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实也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对自己的遭遇的悲伤,渴望与同伴们一起的感情。
孤雁
唐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白话译文
一只离群孤雁,不想饮水,不肯进食,只是低飞哀叫,思念追寻它的同伴。
雁群消失在云海之间,谁来怜惜这天际孤雁
放眼望尽天涯,好像看到同伴身影;哀鸣响震山谷,好像听到同伴召唤。
野鸦不解孤雁心情,只顾自己鸣噪不停。
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孤雁那样孤单、困苦,同时却还要不断地呼号、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炽烈地燃烧,它甚至连吃喝都可抛弃,更不顾处境的安危;虽然命薄但是心高,宁愿飞翔在万重云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是大匠运斤,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甚至还有光和影,能给读者以“立体感”。
全诗以孤雁象征自己。诗写的是孤雁,无一字涉及诗人自己。但通过这只不饮不啄、穿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的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只身颠沛流离、怀念亲朋的情怀。
我认为诗人之所以常用月亮来表达思想之情,是因为:
1、人在白天有各种各样活动,如工作、学习、社交等,这些活动会分散注意力。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独自一个人了,就容易思念家人、思念家乡。而晚上比较容易见到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以物托情,就容易将这些感情寄托于月亮。
2、外出的旅人虽然和家人、家乡分离,但抬头所见的月亮却可以成为联系双方的媒介,因为我们头上的月亮是同一个,即所谓“千里共婵娟”。所以月亮就容易成为我们倾诉思亲、思乡之情的对象。
3、每个月的月中,月亮会很圆。圆月容易让人想起家人的团圆,所以能激发人的思乡之情。
表达的情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徐志摩的诗《偶然》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许许多多关于徐志摩的轶闻韵事流传中,偶有人谈及徐早期的一首诗《偶然》及其创作来由,当即引起争议,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缘为志摩早年留学欧美时,结识了林徽因女士,两人成为密友,情谊非同一般。然而事与愿违,徽因后另有所属,嫁给了梁思成为妻。志摩伤心失望之余,写成此诗寄托怀抱。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徐为了另一女友--后来成为科学家任鸿隽夫人的陈衡哲而作……总之,无非出于旁人臆测之说,并非确证。倒是笔者曾由某知情人口中,得知另一段有关情节既鲜为人知,且来源有自,不妨记述于下,以作补遗。
据传30年代初,徐志摩在北平与交际明星陆小曼一见倾心,互相热恋。然而当时的小曼业已名花有主,乃是高级军官王赓的夫人。因此,他俩的恋情大受舆论谴责,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志摩一再情场铩羽,灰心丧志,于是再度出国,游学西欧,藉以逃避现实。当他漫游至巴黎时,下榻旅舍,穷愁无聊,便每晚去附近一家咖啡店消磨时间,习以为常,成为店中的熟客。某晚,他去得稍晏,小店已快打烊了。志摩占了角落一隅,一边品啜咖啡,一边举目巡视。但见座客已寥寥无几,店堂中的一挂莲瓣吊灯业已关闭,只有几盏桔红色的壁灯在静谧的空间摇曳着朦胧的光影。这时他才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面戴黑纱的女郎默然独坐,意态殊为落寞。心想:一个年轻女子深夜流连茶座,莫非也和自己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么 好在西方风气开放,不必顾虑避嫌,便径自端着咖啡,走到女郎的桌边,说声"对不起 可以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与杜甫的《登岳阳楼》这两首诗,一写喜悦,一写忧愁;一想象奇特,一注重现实,对比十分鲜明。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时所作。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登上岳阳楼,纵目眺望,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了生命。你看,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映衬,构成对仗,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顿使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朦胧中的幻景。诚然,诗人是有些醉意了: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何等潇洒自如,情调何等舒展流畅,态度又何其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自然生成,巧夺天功。
同登岳阳楼,杜甫却没有此种豪情,只有满目凄凉,他的《登岳阳楼》意境是十分宽阔宏伟的。
