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北省束鹿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国画艺委会委员,黄胄美术基金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第四届文联副主席,陕西省美协名誉主席,陕西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陕西省第八届、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客座教授,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我学习中国画始于1962年,当时国家遇到了大困难,我中专毕业后在家无事可做,于是决定学画。恰好当时原西安美协为培养青年中国画作者成立了学员班,采用老画家带徒式的教授方法。当时,石鲁、何海霞先生及我的父亲赵望云都带学生。在父亲和石鲁先生的安排下,我进入了学习班。父亲请石鲁先生做我的老师,从此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由于当时环境特殊,我学习中国画最初是从研究笔墨开始的,可以说从未接触过素描。几位“长安画派”大师的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两年多在他们身边耳濡目染,使我对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有了初步认识,但真正踏上艺术创作道路,那还是在此后的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开始的。
1964年,国家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面对生活道路上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到农村去还是留在美协学习班,对一个20岁的青年人,做出明确的选择确实非常困难。感谢父亲,是他为我做出决定。父亲说,一个画家脱离了生活是不会有出息的。这样我去了陇东山区,一待就是八年,“文革”后的70年代后期我才辗转回到美协,走上专业中国画创作岗位。
回顾多年走过的艺术道路,由于一直是在“长安画派”老一辈画家身边成长起来的,自己对注重生活、尊重传统的做法自然欣然接受,对生活和笔墨免不了有点滴体会。
对待生活的态度,对画家来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作为学习绘画的人,深入生活是一门必修课,但同样是到生活中去,结果可能大相径庭。有人带着速写本、照相机,画了很多速写,照了不少照片,回到家后却无法创作出新的作品,或是作品传达不出生活的神韵,好一些的也只是一幅写生。带着感情,到生活中去认真观察,切身体会,细心研究,深刻领悟,反复深入,长期坚持了才有可能练就一双猎隼般的慧眼,翱翔于生活的天空,才能捕获创作的灵感和素材。机警、敏锐的洞察力应是画家必备的素质。当然这种能力决不可能是天生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从生活到创作,再从创作到生活的不断地实践积累,反复磨炼出来的。艺术家需要才华和丰富的情感,这对艺术创作十分重要。同时,才华和情感需要生活的滋养,需要在生活之中将他们打磨得更加鲜亮。生活能够唤醒潜在和沉睡的才华、情感,为它们注入生机和活力。没有生活谈何才情!才情首先是表现生活对象的才情,这一点对画家而言尤为重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带着感情去观察,就有一种处处可入画的感觉,使才华得到极大的发挥,这是情感支配才华的一面。当然反过来说,有才华,掌握丰富的表达技巧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才可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回想起我在陇东山区近八年的劳动生活,深感这段生活使自己的人生得到了锤炼,思想情感发生了变化,认识到生活的真谛,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并使自己在近五十年中国画创作的道路上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在多年下乡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我觉得到生活中去犹如泡酸菜。菜需要浸泡到菜坛中一段时间方可变为酸菜。如果只是在酸汤中沾一下就出来,菜是不会酸的。深入生活也是这个道理,到一个地方去写生,也需要一段时间并尽可能再次下去,三番五次的体验,才能谈得上对一个地方的了解,才可能画出这个地方的味道,找出特有的笔墨及形式语言。
记得十几年前,正是苹果花盛开的春天,我到新疆伊宁,应一位苹果园主人的邀请,去他们家作客。主人的小土木屋坐落在园子的一角,土木屋上挂着红门帘,屋子里地上铺着新疆民族特有的大地毯,地毯上的小桌摆满食品,土墙四壁的小窗挂着粉红色的窗帘,温和的阳光射入屋内,洋溢着温馨。主客围绕小桌盘腿席地而坐,吃着香喷喷的点心,喝着热乎乎的香茶,热情的主人弹起冬不拉,欢乐的维吾尔族音乐使小屋里充满欢笑声。我们又参观了开满雪白花朵的苹果园,果园外环绕着参天挺拔的白杨林。那种美好的景致让我的心灵充满了无名的感动,久久不能忘怀。新疆的小木屋、开花的苹果园、参天的白杨林自然成了我创作的素材。新疆的山水、新疆的人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难忘怀。
