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朝豪放女》
即便步入没落,但邵氏毕竟是邵氏,它的古装片在诗词沉墨上的写意已然是界内难以逾越的高峰,无论坠落*香的场面,亦或流乡别景的难情,它好像就生活在那过往的时代,讲述着那时的男男女女与社会间的种种联系,仿佛在以雅缓的节奏记下卷卷史册,供日后阅者了解彼时政局。
2、《风月奇谭》
思路广,欢乐多。好有趣好精致的片子,让人捧腹之余还要赞叹一下编剧的巧思。 服装、布景都好精致,对白更是妙处横生,演员长得漂亮,演技也妙。尤其是第三个故事中的当铺老板娘,那个眼神真是太勾魂了。
3、《邪》
虽然对恶魔和怪谈多有模仿,但却是非常成功的本土化改编,叙事节奏好,细节铺垫自然,演员的表现也很不错,即使现在上映也算是佳作了。
宗华不是郭锋
宗华
原名邹宗志,原籍山东,出生于1944年4月2日,修毕大学课程后加入邵氏当基本演员,由1969年起,宗华先后演出《独臂刀王》、《侠义双雄》、《流星蝴蝶剑》等,特别是《流星蝴蝶剑》更是被誉为著名武侠片导演楚原的代表作。
其后,宗华前往台湾发展,80年代初期淡出幕前,以导演或制作人身份转投电视圈,作品包括《杨贵妃》及《西施》。
主要作品:
《独臂刀王》(1969)
《相思河畔》(1969)
《金印仇》(1971)
《玉女嬉春》(1971)
《大杀手》(1971)
《大军阀》(1972)
《盗兵符》(1972)
《风月奇谭》(1972)
《小杂种》(1973)
《桃色经纪》(1973)
《牛鬼蛇神》(1973)
《痴情玉女》(1973)
《荡女奇行》(1973)
《舞衣》(1974)
《情锁》(1975)
《捉奸趣事》(1975)
《流星蝴蝶剑》(1976)
《人蛇鼠》(1977)
《金玉良缘红楼梦》(1977)
《绝杀令》(1977)
《丹麦娇娃》(1977)
《绝不低头》(1977)
《阿Sir毒后老虎枪》(1977)
《小楼残梦》(1979)
《紧迫盯人》(1979)
《流氓千王》(1981)
郭锋
香港演员,出生于50年代初期,原名郭民富。70年代初期毕业于无线艺员训练班,毕业后在无线电视台参演了多部剧集,直到现在。戏路宽广,尤其擅演反派角色。
1973年4月16日,TVB推出了刘芳刚导演的电视剧《浪子》,主演中有一位叫郭民富的演员,提起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很陌生,但是如果说出他后来改用的名字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了----郭锋。
郭锋是TVB第一期艺员训练班的成员,《浪子》是他刚毕业的时候出演的剧作,现在的郭锋已经是TVB资深的演员,黄金配角了。他所饰演的角色大多有一种招牌式的阴险和奸诈,让内地观众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豪华大剧《创世纪》中那个嚣张跋扈但又疼爱女儿的地产大鳄霍景良,此外像《寻秦记》中的吕不韦,《流金岁月》中的鸡昌也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郭锋的妻子欧阳佩珊也曾是TVB的著名花旦,最有代表性的角色是刘德华版《神雕侠侣》中的黄蓉。
主要作品:
电视剧集
《奋斗》《火凤凰》《警花出更》《万水千山总是情》《生命之旅》《还我今生》《创世纪》《刑事侦缉档案4》《寻秦记》《流金岁月》《无考不成冤家》
**
《三宝闹深圳》《黑社会》
1971年,李翰祥创办的“国联”宣告破产,负债累累的他重回香港,以图东山再起。离港八年,香港影坛日新月异,早变成了武侠的天下,各个摄影棚里每天都是刀光剑影。
李翰祥最拿手的黄梅调那会儿已无人问津。被逼绝境的李大导演只得另辟蹊径, 在传统黄梅调的美学基础上,将喜剧与情色两种元素糅合进来, 以求吸引更多的观众。于是一股新的浪潮在香港影坛掀起,这便是李翰祥的“风月”**。
