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女孩创作背景 抒发感情是什么

青藏女孩创作背景 抒发感情是什么,第1张

曲名:青藏女孩

歌手:泽旺多吉(白玛多吉翻唱)

歌词:

在离太阳和星星很近的地方

你把青春的身影留在天路上

在离经幡和祈祷很近的地方

你用一生的梦想守护纯洁的向往

因为有你在

格桑花儿开

一个迷人的微笑

让我遐想云天外

彩虹飘过来

一个梦中的约会

跟你翻山越岭到天外

…………

在离霞光和朝阳很近的地方

你把美丽的高原红画在脸上

在离雪山和圣水很近的地方

你像雄鹰展开翅膀拥抱新的希望

因为有你在

格桑花儿开

一个迷人的微笑

让我遐想云天外

因为有你在

彩虹飘过来

一个梦中的约会

翻山越岭到天外

与这首作品有直接联系的要数央视播出的老年栏目《夕阳红》,而这档栏目的主题曲就是《夕阳红》。央视栏目《夕阳红》是我国最早,也是至今唯一的老年栏目。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就是夕阳红栏目。

此歌旋律深沉、悠扬,歌词亲切、温馨。歌曲深情的赞美了奋斗一生的老年人,把他们比做晚开的花、陈年的酒、迟到的爱和未了的情,将他们如同金色夕阳般的晚年生活描绘的五彩斑斓,并赋予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此歌是我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国唱,更是招惹老年人对生活不尽的缅想的经典歌曲。

扩展资料:

《夕阳红》是由乔羽作词,张丕基作曲,由佟铁鑫演唱的一首歌曲,这首歌同时是央视《夕阳红》主题曲。

歌词:

夕阳红

作词:乔羽

作曲:张丕基

演唱:佟铁鑫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

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夕阳红

其实一首歌不一定非得有个“意思”在里面,于丹曾在鲁豫有约中提到,第一次听《恋曲1990》是在一家音像店,听到”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时,眼泪直接流了下来。买了那盒盒带,回来再推起自行车的时候,抬头看看天空,真的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所以,”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重要的是听到了什么,而不是他想说什么。

这首歌是“命题作”,也就是**插曲,所以没太有”创作背景“,内容自然要与影片《阿郎的故事》主题相符。至于曲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为聆听者也不好揣度,大佑在访谈中也未曾提及。

所以建议看一下**。《恋曲1990》和《你的样子》,都是很棒的歌。

  肖邦的创作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分为两大时期:①华沙时期(1830年前);②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小犹太》)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蓄著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年3月1日出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籍法国,母亲是波兰人。他是个异常早熟的孩子枣六岁就写诗枣他的音乐天才很快就证明他注定成为“莫扎特的后来人”。九岁时,在音乐会上公开演奏,散场后,他更关心的好象是他的衣领,而不是他超常的演奏技巧,他对母亲说:“所有的人都在看我的衣领,妈妈。”

  中学毕业后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同时开始了早期创作活动。1830年以后他到巴黎定居,在那里度过了后半生。从此肖邦永远未能回国。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拒绝了沙俄授予他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从1846年起,肖邦的创作开始出现衰退的趋势。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波兰民族运动的几次挫折对他打击很大;另一方面同文学家乔治·桑的爱情破裂以及身体衰弱,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热情,身体健康每况愈下。1849年10月17日逝世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枣波兰。

  肖邦的创作生涯,以183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在第一个时期,他完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第一钢琴协奏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在后半生的巴黎时期,他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第一叙事诗》、《降A大调波兰舞曲》,有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英雄性作品《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谑曲》,有哀痛祖国命运的悲剧性作品《降b小调奏鸣曲》,还有不少的幻想曲与小夜曲。

  当他1831年9月初赴巴黎时得知起义遭沙俄镇压、华沙陷落的噩耗,精神受到强烈震动。《c小调练习曲》(别称《革命练习曲》,1831)、《d小调前奏曲》(1831),即是这时完成的。激愤、悲痛之情同严整洗练的艺术形式之间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成为肖邦早期音乐创作中的杰作。巴黎时期是肖邦思想艺术高度成熟、创作全盛的时期。深刻的民族内容、富于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和音乐风格,使其创作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肖邦在全部生涯中只开了三十次音乐会就建立了一种传奇式的荣誉,这在钢琴演奏史上别无他例。肖邦尊重并继承古典音乐传统,但他的琴艺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别是在他的玛祖卡和波罗奈兹舞曲中,创造性地运用民族民间调式、和声和特性节奏,显示出一个道地的“玛祖尔人”对民族性格、风格、情趣及对艺术语言的熟悉和理解。

  肖邦是十九世纪欧洲乐坛上的一颗明星。他那些诗意浓郁、充满着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力量的不朽作品,代表着“黄金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同时,他的创作又具有强烈的波兰民族气质和情感内容,在欧洲音乐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一方面以欧洲浪漫主义音乐家的杰出代表著称,另一方面以欧洲十九世纪民族乐派的奠基人载入史册。肖邦之所以伟大,也正因为他把浪漫主义的时代风格和爱国主义的精神内容紧密地融合在音乐作品中。

