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桥的大桥现貌

金汤桥的大桥现貌,第1张

整修后的金汤桥成为供人们使用和游玩的步行桥,不能通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为增强其观赏性和娱乐性,设计者们在金汤桥修复后,又在桥梁周边及水面安装了喷泉和灯饰,用现代化的手段赋予了这座老桥新的生机与活力。桥身设计安装了立体灯光,玻璃引桥部分及桥体灯光与会师公园采用的多光源处理相统一的理念。这些五颜六色的彩灯分布在楼梯、天桥面和观光平台上。在主桥上安装的喷泉可以喷射出水墙的效果,在桥下河中也装有几十个喷泉喷头,启动时喷射出水柱,喷射高度至少可达25米,这些水柱喷泉是由音乐控制的,将配合桥两岸安装的音箱所播放的乐曲节奏翩翩起舞。桥上喷泉对面安装有10个聚光灯,灯杆安装有彩色泛光灯,桥梁两侧安装多个放焰火的支架。喷泉喷射时,水幕墙和水柱在聚光灯的照射下变换着颜色,桥上两侧的焰火也同时燃放。桥体的东西两侧各安装一个控制室,用来控制灯光、音乐、喷泉、焰火等金汤桥上所有夜景效果。经过夜景工程的装点,金汤桥成为我国首座将焰火、灯光、喷泉、音乐四种夜景特效集于一身的桥梁。平时夜景灯光每天都会亮起,而到了大型节日期间,四种特效将全部启动。当夜幕降临,铁桥周围灯光齐放,喷泉从桥两侧水面喷涌而出,在斑斓的灯光映衬下形成数道彩色水墙,将通透的玻璃桥点缀得色彩缤纷。为前来观光游览的客人献上一道视听盛宴。

今天的金汤桥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将钢桥和玻璃完美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刚柔并济、古朴与时尚相映成趣的和谐之美,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赏玩。

许向群

在当今军旅油画家群体中,孙立新是以全面、稳健而为人称道的一位。他的画笔或在沉厚的历史中徘徊回响,或在当下生活和军营中游走激荡,或在自然的怀抱里畅怀吟咏……体现出非同寻常的综合能力和良好的专业素养。在八一**制片厂当过十年美工师的孙立新,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话:“看不到导演痕迹的导演才是好导演。”“不刻意”可能是他做人的准则,也可能是他艺术的追求。但是朴素、真诚地去画画,却是他一生不变的理想。凡熟识孙立新的朋友,都不难感觉到他沉静、儒雅背后的自信与坚持。在我的印象里,他是不善言说的,或许他的话都精彩地留在了他的一幅幅作品里。

军事历史画创作的情结与自觉

军事历史画创作可以说在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比重和地位,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革命军事历史美术精品,如《南昌起义》(莫朴)、《红军不怕难》(董希文)等,而且汇聚了一批在军事历史画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意义和特殊贡献的杰出画家,如高虹、何孔德、郑洪流、彭彬等。作为现任军博美术创作室主任的孙立新,显然感受到这种历史所赋予的荣耀和压力。

首先,作为一名军龄近40年的军人,孙立新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成长履历,已经和这支人民军队建立了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和情感寄托。革命军事历史在他的脑海里,既是惊天动地的传奇,更是指引方向的灯塔。因此,对于军事历史画的创作,他既有深受感染与触动的便利条件和环境,更有情感上的认同和思想上的共鸣。其次,孙立新辈画家的艺术经历,是伴随着新中国建立和倡导的新型美术形态而成长的一代,“红色经典”的青春记忆,现实主义的指导思想和造型理念,在他们的审美取向和艺术追求方面奠定了基础。所以说,传承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的优秀传统,并使它们在当下的艺术格局中占有相应的位置和发展的空间,成为这一代军旅画家的目标甚或自觉。

1987年,正是西方各种美术思潮在中国轮番上演的喧嚣时期。而孙立新完成军艺学习的毕业创作,却是一幅严谨写实的战争题材历史画《1938年鲁南郭里集惨案》。这幅饱含悲剧色彩的历史画,可以看出他在艺术道路上的抉择,也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与新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传统同质而天然的承继关系。1999年,孙立新调入军博的首张军事历史创作是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前线的一场著名战斗——《激战松骨峰》。有着亲历朝鲜战场经历的何孔德与郑洪流,不仅在画面的立意构思上给他精心的指导,同时在历史画的整体性掌控及画面大关系的先行设计等技术层面给予他有益的帮助,使孙立新在军事历史画创作领域建立了信心,找准了途径。

《走过岷山》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创作的重要篇章。在这幅大型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他“用真诚的心去感悟沉甸甸的历史,用朴实的画去赞美不朽的魂。”(孙立新语)为此他用两个月的时间,经四川、过甘肃、进青海,重走了红军当年的路程,画了大量的写生,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将自己对军事历史画的理解和体悟,倾注在《走过岷山》的画里画外。画面以全景式的开阔构图,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翻越岷山北上抗日的英雄壮举。这幅作品与以往传统的历史画有所不同,首先,它将革命领袖与战士放在同等的位置上来处理,他们既没有非同一般的动态,也不处在画面视点的中心,而是与相互搀扶、艰难前行的战士们融在一起;其次,它没有选择翻越雪山这个既具有动感又能体现主题的场景来描绘,而是截取红军征服艰险之后踏上坦途的瞬间来构建画面,着眼点独特而有寓意;第三,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追求凝重与真实,人物的表情不是外化的符号般的昂扬,而是内敛的个性化的坚忍。人们严峻而疲惫的神情,沉重而坚定的步伐,使画面增添了一层内在的精神厚度。第四,油画技法的处理上,坚持了传统写实画法的精髓,造型更加深入细腻,色彩更加单纯简明,驾驭大场面、塑造多人物的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泥泞的山路,背景的雪山均有写生为依据,使得通常大型创作中“用力过猛”的现象得到遏制,环境的处理生动自如,在营造画面意境上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工作和事业的高度统一,可能也是孙立新在军事历史油画创作领域多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他在军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以来,军事历史画一直是他研究、创作的主攻方向,不论是馆里的任务或外单位的约件,还是自主选择的题材,他都把它们当作一次严肃的创作工程来对待。近年来,他完成了《杨靖宇将军》(2005年)、《我们一定会回来》(2006年)、《高原颂》(2007年)、《情系西柏坡》(2011年),与白展望等同道合作了《百团大战》(2002年)、《华南烽火》(2005年)、《会师金汤桥》(2009年)等大型军事历史画创作。其中《会师金汤桥》是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作品,历时三年才最终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几位艺术家通过不断碰撞、协调、统一、提升,最终在画面的时代感、表现力,造型语言方面有了令人欣喜的突破。作品的整体气势和氛围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情怀,视觉上有一种撞击人心的崇高感。正如孙力新在后来的创作日记里所记叙的那样,他们“是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全身心追求,说‘呕心沥血’亦不为过。”