李导演的风月片和后来以王晶为代表的三j片完全是两回事。 风月片只重其意不重其形。李翰祥侧重的是气氛的营造,外加巧妙的场面调度使观众沉醉其中,并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冲击。
因为这点,李翰祥对女一号的选择显得格外挑剔。 光有漂亮的脸蛋不行,还要讲究腰身风度。 用李导演的话讲: 举手投足间要有型有款,既边式又“帅”。
层层筛选下来,有资格成为李翰祥风月女郎的也不过寥寥几人。 有人说李翰祥的风月女郎,都是依照他自己的老搭档香港影坛已故的绝世美人林黛的影子挑选出来的。
这话不无道理。所以我们这里先从有 “林黛以后最大的发现” 之称的风月女郎白小曼说起。
一、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白小曼
白小曼原名胡芮梅。 艺名由李翰祥所起,共十九 划 ,有上上大吉之意。 “白”是李翰祥初次见白小曼时见她皮肤莹白如雪所想到的。
而“小曼”则是由徐志摩的老婆陆小曼而来,陆小曼宅心仁厚,义气热情,这同样也是导演对她的期许。
所有风月女郎中,白小曼跟李翰祥合作的次数并不多, 仅一部《声色犬马》。这也是她留给香港影坛的唯一一部作品, **公映之前,她便服毒自杀了,年仅19岁。
尽管如此,仍改变不了她风月女郎之首的地位。白小曼的美以及她演戏上的天赋都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当年《声色犬马》入围金马奖,白小曼作为新人盛装出席,一时风头无两, 盖过了当时所有的一线女星。
多年后,李翰祥在回忆录中也花费了大量笔墨追忆自己这位干女儿,称她为“林黛以后最大的发现”。
不过相对于出身豪门贵族的林黛来说,白小曼的家庭环境要悲惨许多。
白小曼是李翰祥在半岛酒店喝下午茶时碰到的。当时一同进来五个人,白小曼和另外一名形同姐妹的女子,以及三个中年男子(事后才知道另外一名女子是白小曼的母亲,而那三名中年男子是嫖k)。
李翰祥并没有多想,一直在仔细打量从进门到坐下后的白小曼的一举一动。因为自己筹备的**《声色犬马》连景都搭上了,就差一个女一号,而公司又强烈希望用新人。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立刻派人过去询问, 愿不愿意拍**,不愿意就算了,因为这事不能勉强 。没想到白小曼很大方地跟导演点了点头, 竟同意了。
当天下午便拉到了邵氏去试戏,惊艳全场。 演完后全体鼓掌,都为李翰祥感到庆幸。
只是正式开拍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白小曼记不住台词。
第一天记不住,李翰祥还会在一旁提醒,以为她紧张。后来把剧本事先给了她,发现仍背不过。
这次李翰祥不再提醒了,板着脸让整个剧组停下来,一同等白小曼背词。 短短几句台词,白小曼竟背了整整半天还没背过,最后急哭了。 剧组人员过来对导演说,“她可能真的背不过,并不是偷懒没有背,白小曼今天是第一个来剧组的,一直背到了现在。”
李翰祥倍感惊讶,竟有记忆力这么差的。 被逼无奈的白小曼只得跟导演坦白:自己有吃迷幻y的习惯。 长年下来,大脑的损伤很大,记忆力严重衰退。
于是整部戏只能由导演在一旁提词, 白小曼复述之余再把动作演好,如同唱双簧一样。
第二天看拷贝时,大家发现白小曼演的相当自然,丝毫没有旁人提醒的样子。而且镜头里的白小曼显得更美艳。白小曼惊人的演戏天赋让众人佩服不已。事后李翰祥说
如果是京剧团演员,有一个很恰当的名词,就是“祖师爷赏饭吃”。
拍《声色犬马》时, 在李翰祥的劝说下,白小曼戒掉了吃迷幻y的习惯,一切生活慢慢地进入正轨。
白小曼与邵氏签约五年,是邵氏力捧的新星,前途无量。每个月都可从邵氏领取五千块。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李翰祥这样的一线大导,执导一部**才挣几万块。
