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性精神病

什么是情感性精神病,第1张

  情感性精神病

  affective psychosis

  一组常见的、以心境的高涨或低落为基本症状的精神障碍。情绪高涨伴有联想加速、活动过多、话多和夸大,这称为躁狂发作或躁狂症。情绪低落时,伴有悲观、缺乏乐趣、缺乏精力以致动作和思维迟钝,这称为抑郁发作或抑郁症。患其他精神病或躯体疾病时发生的抑郁或狂躁发作称为继发性情感性精神病。以情感症状为原发者称为原发性情感性精神病。一般提到的情感性精神病多指原发性。首次发病多在16~30岁。躁狂的抑郁可以单独发作,也可以交替发作,因此本病又称为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或躁狂抑郁症,或简称躁郁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反复出现抑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者称为单相情感性精神病,或称为单相抑郁症,内源性抑郁症。仅有躁狂发作的病例十分少见,且在躁狂发作之前或后常有短暂的情绪抑郁或心境恶劣;因此,这类病例也划归为双相。有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既有躁狂症状也有抑郁症状,这类发作称为混合型。躁狂与抑郁交替出现的称为循环型。有些患者的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转变得很快,一年内可转变3次以上,这类发作称为快速循环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可持续几周、几月、甚至几年,但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精神活动完全正常。患者虽然多次复发,但不导致精神衰退。自杀是对抑郁症患者的最大威胁。若能及时诊治,意外当可防止。

  病因 本病的病因还不很清楚。原发情感性精神病有阳性家族史者占23~29%,甚或更高,因而推测它可能同遗传有关。家系调查发现情感性精神病患者亲属中该病的患病率比一般人口高10~30倍;而且与患者血缘关系越密切,患病率越高。这更使人们相信情感性精神病同遗传有关。双生子研究发现单合子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7~79%,而双合子的同病率只有15~20%。寄养子研究发现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养子的生身父母的该病患病率比正常寄养子的生身父母高,而生身父母患情感性精神病的寄养子的该病患病率比生身父母正常的寄养子高。这些资料强烈支持遗传因素在情感性精神病发病中的作用,但遗传方式尚不清楚。有些作者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在双相患者的亲属中比在单相患者的亲属中更常见。单合子双生子双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比单合子双生子单相情感障碍的同病率高。这些资料表明,双相和单相情感障碍的遗传方式不同。有人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为与色盲有关的X染色体伴性遗传,有人用DNA重组技术和连锁分析方法发现双相情感性精神病基因可能位于第11号染色体短臂;但这些均未得到其他作者证实。

  人格在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中也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轻躁狂素质的人表现开朗、热情、进取心强、精力充沛、乐观、常有轻度的情绪高涨,这类人容易发生轻躁狂或躁狂症。具有抑郁素质的人表现沉静、严肃、遇事认真,多愁善感,遇到挫折容易消极,常有轻度的抑郁情绪,这类人容易发生抑郁症。具有环性素质的人兼有上述两种素质的特征,而且两种素质交替出现,这类人容易发生躁狂抑郁症。有证据表明,在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亲属中,上述素质也较多见。但素质除同环境影响有关外,还同遗传有关;而且上面所说的素质,实际上可能就是一类轻性情感性精神病的表现。双相患者的体型多为矮胖型。虽然这种体型不可能是病因,但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的病因有某种联系。

  有人认为儿童期的体验,尤其是失去母爱或者父母对子女缺乏关心或保护过分,同抑郁症的发生有关,但证据还不充分。

  有半数以上的患者在发病之前有精神因素,如突然的灾难、失去亲人、失恋或婚姻不满意、工作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或者有躯体因素,如感染、中毒、分娩或内分泌障碍等。这些因素可能是继发性抑郁症或反应性抑郁症的原因,而它们同原发性情感性精神病的关系可能是一种偶合或非特异性的,充其量也只能称为促发因素。

