,德国会展业的突出特点是专业性、国际性的展览会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效益好、实力强。在国际性贸易展览会方面,德国是第一号的世界会展强国,世界著名的国际性、专业性贸易展览会中,约有2/3都在德国主办。按营业额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览公司中,也有六个是德国的。每年,德国举办的国际性贸易展览会约有130多个,净展商17万家,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参展商(约为48%)来自国外。在展览设施方面,德国也称得上是头号世界会展强国。德国现拥有23个大型展览中心,其中,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览中心就有8个。德国展览总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个展览中心中,有三个在德国。 北美 北美的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会展业的后起之秀,每年举办的展览会近万个,其中,净展出面积超过5000平方英尺(约为460平方米)的展览会约有4300个,净展出面积5亿平方英尺(约4600万平方米),参展商120万,观众近7500万。举办展览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维加斯、多伦多、芝加哥、纽约、奥兰多、达拉斯、亚特兰大、纽奥良、旧金山和波士顿。 经济贸易展览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发展起来。据估计,整个拉美的会展经济总量约为20亿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办展约500个,经营收入8亿美元;阿根廷紧随其后,每年约举办300个展览会,产值4亿美元;墨西哥第三,举办展会约300个,营业额25亿美元。除这三个国家外,其他拉美国家的会展经济规模很小,很多国家尚处于起步阶段。 非洲 整个非洲大陆的会展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上与拉美相似,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南美和埃及。南非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对周边国家的辐射能力,其会展业在整个南部非洲地区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会展业以埃及为代表,埃及凭借其在连线亚欧和沟通中东、北非市场的极有利的地理位置,会展业发展突飞猛进,展览会的规模和国际性大大提高,每年举办的大型展览会可达30个。当然,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大型展览会一般都集中在首都开罗举办。除南非和埃及外,整个西部非洲和东部非洲的会展经济规模都有很小,一个国家一年基本上举办一个到二个展览会,而且受气侯条件的限制,这些展览会不能常年举办。 亚洲 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应该说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会展经济的规模可以仅次于欧美。日本是本地区唯一的经济已开发国家,其会展业发展水平自不必说。在剩下的国家中,东亚的中国及香港地区、西亚的阿联和东南亚的新加坡,或凭借其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经济发展潜力,或凭借其发达的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为有利的地理区位优势,分别成为该地区的展览大国。以新加坡为例,该国的会展业起步于70年代中期,时间并不算早,但新加坡 对会展业十分重视,新加坡会议展览局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负责对会展业进行推广。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较高的服务业水准、较高的国际开放度以及较高的英语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总部设地比利时的国际协会联合会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并连续17年成为亚洲首选展举办地城市,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和会议等大型活动达3200个。 同新加坡相比,同处东南亚的泰国,其会展经济发展规模远有及新加坡,每年举办的展览会只有几十个。随着东南亚经济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困扰,泰国会展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0年举办的展览会已从1998年的23个上升到63个,并有望于2001年超过100个,会展经济总量2000年可望达到15亿美元。 大洋洲 大洋洲会展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欧美,但规模则小于亚洲。该地区的会展业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每年约举办300个大型展览会,参展商超过5万家,观众600万人次。 综述 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与该国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总体规模及服务业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在世界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占有绝对的优势;而随着开发中国家及地区经济实力的增强,其会展业也在蓬勃发展。 经济带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会展业在各城市发展迅速,尤其以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成都五大会展城市最为活跃,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中西部”五个会展经济产业带。环渤海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以天津、廊坊等城市为重点,其会展业发展早、规模大、数量多,专业化、国际化程度高,门类齐全,知名品牌展会集中,辐射广。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以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城市为依托的会展产业带已经形成。该产业带起点高、 支持力度大、规划布局合理、贸易色彩浓厚,受区位优势、产业结构影响大,发展潜力巨大。珠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交会为助推器,以深圳、珠海、厦门东莞等会展城市群,形成了国际化和现代化程度高、会展产业结构特色突出、会展地域及产业分布密集的会展经济带。东北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中心,以沈阳、长春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依托东北工业基地的产业优势及东北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制博会、大连的服装展等品牌展会。中西部会展经济带——以成都为中心,以重庆、西安等城市为重点的会展经济带,通过不断发展,现已形成了成都的西部国际博览会、重庆的高交会、西安的东西部洽谈会等品牌展会。 