我以为深入生活,除了写生、拍照外,和当地的老百姓交朋友,对于体验当地风情,了解当地情况,增加对生活的记忆大有好处。生活中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的生态关系应烂熟于胸。对大自然里共性的东西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才可能去表现那些有个性的山水,去画那些所谓的奇山怪石,尽管艺术创作要求变、求新、求突破,但客观自然的规律不能随意突破,在充分调动艺术想象力,实现艺术新组合的同时,应尊重大自然的法则。对生活从外在的观察到内在的理解,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能够全方位地增加创作欲望,提高创作能力。在生活面前除了直观的感悟以外,善于联想,由小及大,由近及远,迁想秒得及情感的升华也会为以后的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仃先生曾鉴于当时画坛的一些潮流,明确提出了要“守住中国画的底线”,即笔墨。这一提法使我想起我在初入道时,先生们要求我直接进入笔墨。对于笔墨的学习要借鉴古人,要学习传统,更重要的是要在生活中学习、创造,要通过深入生活去发现和捕捉对笔墨新的理解和感悟。虽然中国画的笔墨程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通过深入生活,把握时代精神,表现新的生活,则完全可以为古老的笔墨赋予鲜活的时代特征。关于这一点,前辈们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长安画派”之所以得到广泛认可,成功地运用不同于古人的笔墨新精神,去表现社会、表现新生活,应该是根本原因。
绘画的实质是在笔墨及形式上寻求突破。有的人通过借鉴古人寻求突破,有的人借助中西嫁接实现突破,“长安画派”则是在深入生活的前提下寻求画家精神情感的突破。我们甚至可以断言,笔墨并不完全是技巧和方法,更包含精神和情感。老一辈“长安画派”画家之所以在笔墨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正是由于他们比较重视时代生活中人的情感、人的感受,这是一种立足本土着眼时代的笔墨创新道路。生活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丰富自己的精神情感,激发自己的创作活力,调整自己的艺术潜能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深入生活。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中考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中考作文1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妈妈,她身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拿一件事来说吧。
有一天,我很迟才洗澡。洗完澡后,我把衣服扔在一边,心里想:唉!已经不早了,如果再洗这些衣服,明天的精神一定不好,明天再洗也不迟啊!想着,我换好衣服,上床睡觉了。晚上,我起来小便,忽然见到厕所里还亮着灯光,觉得很惊讶。我急忙走过去,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妈妈正在灯光下一下一下地洗着我换下来的衣服。我走过去,心疼地对妈妈说:“妈妈,都这么晚了,你还怎么再洗我换下的衣服啊?早点休息吧,不然明天可没有一个好精神!”妈妈对我说:“孩子,’今日事,今日毕’,这个道理你懂吗?我最讨厌这种厕所“堵衣”现象了,所以,不管洗到多么晚,我都得洗完它们!”听了妈妈的这一席话,我羞愧地低下了头,脸上火辣辣的。我不好意思地说:“妈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是我来吧!”妈妈高兴地笑了。
这次,妈妈让我明白了“今日事,今日毕”这个道理。此外,妈妈还告诉了我无数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从她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
语文中考作文2春季,鸟语花香;夏季,绿树成荫;秋季,五谷丰登。而我,却最喜欢寒风刺骨的冬季。
冬姑娘披着白雪大衣,戴着冰柱制成的耳环,穿着一身银装,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人间。
第二天醒来,世间万物都被冬姑娘施了魔法,变成了统一的白色。我迫不及待地跑出了家门,不禁发出了赞叹:“真是美如画的风景!”
原来翠绿的草地,现在被盖上了厚厚的棉被。原先深绿的山头,现在顶上了银白色的帽子。原本是一个个小花蕾的梅花,如今绽开了笑脸,成了那一片白雪中的一道风景线,点缀这白色的世界。看着这风景,我诗兴大发,做了一首小诗——《雪花》:北国多风雪。冬日开花,一片银色,北风吹来,飞雪如絮。
又下雪了,我伸出手来,想接住这晶莹的雪花片。都说世上找不出两片一模一样的雪花,我想,的确是吧。就像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喜欢冬季,因为它拥有不一样的美,那种美是超凡脱俗的美。
雪花在融化,但我心里的那片雪,却永远不会化。
语文中考作文3《王勃:睡中思》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卧床引被覆盖。起来后提笔就写,而且不再改动。这种“睡中思”的方式,当时被人们称为“打腹稿”。流传至今的“腹稿”一词就由此而来。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人物的陈师道,每当外出游览有了诗兴,就急忙回家卧于榻上,以被蒙头,称之为“吟榻”。此时,全家不能有任何响声,甚至连猫狗都得赶出去,直到他诗作完成,家中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鲁迅:坐中思》
鲁迅先生在写文章之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半倚在藤椅上,双目微闭,一言不发。据许广平回忆说,只要见先生起身走动说话了,便是先生胸有成章了。当代著名的散文家郭风,写文章必须坐在家里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构思。一坐到那儿,仿佛灵感就来了。因此,几十年来,那张旧书桌一直陪伴着他,每天晚上八点钟左右入睡,清晨四点起床写作,成了多年不变的习惯。