  继发性情感性精神病可因其他疾病引起,精神分裂症、焦虑性神经症、酒精中毒、使用某些药(如类固醇)可致抑郁状态,而手术后及用类固醇后偶见继发性躁狂。

  发病机理 不很了解。由于间脑在情绪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因此推测间脑,尤其是下丘脑功能障碍可能同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睡眠障碍、植物神经症状以及内分泌改变都提示下丘脑功能可能有障碍。手术刺激第三脑室附近或刺激下丘脑可诱发喜悦情绪和意念飘忽。间脑病变,如炎症、外伤或脑瘤可引起周期性的抑郁和喜悦。这些都表明间脑在本病发病中可能有重要作用。但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尸检却未发现间脑有器质性的形态改变。

  1960年代以来,对情感性精神病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化学研究,提出了情感性精神病发病的生物胺假说,认为躁狂或抑郁发作同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增多或减少有关,但尚无足够的证据。

  流行学 国内报告,在一般人群中本病的患病率为003~009‰;而欧美等国则为36~25‰。两者相差十分悬殊,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除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之外,还可能同对情感性精神病的认识和诊断标准有关。国外最近报告,单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发病率男性为80~200/10万,女性为250~7800/10万。双相情感性精神病的年发病率,男性为9~15/10万,女性为7~30/10万。本病多见于女性,女性与男性患者之比为13~2:1。躁狂症发病年龄早于抑郁症,女性发病年龄早于男性。女性单相抑郁症的发病率以35~45岁为最高,男性则随年龄增大而增加。

  病理生理 本病患者的神经系统用肉眼和显微镜观察尚未能发现病理形态学改变。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揭示有些抑郁症患者中出现快眼动睡眠 (REM)潜伏期缩短,血中皮质醇含量升高,皮质醇对地塞米松的抑制反应表现为脱抑制,生长激素对低血糖反应明显降低,促甲状腺素对促甲状腺释放激素的反应明显降低,又可发生水电解质代谢障碍,如躁狂症和抑郁症患者都有体内钠增加。

  临床表现 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表现不同,两相间歇发作或交替发作。双相躁抑症和单相抑郁症较常见,单相躁狂症少见。

  躁狂发作 多急性起病。起病前可先有几天的失眠,烦躁或情绪低落。有的一开始就出现兴奋和情绪高涨。患者的情绪可以从富有感染力的欢乐到极度的狂喜以及粗野的兴奋。可突然因想到或遇到不幸的事情痛哭流泪,也可因小事大发脾气,但片刻之后又回复到原先的高兴情绪,并可立即向被得罪的人赔礼道歉。也有一部分患者不是表现欣快而是表现易激惹,且很容易发怒。患者显得过分乐观,甚至把悲事当作喜事。有些患者好开玩笑,或一语双关,使人感到有趣,但捉弄人和自以为是的表现又常使人厌烦和无法忍受。活动普遍增多。睡眠需要明显减少,甚至一天睡一两个小时还感到精力充沛;因此,很早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活动。女性患者衣着多艳丽,甚至浓装艳抹。积极参加种种社交活动,显得过分活跃和过分自信。不停地从事自己的发明创造,或提出种种计划,且不考虑其后果就予以实行。有些病情较轻的患者(轻躁狂)也许可以作出一点成绩,但大多数患者由于注意力很难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件事上,很快被另一件事吸引,因此做事总是见异思迁,有头无尾。严重的病人往往日夜活动不停,又唱又叫又跳。躁狂患者的联想明显加速,脑子里观念一个接一个地产生,这称为思维奔逸,患者感到“变聪明了”。说话明显增多,常主动找人说话;甚至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他们的联想和言语常取决于表面的联系,如由话语的声音、意义或环境中的种种事情引起的联想。较轻时,患者能将脑中的观念用言语完全表达出来,因此言语前后联贯。稍重时,难以将全部观念表达出来,言语使人难以理解。更严重时则语不成句,并体验到“舌头赶不上思想”。患者自我评价常过高,有时形成夸大妄想。自认为有过人的能力、有权或是万贯家财,表现自负、傲慢和盛气凌人;对人指手划脚、武断专横。受到批评时则强词夺理或反唇相讥。很多病人变得慷慨大方、乐于助人,随意馈赠钱财,甚至挥霍,花重金购买昂贵的非必需品作为摆设。有时出现被害妄想,相信因为自己有钱或有能力被人嫉妒或谋害。这类妄想往往不能持久。偶可出现幻听,如听到声音说他有特别的权力,内容多与情绪有关。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面色红润,目光有神。口渴多饮,易饥,食欲亢进;但因活动过多,体重一般下降。性欲常增强;因自制力降低,可有不礼貌行为。这类患者坚决否认有病,因此拒绝就医。有些较轻的患者,家属或同事也可能认为他没有病。

