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第1张

3-6岁孩子的情绪特点

3~6岁宝宝的情绪怎么样此时的孩子社会情感迅速发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都逐渐发展起来了。并且,孩子调节情绪的认知策略开始出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强。他们开始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情绪表达规则,知道表现出适当的情绪可以得到成人相应的反应。他们还会使用富于表达性的身体动作来辨别情绪,对情绪的外部原因和结果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知道发生的某个事件让大人或同伴高兴了或是不高兴了。

3~6岁宝宝社会情感的发展还没有完善,因此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场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对情绪的控制能力才会有所增强。

易冲动

3~6岁宝宝的内抑制发展差,控制力弱,言语的调节功能不完善,因此当外界事物和情境刺激儿童时,情绪就会出现爆发性,常从一端迅速发展到情绪的另一端。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情绪易波动,极不稳定。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脸就象春天的天气那样多变,说哭就哭,说笑就笑。

易外露

这个时期的宝宝控制力发展差,他们的情绪变化毫不隐藏地表现出来,而且擅长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如,不高兴就哭,高兴、舒服就大笑或者是手舞足蹈,愤怒就瞪眼跺脚,有高兴的事就要向亲近的人诉说。

易感染

宝宝的情绪具有情境性,得到新玩具、妈妈离去、新朋友出现……都会使他们的情绪大起大落,孩子的情绪随着情境的改变而改变。很多时候情绪不是由宝宝自身发出来的,而是因周围人的情绪波动而引起的。在幼儿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朋友哭起来了,其他小朋友也莫名其妙地跟着哭起来,整个场面会变得混乱极了。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控制能力加强,这些情绪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道德感、审美感和调控情绪策略逐渐发展,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慢慢加强,易冲动、易外露、易感染这些特征就会逐渐减少,情绪的控制力、稳定性也会随之提高。

道德感

三岁以后,儿童产生了简单的道德感。在儿童与成人的交往中,初步接触到社会人群对人和事物的好坏、美丑的体验和评价。孩子的道德感就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在成人的评价和语言强化下发展起来的。儿童了解了游戏规则,遵守游戏规则,成人夸奖了他,他得到了肯定,体验到满意愉快的体验,又在成人的语言的指导下得到强化。他们逐渐知道哪个行为会引起满意的体验,哪些行为会引起不满意的和不愉快的体验。他们开始按照社会行为标准认识好坏、美丑,使道德感发展起来。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不妨多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社会准则,同时要用夸奖来巩固孩子的利他行为。如,孩子会主动地擦桌子,给奶奶洗苹果,爸爸妈妈要给他多多的鼓励和夸奖,让孩子体会到自豪感,为自己而骄傲。

审美感

孩子在成人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言语的直接影响下,能直接感知到与自己生活紧密相连的事物。如:美好的大自然、周围和谐的事物、优秀的美术、音乐、文学作品等。让孩子在欣赏这些事物中,产生一种愉悦的体验。审美感,就是从这些事物的鲜艳的颜色、新颖的形状、匀称的位置和图案开始的。到5~6岁,由于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和成人的指导,儿童对事物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增强。儿童就能从生活中分辨美丑,知道什么图画美,什么音乐好听,什么语言美,什么行为美。这样就产生了对美的事物的舒服而愉悦的情绪体验。

这时候,爸爸妈妈要多让孩子注意使用自己聪明的眼睛、耳朵、鼻子……,充分地运用它们来观察我们美丽的世界。有时间的时候带他们走出家门,到博物馆、公园、湖边、草地……去畅游,去欣赏美丽的事物,孩子对事物的感觉会更加敏锐,艺术修养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儿童在5~6岁时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掌握了简单的表现规则。在做了大人禁止做的事情后,为了逃避惩罚,掩饰自己的负罪感,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孩子会学会撒谎,但是他们的策略是简单的,很容易被成人发现。成人这时也不必发怒,要先检查自己的禁令是否合理,和孩子讲清楚道理,同时要记住,原先如果申明要惩罚的,就一定要执行。

此时的爸爸妈妈,更要细微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真正的想法,然后告诉孩子正确的情绪应对方法,这样孩子的应对策略才会更加有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看得见的情绪》,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看得见的情绪》1

  设计意图: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对孩子在情绪情感方面关注得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幼儿园的生活相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轻松和愉快的,压力不是很大,而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上幼儿可能不能一时适应。因此,我设计了情感教育活动“看得见的情绪”,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4、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难过或疼痛时不哭。

 5、了解主要症状,懂得预防和治疗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六个情绪脸谱(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2、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3、每个幼儿一个情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么样?