《石鲁:话中思》
当代著名国画家石鲁,在构思作画之前,经常找一些知心朋友摆“龙门阵”,一边磨墨,一边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和客人闲谈;直至夜深人静,客人告辞,构思也便成熟,这才挥笔作画。往往一挥而就,达到“忽然兴致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的超然境界。
语文中考作文4他不畏寒暑,默默工作;他不顾冷嘲热讽,清洁环境……他,就是我敬佩的清洁工人。
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和妈妈出门晨炼。
来到冷冷清清的大街上,一大片尘土扑面而来,呛得我直咳嗽。我定晴一看,在尘土中央,有一个清洁工人穿着长衣长裤,拿着扫帚,正在扫地。他每扫一次,就有许多灰尘飞舞起来。
我的心中莫名其妙地蹿出一股火来,不禁故意地大声说:“哎哟,扫得这么卖力干嘛,扫之前也不撒点儿水,这样叫人怎么走路嘛!”但话刚一出口我就后悔了。那清洁工人每天都在满天飞扬着尘土的环境中工作,我却连这么几声咳嗽都受不了,太自私了!我这样想着,脸通红通红的,急忙拉妈妈跑到远处,望着那位清洁工人。
只见那位清洁工人听到我的话后,微微一愣,又默默地低头扫地。我明白,那位清洁工人虽然没有斥责我,但我的话就像一把尖刀,深深刺进了他的心。此时,我的心里七上八下的。我想走上前去向他道歉,可又鼓不起勇气。
此刻,在我眼中那位清洁工的身影一下子高大起来。他从大街的这头扫到那头,不惜在尘土的“簇拥”中工作,是为了我们有一个整洁的环境。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是有了这一个个看似渺小的清洁工,才有这清新的空气,美丽的环境。我们不该对清洁工加以讽刺,清洁工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语文中考作文5每每提及鸿门宴,总有人要为项羽的优柔寡断扼腕叹息,也有人要为曹无伤被杀怨恨项羽。难道项羽真的如范增所说“竖子不足与谋”项羽真的应该当机立断斩杀刘邦不成不。项羽不杀刘邦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也正因为没杀刘邦才成就了项羽不朽的英雄形象。
项羽不杀刘邦,原因很简单:刘邦不该杀。回想当年,秦王暴虐残忍,天下生灵涂炭,怀王与天下义军有约:“先破关入咸阳者王之”。现如今,刘邦先率军攻破了咸阳。按照约定,刘邦称王,那是理所当然的事,何况刘邦还专门为此事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试想,如果当时项羽真的杀了刘邦,那他能真的称得上一个英雄吗宴会之上,范增多次暗示项羽杀掉刘邦,项羽置之不理。项庄舞剑,妄图杀掉刘邦,项伯以身蔽之。其实,项羽拥兵四十万,倘若真的想杀刘邦,就算刘邦逃到天涯海角,项羽照样取其首级。
当然,有人为曹无伤喊冤。其实大可不必。曹无伤身为沛公的左司马,不但不帮着刘邦打天下,还出卖自己的集体,把自己的军事秘密告诉别人,这种人能委以重任吗杀了也罢。项羽的揭发,恰恰是项羽的真实,坦荡,大义凛然,一身英雄气。
多少年来,有多少人不解项羽,今天,我要说:自古谁为真英雄项羽。
语文中考作文6把握材料寓义
当前中考材料作文要求从材料中寻找一个恰当的角度提取出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作。因此,审题立意成为写作的首要问题。而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很多考生把握不了材料所透视出来的中心往往脱离材料另起炉灶,造成“跑题”。请看下面的作文题:
独木不成林/只有千树万树紧相依,才有那阵阵松涛/一花不成春/只有千朵万朵压枝低,才有那满园春色/滴水不成流/只有千点万点长聚首。才有那万顷碧波。//亲爱的同学,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
要求:①根据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拟题目写作;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则材料往往是多义的,你要注意最符合命题意图、最能体现材料指向的意义。上例所给材料是一首诗,理解诗的主旨才能确立写作的主题。这首诗的主旨体现在最后两句:“生活正是因为有了你,有了我,有了他/有了你、我、他的和谐相处,才五彩斑斓。”根据材料中的这个关键句,可以提取出“生活需要合作”、“和谐相处才有美好生活”、“团结就是胜利”、“集体就是力量”等写作话题。
语文中考作文7我最敬佩的人有许许多多,有工人叔叔,有护士阿姨……其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位生活很困难但持之以恒的人,她是一位清洁工阿姨,我很敬佩她。
那是一个炙热的夏天,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都快中暑了!小狗趴在地上伸出长长的舌头喘着粗气,好像在说真热 啊!知了趴在树上有气无力的在说好热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左手拿着迷你电风扇,右手拿着雪糕,一边吃一边吹风扇,但还是热得受不了。
这时,我前面的路上有一位清洁工阿姨,她正在扫马路,天这么热,这位阿姨还在扫马路,要是我早就回家吹空调去了!我走过去问阿姨:“你怎么这么热还打扫卫生呢,怎么不回家呢?”“这是我的工作呀,我应该勤勤恳恳的做好我应该做的工作。这里这么脏,能不扫吗?”阿姨说。我又问:“阿姨,那你可以像其它的清洁工阿姨一样啊!到阴凉的地方去扫啊!”阿姨告诉我:“只要是自己的工作,无论多么艰难,多么辛苦,也一定要全力做好!”后来我边走边想,这位阿姨是为了我们创造美好城市环境才这样坚持工作的,为了让我们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才这样坚持的!这么热的天气,清洁工阿姨还坚持打扫卫生,我真敬佩你啊!