  抑郁发作 多缓慢起病。最主要的症状是情绪低落,可由心情不佳,不高兴或高兴不起来到压抑、悲伤或沮丧以至极度的忧郁。抑郁情绪可晨重夜轻,这称为昼夜节律变化。严重的患者有明显的抑郁外貌,也有的表情焦虑或淡漠的表情掩盖了内心的严重抑郁。大多数患者都有焦虑情绪。易激惹也很常见。严重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常不随使人高兴的事件或环境而好转。有些患者看见别人高兴反而感到更痛苦。缺乏乐趣,对日常活动或爱好兴趣降低,即使勉强参加也体验不到愉快感。生活也成为一种沉重负担,常感到度日如年。避免参加社交活动,甚至避开路上遇到的朋友。精力减退,容易疲劳,即使不做事也感到疲乏无力。完成日常的工作也要花很大的力气。尽量避免接受新的或额外的任务。注意力很难集中,不能专心于学习或工作。大多数患者感到动作和思维迟钝。病情较重者行走和活动都很缓慢。言语的缓慢反映思想的迟钝。有些患者感到“思想开不动了”或“脑子凝固了”。严重者可不语不动不食,这称为抑郁性木僵。焦虑较明显的患者伴有激动不安,如搓手顿足或不停地来回踱步。患者常体验到自己的决断能力降低了,对一些小事都很难作出决定。脑子里充满了悲观思想。对过去感到一无是处,为过去的一些微小过失或缺点自责,甚至感到有罪;或者总是在回想过去的事情而无法摆脱。对现在的每一件事情只看到不愉快的一面。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别人也是这样看他。毫无信心,对将来感到绝望。认为自己丧失了工作能力,耗费了钱财,拖累了家人,因而死是最好的解脱办法;甚至周密地计划自杀。自杀可能是引起人们注意的第一个症状,也可能是抑郁症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症状。有些患者的自杀企图可以在言语中流露,有些患者对其自杀企图则守口如瓶。除罪恶妄想之外,可有虚无妄想(认为一切,包括自己都不存在)、被害妄想(怀疑食物中放毒是因为他犯了罪,要毒死他)和疑病观念或疑病妄想(怀疑或坚信自己患了严重疾病或不治之症)。人格解体也常见,尤其是诉述失去了体验情感的能力;也可出现现实解体,如感到周围世界变得不真实了。可有幻觉,如听到镣铐声或哀叫声或看见愁眉苦脸的面容。失眠是一个十分痛苦的症状。可以是昼夜不眠、难入睡或睡眠中多次醒来,更为典型的是早醒,且醒后不能再入睡。食欲、体重以及性欲降低十分常见,但也有少数病人为多睡、多吃、体重增加和性欲亢进。绝大多数患者都有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如口干、心慌、胸闷、胃部不适、怕冷、头痛或其他部位的慢性疼痛。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的主要根据是临床征象。本病以情感障碍为主,情感、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并与环境联系。症状典型者诊断多不困难。轻躁狂时工作、学习和社交的效率提高,患者甚至其家属都不认为这是病态。有些以易激惹为主要表现的躁狂症患者常因发脾气、好争论、甚至一些过火或违法行为而被认为是思想问题或个性不良。有些所谓隐匿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不明显甚至没有,但主观的躯体症状却非常突出,他们到综合医院反复检查和化验,均无阳性发现,治疗效果也不好。有些较轻的抑郁症患者以心烦、失眠、头痛、疲乏、记忆差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为主诉,因此常被诊断为神经衰弱。神经衰弱多由精神因素引起,且不会出现自责自罪和自杀企图。详细的体检和适当的化验可确定是否为继发性抑郁症。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区别是:情感性精神病患者的精神活动(情感、思维和行为)密切协调,并与环境一致;发作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虽反复发作也不导致精神衰退。在强烈精神因素作用下出现的抑郁症称为反应性抑郁症,这类患者的情绪波动较大,但易受环境的影响,症状的内容也同心因密切相关。在更年期发生的抑郁症称为更年期忧郁症,这类患者多表现焦虑和激动,自责自罪和疑病妄想也较突出。

