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讨论过的那些辩题

《奇葩说》讨论过的那些辩题,第1张

奇葩说》是一档由爱奇艺打造的说话达人秀。前三季节目由马东主持,并分别邀请了蔡康永、金星、高晓松担任导师。旨在寻找华人华语世界中,观点独特、口才出众的“最会说话的人”。

《奇葩说》选取辩题的标准是要把每一个人都带进去,就是和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每一个人都能参与,即使现在不会,将来也会遇到的问题。

主持人马东,曾经是央视的主持人,还做过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导演。在春晚上也有过演出。

第一季辩题

漂亮女人该拼事业or男人

该不该看伴侣的手机

这是不是一个看脸的社会

没有爱了要不要离婚

举报作弊我错了吗

份子钱该不该被消灭

爱上好朋友的恋人要不要追

结婚在不在乎门当户对

催婚是爱是变态

异性闺蜜是不是谎言

相亲要不要AA制

要不要牺牲贾玲救大家

领导傻X要不要告诉他

精神出轨和肉体出轨你更不能接受哪个

结婚该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

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分手后还能不能做朋友

到30岁是做稳定的工作还是追求梦想

工作中遇到碧池是以牙还牙还是不跟TA一般见识

早恋该不该支持

为了成功潜规则该不该用

不生孩子有错吗

第二季辩题

好朋友的恋人出轨,你要不要告诉好朋友?

婚后遇见此生挚爱,要不要离婚?

伴侣找恋爱经验多的还是少的?

是否接受开放式婚姻

如果一个月后就是世界末日,当局应该公布消息还是秘而不宣?

该不该向父母出柜?

没钱要不要生孩子?

恋爱中要不要有备胎?

小朋友被欺负了,应该鼓励打回去还是告老师? 

好朋友可不可约?

伴侣的钱是不是我的钱?

该不该向恋人坦白恋爱史?

该不该催好朋友还钱?

长生不老是不是一件好事?

整容会帮你成为人生赢家吗?

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

同事能力弱 力不力挽狂澜?

应该改变成恋人想要的样子吗?

女生该不该主动追男生?

丑闻主角就活该被万人虐吗?

做人到底该不该省钱

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

穷游是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买房or不买房,哪个更幸福

人类要不要发明时光机

第三季辩题

单身是狗还是贵族

跟蠢人交朋友你是不是傻

前任婚礼到底要不要去

老婆收入比我高三倍,还该在一起吗

不要脸是坏事吗

你和你的伴侣颜值分别是98or2,你选

婚前要不要papapa

准婆婆有太后病,该不该悔婚

有后东和无后米谁该进核电站

撒娇的女人会好命吗

闺蜜约我去撕小三,你去不去

“我这是为你好”是不是扯

世界需不需要超级英雄

该不该刷爆卡买包包

女性专属停车位是不是歧视

异地伴侣建议available,你接受吗

时保联是不是暴政

上司该不该列为发展对象

消灭谎言的科技该支持吗

爱上人工智能算不算爱情

朋友圈秀晒炫/懒是人类之光吗

《奇葩说》是我最喜欢的一档网综。我每一期都是第一时间看的,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实,一个话题之所以能够拿来辩论,就是因为它根本没有答案。辩论的目的也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思考和共鸣。看《奇葩说》,一定会有一些观点我们之前没有想到过,也一定有一些观点和话语打动了我们。

可能他们说出了我一直想说但没有说出口的话。

可能他们说了我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

可能他们说出了我坚决反对的观点甚至引发了我的愤怒。

可能他们说了某些话唤起了我的一些回忆,让我热泪盈眶……

这些都是我看这个节目的意义和收获。《奇葩说》第一季,我在上大一,所以,可以说《奇葩说》伴随了我的大学生活。每当我重复看前面的一些辩题时,我都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甚至可以说,《奇葩说》伴随了我的成长。

很多人看《奇葩说》,总想找到一个答案。不得不承认,生活是没有答案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放到具体的情境中思考。即便这样,也没有标准答案。可是这就是生活。

奇葩说里经典语句太多了,我说一些:

马薇薇说:有时候不是我们天生容易遇渣男,是彼此价值观不吻合,互相碾压,把对方都弄成了渣。刚结婚的时候,奇葩哥真的好爱我,我爱喝粥,他就会在加班后跑到港式茶餐厅给我买份海鲜粥,东北的冬天太寒冷了,他怕粥凉了,就把粥揣在怀里,到家一看,他的肚子都被刚出锅的粥烫红了。我发脾气的时候奇葩哥都是哄我,可是后来我发现他变了,最重要的是他变的不再哄我也不再给我讲道理,有的时候我就在思考,奇葩哥身上有太多太多我年轻时候的影子,当然在我眼里他依然很优秀,但是我已经把他带歪了,所以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修炼我自己。

