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纪录片《76天》获奥斯卡提名,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疫情纪录片《76天》获奥斯卡提名,这部纪录片讲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故事?,第1张

2020年新年伊始,当所有人都沉浸在将要过年的喜悦中时,新冠疫情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一时间所有人都响应祖国的号召,在家进行自我隔离防护。而受疫情最肆虐最严重的武汉,更是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抗击疫情方面。经过全国所有人的共同努力,武汉的疫情在短短76天之内就得到了控制。

在这之后,出现了很多部展现我国人民抗击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影视作品,其中,纪录片《76天》就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之一。《76天》由我国导演吴皓执导,展现了武汉从一月23日封城到4月9日解封的七十六天时间里,我国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抗疫的过程以及发生的很多感动人心的事情。

我们都知道,武汉之所以能在短短的76天之内就控制住疫情,是因为有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齐心协力的支持和努力,以及武汉人民和医护人员们付出了重大牺牲甚至是生命的代价。而《76天》这部纪录片,就将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完美的展现了出来,其中没有添加任何的杂质。

这部纪录片深入武汉抗疫一线,零距离的拍摄了当时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之间的互动,“你的患者不在,我们现在就是你的亲人了”,这句话在片中出现的时候让很多人都流下了热泪。的确,在那个所有患者感觉毫无所依的时候,医护人员就成了患者唯一的,也是最亲的亲人。

他们在穿着一层层防护服,在窄窄的急救室里,走廊中奔波。本来不是很长的一条走廊,由于他们时停时走的照顾,显得格外的长。他们一边抢救着,一边和病人说着鼓励、亲切的话,只是为了让病人们有可以活下去的希望和动力。

影片中,除了对工作人员日常忙碌的描述之外,还用一些医院之外的日常画面来充足了该片的内容,例如片中那对苦苦等待着新生孩子回到家中的父母,还有那位一定要坚持将抢救失败去世的患者的遗物送还到患者家属手中的护士长,他们在生活中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人,但是当他们穿上那件白衣,就变成了患者们的英雄。

这些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组成了这样一部感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并且成功获得了奥斯卡奖的提名。相信这部纪录片可以被更多的人孰知,让人们更好的了解到当时情况之严峻以及医护工作者的艰辛。

   疫情期间李兰娟的感人 事迹材料 三篇

 她是中国感染病学科唯一女院士,73岁,主动请缨驰援武汉。她说,这一次,她来当一个医生,没考虑过什么时候回家。大家都被李兰娟院士的精神所感动。下面我整理描写疫情期间李兰娟的感人事迹,欢迎阅读。

 疫情期间李兰娟的感人事迹1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疫情期间李兰娟的感人事迹2

 眼下,武汉的医院里,危重症患者比较多,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

 1986年,李兰娟开始带领团队进行人工肝研究。历经10余年的辛勤钻研,李兰娟及其团队终于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开辟了重型肝炎治疗的新途径,并于199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人工肝系统是一台体外仪器。借助这台仪器把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在体外进行血浆置换、血浆吸附、血液滤过等步骤,清除血液中的黄疸毒素等有害物质,补充蛋白质和凝血因子,通过暂时替代肝脏的解毒、蛋白质合成和部分代谢功能,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的机会,肝功能得以恢复。

 树兰医疗集团品宣部总监邹芸介绍,由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浙江紧急医疗队经过前期的方案讨论和制订,目前人工肝治疗和调节肠道微生态治疗已在进行中,人工肝团队已经进入重症监护室开展工作;同时采用“抗病毒+肠道微生态调节”的方案治疗病人,减少使用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给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服用,用以调节肠道微生态。

 “希望把危重症病人救回来,让危重症病人的病死率下降,这也是我这次申请去的重要原因。”李兰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朱梦飞是树兰(杭州)医院感染科副主任。根据他从武汉传回的消息,李兰娟院士每天都与紧急医疗队的队员们一起讨论病情,指导工作,调整治疗方案。

 “四抗二平衡”是李兰娟院士倡导的救治策略。这个从H7N9禽流感治疗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又被应用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所谓“四抗”,第一个就是早期抗病毒治疗;第二是进行危重病人的抗休克治疗;第三是抗低氧血症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第四是抗继发感染。“二平衡”中第一个平衡是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第二个就是微生态平衡。

 来自朱梦飞的消息是,2月4日,李兰娟院士带领的救护团队开始进驻医院ICU,应用包括李氏人工肝在内的方案进行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在李兰娟院士的指导下,危重症病人经李氏人工肝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

