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

如何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第1张

如何解决老人的心理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当人老时,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热闹的在一起,但是如今子女都忙于工作,很少会呆在家里,这就成了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也致使很多的老人会有空巢的心理,那么空巢老人怎么办呢

  一、什么是空巢老人

  概念含义

 (1)老人:指上年纪了的人或较老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而西方一些发达国 家则认为65岁是分界点。中国古代曾将50岁作为划分老人的界限。

 (2)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性格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根据调查显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学关注、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问渠心理网认为,社会针对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少、健身娱乐设施不足,导致老人的精神生活贫乏。再加之空巢老人社会活动减少、子女关怀不够,极易引发精神疾病。

 "老年空巢问题是个社会问题,主要还是社会支持系统不够健全完善。"心理学家指出,这包括物质层面的,比如年老体弱、无人赡养、就医困难。尤其是精神层面,孤独寂寞、对儿女的思念让老人缺乏精神慰藉。国外有义工制度,定期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值得借鉴。

  二、空巢心理表现

  1、怕孤独心理

 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其主要表现是自我评价过低、生存意识消极、经常对他人不满及抱怨。

 长此以往,有此情况的老人就会加强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强化自我内心的封闭,逐渐地疏远社会,最终会形成孤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并将默默地承受孤独带来的痛苦。

 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2、抑郁心理

 有些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面对衰老的客观事实既惧怕又无奈,这种心态如果不及时调整,极易导致抑郁。

 这种抑郁比较顽固,很容易使人丧失生活的兴趣,令人感到疲惫。因而这种人很容易情绪激动,动不动就发火,常常自卑自责、自怨自叹,严重者可有自杀的倾向和行为。

  3、偏激心理

 这种情绪可表现为两个相反的趋向。一种趋向是因衰老以点带面地否定自我,把自己看成无用之人,经常自责、自卑、自怜和自贬。

 另一种趋向是因为自 己衰老而更高地要求别人,总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重、关心和照顾,却不考虑他人及社会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当这种希望得不到满足时,又加剧了其心理上的偏激,并因此而自暴自弃。

  4、多疑心理

 有些老人因身体有病而多疑,常表现为无病也疑,有病更疑。即使自己有一些轻伤小恙也自以为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间或谈病色变,问病又止,求医换药不断。这种疑病可令其对衰退的机能极度敏感,对一般人感觉不到的体内变化或体验不到的痛苦也都会有所感觉,如对心脏的跳动、胃肠的蠕动等方面的变化也能感觉到。这些过度的敏感更容易加重其疑心病。

  5、幻想心理

 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6、怕死心理

 他们害怕衰老的核心是恐惧死亡。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三、四招摆脱空巢心理

  感情冲淡法

 当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沟通、常交流,做到“体己话”唠一唠,“心里事”聊一聊,“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

 外出活动要尽量带上老伴,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独感。

  爱好冲淡法

 可以重拾或是培养新的生活爱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中,这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自疗法。可尽快地拾起平日里的各种爱好和兴趣,比如钓鱼、画画、养鱼、打太极拳等。

 并根据个人兴趣培养一些新爱好,如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用爱好和兴趣在“空巢”内种满笑声,丰富自己的生活内容,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作息冲淡法

 节日期间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老年人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作息状态。

 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心绪,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的阴影。

  社交冲淡法

 老年人要积极的参加社会活动,在交往中冲淡生活的孤独感。也可以选择外出去探望老友,参加社区联谊会等,用热情、充实的生活内容来填充寂寞和孤独。

  四、关爱形式

 (1)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2)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3)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

 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

 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

广州的一个91岁老人在婚恋网站当中遭遇到了杀猪盘,老年人的情感问题在解决的时候应该提前和子女商量。看子女是否会介意老年人在老年生活的时候,要寻找属于自己的下一份幸福。年轻人要知道不能过多的去干涉老年人的生活,毕竟很多老年人在老年生活的时候,也都会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老来伴,能够陪伴自己在生活中说说话聊聊天。

广州91岁的老人在婚恋网站上遭遇了杀猪盘

这一个91岁的老年人由于在生活中觉得非常的无聊,所以就整天通过上网的方式为自己相亲。而这个大爷在相亲的过程中认识了一个年龄在52岁左右的女子,和对方通过微信的方式联络了起来两个人慢慢的就产生了感情。当这个女子向大爷提出来想要结婚的要求时,大爷也是欣喜不已。认为终于有人愿意和自己结婚了,两个人在相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就讨论了结婚的问题。