颜如晶说:我喜欢的人喝了我就喝啊。

现金社会,理性人和经济人越来越多,反而那些感性的人越来越少见,很多人在遇到事情时就进行利弊分析,或者价值分析,其实,在我们内心深处,无论怎么分析,感情无价都应该放在第一位。最近碰到很多离婚案子,理由要么是嫌对方在微信里和奇葩人聊天,要么是因为经常吵架,而且吵架的夫妻经常想分出个对错,很多人对外人都能礼让三分,却对自己的爱人分对错,争个你死我活,我认为太多的人需要在自身上找问题,如晶宝贝这句我喜欢的人喝了,我就喝太值得人深思了。

姜思达说:我不能突破作为人的最起码的教养。姜思达举例子在鲁滨逊漂流记中,小男孩抓住七彩鱼,他太饿了,要吃七彩鱼,但是小男孩一边弄鱼一边对鱼说对不起,这是有教养的一种体现。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忘记了做人最起码的教养,有的小偷专门在医院偷病患的救命钱,有的骗子专门骗那些一时糊涂的老年人钱财,这些人早已经配不上人这种称呼了。

这么多期节目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第一季的辩题:选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

这一期选手的辩论都带给我难以磨灭的印象。

马薇薇在里面有一段陈词:“我不知道你会不会来,我不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来。所以每当我想到你会不会来这件事,乐观的时候我会脸红心跳,悲观的时候我会痛苦不堪。我不是把钥匙交给了你,我是把我的心挖出来交给你,任你践踏。你们说我丧失了主动,失去了自由,对不对?不对。因为那个把手伸进自己胸膛的人,得到的是不再主动的身体,和永远自由的灵魂。因为在“爱你”的这个过程里,有的人成为了更强大更阳光的自己,故而一念成佛;有的人成为了更猥琐更不堪的自己,一念成魔。

可是无论是佛,是魔,历尽你给我的百劫千难,我终于找到了“我”。”  这一段话令人痛心,也使许多人看到内心的自己,真实爱人时候的自己。或许我们爱别人的方式让他们觉得厌烦,让别人觉得可怜,但在这段感情里,我们付出了我们最炙热,最真诚的情感去爱,去喜欢,即使它不堪,可那就是我们。这段感情是不会复制的,不会再有第二个我这样爱你,也不会在有第二段感情这样去爱别人。就此而言,起码在彼此的这段关系里,我们都是彼此的唯一。即便它不是相互。在爱而不得面前,沉沦的人会越陷越深,不爱的人会无动于衷,直到时间将热情都磨灭,这段感情才会偃旗息鼓。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都会在这段感情里成长,越来越接近真实的我们,变成越来越坚硬的我们,起码在遇到下一段感情时,我们可以保护好我们自己。

安欣很少看电视,更很少看娱乐节目,昨天在微博上看到这期奇葩说的话题“如果有一种能消除悲伤的忘情水,你会不会喝?”,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就找到视频补了下课。

其实安欣是不喜欢辩论这种形式的,虽然它试图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但这种形式反而容易让参与者更执著于单方面的观点,还非得得出一个谁输谁赢的结论。

这期的话题正反双方也极尽自己所能地从各个角度来论证自己的观点,8个辩手4轮论辩,幽默、煽情、理智、博学等等招数都用上了,观众对正反方的支持也如墙头草一样,一会儿被吹到这边,一会儿被吹到那边。

安欣看节目的时候情绪与理智也被带动着忽左忽右,而结束后静下心来回想,发现他们辩的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话题。正方论证的是“需不需要”,而反证论证的是“该不该”。而在“需不需要”与“该不该”这两个问题上,赢的往往是感情而不是理智。

正方观点:会喝,因为有些悲伤自己实在无力对抗,找不到出路,对生活影响很大,喝了忘情水就可以重新快乐地生活。

反方观点:不喝,虽然悲伤确实在某些程度上影响了生活,虽然有些悲伤确实让人无法战胜,但消除悲伤仍然不能用有副作用的忘情水,真正能帮助我们的也不是消除悲伤,而是接受悲伤、和悲伤和解。

换成普通话来说就是:正方说我生病了,很痛苦,请给我药。反方说,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是这药不能吃,有副作用,还有更好的药,只是你得自己造。

果然,虽然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几乎都是反方的支持者多,但最后正方赢了。而让结局改变的不是正方有力的论证,而是反方没能控制的感情。因为反方的带队者虽然在很理智地论证这药不能吃,但感情上却表现出了悲伤给自己带来的痛苦,除了语言,她传达出的信息都是在告诉大家“我需要药”。