  感情

  肖邦的c小调夜曲是一首热情奔放的作品。第一部分从断断续续的旋律开始,音调富于语言的表现力,象悲伤的独白。庄重严肃而节奏均匀的伴奏,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中间部分庄严缓慢的旋律象一首宗教颂歌,最初是温和的,平静的,象是对心灵的抚慰和祝福。后来逐渐变得刚毅豪迈,雄伟有力,象一首壮丽的进行曲,其中颂歌的旋律不时和半音阶平行八度的快速音群相交替,象在一种宏伟的力量的推动下前进。这股力量逐渐在壮大,半音阶的音群气势蓬勃地展开着,达到了高潮,终于变成了嘹亮的、强劲的、振奋人心的号角之音。最后,音乐回到第一部分,但已改变了原来的形象,速度加快了一倍,伴随着原来的旋律的,是丰满的分散和弦和急促的节奏型;悲伤的独白变成了焦急不安的、激动人心的语言。在这首夜曲中,音乐形象的发展,是充满着动力的,富于戏剧性的。

童话“MV女主角是林嘉裕(又称宋智爱),这个故事无关,与光良,在MV中,这个女演员是白血病,这首歌主要是对信托的概念。

当世界变得更加复杂和不可知还有什么可以期待?没有什么可以相信?当流行音乐变得华丽,肤浅还有什么要搬?什么难忘的?的最后一张专辑后'轻'活动期间走到了尽头,当光良开始筹备这张新专辑时,他开始思考,什么是专辑要带给我们什么?究竟应该写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完全是一个歌手在唱?当这个时代,因为一切都是享受科技的进步,媒体的发展和物质生活变得虚无缥缈的异化,人们也日益沉重的负担。生活,如缺乏的“相信”力量,因为我们不再相信梦想,不再相信新闻,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自己,于是人们忘记了童年的纯真,当他有一个梦想,忘记了承诺过的心愿。

所以光良,他们希望能够完成一个“相信”的声音作品,通过这张专辑,歌曲的声音,带来一些继续的力量相信所有的人都走了。正如他自己写的是什么的推移,“相信自己的童话,相信梦想会成真。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童话大师,写自己的梦想结束。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

〈没有如果〉 (三立《败犬女王》片头曲)

严爵:你只想要听一首歌,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爱你。

静茹全新风格轻快节奏歌曲,取材自日本新女歌手青山黛玛的畅销曲〈留在我身边〉,经再创作之后,为静茹量身订作一首全新轻摇滚曲风。无论在旋律、节奏、配器上,都是最适合静茹的完美打造,静茹唱得很愉快,为爱情带来积极的气氛。歌词讲述在爱情里面,不要用「如果」来作为不勇敢的借口。试了才知道,不要等到一切都已太迟。

〈别再为他流泪〉

易桀齐:像这一首情歌一样,爱情就一气呵成了。

静茹的十年好友易桀齐暨〈如果有一天〉、〈半个月亮〉、〈我还记得〉、〈C’est La Vie〉之后,再度为静茹量身订作超催泪抒情主打歌。旋律行云流水,以纯粹的钢琴和弦乐铺底,让静茹悠游的嗓音穿梭其中,以直白的歌词、细腻的语气,安慰一份失恋的心情。在纯粹里淬炼最真实的情感,静茹带听众回到一首感动人心的情歌的美好。

〈情歌〉

陈没:爱情是肉体,情歌是灵魂。最初,灵魂寄生在肉体里;最后,灵魂找到了自己…

情歌,就该是一首纯净动人的情歌。在沈淀的弦音之中,听静茹娓娓唱着时光的流转、唱着爱情的变换,唱着经过岁月之后所留下来的记忆与情感。这是一首能听见静茹嗓音起伏迭宕的爱情之歌。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 (三立《败犬女王》片尾曲)

黄婷:爱是费尽心力投入一个人,然后千疮百孔抽身而出。

纯粹的吉他曲风,口琴点缀,percussion的轻轻衬底,编曲中没有一点多余的成分,静茹嗓音中的每一个细微语气都逃不出你的耳朵。旋律里有淡淡的哀伤,和独立向前的勇气;歌词以部落格文字风传达女生内心里对爱情的感受,每一个男生都应听这首歌来了解自己女友的心情。

[用力抱着]—小寒

只好将你用力抱着,一直到不安消失的那天为止。

[找个人] —刘沁

于是,在这样一个孤独而残酷的世界里,治愈伤痛的不是时间,而是在于爱。

[PK]—姚若龙

我喜欢静茹的情歌!因为生活,所以真实;因为真实,所以感同身受。

[天灯]& [不敢当]—林夕

漂亮只能为别人提供眼福,却不一定换到幸福。

[风笛手]—黄俊郎

「或是,有一天我们找到了我们最爱的,从此不停地反复弹奏那个旋律, 消失,然后,又美丽的开始。」

[儿歌]—王海涛

听静茹的情歌 常常让我有“天气慢慢回暖”的感觉

就像一剂良药 在有伤口的身上渐渐发生作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744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