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诗句——《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

中秋节的诗句——《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第1张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原文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迥见孤轮出,高从倚盖旋。

 二仪含皎澈,万象共澄鲜。

 整御当西陆,舒光丽上玄。

 从星变风雨,顺日助陶甄。

 远近同时望,晶荧此夜偏。

 运行调玉烛,洁白应金天。

 曲沼疑瑶镜,通衢若象筵。

 逢人尽冰雪,遇景即神仙。

 引素吞银汉,凝清洗绿烟。

 皋禽警露下,邻杵思风前。

 水是还珠浦,山成种玉田。

 剑沉三尺影,灯罢九枝然。

 象外形无迹,寰中影有迁。

 稍当云阙正,未映斗城悬。

 静对挥宸翰,闲临襞彩笺。

 境同牛渚上,宿在凤池边。

 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

 从今纸贵后,不复咏陈篇。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诗词鉴赏# 导语李泌,字长源,唐朝中期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北周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下面就和 一起来欣赏下李泌的诗词《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欢迎阅读!

  《奉和圣制重阳赐会聊示所怀》

 大唐造昌运,品物荷时成。

 乘秋逢令节,锡宴观群情。

 俯临秦山川,高会汉公卿。

 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赓歌圣人作,海内同休明。

  注释

 1、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能入火,随风雨而上下。

 2、赓歌:拼音:解释:酬唱和诗。

  赏析

 李泌这一首有名的五排,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重阳赐会聊示所怀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扩展阅读:历代评价

 明瓒:领取十年宰相。

 李隆基: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李亨:卿当上皇天宝中,为朕师友,下判广平行军,朕父子三人,资卿道义。

 柳玭:两京复,泌谋居多,其功乃大于鲁连、范蠡。

 阳城:邺侯经邦纬俗之谟,立言垂世之誉,独善兼济之略。

 梁肃:唐兴九世,天子以人文化成天下,王泽洽,颂声作,洋洋焉与三代同风。其辅相之臣曰邺侯李公泌字长源,用比兴之文,行易简之道,赞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尽理,闳丽而合雅。舒卷之道,必形於辞。其伟矣夫。……其习嘉遁,则有沧浪紫府之诗;其在王庭,则有君臣赓载之歌。或依隐以玩世,或主文以谲谏,步骤六义,发扬时风。观其词者,有以见上之任人,始兴之知人者已。初太上当阳,公以处士延登内殿,实敷黄老之训。至德初,宣皇以元良受禅,公则献《泰阶颂》,昭纂尧之道,睿文以广平伐罪。公则握中权之柄,参复夏之功。大德不官,既追五岳之隐;大用不器,终践代天之职。方将熙庶工以成邦教,载直笔以修唐书,命之不融,凡百兴叹?

 李炎:亦大是奇士!

 刘昫:①泌见可进而知难退,足为高率智辩之士;居相位而谈鬼神,乃见狂妄浮薄之踪。《王制》云:“执左道以乱政,杀。”宁无畏乎!②玙、泌、造、播,俱非相材。国祯左道,梁生直哉!

 宋祁: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观肃宗披榛莽,立朝廷,单言暂谋有所寤合,皆付以政。当此时,泌于献纳为不少,又佐代宗收两京,独不见录,宁二主不以宰相器之邪?德宗晚好鬼神事,乃获用,盖以怪自置而为之助也。繁为家传,言泌本居鬼谷,而史臣谬言好鬼道,以自解释。既又著泌数与灵仙接,言举不经,则知当时议者切而不与,有为而然。繁言多浮侈,不可信,掇其近实者著于传。至劝帝先事范阳,明太子无罪,亦不可诬也。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

 绿野堂建成之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指着宅子说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学生遍布天下,哪里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呢?