现实军旅题材的创作及扩展

作为一名军旅美术家,关注军营生活,塑造军人形象,是与自身的成长紧密相关的。像大多数军旅画家一样,孙立新也经历了先业余后专业,先自学后深造的成长历程。如果说有所不同的话,那就是他“业余”的状态起点比较高。入伍即是军乐团的学员,系统的音乐理论学习与演奏训练,对他的艺术品位和感觉的养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知名军旅画家高泉老师画室学习的机遇,使他在专业上比苦苦摸索自学的画者少走了许多弯路。军艺的学习,尤其是后来中央美院油画博士生课程班的学习,使他对绘画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简述孙立新的艺术简历是想说明:他们这批以描绘军营生活起家,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部队画家,面对着新潮美术的冲击和影响以及中国主流美术出现的变化和调整,军旅画家也有多样的选择和机遇,但他们大部分依然选择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运用写实的造型语言来关照现实,并努力从传统的写实样式中拓展出新的写实手法,从而体现出现实主义的时代性和生命力。这其中,孙立新显然是一位充满自信、信念坚定的实践者。

《绿色年华》是我第一次对孙立新的油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结实的造型、饱满的色彩,强烈的光影,概括松动的用笔,构成了一曲抒情烂漫的青春歌谣。反映女性通信兵的作品不在少数,但这幅画的不同之处在于,作者以“绿”色为意象,朴素的女兵形象,统一的迷彩服装,绿色的植物背景,组成了“绿”的光影交响。它的节奏是明快的,质地是铿锵的,画面散发着一种军营特有的酣畅、清新和柔曼。不停留在一个场景的表面,不依赖具体的情节说明,注重画面的色彩“表情”和画面所传达的意境,是我喜爱孙立新油画的重要原因。

而随着后来的交往和熟悉,看他的作品也越来越多,孙立新的勤奋和专注令我印象深刻。他涉足的题材十分宽泛,在现实军旅题材中也不局限于某个兵种或某类特定题材。在我的印象里,题材对于他好像从来就不是问题,他更在意地是如何去表达。孙立新非常注重油画本质的东西,强调对绘画性的精研与享受,不太喜欢一些绘画以外的辅助手段,如在他的画上很少看到做肌理或运用一些特殊材料来增强视觉效果的现象。他非常在意画面大的间架关系和空间处理,注重整体感和书写性,不论是画面主调的把握,还是形象的具体塑造,不刻意,少雕琢。他曾向我谈起央美博士生课程班学习的感受:刚入学时,同学们一看导师是靳尚谊、詹建俊、朱乃正、钟涵、袁运生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家都非常兴奋,以为可以学到一些“独门绝活”。结果先生们讲得还是一些基础,有时候就是几块颜色怎样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体悟后,孙立新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基础有多“强”,路就能走多远。毕业创作《金甲风尘》汇集了他的学习成果和体会,在这幅反映当代装甲兵精神风采的作品中,人物的组合穿插,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空间关系的展开和呼应,均处理的十分精心而自然,传达出一种单纯、朴素而又高贵的气息。

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惊中外,部队美术家迅疾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深入一线抢险救灾,为创作搜集素材。孙立新是在灾区的帐篷里接到“心系汶川——全国美术特展”的征稿通知的,因为有灾区的体验,他的油画《脊梁》完成得非常顺畅。虽然是“急救章”,但丝毫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水准,反而使画作陡添了一种生命的冲动和激越。画面以十分直接的视角聚焦了一个抢救伤员的动感场面,人物造型坚实有力,由士兵背影组成的刚性构架直抵画心,使雕塑般的群像有了动势和方向。低沉的乌云和飞溅的雨丝,将画面笼罩在一个昏暗、阴霾的冷灰色调中,女军医高擎输液瓶的形象成为画面最显著的亮色。泥泞的废墟有着写生般的概略和直率,军人雨衣的亮光和雨水的溜痕,处理得既笔力沉雄又挥洒自然,钢盔上溅蹦的雨珠,给人铿锵声在耳的紧张感。这幅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抗争意志和勇敢精神,画面所具有的强悍冲击力和真实的现场感,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意犹未尽的孙立新,后来又创作了该画的姊妹篇《亲人》,并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用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受灾群众与子弟兵的关系。画面前景是安详的老大爷和安然入睡的孩童,背景是仍在废墟中抢险的士兵。这个孙立新在灾区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被他通过艺术的提炼凝固在画布上,前景的安宁与背景的繁忙形成视觉上强烈的对比,主题人物的深度刻画与整体氛围的精心营造,充分阐释了主题的深意。

在钟情于当代军事题材的同时,孙立新的画笔也涉足了当代现实生活。可能与他擅长历史画创作的原因有关,有关主题性的大型场景绘画,往往成为他选择和喜爱的题材。如《地铁建设者》和《生命赞歌》等作品,均是场面宏大、人物众多、结构复杂的大型油画,它们在风格上,可以看成是孙立新军事历史画在现代题材中扩展和延续。

