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和朋友应如何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家人和朋友应如何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第1张

家人和朋友应如何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

一、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又叫躁郁症,是一类既有躁狂发作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可见于任何年龄。

二、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表现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交替。抑郁发作期可能的表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行为减退、睡跟增多、兴趣减退等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心境高涨、易激怒、精力旺盛、不知疲惫、睡眠需求极少、过度自信、注意力容易转移,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和妄想。

轻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与躁狂相似,但症状有所减轻,持续时间也可能更短,自己通常感觉状态良好,但周围人能察觉出异常当自己经常出现以上这些症状的交替时,则要怀疑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并及时就医诊断。

三、家人朋友如何陪伴和相处

1、坚守三不守则

不鼓励:不要一直对患者说“要加油、要正向思考”之类的话语,这会让TA感觉压力更大,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不责备:千万不要责备躁郁症患者。患上躁郁症不是TA的错,责备只会加重TA的病情。

不反驳:躁郁症患者必定会在情绪低落时说出无数沮丧的话语,作为身边人,只需倾听就好,不要一直反驳对方说的都是错的。

2、耐心聆听

跟TA携手面对,让TA知道你就在身边,告诉TA「我一直都会陪着你」或「有事都可以跟我说,我会听你讲」,或是什么都不说,陪伴已是最安慰的举动。

3、助对方发展兴趣与爱好

如果情况较轻微,即没有自杀倾向及影响日常工作或生活表现的话,其实可以先提点患者靠自己方法自救。例如建议在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加入一些能令自己愉快或增加掌握感的活动,争取养成多运动、多玩乐、多发展兴趣爱好、多和人交流的习惯。

4、协助求诊

有较多情况出现的是躁郁症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病,而当你发现身边人已出现自杀倾向或严重影响生活或工作,则需尽快帮他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5、鼓励病者积极治疗

情绪病常被误会为精神病,所以即使你有协助患者求诊,看个医生一次半次后可能也会变得抗拒,拒绝服药,所以身边人要鼓励TA积极治疗。

最近看到一些关于“双向情感障碍”的文章,上面提到有这种病的人不一定就是天才,所以不要妖魔化这种病。

这种病有一部分与遗传有关,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在童年过早接触了世界名著有关。

因为世界名著在文学上很有意义,但是并不适合孩子们过早阅读,因为世界名著的另一面是悲情。

在孩子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心智海不成熟的时候去接触这些名著,很容易共情,并产生虚无感。过早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并不适合初中以下年龄的孩子们。我不知道这种理论对不对,但是它的确是研究问题的一个角度。

这种病也和环境和养育者有关系,比如过分溺爱,或者过度缺爱,或者养育者过度追求完美,苛刻。

另外,我个人觉得和中国现在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孩子们的体育能力太低了,基本上没有什么体力劳动。也不做什么家务劳动。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方式好像只有唯一的一种,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并取得成功。

好像学习成绩好不好,成了孩子和家长们唯一在乎的事情。读书应该是一种享受,可是现在正好相反,成了一件极为功利的事情。

再看家长们,大多数人的思想和两千年前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是家长你必须听我的,你要孝顺,要感恩,要好好学习。

可是家长们却不去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因为时代变了,一切的模式都应该发生变化。

如果我们还用两千年前就有的,简单粗暴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可想而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家长们应该在工作之余学习一些心理学,国家也可以从这个层面做一些干预。

比如电视台、网络、居委会、社区尽可能去宣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标语和新闻、文章,在社区定期地、循环地举办一些公益性的讲座。

家长需要不间断地学习,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务必让家长们学习一些心理学,这样才能科学地对待我们的孩子们,科学地对待我们的下一代。

我觉得学习心理学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宣传一点一点地渗透,像蚕吃桑叶一样,像蜗牛爬树一样,像精卫填海一样地做这个事情。

只要我们有这个意识,向这个方向努力。家长们的素质提高了,自然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和孩子更好地互动,有更好的亲子关系。