  注释

 奉和:做诗词和别人相应和,达到一唱一和的效果。

 令公:即指裴度,令公是唐朝对中书令的尊称,裴度(765年至83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中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因为拥立文宗有功,进位至中书令。又绿野堂为裴度之宅,所以这里的令公是指裴度。

 绿野堂:唐代裴度的住宅名,故址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南。《旧唐书裴度列传》又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

 开:创立,建设。

 物华:万物的精华。

 桃李:代指学生

  赏析

 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此诗运用借代的修辞,以桃李代学生,绿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这首诗通过写裴度房子不用种花就占尽了万物的精华(房子显眼气派)。表现了对一个老师桃李满天下芳名远播的赞美。

古诗鉴赏九大题材主题归类是如下:

一、山水田园(闲适隐逸):

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憎恶黑暗现实,厌恶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二、咏物言志:

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表达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

三、边塞征战:

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

四、思妇闺怨:

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

五、咏史怀古:

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

六、赠友送别:

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

七、羁旅思乡:

戍守边关、思乡怀远、有家难回的绵绵乡愁;羁旅愁思、厌倦漂泊、渴望回乡的似箭归心;浮萍飘蓬、千里相思、乡梦惊醒的寂寞孤独;登高远眺、家国万里、音书渺茫的忧思愁心;追忆死者、阴阳两隔、永生难忘的刻骨思念。

八、即景感怀(忧时伤国)

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战争频仍、山河破碎的忧时伤国;贫富对立、世道不公的批判谴责;朝廷无道、国运衰微的拳拳忧心;年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无奈悲叹。

九、雅趣哲理(谈禅说理):

天地永恒、人生渺短的伤感;豁达乐观、享受自然的愉悦;老当益壮、壮心不已的激情。

桃花·奉和咏龙门桃花诗》咏桃花诗鉴赏

萧悫

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

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

论时应未发,故欲影归轩。

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

这是一首歌咏栽植在龙门的桃花诗。

桃花是我国人民最为喜爱的名花之一,也是古代许多诗人笔下歌吟的题材。在《诗经》中,就有歌咏桃花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周南),“行彼秾矣,花和桃李”(召南)。唐中宗于景龙四年,与群臣宴于桃花园,学士李峤等侍臣各献桃花诗。皇帝令宫女歌唱,又命令太常寺官选其中二十多首入乐府,称之桃花行。至于以桃花作为地名的更是不胜枚举。人们不仅看重桃花的美丽,而又把它作为喜庆与瑞祥的象征,民间习俗把桃树的果实称为寿桃,是长寿和幸福的象征。

萧悫的这首咏龙门桃花诗,借花寓意。诗的开头两句直接入题,写桃花移植龙门。“旧闻开露井,今见植龙门”,汉乐府相和歌曲《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梁简文帝《初桃诗》:“飞花入露井,交干拂华堂”。水井无盖称露井。井是人们常聚集的场所,劳动之余,提瓶汲水,故在井边多植花草果树。特别是桃李,更是井边常见之树。汉乐府民歌中歌咏露井桃,就是作者所说旧闻之意。井边与龙门比较,自有卑贱与尊贵之分。自古以来统治者都认为龙是富贵帝王之家。井为下民食水之场所。桃花由露井边而移栽龙门,自然是身价十倍。龙门,恐指地名龙门山,同时兼用一登龙门,则身价百倍之典,暗寓君门之意。

诗的三、四两句,铺写龙门桃花的高贵,与原野塞上的桃花不同。“树少知非塞,花高异少源。”龙门桃花数量有限,不似塞上的片片桃林。由于龙门桃花地处势高而其花也显得鲜丽,不同于小土丘的桃花默默无闻,无人问津。这两句写出了龙门桃花的特征与优势。桃花可因其品种不同,栽培管理各异,而其花姿色可有优与劣之别,但绝无贵贱之分。龙门与原塞均可培植出美丽的桃花。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两处桃花之不同,恐更是渗入人意,由于其处境不同,暗寓官势地位的不同。龙门之桃花绝不可以与处于露井、原塞的凡花俗种可比。具体地发展了开端两句诗意,丰富了诗的内含。