理智上清楚我不该,但感情上选择了我会。反方整场理智的“不该”都没能战胜最后那股情绪上的“需要”,而情绪会传染,现场观众的情绪也告诉自己:“我需要药!管它什么副作用,先让现在舒服了再说。”

这就是人性,理智需要修炼,而情绪是本能。理智的话说起来都会头头是道,而当情绪来临时又很容易丢盔卸甲。微博上有一个网友留言说得很真实:

我曾在连续两个月的时间里,上班路上哭,下班路上哭,回家哭,半夜醒来坐来窗台上哭,体重掉到七十几,整个人瘦到脱相。在那个悲伤情绪的当下,如果有这种消除悲伤的忘情水,我一定毫不犹豫一饮而尽。而在已经和这种悲伤握手言和的现在,我觉得,一切都是礼物。

安欣也有过一样的经历,初恋分手后3个月里,我觉得流完了这辈子的眼泪,不只是没人的时候会哭,上着班开着会,也会忽然泪如雨下,完全不受控制。如果那个时候有人递过来这种忘情水,大概率我会不假思索地喝下去。

但当有所成长之后,终于平静下来时,估计是不会喝这种忘情水的。不是悲伤不在了,只是能让理智出来说说副作用了。不过,这绝不是完全拒绝,又一次悲伤来的时候,眼泪虽然没那么多了,但依然会流,情绪也依然会占上风。

蔡康永结辩时的一段话安欣觉得才是在“需不需要”这个论点上对正方的辩驳,同时也把这次辩论提高了一个层次,他说:

我们的人生一是个不断得到,以及不断失去的过程。

我们一路都是在学习用悲伤面对失去,那些走不出来的人,可能就是因为没有人带领他们学着面对悲伤。我们人类进化到现在,所有留在我们身上的情绪,恐惧、贪婪、欲望、不安、悲伤,都是我们需要它,它才留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不需要的话,演化会使我们舍弃掉这样的情绪。

所有我们所谓的负面情绪,只是我们用负面的态度去看待那个我们需要的情绪, 如果有一天我们学会了用不同的态度去看待这个情绪,我们就不会叫它负面情绪。 我们会知道, 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需要的情绪。

所以安欣看过这期节目后的人生感悟是:我们都想摆脱的负面情绪,其实一样是我们需要的情绪,它存在的作用正是让我们学会用不同的态度来看待它,也正是人生的意义。佛祖说人生几乎都是苦,没有真正的乐,而我们活着不是要摆脱苦,也不是追寻乐,而是要领悟到 苦与乐自他不二、本无分别。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七期的辩题是“好朋友失恋了,天天来找我哭,我听累了可不可以糊弄?”对于这道题我个人的感悟其实还挺多的,因为我其实也算是一个经常听朋友哭的人,所以我也逐渐修炼出了“糊弄的能力”,而且我认为好朋友失恋以后,就应该糊弄

首先,对于这道辩题,我个人是站在正方的立场的,我认为应该糊弄。很多人听到糊弄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大家一定要区分糊弄和敷衍,糊弄是没那么认真地对待,而敷衍则是完全不认真。我记得比赛的时候,反方辩友冉高鸣说他担心自己的糊弄导致朋友不愿意找他倾诉了,其实这个观点我不认可,一是因为友情是互相尊重,不能强迫我“不允许累”,二是糊弄不代表敷衍,敷衍会失去朋友,而糊弄不会。

其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心理医生的经历,其实心理医生就是一位非常会糊弄的人。很多抑郁症患者跟心理医生说自己的故事的时候,心理医生并不会认真帮他分析哪里对、哪里错,而是不停地提问,问的问题无非就是“这个人是谁”、“你跟ta什么关系”、“你是怎么想的”、“你打算怎么办”等问题,其实这些就是“糊弄”。当一个人被负面情绪包围的时候,你的认真也只会让对方更认真地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我们身为朋友,看到朋友被负面情绪包裹住了,我们更应该好好糊弄ta,让ta慢慢走出自己的负面情绪,之后再跟ta认真聊,这样也会更加有效。

另外,我还想替辩题中的我来说两句,辩题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听累了”,那么我可不可以糊弄,当然是可以的,人本身就没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不管好朋友是失恋了还是怎么样了,我们感到累了、困了、饿了都是非常正常的生理反应,我们应该尊重自己的生理反应不是吗?但是朋友正处于低潮期,那我们是不是可以用糊弄的方式,让自己得到了一定的休息,也让朋友继续获得我们的陪伴呢?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折中的方式,也是我们的大部分人都会做的选择。

最后,如果你的朋友因为你听累了不想听或者糊弄就跟你疏远甚至绝交的话,我个人认为是好事,不懂得考虑朋友感受的朋友,不要也罢,真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2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