图书信息 图书资料 书 名: 会展经济 作 者:史国祥,贺学良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ISBN: 9787310030095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元 内容简介 会展经济是会展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跨产业、跨区域的综合经济形态,由会展商品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各个环节组成的各种经济组织及相关经济活动主体共同构成,具有内在运行规律和机制的有机整体,是以会展产业为中心,其他相关产业为依托而形成的新兴经济形态。 会展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尚处在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这对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书尽可能吸取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上作者的研究心得,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模型,形成本书的框架结构和支撑内容。 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分析了会展经济的形成及判断标准;第二、三章从会展供给和需求分析入手构筑了会展市场结构及运行;第四、五章对会展产业的结构及效益的分析;第六章则从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的角度对会展经济运行及格局作了分析;第七章讨论了会展市场失灵问题及其对策,第八章讨论了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关于会展业大数据的几点认识

会展业与大数据结合的话题常被业内提及,但是大数据如何影响和服务于会展业、两者之间关系目前处于什么状态,至今还没有看到详尽的阐述。我们寄希望于技术人士对大数据之于会展业的话题作详细的解读,因为泛泛而谈总有“忽悠”的感觉。在此,笔者从非技术的角度尝试对会展业的大数据问题谈几点认识,借以抛砖引玉。首先,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是,会展业仍处在大数据运用的初级阶段。会展业是最重视数据的行业之一,但是在从一般数据向大数据过渡的过程中,会展业仍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大数据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于预测,即基于消费者洞察的分析和推断。因此,理想情况下产品的研发、设计应该基于大数据对消费者偏好的“捕捉”和归纳。具体到展览,在“展览立项”分析上,大数据还很少发挥作用。在营销方面,会展业对大数据的利用也乏善可陈。无论在营销渠道的拓展和对营销渠道有效性的评估方面,都没有看到典型的案例。此外,大数据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数据的专业分析。即便从技术手段上可以实现海量数据的收集,没有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对大数据的分析解读也无法完成,实现大数据效应最大化更无从谈起。在这方面,会展业还“任重道远”。在会展大数据方面值得称道的领域主要体现在会展现场的管理方面。通过观众“跟踪”技术(RFID技术或蓝牙NFC技术),优化门禁系统,特别是跟踪观众在会展场馆的活动轨迹和规律,分析人们对产品及企业的关注度,并调整展览的运营管理。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很好的实践和探索。利用上述技术,一方面,展商和买家(终端)可以在现场利用相关技术实现对彼此位置的准确感知,尝试更高效率的贸易合作;在展后,展商也可以查询哪些客户到过展台,对哪些产品感兴趣,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产品结构及功能的调整。另一方面,主办方通过大数据了解客户喜好和感兴趣的产品信息,可以更好地对展览项目进行调整,为客户服务。其次,会展业大数据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几点:一、从数据来看,精准的数据库仍是会展项目主办方的主要工具,原因在于数据量。对比其他诸多行业,会展业支配的数据量并不大。大数据之所以比数据多了个大字,是因为在数据的数量上、获取数据的速度和方式上、包括对数据的分析处理上的差异。其中,量是大数据的一个维度。从举办单个展览项目来看,目前主办方处理数据的量是有限的,即使规模达到几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项目,通过传统数据库以及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也能从容应对。大数据关于样本=全部、重关联不求因果的理念,更多的是基于海量数据的现实。笔者个人观点:一旦数据数量可控,人们自然会回到因果分析上来。因果分析是人类探索自身和自然的终极理想,过去是将来也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数据库通过因果分析实现精准营销和精细化运营仍然是会展业的主要操作方式。二、大数据需要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笔者曾看过励展对中国部分行业出口目标市场的分析,总体感觉是,即使在对传统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上,很多展览企业做得很不够,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对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能力要求更高。业内目前有一种倾向,过度关注数据采集技术和大数据的意义,对于数据分析能力关注极少。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不要好高骛远,即便是踏踏实实地做好对传统数据的分析,也是个挑战。三、在展览场馆的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还有令人困惑的地方。一方面,主办方对基础设施要求逐渐提高,最基本的带宽要求在很多场馆都没有达到;另一方面,一旦场馆对IT基础设施进行大幅度升级,学习重庆会展中心的做法,又会造成主办方的矛盾心理,对数据安全的担心增加。当然,这是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中国的场馆经营方对自办展的喜好或者说“情结”,尽人皆知。在中国的诚信环境下,主办方产生疑虑难以避免。四、投入产出问题。不同的企业对于大数据应该有不同的态度和方式。考虑问题的原则应该是投入产出比。总的说来,由于投入巨大,无论场馆方还是组织方只有比较有实力的企业才可以考虑在大数据方面进行投入。小企业即使有在大数据方面探索的雄心,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寻求与第三方服务商的合作。最后,对会展大数据的研究和应用,目前所做的只是“九牛一毛”,远谈不上穷尽。大数据除了在会展立项、营销、管理和运营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之外,围绕人员流动密集、物流集中的会展活动应该还有其他层面的应用。其中,关键是投入产出比和利润模式问题。在利润模式方面,是有了清晰的利润模式再去收集数据,还是在数据的收集之后再去挖掘数据的其他使用价值和利润模式,是很多行业都会碰到的、令人困惑的问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5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