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

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第1张

(1)作为日常用法,“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道德是伦理的载体和形式,伦理则构成了道德的基础和前提

(2)作为价值本身,伦理的核心是正当(适当、合适、合宜等),道德的核心是善(或美德、德性、好等)。

(3)作为规范,伦理具有普遍性,道德具有独特性。

(4)作为评价尺度,伦理的尺度是对与错,道德的尺度是好与坏、善与恶。

以下资料搬运而来。

出处为: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在古汉语里,“伦”,显然是顺序、秩序、分类之意;“理”,则是条理、道理等意思,而且几千年未变,现在它们也是这个意思。实际上,伦,是人或事物的外在形式,而理则是事物的内在,即规律、实质、本来等内涵,那么在人类的理性范围内,伦理产生并存在的历史,远远长过或早于哲学及人类文化、艺术、社会、国家等文明的历史,也就是说在哲学产生之前的久远的时间内,人类的伦理即人与人的关系和它内在的规则就已经存在,而哲学上或伦理学上探讨这些关系的内在实质已经是后来的事,充其量不过三千年的历史!而事实上,正如我在“本心的自我”章节里确认的那样,人类文明的纪元时就是伦理存在的开始,那怕再后推一些时间,至少距今十至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即远古人类由原始人类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那时伦理就已经产生!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即不同的属性

1, 伦理是生命个体内在的自我理性控制行为的原则,是个体动物性本能不可逾越的标准底线。比如懒惰,

在实际生活中懒惰既不违反道德,也不违反法律,但是它却不是人类理性提倡的行为,或者说这种行为只是动物的一种惰性而已,在既不违法也不违反道德的前提下,它违反了生命积极进取的生物意志,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类理性提倡的行为,因而也不是人类提倡的或说应该具有的基本品德或德行,所以一个好吃懒惰的人的懒惰行为是违反正常人的德行或反伦理的行为,即是恶的或消极的。

而道德是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遵循的外在规则,即道德只是相等同的个体之间相互性约定或应该遵守的规则,它介于伦理与法律法规、职业规范等社会管理的条文之间,既是伦理的高级形式,又是社会化行为规范的下线,即当社会或群体的约定达到法制化规约或职业化限定时,就已经不是道德范畴,

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二是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问题描述:

最近想到了一些问题,感觉自己的概念很模糊,希望有了解的朋友能解释一下:

伦理一词的来源,

最早包含哪些内容(中国古代,世界其他民族),

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义及内涵是否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今社会的伦理标准又是什么?

解析:

定义1 所谓伦理,就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所以,伦理也就是道德所谓伦理学,也就是讲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形成,道德的作用,道德的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等伦理思想的学说

定义2 英国《韦氏大辞典》对于伦理的定义是:一门探讨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及讨论道德贵任与义的学科伦理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乐纪》:乐者,通伦理者也

定义3 伦理一般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而且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

定义4 所谓伦理是指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全社会的团体行为或专业行为都有其内在特殊的伦理的要求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行为也有企业伦理的要求

定义5 伦理是指人们心目中认可社会行为规范伦理也是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调,只是它调整的范围包括整个社会的范畴管理与伦理有很强的内在联系和相关性一方面,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不开伦理的规范作用

定义6 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生态伦理是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人们在对一种环境价值观念认同的基础上维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要求

定义7 伦理就是指一种关系,也意味着经过自觉领悟和治理的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一种客观的关系,如夫妻的两性关系、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关系等,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性关系

定义8 所谓“伦理”,就是指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谓“艺理”,对中学生而言,就是美学常识,或者说就是文学评论方面的常识

定义9 2婚姻家庭法是伦理性极强的民事法律规范一般认为,所谓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和次序以及事物的规矩和准则简而言之,所谓伦理即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道德准则

