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称谓语

什么是称谓语,第1张

称谓语是指说话人在语言交际中用于称呼受话人而使用的人称指示语。在各民族的日常交往中,称谓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一般的人称指示功能,而且还具有重要的礼貌功能。由于各民族之间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的民族成为词语的数量和指称的范围各有不同。

红楼梦》称呼语的全面研究一直是红学的一项空白该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具体地研究《红楼梦》中人物之间选用称呼语的情形,从中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该文主要考察该书中的人物在会话中如何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进而揭示通过所选用的称呼语来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的一般规律全文共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即前言,交代该研究的5个背景问题:称呼语的含义、称呼语研究的意义、称呼语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红楼梦》版本及研究方法凡是在会话中用以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的词语,都在该文考察之列,我们统称之为"称呼语"该文所指的"称呼语",包括但不限于用称谓名词来指称的;包括但不限于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包括但不限于当面招呼的称呼语包括称语和呼语称语是用于指称的称呼语,呼语是用于招呼、呼唤的称呼语呼语仅用于当面招呼对方,称语不仅有当面指称对方的对称,还有自称和他称呼语和称语除了功能不同(呼语用于招呼对方,称语用于指称某人),在使用范围、构成特点方面也不尽相同称呼语研究具有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意义第二章分两节解析《红楼梦》称呼语的构成,一是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二是复合式称呼语前者主要讨论单词式称呼语,后者重点考察比单词式称呼语结构复杂的组合式称呼语称呼语可大别为称谓系统与非称谓系统两大类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是约定俗成的有纵向或横向关系的称谓词语凡是用不从属于一定称谓系统的词语来指称的,我们称之为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又分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和社会称谓系统的称呼语就亲属称谓系统的称呼语,我们从对称、他称和自称三方面探讨了平辈之间的称呼、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以及长辈对晚辈的称呼第三章分析《红楼梦》称呼语礼貌色彩的类型和情感表达的形式情感因素的正极是礼貌性称呼,这是主要的,尤其需要讲究,研究礼貌语言不能不研究称呼语情感因素的负极是礼貌性称呼的反面,即反礼貌的称呼情感因素的正极和负极相反相成,有不同的层级,构成称呼语的情感链第四章旨在用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修辞学和功能语法的观点来审视《红楼梦》中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根据会话中称呼语使用的实际,我们将称呼语使用的制约因素分为五个方面:时空、正式程度、语场、人际关系、语篇时空是指交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正式程度是指交际的正式与非正式;语场指交际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是指谈话所涉各方的身份、地位等客观因素以及说话者的态度、动机等主观因素;语篇则指上下文对选用称呼语的影响实际上,这五种因素可能交互错杂,不过为了说明问题起见,我们暂且将它们单独离析出来,以剖析书中称呼语运用所受到的制约时间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相对于空间而言不很明显时间往往是渐变的,需要一定的跨度或间隔才能导致称呼语的改变,才能显示出对称呼语选择的影响第五章通过《红楼梦》与英语名著《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的比较,分析两者在称呼语使用上的相似和差异,展现《红楼梦》称呼语的民族性汉语称呼语的民族性,是汉族人民在使用汉语称呼语上同自己民族文化因素相适应,同汉语言的构成特点相联系的一系列言语特点的综合这里起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族文化因素,一是民族语言因素

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敝人:称自己。

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侄:称人侄儿。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乔梓:称人父子。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在远古时代文言文与口语的差异微乎其微。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经过历代文人修饰越显浮华,唐代起文学大家韩愈等发起“古文运动”,主张回归通俗古文。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文言文_

古代对人的尊称

1、父亲:令尊、令严

2、母亲:令堂、令慈

3、兄弟:令兄、令弟

4、姐妹:令姐、令妹

5、妻子:令正

6、儿子:令郎

7、女儿:令爱(嫒)

8、亲戚:令亲

9、学生:高足

10、老师:恩师、夫子

扩展资料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摘 要:《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既精彩又复杂,既反映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地位、尊卑及其相互关系,又深深地打上了中华文化的烙印。诚然,这也给称谓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从语境因素、人物关系和文化差异三个文面探讨了称谓语的翻译。

