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第1张

1、丰富的想象——超现实的情节。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上的一种创作方法,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引述亚里士多德的话将浪漫主义定义为“按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强调其“理想”与人的主观因素。可以说,丰富的想象是浪漫主义最为本质的特征   

2、大胆的夸张——无法考究的细节。  

夸张指文艺创作中突出描写对象某些特点的手法。作为修辞方式,它是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加强所说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应该说,大胆的夸张是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  

3、强烈的抒情——极端鲜明的爱憎。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都特别重视对于自己的理想的描绘,并把它和现实对立起来,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由于在描绘理想的过程中,必须从作者的内心感受出发,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主观愿望,所以感情色彩特别浓烈。重理想的表达,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是浪漫主义的又一个基本特征。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的“浪漫主义”。它是一种“势如破竹的、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式的运动,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横扫西方文明。”(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一般指1830—1850年代的创作,而音乐的浪漫主义稍晚于文学,并且延续的时间较长,可以说浪漫主义在音乐的领域里,基本上贯穿整个19世纪。我们说: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而更是一个内容复杂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韦伯。前者的创作是抒情歌曲、交响乐、室内乐等,后者则主要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歌剧作曲家。

1830年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促使各国任命革命意志的奋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形成了进步的浪漫主义思潮的高涨,出现了法国的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德国的舒曼、门德尔松和波兰的肖邦等作曲家。

浪漫主义音乐具有自己的一些风格特征。浪漫主义的艺术侧重感情,理性属于次要地位,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都通过个人的主观感觉来表现。因此,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就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纯主观的个人感情,但也有一定的社会典型性。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特点:

对音响、音色的追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浪漫主义时期讲求音响的丰满、和谐、充实、舒适;而且要求色彩性强,无论乐器还是人声,都追求新的音色。到浪漫主义末期,管弦乐队的人数一般达到一百人;铜管、木管、打击乐得到了更充分的使用,铜管增加了长号、大号、圆号和小号的数量也有增加;木管增加了低音巴松、低音单簧管、英国管,而短笛成了固定的成员。乐队的中音区乐器得到扩充。此外,有时还使用三角铁、竖琴等色彩性乐器。这是的乐队音响辉煌、宏伟。声乐方面,丰富的歌剧创作提供了多样的音色,男高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游乐各种不同的风格,如活泼轻快、热情洋溢、充满感情的法国风格,强有力的戏剧性的歌剧男高音风格,歌剧中英雄性的男高音风格,呜咽凄凉的意大利风格,圆润伤感的俄罗斯男高音风格等等。

旋律的重要地位在古典全盛时期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到浪漫主义时期更加突出。

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成了十九世纪浪漫风格的重要特点。在贝多芬时期,器乐音乐的主题与艺术歌曲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浪漫时期,情况不同了。舒伯特及其歌曲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歌曲作品通过一些流浪者、失恋者、梦幻者及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可怜人,以自我感受的方式,生客地反映了他对黑暗社会的感受和痛苦。其中以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和《冬之旅》最为典型。这些作品说明了当时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歌曲创作的抒情性的典型特点。舒伯特的歌曲中旋律最有个性,也是他的作品最突出的地方,当然也是此时期的创作特点的一个体现。在风格上,他的歌曲旋律有浪漫主义的甜美和忧郁风格,如《流浪者》、〈你是安宁〉。这一点领导并体现了烂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在旋律上的一个特点。这种歌唱性的旋律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在大型交响乐和抒情钢琴小品,弦乐四重奏以及协奏曲等等各类体裁之中得以体现。

浪漫时期的旋律结构与古典时期有所不同。古典时期较多为平均、平衡、闭合,以进为主,若有隔音跳进或大跳,均要与其反向的级进进行相平衡,形成“拱型”结构,而浪漫风格的旋律则为了表情的需要。喜欢使用大跳音程,常常是六七度,甚至四个八度的大跳和许多增减音程的跳进。为了在乐曲中进行充分的展开,浪漫风格的主题旋律本身包含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动机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具有动力性和对比性。其器乐作品的旋律带有交响性的紧张度。甚至在歌剧中也得以运用。另外,采用它的旋律经常采用或模仿民族舞蹈的曲调和民间音乐的特点,构成不规则的句法或大小调音节交替等。