定义10 伦理是指人际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企业伦理是伦理在企业中的特定表现是企业处理企业内部员工之间、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伦理是关于人性、人伦关系及结构等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概括。伦理与道德是有着显著区别的两个概念,伦理范畴侧重于反映人伦关系以及维持人伦关系所遵循的规则,道德范畴侧重于反映道德活动或道德活动主体自身行为的应当。

道德情感的三种形式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1、直觉的道德情感

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由于其产生非常迅速,因而当事人往往不能明显意识到这个过程,未经过现场的充分准备与酝酿。比如由于它产生得非常迅速,而往往对这个过程的道德准则的意识则不太明显。

2、想象的道德情感

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形象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情感,是因为它是以社会道德标准的化身而存在的,又具有极大的鲜明性,因而能使人更容易理解道德规范的要求及其社会意义,也更容易使人受到感染和激励。

3、伦理的道德情感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它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理论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的内容:

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体验。指个体对一定的社会存在和道德认识的主观态度。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根据道德准则要求进行道德活动时所产生的爱慕、憎恶、信任、同情等比较持久而稳定的内心体验。

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道德认识密切相关。它是道德意识的一个内容,具有社会历史性与阶级性。例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等反映着主体对社会客体的态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

这种概念的解释与一个人的哲学观点有关,持不同哲学观点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解释。

哲学历史主义倾向者的解释:特定的伦理道德只是某个时代基于特定名族精神的一种有关人与人关系的一种规定,不同时代不同名族有不同的伦理道德。尽管两个名族两种伦理道德可能某种程度上互斥,但没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特定的伦理道德只能对应于特定的名族来解释,这有一种内在的名族的独特的个体性的自在价值。

柏拉图主义倾向者的解释:伦理道德是一种绝对理念,是一种存在于宇宙中的客观的一种绝对的善,一种人类行为的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名族必须遵守的唯一的善的标准,方式是比较唯一的。

功利主义倾向者的解释:伦理道德只是基于人的自利心态的基础上一种为了最大化体现所有人的利益的一种关于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契约,其目的是为了合理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方式以保障个人的利益,是一种开明的自利的表现。伦理道德是完全出自于人的。

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认为伦理道德只是出于个人内在的非理性的某种意欲倾向的一种相关行为选择结果,并不存在客观的伦理道德。

某种政治倾向的人士看来,一个国家的许多伦理道德可能首先更是是统治者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地位而灌输给被统治者的一种行为观念。就是说,某些伦理道德仅仅是作为一种统治者的统治工具,除此之外,这些伦理道德没有其他的意义(我这里并没有用道德的全称指称)。

等等等等等等。。。。。

伦理确实没有什么深刻而完整的了解,好象“伦理”二字与“道德”二字一起出现的次数比较多。关于“道德”,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那意思无非是说,“道”并非指的是一条具体的道路,而是一个抽象出来的概念,譬如几何学上的“点,线,面”的概念,物理学上的“质点”的概念。那么“道德”,就是指走路的德行,类似于约定俗成的交通秩序,引申为人在社会上为人处世的规则。那么伦理与道德在内涵上是有一些共通之处的。伦:次序之谓也,“伦理”似乎便是指长幼尊卑的道理,比如中国有“天地君亲师”的古训。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规则是为现实的存在不被破坏服务的,它本身并不倡导创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创新,而规则与创新的矛盾无一不是以创新的成功和规则的被打破之后形成新的规则而结束的,可以说形成了一种社会的“微扰”机制。

但是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仅拿其所起的作用来定义一个词是不充分的。况且“伦理”与“道德”似乎也是有着许多不同的。

除了“道德”所针对的客体远较“伦理”所针对的客体宽泛之外,二者还有许多其他不同。比如“道德”是随着社会所处的阶段乃至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规范的。举三个例子:其一,在古代氏族部落里,财产是共有的,保留私有财产是不道德的,而拿走其他部落成员刚刚用过的工具也没有什么不道德。而在法律认可私有财产的现代社会,保留私有财产不再是不道德的,而拿走他人的工具则要征求他人的意见。其二,在中国,问别人的年龄和薪水是很正常的,似乎还隐隐有点人文主义关怀的味道;而在西方某些国家,打听年龄和薪水是不太道德的。其三:同性恋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而现在某些国家已通过法律承认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恋也在逐步摆脱其不道德的地位。