关键词:红楼梦 称谓语翻译 语用

“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也有学者认为“称谓”是“习俗礼制与语言的结合体,是关于人际之间用作叫法、称呼的语言习俗”(曲彦斌)。从上述定义可将称谓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前者是指以血亲姻亲为基础的亲族成员与本人的关系及称谓;后者则包含了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由于汉英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汉语称谓系统尤其是亲属称谓远较英语称谓系统繁复细致得多,如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有相应的规范,且描述精准,语用功能明确;相比之下,英语亲属称谓则相对简单,而且指称较为宽泛,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甚至男女性别都可忽略不计。因此,如何在译文中再现汉语称谓所承载的文化意蕴,传递情感意义,力求其语用功能的“等值”便成了译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旷世巨著,其中人物之间发生着比任何交往或社会关系更密切的联系,而与这种联系密不可分的称谓语的使用艺术又可谓是炉火纯青、精彩纷呈。目前《红楼梦》有两个英文全译本,即杨宪益、戴乃迭(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1978-80)合译的三卷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霍克思(David Hawkes)、闵福德(John Minford)(1973-82)翻译的五卷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如果我们从语用的视野观照两个译本中对称谓语的翻译,可以发现两者在把握语境因素、明确人物关系以及重视文化差异诸方面各有千秋、匠心独运。

1 把握语境因素,确定语用用意

从语用学的角度而言,“语境就是交际过程中语言表达者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客观环境因素。”(王建平,1989:24)具体而言,交际双方为了能够正确地相互理解,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需要的是具备对所使用的语言的知识,即双方必须有共同的语言,除了语言知识外,语境还包括了许多语言外知识如背景知识、情景知识和交际双方的相互了解等。(何兆熊,1989:22)同时,语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交际者是在不断变动着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并获得相互理解的。马林诺夫斯基曾说:“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因此,即使是同一称谓,由于其应用的语境不同,所传递的社交信息也会有所差异,在翻译时应充分考虑语境这一重要因素,以便准确地表达语用用意,更好地传递相应的语用信息。

例1“贾琏走上去说道:‘赖大是饭后出去的,水月庵离城二十来里,就赶进城,也得二更天。今日又是老爷的帮班,请老爷只管去……’”《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Jia Lian came in ‘Lai Da didn’t leave after lunch,Uncle,and the Temple is over eight miles from town He won’t be back till eleven o’clock at the earliest As you are on call for this evening I think you should go’”

――translated by David Hawkes

“Chia Lien stepped up to him:‘Lia Ta left after lunch,and the convent is twenty li from town,so even if he hurries he can’t get back till the second watch,’ he said ‘If you are needed at the Yamen,sir,you can go with an easy mind’”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对于熟悉《红楼梦》内容以及人物关系的中国读者来说,贾琏与贾政在家族中的关系应该是十分清楚的,即两人是叔侄关系。因为当时两人的谈话涉及家族事务,因此贾琏与贾政对话时并未称其为“叔叔”,而是称其为“老爷”,这凸现了贾政在家族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说明在封建社会里亲属称谓在一定的语境中其蕴含的血缘关系会被淡化,更多的是反映人物的地位和尊卑。在英语的人际交往中,凡是下级对上级、奴仆对主人,最常用的一句话便是“Yes,Sir!”因此,杨译忠实地按原文将“老爷”译为“Sir”;而霍克思则以“Uncle”这个称谓来对应原文中“老爷”的称谓,这样的译法可以使西方读者了解贾琏与贾政之间的叔侄关系,更多地体现了两者的血缘关系和辈份关系,可以说两种译法各有侧重。

在另一些场合,“老爷”这一称谓又有灵活变通的其它译法:如第二十七回,探春因道:“这几天老爷可曾叫你?”宝玉笑道:“没有叫。”由于这是姐弟之间私下的对话,涉及的又是自己的父亲,可以说此处的“老爷”与“父亲”是等值的,因此杨译和霍译同译为“Father”。再如第三十三回,宝玉……说道:“快进去告诉太太:老爷要打我呢!……”此处是宝玉觉得自己将要受到父亲的责骂甚至殴打,情急之下求一位耳聋的老嬷嬷去找王夫人来救护自己。由于这是在对仆人说话,故翻译时应考虑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身份,而“老爷”是双方均认可的称谓。基于这一事实,杨译为“the master”,这样既符合原语习惯,又切合译入语用法,堪称佳译;而霍译是“Sir Zheng”,英语味虽然更浓,但需要知道在中国封建宗法社会中,在公众场合直呼长辈之名是大逆不道的,故不能不说这样的翻译是有缺憾的。

2 明确人物关系,体现语用功能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先说出的话语常常是对听话人的称呼。不同的称谓或称谓的变化不仅能反映出交际双方的相互关系、情绪或情感的微妙变化,还能反映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因此它有着社交指示的语用功能、情感指示功能以及社会文化标志功能,其使用也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并遵循特定的规则。可以说,英语称谓语常具有表达“身份、权势、语境、得体”等语用含义,而汉语称谓语不仅具有上述几种语用功能,还具有表达“亲疏、好恶”等功能(尹富林,2003)。