语文中考作文8我最敬佩的人是我妈妈。她对我们的关心是那么周到,对我们的爱是那么的专注、深情。
我妈妈差不多40岁了。虽然长得不是很漂亮,但是她的脸挺白的,鼻子尖尖的,头不的也不小。她的身高在一米六左右,稍微有些胖,她喜欢穿朴素一些的衣服。
她很勤劳,总是忙着干家务活、照顾弟弟,她还非常孝顺老人。有一次,妈妈买回来一个西瓜,叫我拿给爷爷吃,爷爷又没牙,怎么吃呢?妈妈就细心地把西瓜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还叫爷爷不要呛到喉咙。
妈妈也很爱我。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知道后,连忙带我去医院。到了医院,她叫我坐在一旁等,然后她又去买挂号、问医生……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她才叫我去打吊针。
打吊针时,妈妈总是关心地在我身边照顾我。给我擦汗、喂药,陪我说话,鼓励我与病魔斗争。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我的病很快就好了。
妈妈对我们是那么关心,那么爱护。妈妈,我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将来对祖国做出贡献!
希望对你帮助。
语文中考作文9有人说,快乐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化妆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看世界,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快乐。
快乐是在午后和小狗一起快乐地在草地上玩耍。摘几朵漂亮的小花戴在小狗的头上,把小狗打扮成“花仙子”,和小狗一起在阳光下追逐嬉戏。
快乐是在舞蹈室里和同学一起跳舞。一滴滴汗水从身上流过,浸湿了身上的衣服,但大家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互相鼓励,一起进步。
快乐是在兵乓球台上一个完美的扣球。击败了对手,让对手猝不及防,自豪和满足充满了内心。
快乐是和家人一起饭后散步。漫步在夜间的小路上,走着走着,路灯昏暗的灯光,把我们三个人的影子变成了一个人,气氛里满满都是温馨。
快乐是一次与大自然的拥抱,走进花丛中,芬芳的花香在我身边萦绕,清凉的露水落在我的身上,舒服极了。
快乐是一次旅行。故宫、黄鹤楼……这美丽的景色让你的心情十分舒畅,古色古香的古建筑,让你叹为观止,惊讶与古人的智慧和高超工艺。
快乐是一次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聚一聚,聊聊自己的生活。坐在草坪,望着远处的大树、小花,听着孩童嬉戏的声音,向朋友诉说着自己的苦恼与欢喜,那种感觉让人身心舒畅。
生活处处都有快乐,只是你没有去发现而已。
语文中考作文101“妈妈,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用她的面额,抵住我的前额,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杨乃斌朗读冰心的散文《不为什么》
2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用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蒋雯丽朗读林清玄散文《百合花开》
3陪伴是一种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董卿
4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俩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顾城
5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他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不能维持一只兔子生活的田野一定是贫瘠无比的。
——梭罗《瓦尔登湖》
6我愿是激流,是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乔榛夫妇朗读匈牙利诗人裴多菲诗歌《我愿是激流》
语文中考作文11今天上午,随着语文考试进场铃声的响,20xx年绍兴中考正式开始。刚刚,随着第一场语文考试结束,备受关注的中考作文题也新鲜出炉啦。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般庭院面积有限,花能入选,必有合乎人意的条件:或因为开得早,如梅;或因为开得久,如月季;或因为开得迟,如菊。好的文字总能引发我们的无限联想与思考,请运用所给材料,从下面三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作文。
(1)写一封信劝导表妹。(读初二的表妹最近很苦恼。她总觉得比不上人家,长相平平,没有才艺,学习成绩也不亮眼。尽管老师再三肯定她善良诚恳表现好,但她依旧觉得自己是班里的丑小鸭。你决定写封信劝导她。)
(2)向《文苑美文》杂志“妙笔生花”专栏投稿
(3)准备一份国旗下讲话的讲稿
要求:
①若写书信可用“表妹你好”开头,亦可省略署名和日期
②角度自选,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600字,如写诗歌不少于16行。
③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语文中考作文12清洁工,一个多么普通平凡的名字,甚至有很多人都不愿提起他们。然而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他们一步步踏过的足迹。我很敬佩清洁工。
清洁工有着一种勤劳的精神:天刚破晓,当淡青色的天空还镶着几颗稀落的残星时,他们便起床,手握最简单的工具——扫帚,在大街上的各个角落忙碌开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那不起眼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的是给我们的家园带来一份干净,一分美丽。
清洁工不仅勤劳,而且还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为着城市的整洁,无论严寒酷暑,无论刮风下雨,一年365天,从不间断。可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但不支持他们,还用鄙视的眼光去看,也有的人不讲卫生,随意乱丢垃圾,破坏城市容貌,和这些清洁工比起来,难道不感到羞愧吗?