  治疗 锂盐,如碳酸锂和枸橼酸锂是主要的抗躁狂药、卡马西平对躁狂也有效。有镇静作用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呱啶醇也可用于控制兴奋躁动。三环类(如多虑平、丙咪嗪、阿米替林)。四环类(如麦普替林),单胺氧化、酶抑制药(如苯乙�)都是抗抑郁药。锂盐也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尤其是双相患者。电休克治疗对躁狂和抑郁发作均有效,尤其对木僵、拒食、自杀和过分兴奋躁动者显效较快。

  预后 一般说来情感性精神病预后良好。不管是躁狂发作还是抑郁发作均可有效控制,而且多次发作也不导致精神衰退。但也有少数患者迁延不愈或频繁地反复发作以致无正常期。自杀是抑郁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躁狂症患可因鲁莽行为引起意外。

  预防 较好的方法是在即将复发之前采取预防性治疗。有些发作频繁的患者可坚持长期服药。有本病的患者应避免同有类似疾病的异性结婚,因为这样的夫妇生下的后代有很大可能患同样疾病。培养良好的个性和强健的体格,也有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

一、焦虑症:由紧张、不安、焦虑、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的心理状态

1泛虑症

2恐慌症

3恐惧症:单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惧旷症

4强迫症:强迫思考、强迫行为

二、体化症(身体症):由心理上的问题转化为身体上的症状,但在生理上又找不出病因

1转化症

2虑病症

3心因性痛症

三、解离症:将痛苦的记忆或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从整个精神活动中解离出去

1心因性失忆症

2心因性迷游症

3多重人格

四、性心理异常:在性行为表现上明显异于常人

1性别认同障碍

2换性症

3性变态(性偏差):恋物症、扮异性症、暴露症、性虐待、恋童症、窥视症

五、情感症:有情感或情绪障碍的困扰,可能同时有思考、行为上的异常变化

1忧郁症

2躁郁症

3躁狂症

六、妄想症:因统觉上的障碍(无幻觉),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妄想

1迫害妄想

2嫉妒妄想

3夸大妄想

4关系妄想

七、精神分裂症:思想紊乱、知觉扭曲、幻觉与妄想、情绪错乱、脱离现实、动作怪异

1错乱型(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2僵直型精神分裂症

3妄想型精神分裂症

4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八、人格异常:人格特质显得僵化且不适应,破坏个人生活的正常功能

1自恋型人格异常

2强迫型人格异常

3反社会型人格异常

这种疾病有时被称为天才病、艺术家病,因为患者里包含了不少名人(贝多芬,拜伦全家,丘吉尔,陈奕迅,南派三叔。。);有时被称作自杀病(所有精神疾病里自杀率第一);还常常被误诊为流行的“抑郁症”。

