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阳》艾青赏析:诗人摘引了旧作《太阳》的六行诗当作这首长诗的序曲,常常为读者和文学评论者所忽略,但我以为它有着不容忽视的深远的含义。
引自《太阳》的六行诗,使这首长诗的时空感和整个情节推向了一个深远的境界。作者当时不到而立之年,敢于触及这个空灵而永恒、有关人类命运的巨大主题,充分说明他在创作上的自信。而这种自信,缘于作者的强大的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
不论人生的体验,还是艺术的修养,当时,在作者生命内部都已孕育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创造的潜力。创作这类涉及人类永恒命运的诗,常常容易流于空泛和玄虚。或者采取另一种简便的途径,用论证性的逻辑语言构制成为一个眩目的理念的光圈。
作者后世纪念
青文化公园
艾青文化公园位于金华市金东区义乌江南岸、金东区行政中心和商业文化中心北侧,东邻康济街,西至宾虹路。公园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长度1600米,是金华城市绿地系统三江六岸绿化带的一部分。
艾青文化公园中心广场主题雕塑《光的赞歌》,由36根12米见方的天然石柱按高度渐变排列组成,石柱最高达97米,与在同一条走线上的城防工程主题雕塑“礁石”融为一体,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艾青文化公园公园由艾青之子、著名艺术家艾未未设计,通过别致的造型以及光和影的旋律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示艾青诗作流动的意境。中心广场主题雕塑《光的赞歌》,由天然石柱按高度渐变排列组成,与在同一条走线上的城防工程主题雕塑"礁石"融为一体,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
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艾青(原名蒋正涵,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毕业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家,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火把》等,曾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于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艾青诗选《太阳》赏析:
诗的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这和郭沫若的《太阳礼赞》不同,在郭沫若的感受中,光明就来自光明。
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难感和光明感复杂交织所致,使他潜在地感悟到。
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
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
艾青确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可以说,这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扩展资料:
《太阳》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7年春天。那时他从监狱中出来不久,正流浪在上海滩头。追求光明是艾青毕生的奋斗目标,这首《太阳》便是他最早写下的关于太阳的诗篇。
《太阳》作者简介:
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文学家、诗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向太阳》长四百余行,是三十年代艾青最长的一首诗,由九个各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章节组成尽管在诗里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场景和人物,但并不以叙事为主,作者仍然以他那朴素坦诚富有个性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自始至终以第一人称的“
爱之梦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让人有更多的遐想
《太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7年春创作的一首新诗这首诗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第四节作了直接抒情,要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这首诗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这种象征的写法特别有利于表现对生活不可思议的渴慕和憧憬
艾青《太阳》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
太阳向我滚来 艾青说:“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这是诗美的一种本质,诗美在历史车轮前进的滚动中闪现出来,在新的事物与旧的事物的搏斗中闪现出来 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
《艾青诗选》《向太阳》的意象:“太阳”在这首诗中是一种象征,诗人在诗中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当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由民族危亡走向新生伟大历史转折时,诗人用敏锐的目光注视着时代的变化,发掘出“民族潜藏着的生命力,也是民族解放最深厚的伟力”。
在《向太阳》组诗群中,与众多苦难意象对立的光明意象群开始出现。如火把、火焰、号角、春天、曙光、黎明、太阳等,艾青诗美风格开始朝向对光明事物的歌颂,诗人对民族解放、民主自由的追求成为诗歌创作的主题。《向太阳》所以能成为一首经得住历史严格删汰的诗,正是由于它能使当今的读者领悟到历史的现存性和深刻的人生启示。
1、诗的第一、二节,写太阳到来时的悲壮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艾青的感受世界里,太阳竟是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滚来的,这暗示着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这和郭沫若的《太阳礼赞》不同,在郭沫若的感受中,光明就来自光明。
2、艾青之所以有这样奇特的感受与表现,系时代赋予他的苦难感和光明感复杂交织所致,使他潜在地感悟到。
3、时代的光明和民族的新生必须用大量鲜血和生命换来,而这种代价付得越大,光明的到来也将势不可挡挡:“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确有点悲壮情调,也真有点显赫气势。
4、第三节由第一、二节发展而来,暗示着:光明的到来,不仅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还将出现一个科学文明的新时代。
5、正是这些向往光明的热情和信念鼓舞着艾青,所以在第四节中,他把自己摆了进去,作了直接抒情,说他那陈腐、阴郁的灵魂已让太阳的火焰之手丢弃,再造了一个“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的新灵魂。
6、艾青确要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在光明必然到来的预感中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真实的光明。可以说,这首诗异常典型地体现了那些年月热爱祖国、投身战争、谋求解放的热血青年的时代思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