清洁工是渺小的,却又是多么高尚。透过蜂巢,我看见了一只只小蜜蜂,它们正在紧张地酿造蜂蜜,这正不像是清洁工吗?他们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给我们的生活酿造甜甜的蜜。
清洁工是千千万万个劳动者的缩影,岁月的年轮见证了他们为社会作的贡献;满脸的皱纹纵横交错,刻记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满头的银丝令人深思着这一切的心血。他们用劳动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生活。我敬佩的人就是清洁工。
语文中考作文13如果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做中考语文卷是必需的,现在考试的语文卷除了有议论文和课外文言文外,其它的题型差不了多少,它跟数学中考不同,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尝试。
以前,我对语文这一科不怎么重视,也没全力往这方面努力,所以,这几次的语文成绩都不是很好。通过自我的一个分析才发现,作文和基础题失分不算多,重点关注对象是阅读理解,每道题都会失点分,甚至还有一分不得的。它跟英语一样,也需要积累和阅读才能真正理解和梳理情节,用恰当又不失美妙的语句答题,方可得分。
我发现这样一问题后,寒假中我就开始每周做一套中考卷,一般是在星期六下午,星期一到星期五会做一些语文拉网上的题,也是专门针对阅读理解、文言文和古诗文阅读的题,上面还有一些答题格式,这些只有在每做完一
篇阅读之后才能深刻体会到。当然,做中考卷也是有很大好处的,虽说难免会遇到自己不太会的题,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对照答案和解析,看出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其实一个人想进步很简单,把自己的目标提高,甚至超出自己的能力,把压力化为动力,才能使自己发挥出最大的那份能量;如果把自己的目标降低,所以轻松就可以完成,并沾中考语文卷之所见沾自喜,那么也不会进步。
中考语文卷我还会继续,真正做到对语文学习的检查,突破自己。
语文中考作文14我轻轻地问语文:“你是什么?”语文告诉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是语文;语文告诉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思念是语文;语文告诉我“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是语文。伴着你,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伴着你,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伴着你,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伴着你,温庭筠的斜晖脉脉笼罩了悠悠碧水。精彩语文,我心中的语文来了。
分享一本书,看幽雅的文字从纸上脱落,像一股清凉的泉水流淌在我的心中,使我的心灵得到洗礼。语文课上,与生性浪漫的李白共同吟诵,与忧国忧民的杜甫共同体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境,有济世之志的苏轼在庭院赏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体会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旷达胸襟。在漫长的语文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名人。
南非总统曼德拉,经受了27年的牢狱之苦,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威望,出狱后,他当上了总统,贝多芬面对双耳失聪的人生厄运,他告诫自己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预示演奏出了辉煌命运的的绝响。精彩语文来了。语文好比一缕清风,荡涤着我的心海,使我的天空四季长春;语文好比是一轮骄阳,照耀着我的心灵,使我的人生光明永存;语文,好比是一阵细雨,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的人生永不枯竭。精神不屈是语文的内涵,语文来了。
语文中考作文15爱上说长道短的人
有一位农夫,因为自家的田地在大路边上而苦恼不已。原来,农夫在种田的时候,总有过路的人对他指指点点。有的说,他的田整得不平;有的说,他种的秧苗太稀;有的说,田里的水太深。为了不被别人说闲话,更为了自己的耳根能清静下来,他只有尽心地种好自己的田地,尽量不让别人挑出毛病来。可是,多年来,依然有人说长道短。唯一值得农夫高兴的是,每年的收成还算不错。
突然有一天,大路被改道了,从此,再也无人从农夫的田地边经过了,也再没人对农夫种的田指指点点、说长道短了。农夫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他的耳根终于可以清静一下了。但是,令农夫没有想到的是,他当年的收成竟然大量减产了,并且,此后的好多年,他再也没有获得过满意的收成。
有一位当红歌星,不堪影迷和记者对他的骚扰,并为此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于是说出了过激的话,甚至动手打了歌迷。从此,再也没人要求跟他合影了,甚至连说他坏话的记者也不理他了。他终于可以自由地出入公众场所而不被打扰了。但是,他再也没有唱出过一首好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遭遇过对自己说长道短的人,相信也没有谁会喜欢这种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人,我们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别人挑剔的目光里慢慢地修正自己,变得成熟而刚强。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事业,总是在流言中伤里成功,而在沉默漠然中消亡。”
