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

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峰12.8万人新冠长期阳性患者,第1张

1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发热门诊的诊疗量在2022年的12月23日达到高峰,是2867万人次,之后是持续下降,到1月12日回落到477万人次,较峰值时数量减少833%。全国急诊诊疗人次在2023年1月2日达峰1526万人次,之后持续下降。

焦雅辉还称,根据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住院的新冠感染者的数量呈现出连续下降的趋势。在1月5日达到了住院新冠感染者峰值1625万人,之后连续下降,1月12日回落到127万人,在院新冠感染者占比呈现出连续下降趋势。

焦雅辉

通过监测数据显示,发热门诊达峰2周后,在院的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也达到峰值,之后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目前在院的重症患者的数量仍然处于高位。2023年1月5日,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数量达峰128万人,之后连续波动下降,到1月12日在院的阳性重症患者人数回落到105万人,重症床位使用率是753%,重症床位能够满足救治的需要。

1月12日上午,浙江省卫健委主任王仁元在省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后表示,目前,浙江发热门诊就诊人次明显回落,120急救和急诊目前也正处在逐步下降阶段,全省整体疫情已渡过感染高峰期,预计在1月底将降至较低的流行水平。但住院和重症、危重症目前仍处于高峰平台期,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90%左右。他说:“全省医疗资源总体处于平衡状态,能基本满足当前疫情防控的医疗救治需求,但仍处于最关键的阶段,重症危重症的救治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1月8日晚,《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蔡洪流。他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专家,曾参与2021年河北石家庄、2022年吉林长春、上海、海南三亚等地的抗疫。近三周以来,作为综合ICU主任,蔡洪流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就在采访的周日,他的一天被排的满满当当,白天讨论病例,晚上进行第十版诊疗方案培训。直到晚上十点半,他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和记者谈起了浙江在重症高峰到来前的准备、ICU改造为何需要时间、如何在短期内培训出一支可以上战场的重症队伍、新冠救治有何重大误区。他坦率地说:“‘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以下是蔡洪流的讲述:

浙江从2022年12月中旬开始逐渐进入重症高峰,目前还处于平台期,未见明显拐点。我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最大的压力是在感染人数开始激增的早期,大批医护倒下和感染高峰部分重叠到一起。当时人员非常紧张,我们一个院区的医生甚至在单位旁边租了一套房子,当作集体宿舍。阳了的医护住在那里,工作七八小时之后实在撑不住了就去躺三四个小时,然后再回院继续战斗。

近三周以来,我们重症医护的工作强度一直在持续加大,收治的重症患者中,高龄、感染新冠后原有基础加重的病人占比在不断增加,住院周期也在拉长。同时,我们负责的ICU床位成倍增长,比如我所在的重症医学科原本有184张床位,后来又开了四个新的病区,增加了100多张床位。而整个医院之前的ICU床位一共是250多张,现在准备好的ICU床位增加到了近600张。

国家卫健委从去年12月初就不断强调,三级医院综合ICU要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4%,各专科ICU也按照床位总数4%的比例改造可转换床位,也就是保证综合ICU和可转换ICU总共能达到医院床位总数的8%,改造必须在去年12月底之前完成。而按以前要求,二级以上医院ICU床位数占比为2%~8%,也就是说,8%已经是天花板了。

平时,ICU床位的改造一般至少需要几个月,现在只有不到一个月时间。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科病房,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图/视觉中国

为什么改造ICU需要时间?因为这不是加一张床这么简单,比如说呼吸机,不是把它搬过来就行,它的后面紧连着气体设备带,改造ICU对病房内氧气、空气、负压吸引接口、电源插座等也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我们要求是一张床一个空气开关。ICU里都是生命监测、支持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可能在一瞬间危及生命,所以改造ICU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追求速度。

浙江省卫健委近期组织重症医疗、护理专家对全省11个地级市22家医疗单位进行重症病例救治巡诊。我在刚结束的巡诊中发现,因为各医院都在争分夺秒改造ICU,当前重症医疗设备的供应较紧张,部分县级医院呼吸机、高流量氧疗设备、CRRT机器等处于紧平衡状态。

硬件上的改造、设备的购置还不是最大的挑战,最难的是ICU医护没办法短期内增加。培养一个合格的ICU医生至少要专门培训三年以上,因为ICU收治的都是病情重、变化快的患者,因此要依赖很多监测和治疗设备,比如监护仪、呼吸机、CRRT机器、ECMO等,因此我们业内将重症医护形容为“特种兵”,每天既要面对数量很多的病情危重复杂的重症患者,还要会使用各种“武器”,对能力的要求很高。