情感冷漠症要不得

VIP专享文档2018-06-307页

@479215503

情感冷漠症要不得

冷漠对人的毒害之深,常常出乎人之意料,患上情感冷漠症的人,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严重时对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

该如何消除这种情感冷漠症呢实际上,冷漠的背后是爱的缺乏改变冷漠不是要去干惊天动地的大业,而是从身边的小事开始比如,每天多问侯一声父母,多给同事一个微笑,多帮妻子洗一只碗,多看一眼今天明媚的阳光,我们并不会为此失去什么,得到的却是爱与热情所带来的充实和快乐

出生在美国的沃伦巴菲特曾经就是个冷漠至极的人,他过度地追求金钱,认为付出爱心远不如去挣1毛钱有用,他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后来,当他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之时,却感到寂寞和空虚,因为他之前对社会和朋友家人缺少关爱,以至于没有几个人把他的成就看在眼里,别人关心的只是与他之间商业上的利益

他的内心生出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孤寂与无聊之感,他的头发都掉光了,他全身发肿,在沃伦巴菲特的晚年,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冷漠带来的无尽痛苦,最终他决定把99%的财产奉献给社会,来弥补他冷漠的过去,从此,他变得容光焕发,每天都享受着和身边的人互相关爱的乐趣

冷漠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因为你并不知道冷漠带来的影响有如此大,冷漠让人孤独地过活,让你在别人眼中如同僵尸一样,如果你下定决心打算改掉冷漠,希望自己变得一个有爱心的人,那么,你现在必须突破冷漠的笼罩,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阅读接下来的几点建议时,请静下心来记忆,这对你是至关重要的

1 多交流: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 接触大自然: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 欣赏艺术: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难道不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

@479215503

放任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冲动

一个人的行为若从小不受约束,任其自然发展,结果会怎么样我们知道,植物在适当的空气中阳光和肥料的培育下,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均能长大,但若要其长得挺直,符合标准,就需要从小树开始,不断进行修理,将那些多余无用的树权彻底剪掉,以保证树干的茁壮成长,其实孩子的教育与树苗的护理是相同的道理,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每个成长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种种不利因素所影响,健康地成长,那种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放任型家庭教养的形成原因:

1 家长忙于工作赚钱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

2 打着民主发展个性的旗号,放任不管

3 抱着树大自然直的观念任孩子自由成长

4 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少关爱,放任纵容

5 家长对子女无力管教,只能听之任之

这五种放任孩子的做法,实则是害了孩子,放任型家庭教养使人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易形成自由散漫,嚣张蛮横,感情用事的性格极易滑到邪路上去

高松(化名)就是在家长的放任中长大的,正在上大学的高松一次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友去逛街,不料途中把一个小车撞了,司机立即下车找他理论,没想到他二话不说,三拳二脚把小车司机打成重任,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不可理解的是,高松的女友竟袖手旁观,看着男友活活地把别人打伤,而她的职业还是一个老师!

当然杀人是要偿命的,后来高松和她女友没能逃脱法律的制裁,而他的父母也因犯包庇罪被法院起诉,一家人从此陷入了牢狱之灾

这就是放任型家庭教养的后果,放任换来的是痛心和无奈,本来是一点小事,就因为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太情绪化,钻牛角尖而酿造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培根曾说:”冲动就像地雷,碰到任何东西都一同毁灭”在生活中人们总是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从而使自己与身边的关系变得很糟糕,如果我们不注意培养自己冷静理智,心平气和的性情,培养交往中必需的沉着,一旦碰到导火线就暴跳如雷,情绪失控,我们美好的人生就会全都被炸毁,最后只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中,这也印证了冲动是魔鬼这一真理

@479215503

冲动的代价是惨重的,且难过痛苦的还不仅仅是本人家人亲戚朋友都会受到连累,冲动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即使有时候看上去你羸了,但你嬴得并不漂亮不潇洒,所以,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应该抓紧理智这根缰绳,不要让冲动自由驰骋,更不能让它泛滥,否则吃亏受害的还是你和你最亲的人