法国著名作家普鲁斯特说过:“所有杰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此断言当然有些偏颇,但艺术家们的独特个性和气质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史论研究者也是乐此不疲。
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说:“许多文献资料表明,天才与疯狂二者间存在关联。
极富创造力的人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与精神病患者的认知方式类似。”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凯贾米森发现: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艺术家中的躁狂抑郁症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气质的人更多。
英国《卫报》上公布了最新的研究结果。
该结果的调查报告用精神分析法,比较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艺术家、普通人的日常行为,发现艺术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基因上的相似之处,且艺术家的 数量平均比普通人的两倍还多。
抛开这些研究的权威与否不论,在绘画领域中这种“天才与疯狂并存”的艺术家确是大有人在,米开朗其罗、凡高、罗丹、蒙克、毕加索、布拉格、达利、马蒂斯、米芾、徐渭、唐寅、八大山人、石鲁、沙耆等等。
在普通人看来,他们无疑都是十足的疯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他们在确是艺术的精灵,是伟大的天才。
有资料可以证实们们中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是米开朗其罗、凡高、蒙克、徐渭、石鲁、沙耆。
徐渭出生于代级官吏之家,自幼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
青年时他,“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
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 ,一度发狂,精神失常,曾先后九次自杀。
其自杀方式令人毛骨悚然,他用利斧击破头颅,以致“血流满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
因怀疑继室张氏不贞,居然将其杀死张氏,招致七年的牢狱生活。
出狱后他已53岁,纵情于山水之中,赋诗作画。
他用狂草的笔法施于绘画之中,把中国写意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境界,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面貌,对后世影响很大。
徐渭晚年足不出户,穷困潦倒,凄惨之极,临终只有一条狗与之相伴。
其传世名作《墨葡萄》中自题诗“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谓是他一生的写照。
与徐渭相比,凡高要稍显得幸运些。
凡高天性善良温和,初恋受挫使其性格日趋抑郁,为了从失意中站立起来,他将精力集中在宗教的传播上,然而他热衷于做一名传教士的想法并没有实现。
1876年凡高决心做一名画家,并在那一年爱上了他表姐凯瑟琳,但凯瑟琳对他的感觉仅限于恐怖,遭拒后凡高用将手伸到煤油灯中第一次用自残的方式乞求爱情没什么结果。
后来他在海牙同一名 同居,明知道这个女人并不检点,仍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她,乃至后来割下了自己的耳朵表明心迹,并最终用枪射穿自已的心脏,悲惨而又疯狂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凡高一生困顿却乐善好施,有很强烈的自虐倾向,他往往表现出对现实的无能为力,同时也造就了他近乎恐怖、狂热而又执着的情感。
凡高29岁开始学习绘画到他自杀是39岁,他的一生只画了十年的画,却给后人留下了众多的不朽名作,不能不说是一位异理于常人的天才。
说凡高幸运是因为他有一个一直以来默默支持和关心他的弟弟—提奥。
凡高一生除了留给后人的大量绘画作品,还遗留了一大堆信札,而这些信大多是写给提奥的。
凡高自杀的当天枪并没有射中心脏,第二天还能与前来看望他提奥谈论他的艺术见解,当天晚上他停止了呼吸。
“痛苦即人生”是凡高最后的遗言。
凡高去世不久年轻的提奥也过世了,他的弟媳将他们葬在了一起,并在墓地周围种满了向日葵。
今天我们如果庆幸能看到火一样炽热的《向日葵》、神秘不可测的《星月之夜》,那么我们一定就还有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提奥。
石鲁被中外许多的评论家称为“中国的凡高”。
石鲁本姓冯,生于民国期间仁寿县第一大粮户之家,因不满封建家教15岁时离家到东方美专学画,叛逆的性格初显端倪。
1940年他投奔延安,因崇拜石涛和鲁迅而更名为石鲁,立志做一名革命的艺术家,在延安期间因“高傲”、“不羁”,他多次做“个人英雄主义”的检讨。
在文革期间,石鲁被打入“牛棚”并两次出逃,外逃中被逼食生包谷还不忘留下日后还报的借条,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仍创作了大量了作品。