然而风尘女子从良,岂是一件容易事。 白小曼始终跟之前的圈子脱离不了关系, 她之前的生活太乱了。成名以后更加凸显出来,频繁的威胁敲诈,使白小曼近乎崩溃。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曾在她的床头发现了四张扑克牌,都是老K,其中一张被她撕得粉碎。所以有人都猜测,她是被黑社会的人物逼死的。
二、潘金莲再世——胡锦
在众多风月女郎中,胡锦是与李翰祥合作时间最长的一位。 李翰祥执导的每一部风月片,几乎都有胡锦的身影,或主角或配角。可谓是 流水的风月女郎,铁打的胡锦。
在所有风月女郎中胡锦并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妖艳的。 尤其左唇下的一颗美人痣,让她看起来不仅风骚入骨更带一丝*邪。
胡锦出生于中国台湾, 是李翰祥赴台创办“国联”时签下的艺人 ,她自小便跟随母亲学习京剧,在腰身风度这块深受李翰祥的喜爱。只是“国联”在后期陷入了债务危机,并没有给她出演**的机会。
1971年李翰祥返港时把胡锦也带到了香港, 出演了李翰祥返港后的处女作《骗术奇谭》 ,此后胡锦正式进入香港影坛。
真正让胡锦成名的是李翰祥签约邵氏后执导的《大军阀》。胡锦当时是女二号, 饰演偷情犯案的风骚寡嫂一角。 在跟许冠文的对戏中, 一颦一笑都透露着偷情女人的那股荡劲,把风骚寡嫂的媚态展现得淋漓尽致,颇受好评。
成名后,胡锦签约了邵氏,主要戏约就是李翰祥的风月片。
胡锦也由配角荣升到主角,主演了李翰祥的《北地胭脂》《一乐也》《风流韵事》等一系列大作。
而让胡锦成为邵氏当家艳星的作品是李翰祥根据名著《金瓶梅》改编而来的《金瓶双艳》,胡锦饰演潘金莲。
《金瓶双艳》是李翰祥风月片的巅峰之作。 李大导演没有像其他作品一样故作文艺,将潘金莲塑造成追求解放令人同情的悲惨女性形象。 而是将计就计,认准潘金莲天生就是一个荡妇。
影片都在讲述西门庆与金、瓶二人的荒*生活, 更是将原著中的经典桥段“潘金莲倒挂葡萄架”的场景还原出来,利用巧妙的**手法,让观众沉醉其中。 把还是学生的文隽看得鼻血大喷,差点昏了过去。
胡锦也由潘金莲一角轰动了整个影坛。 身为导演的李翰祥对胡锦的演技也表示了肯定,称
她的演出够放,也够荡,那股眼含秋水,骚在骨子里的样儿,的确是潘金莲再世。
不过这些都是胡锦高超演技后的结果, 私底下的胡锦其实是一位大方爽朗,真诚可亲的好女人,没有一丝妖媚之感。
蔡澜在《红颜知己》一书中也曾说过
“她在**中的性感也是造作出来的,本人非常端庄,私生活亦不放荡。”
胡锦拍**一直坚持自己的底线, 从来不会真脱,暴露的镜头都是替身在演,自己只负责作表情。 所以即使在事业巅峰期, 胡锦的绯闻也明显少于其他的艳星。
她一生只有过两段婚姻,第二段婚姻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九十年代初胡锦从台前转向了幕后,担任起电视制作人,后来与丈夫移居美国旧金山,安度晚年。 胡锦算是善始善终的一位艳星。
三、不可复制的传奇——狄娜
狄娜并不是李翰祥挖掘捧红的,与李翰祥也仅作过一部作品《大军阀》。 但她在风月女郎中的地位仍是无人替代,因为她是唯一一位在**中全l的女星。
狄娜的美艳,追求者数量之多,荧幕前的大胆敬业,退出影坛后转型的成功, 都是娱乐圈不可复制的一个传奇。
《大军阀》是李翰祥签约邵氏后的第一部风月**。 狄娜当时也在邵氏,是邵氏首屈一指的当红艳星,追求者之多空前绝后,据称可达千人。
上至当时泰国总理的弟弟,gucci的家族后人,意大利船业大亨,下至娱乐圈的广大同仁, 都是拜倒在狄娜的裙下之臣 。后来号称香江名嘴的黄沾,当时在狄娜面前也开始变得语无伦次,一个劲地说“对不起”。
李翰祥自然想到了让狄娜来饰演女一号,凭借往日的情义,狄娜一口答应下来。但拍摄过程中却出了问题。
原因是 李翰祥由西洋采臣名画的香艳片段突发灵感 ,想让狄娜把臀部及一下露出来,侧卧在床,并回眸一笑。狄娜不肯,跑去化妆室不出来了。李翰祥也很生气 “人家几百年前的东西,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后来由时任制片经理的蔡澜去说和,蔡澜当年仅二十多岁,无论江湖地位还是在公司的声望都跟狄娜没法比。只得去卖弄单纯和委屈, 最后狄娜终于出来,完成了西洋名画里的镜头。