从未间断的写生行旅

写生贯穿着孙立新的整个绘画人生。可以说,写生对他油画面貌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只有沐浴在自然的光辉里,我的绘画才能充满生机”(孙立新语)写生给了他视觉的智慧,写生使他面对画布时,充满自信,底气十足。詹建俊先生在《现实主义精神仍值得深入研究》的访谈中指出:“当下现实主义创作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照片式的描摹场景。”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艺术语言的锤炼外,用镜头代替眼睛是导致这种弊端的根本原因。而孙立新是从不依赖照片的,在他的眼里,平面的、没有空间感的照片是索然无味、了无画意的,面对自然的那种鲜活的感受、发现的喜悦、乃至蠢蠢欲动的欲望,在画室里是永远感知不到,也相象不出来的。写生对造型能力和造型意趣的锤炼,对色彩的感知力与敏锐度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诚如画家自己所言:写生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与对事物的敏锐,写生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97年孙立新应邀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写生展》,这对于非央美毕业的画家来说,能在这个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面对专业而挑剔的观众,是件即令人忐忑又值得荣耀的事。美术理论家范迪安在展览前言里对他的作品给予充分肯定,他称孙立新“钟爱写生几乎到了以写生为业的地步,并且愈发画得从容自信。”1999年,画家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孙立新油画展》,其中展出的大部分作品仍然以写生为主。从某个角度来说,专业绘画领域对孙立新学术上的认可和欣赏,应该是从他的写生开始的。

“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的奥谛和价值所在”。导师朱乃正的一席话道出了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写生是在与自然的对话中融入了画者的发现和情感,“在画布上留下的即时感觉也多是神来之笔。”(范迪安语)因此,孙立新热爱写生,重视写生。每年创作任务再忙,他都要抽出专门的时间外出写生。近千幅的写生作品,不仅见证了他三十多年的坚持和实践,同时也收获了自己“用心从大自然中挖掘的宝藏。”(孙立新语)如他2002年高原写生的感受:《正午的阳光》是他被蓝天白云下几块单纯而强烈的颜色所吸引,两小时的一气呵成中,画面气韵的流畅是他十分在意的画“眼”。《雨后的尕海》关注的是滤掉多余颜色的雨后景物,他不厌其烦在草垛、土墙、房子、泥与水中找寻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着自然内在的“秩序”。《土房子》中高低错落、自然天成的旧址,在冷暖不同、大小不一的灰色块中,组成值得细细品味的微妙色彩交响。通过这些具体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孙立新在写生中所处的状态和艺术上的追求。长时间的写生和观察,使他养成了“看”对象的生动性,以及“悟”的提炼、概括能力。在他的写生作品里,我们可以读出“故事”,看到“境界”。

从孙立新《黄河从我家门前流过》这幅融入了更多想象与创造的写生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原始质朴的美,能够意识到民族渊源的根。那苍茫的塬、混沌的水、生生不息的黄土坡,像是一曲高亢而悲怆的信天游,将生命的坚忍和力量彰显得粗犷、倔强、昂扬。2004年的山西临县八堡村的写生,是为博士课程班毕业创作做准备的一次写生活动,孙立新与同学一起,在这个黄河边的小村里住窑洞,吃农家饭,和乡亲们唠家常,生活写生了一个来月。他的毕业创作,就是《黄河情——八堡村生活组画》。在这批人物与风景油画中,孙立新有意将自己的写生感受与在美院学习的体会融合在一起,使写生与创作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将学院的理性和精致扩展到写生里,而将写生的亲历感和生动性保留在画面中。孙立新在总结这批作品的体会时说:“认识的不断提高,得益于实践的不断积累。画本身的东西更重要。”

“开拓通达中国独自的油画之路”(朱乃正语),是几代中国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的长期实践和毕生追求。孙立新阶段性、常态化的写生行旅,使他在风景画创作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人文积累,《朦胧故乡雪》系列的诞生,可以看成是他“井喷”式的一种释放。这些由形制相同的正方形画面组成的风景画,以故乡为主题,以雪景为基调,写实与写意相互融合,有一种梦幻悠长的情调和深邃柔漫的诗意。组画笼罩在“朦胧”的意象之下,《晓色》、《飞雪》、《早春》……是对北国故乡的怀想和迷恋,《绵长》、《轻纱》、《月色》……是对白山黑水亦真亦幻的描绘和倾诉,这种由“景象”抵达“心境”的艺术表达方式,在创作过程中进入了悟与化的境地。如《轻扬》,以层次丰富的灰白色为主调,展现了风的魅力,它轻抚前景中枯黄的野草,在雪原上铺陈出灵动的线条,远景的树向着统一的方向倾斜,与静谧的村庄、逶迤的山峦构成纯净的“世外桃源”,人们能够感受到雪粒在风中弥漫落下的质感和声响,现实中“犀利的北风”幻化成“天籁般的圣境”。在这幅非写实的风景作品中,画家葆有了写生的生动和敏感,但更精心于对景物的重组与构建,突出了意境的营造和渲染。难能可贵的是这种营造和渲染毫无雕琢和刻意的痕迹,是一种修养的自然流露和情绪的水到渠成。如果说化物成像,得意忘像,悟象化境,是形成悟境油画的主要因素,那么,作为《悟象化境》专题展的被邀艺术家之一,孙立新的《朦胧故乡雪》系列作品十分准确地辉映了展览的主题。他的这些作品完成了由实景而“心景”的质变提升,注入了更浓郁的感情因素和人文情怀,具有中国文化独特的意境和韵致。它们从悟象化境的涵义去延伸展开,已然敏锐地触及了中国和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难分难辨的实质问题,在探索“中国独自的油画”路径上走出了具有个人面貌的坚实步伐。

作为当代军旅画坛的中坚力量,孙立新有着淡定而自信的心态。他是一个有规划、有目标的人,经过多年的创作和积累,他对自己和未来均看的非常清晰,他信奉:“创作是一首生活的歌,必须用心去吟唱,用情去体悟。”在艺术理念上,他践行着在朴实与自然的表达中体现令人震撼的革命理想、民族品质和高尚情怀的创作路径。孙立新说他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因为他“始终觉得前面有一个灯塔在引领着,催人去奋进和攀登”。 朱乃正

“写生”,如今已不太时行,尤其对那些眼睛只盯着西方时尚和流行艺术的人来说,早就鄙弃之而不屑一顾。尽管如此,在我们生长的这块辽阔本土,仍还有众多执着坚持写生的痴迷者,有老有少,乐此不疲,自适自得。立新君便是其中一员。近期,他把奋积多年的劳作示我于付梓之前。翻阅再三,这些前前后后的大量作品,都印记着他的生活历程,艺术理念和事艺的足迹。我以其心诚、勤勉、守业所动,有感欲言。