而“伦理”则似乎是有些不随时间和空间漂移的东西在里面。比如传说中伏羲和女娲是兄妹通婚,虽说太古洪荒年代,兄妹通婚没有太多道德非议,但终究是违背伦理的,在这里伦理似乎涉及到近亲结婚导致后代基因缺陷几率增大的问题。另外一对有意思的个案是疯牛病和印尼一个岛上某些部族成员患的一种奇怪的病,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生类似于疯牛病的粥样病变,尽管原因不详,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些居民中保留了一种陋习-吃人肉。将两种病联系起来看,就会发现一些类似。疯牛病的起因也未能确证,但是所谓的动物性饲料-即一些牛的皮,肉,内脏和血液加工成的饲料在疯牛病的爆发过程中至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或许就是元凶。

是否我们可以作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些物种以同类为食,其蛋白质或核酸的某些缺陷(或潜缺陷)通过累积机制或自诱导机制或二者的综合导致了该缺陷的最终的显性表达。从人类所谓的“伦理”观点来看,人吃人是违背伦理的,那么牛吃牛肉也是违背牛的伦理的。请注意,人吃人是人自己做出的决定,而牛吃牛是在人类的商品利润机制下产生的非自愿的怪现象。

如果大自然在暝暝之中规定了不准同类相食的禁条,并通过让违反此禁令者脑部发病来表示惩罚,也许在漫长的无文字记录的人类演变道路上,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的此种天谴才慢慢形成了这种伦理的观念。这句话反过来说就是伦理曲折地反映了生物体的分子层面上的一些规则。鉴于大多数这些分子层面的问题相对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仍是晦暗不明的,仅仅由模糊的恐惧感或者无确定依据的直觉出发的“伦理”概念只能是一个非科学的概念,充满了大量的在将来可被证实或证伪的先验论的甚至神秘主义的命题。

显然,以这样一个不完善的概念是无法说服并阻止人类进行诸如克隆人体和干细胞研究这样的科学实验的。这些实验,甚至可以广泛地说,一切科学研究都象潘多拉的盒子,我们所认识的世界的边缘就是由这些盒子组成的。在打开之前,是无法预言一个盒子比另一个盒子更危险的。盒子被打开了,飞出的是什么永远既无法预料,也无法收回。况且,面对着科学工作者这一好奇心最强的群体,不被打开简直比不让儿童打开糖果盒都难。

对于克隆人的指斥来自社会的许多方面,说法也是多种多样。各种反对意见大致可归于两类:一类是坚持尊重生命,保持人的尊严论点的,简称之为社会学派;另一类是对克隆生命体的生理缺陷可能危及人类生存有怀疑的,简称之为生理学派。应当说,两类论点各有其合理的成分,是不能被全盘否定的,只是两派论点都采取的不是切合实际的态度。

生命是值得尊重的,人的尊严也应该保持,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永远不可能对于每个社会成员都得以实现的。比如某地区对矿工被埋的消息严加封锁;某医院对患者生命视同儿戏,等等。这些都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我并不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相反,尊重生命,维护人的尊严始终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但是,能实践的程度是受各方面条件制约的。某患者家属在求助无门后无奈给患者停掉了昂贵的进口药剂,其斑斑血泪说明了一个问题,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样的,中国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因为付不起人口过多的成本。

