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把字句,哪些动词可以用把字句

什么时候用把字句,哪些动词可以用把字句,第1张

“妈妈,把窗户关上。”“你把地图朝左边挪挪。”这两个句子在语法书上称

为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非凡的句式,即由“把”字短语接动词短语充当谓语的句

式。“把窗户”是“把”字短语,“关上”是动词短语,“把窗户关上”一起充当

句子的谓语;“把地图”是“把”字短语,“朝左边挪挪”是动词短语,“把地图

朝左边挪挪”一起充当句子的谓语。

用把字句和不用把字句在表意上是有区别的。譬如,“李二嫂哭哑了嗓子”侧

重于“嗓子”,“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则侧重于“哑了”;“我们一定要修好淮

河”是强调“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强调“修好”。

把字句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谓语中主要动词不能是个光杆动词,也就是说在动词前后要有一点别的成

分。“把窗户关上”,“关”后边有个“上”;“把地图朝左边挪挪”,“挪”前

边有个“朝左边”,而且自身还重叠了(“挪挪”)。光说“把窗户关”“把地图

挪”都不行。最起码得加个“了”,说成“把窗户关了”“把地图挪了”。

但歌词和戏曲唱词可以例外。因为受字数限制或者考虑押韵,容许在把字句中

使用光杆动词。譬如大家熟悉的“夫妻双双把家还”“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

还有一些双音动词,其本身带有结果义或完成义的,可以用“光杆儿”充当谓

语,不必添加别的成分。例如:“赶紧把俘虏遣散!”“我们年内一定把这项任务

完成。”

二、主要动词通常都能够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如“关窗户”“

挪地图”。有时候动词本身并不能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像“别把肚

子吃坏了”“李二嫂把嗓子哭哑了”,总不能说“吃肚子”“哭嗓子”吧?不过,

整个动词短语可以跟“把”后边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即“吃坏肚子”“哭哑嗓子

”。这同样也符合把字句的要求。

“关窗户”的“窗户”,“挪地图”的“地图”,我们称之为受事宾主。所谓

受事,指的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把字句中,“把”字后边的成分,不限于受事,

也可以是处所。在“昨天把仓库都堆满了”“一口气把那三百级台阶走完了”,这

两个把字句里,“仓库”和“三百级台阶”都表示处所。当然,这儿的动词短语和

表处所的词语仍然可以构成动宾关系:“堆满仓库”“走完三百级台阶”。

三、一般的把字句,主要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如上边的“关、挪”等。在北方

话口语中,一部分把字句可以使用不及物动词,像“千万别把犯人跑了”“真没想

到,把个大嫂死了”。这两句中,“把”后边的成分不是受事,也不是处所,而是

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动词则是表示消失意义的不及物动词。整个句子说明

发生了不如意的事情。这两个动词都不能直接跟施事名词构成动宾关系,不能说“

跑犯人”和“死大嫂”。但是,在动词后边加个“了”,还是可以构成动宾关系:

“跑了犯人”和“死了大嫂”。只是这类宾语非同一般,语法书上称为存现宾语。

必须指出,即使是及物动词,也不是个个都能充当把字句的主要动词的。譬如

不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有、是、像、存在、属于、姓”等,都不能用于把字句。

试比较:

我有精装本《咬文嚼字》。(√)

我把精装本《咬文嚼字》(×)

我是雷锋班的战士。(√)

我把雷锋班的战士是。(×)

又比如纯粹表示感觉、知觉的一部分动词“感到、听到、看见、知道”等也不

用于把字句。我们不能说:“你把这件事知道了吗?”“他们没有把我看见。”

四、还有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它由“把”字短语单独作谓语,后边不出现动词

短语。例如:“我把你这个小精灵丫头!”“我把你这个冒失鬼啊!”这种把字句

,一般只出现在口语中,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格式:“我把你这个……(啊)!”它

的作用是表示责怪或无可奈何。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八)“方式、手法”的区分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九)“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十)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

意思是人们选择心爱的东西是根据自己的内心来作判断的。

出处: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你。——《吉檀迦利》

第1—7首为序曲,说明作歌缘由,表现神与人的亲密关系。表现诗人对人神结合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第8—35首为第一乐章,主题是对神的思念与渴慕。第36—56首为第二乐章,主题是与神的会见。第57—85首为第三乐章,主题是欢乐颂,歌颂神给世界带来的欢乐和光明。

第86—100首是第四乐章,主题是死亡颂。诗人渴望通过死亡获得永生,真正达到人与神合一的境界。最后3首是尾声,概括诗集的内容和意义。

相关句子如下:

1、人们从诗人的字句里,选取自己心爱的意义。但诗句的最终意义是指向你。——泰戈尔《吉檀迦利》。

2、世界上美好的东西不太多,立秋傍晚从河对岸吹来的风,和二十来岁笑起来要人命的你。——宋小君《下雨和见你》。

3、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4、每朵云都下落不明,每轮月都不知所踪。——八月长安《暗恋·橘生淮南》。

5、把光鲜的道理、礼貌的寒暄留给别人,把琐碎的废话都留给你。——陶立夏。

6、我既没有忧愁到足以成为一个诗人,又没有冷漠到像一个哲学家,但我清醒到足以成为一个废人。——齐奥朗《眼泪与圣徒》。

7、我希望你向往生命的盎然,不会受伤,会热爱生活,我想和你一起游戏人间,爱得坦荡,呼吸都想念我。——贾平凹《游戏人间》。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指把一个简单的句子加上用来表示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词语,使原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基本上,更加准确、生动、鲜明。

例:春天盛开花朵。

(扩句):生机勃勃的春天到处盛开鲜艳的花朵。

缩句:是与扩句相反,把比较复杂的句子中修饰、限制、补充说明等的词语去掉,只保留句子最基本的成分,使句子更让人容易理解。

例:五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观看年级组足球比赛。

(缩句):同学观看比赛。

二、“把”和“被”字句之间的变换

例:他关上门。

(把字句):他把门关上了。

(被字句):门被他关上了。

他把地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被字句:地被他打扫得干干净净。

花瓶被他摔碎了。

改为把字句:他把花瓶摔碎了。

丢分重灾区:小学语文5大句式变换精讲,初中高中也能用到!

三、反问句、陈述句和双重否定句之间的转换:

陈述句:是用来说明事实的句子。它的后面用句号表示,语调一般是平的。

反问句: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双重否定句:是使用两个否定副词来表达肯定含义的句子。反问的形式比陈述句语气更强,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双重否定句是不容质疑的。

例: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四周围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

四周围黑洞洞的,不会不容易碰壁。

四、第一人称直接叙述改为第三人称间接转述:

两者的句式不同,标点不同,表达的感情也有所不同,但意思是基本相同的。

例:小明对我说:“我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小明对我说,他星期天要去北京旅游。

丢分重灾区:小学语文5大句式变换精讲,初中高中也能用到!

五、其他类型的转换:

1、例:家家每到这一天,门上挂菖蒲、艾草。

(改):每到这一天,家家门上挂菖蒲、艾草。

2、例:漓江的水真静啊!

(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3、例: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改):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4、开狗洞的国家是狗国。 楚国开了个狗洞让我进去。

(引申义):楚国就是狗国。

陈述句换成反问句的顺口溜是:

……怎么会(能)……呢?

难道……吗?

有“不”去“不”

无“不”加“不”,问号别忘末尾处。

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不同

1、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主语和宾语恰恰相反

把字句:施事者+把+受事者+动+其他

被字句:受事者+被+施事者+动+其他

2、语义不同

把字句是主动句,而被字句是被动句,前者强调积极主动,后者则强调被动。3、动词范围不同:

被字句所能允许的动词范围要比把字句宽。有些感知类动词不能出现在把字句里。把字句的受事者只能是直接影响者,而被字句的受事者既可以是直接影响者又可以是间接影响者

被字句与把字句的相同点:

1、具有相同的结构模式

名词+把/被+名词+动词+其他

2、强影响性。把被/把字句的谓语动词都有处置性,动词都要对受事产生影响。

3、强施事性,强施事性的显著句法表现就是,施事者经常可以不出现。

4、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单独出现。

5、把字句和被字句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

6、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能置于“被”字和“把”字前

一、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 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如: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如: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如: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如: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分析)变被字句时,主语与宾语调换位置后加“被”字,变“把”字句时,如果是“被”字句,将主语与宾语的位置调换加“把”字,如果是陈述句则将“把”字放在宾语前,谓语放在句子末尾。

(答案)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链接考题

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

(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

(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链接考题

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

(答案)

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

专项突破

一、依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这个书包怎能不是王强的呢?