1965年因患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1966年又被文革小组从医院里揪出批斗。
在那个一切被颠倒的时代里,他像个乞丐,像疯子一样地浪迹于市井,流离失所。
精神分裂症的反复使他的理智不受控制,他或嬉笑怒骂,或自弹自唱,但他本性中的灵魂却从来不曾泯灭,他奇迹般地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文革过后石鲁有过短暂的清醒和艺术创作的春天,终因晚期胃癌而过早辞世。
纵观他的一生,石鲁对艺术的特殊贡献一方面是他个人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变化,从自然到艺术的升华。
从自然的客观描述,笔法的工谨转化为恣意纵放的情感渲染。
他的于五十年代末后创作的作品,纵笔写意气势磅礴,将现代人物画和山水画创作观念引领到了一个新和层次。
另一方面,在他的召领下在西部黄土高原上开创了“长安画派”,呼出了北国的在雄强气势,至今仍有深远影响。
纽卡斯特尔大学心理分析学家丹尼尔·奈特尔博士给那些有望当艺术家的人支了一招:“假如你有某些特长,例如某种观察世界的独特方法,同时又没有丧失社交能力,你就可以寻找一条路把精神分裂倾向引导至创造力上——这将很有魅力。”也许这仅仅是他个人的一个小小幽默。
当代著名的国画大师黄永玉说对:“画画是最好的玩。”一语解开众多迷团。
周钰樵(作家、学者,国际学者基金会二00七中国自由文化哲学奖获奖人)
美是自由的象征。 对艺术家而言,尤其重要。 心灵自由是艺术创作的前提。 绘画是个体灵魂的寄寓。它不会统一于一尊。无论“尊”是多么伟岸。 贾雨先生在中国画这条坎坷小道上踽踽独行,迄今已四十多年了! 界内界外的朋友,普遍认可贾雨的绘画设色独特、构图豪放,传承中有大胆突破。
所诸“突破”,不是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重塑,而是指在承继中国绘画传
统的前提下,局部否定后的发展,宛如倒掉洗澡水使孩子更加健康一样。个中三味,非界中人难以悟出。 贾雨从小笔耕至今,兢兢业业数十年,画过碳精人像、民间工艺画、油画、中国画……他二十岁前走遍云、贵、川三省,饱览名山大川,“转移多师是吾师”,大自然成了他最好的老师。师法自然的同时,他不断在前人基础上加以提炼,同时向石鲁、冯建吾等名家请教,形成了他乐观向上、大气豪放的画风。
中国国画有“红配绿,丑得哭”的传统避讳,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荐语。而贾雨的《康巴晓月》,大红大绿大气豪放,犹如丹田之气提起,挥洒于宣纸,不仅吸人眼球,而且发人深省:中国画,也能如此“尽染”! 贾雨胆太壮,笔太豪! 还有那幅《川西春色》,树干生机勃勃,物界的生命如此盎然!惜乎感到不对称,问贾雨,他笑答,物界生长是按自然法则,它们很美,美是自由的象征啊,何必硬去编排它们的“对称”呢? 贾雨在技法、构图、设色上毫无拘束,是河流山川的壮美给他的灵感。他的“突破”该如何评价,留待众人评说吧。 有人说贾雨是“原生态画家”,有人说贾雨是“草根画家”……贾雨淡然一笑,不置可否。他在北京,江苏,甘肃等地多次举办画展,均受到肯定。 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ASIA)创作中心聘为中国国画导师,他亦淡然一笑,泰然处之。 无论做人做事,没有平常心是难以奏效的。 作者:陕西刘全军
多年的职业新闻宣传锻就了我一双敏锐“新闻眼”,采写的人和事是否闪烁着引人向善的“光”点,是否存在客观真实的“亮”点,这是我每次采访结束面对采访记录必须思量的问题。向善就是向上,善就是美,尽管美是难得的,尽管人类讨论美讨论了几千年,美依然是个迷。而客观真实则是新闻传播的生命与灵魂,一个新闻人如果没有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道德,也就是个没有生命与灵魂的人。
同样,一个艺术家,非要艺术去“设法俯就”迎合大众,媚悦大众,创作出的作品无疑是没有美感的,是没有情感的,也是不会与大众有益的。因为艺术形式是把人提高到人的高度。
在写成都画家贾雨先生的时候,我没有去留意——甚至回避那些许多“扣”在他头上的荣誉,而是去欣赏他的作品。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要靠作品说话的,不是靠吹捧和追捧。他是用画来解说原生态,是用自己独特
鲜明的画风来解读原生态文化。他对川西的自然风貌、民俗风物是熟悉的,是充满炽热的情爱的,所以他的创作想象不需要依据现成的描绘,而是对原有的视觉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彻底地改造,以生动流淌的笔墨创作出清新自然、爽朗夺目的画景,亦景亦情,亦真亦幻,为传说中的香格里拉帔上一快炫衣,更加突出了天韵的神秘;他为蜀中田园村廓笼罩一羽霓裳,婆娑多姿,轻歌曼舞,朦胧得让人欲罢不能,恬适得让人痴迷陶醉。他以自然的真淳为精神归宿,大胆的寻求新的笔墨技法,大胆的赋予物象新的生命,不能不说是一种再造想象的突破。
我很反感把原生态说成是一种新生事物,人类在没有使用工具之前,或者说还没有自主意识之前,本来就是过着自然的原生态生活样法。任何艺术都是以原生态为“温床”,任何文化都是以原生态文化为“母体”,我们在竭力追求原生态世界的同时,必须维护生活原有的生存环境,让原生态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态空间和生存发展。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时代,多种文化也有自己的生态主题,多种文化共存才能持续发展。在贾雨先生创作的原生态大写意山水画卷中,我很欣赏《润物细无声》《美好家园》两幅作品,主题鲜明,墨韵生动,如春风扑面,如梦中的桃源,是心灵的归依,是远古的呼唤。他的四季如歌系列,四季状貌与生命情态交相呼应,春的明媚,夏的苍翠,秋的明净,冬的惨淡,表现的率真而自然,几乎不需要修饰雕琢。不仅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也表达了所有人的心愿