写生,对于一个画家的艺术生命成长发展过程来说,是一种最质朴的存在需要。犹如人每日必须的空气、水份、食粮,而不是豪筵席上的奇珍异馐:也正如取暖御寒藉以蔽体布帛衣衫,而非登台表演的模特时装。可以说,这无疑是一种本能所致。而自然造化中的万千物象,在真诚的艺术家里,无不充满魅力,心神永远为之倾倒而震动,遂能不余遗力去捕捉再现,进而必欲潜心研究。研究之首要者,当是自然造化的内外规律,于此研究的反复程序中,实际上也将自己的心志徐徐融入,并在与自然对话中陶冶磨练自己。与此同时,对造型艺术的规律和要素亦逐步随之而深入探求。由是,画者之内心亦动亦静,真情得以激发而使心、眼、手高度统一相谐,达到物我相契两忘,最后方得集中流露于笔端。此可谓艺术视觉之智慧也。综观中外古今佳作,莫不闪烁这一智慧的光华而魅力四射。我们从立新君的诸多作品中,同样能透视出这种智慧之光。

作为一个军人,立新君长期受到军旅生涯的历练,养成了坚忍不拔的精神,不辞劳苦、不计寒暑,行万里路,踏遍大江南北。所以,无论天穹变幻无穷的云霞,一池清彻倒影,伸展多姿的树枝,远坡上连接天际的树丛,闪亮洁白的桦树干,村舍坎坷不平的小路,劲挺的秋草,覆盖着白雪的原野……,虽似平凡,但在他眼里都未曾忽略而轻易放过,因为这里有自然造化之内美,一旦被有心人去开挖出来,即变成美的语言。凡是能从大自然中汲取不竭真美养料的人,其精神境界必然开豁或得到升华。我想,这就是写生之奥谛与价值所在。

立新君的写生作品,初看似缺亮丽色彩,细看来却能够从中咀嚼出单纯之美。试以音乐相譬喻,他显然不是将各类乐器组成宏大的交响乐章,而是单种乐器奏出的如诗般的妙曲。我想,他应充分认识这一特质,不必枉顾左右而更加精进。

海河天津的母亲河,是华北地区最大水系,中国的七大河流之一。海河干流,又被称为沽河。自三岔河口的金钢桥起,到大沽口入渤海湾。以卫河为源,其全长为1050公里。干流自金钢桥以下,长76公里。海河两岸风景秀丽。来天津,一定要选择乘坐海河游船,欣赏两岸美景。乘海河游船是观看海河两岸风光和建筑 历史 文化的特色游玩项目。当你乘船游玩的时候,一定会被一座座各有特色的桥梁所吸引。而它们也有着很多你知道的不知道的故事。

海河上桥梁包括:

永乐桥;金刚桥,主桥为双层三跨连拱拱桥犹如一道彩虹飞跨海河,所以也被称为“彩虹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位于天津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是天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连接了河北、河东、和平三个区,在1949年天津解放后,由万国桥正式更名为解放桥。解放桥是一座全钢结构的可开启桥梁;赤峰桥;保定桥;大光明桥,紧邻繁华的小白楼地区,连接和平与河东两区,在2008年完成了改造并通车。现在的大光明桥是一座欧式风格桥梁,桥头有四个欧式桥头堡,每个上又分别安装了以日、月、星、辰为主题的雕塑;金阜桥;直沽桥,原名为奉化桥,是天津首座中承式全钢结构拱桥,是海河上最长的一座桥梁,两边还有人行桥和景观道,与海河两岸的亲水平台相连;刘庄桥;光华桥;国泰桥;富民桥;海津大桥 ;吉兆桥……

从耳闸开始到渤海口,截止到2017年不完全统计有25座桥,具体如下:

永乐桥,金刚桥,狮子林桥,金汤桥,进步桥,北安桥,大沽桥,解放桥,赤峰桥,保定桥,金阜桥,直沽桥,大光明桥,刘庄桥,光华桥,国泰桥,富民桥,海河大桥,柳林桥,吉兆桥,海河桥,海门大桥,开启桥,海河大桥,南疆大桥。

2020年11—12月由于疫情原因我只能在海河边游玩,看到海河的美景不由自主拍起了海河桥和它周围的美景,从红桥区一直拍到津南区,是按桥的顺序逐一拍摄的,真是不拍不知道……

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欢迎各位评论和指教。

1永乐桥(也叫慈海桥)

2金钢桥

3狮子林桥

4金汤桥(玻璃桥 观光用)

5进步桥

6北安桥

7大沽桥

8解放桥

9李公楼桥(赤峰桥)

10保定桥(金汇桥)

11大光明桥

12金阜桥

13直沽桥(奉化桥)

14刘庄桥

15光华桥

16国泰桥

17富民桥

18海津大桥

19春意桥

20吉兆桥

21海河桥

中国七大水系,干流仅有七十多公里的海河,像一棵主干不高却枝杈繁茂的大树,荫及天津市。使“九河下梢”的天津,也成为一座带有浓厚“桥文化”色彩的城市。天津最早的的桥是浮桥,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曾是天津的八景之一。

有人说:一座城市有了水就有了活力,有了桥就有了诗意。天津是一座以“水文化”为依托的城市,桥对于每一个天津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割舍的 情感 ,桥与天津的水、天津的路;桥与天津的人、与天津的经济、天津的文化深深地交织在了一起。

正所谓:一桥一景,一景一段故事。国泰桥采用了与世界名桥澳大利亚悉尼国家大剧院桥建筑形式建造的一座桥梁。

光华桥:桥身两侧两座造型为螺旋状的人行楼梯,分别连接亲水堤岸。

刘庄桥:海河上第一座独塔斜拉桥,桥塔高42米,塔柱为矩形实体,桥面采用栓焊钢板梁与预制混凝土板组成的叠合梁结构。

直沽桥:造型优美简洁,宛如从空中撒落的花瓣。由法国马克·曼朗设计所和天津城建设计院联合设计。

金阜桥:站在海河岸边,金阜桥如飘带一般,轻盈地飘在海河水上,通透又现代,视觉上极富空间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时空隧道”。

保定桥:该桥在河内不设桥墩,而是靠斜拉索的拉力“拽起”桥面。这些斜拉索自主塔顶斜下,采用疏索形式倾斜至桥面中央,主跨桥面连接6根斜索,索距15米。

大光明桥:新的大光明桥以“光明”为主题进行装修,其中包括:在桥头新建四个欧式的桥头堡,每个桥头堡上分别安装以日、月、星、辰为主题的雕塑,通过装修将把大光明桥改造成一座精致华美的欧式风格桥梁。

