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次厦门新增的确诊病例来看,市民出行还要更加的严格做好防范才行,首先市民出门戴口罩的是非常有必要,这个是毋庸置疑,另外一定要远离一些密集人群,否则很容易有感染新冠可能,同时尽可能也不要接触外来的人员,尽量克制自己。
在疫情当下,市民出行做好防范是非常有必要,这就不用政府和防疫人员的宣传,作为每一个市民都应该要做好,这是对自己和家庭的保护。
一、出门戴好口罩
自从前两年疫情爆发开始,一直都在宣传出门戴口罩,不管是有没有疫情,疫情是否真正结束,进入公共区域基本上都是要戴口罩,而福建这次新增病例的情况或许能够看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增的病例会持续增加,那么作为市民出行戴口罩就一定要更加严格,尽量做到3~4个小时更换一次新的口罩,以确保防范。
二、尽量远离密集人群
特别是市民出行过程中一定要远离比较密集的人群,因为密集区域由于人流量比较大,不知道现场会接触哪一些人群,所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只能够远离这些秘籍,去防止自己感染新冠的可能,所以大家一定要克制自己,如果是确实有交流的必要,那就一定要想办法将谈话的环境改为室外一个空旷区域。
三、不要接触外来人员
对于外来人员,当地市民更应该要保持警惕,虽然并不是外来人员全都是有感染新冠,但是都应该要做好一定防护,这是一种警惕意识,也就是必须要有最确切的感知,如果发生了疫情接触了外来人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对自己和家庭以及社会的影响那是难以想象,所以尽可能的不要接触外来返乡人员。
近日,我们接到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数据的有关疑问,现请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李群主任作出解答。
一、近期我们从国家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发现呈现下降趋势,和群众感知不一致,是什么原因?
2020年1月20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报告、预防和控制措施,这就是“乙类甲管”。其诊断分类包括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诊断新冠肺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后,需在规定时限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近期,各地出现报告数据下降,和群众的感受不一致,主要原因:一是防控措施进一步调整优化后,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除重点人群、重点场所外,其他人员以“愿检尽检”为主,全国核酸筛查人数总量下降,医疗机构报告感染者数据相应减少。二是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及疑似病例,特别是自测抗原阳性人员居家治疗,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相关信息无法纳入医疗机构填报数据中。
李群资料图
二、为什么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
当前,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实行“愿检尽检”为主的策略,许多无症状感染者不再参加核酸检测,也无需去医疗机构就诊,难以准确掌握无症状感染者的实际数量,从今天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但对无症状感染者继续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居家健康监测,关心其健康状况,给予相应服务。
三、下一步如何适应新形势,开展监测和报告工作?
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做好医院就诊病例的监测和报告。同时,依托全国流感样病例监测系统,开展哨点监测等多种形式的监测,加强养老机构、精神病院、福利机构、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重点机构聚集性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规模、范围、强度和病毒变异情况,研判疫情趋势,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延伸阅读:
李兰娟院士: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无需恐慌
12月8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独家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受访者供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各地防疫政策逐步优化,从传染病的发展规律来说,释放了什么信号?
李兰娟院士:现在做出调整,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做出的,应该说是非常正确的决定。从传染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来说,传染病流行起始阶段致病率往往很强,大家对病毒也易感,也容易导致重症感染的发生,新冠疫情初期,严格筛查,严格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每一名患者,使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
随着新冠病毒的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德尔塔病毒,再到现在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率越来越低,这也是符合传染病变化规律的。最近国家出台二十条、提出十条,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水平的精准科学防控,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目前,有哪些数据可以直接证明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和毒力较原始株有明显减弱?
李兰娟院士:根据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与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相比,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传播性仍较强,但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传播性仍较强。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侵犯上呼吸道,其导致住院重症或死亡的病例明显少于之前各种变异株,毒力与致病力显著下降。根据新加坡公布的数据,奥密克戎变异株在新加坡2022年1月-11月流行期间的病死率为045‰,远低于2021年6月-2022年1月期间流行德尔塔变异株36‰的病死率。
李兰娟院士资料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未来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李兰娟院士:未来,无症状感染者不必作为疫情防治的重点,应当主要将防治重心转向“防重症、降死亡”。同时,要加强对新冠重点人群的保护。要继续普及新冠疫苗接种,加强对老年人群和慢性病等免疫功能低下重点人群的保护,保障其基础疾病的治疗。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未来,新冠病毒是否会继续变异?我们应当对病毒的继续变异保持一个怎样的态度?
李兰娟院士:新冠病毒在未来的自然传播过程中会继续发生变异。像流感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变异常常会引起抗原性、传播性、致病性、药物敏感性等生物特性的改变,进而影响当前使用的药物和疫苗的效果。我们还要密切关注病毒变异情况,研究病毒变异与致病力的关系,以及时发现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的变异病毒。当前,我国疫苗接种的普及和多个具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上市,加上国家在各级医疗资源上的投入和充分应对准备,民众不必对将来病毒继续变异而担忧。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
症
,居民应当如何看待,您有哪些建议?