说回我们对读书的重视。

读书就是为了拿高薪,住好房子,提高社会地位,这话本来没错,但是太片面了。

因为如果整个社会眼里只有读书这一件事,忽略其他比如体育、劳动、礼仪、民俗,那么这个社会只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读书机器,他们冷血、没有同情心,极为利己,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得“双向情感障碍”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读书不是目的,只是我们通往幸福的其中一种方式,通往幸福需要多种方式的组合。

关注人类的精神需求,精神卫生的需求,事关你我他。因为没有一个人会希望自己的家人得精神方面的疾病。

如果“抑郁症”、“双向情感障碍症”越来越多,那么一定是这个社会病了。

这应该是国家有这方面的相应政策,可能在生活或者工作上会给予适当的扶持。可以自己自愿上报。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是指患者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心境障碍)。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患病率1%~3%,发病年龄高峰期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常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中国既往的研究(1993年)显示发病率在0083%,不到01%,发病率比国外低。

鉴别诊断:

精神分裂症:此症患者出现兴奋状态时易与躁狂发作混淆,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现出的兴奋症状与环境格格不入,与患者自身的情绪和思维也不协调。情绪基调不是躁狂发作时所表现出的高涨而表现为傻乐,无法让他人产生共鸣。

注意重度躁狂发作极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因为重度躁狂发作常常伴有易激惹、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知、情、意不协调,情感反应不协调,需要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仔细问诊患者既往病史,做出正确诊断并不难。

青少年患双相情感障碍怎么办?双相情感障碍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这种疾病对人体的伤害主要在于心理伤害。双相情感障碍容易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青少年也会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问题,而这类疾病的诱发原因也比较复杂。注意!青少年更易患上双相情感障碍。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躯体症状:睡眠紊乱,严重失眠(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多梦),食欲紊乱,没有食欲,精力不足,疲乏无力,体重下降,多种躯体不适感,症状在晨间加重。

2、用一些很难听的话辱骂家长,表现得暴躁易怒。在特定情况下,陌生人还有攻击念头,脑海里有血腥的画面,看到血有兴奋感。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过度评判型家长教育孩子都要求完美,必须善良、坚强、勇敢、包容大度、勤奋、诚实。然而却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不允许表达自己的恐惧、懒惰、脆弱、胆小、撒谎、自私的自己。当孩子成长中做不到这些,他就会对自己批判,他自己内在就会冲突,觉得自己不应该是一个懒惰的人,一个脆弱的人,怎么别人都那么坚强,就自己恐惧胆小。

2、家长属于过度批判型。很多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从小就被自己的父母否定。不管做什么都是挑剔,父母永远是对的,你不出去找朋友玩他就会说你怎么不出去,当你出去了,他又会很多个电话打过来。回来还会说,你就知道玩。当一个人在成长中总是被否定,很难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自我,就是说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最后孩子在心中就会形成一个我怎么都是错。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自伤或伤人。双向情感障碍的患者往往抑郁严重,觉得活着没有意义,看不到希望,这种悲观的情绪就会导致病人出现自伤的想法,通过自残来缓解内心的焦躁不安。这种情况严重时,患者还会产生伤害他人的行为。

2、被诊断出双向障碍后,基本都要服用一些精神类的药物,这些药物同时伴随或轻或重的副作用。比如说嗜睡、食欲增强或减退、记忆力下降,精神不济、内分泌失调等。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多晒晒阳光。阳光的照射可以会使身体的毛细血管扩展,加快血液循环,这将使患者的身体组织处于柔性的运动状态,并进而分泌出很多种快乐物质,不仅能改善双向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也能起到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清除有害物质的效果。

2、当情绪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慌张,正视它的存在,像对待感冒、发烧一样,去治疗它。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了情绪问题,请不要把TA当成疯子、怪物,请给TA一些尊重和帮助。

3、给孩子创造宽松包容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合理的要求家长应该适当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也要跟孩子分析情况,不要直接拒绝或者指责孩子。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00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