诗的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说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就像整个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只用了十个字,便将洞庭湖浩瀚无边的巨大形象逼真地描画了出来。
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没有一个居身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漂流!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开头两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来含有什么样的意境了。这两句诗,从表面上看来,意境像是很简单:诗人说了在若干年前就听得人家说洞庭湖的名胜,今天居然能够登上岳阳楼,亲眼看到这一片山色湖光的美景。因此清人仇兆鳌就认为:“‘昔闻’、‘今上’,喜初登也。”①但仅这样理解,就把杜诗原来的意境领会得太浅了。这里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而是在这平淡的叙述中寄寓着漂泊天涯、怀才不遇、桑田沧海、壮气蒿莱等许许多多的感触。俞陛云《诗境浅说》:“此题宏大。读者试思如何起笔,少陵即从本题直说。昔闻洞庭之名,今登楼亲见之,用对句起,雄厚有力。”本来是沉郁之感,不该是喜悦之情;若是喜悦之情,就和结句的“凭轩涕泗流”连不到一起了。我们知道,杜甫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未放弃“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二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
这首诗,以其意境的开阔宏丽为人称道,而这意境是从诗的抱负中来,是从诗人的生活思想中来,也有再现时代背景的作用。清初黄生对这一首诗有一段议论,大意说: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写得那么宽阔广大,五、六两句叙述自己的身世,又是写得这么凄凉落寞,诗的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一个极大的转变,这样,七、八两句就很难安排了。哪想到诗人忽然把笔力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五个字,这样的胸襟,和上面“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写自然界的宏奇伟丽气象,就能够很好地衬托起来,斤两相称,这样创造的才能,当然就压倒了后人,谁也不敢再写岳阳楼的诗了。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表达诗人心理四点 一、秋风破屋(焦虑)
二、群童“趁风打劫”(无奈)
三、屋漏遭逢夜雨(痛苦、凄凉)
四、诗人期盼广厦、推己及人,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和祝愿。
2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荡:无限。 “吟鞭”指诗人马鞭。“东指”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落红”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花”指国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类为国效力的高贵品质。后人又常用此句表达前辈对后辈的爱护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笔锋一转,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并反用陆游的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一〕文心子、痴意子、虚谷子,全称“诗宗三子”或“三子”。三人分别代表文学创作的三种境界,即“文学三境”或“诗三境”。排名不分先后。
文学第一境:作文应有心,下笔水势出。有心则不章法不乱,无心则天道自然。大丈夫写文章当胸怀水势,意在笔先。明代作家袁宏道说:“文心和水机,真是悉悉相通啊!”
文学第二境:文当有情、有意、有痴。对人痴,对物痴,对情最痴。故张岱有云:“莫道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诚如斯。自痴心起,境界浑然而生。
文学第三境:欲成大事业者,必先修身养性。虚谷子,名如其人。虚怀若谷,才能达人,谦谦君子。故天将降大任,必先磨练其心志。所以古往今来成就文学大业者大都是品德高尚之人。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不论是写文章还是接人待物,都要有一颗谦虚包容宏大感恩的心。有容乃大,江湖不纳细流,岂能长久?山川不纳微尘,岂能壮观?
〔二〕又有一说“诗宗三子”是海子、书生霸王、文心子。海子是太阳,书生霸王是月亮,文心子是星星。
三人都是平民艺术家,是属于大众的通俗的。前者虽然未开宗立派,但是却因为卧轨自杀而名动后世。后二位,书生霸王开创了“新国风”现实主义诗词创作,诗友多响应之,乃创立“彼岸诗社”,影响颇大。文心子乃后起之秀最为著名,号称“才子狂人”、“白衣卿相”、“谪仙龙隐”。文心子,八十后一代,开创“千寻体”风格,主张诗词在于表达情感自由放纵,不拘一格,颇似苏辛豪放派后劲。
综观三位,虽然都是诗人,虽然所写诗歌不同体,但同样表达了最低下层的知识分子的激情和落魄。文心子被誉为“才子词人”、“白衣卿相”柳永在世,不正说明了这一点么?
中国当代有没有杰出的诗人?中国当代还有没有让人尊敬而又信服的伟大诗人?中国还有没有不沾铜臭却如清风怡然自得的诗人?中国还有不被媒体污染的诗人?中国还有没有遗世而独立的诗人?
中国当代有没有杰出的诗人?中国当代还有没有让人尊敬而又信服的伟大诗人?中国还有没有不沾铜臭却如清风怡然自得的诗人?中国还有不被媒体污染的诗人?中国还有没有遗世而独立的诗人?