五、六两句是议论,写观感。“论时应未发,故欲影归轩。”按照季节来说,桃花还不该开放,但龙门桃花却先于季节而盛开,致使自己观赏兴趣甚浓,想要日影西斜再驾车回归。轩,是古代卿大夫乘坐的一种华贵的车子,不难看出观赏者为达官显贵之士,暗扣“奉和”之意。前四句写龙门桃花非寻常可比,而赏花者也不比平民。花贵人更贵,人花相合相衬。可见,诗中物与情相融,一种审美追求向着无限的时空发展,有“忘路之远近”与“迷花倚石忽己暝”的神游桃花王国之感。

最后两句写出具有寓意的结论。“秪言经摘罢,犹胜逐风翻。”若把这盛开的桃花轻轻摘尽,总要胜过桃花随风零落,逐水成泥。折桃花插戴是古代妇女的一种习俗。折枝插瓶,时时观赏花开,能满足美的心理欲求。这要比花随风飘落更有意义与价值。这两句诗恐亦暗示,希望在上位的人赏识自己,简选与援引自己,攀龙门而显贵,不甘愿随风零落。埋没自己。

这首小诗,和在上位的人奉和,有干谒的意味,但不直露谀色,而借龙门桃花寓意。系用曲折的手法,表现自己的潜在的思想意识,读者自然妙悟出这一深层的寓意。这种借事借物托援引之意的诗,在唐代诗歌中就更多见了。

“奉和”是诗人之间的一种诗词应酬。即用诗词回复别人写给你的诗词。

具体解释:

奉:副词,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的敬辞,如文言文中常见的奉恳、奉还、奉告、奉劝、奉陪、奉劝。这些词语的重心在后面一个字。因此,“奉和”一词,只需要明白“和”的意义就行了。

和:读hè,四声。本义是“跟着唱”。如成语“一唱一和”。

因为古代人读书叫“读”,诗叫“吟”“唱”。用在诗人用诗词相互应答上,先写诗的,叫做“唱”,回应的叫做“和”。因为一唱一和不能“跑调”,需要统一在相同的“调子”上。诗词的“调子”就是“体”、“牌”。如,对方“唱”的是七律,应答也必须“和”七律;“唱”的是某个韵,“和”也用那种韵。具体有步韵(次韵)、用韵之分。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是令公这个人先写了一首“绿野堂种花”——这是唱,白居易回复一首相同体裁、相同用韵的诗——这是和。所以取名为《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十五属平阳。因来入建章。主家能教舞。城中巧画妆。低鬟向绮席。举袖拂花黄。烛送空回影。衫传箧里香。当由好留客。故作舞衣长。——南北朝·徐陵《奉和咏舞诗》 奉和咏舞诗 十五属平阳。

因来入建章。

主家能教舞。

城中巧画妆。

低鬟向绮席。

举袖拂花黄。

烛送空回影。

衫传箧里香。

当由好留客。

故作舞衣长。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徐摛之子。南朝梁陈间的诗人,文学家。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与宋朝郭茂倩并称“乐府双壁。”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赠镇右将军、特进,其侍中、左光禄、鼓吹、侯如故,谥曰章。 有四子:徐俭,徐份,徐仪,徐僔。

徐陵

身世闲商酒半醺,美人胸有北山文。平交百口悠悠辈,揖罢还期将相勋。——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 270》

已亥杂诗 270

身世闲商酒半醺,美人胸有北山文。

平交百口悠悠辈,揖罢还期将相勋。铁师讲经门径仄,铁诗念佛颇得力。似师毕竟胜狂禅,师今遟我莲花国。——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 141》

已亥杂诗 141

铁师讲经门径仄,铁诗念佛颇得力。

似师毕竟胜狂禅,师今遟我莲花国。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 81》

已亥杂诗 81

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

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49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