在节奏方面较古典时期自由了一些。最常见的是交叉节奏的使用。快速不规则的音响与稳定节拍的结合,以及两个或更多节奏型的同时使用等,都是这个时期节奏的特点。

和声调性方面。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和声的发展和变化十分突出。许多浪漫作曲家恰是以其和声的独特而显示出个性的。这是为边县丰富多样的情感所决定的,也体现欧洲文化及思维的特点。

通过调性上、音区上、和声上、的色彩性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这种力求多方面地刻画一个音乐形象的表现手法,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典时期不大使用不协和和弦,假使使用,也大多以功能的方式出现,如增强属主的紧张度,或在转调中使用。但浪漫主义作曲家却经常使用变化音及色彩和声。他们把不协和和弦提高到了协和的地位。浪漫主义时期还开始在三和弦的基础上,用三度叠置构成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后期则采用多种方式写出持续和弦,造成乐曲更强渴望的、寻求解决的效果。

在调性上,浪漫主义广泛使用十二个调,同时小调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供了自由运用变化音的可能性,也使音乐具有了戏剧性。当时这个时期,仍然以主调为主,但复调也占重要位置,音乐有了和谐丰满、戏剧性强等特点

浪漫主义的理论策源地在德国,但在文学上成就最高的却是英、法两国。欧洲的浪漫主义在发展历程中出现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1805年左右,这一时期是英国的湖畔派诗人创作的高峰期,法国的夏多布里昂和史达尔夫人开始引介德国的浪漫主义理论。第二次高潮则从英国诗人拜伦开始,他的作品在1815年至1825年间风靡欧洲,雪莱和济慈紧随其后。这一时期法国文坛相对沉寂,但也有拉马丁和维尼等才华横溢的诗人。此外,意大利的白尔谢、曼佐尼以及德国的霍夫曼等人也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第三个高潮发生在法国,约从1827年至1848年,以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维克多·雨果为代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思潮也波及俄国、东欧和美国,在美国产生了梅尔维尔、惠特曼等浪漫主义大师。1848年以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基本结束,但是浪漫主义思潮却并没有销声匿迹,一直持续发展到今天。

英国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把孤独、悲壮、崇尚个人式反抗的浪漫主义者形象称为“拜伦式英雄”。拜伦晚年投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并最终因伤寒而死于希腊战场。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约翰·济慈(1795年-1821年)。他的创作生涯只有5年,却写出了著名的抒情诗《夜莺颂》和《希腊古瓮颂》,沉醉于古代世界田园牧歌的美景之中。瓦尔特·司各特(1771年-1823年)以创作小说为主,《艾凡赫》以12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塑造绿林英雄罗宾汉的形象,他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

德国

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发源地。政治经济的落后、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决定了德国早期的浪漫主义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施莱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思潮的理论奠基人,他们以《雅典娜神殿》为阵地,阐述个性解放、艺术无目的论的浪漫主义理念。在施莱格尔兄弟的影响下,德国出现了包括诺瓦利斯(1772年-1801年)、蒂克(1773年-1853年)在内的一批早期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的《夜的颂歌》歌颂“神圣的、不可言传的、神秘的”夜,并赞美死亡的美妙感觉。蒂克则著有《民间童话集》三卷,开创了童话小说的新题材。 1805年以后,德国出现了“海德尔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莱门斯·布仑塔诺(1778年-1842年)和阿希姆·封·阿尔尼姆(1781年-1838年)。前者的抒情诗《催眠歌》具有民歌风味,诗情浓郁。两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号角》,搜集收录了德国近300年的民歌。雅各布·格林(1785年-1863年)和威廉·格林(1786年-1859年)是语言学家和民俗学家,他们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称为世界童话作品中的精品。约瑟夫·封·艾尔兴多夫(1788年-1857年)的小说《一个无用人的生涯》将梦幻与现实混合起来,充满神秘情调。

1809年以后,德国浪漫主义在德国形成另一个中心。克莱斯特(1777年-1811年)的喜剧《破瓮记》抨击普鲁士官场和司法制度的腐败,充满民间喜剧的幽默讽刺特色。霍夫曼(1776年-1822年)的《雄猫穆尔的人生观》展示一个尔虞我诈、男盗女娼的市侩世界,想象和构思奇特。大诗人海涅早年也是一个浪漫派诗人,后来转向现实主义。