李兰娟院士:现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感染者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
2022年6月2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指出,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呈阳性但无相关临床表现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和密接的密接、入境人员、风险职业人群、重点机构和场所人员、纳入社区管理人群等核酸检测、传染源追踪等途径发现。
同时,该方案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冠状病毒,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虽然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但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大家无需恐慌。无症状感染在我们传染病学教材中称为“隐性感染”,在大多数病毒性传染病中,无症状感染是最常见的表现,其数量常远远超过显性感染。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无症状感染后,大多数人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这对于防止流行扩散有积极意义。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您有哪些建议?普通居民应该如何做好日常的防护?
李兰娟院士:首先,要了解现在的病毒即使感染也基本都是无症状感染者,所以不要恐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合理运动,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到人群密集的地方要戴口罩。感染者如果没有症状就无需治疗,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可以对症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到发热门诊诊治。接种新冠疫苗仍是预防重症的有效手段,符合接种条件者均应接种疫苗,符合加强免疫条件的接种对象,应及时进行加强免疫接种。
2022淮安市疫情防控问答
1、为什么要坚持“动态清零”
答:“动态清零”是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总方针。我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就采取了坚定措施来围堵疫情的传播。“动态清零”的核心内涵是当发生疫情后能够迅速发现和快速围堵,切断病毒传播过程,不让疫情造成持续性社区传播。“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的“零感染”“零容忍”,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独特性是隐匿性很强,在衡量其危害时,需要从其传播力、疾病对个体和群体危害程度、发生死亡与重症、病毒变异等因素综合考虑。我们没有办法做到不发生病例,但一定要能做到快速发现、快速处置,不造成持续性的社区传播和规模性的疫情反弹。
2、应对新冠变异毒株,我们应该注意哪些
答:首先,做好个人防护。居家时,要通风换气,做好清洁消毒,注意个人卫生,做好个人健康监测,有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加强手卫生,保持社交距离,减少前往通风不良或人员密集的场所,尽量不参加聚会、聚餐等活动。其次,全程接种疫苗。目前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并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全程接种疫苗仍可以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住院、重症和死亡风险。接种加强针,还能有效降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突破感染风险。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群要尽快接种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人群要尽快补种。符合加强接种的人群,到了规定间隔时间,尽快进行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最后,遵守防疫政策。密切关注国内本土聚集性疫情,非必要不前往有疫情的县,有疫情的地方居民非必要不离开居住地。遵守所在社区、工作单位及各种场所关于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自觉遵守查验健康码、测温、扫淮上通场所码、核酸检测等防控要求。
3、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
答: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指的是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乏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者。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但是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症状,或肺部CT检查发现病变,即转为确诊病人;也有可能依旧没有任何症状。
因为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有病毒,所以同样具有传染性,必须及时管控,也同样要进行密接的排查,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相应场所的管控措施。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一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
二是在聚集性疫情调查中开展的主动检测;
三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传染源追踪过程中对暴露人群主动检测;
四是对部分有境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持续传播地区的旅行史和居住史人员开展主动检测。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如被集中隔离需要准备什么
答:首先,准备一个拉杆箱,提前放好备用物资,最关键的几样东西不能忘:身份证、口罩、手机等。其他生活用品,如舒适的睡衣、保暖的外套、换洗内衣裤和袜子、拖鞋以及男士剃须刀等。如果有基础疾病,要备齐完整的药物,若有特殊情况,需把诊断证明、就诊记录和化验单准备好。隔离期间保持良好心态也十分重要,可准备书、平板电脑等娱乐设施打发时间;同时,还可准备一些零食和保质期较长的食物和卫生用品等。
5、新冠疫情期间,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如何闭环管理
答:岗前管理:上岗前应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接种,并接受疫情防控、个人防护知识等相关培训。
闭环转运:在居住地与工作地之间实行“两点一线”专车闭环转运,转运途中做好个人防护,每次转运后应对转运车辆全面消毒。
日常防护:工作人员单人单间居住,不得交叉聚集,不同批次闭环管理人员分层居住。
健康管理:每日做好健康监测、测温,将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十大症状纳入健康监测范围,每日逐一询问记录。
核酸检测:对相关人员每天开展1次核酸检测,每周采集1次鼻咽拭子标本。
解除闭环管理:闭环管理人员在结束高风险岗位工作后,实施“5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赋码管理,第1、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不前往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6、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做好个人防疫措施
答:勤洗手。手脏后,要洗手;做饭前,餐饮前,便前,护理老人、儿童和病人前,触摸口鼻和眼睛前,要洗手或手消毒;外出返家后,护理病人后,咳嗽或打喷嚏后,做清洁后,清理垃圾后,便后,接触快递后,接触电梯按钮、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要洗手或手消毒。
科学戴口罩。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就医时,拥挤时,乘电梯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戴口罩。
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少聚集。疫情期间,少聚餐聚会,少走亲访友,少参加喜宴丧事,非必要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敬酒不闹酒,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遵守1米线。排队、付款、交谈、运动、参观时,要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常通风。家庭人多时,房间有异味、油烟时,有病人时,访客离开后,多开窗通风。
做好清洁消毒。日常保持房间整洁。处理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病人及访客使用的物品和餐饮具,要及时做好消毒。
保持厕所卫生。勤清洁厕所,马桶冲水前盖盖,经常开窗或开启排气扇,保持地漏水弯有水。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强身体锻炼,坚持作息规律,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心态健康;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有症状时,及时就医。
疫苗接种。响应国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政策,积极配合疫苗接种,保护个人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