老人知道自己被骗了

当两个人在讨论结婚的问题时,女子就直接向大爷说出想要2万块钱的彩礼费用,这个大爷起初觉得要2万块钱的彩礼费用非常的便宜。所以就考虑直接给女子6万块钱的彩礼,这样的数额比较好听一些,同时也会觉得更吉利一些。可是没想到当老人再把钱全部都转给了女子以后,女子就消失不见了,大爷也因为被骗了,所以就立即选择了报警。

老人要解决情感问题

对于老年生活的人在考虑想要寻找一个终身伴侣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先和子女商量问一问子女的意见。从而在找的时候尽量的选择直接从正规的婚姻介绍所里面进行了解一下,或者是通过周围的朋友了解有同样想法的异性人士。从而在选择和对方在一起,这样经人介绍的在一起会更稳当一些。

  近年来,孤寡老人心理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由于不少年轻人都到外地工作了,家里也只留下老人,对他们也缺乏关心,其实这样是很容易引发孤寡老人心理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希望能帮到你。

  孤寡老人的心理问题

1、过度悲伤

孤寡老人心理问题

  1、孤寡综合征

老年人孤寡综合征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该症状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缺乏亲人的关爱是导致老年人孤寡综合征的根本原因。“孤寡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由于缺乏子女关爱,更容易使得这些老人大多生活无趣,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入无欲无望、无趣无助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

孤寡老人心理问题

2、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年龄越大,对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孤寡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现代社会人们的家庭观念转变比较大,尤其是多数年轻夫妇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希望落空,结果就抑郁等不良情绪接踵而来。

3、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调查发现,社群老人,尤其是“孤寡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5%的孤寡老人存在焦虑症状,并且“孤寡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又会发展为抑郁或二者混合状态,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4、孤独

有研究发现,“孤寡老人”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情感问题,而情感则主要是孤独感,近87%的老人觉得寂寞,这极大地影响了“孤寡老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常见心理病症

1、焦虑症

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他们身体本无疾病,或仅有一点无伤大雅的小病,却担忧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断辗转于各处求医问药,做各种化验检查,遍尝各种偏秘祖传方;过分担忧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对某种治疗或药物过度依赖,甚至觉得离了它们就没有活下去的勇气。种种表现提示“杞人忧天”式的恐惧担忧是焦虑症的核心症状,与现实处境不符的持续恐惧不安和忧心忡忡是其临床特点。

2、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怀疑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或是断定自己已经患了某种严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烦恼,其烦恼的严重程度与患者的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内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身体变化过度关注,以及过分自恋等。

3、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精神易兴奋,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绪性疲劳,失眠,头痛,心悸等,病程可达数十年,症状可有间歇,病情容易反复。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时间多在5~7小时之间,并常常有睡眠浅、早醒、多梦的现象。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神经衰弱最主要的表现。

孤寡老人应如何调节心理

1、做好思想准备。提前做好迎接空巢的心理准备,时间应以一年以上为宜,这样老人在思想上可以逐渐适应,以避免在空巢来临之际大吃一惊,心理上无法承受而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实践结果表明,主动迎接空巢家庭到来的老人较被动接受者产生的心理障碍要小得多。

2、再就业。陈院士今年74岁了,还奋战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陈院士坦言道,虽然子女不在身边是会令自己觉得孤独,但是,忙碌的工作冲淡了孤独的感觉。因此他建议那些已经退休的空巢老人,如果您身体健康状况较好又有一技之长的话,再就业应该说是一件利国利民利己的好事。

3、做好生活安排。空巢来临后的第一个半年是老年人思想波动、情绪低落最明显的时期,这个时候老人可以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一些。多参加一些老年人的集体活动。60~80岁的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多接触一下大自然。而85岁以上的老人我们就称之为高龄老人,最好是通过社群或者家人在家里组织一些活动。

4、正确认识衰老。对衰老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衰老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人能够逃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所以要顺其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衰老。

5、老年人丧偶后切勿过度悲伤,这样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使“老年人意识”更迅速地到来。为了尽快地从悲伤中解脱出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应当积极地调整自己的生活。可以做些大的变更来改变生活,重新振作自己。比如:旅游、改变居住环境、暂时与儿女同住、住到老年公寓、积极参加各种老年人社团的活动、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怀念逝者并不妨碍寻找新的人生伴侣,如果有条件,可以重新组织家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787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