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南泥湾》前的朗诵诗
一种永远屹立的精神
葛海林
岁月的风烟在南泥湾的头顶穿越
大生产的号子在陕北解放区的土地上流淌
打绑腿的子弟兵在耕作后又拿起枪上阵
大胡子的将军跳下枣红马抡起了锄头
军民一心抓生产
老幼出动打敌顽
胜利的歌儿在瓜蔓上开心地笑成果实
丰收的乐曲在战斗结束后隆重登场
南泥湾是一种乐观的精神
它引导着前线的士兵打胜仗
南泥湾是一种朴素的依恋
子弟兵自己动手获得给养轻装上阵
南泥湾是一种光辉的思想
永远引导着我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不断前进
北京的金山上,表现的是藏族人民对毛主席带领人民取得新中国的胜利、解除藏族农奴制、引导人民过上幸福日子的感激之情。
南泥湾表现得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感激之情。
《南泥湾》的创作背景:
1942年以来,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许多著名人士前来参观,写了很多诗。
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的《南泥杂咏》20多首诗歌、著名诗人萧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都对南泥湾垦殖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3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大规模生产运动逐渐达到高潮。这一年,延安军民精心准备慰安用品,将艺术项目带到南泥湾,慰问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秧歌队负责艺术节目的筹备工作,它认为应排演一场与第三五九旅有关的节目。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作者最终构思出一种秧歌舞蹈,名为《挑花篮》。八位女演员提着八对花篮,在幕间休息的舞台上表演。这段插曲的最后一段歌词叫做《南泥湾》。
诗人贺敬之接到为该插曲创作歌词的任务后,结合自己对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特别是第三五九旅垦荒南泥湾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充分酝酿、一气呵成写出了歌词,由马可采用陕北民歌的调式,为它谱了曲。
秧歌舞《挑花篮》在南泥湾慰问演出中,极受第三五九旅全体官兵的欢迎。王震高兴地走上舞台,与该节目的演员一一握手,并与她们合影留念。歌曲《南泥湾》就这样诞生了。
扩展资料
1943年,这首曲子诞生在延安,是以马可为主要创作人的团队作品。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歌名:南泥湾
演唱:郭兰英
词:贺敬之
曲:马可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当年的南泥湾,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又战斗来又生产,三五九旅是模范
咱们走向前呀,鲜花送模范
《南泥湾》是一首陕北民歌,也是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在它产生的那个年代,这首歌曾激励了无数人,即使在我们今天再听这首歌时,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喜悦与激动的心情。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方圆百里。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359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在短短的三年内,由王震旅长率领的359旅发扬“自力更生,坚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1943年秋天,“不要公家一粒粮、一寸布、一文钱”的359旅,还给陕甘宁边区政府上交了公粮,彻底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也就是在这一年,一首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的歌曲《南泥湾》一下子唱红了整个边区。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在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歌曲旋律优美,抒情,歌唱南泥湾由荒凉变成“江南”,并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全曲可分为对比性的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曲调柔美委婉,后半部分欢快跳跃,最后采用五度上行的甩腔手法结束全曲。歌曲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屯垦戍守南泥湾的359旅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从此成了享誉全国的“模范”。这支队伍传承下来的屯垦精神,一直影响了几代人。也是《南泥湾》这首歌,成就了郭兰英等一代代歌唱家、演奏家。听《南泥湾》,我们接受的是革命的教育和优秀艺术的享受。这首歌我们常听常新、百听不厌。
《南泥湾》是根据著名音乐家马可先生1943年在延安创作的同名歌曲编写的一首古筝小品。音乐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优美抒情,具有舞蹈性。乐曲自始至终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是对英雄们的一曲赞歌。此曲结构短小,乐思简单,寥寥数句就勾勒出陕北大地军民同欢、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改编成筝曲后,有两个特别的运指方法值得我们注意:其一,强拍以中指“勾”的手法处理,以此调整指序的“顺”、“逆”关系。比如第二行第l小节强拍上的“勾托勾”的交替使用,避免了重复用指,化“逆”为“顺”;其二,“连勾”和“连托”的巧妙搭配,不但在音响上听起来新颖别致,而且高低音的交替出现还构成了简单的二部轮唱效果,别有一番新意。比如第三行第3、4、5、6小节,就是这样的指序编排。单指连续用指,除非是刮奏,一般在节奏内是很难把握的,因为多指的交替演奏在正常的节奏进行中突然转变成单指的连续用指,很容易造成重心上的失衡,就象我们双脚在快速的奔跑中突然转成单脚的蹦跳一样,极易因失衡而摔倒。因此我们对待“连托”或“连勾”、“连抹”这样的技巧,不可等闲视之,在练习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仅仅是准确用指即可,也要注意合理用力。尤其是“连勾”、“连抹”交替使用的时候更是如此。要学会运用惯性和对称的合理转换,指力和臂力的协调配合,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
《南泥湾》歌曲的历史背景是陕甘宁边区军民大生产运动历史事件。
1942年以来,南泥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吸引了许多著名人士前来参观,写了很多诗。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的《南泥杂咏》20多首诗歌、著名诗人萧三的《我两次来到南泥湾》、诗人何其芳的散文《记王震将军》都对南泥。
《南泥湾》,是由贺敬之作词,马可作曲,1943年诞生在延安的一首曲子。1943年春节,延安鲁迅艺术学校的秧歌队来到南泥湾,向三五九旅的英雄们献上新编的秧歌舞《挑花篮》,《南泥湾》是其中的插曲。
歌词欣赏
花篮的花儿香
听我们唱一唱
唱一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一呀般
如啊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学习那南泥湾
处处呀是江南
是江呀南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到处呀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延安,我把你追寻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再追寻雨露和太阳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