诗人是什么?诗人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追求人类精神的家园。文心子说:“诗人是哲学的感性表达和文化沉淀。诗人是这个世界的影像,没有诗人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因为诗人死了,社会也就死了。海子的死就是对这个社会的失望。”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天才诗人大概就这么三位,一位海子,一位书生霸王,一位是文心子。相信第一位天才已经夭折,另一位书生霸王是杰出的平民诗人,最后一位是一位最有个性的号称“隐居诗人”。曾经看到过他的诗联号称:“北大无才子,香居有佳人。”还有“不疯不狂难为圣,即痴即颠我名仙。”文心子真当世“龙隐谪仙”也。有人称他为“才子狂人”,或当世“白衣卿相”,看如果说海子是执着的太阳,那么书生霸王赵缺就是大家的月亮,而文心子就是稀少的哈雷慧星,闪光而不为世人所见。
海子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诗人是理想化的,思想不佳者写不出什么杰作。海子的《太阳》最有名,然而可悲的是海子的太阳没有在他有生之年照亮大地,却对无知的社会彻底失望,或许自古文人都有一种同样的感触。这正证明了世界的愚昧和诗人的悲剧。诗人的死是对社会的叫嚣,是对无知的抗议,是悲怆的历史呐喊!如果世界没有堕落,诗人会死么?有人说,你可以继续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奋斗啊,何必去死?因为诗人改变不了什么,就这个世界的大格局来讲。再者,既然失望已经大于希望,诗人就决定用最珍贵的生命来告诉这个世界,我要去最纯净的天国,不能让世俗玷污我的身体。诗人已经达到了极度的精神分裂状态。我相信,诗人只有一死,才能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只有这样,国人的愚昧才会被震撼,乃至唤醒。故天才诗人文心子说:“诗人不死,世界不哀!”
这样,让我想起了书生霸王赵缺先生,著名诗人赵缺先生也是一位平民诗人。他和海子一样,也是一位苦难天才。据说赵先生一生也极尽坎坷,二十七岁时(2003年),流离河南,偶于街头遇老丐、孺子,心动而感泣,好诗忽自成。后于网络提倡“新国风”现实主义诗词创作,诗友多响应之,乃创立“彼岸诗社”。赵先生不愧是书生霸王,有霸气,有才气,有诗坛领袖风范。赵先生的气质不凡,才志堪称。赵缺先生说:“一:官职大,诗才未必大;二:人缘好,作品未必好;三:学位高,学识未必高!”书生霸王对当代诗坛不出好作品的原因分析得相当精当。正是由于诗才不足、作品不好、学识有限的人占据了诗坛,才导致我们看不到好的作品。再有书生霸王的《荡寇志——清点当前网络诗坛的七大毒草》,其中对当代诗坛的分析更为精辟。一、遗老体。二、实验体。三、旧体新诗。四、伪旧体新诗。五、民主体。六、酬答体。七、老干体。最后再加上这七颗毒草,所以中国当代更没有杰出的诗人,更何谈伟大?
然而真正杰出的诗人却为世遗忘。他就是文心子。若雨文学网著名诗人虚谷子有诗相赠:“吾爱文心子,年少逸风流。诗篇传百世,文章著千秋。古来谁曾此?惟有子安赋。江山有才人,代代出英储。”他把文心子比作王子安,可见推崇之高;诗词网诗人三隐曾谓,“兄当世白衣卿相也”,可见亦是十分崇拜。探花不喝酒说,“文心子的诗九歌风韵在,壮哉!”屈原的《九歌》风韵之高,能如此推崇定然非同一般。孤焱燎原君对文心子说道:“好一个文心子!看过你的几篇文章犹如历山游水般舒畅。大风起兮君飞扬,世人多论胜君王。我自为龙我自舞,翻尽涛海惊天浪。”天涯博客鱼樵客留言:“龙大者兴风作雨,志者隐于市。文兄乃当世卧龙,欣赏,天下独醉我独醒。果然,‘英雄泪,壮英雄。’人生知一知己足矣,阳春白雪,和者甚寡。文兄之意如高山流水,知音何求。伯乐何稀,赤兔常有!吾愿作文曲星君耳!”我本楚狂人留言:“文心子君高才,我这儿有礼了。不想只因相见太晚。天纵其才,纵观当世子安犹在乎?看了文兄的作品,真是南山卧龙!”卧居龙留言:“呵呵。果然是‘是非成败用心点’,成王败寇!一壶浊酒话相逢。即便名气再大,也只是成为别人的谈资而已。说英雄没有不悲凉的。文兄却敢于怒天。陶风犹在。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小强之天下无双留言:“支持一下。果然是建安风骨,唐韵落雪,宋词飞花。交个朋友吧。我在西祠看到你的。怪不得这里才是一个真正的才子佳人。”柳青青留言:“喜欢文心子的诗词,如果在古代,当为第一词人!然而却如柳三变之落没,看来这个社会亏待了天才。一个真正的天才。”