总体上看,德国的浪漫主义特征并不明显,风格变化也比较多。到后期,逐渐融入强大的现实主义文学潮流。

法国

由于法国大革命的曲折莫测,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更加鲜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达尔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国浪漫主义早期代表。前者带有贵族倾向,《基督教真谛》主张复兴中世纪礼教,但其作品对美洲丛林和大草原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他的小说《勒内》和《阿达拉》都描写世俗爱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恻缠绵。而史达尔夫人则具有民主倾向。她的《论文学》和《论德国》致力于传播浪漫主义理念,不遗余力的抨击法国的古典主义传统。 法国浪漫主义中期的代表包括阿尔封斯·德·拉马丁(1790年-1869年)和阿尔弗莱·德·维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长写抒情诗,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笔法;后者则以哲理诗著称,《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达悲天悯人的思想。

1830年以后,维克多·雨果成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他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剧作《欧那尼》的上演标志着浪漫主义在法国最终战胜了古典主义。雨果是浪漫主义作家中鲜有的全才,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都有重大建树。其小说《巴黎圣母院》 、《九三年》、《悲惨世界》等具有史诗般雄壮的风格,是浪漫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对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国。在诗歌和戏剧领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语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作笔法,极大的丰富了法语诗歌的修辞技巧,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雨果逝世的时候,全欧洲共有逾200万人来到法国参加他的国葬。

和雨果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还包括女作家乔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创作拓展了浪漫主义文学阴柔的特性,尤其擅写女性问题小说和田园小说。代表作《康素爱萝》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小说,充满诗情画意和真挚情感。她也曾是音乐巨匠肖邦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曾和乔治·桑有过短暂恋情的青年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1810年-1857年)是这一时期法国诗坛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组诗》具有梦幻般的色彩。小说《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第一次将“世纪病”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义小说创作中。热拉尔·德·奈瓦尔(1808年-1855年)的抒情诗奇诡深邃,形式精美绝伦,对20世纪现代诗歌影响深远。大仲马(1802年-1870年)创作了大量历史小说,《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将通俗小说的发展推向极致。

俄国和东欧

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失败和1825年十二月党人革命之后出现的。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对俄国浪漫主义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第一位俄国抒情诗人。他的《俄国军营的歌手》歌颂军人的爱国壮举,赞美俄罗斯民族伟大的复兴。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创办《北极星》,宣传浪漫主义思想。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后来转向现实主义。莱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国最坚定的浪漫主义诗人,长篇叙事诗《童僧》和《恶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达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说《当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余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说的先驱。

在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波兰的亚当·密茨凯维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东欧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是和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结合起来。密茨凯维奇的《先人祭》抨击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杀,揭露卖国贵族的行径。裴多菲则以《民族之歌》和《自由与爱情》等诗作歌颂为争取自由的斗争。

美国

由于美国和欧洲在历史、文化上的种种不同,以欧洲通行的文学流派的概念来衡量美国文学的发展实际上并不十分准确。但由于美国文学也是整个西方文学的一个部分,因此通常人们也将美国文学史放入整个西方文学史的框架内来研究。 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19世纪上半叶,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高涨,摆脱英国文学的束缚、重视人的精神创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验主义蔚为大观,至此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蓬勃发展。

爱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罗(1817年-1862年)是超验主义理论家,最先提出浪漫主义的主张。他们强调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觉的意义,认为自然界充满灵性,人应该回归自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美国前期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华盛顿·欧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库柏(1789年-1851年)和爱伦·坡。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在他的小说中,“美国文学”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国文学的拘束。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开创了以《皮袜子故事集》为代表的边疆传奇小说,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后一个莫希干人》。爱伦·坡主张艺术要使读者获得刺激而达到灵魂的升华,他的小说大部分以死亡、凶杀、复仇为题材,揭示人的幻觉状态和变态心理,他和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共同被尊为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

美国后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纳撒尼尔·霍桑(1804年-1864年)、沃尔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年-1891年)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对“隐秘的恶”进行挖掘,《红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统治的黑暗以及教会的虚伪和不公,象征手法运用纯熟。主人公胸口佩戴的A字以及短篇《教长的黑面纱》中永远盖在教长脸上的黑面纱,都是一种象征物。霍桑的心理分析自然细腻。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经历编纂、扩充诗集《草叶集》,歌颂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美国现代文学的鼻祖。梅尔维尔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长描写航海奇遇和异域风情,代表作《白鲸》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白鲸”已经成为一种超然的、对人类怀有敌意而又难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图腾。

此外,诗人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1807―1882)的《海华沙之歌》(1885)描述印第安传说中的西风之子海华沙的业绩,塑造了一个血肉丰满的英雄形[2] 象。