赤峰桥:总投资606亿元,是海河上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座桥。桥设计采用国际现代设计理念,技术独特,工艺流程新颖,体现了天津 历史 文脉并富有鲜明个性,是天津海河桥梁史上的伟大神气杰作,被称为“海河之舟”、“天津之舟”。

解放桥:耗资125万两白银,是一座可以开合的桥。海河上最有名的桥,以前叫万国桥,中国第一个金属架构的开启桥。抗日战争期间,“万国桥”曾阻断了日本军队过桥,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进步桥: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比较现代,像列火车。进步桥连通海河西岸和平路商业区和海河东岸的奥式风貌区、意式风貌区。

北安桥:桥头雕塑采用西洋古典表现形式,吸取中国传统,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寓意东南西北四方平安,桥墩雕像为青铜正面装饰盘龙,桥栏柱基上为四尊舞姿各异的乐女、金光闪闪,造型高贵典雅。手中分别抱着不同的乐器,琵琶、笙、萧。

改造后的北安桥是古典与 时尚 的完美结合体,以其特有的风格,成为海河上的又一亮点。

金汤桥: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桥名金汤是取“固若金汤”之意。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看过大决战之平津战役么?著名的金汤桥会师就是这里啦!

天津金钢桥:一座 历史 悠久的纯用铆钉铆起来的钢铁浮桥,可从中间抬升,现在被拆除,在老金刚桥的基础上在上面有修建了一座彩虹式的金刚桥。

永乐桥:拥有世界唯一一座建在桥上的摩天轮。永乐桥原名慈海桥与具有“彩虹桥”之称的金钢桥相距700米,设计者将慈海桥、摩天轮和商业设施融为一体,从而实现了独一无二的“轮桥合一”风格。

看了这么多,你是否也想亲自体验一番——桥之旅?别犹豫!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天津金汤桥残骸位于天津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1906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决定将当时的东浮桥修建为铁桥,位于天津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的海河上,于是有了第一代的金汤桥,当时不仅可以开桥还可以通行有轨电车,1949年,人民解放军打响解放天津战役,于金汤桥会师,金汤桥也成为解放天津的历史见证,后来因年久失修,2003年在海河开发改造中,旧金汤桥被拆除建起了新桥,现在海河上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金汤桥。

我这里有一些,不知是否用得上 。

天津卫有句俗话:“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一过腊八就不再忙别的事,以极大的热情把精力和财力投入到忙年的活动中。各家各户务求把吃的、穿的、用的一并准备齐全。

其实,天津卫老少爷们过年的时候,不但能够饱了口福,还可以借这个年劲,大饱眼福,各式的庙会、花会、法鼓、大戏,各样的游戏、杂耍把春节的这几天排得满满的———“娱乐”就是天津人春节的主题。

天后宫庙会敲响新春第一锣

从前,天津民间信奉多神,如财神、灶王、菩萨、玉皇等,但由于天津地处海边,民众一面强调航海技术一面祈求神灵保佑,所以在民间威望最高、崇拜最甚的要属“天后娘娘”———在南方称“妈祖”。同时天津又是航运枢纽,外来商人诸多,航运活动频繁,所以“天后宫”的香火也非常旺盛,并多有祭祀的花会活动。到了清朝初年,康熙皇帝巡视天津,视察了天后宫,并非常欣赏花会的表演,皇帝钦赐会旗,从此天后宫的民间花会成为了“皇会”。法鼓、狮子、中幡和花鼓等各种表演走街串巷,锣鼓声不绝,喝彩声不断。据《天津皇会考记》记载,“通宵如是,直至夜阑不散。烛灭香消,未觉东方之既已白。”后来,除了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诞辰大庆之外,农历腊月十五至正月初一还要举办盛大的庙会,慢慢地,天后宫庙会变成了春节最为重要的一个喜庆节目。

天津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尚洁说:“为什么在腊月这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举办规模宏大的娘娘庙会呢?说起来它与天津人传统的年节习俗有着很大的关系,天津人十分重视过年过节,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城市中极负盛名,这与天津的历史地理环境、五方杂处的人群结构、多数人长期从事漂泊无定的海运和漕运职业有关。每到年节,人们企盼着能够与家人平安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共祝来年好运。这种买价与心理的浓烈程度是其他城市的百姓无法相比的。天后宫腊月庙会就是在这样一个热闹的气氛中应运而生的。从腊月十五开始,各种年货商贩聚集到天后宫内,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年货交易市场。宫南宫北一带年节需要的杂货和庙内前院的儿童玩具,吸引了大量的游人,而这种形势至今未改。”

她还告诉记者,早年间,天后宫内就有许多由配殿改成的商业店铺,卖剪纸窗花、吊钱儿、金货以及花鸟鱼虫等,都是非常有名的。在大家去选购年货的时候,看着那琳琅满目的年货,“逛逛也是享受啊!”

大鼓伴杂耍老少爷们乐一把

旧时的天津,人称唱大鼓的生意人为“吃江湖饭的”。据传,大鼓这种演唱形式的起源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尧舜时代朝堂里就设置谏鼓,虽是以下谏上,也有一种教化的意义。古代,周庄王为了“正风化俗”,曾“击鼓化民”,所以后世唱大鼓的就尊周庄王为祖师了。过年的时候,唱大鼓的不会在年货市场附近支棚设帐,三面摆上长板凳,一面平地设桌支鼓,当做演员演唱的舞台,谓之“拉场儿”。所谓的鼓曲都是成本大套的书,什么《呼延庆打擂》、《前后七国》、《杨家将》、《跨海征东》、《薛刚反唐》等等。

这一个年,几家大鼓棚子唱不同的曲目,老百姓在一饱耳福的同时,还能一饱眼福。因为过年的时候只要一有唱鼓曲,就必然会有“杂耍”,这种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以吸引不同爱好的观众,将相声、双簧、戏法(魔术)、杂技(如抖空竹、耍坛子、踢毡子等)一起演出,称为“十样杂耍”,意为将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门技艺集于一堂,让大家在年里好好乐一把。