 听曲子“赶花会”。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

 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

 听曲子“北风吹,扎红头绳”。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伤心、难过)。

 教师小结:“伤心、高兴都是人的情绪,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幼儿学完后,个别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

 二、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三、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3、教师小结。

 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老师希望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四、游戏:玩情绪温度计。

 师:小朋友发热的时候你怎样才能知道你发烧多少度?(体温计)

 我们又怎样知道今天天气多少度呢,用什么来测量?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情绪温度计,请小朋友自己玩一玩。在10度以下是悲伤的情绪,在10-30度之间是高兴的情绪,在30-50度之间是兴奋的情绪。你玩到什么情绪,你就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是这种情绪。

 小朋友自己玩,教师个别询问。

 玩后提问:你最喜欢什么情绪?

 五、舞蹈:娃哈哈。

  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有趣的表情》。

 启发幼儿画出自己常有的几种表情,或者画自己喜欢的表情,鼓励幼儿边画边与同伴交流自己当时的心情。

  活动反思: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了让幼儿感受情绪的抽象,在"情绪大变脸"环节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性强的"表情面具"和"脸谱转盘",通过辨别表情来判断情绪,让幼儿认识"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搭起一个体验情绪的平台。然后通过观看幼儿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真正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他们都需要的是一张"笑脸",成为他们不屑的追求,真真切切感受"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初步会想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中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的活动延伸我认为不错,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谓独具匠心。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看得见的情绪》2

  一、设计意图

 我班都是独生子女,多数幼儿由于在家备受家长溺爱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依赖性强、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稍有不顺心或遇到困难就不开心、生气、哭泣等消极的情绪。而大班的幼儿又即将进入小学,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无形之中表明幼儿具备积极情绪的,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至关重要。,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而不做情绪的奴隶,为他们的成长及以后适应小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但是虽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判断、思考能力,但考虑到情绪是抽象的,不易理解,我从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出发,以"辨别面部表情来判断情绪,从而来控制情绪为线索,设计了"健康有氧操--情绪大变脸--玩脸谱转盘--联系生活实际--放飞好心情--一起来舞蹈"这六个环节,在音乐中开始,在音乐中结束,同时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初步学会感知判断情绪,从而了解良好的情绪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并初步教给幼儿控制情绪的方法,有意识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尝试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辨别几种常见的面部表情去感知、判断人的良好与不好情绪。

 2知道良好的情绪使人健康、初步学会去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3在观察、感知、辨认、判断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情绪识别力。

  三、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辨别面部表情来判断良好的与不好情绪。

 2、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积极想办法,来初步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

  四、活动准备

 1、六个表情面具(大笑、微笑、生气、哭泣、愤怒、害怕)

 2、准备《健康歌》、《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3、课前排练好《他落入了情绪的深渊》的小品。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趣导现在老师给你们猜一个谜语:"人人身上一大宝,既会哭来又会笑。生起气来眉上翘,高兴起来哈哈笑。"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脸)

 二、情绪大变脸

 (一)辨别面部表情

 1你们见过哪些表情的脸?(启发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表情面具)

 2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不同表情的脸?

 3教师小结:"脸"真是一位大魔术师,时时刻刻都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一会儿又生气,一会儿又愤怒……真的变化无穷,我们可以通过脸上的表情他人的情绪。

 (二)"变脸"游戏现在我们来玩玩变脸游戏好吗?

 1集体游戏。教师出示表情面具,幼儿做相应的表情。

 2同伴之间互相游戏:你说我来做。

 (三)引导幼儿将表情面具按情绪进行分类1刚才我们在玩变脸的游戏中,你觉得哪些脸让你心情高兴?哪些脸让你心情不好呢?

 2引导幼儿将几个表情面具从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进行归类。

 3教师小结:当我们微笑、大笑时我们的心情好,高兴、快乐属于良好的情绪;而当我们生气、哭泣、愤怒、害怕时,我们的心情不好,属于不好的情绪。情绪有"喜"、"怒"、"哀"、"乐"四种类型,原来,我们可以从我们脸上的表情知道他的情绪怎样。

 (四)玩"脸谱转盘",巩固对情绪的理解

 1规则:每次请1位小朋友来玩转盘,转动指针,指针指到哪一处脸谱,这位幼儿就试着做出这种脸谱的表情,判断出情绪大类(好的还是不好的情绪),并说说自己对这种情绪的感受。

 2讨论:你喜欢哪种情绪?不喜欢哪种情绪?为什么?(知道不良的情绪不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愉快的情绪有利于自己的身体健康)