浪漫主义是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从18世纪末持续到19世纪中期,到了1850年以后,就不再有一个涵盖诗,哲学,艺术,科学与音乐的“纪元”了。这个运动从德国开始,最初是为了反对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

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以往隐而不显的浪漫主义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许多浪漫主义者自认是康德的传人,因为康德已经确认我们对于“物自身”所知有限,同时也强调自我的作用对于知识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下,个人可以完全随心所欲的以自己的方式来诠释生命,浪漫主义者就利用这点发展几乎毫无限制的自我崇拜,并且因此而歌颂艺术方面的天才。

贝多芬就是其中之一,他用音乐来表达自我的情感与渴望。文艺复兴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强调艺术对人类认知的重要性,艺术家可以提供一些哲学家无法表达的东西。根据康德的说法,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他的认知能力,德国诗人席勒进一步发挥了康德的想法,他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像玩游戏一般,而人唯有玩游戏时是自由的。有人甚至把艺术家比作上帝。

艺术家有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可以跨越梦境与现实的藩篱。这种渴望遥不可及的事物的心态正是浪漫主义者的特色,他们也可能会怀念一个已经失去的年代,例如中世纪,对神秘的东方也怀有一份憧憬。

浪漫主义主要兴盛于都市地区,大多是年轻人,通常是一些并不很认真读书的大学生,有明显的反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会称警察或他们的房东为敌人或庸俗市侩。1800年左右,第一代浪漫主义者都是年轻人,浪漫主义运动是欧洲的第一个学生运动,他们有点像150年后的嬉皮。

拜伦和雪莱都是恶魔派的浪漫主义诗人,很多浪漫主义者很年轻就死去,通常由于肺结核,有的是自杀,而活得比较久的通常大约30岁就不再信仰浪漫主义了。

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卢梭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把大自然看成一个整体,它们的共同特色是都在大自然中体验到一种神圣的“自我”。

浪漫主义时期最主要的哲学家是谢林,生于1775年到1854年间,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他说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对许多浪漫主义者而言,哲学,自然科学研究和诗学都是不分家的。

挪威裔自然学家史戴芬,一语道破了浪漫主义运动的特色。他说,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的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历史方面,历史哲学家赫德认为,历史的特性是连续,进化与设计,说他的历史观是动态的,因此他把历史当成一个过程。浪漫主义加强了人们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浪漫主义使许多领域重新定位,一般把浪漫主义分两种,一种是普世性的浪漫主义,另一种是民族浪漫主义。

这两种浪漫主义相连接的主要是“有机体”这个名字,浪漫主义把植物和国家都当成活生生的有机体,因此,一首诗也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赫德首开风气之先,前往各地采集民谣,将他们称为“民族之声”,把民族故事称为“民族的母语”,人们开始在海德堡采集民谣与童话故事,其中就有格林童话故事。

艺术故事是由某位作家写成,民俗不是咋,浪漫主义者积极开发的类型,例如,德国有维护福满就行,其中,童话故事是浪漫主义者理想中最完美的文学形式,始终是有充分的空间看着他自己的创作力。

打破幻象的形式叫做浪漫主义的反讽,例如,挪威据作家一易卜生在《皮尔金》这出戏里,有一个角色就说出来“没有人会在第五幕演到一半的时候死掉一次”。

当浪漫主义者将每件事都融入进精神里去时,黑格尔是第一个出来拯救哲学的哲学家。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不大的差别在于它们所强调的方面,那是属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的问题,浪漫的艺术家将情感的表现置于一切之上,因此,浪漫的艺术中,情感常与形式的规则相对抗;另一方面,古典的艺术家,则寻求形式与内容之间的 理想的平衡,他将情感的力量控制载他的艺术后面,努力协调情和理的要求,因此,和声获得均衡、平静和古典艺术的有控制的品质。 古典的性情,在古希腊达到它的黄金时代,而且成为两千年后文艺复兴的灵感源泉。其实,古典和浪漫始终是交替存在或并存着,因为它们调配着人的天性中的两种基本冲动:一方面,对于传统规范的热爱,需要有情感的净化和控制;另一方面,对于陶醉和狂喜的愿望,使他充满对于未知的渴望。古典并不是没有情感的形式,浪漫也不是没有形式的感情。情感与形式是不可分的。关键在于它们的强调点