谁也不能否认这个书包是王强的。

1、那辆自行车是小丽的。

2、这件漂亮的风衣是李萌的。

二、仿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例 2:下课了,老师叫我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

下课了,我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去。

7、困难没有吓倒他。

8、凡卡将信放在邮筒里。

9、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撕破了网。

10、狼牙山五壮士引敌人上了绝路。

11、汹涌的洪水冲毁了古老的大堤。

三、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2、种子的力是世界上最大的。

3、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像海边上的浪花。

4、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5、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6、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8、我的心哪,留在祖国的蓝天上。

9、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成份残缺,整个句子缺少了主动者,谁学习这一课?谁受到了教育?

(答案)

使用权

学习《革命烈士诗两首》一课, 使 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搭配不当。根据常识知道,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

(答案)

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南京长江大桥和秦始皇兵马俑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语序不合理。“秋天”和“北京”两个词没有按要求表达的意思排列,使意思表达不清楚。

(答案)

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前后自相矛盾,“全班同学”中包括王娟同学。既然都到了,怎么王娟同学没有到呢?

(答案)

全班同学除了王娟没到之外,其余的都到齐了。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分析)这个句子的病因是重复罗嗦,“不住”就是不停的意思,而“赞叹不已”是不停地称赞。

(答案)

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分析)这个句子存在不合事理的现象,怎么能闻到声音呢?

(答案)

一进花园, 我就闻到一阵阵清

听到

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附:常用病句修改符号

1、删除符号: 、 。

如: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2、增补符号: 或 、

如:一定要中强安全教育。

3、保留符号: 、

如: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4、对调符号: 。

如:认真总经验结。

5、改换符号: 。

漂亮

如:我有一件美丽的衣服。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

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扩句就是先画出句子的主要部分,找到了主要部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儿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份,近而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要成份,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可按三步进行:

1、先把句子分成“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

2、找每部分的主干部分。

3、最后去掉修饰、限制词语,把主干词语连接成完整的句子。

链接考题

1、 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

(分析)这句话的意思表达不具体。如果加上修饰限制的成份就会完整地表达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问题,谁的妈妈?在哪儿买桔子?买来什么样的桔子?然后填上适当的词语,这就是扩句的过程。

(参考答案)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

2、 歌声打破了沉寂。(扩写句子)

(分析)什么样的歌声?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据自己的提问填下适当的修饰、限制词语。

(参考答案)

悦耳的歌声顿时打破了原野的沉寂。

3、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缩句)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自己可以先把句子分成“谁”、“干什么”,然后找每部分的主干词语,去掉修饰成份,再把主干词语连起来。

(参考答案)

我思念启蒙老师们。

4、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分析)根据缩句的步骤,提问“谁干什么”,自己回答便是缩句。

(参考答案)

老科学家思考着问题。

专项突破

一、填上恰当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完整。

例:他是一名少先队员。

他是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1、周总理听汇报。

周总理( )听汇报。

2、天空中挂着园月。

( )的天空中挂着园月。

3、燕子掠过湖面。

燕子( )地掠过湖面。

4、战士们守卫边疆。

( )战士们( )守卫( )边疆。

二、判断下列缩句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缩写为“这不是奇观。”( )

2、“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缩句为“主力奔赴最前线。”( )

3、“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卫兵似的的,在宽阔而又笔直的公路两旁排列。”可缩写为“白杨树在公路排列。”( )

4、“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可缩写为“游客观光。”

三、扩写句子。

1、微风吹拂着柳丝。

2、月亮升起来。

3、雨花石像翡翠。

4、游客登上了长城。

5、屋里走出老人。

6、湖面上漂着雾。

7、时间溜走了。

8、小女孩卖火柴。

9、小鸟唱歌。

四、缩句。

1、大家热情地接待了远方的客人。

2、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

3、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4、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5、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6、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8、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于线。

9、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10、这是远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就读的妈妈特意送给我的圣诞礼物。

11、气象台发布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即将南下的消息。

12、汉丞相曹操在营寨里听到鼓声和呐喊声。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像太阳。(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这是典型的比喻句,把“***”比作“太阳”。

(答案)比喻。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话是把“雨点”比喻成“小女孩”,而且还在“跳芭蕾舞”,所以运用了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拟人。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答案)反问。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句是明知故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紧接着作了回答,故是设问。另外,大海是没有脉搏的,这儿把大海当作人写,故又运用了拟人。

(答案)设问、拟人。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什么修辞手法)

(分析)这个句子中故意把“五岭”说成是“细浪”、“五岭”当作“泥丸”,把事物往小处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扩大、缩小、超前)

(答案)夸张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分析)这个句子中连用了三个结构相同、意思密切联系的词组,并且有一个共同的提示语“互相”,所以是排比句。