 三、联系生活实际

 1请幼儿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幼儿园的生活片断。

 问:录像中哪些小朋友表现出好的情绪?哪些小朋友的情绪是不好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从面部表情进行判断)

 2这些小朋友为什们会有不好的情绪?你能想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有良好的情绪?(引导幼儿说说调节情绪的方法)

 3教师归纳小结:是呀,我们长大了,当我们不开心或害怕、想哭的时候,我们可以想很多办法,如把不高兴的原因讲给别人听,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去跑步、做游戏等,慢慢就会把不开心的事给忘了,同时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也要变得坚强、勇敢,不要随便掉眼泪。如果我们经常保持快乐的情绪,我们的身体才会更加健康。

 四、一起来跳舞最后,让我们随着《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欢快的旋律唱起来、跳起来。让我们时刻能像现在一样高兴、快乐,保持一份好心情。

  活动延伸:

 1布置"心情墙",引导幼儿学习用脸谱娃娃的表情进行自己心情的记录。

 2开展"小小心理咨询师"的活动

  课后反思: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了让幼儿感受情绪的抽象,在"情绪大变脸"环节中,教师运用了操作性强的"表情面具"和"脸谱转盘",通过辨别表情来判断情绪,让幼儿认识"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搭起一个体验情绪的平台。然后通过观看幼儿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片段,真正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很容易感受到他们都需要的是一张"笑脸",成为他们不屑的追求,真真切切感受"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初步会想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活动环节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活动中的游戏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后的活动延伸我认为不错,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可谓独具匠心。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看得见的情绪》3

  课程分析:

 《纲要》提出: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列在首位,可见积极的态度和情感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力。每个孩子都会有各种情绪体验,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但负性情绪过多,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孩子极端不快的情绪体验,保持积极愉快的情感,情调。

  课程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做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课程准备: 地垫若干、课件、纸盒及各种表情。

  课程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快乐情绪。

 1游戏形式引入主题:让幼儿围着报纸听声音转圈,声音一停,幼儿站到报纸上,逐一减少报纸。

 2让幼儿说一说刚才玩游戏后心情是怎样的?(高兴,兴奋)

 师:在刚才玩游戏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样的感觉?

 3教师小结:其实,老师也发现了你们刚才在玩游戏的时候很高兴、很兴奋还有一点紧张,你们猜我是怎么知道的?对的,原来从一个人脸上的表情是可以猜测出这个人的心情怎样的。

 二、欣赏表情,感知基本情绪。

 1在大屏幕中依次呈现让幼儿观察,理解中人物的情绪。(高兴,兴奋,不高兴,生气)

 师:老师这有一些小朋友各种表情的照片,想请你们来看看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们也来来猜一下?

 (1)出示高兴的情绪。

 师:这几个小朋友的心情怎么样?猜猜他们遇到了什么事让他们这么高兴、开心甚至有点兴奋呢?

 师小结:你们说得非常好,这些事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开心、高兴的感受。

 (2)出示生气的情绪。

 师:这些小朋友他们的心情又是什么样的呢?那这些小朋友又是遇到了什么事让他们生气、不高兴呢?

 师小结:是的,这些事确实会让人有点不高兴,有点生气,有点愤怒。

 (3)出示悲伤的情绪。

 师:继续往下看,这是什么样的心情?这几个小朋友可能遇到了什么样的事让他们感到伤心了呢?

 师小结:这些事也确实会让人伤心呢,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2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认识情绪“嫉妒”。

 (1)师:有这样的一只小熊它也遇到了让它感到烦心的事情,它遇到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师:我想请我们小朋友想一想,小熊看到妈妈喜欢弟弟而没有关注到自己,看到小兔子有了他自己特别想要的一只小狗而自己没有的时候,他的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3)师:你们说的都很好,小熊的心里确实都有大家说的那种感觉,我们送它一个有趣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感觉叫做嫉妒!嫉妒是什么呢?嫉妒就是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没有,这时候心里就会非常的生气、难过、伤心,这种感觉就叫做嫉妒。

 (4)师小结:其实嫉妒是一种很正常的情绪,不仅小朋友们会嫉妒,连老师、爸爸妈妈、大人有时候也会遇到嫉妒的事呢!当我们遇到嫉妒的事的时候,我们可以想一想我们自己拥有哪些东西是别人没有的,我们也有一些特殊的、特别的地方,当你这样想后自己的心里也就舒服多了。

 三、出示“心情日记”表。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是一张心情日记表,我们可以在表格里填上你的姓名,日期,还有你们的心情指数,在下面的大格子里可以将你开心的和不开心的心情故事画下来,这样也会让你的心情变好些。今天我们回去后就可以将今天的心情画下来制作成心情日记,好吗?