不要让自己的冲动伤害了亲人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出现打架斗殴,酗酒滋事,夫妻反目,违法犯罪的事情,这都是由于自己的冲动失控,做事不假思索,草率鲁莽,只图一时之快,而在家庭生活,朋友当中和单位上下级之间等造成了许多遗憾,造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损失,有的为些遗恨终身

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冲动极易伤害到身边最亲近的人,在一个家庭中,如果一个人经常与身边的亲人发生摩擦,势必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和睦相处的环境,更希望得到亲人的尊敬和理解,而如果你性格易冲动,动不动就跟身边的亲人过不去,那么亲人自然会怕你,只好对你敬而远之,长此以往,不仅得不到亲人的尊重和理解,而且也会失去亲人的爱与关怀,从而使自己感到孤独和寂寞

这就警示我们,遇事不要冲动和感情用事,一定要冷静,注意用理智的我去提醒和克制感情的我,不让自己的冲动伤害了亲人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艾地巴,他每次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快速地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然后坐在田地边喘气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但他生气时还是会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艾地巴老人说:”年轻时,我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和土地跑三圈,边跑边想,我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我哪有时间哪有资格去跟人家生气后来,房子大了土地多了,我就想,我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我又何必跟人计较呢一想到这儿,气就全消了

艾地巴老人的亲身经历向人们说明,控制好自己的冲动,在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好自己的冲动激情,对自己亲人朋友单位和社会,都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

生活中,当你受到某种强烈刺激,情绪激烈冲动,心理严重失衡时,只要自觉地迅速地果断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适当调节,就能够达到保护自己,克制冲动的目的

@479215503

专断型家庭教养易使人变得叛逆

专断型父母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要求严格,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个性较温顺的孩子经常会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但同时也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孩子会因此而变得胆小,懦弱和自卑,而一些个性较刚强的孩子则会在心里形成对父母强烈不满,他们会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并经常以反抗的形式来回应父母,使逆反心理根植于心

从结果来看,逆反心理所导致的对亲人的仇恨敌对行为,其实是在惩罚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对亲人民是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亲人,就是拿亲人的错误伤害自己,可见,逆反行为对亲人对自己都是一种伤害

有一个母亲来到心理咨询室,对医生说她快被儿子小峰气死了,小峰读职业中专高一,前些天由于动手打保安被学校勒令退学

她和老公在外面做生意,钱够花,就是觉得知识不够,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小峰身上,他们对小峰从小就要求严格,从小峰上小学开始,除了吃饭以外,必须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不准看电视,就连星期天也不例外,从小学读到初二,小峰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父母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高明的,然而到了初二下学期,情况有了很大转变,初二下学期,小峰沉迷于上网,逃学,打架夜不归宿,顶撞老师和家长,逆反行为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小峰成绩开始直线下滑,最终没能考上高中,于是家人随便让他读了一个职业中专,没想到小峰又惹出一些祸端,他与几个哥们儿在学校操作抽烟喝酒,保安走过来劝阻,他一拳头把保安打倒在地…

在逆反心理的人,通常对身边的人都有明显的反控制对抗心理,即使你要求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而这种情形,最容易引起亲人恼火,而亲众人越是恼火,对他越发训斥中,就会使他更加反感,直接影响到与亲人间的正常关系,以至于把逆反心理推向了极端,导致人格和行为的不健康,为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

@479215503

逆反心理,行为如果得不一及时妥善的引导,就会导致当事人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不良心理与行为,使之对事产生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严重时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对自己他人将危害无穷

把逆反心理从心中移开

为了不使自己和最亲近的人受到伤害,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把消极的逆反心理从心中移开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听到和自己观点相对立的意见时,本能的反应就是抵抗,而在这种情绪的带动下,就很难清醒地分析对方的观点,听不进对方的任何话,使自己一孤行

