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目前有56个民族,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151%,79 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称为
“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交流融合、相
互依存、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中国众多的民族,既不是由一个民族集团衍生而来,也不是只发端于某
一个地区,在起源上有着多元的特点,呈现“满天星斗”的景象。距今四五千
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形成了华夏、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团。各
民族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逐渐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密不可分。除一小部分民族由于融合、战争以及改换名称等原因消失
在历史烟尘中外,大多数民族融合了多种民族成分而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单
元。比如,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其形成始于夏朝。到秦统一时,原散布于中原
的各少数民族大部分已融入华夏族之中。在汉族形成以后的2000多年里,
周边各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地区迁徙,特别是当少数民族建立中原政权之
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该民族大规模地融入汉族。同时,几千年来,也有许
多汉族人融入少数民族之中。典型的如楚国灭亡后,进入云南地区的庄蹻和
他的军队“变其服,从其俗”,融于当地少数民族之中。
著名学者梁漱溟在《问答录》中提供了一个民族融合的具体例子。他说:
“我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亡,宋代皇帝
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现在的蒙古,而我们这一家未走,留在河南汝
阳,改汉姓梁。说到种族血统,自元亡以后经过明清两代,历时500余年,
尊重历史,尊重156
不但旁人早不晓得我们是蒙古族,即自家人如不是有家谱记载也无从知道
了。”80
正如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所指出的:“从生物基础,或所谓‘血统’上
讲,可以说中华民族这个一体中经常在发生混合、交杂的作用,没有哪一个
民族在血统上可说‘纯种’。”81
江河滔滔,奔流入海。中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
总的方向是发展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汇聚成为稳固的中华民族。今天中
国的疆域和版图,是中华大家庭中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开发形
成的。汉族的祖先最先开发了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藏、羌族最先开发了青
藏高原,彝、白等民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满、锡伯、鄂温克、鄂伦春等民
族的祖先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先后开发了蒙古草
原,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台湾少数民族的先民最先开发了台湾岛。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以中原族体为核心的滚雪球运
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各民族早已以中原为中心,相互接近、相互交往,
渐成统一之势。秦汉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后,进一步打破了各民族间
封闭隔离的状态,接触更加频繁,交往更加增多,联系更加紧密。各民族在
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甚至兵戎相见之后,交往范围不断
扩大,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和相互依
存、共同发展的关系。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
华民族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惨痛的侵略,亡国灭种的危机和救亡图存的共
同使命把中国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特别是1937年日本帝国主
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中国***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指引下,中华民族自觉联合起来,“用血肉筑起新
的长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共赴国难,最终赢得了百年以来
中华民族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百余年抵御外侮的共同行动中,增 订 本
157
历史的轨迹
9 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各民族爱国一家、团结奋斗的意识空前觉醒,作为中国历史主人的责任感得
到了进一步激发和增强,历史上形成的不可分离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福祸
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的特征更加凸显,从而使中华民族从自在的民
族实体最终发展成为自觉的民族实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对日本人
说:“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
结起来了。”82“不然中国人民不会觉悟,不会团结。”83
正如费孝通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是几千年的
历史过程逐步形成的,而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则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
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今天,中华民族已成为各民族普遍认同的概念和归属,是生活在中华大
地上各民族的统称。凡居住和生活在中国领土上的民族,包括现有的和历史
上曾经存在过的,都属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一词虽晚至20世纪初才出
现,却凝聚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是历史的真实记录和高度概括。
2008年3月10日,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八位少数民族代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158
那么,是什么把中华民族的“满天星斗”的“多元”最终融合为牢不可破
的“一体”?
拨开历史的层层帐幕,拂去岁月的重重尘埃,可以发现,把中国各民族
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世代传承的纽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中国的周边地带分别是高山、浩海、大漠和戈
壁,这种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在阻隔了与区域外交通的同时,又有利于区域
内各民族的密切交往。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融合后,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
的插花式分布格局。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块田,同饮一河水,共生互补。
“大一统”的政治理念和格局。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先民的“天下”观
念和“大一统”理念就逐渐形成。自秦朝开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本格局以
来,国家基本上维持着统一的局面,而且不断发展和巩固。这期间,虽然出
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
向。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以统一中国为己
任,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中华正统。“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存在,极大
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强化了各民族相互依存的关
系,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曾指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
这种意识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84
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由于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各民族之间很早就形成
了互补互济的经济联系。“大一统”国家的形成,进一步为国内统一市场的
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绢马互市、茶马互市⋯⋯无论是统一还是分
裂,经济的天然联系都不曾中断。这种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联
系,为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中原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向周边辐射传递,各少
数民族的文化和域外文化源源不断传入中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造就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赋予其统一性和多样性的鲜明特征。“不以血缘论夷增 订 本
159
历史的轨迹
9 为什么能使各民族和睦相处?
夏,而以文化论亲疏”成为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的一种重要现象。文化的相互
传播和影响,对各民族的亲近与融合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中国是“多元”凝成的“一体”,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共同开拓保卫了祖国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共同创造了祖国
的文化,从而血肉相连、结成了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具有强大内
聚力的中华民族。正是这样的历史以及客观存在的现实,成为中国***处
理民族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早在中国***诞生之时,就在第一个纲领中明确规定:“不分民族,
均可接收为党员”。85 简短的11个字,蕴含着中共对中华民族历史与现实的
深刻认识。这11个字,不仅表明了中国***在组织问题上的民族平等原
则,更表明了中国***不代表某个具体的民族,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
队,由此决定了这个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神圣使命就是团结中国各民族共
同奋斗,谋求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
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共同身份认同、共有精神家园基础上的命运共同体。
简介
70年来,西藏各族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中国***做了该做的事情。我们56个民族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要同舟共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只要我们跟着中国***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目标。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人的初心和使命,勉励和鞭策着一代代中国***人栉风沐雨、砥砺奋进。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事业作出重大贡献。中华民族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结成了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唯一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
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复兴的当前任务:
1、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2、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理论维度看,伟大梦想要靠奋斗来成就。劳动创造一切,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天道酬勤,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
以上内容参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民族(nation),指在文化、语言、历史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是近代以来通过研究人类进化史及种族所形成的概念。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民族,一个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的国家里。
现代的民族概念,可以是以国度为区分的人群,也可以是单指有共同的文化概念,而没有共同的语言、历史来源的人群。现代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
国族:国族是以政治目的结成的新族群,在文化习俗的融合的情况下,国族不可以直接转化成民族概念。典型的国族概念有中华民族、巴西民族、美利坚民族等。
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公民在年满18周岁的两年内,可以依据其父或其母的民族成份申请变更一次。
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一群基于历史、文化、语言与其他人群有所区别的群体,是伴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语言和文明的进步,居住在同一地区的相关部落逐渐融合并形成起来。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结成了56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多元一体大家庭。中华民族(英文:Chinese nation)最早是梁启超在1902年《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提出的概念。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几千年来早已存在。
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各民族不断交融汇聚,特别是中国自秦汉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以来,大一统的理念深入人心,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相关的历史学及人类学理论有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以及许倬云的《我者与他者的转化及混合》,中华民族这一政治概念在清末、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定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