例2(贾母)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She ordered the servants to prepare sedan-chairs and horses,telling them,“Your mistress and Pao-yu are going back to Nanking with me this instant”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3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You don’t know,madam,” said Pao-yu,“Cousin Lin suffers from an inherited weakness and has such a delicate constitution that she can’t stand the least little chill”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4 袭人笑道:“太太别生气,我就说了。”(《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With a sly smile she went on,“I hope Your Ladyship won’t think it presumptuous”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根据语用学的理论,人们注意到称谓出现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其处的环境,体现的人物身份,表达的意图,并反映社会、文化等因素,从而在翻译中设法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例2、例3、例4中由于交际双方各自的身份、地位及关系的不同,“太太”的语用含义也有差异。在例2中,贾母因贾政毒打宝玉,在盛怒之下对贾政说出的一番气话,能以这种口气对贾政说话的,在贾府中恐怕也只有贾母了。因此,杨译“your mistress”较为妥贴,符合贾母在家族中的尊贵地位和身份,如果译作“your wife”则逊色多了。在例3中,因为当时有宝钗、黛玉以及王熙凤在场,故宝玉用“太太”称呼其母亲,很得体,杨译为“madam”,符合当时的情境。例4中,王夫人询问宝玉被打的原因时,袭人称王夫人为“太太”,由于袭人与王夫人之间是主仆关系,霍译和杨译均为“Your

Ladyship”,比较准确,符合交际双方的身份。由此可见,明确交际双方的关系,有利于准确理解称谓的真实含

义,从而在翻译时恰当地体现其语用功能。

3 重视文化差异,力求语用等效

称谓语是一种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现象,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语言现象与民族文化互相作用、互相渗透,进而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显示出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而汉英语言文化的不同所导致的两种称谓系统的差异则是客观存在的。例如在汉语中同一称谓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如“兄弟、不才、小可、晚生、鄙人及令郎等”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及第三人称指示的谦称和敬称,而英语中是直接使用人称代词“I/me”、“You”以及一些名词,在翻译时须要重视这种差异的存在。同时,与普通词汇一样,称谓也有它的一般意义,在两种文化中这种一般意义有时并不完全对应,甚至还有很大差异;同时,称谓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有其具体的含义或者特殊的用意,要将其完全反映在另一种文化中,就需要充分重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通过细致、深入的文化比较,更好地理解那些带有民族文化特征的称谓,并结合语境,确切地把握它们的真实含义。如果译者不顾源语和译入语之间在规约表达式上的差异,不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环境而将原文中的一切信息都直译到译文中,那么必然会导致原文含义的丧失或者传达出原文没有的含义,最终导致译文读者对原作意欲传达的含义不解、异解或曲解(张新红,2001)。因此有必要提倡语用等效来解决这种跨文化交际问题。

例5 士隐听了,大叫:“妙极!弟每谓兄必非久居人下者……”(《红楼梦》第一回)

“Excellent!” cried Shih-yin “I’ve always maintained that you were cut for great things”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在动态的交际活动中,语用者有时利用称谓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如例5中的说话者与受话者并非真正的兄弟,说话者利用亲属称谓的泛化形式来相互面称,从而缩短了与受话者之间的社交距离,达到交际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兄弟”之称并非是真实的亲属称谓,如果刻意追求形式上的对等,把“弟”和“兄”分别译成“younger brother”和“elder brother”,往往会使读者误解,造成信息传递失败。

例6“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红楼梦》第三回)

“Well,”she cried with a laugh,“this is the first time I’ve set eyes on such a ravishing beauty 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but looks more like a Chia No wonder our Old Ancestress couldn’t put you out of her mind and was for ever talking or thinking about you Butpoor ill-fated cousin,losing your mother so young!”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例6中 “老祖宗”这一称谓的意思不仅仅是“老祖母”,还触及了更深刻的社会文化意义。这个词在贾府里是与“小祖宗”(贾宝玉)相对使用的,特指受到整个贾府尊崇并有很高权威的贾母,反映了中国大家庭生活方式下家族内部的等级和秩序。因此,杨氏夫妇将其译作“our Old Ancestress”,强调了贾母在家族中有权威、受尊崇的重要地位,体现了“老祖宗”所具有的深层含义,比霍克斯的译文“Granny dear”更胜一筹。

例7 这里茗烟走进来,便一把揪住金荣问道:“你是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红楼梦》第回)

By now Mingyan had grabbed hold of Jinrong and yelled:“If you’ve any guts,come and take on your Master Ming”