(答案)排比

专项突破

一、将句子补充完整。

1、春雨像( )一样细。(比喻句)

2、月亮( )躲进云朵里。(拟人)

3、蓝天、白云构成( )(比喻句)

4、高梁( )脸、稻子( )腰。(拟人句)

二、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了花开,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例2、鸬鹚像等待命令的士兵,整齐地排列在船舷上。

例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六排列句子

备考点

会把错误的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整理错乱的句子的关键在于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确定应按什么结构排列。

应考点

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

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

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

链接考题

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

()1、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2、她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3、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学习雷锋争做好事。

()4、下课了,小丽在操场上玩。

()5、她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刚才看到的那一团废纸。

()6、想着她就若无其事地走了。

()7、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团白纸。

(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读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间关系和写作顺序。经过阅读分析,我们知道这段话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定的。一般说来,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定的文章,应先交代时间、地点,那么我们就确定其中的第4句为第一句。接着“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色的东西”,这会是什么呢?——“原来是一团废纸”,后来事情就顺理成章地发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确的顺序读一读,如果不正确,再修改。

(答案)4、2、7、1、6、3、5。

专项突破

一、把下列几个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 )1、多少静静的深夜啊,老师还在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 )2、如果将来我能取得一些成绩,那我要说,是老师用身躯为我架起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桥梁。

( )3、他们普通而平凡,但他们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

( )4、那作业本上条条批语、个个红勾,不全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吗?

( )5、他既不像著名科学家那样驰名中外,也不像**名星那样引人注目。

( )6、老师啊,您为我们无私地奉献了一切。

( )7、老师把一批批学生送到各个工作岗位,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却像火炬一样燃烧自己。

( )8、我赞美桥,更赞美我们敬爱的老师,老师像桥一样朴实。

( )9、老师像桥一样辛勤。

( )10、老师像桥一样无私。

二、把下面错乱的几句话按一定顺序重新排列,在括号里填上序号,并注明依据。

( )1、周瑜的兵船跟在后面。

( )2、黄盖向曹操假投降。

( )3、选有东风的一天作为进攻时间,并在船上装上引火用的东西。

( )4、周瑜带兵从后面追杀。

( )5、黄盖接近曹操兵船时下令点火,让火船冲进曹营。

排列依据: 。

七标点符号

备考点

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应考点

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与性质,能正确地使用它,附表为几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链接考题

体会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用法。(把番号填在括号里)

①、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②、表示语音的停顿;

③、表示话没说完。

⑴、呷一口茶,他们娓娓地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 ( )

⑵、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 ( )

⑶张指导员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分析)第一句省略号前是“说起了小镇的历史、变迁”,表示不止说了这些,文中省略了。所以选第①种;第二句是周恩来话没有说完,故选第③种;第三句指导员临牺牲前已无力说话了,语音是断断续续的,故选第②种。

(答案)(1)①;(2)③; (3)②

专项突破

1、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

据说 苏东坡有一次作诗时 有意将 申 字写成 甲 字 诗作完后 他周围的朋友个个赞不绝口 独有一个人看了捧腹大笑 嘿 你竟敢笑话东坡大人 其中一个捧场的对笑者喝道 不 苏东坡意味深长地说道 我想他笑的绝不是我

2、比较每组句子,在标点运用完全正确的一组后打“√”。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我的爸爸常常这样说:“小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三心二意。”

周总理接着说“好了,别生气了,再给你拿一份”!

把字句有什么语法特征如下:

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声调。

词汇方面: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语法方面: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语、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量词很丰富,有语气词。

1、没有复辅音

现代应用汉语的音节一般可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同时又没有复辅音,像英语boss老板)那样的辅音连继现象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构成,声母在前,韵母在后,音节结构形式比较整齐,音节界线比较分明,易于分辨。

2、元音占优势

现代应用汉语普通话共有21个声母,39个韵母。就汉语音节的组合情况看,一个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决不能没有韵母。除hm ( 口音欠)、hng(哼)、m(呒)、n(嗯)等少数音节由辅音构成外,辅音一般不能单独构成音节。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乐音成分比例大,听起来响亮悦耳。

3、有声调

汉语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声调是汉语不可缺少的因素,它不仅有辨别词义的作用,而且声调的抑扬顿挫,使音节分明洪亮,加以双音词又有双声、叠韵、叠音等语音形式,使得现代应用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美。

读准汉语多音字的五条规律

汉语拼音名词解释:调值、调型、调类、调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83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