空竹嗡嗡响花样抖出大年味

提起抖空竹,每个孩子、甚至大人都会兴致勃勃的,因为空竹随着棉线及两根细棍子发出“嗡嗡”的声音,伴随着左右挥甩、上下起伏,由简单的拉响,到繁复优美的花招,抖空竹的技巧是相当多的。由于它两头大,中间细,天津人叫它“风葫芦”。

在老天津过年的庙会上,都会有人表演。表演者用两根短竹竿系上白线绳,在空竹中间的圆轴上绕一圈,两手持竹竿抖动时,使轴头上的圆盘旋转起来,圆盘上有竹片隔开的小孔,旋转时有风进入孔中,因而发出“嗡嗡”的响声。抖得快,圆盘转得也就快,发出的声音也就越洪亮。抖空竹时,常常是几个人聚在一起抖,比赛谁的空竹抖得响亮,谁抖得花样多,最简单的花样是“扬高”,就是把空竹抖响亮,抛向空中,带着“嗡嗡”响声,再用竹竿接住,继续抖。抖空竹的花样还有“猴子爬杆”,即让空竹顺着手中的竹竿往上旋转。复杂的花样还有“攀十字”、“张飞骗马”等。春节的庙会、年货市场几乎都可以听到“嗡嗡”的声音,现在的孩子大概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简单的玩具,在两根小棒拴着的一根小绳上,一只竹子做的小玩意儿随着绳子的抖动上下翻飞,发出“嗡嗡”的声响。如今,年过六旬的老人都能清楚地记得,几只嗡嗡作响的空竹,“嗖嗖”地从人群中飞向天空,随后,急速落下,然后各自被稳稳地用绳子接住,又重新抖了起来。小小的空竹就像流星一样不断从人们的眼前划过,令人眼花缭乱。一会儿从背后飞上来,一会儿又从腿下钻过去,一会儿又在他们的手指间来回跳跃,他们舞出的“流星赶月”、“猴子爬杆”、“蚂蚁上树”等花式令人叫绝。

男女老少齐上阵秧歌扭起来

还有一种与高跷并列为节日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节日民间社火活动中的一种歌舞艺术,天津方言称为“地秧歌”。67岁的孙凤英老人说:“我是铁杆秧歌迷,一听见唢呐和鼓点声,手脚就痒痒。当你随着鼓点扭动的时候,连脚趾头都吃着劲。今年春节,我参加了宁河的秧歌队,好好地扭了一回新春大秧歌。扭秧歌的门道其实多着呢,一招一式,一行一动,都有许多讲究,把喜气洋洋的感觉带给看秧歌的每一个人,把新春的气氛带给每一个人。”“旧时秧歌都是男的闹,那时候的大年里,男人们装扮上身,吆喝着,欢笑着,在家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隔着门缝往外看,一起跟着欢笑。女子跳秧歌是现在才有的。”

孙凤英还告诉记者,在京津一带,地秧歌有两种区别:一是踩跷与否,踩跷者腿子也只1尺余;二是大扭大唱与只扭不唱之分。以上4种形式中,只有不踩跷、只扭不唱,也不扮演故事角色的人,仅配以服装彩绸,随锣鼓伴奏碎步舞扭。至于“跑旱船”、“跑驴”等艺术形式,在天津往往是和秧歌会附在一起,也有的是附在高跷会后,作为大剧目间的一种缓冲表演项目或短节目后的补充项目。热烈火爆之后,诙谐曼舞,使观众情绪为之一舒。

唢呐伴奏铛子响跨鼓敲起来

据尚洁介绍,相传天津最早的一个法鼓团体是“大觉庵金音法鼓会”。法鼓会乐器以鼓为主,放在中央,钹、铙、铬子、铛子都在鼓后。法鼓曲牌约十几套,常用的有《老西河》、《摇通鼓》等。著名的法鼓会还有龙亭的井音法鼓、芥园的花音法鼓、侯家的永音法鼓等。而中幡会是跨鼓和中幡两种艺术形式结合表演的会,由厨行同业所办,会名“乡祠前远音跨鼓中幡会”,跨鼓队是大鼓八面,用黄绳系于颈间,鼓手人穿黄马褂;铛子八面,击者每人穿黄坎肩;另有双髻文童12人,各着鲜衣,手托花篮;武童亦12人,手持对钹。演奏时,跨鼓声轻重缓急不同,铛子打点。文童轻歌,唢呐伴奏。武童则击耍对钹和人体摆字,常摆的吉祥词为“江山太平”、“天下太平”等,变换极迅速。中幡队最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长竹竿挂长幡,幡宽五尺,青缎面初是中幡三架,各由三丈长竹竿挂长幡,幡宽五尺,青缎面,红布里。幡顶斜插旗子两面、灯笼两个、伞盖三把,并系缀铜铃若干,每架各有长幌绳两条(较北京中幡少一至二条)。每架总重超过百斤,行会中或托手中,臂上或杠肩头。表演时则顶上额或伸臂托塔,表演者做各种惊险动作,但幡竿不能离身,不能倒地。逛庙会的人们会大声地给表演者叫好,表演者得到认可后,会更加卖力地表演。

跳高劈叉翻筋斗高跷踩起来

每当过年,还有一种娱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踩高跷”。高跷的表演者双足缚于1~3尺高木棍制成的“跷腿”上,边行走边表演。清代中叶高跷盛行时,高跷腿子曾有高5尺者。高跷有文、武之分:文跷以走唱为主,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诸如倒立、翻筋斗、叠罗汉、跳高桌劈叉等惊险动作。

天津高跷多属武跷,其舞扭动作,如倒立翻滚、前奔下倾等均有固定模式,造型美观,气氛红火。清代以来,天津城郊高跷会最为普遍,多以戏曲名目相标榜。表演时按戏目分项进行,演员在锣、鼓、铙、钹击打伴奏中舞蹈翻跌。在高跷铿锵有力的锣鼓点中,年味越来越浓,喜气洋洋的春节也越过越有意思!