――translated by Yany Xian-yi

众所周知,茗烟在贾府中的地位仅仅是宝玉的随从或称小厮,他在与金荣的对话中敢于自称“大爷”,显然是仰仗了宝玉的地位,带有一种自大、炫耀的口气,而并非他自己的真实地位,若将其译为gentleman,则语气显得过于文雅,与原文的语用意义不符,因为gentleman是指“上流人士、绅士、君子”,杨宪益将其译为master,则较为贴切。

4 结语

称谓语作为语言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会打上深深的文化烙印,因而大都带有民族文化的特征;同时,称谓语又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不同的称谓预设着不同的交际目的,表达着不同的话题焦点。汉英两种称谓体系所表现的显著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在称谓的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语用等值,必须关注语境、交际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努力使译文既切合原文的用意,又符合译文习惯。

参考文献:

[1]Hawkes,David The Story of the Stone [M] Vol I,VolII,VolIII London:Penguin Books Ltd 1973,1977,1980

[2]Yang Hsien-yi & 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1980

[3]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王建平语言交际中的艺术――语境的逻辑功能[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张新红,何自然语用翻译:语用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J]现代外语,2001,(3):285-293

[6]尹富林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功能分析比较与翻译[J]中国翻译,2003,(3):26-28

 礼貌用语,是指在语言交流中使用具有尊重与友好的词语。礼貌用语是尊重他人的具体表现,是友好关系的敲门砖。那么,古代的礼貌用语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古代的礼貌用语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口头称谓语

 古人有多种多样表示尊敬的方法,大概有如下数种。

 1、用“道德高尚”的说法称呼对方,如称人为“子、夫子、先生”等等。

 2、从辈份上尊称对方,如称人为“父老、父、丈人、母、媪、老伯”等。

 3、称对方的字、号。

 4、称对方的身份时加上“贤、尊、高”等字眼。如“贤侄”、“贤婿”等。

 5、用对方的部下来代称对方,表示由于尊敬的缘故,不敢直接指呼对方。

 古代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以外,还有“余、吾、予、朕、台、卯”等。但古人对长辈或平辈说话时,也不用他们而是毫无例外地用谦称。例如:

 1、用“道德不高尚”或“不聪明”的说法来称呼自己。如自称“鄙人、小人、愚、愚弟”等。

 2、“用辈份低”的说法来称自己。例如自称“小弟、小侄”等。

 3、用“地位卑微”的说法来称呼。例如自称“臣、仆、在下、牛马、自己下走”等等。

 4、称自己的身份、职务,有时还加上“卑、小、贫”等字眼。例如自称“弟子、学生、小生、贫僧、卑吏、卑职”等。

 5、直呼自己的名。例如孔子自称“丘”。

 古人的礼貌语言还表现在:凡是说到与对方有关的行为、人物、事情、物品时,大都要使用尊敬、委婉的说法,例如:

 称别人的姓、名和字为“贵姓、大名、尊讳、尊字”等。

 称别人年龄为“贵庚、尊庚、芳龄、高寿”等。

 称别人的住处为“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等。

 称别人的神态、相貌为“风采”等。

 称别人的亲属去世为“作故人、谢宾客、仙游”等。

 同样地,说到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时,也一律采用谦虚的说法。例如:

 称自己的孩子为“犬子”。

 称自己的朋友为“敝友”。

 称自己的意见为“愚见、愚计”。

 向别人询问叫“拜问”。

  二、交友称谓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自古以来,我们对交什么性质的朋友,都有明确的称谓。

 杵臼之交:交友不分贵贱;(《聊斋》) 布衣之交:普通百姓间的`交往;(《廉蔺列传》)

 莫逆之交:彼此情投意合;(《北史》) 刎颈之交: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廉蔺列传》)

 再世之交:与人父子两代都结成朋友; 忘年之交:不计年岁长幼以才能德行为主的交往;

 竹马之交:幼年男女之间的交往; 君子之交:看似平淡重在道义的朋友;

 车笠之交: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 忘形之交:彼此以心相许不分形迹;

 金石之交:交谊深厚、如金石般坚固; 金兰之交:友情契合,如同兄弟;

 平昔之交:往日结交的朋友; 肺腑之交:无话不谈,推心置腹的朋友;

 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朋友; 诗文之交:以诗文往来结交的朋友。

  三、对人尊称

 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

 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

 令郎(令子、令郎君、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

 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婿(令坦、令倩):尊称对方的女婿。

 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

 令正(令阃、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

 乔梓:称人父子。

 昆玉(昆仲):称人兄弟。

 令侄:称人侄儿。

 贤契:称自己的学生。

 高足:称别人的学生。

  四、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北、舍妹:称自己的弟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儿、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己的朋友。