 一个好消息传来,李兰娟团队这次带去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希望人工肝这一套技术能在抢救呼吸衰竭、肺部炎症明显增加、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危重症病人中得到应用。同时用微生态制剂来调节患者肠道的细菌,让肠道的细菌保持平衡,抗继发感染。

 疫情期间李兰娟的感人事迹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疫情之下,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抗疫过程中,也涌现出来很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一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在ICU里,刘智明的身份变了,可救死扶伤的使命和担当却没有放下,在病房里他不停地接打电话、回复微信,一会儿问病人收进来了没有,一会儿问院内感染防控做到位了没有。同事提醒他要好好休息,他却说:“我是院长啊,我丢不下!”并让大家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病情,等他康复出院,再与大家一起并肩作战!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篇章二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帮助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篇章三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

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疫情感人话语(精选70句)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越来越多人习惯于在线上发布话语,话语是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亦指把这种声音记录下来的文字。究竟什么样的话语才是特别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疫情感人话语(精选7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疫情感人话语1

 1、世界很大,幸福很小,希望如期而至的不止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平安安的你!

 2、等疫情结束了,我要抹最美的粉黛,穿最舒适的衣裳,去见找“许久未见”的朋友们,我们继续大步向前走!加油!

 3、春风送暖,欣欣向荣。万物更新,旧疾当愈。

 4、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期盼过夏天。那样,现在的一切都会好转。一切都是最好的样子。

 5、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活在这个世上,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比生命重要,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好。

 6、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的更快,中国加油。

 7、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安的所有人。

 8、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

 9、岁月静好是因为有医护人员替我们负重前行!中国,加油!

 10、祝愿那些城市里负重前行,最勇敢无畏的逆行者都能被温柔以待,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新年安康,百病不侵。希望每一座城都能安然归来,别来无恙。

 11、最美是浓烟,看不够的是人间,如期而至的春天,你好。

 12、谢谢你,上演最美逆行,谢谢你,为我们拼了命,谢谢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一幕。我们不知你是谁,但我们知道你为了谁,谢谢你!

 13、等春风来,等樱花开,中国加油!

 14、今天也是有阳光作伴的一天,我们不孤单,要乐观!

 15、没有被禁锢的城,只有离不开的爱,再艰难,爱不会离开!

疫情感人话语2

 1、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也祝所有为抗击疫情努力的女性工作者们节日快乐!祈愿春暖花开,疫情早日结束!

 2、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就像这群#天生勇敢#的抗疫战士,他们她们是前线医护人员,是社区防疫基层工作者。在疫情重灾区,他们她们勇敢献身,全情投入。致敬抗疫前线的勇敢女战士!一起祈福疫情战役早日结束!

 3、借时光之手,暖一束花开;借一方晴空,拥抱阳光。你若裹足不前,有人偷着笑;你若挣开束缚,前方春暖花开。

 4、阴霾总会过去,为了梦想好好努力,终将春暖花开!

 5、春天总是给人带来希望!静等春暖花开!早安!

 6、阴霾尽散,春暖花开。各位铁粉,早安。

 7、早安!我们都要好好保护好自己,无论是精神世界,还是身体,一起等待属于火星的春暖花开。

 8、愿全球疫情早日结束,呃~好像不太现实 愿疫苗早日面市,国外同胞保护好自己,平安度过。

 9、这个病毒太恐怖了,大家都要保护好自己啊!希望疫情早日结束。

 10、希望疫情早日结束!不想在戴口罩了 我要大摇大摆走路上!

 11、每一次灾难都会给人类上一堂课,教会我们如何忌口,如何讲卫生,如何排队,如何互相关心帮助他人。如何响应国家的号召,如果做个守纪律的好公民。 然而这些平时应该做到的却要用惨痛的代价换取。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疫情不会再来,希望人类越来越强大,希望这个世界的好人越来越多。

 12、又是一个不眠夜,累到不想说话,只盼望着疫情能够早日结束!

 13、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我不想中午午休的时候,戴着口罩睡觉,太难受了

 14、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祈愿春暖花开,疫情早日结束!

 15、向所有此刻正在一线奋战的医护工作者致敬!疫情过后,我们约定长沙见吧。

 16、一起致敬最美逆行者,一起等待阴霾过去,迎接美好的蓝天。

 17、致敬抗疫一线的一线医护人员,没有什么生而英勇,只是医者仁心,所以选择了逆向而行。谢谢你们!

 18、向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致敬!向正在与病魔斗争的患者说声加油!向所有英雄们致敬!抗击疫情,我们江西在行动。

 19、一起致敬所有前线努力奋战的医护人员,因为我们在一起你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加油!

