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家书展示的是一位父亲与儿子的亲情,亦是一位大师在倾心雕琢一件艺术精品,塑造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父与子,相隔万里,身处异国。儿子的信能让父亲少一些牵挂;父亲的信则激励着儿子不断前进。
一、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前面的语句摘自《傅雷家书》,是 傅雷老师写给他儿子傅聪的。从上面的语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其实家长都是这样的,从八月怀胎到十月分娩,家长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作为我们应该体会、理解父母的苦心,让父母看到他们想看的一幕——我们快快乐乐的生活,也算是报答了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二、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乐力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青春期的我们,应该放下逆反的心理,听从父母的教训,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实,这也是为了我们自己好,为了我们以后的生活更加轻松、快乐。
1这两封信呢是傅雷接到傅聪信后的回信,浏览这两封信,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呢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
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2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精神消沉,这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爱。
3在儿子面对挫折和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首先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父母永远都接受孩子倾诉苦闷;人一生就在情绪起伏中度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跌宕的建议。
4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控制情绪。然后,要保持冷静,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
5.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盼望和接到信的喜悦。
6.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 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7.傅聪的成功,使傅雷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 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赞美的冷静。
8.傅雷用“我更高兴更安慰的是?这句话承上启下,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9.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越来越坚强”,第二封信 中“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10.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是拥有一颗赤子之心。
11.怎么理解“赤子之心”这种心灵的纯洁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
12.傅雷结合音乐院长对傅聪的评价,以及舅舅关于傅聪小时候的记忆,提出自己的希望和建议。希望傅聪做新中国的钟声。并且指出:中华民族是应该增加“气吞斗牛”的阳刚之气。
13.组织讨论:在信的末尾,比较第一二封信中傅雷关于如何面对人生情绪起伏的解说。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挫折。第二封家书。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作者:晨曦橙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记得第一次看《傅雷家书》时,还是刚刚初中,对于这本书的记忆也仅仅是学校老师督促下来的课后作业。
那时,我对这本书的感悟不大,虽然喜欢着傅雷先生与儿子书信中的广阔蓝天,但是,也仅仅这样想着而已了。
直到长大,让我对人生的解读和生活的阅历有了新的体悟,使我比曾经那个13岁的小姑娘,有了进步的地方,也更加感动于傅雷先生对傅聪的谆谆教导。
我才透过笔墨,看透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无尽思念,对异国他乡孩子的担忧,但又克制着这种情感,只为不去干扰儿子的未来之路。
这就是一位父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傅雷对自己儿子小时候的教育,是严格而严肃的,在傅聪几岁时,父亲的好友楼适夷前来看望,送给了傅聪一支金水笔,结果却被傅雷没收,让傅聪狠狠哭泣了一场。
在傅雷看来,对孩子过多的物质满足是无益的,所以他拒绝这样满足儿子,反而让他学会处理磨难和痛苦,每天好几个小时的弹琴,枯燥而无味,傅雷会亲自指导,也会严格地旁观。
这样严格教育的背后,是傅雷对孩子的爱。
望子成龙,严格培养,这些无疑是中国父母都会执行的准则,正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宋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为后辈做了最好的指引,他写到: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前辈留给后辈最好的财富,是磨难和痛苦打磨后的真理,傅雷一生为学,一生赤子,他在给远在海外的儿子写信时也提到过: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何不是呢?
对于傅聪,傅雷寄予厚望,他在傅聪不断的求学之路中,一直起着领路人的作用,他教育傅雷要真诚、谦逊、赤子、热忱。这每一声恳切的呼唤,都是傅雷满满的父爱,都是傅雷本人践行之后的结果。
所以,对于傅雷,我是敬佩的,这样一位父亲,永远是儿女心中的表率,是他人眼中的丰碑。
世间的父母虽然千姿万态,但是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多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孩子胜于爱自己。
傅雷在儿子久未来信时,袒露了自己的焦灼和担忧,害怕孩子与自己生疏,也害怕因为地域的原因,自己鞭长莫及。
这样焦灼的体验,就像身为父母给孩子批改作业时,气得七窍生烟,同样让人感叹。
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比自己更出色,希望孩子的未来能够不像自己那么苦,不像自己要看着脸色行事,忍着非议成长,所以,他们会急,会愤,会悲,会喜,这是有了孩子后,拥有的权利。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因为调皮不完成作业,被母亲打,后来哭着完成了作业,却发现一旁的母亲,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一生的记忆,或许都冲刷不掉那一刻的震惊,因为我那时才知道,母亲动手打我时,她比我更疼!
这是身为儿女的体悟,也是母爱之下的合理产物,并且,我要一生记得这个画面,不敢随意辜负了上天的美意和母亲的厚待。
所以,每当我看有的新闻里,叛逆的孩子和父母大打出手,兵刃相见的场面,都会唏嘘不已,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系,不该是这种结局,也不该因为细小的矛盾,成为上一辈子的仇人,这一辈子的陌生人。
而每当看到那些不负责任又奇葩的父母,我同样感觉义愤填膺,孩子是张白纸,怎样涂抹他,不是父母的自由,而是需要深思熟虑后,完成的艺术品,所以,因为个别的人,害了一锅汤的社会,真的让人难过!
傅雷对于孩子的教育,真的是本教科书,是楷模和典范,是父母和子女都可以拜读的作品。看了《傅雷家书》,我看到了身为父母的不易,和陪伴儿女长大过程中,父母的艰辛和焦灼、期盼和谨慎,如行走在薄冰的江面,父母害怕自己的一点举动,而改变儿女的成长曲线和最后结果。
做父母不易,当儿女的学会宽容,而身为父母,也尽请包容儿女的无奈和不懂事。
生而为人,谁不是第一次呢?
对于磨难,没有跨不过的坎儿,也没有渡不了的河,除非是有一颗不愿意改变的心,所以,孩子不必揪着父母的小问题斤斤计较,而父母,也不用守着自己的舒适圈,不愿改变,双方一起向前走一步,关系才能进一步呢!
—The End—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