另外一个敏感的问题是安乐死和自杀。尊重生命和保持尊严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是会构成悖论的,观众们很容易为**人物在忍辱偷生和杀身取义之间做出选择,但是现实中的安乐死和自杀却沉重和苦涩得多。很多问题是法律所顾及不到的,并且由于法律条文的刚性而或多或少造成局部细微的不合理,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一样的,所以制订和修改法律是永远不能停止的舞蹈。所以,仅从理性上说,我们应该在亵渎生命的事件中辨明无过错方和过错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而不应该仅在结局处片面地下结论。比如年迈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为了自己的尊严,不堪忍受子女的冷漠而自杀,是不应该再背上不尊重生命的罪状的。而社会却应从中警醒,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追究相关者责任,完善养老制度等等来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尊重生命也不应僵化到极端。绝对尊重生命就不应该给病人用药,绝对维持尊严就不应该给病人动手术。因为第一次给病人用一种药肯定冒了巨大风险,距离谋财害命也没有多远;第一次动手术之前如果没有解剖经验绝对谈不上严肃,而解剖经验不是来自于尸体就是来自于尊严不能自保者(战俘,奴隶等)或是对于患者的蓄意的信息不披露。但是,正因了不尊重的第一次,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另外,如果推开来讲,人的尊严何以宝贵,其他生命体的尊严就可任意践踏,恐怕谁也给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因为生物界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厚此薄彼似乎是没有依据的。

故,社会学派的反对意见可以休矣。

关于生理学派的反对意见,其杞人忧天的态度亦不足取。无疑,现阶段克隆动物有一些问题,表现为成活率低,寿命短。但是自然生育的个体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些甚至有严重疾患,结局会怎样?许多有问题的个体夭折了,存活的也并没有给生物界带来毁灭性灾难。因为自然界有一种自完善的机制。

恐惧是多余的。克隆研究和干细胞研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但是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社会也会做出应激性反应,从而实现由乱到治,并带动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有了汽车后世界上有了高速公路;有了电才有了其后的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引入佛教也没有导致中华文明的消灭;有了器官移植也没听说谁没事了随便换个肝玩玩。说起违反“伦理”的产物典型之一-骡子,大家觉得也没什么恐怖

作者:乐观的悲观者

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793726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1 伦理与道德(Ethic and Morality)

这决不是我们平常讨论的一件小事,而是事关‘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问题的大事。

——苏格拉底

(柏拉图,《王制》,352D)

伦理学旨在澄清人们应当如何生活的尝试,这里有趣的是,它跳过了前阶段的认识:什么是生活。而直接讨论第二个问题:应该如何生活。

我想,这或许和“道德”(morality)一词的由来有关。虽然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刻意区分所谓伦理(ethic)与道德,然而在古代,它们的指向并不相同。伦理(ethic)源于希腊文ethos,它的意思是人的品质、人格;而道德(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alis,它的意思是风俗。这样看来,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或许我们可以通过认识论达到某种对道德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观察了解了一个地方的风俗),这种对道德的最初认识是不存在歧义的。但我们却很难通过细致的观察产生对一个人品质的一致认识,必须要依靠某个更高的标准。

因此,“道德”一词首先回答了“什么是生活?”这个问题,继而我们才能关注伦理一词所代表的“我们该如何生活?”的问题。在后来漫长的发展中,“什么是生活?”的回答逐渐让位给社会学或人类学,因此道德与伦理在某种程度上统一了。

12 价值(Value)与规范性(normativity )

那么为什么 我们 对“什么是生活?”(单纯描述生活的样态)很难出现歧义,而对“我们该如何生活?”(什么是好的生活)却很难产生统一的认识呢?