。贾雨先生喜欢雪域高原的牦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其实他自己就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
是“奶”。但不是问题牛奶,而是原汁原味的甘甜乳汁。 ——贾雨原生态绘画作品赏读
叶松铖/文
题记:用最美的文字,表达最美的感觉;用最美的感觉,揭示最美的意蕴……
川西北,那里蕴藏着太多的神秘、太多的不可思议、太多的让人难以割舍的挂怀……我相信,“香巴拉”,或者说“香格里拉”是存在的,它不是一个幻化的世界,它是千百年来安放在我们心灵中的一片净土。我渐渐
理解了画家贾雨笔下的高原、冰川、牦牛,理解了那铁一样凝重的山峦、峻峰,理解了红月亮浓烈的燃烧下,那被照亮了的无际的广袤和浩阔的大地……
没有人比我更理解贾雨了,他“深陷”川西北:他的思维、视野、判断,已经构成了川西北肌体上的经络,于是,他的守候便带有一种对神性所遵循的宿命,一种自觉的精神煎熬,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意识承载。贾雨在川西北的凌冽中,发现了那些美丽的绽放,生命的栖息地在冰雪中、朔风里,悄然延伸着勃勃生机。
贾雨从外在的粗粝中,找到了细腻、剔透的美感。川西北,那些坚硬的物质外壳,内里裹着的却是一颗炽热,贾雨触摸到了纤细的脉络的搏动;发现了自然生长的素朴,它们以原始的形态,展示着川西北高贵的骨骼和挺拔傲岸。于是,贾雨放弃了远行,放弃了江南的温馨和海风的沐浴、放弃了夜色中迷醉的酒香。放弃就意味着另一种坚守,贾雨获得了坚守权,这不是国家权力的馈赠,而是一个艺术家的自我约束,他懂得,只有“深陷”川西北,他才会找到像海市蜃楼一样的“香巴拉”……
贾雨笔下的题材看似单一,但却透出一种深邃的诗意。他的“香巴拉系列”、“红原系列”、“稻城系列”,其实都是川西北的一角苍蓝、一枚流动的音符、一簇不同的娇艳。贾雨笔下的题材的单一,是一个地域的呈现,这样的单一的呈现,是一种纵向的深入,它宛若在巨石上刻字,石屑纷飞,火花四溅,一笔一划,勾勒有力。而这样的刀笔功夫,没有精神驾驭,没有意志的腕力,没有一双探知细微的眼睛,那是绝对做不到的。贾雨那些看似
在重复一个题材的表达,其实是我们在外形的似与不似之间,误判了他在使用的一个相同的词汇时,词汇的内涵已经深化、拓展和延续……我曾无数次翻阅他笔下的那一组又一组,川西北的“图景”,无论是他表现的“香格里拉”、“红原”和“稻城”,我总像在读一首没有结束的史诗,贾雨在分章表现,分节抒写,分行抒情。那些看似重复的山峦,那些铁血凝重的色块,那些苍劲的牦牛以及混沌朦胧的月色,都仿佛像是在启示什么、呼唤什么、传递什么!贾雨当然不是在随意勾勒、随意涂抹,他也不是旨在对原始形态的直观描摹和绘制。我感觉贾雨的画中有一簇灵魂的火苗在呼啸、蹿动,这是贾雨所要表达的语言,这是川藏高原的语言,这些语言没有人去破译、去解读、去阐释!贾雨笔下的原生态,是川西北的肌体、高原的肌体,而具体词汇所表达的意义,则是现实的“红原”、 “稻城”、是牦牛挺立在风雪中的苍劲骨力……
贾雨山水画的意境,在文思与笔墨境界上达到了一种心灵的契合,可以这样认为,他的笔墨境界,有时甚至突破了他的文思,这不只是经验修来的,而是感觉,是人与天地万物一体的“痛痒”,是“到笔到纸时,直追出胸中之画,理法相生,气机流畅”的情感抒写。贾雨的“胸中之画”,这是腹稿,而一旦表现在纸上,就有了“气机”,就有了诗意的升华。
因此,阐释贾雨的画,不要囿于它的外在表现,更不要被一种看似重复的画景,遮蔽了判断。贾雨“深陷”川西北,就是为了向纵深开掘,找到一种凝重的绘画语言,一种可以将凝重托起的诗意。川西北有着厚重的诗意,那些诗意很原始、很优美,也很透明。贾雨被那种诗意牵绊着,他眼里的“红原”、“稻城”……都成了他追寻的“香巴拉”,那不再是一段传说,他相信传说就是存在,传说就是复活,传说一定有诗意的踪迹可寻!他相信那块隐秘的“净土”,在川西北的角角落落枝叶伸展。于是,他的“红原”、他的“稻城”,他的川西北的土地,都有了“香巴拉”的影子,那些燃烧的红色,那些凝重的灰色,彰显着一种诗意的重量和力量!
贾雨的原生态作品,是从川西北的坚硬外壳提炼出来的,因此,它留下了岩浆一样的火热:那猎
猎飘动的红色经幡、那橘红的、高耸的峻峰、那暗红的像血团一样的月亮,它们与凝重的灰仓,形成一种色彩单一的层次。但红色,却是一幅画的明亮的眼睛,它在板结的雪域高原,眨动着对辽阔世界的探知,这是一双纯亮的眼睛,你能发现那幽深中闪烁的火苗……我真的被贾雨感动了,他的那些单一的色块构成的画面,粗粝中彰显着浑厚的力道,他让人感到一种挤压、一种灵魂的压迫,而在这种压迫中,人又会突然升腾起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仿佛间,你读出了一种画的味道,一种灵魂裹挟在血肉中的悲壮,那是为了心中的“圣洁”而致死不变的壮美和崇高……
贾雨已经超越了一种原生态的抒写,他让那些在象牙塔里,调色磨墨的画家们汗颜。他的画没有他们的透明、秾丽、香醇,也没有他们的那种规矩和方圆。贾雨的画,就是从原生态中脱胎出来的,是川西北的产物,是精神的大窖中生发出的纯美的醉香。他的画是粗朴的,但那是雄健的粗朴;他的画是凝重的,但那是被灵魂烤炙的凝重!李可染先生说:“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里、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贾雨抒写着对川西北最深重的情,这份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理论的诠释。他用自己的灵魂告诉世人,他要用守候的方式,呵护他心中的“香巴拉”,他坚信那不是虚幻的图景,他的抒写,也许就是漫长的等待:人类需要“香巴拉”,因为人类需要灵魂的栖息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