 20、忠肝义胆,妙手仁心!致敬勇往直前的医护人员!待你们凯旋时,一起相约听相声、游海河,共赏家乡繁华风景!

 21、努力的过程是孤独的 想起一年四季 冬季也是很冷的 所以熬过寒冬 便是春暖花开 那么,一切都是值得 早安。

 22、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向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致敬,也祝所有为抗击疫情努力的女性工作者们节日快乐!祈愿春暖花开,疫情早日结束!

 23、致敬所有仍在岗位上奋战的女性工作者!祝四海清平,山河依旧希望我的城市能早日恢复曾经的活力。

 24、温柔心善的`我们伯贤,愿世界一起战胜疫情,待春暖花开我们相约共赴美好。

 25、愿你眼里有光,心中有爱,一路春暖花开~早安。

疫情感人话语3

 1、首先当然是希望疫情赶紧结束,一切恢复正常,然后希望大A股按剧本走。最后希望我爱豆能有一部剧在播,有一部综艺在播,别整天净是些乱七八糟不忍直视的幺蛾子,over~

 2、希望病毒被抽走,希望疫情快过去,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

 3、黑夜过后,总能看见最美的太阳,冬日已去,期待春暖花开,中国加油!

 4、我的愿望是疫情快点好3月份可以开学,有钱,有房,瘦到90斤,脱单遇到对的人。

 5、疫情早日结束,白衣天使及所有奋战在一线作战的祖国同胞早日平安凯旋归来,也祝愿自己找工作顺利,早日遇见那个对的人,出门旅游,买内场票张杰演唱会!

 6、愿疫情早日结束,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愿我的亲人和朋友身体健康,愿我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7、想出去散步。大吃一顿。,想购物。带宝贝出去玩。

 8、孩子:“我的妈妈胆子很小,因为她说她不敢回家,我每天都在窗前盼着,盼着妈妈能路过这里,我能看看她,她已经很久不抱我了。

 9、疫情快点过去,人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用戴口罩。

 10、疫情赶快过去,去我想去的地方,追求我的信仰

 11、我希望高嘉朗顺顺利利的 事业进步 生活快乐 要开心 每天都要开心。

 12、从新理解了生命,更加坚定的做自己,好好生活爱我爱的人。

 13、年前到现在还没吃过凉皮、肉夹馍,没喝过冰峰了,想死我了!想死我了!想死我了!一旦解封,先美美咥一碗凉皮、一个肉夹馍、一瓶冰峰!解解馋!

 14、疫情能能早点过去,我这里(河北)赶紧复工,归于正常,路口解封。好好挣钱,提高自己。

 15、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帮助更多的人,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16、天天出去吃,憋家里天天自己做饭,都快被逼疯了,每天只剩一件事,下一顿吃啥。

 17、希望车水马龙的日子快点到来,希望能有机会多去看一看这个美丽的世界~

 18、这次之后,我和我的朋友高嘉朗都希望疫情能尽快结束,努力工作,多多和家人呆在一起,帮助社会,好好生活。

 19、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在春暖花开的祖国大地上自由自在的行走欢笑!

 20、疫情快点结束,一切恢复正常。努力工作,开心生活。努力赚钱,让父母生活更好。帮助别人。

 21、只想好好的,愿大家平安,还有希望今年的中考推迟!

 22、我的愿望是疫情早日结束,学校早点开学。

 23、暴富暴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顺顺利利。

 24、赶快回学校吧,我都要废人一个了。

 25、疫情早日结束 减脂瘦身15斤 坚持运动跑步 看会计~去看香香的爸爸妈妈,有点紧张。

 26、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学校早点开学 我是真的在家熬不住了 从来没有如此想念过学校

 27、希望行业恢复正常,大家生活恢复正常,每个人都开开心心,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人民更加幸福安康!

 28、想出门,想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吃火锅烧烤串串麻辣烫。

 29、希望疫情尽快消散,生活回归常态,前线的医护人员可以早日和家人团聚,平安顺遂。

 30、我希望可以放久一点的假,疫情能够控制,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受伤的国家都能同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差不多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速度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心病还要‘心’药医”,随时回复微信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数百条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2020肺炎疫情感人事例五篇 疫情感人事例1

 原本是一个难得的阖家欢乐的日子,殊不知却撞上了天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使神州大地一片沉寂。这位不速之客,在华夏之地猖狂肆虐,听者闻风丧胆,触者闻风丧胆,鹦鹉洲畔,黄鹤楼下,游人绝迹。疾风知劲草,大浪知英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无数医护人员前继后扑奔驰一线,只为托起生命的明天。