文心子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反叛精神。因为才情气质不俗注定了诗人的悲剧。因为不甘心平凡一生,所以要对抗命运。如果说这个世界太浮躁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一定喜欢金钱;如果人心太浮躁,一定会被物质迷惑。如果诗人太浮躁,那么怎么会出好诗?诗人是什么?诗人是表达情感追求个性解放的旗帜。诗人是世界哲理化的产物,诗人是世界审美情趣的产物,诗人是世界的一面镜子,诗人是宁静的一片湖水,能照出世间万物的虚相。
读过文心子的诗的人一定不会忘掉。因为文心子的诗情才情气质更为世所不容。正所谓胸中有才气自华,有才华的诗人大都于世不容,或隐居或孤高自傲。清高,是因为诗人标榜自己与众不同。正因为于此,陶渊明才成为著名诗人,千古隐逸之宗。文心子的诗有“一代宗师”之美誉,看他的雄浑瑰丽的诗句:
成王败寇非定数,是非黑白用心点。——《美感》
看流光尽飞渡,闲云过也,雄心如苍狗!——《小梅花·硕鼠》
难了横霄吹断,寄情处,叫诗拍案。--《雨霖岭》
妾身为情,郎若为侬,拳权救苍生!——《四张机》
欲笺心事无思绪,人最风流,无字尚相思。——《蝶恋花·无字中秋》
书生满身铜臭气,英雄生在太平间!——《初雪》
对于这位天才诗人我们没有什么可挑剔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文心子这块江苏大金子一定会发出最耀眼的光芒来。虽然文心子像星星伴月亮,月亮伴太阳一样远离遁世。可是我相信他的诗情才情却掩盖不了他的身影。因为他的诗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言志,歌永言。”文心子不仅开创了一体新诗体,名曰“千寻体”或“千寻派”。更成就了“一代诗宗”的美誉。文心子同样是平民的诗人,是中国老百姓的诗人,因为他主张的诗词是雅俗共赏的,是贴进下层的,但正因为像白居易一样的口语化运用,使得文心子的诗有一种更自然平易近人的味道。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最后再说一下三位我所欣赏的天才诗人的共同点和区别。先说共同点,第一点,我相信诗人是理想化的。正如文心子所说:“诗人是哲学的感性表达和文化沉淀。诗人是这个世界的影像,没有诗人的社会是不正常的。因为诗人死了,社会也就死了。”再有三位都是平民化的诗人,都是用最贴进生活和老百姓的生活创作。第三个共同点也是非常有意思。三位都是自小人在乡村长大,都是乡村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这是巧合还是意外?相信只有老天知道。
再说说三位诗人的区别:一,海子所写的多是现代新诗,而且长于现代诗。海子思想受《圣经》影响较重,可能已经达到了精神分裂的极度状态。后来海子仿佛看到了太阳的光芒。二,书生霸王所写的是“时尚诗词”,即用古典诗词描写现代生活。书生霸王是唐宋格律派的严格继承者。三,文心子所写即有古韵新吟的“千寻体”,又有现代新诗歌的创新性。文心子是二者皆长,他既是古典诗词的创新者、发扬者,又是现代诗诗的开拓进取者。还有三位的学位都不高,海子也就是大学,而书生霸王和文心子是自学成才。正如书生霸王所言,学位高未必常识高,学位高未必就出好诗词。所以,当代诗坛中国最有希望的就这三位诗人了。海子潇洒一走,只有此后二公是中国诗坛的主导力量了。希望天公不拘一格降诗才,但是更希望老天降了诗才更能重用人才,不枉天才文曲星凡来。文公《四张机》说,“郎乃上天文曲星,被贬凡间慎此行。”如斯也。
我相信,海子不死,三位诗人,可以顶足而立。可是海子死了,只留下两位诗人,书生霸王和文心子,但是后来者可能居上。看过二位的诗词就见高下了。只要稍懂点诗词的人就会发现:书生霸王是杜甫,而文心子是李白。而杜甫是平民百姓家的,李白是官家的吗?不是。只不过官家更欣赏这位雅俗共赏的才子狂人罢了。李白更是平民大众的。不说了,希望看到二公的好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