  课程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精心准备了四种情绪的相关课件及四种情绪的表情,如“高兴、生气、伤心、妒忌”等。大班的孩子感觉对四种情绪很容易把握。孩子们也难以接受太复杂的表情,只有“高兴”与“难受”比较接近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同时,我想引导孩子正面的心理健康发展,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就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我想教育孩子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在游戏中设计了一个情绪表现,让孩子们猜一猜、画一画,演一演,相互传递。也是让孩子能够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当《表情歌》音乐响起时,我们一起动起来。我感受到孩子们此刻是快乐的,我想我此次引导他们有一个快乐心情的目的达到了。

(1)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幼儿良好的情绪依赖于幼儿园中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因为单调的刺激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等消极情绪,而环境的变化与多样则能激发人的探索兴趣。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儿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情绪具有易感性的特点,和谐、优美、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无疑会使幼儿从中受到感染,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会成为一种情绪背景,影响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幼儿期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情绪的作用十分大。这是因为游戏不仅使幼儿直接从活动本身获得快乐,还可以满足幼儿的许多需要。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第二,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第三,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3)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成人要善于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从幼儿的情绪表现来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注意孩子积极情感的引导,让积极情感成为幼儿情感的主旋律,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班健康活动情绪教案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4、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5、让幼儿知道愉快有益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课件-表情(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2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3每个幼儿一个纸盒。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么样

 (听曲子"赶花会"。)

 2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

 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

 (听曲子"北风吹,扎红头绳"。)

 3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伤心、难过)。

 4教师小结:伤心、高兴都是人的情绪,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

 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5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

 二、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三、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3、教师小结: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

 4、教师介绍方法:(气球、情绪垃圾箱)

 四、制作情绪垃圾箱。

 1、教师:现在我们要拿出盒子,你们都知道了盒子有什么用吧那现在就请你们装饰一下自己的情绪垃圾箱。这样,以后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快乐的心情。

 2、结束语: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老师希望我们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幼儿情绪发展是指个体情绪发展的一个阶段。情绪在幼儿阶段的发展过程及规律性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扩展,幼儿情绪种类不断丰富,情绪体验不断深刻。其发展特点:

情绪日益丰富和深刻化,引起情绪体验的动因增多,情绪逐渐分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现象转化为指向事物的内在特征;情绪的稳定性逐步提高,随着脑的发育和语言的发展,幼儿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逐渐发展,情绪的冲动性、易变性减少;社会性情绪产生并发展,幼儿最初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儿童情感情绪的表现其实是很容易观察的,他在日常的生活中,以及他在和玩伴或者同伴在一起游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他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因为儿童情绪情感的变化不像成年人会被遮挡住,但是他不会的他一定会百分百的显现出来,如果他生气了,那么就一定会生气,如果他想哭那么一定就会哭,所以说对于这些观察的话,我们现场就可以观察到,那么分析的时候你得分析这个孩子的性格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是冲动的还是异度的等等等等。

幼儿情绪、情感与幼儿的活动

  (一)生活环境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生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自然环境对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处于轻松、愉快的积极情绪状态,而差的环境则容易导致幼儿的消极情绪。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周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及幼儿之间的关系。而在这些关系中,对幼儿影响最大的是班内教师与幼J 1本人的关系及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关系。

  (二)游戏活动与幼儿的情绪、情感

  游戏和幼儿情绪、情感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主动感是幼儿期的重要需要形式,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主动活动的机会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不受压抑地自由表达自己的愿望,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和态度自然地流露出来,由被动变为主动,从而感到愉快、自信、心情舒畅。

  2幼儿期旺盛的求知欲可以在游戏中得到满足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自由摆弄、操作、直接感知和“实验”,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进行适合自己特点的动作,自由变换方式,使好动的要求得到满足。

  3参加成人活动是每个幼儿的梦想,游戏可以使梦想成真,给幼儿带来巨大快乐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利用玩具或代替物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达到参与成人活动的目的,实现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并获得快乐。

  (三)在活动中帮助幼儿克服不良情绪

  教师或其他成人要善于在活动中发现与辨别孩子的情绪,并从这些情绪中分析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要注意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情感引导为主,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

  (四)幼儿情绪、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婴幼儿情绪发展主要依靠周围情绪气氛的熏陶。因此,教师要努力保持和谐的情绪气氛,并且与幼儿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