《大军阀》的成功将狄娜的美艳推向了巅峰,不过没过多久她便选择息影,退出了影坛。据说和李翰祥的关系也逐渐疏远了。
狄娜退出影坛后,她精彩的人生仿佛才刚刚开始。
她率先回到大陆,转攻大陆的航天事业,为内地机场建立起了导航系统。
七十年代后期,她还在美国为中美建交,促进双方文化交流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十年代以后开始参与人造卫星的业务。
如此大的剧情反转,令人有些始料不及。不得不承认狄娜真是风月女郎中的一个传奇
道长原计划写完邵氏艳星后写个美国凶案系列,让大家转换一下口味,不过郑浩,刘涛,一罐啤酒,夏天的风等朋友都留言说想看李翰祥和张彻这些邵氏导演的故事,那我们还是先开个邵氏四大导演系列吧!
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作为邵氏名气最大的四位导演,他们的人生可能一本书都写不完,要想写进一二篇文章里更是困难,我们不如从李翰祥开始,说一说他们在影坛的一些趣事,也许会更有意思。
说起李翰祥,可能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风月片大师,其实,李翰祥一生拍片无数,历史、戏曲、奇情、风月、歌唱、恐怖等什么类型都有,风格多变,有着“片厂变色龙”之称,不过,他最为出色的是黄梅调,清宫戏,风月片三种,各有各的妙处。
李翰祥生于1926年,辽宁锦州人,曾在北京学习西洋画。于1948年赴港从事有关**工作。他从演员开始,担任过各种职务,如美工、编剧、副导演等。 1954年升任导演,首部独立执导作品为1956年拍摄的《雪里红》。
《雪里红》受到邵氏赏识,经尔光促成,李翰祥离开了永华公司,加入了邵氏,进入邵氏的他力主拍摄黄梅调**,选用林黛主演影片《貂蝉》,影片于1958年上映,不但荣获了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随后还打破了国语片在香港的票房纪录。
《貂蝉》票房的成功令老板邵逸夫对李翰祥极有信心,随后便支持李翰祥拍了《江山美人》,该片1959年公映,得到空前的卖座纪录,李翰祥的黄梅派**渐渐成为邵氏影片中的一大支。
1963年,李翰祥大胆地起用当时籍籍无名的凌波反串男主角,导演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影片公映后轰动了整个东南亚,首次接触黄梅调的台湾观众更是如痴如醉,据说有人看过一百三十几遍,凌波也凭着此片红了几十年。
但拍完《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后,李翰祥却对邵氏起了叛心。他想离开邵氏的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是对自己的待遇不满,在李翰祥的访谈录里,他是这么说的:邵逸夫去把岳枫、陶秦都重金挖角过来。岳枫拍《红娃传》预算16万,他导演费就三万二万的,我才八千港币一个月呢!他们拍一部等于我拍三部。可是《江山美人》在吉隆坡又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12面金锣。算算,我替邵氏大概赚了3600万元,等于我替它擦亮了招牌。
那个时候邵氏公司的招牌真的很亮,我可以说是为邵氏打亮了招牌,也擦亮了招牌。但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是第三流的导演。我受委屈到什么程度呢?那时邵氏公司在清水湾片厂盖了四个棚,我没在棚里拍戏,没我的份,因为他们一个人占两个棚拍戏。