 “_,你平安回来,平安回来,我包一个月的家务”,这是_的丈夫送妻驰援_时喊的一句令人动容的话。其实,在这场大战中,_并不是唯一的“逆行者”。除夕,在这个本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各地医疗队伍纷纷向祖国递上了“请战书”,请求祖国批准驰援_,一份份“请战书”上按下的鲜红指印,代表着他们战胜病魔的坚定意志。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退役军人孙会贤在大年三十得知_发生疫情后毅然决定请战加入_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建筑工人宫达飞远从山西来到_,只为加入火神山医院建设大军中,在拿到工资后,他四处打听军款渠道,毫不犹豫把工资全部捐献,用于火神山医院建设。非典时期北京小汤山医院设计师黄锡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名年近八旬的老将主动请缨,再度披挂上阵,为医院设计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逆行者”们,他们是医护人员,是建设者,是军人,但他们也是普通的一员,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是为人子、为人妻、为人父母,年三十,谁不想与家人团圆,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毅然在人群中选择负重前行。

 大义担当,无私无畏。“逆行者”是今天中国社会最值得尊敬的人。尊敬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他们的牺牲付出,以做好自我的行动回报他们,每个人确保自身健康不添乱,就是对“逆行者”们最好的尊敬。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看齐,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不给社会添乱,不给国家加重,为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疫情感人事例2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战场上,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宣传引导群众联防联控,党群一心、全民动员,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汇聚起了抗击疫情的“党员力量”。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有一位老人第一时间亮出党员身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员的使命担当,他就是张庄乡东郭坡村的老党员——_。

 _,现年68岁,东郭坡村人,是一名有24年党龄的老党员,曾担任23年村干部,其中村委会主任4年,党支部书记12年。在担任村干部期间,他勤奋敬业,2008年卸任后,他继续以一名***员的光荣感与责任感,关心本村发展,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得到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他是疫情防控的“战斗员”。_平时爱看新闻,关心国家时政,在了解到_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后,便高度关注并提醒身边人做好防护。大年初一,东郭坡村人梁某某从_返乡后回村内祖父家拜年,他得知后,第一时间联系村党支部书记反映情况,建议对本村出入口进行封堵并安排专人轮流值守,又联系村医上门对梁某某进行测体温、隔离等防控措施。在了解到其在天坛镇小邢村居住后,再次向上级报告,帮助做好后续监管工作。接到他的反映后,东郭坡村党支部迅速安排部署,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对全村所有重要路口和必经之路进行封堵,共设置四个卡点和一个应急通道,成为张庄乡第一个设卡防控的村,为开展后续防疫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是坚守一线的“防护员”。“年轻人起得迟,我就早点儿到。”他总是最早到岗的那一个。村党支部要求卡点实行全天候24小时轮班制,他便挺身在前,即使年事已高,依然主动选择了早晚班。在做好自己岗位值班工作之余,他还帮助其他卡点的同志,共同站好岗,每天坚持在岗12小时以上。同时带头义务打扫街道,自觉爱护环境卫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他是为民服务的“宣传员”。“不戴口罩就别出门,回家去!”“口罩要戴在嘴上,不能带在身上。”严厉又不失温情的话语体现了他对村民们浓浓的关切之情。听说党员需要分片包联村民,他便主动报名包联了10户,挨家挨户摸排、登记信息,坚持每天上门宣传防疫知识。他担心村民们对疫情不够重视,还用党员活动室的大喇叭为全村广播,引导村民进行科学防护,提高村民的卫生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用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分享一些实用的疫情防控小知识。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需要全体***员的无私奉献。_就是这样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党员,他时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发挥着***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疫情感人事例3

 为提高群众防疫的意识和能力,霍邱县临淮岗乡刘台村妇女主任、***员_同志,2020年元月24日才做过阑尾手术,在伤口还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手术后仅三天就向村支两委提出申请,要求加入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工作队。

 每天清晨和中午午餐后,一支骑着电瓶车,手中拿着喇叭和宣传资料的抗击新冠病毒宣传队出发了,这是刘台村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工作队。他们或深入街巷、或走上庄台,宣传抗击和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知识。_同志把小喇叭作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武器,主动承担了语音宣传任务。为了提高宣传效果、便于群众接受,_同志每天在宣传前,认真研究上级下发的抗击新冠病毒肺炎宣传资料,然后用通俗的、群众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录音,在宣传时进行播放,告诫辖区村民不聚集、不办红白酒宴、不走亲串友、出门要戴口罩;劝说辖区内饭店、棋牌室暂停营业;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