  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成人要给孩子以愉快的、稳定的情绪示范和感染。家长要避免喜怒无常,不过分溺爱和吝惜爱;教师也应把忧伤留在教室外,情绪饱满地进课堂,理智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和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教育过程中以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要学会倾听,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教学方式上要学会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等教育技巧。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教师在处理学生情绪问题的时候,需要灵活或综合运用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等干预技能。同时,逐渐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幼儿情绪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和深刻化、自我调节化。

(一) 情绪和情感的社会化

幼儿最初的情绪和情感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幼儿的成长,情绪情感逐渐与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因此,情绪的社会化过程就是情感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⒈ 情绪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

幼儿情绪中,涉及社会性交往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爱姆斯利用两年的时间,对幼儿交往中的微笑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从1岁半到3岁,非社会性微笑的比例下降,社交性微笑的比例则有所增长。法国心理学家列鲁阿·布斯旺类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情况下,8岁儿童比4岁幼儿在看**时的情感交往次数有所增加;4岁幼儿看**时主要同教师交往,而8岁儿童则主要同邻近儿童交往。

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情感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幼儿与老师的情感交往多于与同伴的情感交往。

⒉ 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1岁以内幼儿情绪反应的主要动因。而1-3岁幼儿情绪反应的动因除了与满足生理需要有关的事物外,还有大量与社会需要有关的事物。3-4岁的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幼儿有要求别人注意、要求和别人交往的需要,如果成人对幼儿不理睬,或者其他幼儿不和他一起玩,这对他来说,就成为一种惩罚手段,使他感到烦恼不安,甚至痛苦。同时,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社会性情感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

⒊ 表情的社会化

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有的表情是生物学性质的本能表现,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周围人们的表情手段。

面部表情是情绪生理过程的一部分,但它又与社会性认知有密切的联系。掌握社会性面部表情有赖于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而区别面部表情的能力是社会性认知的重要标志。表情所提供的信息对幼儿和成人交往的发展与社会性发展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解释面部表情和运用表情手段的能力都有所增长。黄煜锋的研究表明,幼儿园小班孩子已能辨认到别人的表情,对愤怒表情的识别,则大约在幼儿园中班开始。前苏联的雅可布松认为,婴儿的特点是毫不保留地表露自己的情绪。以后则根据社会的要求调节真实情绪的表现方式。幼儿从2岁开始已经能够用表情手段去影响别人,并学会在不同场合下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同样的情感。

(二) 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从情绪指向的事物来看,其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情绪日益丰富有两个含义:一是情绪过程越来越分化。情绪分化主要发生在两岁之前,但在学前期也继续出现一些高级情感,如尊敬、怜惜等。二是情绪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先前不能引起幼儿体验的事物,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如亲爱的情感。首先是对父母或其他照顾婴儿的成人,然后是对兄弟姐妹和家中其他成员有了这种情感。进入幼儿园以后,先是对老师,然后对小朋友有了亲爱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范围也是逐渐扩大的。

情绪的深化,是指它指向的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从指向事物的表面到指向事物更内在的特点。例如,被成人抱起来,较小的孩子感到亲切,较大的孩子会感到不好意思;年小幼儿对父母的依恋,主要由于父母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年长的幼儿则已经包括对父母劳动的尊重和爱戴等内容。

(三)情感的自我调节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对情绪过程的自我调节能力得到加强。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⒈ 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

年小的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这与其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皮质的兴奋容易扩散、皮质对皮下中枢的控制能力发展不足相关。随着幼儿的发育以及语言的发展,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幼儿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起初是被动的,由于服从成人的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情感。直到幼儿晚期(5-6、7岁),幼儿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才逐渐发展。成人经常不断的教育和要求,以及幼儿的集体活动和集体生活的要求,都有利于他们逐渐养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减少冲动性。

⒉ 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

婴幼儿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具有情境性、易变性、易受感染的特点。婴幼儿的两种对立情绪,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相互转换,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幼儿晚期情绪较少受一般人的感染,但仍然易受家长和教师的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情绪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逐步加强,情绪逐渐趋于稳定。

⒊ 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幼儿初期(3-4岁)的幼儿还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完全外露,丝毫不加掩饰。随着语言和幼儿心理活动随意性的发展,幼儿逐渐能够调节自己的情感及其外部表现,这一阶段的幼儿,从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到开始产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的意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因此,情绪仍然是明显的外露。

幼儿晚期(5-6、7岁)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能较多地调节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学前到学龄期间,幼儿情绪的发展成就惊人,他们的许多情绪技能例如控制消极情绪的爆发、表现出不同于真实感受的“表面情绪”或“情绪外壳”,尤其在3-12岁之间飞速增长,这时儿童在交往中掌握了许多情绪技能,并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情绪调节策略。儿童情绪逐渐内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69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