这就引入了 道德哲学中最为根本的概念——价值。我们会发现,分歧的本质来自于对“好”的不同认识,“好”本身必然存在着一些无法被描述性语言所穷尽的内容,这个内容一般被称为“规范性”(normativity )。正是规范性,使得我们的哲学思考由理论理性(我能知道什么)过渡到实践理性(我该如何行动)领域,伦理学因为与自然科学在这方面的本质区别,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要不我还是不要加了。。。

接下来,需要被处理的概念是“价值”(Value)。很容易推理出来的是,“规范性”代表了我们的价值判断,自然的,价值也就成为了道德的起源。正是由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某些事物,会以一种只属于人类的方式去看待它们,认识它们的价值。而对价值的判断又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价值的不同认识产生了不同的道德判断。

这样看来,我们很容易将道德的起源归结到价值上。而对于价值的不同理解,也就成为了各种伦理学理论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13善与正当(Good and Right)

当我们试图知道,被称之为价值的东西在世间的具体形态时。就涉及到了伦理学的下一个基本概念:善(good)。对于善,存在两种对立的认识,一种倾向于将“善”理解为某种现实的、客观的事物,如欲望   的满足,可感的快乐。

比如:炎热的夏天,喝了一杯汽水,感到很爽。这瓶汽水因为满足了我的欲望,所以就是善的。这时的善可以被理解为 goodness。

另一种理解   则认为作为goodness的善太过于肤浅了,他们更倾向于将“善”理解为脱离一般经验的幸福(well-being),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精神的满足、长远的快乐等。

比如,现在努力挣钱虽然痛苦,但是却可以带来未来的快乐,因此现在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痛苦是善的。

虽然不同的理解会产生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倾向,但无论对善持有何种理解,它总是承认善是有价值的。那么,面对价值,我们该做些什么呢?这就进入了下一个概念——正当。

一般来说,人类对于价值,会持有两种  :促进或是敬重。对于价值的促进是指,一旦认识到价值的存在,我们就应该努力的提升它们。而另一种则是关于“敬重价值”的学说。它要求对于某个事物具有价值这一事实的恰当回应方式不应是力求尽可能多的创造它,而应当是敬重它。敬重价值的理由在于,我们再促进价值的过程中,由于人类的有限性,很可能适得其反或者产生一些不可接受的后果,对他人造成损害。

比如:假设父母看到了孩子具有学习围棋的天赋,并且认可这种天赋是一种价值。然后他们遵循促进价值的态度,尽可能的促进孩子学习围棋。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愿望是  成为一名厨师,在学习围棋的过程中他并不能感受到快乐。这样,我们很难说对价值的促进是好的。

出于对   价值的敬重,由各种善的概念中分化出一种特殊的善——正当。正当要求我们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好”的事情。这样,前面所说的关于“规范性”的争论,就可以用一种相对轻松的方式得到解决。我们可以悬置我们对价值的不同理解,然后规定一套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行为模式”,要求所有人即使持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也   必须遵守这套模式   。

比如:当看到希特勒落水这一事实时,A和B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判断,A认为放任他淹死是道德的,这有助于促进人类的价值;B认为应该拯救他,然后让他接受法律的审判,这才有利于促进人类的价值。可以看到,A和B的争论或许无法快速的被解决,这时候他们就可以诉诸一种“正当”的程序去解决这个问题——假设他们都默认至少应该递一个游泳圈吧——那么,即使B满心厌恶,也要去履行这个行为。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说正当派生于善,是因为所谓“正当”只不过是去除了有关“善”的具体内容,而并没有排除”善“本身。一个不存在善的正当是人类无法理解的。如果认为对于价值的合理态度是促进,我们会赞同用善去定义正当。如果认为对于价值的合理态度是敬重,我们则倾向于设计一套独立的规范,将正当优先于善之前。

总结:这里只列举了三组概念,这些有助于初步了解  道德哲学研究的基本术语,关心的  旨趣。当然也可能比较枯燥。。。。。。。好吧,或许枯燥是由于我的原因。

如果对道德、规范性、正当有了基本的认识,我们可以得出的最基本结论有:

①伦理学   的目的在于准确的描述人们的道德判断(对价值的理解)。

②当道德判断(价值)冲突时,我们至少可以有两种解决方式。

③伦理学的研究领域   是关联于自然科学(社会学或者物理学),但又有所不同的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931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