浪漫主义的历史动力是多元的、离心的、而古典主义是一元、向心的;

对理性的态度;浪漫主义是鼓吹非理性、非道德,强调唯美,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道德;

古典主义的创作目的是道德劝善,所塑造的人物是高大、崇高的贵族形象,而浪漫主义塑造的人物是畸形的、特殊的形象;

浪漫主义的形式是多变,语言是反规范化的,而古典主义的形式是严整的,典雅的,语言是规范化的。

第一,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在总体上对人的感性世界作了新的拓展,个性在自由精神鼓舞下张扬,塑造了充满扩张欲望的“自我”,表达了强烈的个人主义愿望。而古典主义拥护王权,有鲜明的政治倾向。

第二,浪漫主义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而古典主义文学崇尚理性和法则,反对个人感情的自由表达,浪漫主义则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束缚,反对用理性观念来认识现实,主张从想象与情感等主观意志出发,追求创作的绝对自由。如雪莱的诗歌,理想色彩和抒情都十分明显,例如《云》等作品,抒情色彩浓厚,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第三,浪漫主义作家反对古典主义作家只注重历史题材和宫廷生活,他们接受卢梭“返回自然”的主张和“泛神论”思想,着力于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例如济慈的《秋颂》、雪莱的《西风颂》等,都是对大自然的赞歌。而古典主义的高乃依的《熙德》则从正面描写了理性的胜利。

第四,浪漫主义善用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如雪莱笔下的普罗米修斯解放后的社会,这是作家头脑中的主观想象的产物,是对未来世界的构想。而古典主义则模仿古代,强调“三一律”,如拉辛的《安德洛玛克》就是典型代表。

第五,浪漫主义重视民族传统和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古典主义则排斥民间文学,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学,追求典雅崇高的艺术风格,尼古拉布瓦格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的权威性作品。

浪漫主义的特点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 浪漫主义作品特色主要包括思想特征、艺术特色和视觉艺术和文学三方面。

思想特征: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艺术特色: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路。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 浪漫主义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高峰,它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又推动者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引领了一个属于自由和浪漫的时代,又在不断的组我丰富和完善之中走向更加自由和浪漫。

一、音乐中的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这一词的含义,原来是指用罗曼语(Roman)书写的故事,进而专指长篇小说或骑士故事,后来也包括传奇小说等。浪漫主义在艺术上的兴起,首先出现于十八世纪的文学中。在作品里,将一切个人的感情、趣味和才能完全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就是说,作曲家强烈地表现出自己的癖好。这与受形式支配的古典主义在理论上相对立。古典主义的音乐是线条式的而且是鲜明的,浪漫主义的音乐富于色彩和感情,含有许多主观、空想的因素。然而,这只是原则上的区别,实际上在古典主义音乐中,已含有浪漫主义的因素,而浪漫派的作品中,也多有古典式的内容。

  二、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

  初期浪漫主义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一样,发自欧洲“启蒙时代”的思想与同法国大革命有关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学中的浪漫主义约晚数十年。贝多芬的晚期作品已成为初期的浪漫主义的先驱,其后的作曲家们都可划分为浪漫派。从时代上来说,十九世纪中叶是其全盛时期。

  三、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事实上,在古典派作曲家贝多芬、罗西尼和韦伯的后期作品中,就已经明显地流露出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正是他们开创了浪漫派的先河。

  1800年前后出生的作曲家们,形成了初期浪漫主义的中心。作为代表初期的浪漫派作曲家,可举出舒伯特和柏辽兹这两人。他们都是从格鲁克、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传统出发,而又各自形成了自己的流派。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经过门德尔松、舒曼、肖邦和威尔第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在柴科夫斯基、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时代达到了高峰,这一系列作曲家、钢琴家构成了中期浪漫主义的中心。至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等近代名家的作品,则在音乐史上归于晚期浪漫主义音乐。

  四、浪漫主义音乐的历史地位

  浪漫乐派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不但这一时期盛产伟大的音乐家,而且音乐体裁空前广泛,出现了诸如无词歌、夜曲、艺术歌曲、叙事曲、交响诗等新颖、别致的形式,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也是一座桥梁:韦伯接受了格鲁克和莫扎特的传统,传至近代的瓦格纳;舒柏特在器乐方面是贝多芬的继承人,但是他的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经过舒曼和沃尔夫传到现在;柏辽兹的标题音乐出自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后来又与近代法国的印象主义发生联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867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