实际上,此前三年全国真正参与了新冠治疗、尤其是重症救治的医护人员并不是太多,这次防疫政策调整后,是第一次几乎所有医护都真正进入新冠救治的实战模式,这场仗必须要打,而且必须打赢。这种形势下,一个最现实的选择就是采取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比如,有麻醉科医生和我们一起工作,他的特点是操作能力强,因为麻醉机和呼吸机很接近,对气管插管、穿深静脉,甚至循环呼吸的抢救等都相对专业,但在如何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就相对欠缺,于是再找感染科医生加入进来。也就是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混编时一定要把这些来支援的其他科医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一个最高效的组合。在我们医院,一个混编小组基本由一名重症医生、一名麻醉科医生,再加上一名内科医生和外科医生构成。

而且,这个组合定下来之后尽量别变动,现在新扩建的ICU病房里,很多呼吸机的品牌连我这种“老重症”都没见过,我们都需要和设备磨合,医护彼此之间也要磨合,我们花了两周时间才真正磨合好,如果等上战场之后再磨合就迟了。

因此,混编不能纸上谈兵。在重症高峰到来前,要让这些来支援的医生提前到ICU上班,先工作1~2周,中间还可以再优化调整,这也是给非重症医生进行紧急培训的最重要环节:一定是要以团队的形式、以实战的形式。

浙江在重症队伍的培训上比较充分,省卫健委去年12月初就发文要求,各地市上报参与培训的医护具体名单,各医院要按一张ICU床位配1名医生、25~3名护士,并在此基础上再额外增加20%~30%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去年12月8日,全省所有地市派出新冠重症救治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组成的骨干团队来杭州集中培训了五天,由我们医院新冠重症救治最有经验的医护及呼吸治疗师来教学、介绍经验。

不过,浙江虽然已做了包括ICU改造、人员培训等各种预案,但“新十条”后,感染人数上升速度之快还是超过了我们的估计。“二十条”措施推出后,我推测中国感染人数的上升可能会花三个月走完别的国家三年的路,实际上我们花了不到20天。

2023年1月11日晚,浙江湖州,湖州市中心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内,医护人员正为患者护理。

ICU的任务是守住最后一道防线。早在2020年我们总结抗疫经验,最重要的就是关口前移,在今天仍然适用。关口前移的关键是尽早把高风险人群识别出来,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一共有六点,每位社区医生都要背下来,不能漏掉任何一名高风险患者。第十版相对第九版的一个变化是把高危人群的年龄门槛从60岁提到了65岁,并特意强调了未全程接种疫苗者。2022年我们参加上海保卫战时,少数死亡患者的特征就是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且没打疫苗,所以这类“关键少数”脆弱人群一定要重点关注。

社区医生要告诉高风险人群你需要注意什么,如果出现哪几种情况,要第一时间联系谁,要引导他们到社区去,而不是等到扛不住了才往三级医院跑,让他们对社区医院建立信任。新冠初步治疗的培训实际上花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社区医生完全有能力应对,如果觉得自己解决不了,就要立刻向上一级转诊,因此必须有一套高效的转诊流程,让大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用于救治重型、危重型患者,这是成本最低、治疗效果最好的方式。

新冠的救治要抓住两条主线,一条是要尽早抗病毒治疗,第二条是治疗各种基础病以及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并发症,而基础病的治疗,社区医生比大医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日常的职责就有慢病管理。另外还有两点要格外注意:一是要重视俯卧位救治,要应趴尽趴,把它和抗病毒治疗提到同样重要的地位;二是一定不要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少数医生都把抗菌药用过度了,这是一个重大的误区。如果考虑有合并细菌感染的可能,医生要积极去找证据,盲目使用抗菌药是有害的,要严格把握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很重要。

发于2023116总第107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新冠重症救治一线医生口述:过去三周经历了什么?

记者:霍思伊李金津

编辑:杜玮

三年疫情第一例是张志。初步推断是65岁的张志。根据此前公开的资料初步推断出,65岁的张志是最早得了新冠病毒的病人之一《中国武汉市 2019 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临床特征》报告了首例确诊患者的症状发作日为 2019年12 月1日

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现在有据可查,是武汉华南海鲜机场的一位老板,可能是由于经营野生动物或者是接触了野生动物所感染的病毒,具体的源头并不是很清楚。

目前已知的第一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现在有据可查,是武汉华南海鲜机场的一位老板,可能是由于经营野生动物或者是接触了野生动物所感染的病毒,具体的源头并不是很清楚。

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新型冠状病毒是之前未在人类发现的新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之前已知的人类感染的冠状病毒有六种,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七种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呈球形或者椭圆形,有包膜,直径是100nm左右。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在复制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宿主的需求会不断的变异。

目前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新型冠状病毒是之前未在人类发现的新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之前已知的人类感染的冠状病毒有六种,新型冠状病毒是第七种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呈球形或者椭圆形,有包膜,直径是100nm左右。新型冠状病毒具备人传人的能力,在复制的过程当中,为了适应宿主的需求会不断的变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36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