 刘树琴同志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她和丈夫经营了一家中医理疗室,还在村里兴办了家禽养殖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抗击新冠病毒的非常时期,为避免人群聚集,她主动关闭了理疗室。考虑到疫情防控期间群众大都隔离在家,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尤其是村里和乡敬老院的老人们,_同志自己出资,用自家饲养的土鹅,加工出真空包装、开袋即食、味道鲜美的熟食鹅块,和村里的同志一起,把价值近5000元的食品一袋袋送到村里和乡敬老院的老人家里。

 _同志说:“虽然我是一位女性、一个母亲,但更是一名***员,在非常时期就应该第一时间站出来,争做打赢这场无硝烟战争的排头兵。抗击新冠病毒肺炎,是为了全村村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就应该在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奉献自己一份力量。”

 通过乡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的大力宣传,刘台村村民抗击和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意识增强了,辖区内群众外出走动的减少了,出门也戴上了口罩,饭店、棋牌室暂停营业了,全村没有一家农户筹办红白酒宴。_同志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的积极工作和无私奉献,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中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与示范作用。

 疫情感人事例4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坚持做好自己,战“疫”很快就会离我们远去。请在家的同志莫出门少走动,请战斗在一线的同志严格防守,同时做好自我保护。战“疫”还未成功,请大家继续坚持不要松懈。

 她叫_

 说到“坚持”,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人。她叫_,2018年12月入党,是_通道管理科的一名安检员,如今已有2年党龄,疫情发生以来,她放弃休息“坚持”工作。当得知科室需要疫情防控支援时,她主动申请报名参加,还是西区通道管理科人力资源模块的助理,负责疫情防控的相关组织落实工作。

 孕期数月,毅然坚守岗位

 2月11日接到通知,支援科室的10名党员干部职工要执勤上岗,她被分配在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国际出发层,从那时起至今,她一直坚持值守,认真细致的做好航站楼进入人员登记检查工作,而且近期天气恶略,不是雨雪就是大风,甚是寒冷,身体健壮的人都会被冻得瑟瑟发抖,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首都机场安保公司这么多的防控执勤者都是这样做的,对,大家做的都很好。”可是,她刚刚怀孕还不到俩个月,医生建议她少走动,多休息,不能劳累,保证情绪的稳定。

 大家都知道,孕期的人最怕的就是寒冷,身体健壮的人在寒冬里,遇冷都会容易使血压升高,而且会导致心跳加快,更何况是刚怀孕的她呢

 因为有你,寒冬不觉冷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些她至今都未向领导反映,在一个偶然的闲聊中,她身边的同事提起才知道,当领导找到她说换人执勤时,她反映还很激烈,居然说:“我做的哪不好了,为什么换掉我。”

 领导说:“你隐瞒不报”,她惊讶了!也愣住了!这时,领导说:“执勤前为什么不告诉我们,你刚怀孕,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家休息。”嗨!这事呀!我没事,您放心吧,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最后,在坚持不过领导的情况下说:“那我在值一次班,然后带新同志熟悉一下”。

 守初心、担使命,显担当

 疫情面前,她守初心、担使命,显担当。防控值守她冲锋陷阵带头做表率。

 她还说:“疫情大考,重在基层,难在基层,所以我们要从基层严格把好疫情防控这道关,守好国门安检这道门。”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员,要为党旗增辉。

 疫情感人事例5

 宝应县安宜镇东门社区_同志,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当战“疫”来时,她毫不犹豫奋战在一线。在社区她负责宣传工作,防疫工作宣传要先行,只有户户知晓,人人知道,才能化为居民的行动。她深感自己的责任,准备各种防疫宣传资料,与同事和志愿者们上街入户散发;制作悬挂横幅、宣传标语,做到小区和主要道口全覆盖;录制防疫宣传音频,安排志愿者走街串巷进小区进行流动宣传;作为网格员挨门逐户登记,排查外省市入宝人群,及时把防控知识宣传给居民,处处都留下她忙碌的身影。整个春节假期前后,她都始终坚持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家住商业广场的一户居民,父女二人从浙江温州回来,一家人都需要居家隔离观察。在居家观察期不能外出采购,_主动为他们采购蔬菜等生活所需,还留下电话,嘱咐有事随时联系。

 生活中,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女儿5岁,儿子2岁,都还年幼,需要妈妈的看护照料。但她深知,这是一场危险却不能退却的战斗。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更应该以一名***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家庭不能影响工作,但更怕自己万一被感染而传染给孩子,与丈夫商量后,她咬牙把俩个孩子都托付到自己老人家里,偶尔跟孩子视频,叮嘱老人一些防疫的注意事项。每一次和孩子视频后她都转过身潸然泪下,擦干泪,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55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