“妈妈例儿”,也写做“妈妈论儿”,是京津地区一种民俗事象。《北京方言辞典》释义为:“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北京话词语》里说它跟“老妈妈例儿”一个意思。

例儿,当然是当惯例、体例、规则讲,是应该仿效或依据的。妈妈,指长者,从前大都是家庭妇女。换句不大好听的话说,妈妈例儿就是家里老娘儿们的讲究。加上老字,则是突出“例儿”的老生长谈性质。

它是否都是“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我看不一定。由于妈妈例儿来自底层人民,是传承民俗,情况就复杂了,至少有三种情况:一、以迷信的形态出现,包含迷信的内容;二、以迷信的形态包含合理的内容;三、以合理的形态包含合理的内容。后二者在民俗学上叫“俗信”

这说需要用辩证方法,去看妈妈例儿。

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这是带判断性的妈妈例儿。有这一回事儿吗?没有。有人把它与清兵入关联系起来,只是小说家言。如果确是“真理判断”,即没有舅舅的人,在正月剃了头(理发)怎么办?有舅舅的死舅舅,没舅舅的管不了,那还是真理性判断吗?但是,它是用迷信的形式,引导合理行为。正月,人人过春节,它督促人们在春节前做好个人卫生;不搞这种个人卫生,就危及亲属,多厉害!再说,旧社会剃头匠(理发师傅)大都是宝坻县人,旧年年底夜以继日地干活,等除夕加班到正月初一天亮,立刻回家乡过年,你想剃头(理发),哪儿找师傅去!

二、窗户门对窗户门,不打官司就死人

建筑新房,或在院子里翻盖新房,最忌讳门或窗对着邻居的门或窗户,所以有了“门对门,净死人”一类妈妈例儿。

这种话,看起来是一种民俗禁忌,而且是荒谬的迷信禁忌,但是,却不能这么简单地做出结论。因为这是以迷信形态表明一种建筑规程。

门窗对门窗不便于居住生活。谁家都有隐私,至少都有不愿意别人看见的起居生活,都有不愿公开的行为。夏日炎炎,在个人居室内难免袒露上体,或者洗浴,能时时刻刻紧闭门窗吗?显然不能。还有例如某地有两家门对门的住户。甲走出自己的屋门时,总是无所谓地前行右拐。但对门的乙住户换房搬走了,住进新住的丙。没有几天,丙住户的男人站在门前骂街,“狗眼冲人家屋里看什么”,“不是东西”等等。甲住户发现丙住户“骂海街”也不依不饶,说:“也不尿一泡尿照照,你那模样的女人躺在地下也没人要。”“海街”骂了几次,甲与丙接上了火,大打出手,归了派出所。如果当初盖房的时候,遵守了妈妈例儿这种多年经验总结,把门与窗相互错开,就不会发生这种纠纷。可见这条看来十分迷信的妈妈例儿,道出了某些生活的真理。

旧时元宵节天津例儿多

为外甥祈福———舅舅送灯

正月十五,当舅舅的人可千万别忘了一件事,一定要给外甥送灯。旧时天津民间有舅舅给外甥送灯的习俗。

“讲究送‘鸭子’形的灯,取其谐音‘押子’之意,为外甥祈福。也有预祝外甥长命百岁之意。”至今此俗不衰,而且灯的种类日趋繁多,金鱼灯、蒺藜灯等取富裕有余和吉利的寓意。

结伴赏灯散逛———走百病

正月十六,天津还有一个习俗,这一天是走百病的日子,劳累一年从未离开婆家的妇女们,纷纷走出家门,或回娘家与父母团聚,或到庙里进香,或到繁华闹市逛一遭,消闲一番。但是,必须当日返回,不许隔夜。

妇女不仅要回娘家,而且多结伴出游,一边赏灯散逛,一边以行“走”除百病,民间认为在“走百病”时,必须越过3条河流,跨过3座桥,而且还要“摸钉”,方能求吉除疾。“摸钉”就是用手触摸桥梁上的铁钉或是庙门上的门钉。因“钉”与“丁”谐音,而“丁”又象征男子,所以妇女特别是未有身孕的妇女则必须诚心“摸钉”,以求子嗣,使家业兴旺,有传宗接代之人。好在天津河流多,桥梁多,庙宇多,不然走一天下来,女子们的小脚哪里受得了。

金银财宝驮回家———蒸老鼠

居民人家一般在正月十四就忙活起来,和面蒸制“刺猬、老鼠”。刺猬的周身剪出细三角尖儿,以高粱米做眼。老鼠则剪出四足和长尾,用黑豆做眼。刺猬、老鼠的脊背上和木铣头上堆着面做的元宝,两种为一对,分别摆放窗台角、门墩、厨房的灶台角处,头朝外。转天下午,把各处摆放的刺猬、老鼠头由向外转向屋内,以示把财宝驮回家中。至于神像前、祖先牌位前和灶王神像前所供的刺猬、老鼠则不转动。

十五晚间天黑后,撤下供品及各种摆放的刺猬、老鼠,由家中男性家长主持上香,供煮熟的元宵,全家男女老小叩拜尽礼,燃烛焚香焚黄钱、放鞭炮。香尽撤下元宵回锅煮热由全家分吃,谓“吃供尖”。吃供尖后正式吃晚饭,平时分家单过或者外出工作的,都要凑齐集中在家长的住处吃。因为正月十五是第一个月圆的日子,月圆家圆,象征着家庭和睦、美满幸福。

圆圆满满吃元宵

过元宵佳节,自然不能不提吃元宵。有糯米(津地叫“江米”)面和高粱面(津地叫“黍米面”)两种。糕点店出售的是糯米面的。元宵馅品种多样,故称“什锦汤圆”,制作时用畚箕摇制,煮熟后松软可口。一般家庭自制都是高粱面的,是包糖馅后用手制成,煮熟后略显硬实。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元宵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再看元宵的品种和吃法。北宋以前的元宵是实心的,无馅,下在烧开的水中,配以白糖、蜜枣、桂花、桂圆等物。南宋时开始有了中间包糖的“乳糖圆子”,大概是较早的有馅元宵。其后,元宵馅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用白糖、红糖、桂花、果仁、芝麻等制作;咸馅多为荤馅,单包肉或肉、蔬合包。元宵大多以水煮食,但也有油炸食用的。

今天,元宵的吃法就更加丰富了,人们把中西结合在元宵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连巧克力和冰淇淋都能当元宵馅了,还有什么不能煮来吃的呢?