老实讲没有赚了钱不顾伙计的,我现在说的都是很坦白的,那个时候我一直要拍《红楼梦》,那时我可能有点功高震主,连邹文怀的话也不听,邵逸夫也都听我的。哪晓得,我到日本出外景时,他们就找了邱什么我也不记得名字,拍了《红楼梦》,找袁秋枫,找乐蒂、任洁合作。这件事我很不满,这就是我离开邵氏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个是我到日本拍《梁祝》特技场面的不愉快事件。邹文怀领导我们去的,他和乐蒂、凌波住在一个五星级大酒店,把我跟助导金铨和任洁、李昆住在一个三级酒店,这也是我离开邵氏原因之一。但主要还是他们找别人拍《红楼梦》,这简直就是给我颜色看—不是你一个人会拍黄梅调,别人也会拍。
还有一个原因,我在拍《梁祝》的时候没说完,邹文怀带着日本制片赚了很多钱,现在我知道了,他带着别人,然后打报告说李翰祥做化蝶,飞天场面时增加预算,这不对、那不对的。特技结果后来都拍得不好。邵逸夫看了很不满意,不满意他也不好讲。我提议结尾重新拍,拍完了再配音,有天邵逸夫脸色铁青,他喊「翰祥,这是钱哪!」他意思是,你花了那么多钱,超出那么多预算,当时我眼泪在眼眶转:我给你邵氏公司赚了那么多钱,打响了那么大招牌,江山是我打下来的,你跟我说这种话,那时我心里很不平衡。“
可以看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功成名就后的李翰祥对邵氏颇多怨言,但邵氏是老板制而不是股份制公司,对员工实行的是工酬制度,虽然邵逸夫很想挽留李翰祥,但却采取强硬的用合同威胁的方法。
“我想离开邵氏,邵逸夫并不是不知道,我跟他说我要离开了,邵逸夫说有合同啊,你一走我就告你,完全用这种方法对付我“,李翰祥说,”我就是吃软不吃硬,你就是打官司,我也死也不干。“
邵逸夫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出于恼怒,想当初是邵氏给你机会,让你出人投地,捧红了你,如今你一羽翼丰满,就想着远走高飞,要是人人都这样,那还得了?但面对邵逸夫的威胁,李翰祥却下定决心,就算合同没到期,就算毁约,就算打官司,我也要走。
邵逸夫看到来硬的不行,便让邹文怀去劝说李翰祥,他让邹文怀告诉李翰祥,不但会增加他的片酬,还会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但他没想到邹文怀虽然希望公司发展强大,但内心却隐隐希望李翰祥离开,所以他去劝说李翰祥并不带多少诚意。
既然没有诚意,李翰祥自然是铁定要走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一定要走,就随他去吧!“邵逸夫私下里对邹文怀说,他虽然拿合同来要挟李翰祥,但江没真正打算过和李翰祥打官司,两败俱伤的事情他是不屑去做的,但是,听说李翰祥要带凌波走,邵逸夫是真着急了,他对邹文怀下令,无论如何要留住凌波。
没遇到李翰祥之前,凌波只是一个拍福建语**的无名演员,是李翰祥一手捧红了她, 对李翰祥,凌波是心存感激的,所以李翰祥一开口,凌波就答应跟他走。
邹文怀对正当红的凌波和对李翰祥不同,他真心不希望凌波离开,他很有办法,没有劝凌波留下,反而很贴心的对凌波说:“你年轻,那里有前途就去那里干,李导是个有本事的人,跟着他错不了,我不留你。不过,你跟他要十万块钱,他给你,就签合同,不给,就不签,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一家公司实力的考验。你想,一家公司连十万块都拿不出,你在这家公司还有什么前途,况且你现在已经是大明星了,身价远远不止这个数。”
凌波听了邹文怀的话,真的跑去找李翰祥要十万块钱,李翰祥事后回忆说,凌波这事最好玩了,邵逸夫这人厉害,他要凌波跟我要求:“我要十万现款,有就跟你们签合同。“邵逸夫明知我拿不出钱。凌波不能来,我也骑虎难下,不能不出来,所以就组织了国联。
1963年,李翰祥在另一个**大亨:电懋老板陆运涛的支持下,脱离邵氏自组国联**公司。
今天先说到,明天再继续说说李翰祥离开邵氏又返回邵氏的故事,还有他如何调教演员演技的趣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