这种人给身边的人感觉是,这个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固执已见,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话,自负自大,可能很聪明,很有才能,但会使人对他产生一种惧怕的心理

在家庭生活中,要预防逆反心理并不难做到,只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来适应对方当时的心理状态,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并非是通过与别人对搞来表现的,同时,为了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应多参加一些种种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与性格不同的人交往一,发展兴趣,就会使自己的价值得以现

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一个有着广博知识的人,能认识到逆反心理的荒谬之处,并懂得采用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因此,提高文化素质也是减少逆反心理的好办法,被逆反心理所控制的人,其视野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逆反心理无法让人进行常规的思维和判断,让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所以,将自己从偏执的轨道中引导出来,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亲人之间相处和谐,也能减少或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大胆说出你的爱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表达,你想许下什么样的诺言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表达,你想说什么样的爱情宣言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表达,你想宣泄什么样的爱情感触

勇于表白内心的感情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那么一定要说出来,千万不要埋在心里,苦了自己,喜欢不是什么坏事,虽然说出来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是你不说出来,对方怎么能知道你的心意呢

剩余28% 继续阅读

女生性冷淡如何治疗怎么治疗女性性冷淡

『适用于26岁以上女性』女生性冷淡如何治疗性生活是夫妻生活和谐的调和剂,性冷淡严重影响夫妻感情,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调理要趁早,对症很重要,千万不能拖

广告

查看详情

开通VIP,尽享千万文档 低至030元/天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100W文档免费下载5100W文档VIP专享文档转存百度网盘

版权说明: 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为你推荐

情感淡漠症

冷漠的人

文档

情感冷漠症

免费获取全文

高中作文:时评的写法例析 带着情感写时评——以《小悦悦走了,但愿天堂里没有冷漠》为例

免费获取全文

小偷小摸要不得

免费获取全文

打架斗殴要不得

免费获取全文

警惕 党员干部注意了这样送礼要不得

免费获取全文

常见症状-情感症状

厌烦聚会,并非是情感冷漠症

学生情感冷漠原因分析与情感培养

“亲情入法”:是情感太冷漠,还是制度太焦虑

《红楼梦》心理诊所(7):贾惜春的情感冷漠综合症

女性女性性冷淡怎么办_办法

x1huailjkcn

提供的广告

查看详情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BP)也称双相情感障碍,一般是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而抑郁发作时

则出现情绪低落、思维缓慢、活动减少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在发作高峰期还可出现幻觉、妄想或紧张性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双相障码一般呈发作性病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或交替出现,但也可以混合方式存在。每次发作症状往往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躁狂发作持续1周以上,抑郁发作持续2周以上),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

在心境障碍的长期自然病程中,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实为少见(约1%),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人格、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相似。与抑郁障碍相比,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更复杂,治疗更困难,预后更差,自杀风险更大。

双相隐碍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而以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突出。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传递过程等,导致躁狂和抑郁等情感症状出现。

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70~80年代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为30%~34%,90年代则上升到55%~78%(Angst,1999)。Goodwin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Ⅱ型合并为3%,若再加上环性心境障碍则超过4%。双相障碍发病年龄高峰在15~19岁,首次多为抑郁发作,往往一至数次抑郁发作后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

男女性别间患病率相近。25%~50%的双相障碍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身亡。年轻患者首次诊断后的第一年内尤其容易发生自杀。有资料显示,本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较一般人群增加20%,约40%的患者同时合并有物质依赖。可见,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心身健康的精神障碍。

目前,我国对双相障碍的流行病学问题还缺乏系统的调查。从现有资料看来,我国不同地区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到的患病率相差悬殊。

如中国内地12个地区(1982)协作调查发现,双相障碍患病率仅为0042%(包括仅有躁狂发作者)。而台湾省(1982-1987年)在07%~16%,香港特区(1993年)男性为15%、女性为16%。同为华人地区,台湾与香港较接近,但较大陆高出约35 倍。

这种差别虽可能与经济和社会状况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学的差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067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