天津站出来走世界钟这边,过了广场走自由道,往前就到马可波罗广场,这里就是意识风情街了。

往前走到胜利路过北安桥一直下去就到和平路金街和滨江道购物中心,滨江道和辽宁路交口的地方有个辽宁路小吃街,我觉得比南市食品街强多了,南市是专门宰外地游客的地方,吃得就那么几种,还往死里贵。滨江道一直走下来就到了南京路(走不动的有电瓶车2元一位,招手就停),滨江道过了南京路的对面有个天主教堂,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完全不收费的。

完了还可以去大胡同和古文化街,都在一起,不收费,大胡同可以购物,很便宜,什么都有。

古文化街都是仿古建筑的。

从南京路的滨江道站乘公交954路,经7站,到东北角下车步行,前行约 204 米到古文化街,路的对面就是大胡同。大胡同边上有个耳朵眼炸糕,据说这个是天津最正宗的了。古文化街南门水阁大街交口再往河边走点就到金汤桥了,这里是天津会师的纪念地,桥对岸有会师公园。

这边逛完了可以沿着海河东路往前走看见天津之眼的方向,过了金刚桥,沿着河边往上走约1公里可以到大悲院(门票5元,别信门口那些要请香的,都是骗人的,进里面送三炷香,一个香炉上一炷)。里面可以请一些饰品,都是开过光的,价格也公道。大悲院出来就能到前面的摩天轮了,这个是收费的,好像是50-60元一人吧(貌似网上有团购的30多一张)。这些都逛完了就剩下五大道了,可以选择在五大道那边找家宾馆或者酒店,那边环境不错。

公交线路:观光2,全程约86公里

1、从天津之眼步行约10公里,到达金钢桥站

2、乘坐观光2,经过10站, 到达桂林路站

3、步行约100米,到达五大道鐧惧害鍦板浘

1扛起青春的旗帜,勇攀梦想高峰,在峰顶与胜利会师,握紧青春的拳头,冲向人生的道路,在明天与成功握手,五四青年节,加油青年,愿创造自己的一片蓝天,青年节快乐!

2南昌起义枪打响,井冈山会师壮力量;地雷地道游击战,续写小米加步枪;星星之火可燎原,八年抗战谱华章;90周年同欢庆,祝福献给亲爱的党。

3温克什么时候能与第九集团军会师

4那大方丈以前叫什么?,南子,他那师父给起的,说是听着霸气。后来大方丈才知道他看过。自扯自蛋 

5究竟湖人会与凯尔特人或骑士会师总决赛有待商榷。

6美军和俄军正在迅速地向前推进到易北河去会师

7然后我们向北走,去和第四方面军会师。

8我们先遣部队跟山上下来的游击队员们会师了

8lishixinzhi尽量原创和收集优质句子

使您在造句的同时

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9曾参加过解放天津攻坚战

在金汤桥胜利会师的原第四野战军独立师尖刀排排长、河北区离休干部刘贵臣

1月15日站在金汤桥会师公园内热泪盈眶。

1010月10日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暨长征胜利75周年纪念大会在会宁会师广场举行。

11会宁会师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军会合

但从那一刻起红军会师大战略已经初步实现

会宁会师因此被定为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12他在河南陕州会师后

统军南下

打得在均县、竹山一带活动的张献忠、李自成等部纷纷退却

转往陕西。

13生活中有苦也有乐、有喜也有悲、有得也有失,拥有一颗达观、开朗的心,就会使平凡暗淡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那种曾有过的莫名的忧伤和生命的空无,会师一生犹如过客。

14我高举爱的旗帜,在党的指引下,冒着思念的炮火,沿着甜蜜的道路前进,只为与你在今生会师,白头到老。建党日,幸福“党”不住!

15对不同生活的梦想让她昏昏然。在几个星期内,她就与其白马王子办完了终身大事lishixinzhi,并匆忙地奔出家门并与中国美女大军在国际机场的出港厅会师。

16红军在万里长征途中,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百折不挠努力,终于胜利地会师。

17对异国情调的向往、对不同生活的梦想让她昏昏然。在几个星期内,她就与其白马王子办完了终身大事,并匆忙地奔出家门并与中国美女大军在国际机场的出港厅会师。

18在党的指引下,我高举着爱的旗帜,冒着思念的炮火,沿着甜蜜的道路前进,只为与你在今生胜利会师,白头到老。七一建党日,拉起你的手,爱党就一起走!

19你的汗水没有白流,成功不是与你握手了吗,你的努力没有白费,胜利不是与你会师了吗,辞旧迎新之际,唯有真诚祝福,愿你在新的一年里,大展鸿图,在事业道路上写下辉煌的一笔,加油。

20梦想的天空,你要有自信的动力,拼搏的羽翼,最终与成功会师;人生的旅途,你要有乐观的心态,快乐展翅,始终与开心牵手;国际民航日,做好准备,飞向生活的蓝天,飞向幸福的明天!

21鲜花,为你此刻的荣耀绽放,掌声,为你此时的成功响起,过去的一年你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新的一年里,愿你事业大踏步,业绩连连升,年终再次与成功会师!

22在党的指挥下,我与快乐、幸福、如意成立分队,歼灭了烦恼,消灭了忧愁,击毙了哀伤,现在准备与你胜利会师,建党节到,愿你万事如意,永远幸福,快乐永在,这是我最真的祝福。

23尽管是以“试验新阵”为主要参赛目的,男双半决赛还是以中国选手顺利会师而告终。

24后来这部分农军由朱德、陈毅率领到达井冈山,同领导的部队会师。

25对长段后尿道闭锁,采用经膀胱后尿道置入探条及肛指引导,液电效应或微波闭锁瘢痕中央打孔会师。

26海南岛战役共歼敌3万多人,其余部逃至弯。人民解放军登陆部队和琼崖纵队会师在五指山上。

27主要活动是沿着当年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路线行进,最终在甘肃会师。

28中国棋院消息

第17届阿含桐山杯中国围棋快棋公开赛半决赛23日在湖南嘉禾进行

陈耀烨和黄云嵩会师决赛。

29也有人说是从通川堡、民和城一带进军湟州

以便尽快和高光远的另一支部队胜利会师。

30最终

毛瑾轩、王凝、吴雪逸和陈湘灵凭借出色的发挥强势晋级

他们将与北京复赛中脱颖而出的6名选手会师11月在北京举行的决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2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