  五、常用敬词

 请:有求于对方。

 请问:请求对方解答问题。

 赐教:请人给予指教。

 高见(高论):称对方的看法,见解。

 贵姓(尊姓)大名:询问对方姓中。

 贵庚(芳龄):询问对方年龄。

 高寿(高龄)用于问老年人的年龄。

 尊府(府上、尊寓、华居):称对方的住处。

 拜望:探望。

 拜访:访问。

 拜托:托人办事。

 拜辞:告别。

 敬请:恭敬地请求。

 恭候:恭敬地等候。

 光临:客人到来。

 光顾(惠顾):商店欢迎顾客前来。

 晚安:晚上道别。

 奉陪:陪伴。(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的用“奉字”)

 奉送:赠送。

 奉还:归还。

 奉告:告诉。

 奉劝:劝告。

 奉养:侍奉和赡养(尊亲)。

 恭喜:祝贺对方已经取得成功。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赠人时用此辞,表示请对方指教。

 斧正(指正):请人对自己的诗文、书画、作品加以修改、指教。

  六、常用客气语

 恕:请求别人谅解,不要计较。

 有劳:用于拜托或答谢对方帮助做事。

 相扰:打扰。

 难为:感谢对方的帮助。

 久仰:敬仰思慕已久。

 久违:很久未见。

 劳驾:用于请对方做某事。

 劳神:耗费精神。

 借光:请人给予方便。

 包涵:请人宽容或原谅。

 指教:敬请指教。

 多谢:很感谢。

 失敬:责备自己礼貌不周。

 失礼:自己感到礼貌不周。

 失陪:表示因故而不能陪伴别人。

 留步:请等一等或不必再送行。

  七、年龄的代称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如: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者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髻: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髻”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束发:古代男子成童时把头发束成髻,盘在头顶,后来就把“束发”代称成童的年龄。归有光《项脊轩志》:“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成童:古时称男子达十五岁为“成童”。《礼心·内侧》:“成童,舞象,学射御。”郑玄注:“成童,十五以上。”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破瓜:旧时文人把“瓜”字拆开,成为两个“八”字,称16岁为“破瓜”,在诗文中多用于女子。又因八乘八为六十四,也称64岁为“破瓜”。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旧荦观群书。”

 而立:《论语·为政》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之语,后来就以“而立”代称30岁。

 不惑:《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成笃,年仅而立”,因此以“不惑”代称40岁。

 知命:以“知命”为50岁的代称,潘岳《闲居赋》序:“自弱冠涉乎知命之年,八徒官而一进阶。”

 耳顺:以“耳顺”为60岁的代称,庾信《伯母李氏墓南铭》:“夫人年逾耳顺,视听不衰。”

 古稀: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来就拿“古稀”为70岁的代称。

 耋:《诗·秦风·车邻》:“逝者其耋。”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是以80岁为“耋”。

  八、先生、**、女士的来历

 “先生”:始见于春秋《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曰:“先生指父兄而言也。”到了战国,“先生”泛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历史上第一次用“先生”称呼老师,始见于《曲礼》。唐、宋以来,多称道士、医生、占卦者、卖草药的、测字的为先生。清朝以来,“先生”的称呼在人们的脑海里已开始淡薄,至辛亥革命之后,“先生”

 的称呼才又广为流传。

 “**”:最实是宋代王宫中对地位低下的宫婢、姬、艺人等的称谓。到了元代,“**”逐渐上升为大家贵族未婚女子的称谓,如《西厢记》中:“只生得个**,字莺莺。” 至明、清两代,“**”一词终于发展成为贵族大家未婚女子的尊称,并逐渐传到了民间。

 “女士”:始见于《诗经·大雅·既醉》:“厘尔女士。”这儿的“女士”指有德行的女子,和后来说的“千金”一样,用以对妇女和未婚女子的敬称。

  九、妻子的种种称呼

 小君、细君: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内子:从前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其根源出于旧观念,认为男子主外,女子主内。

 室人:多数是对别人妻子的称呼。

 拙荆、山荆:源出“荆钗布裙”,本是指东汉梁鸿妻子孟光相素的服饰,后人用作妻之谦词。

 荆妻、刑室:表示自谦,贫寒之意。

 发室:原配妻子。

 继室、续弦:因古人常以琴瑟比喻夫妻关系,故将妻殁再取称为“续弦”。

  十、书信常用词语

 (一)启始

 惠书敬悉,甚以为慰。

 顷接大示,如见故人。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近屡奉笺,至感厚谊深情。

 接获手书,情意拳拳,至不欢愉。

 数奉手书,热情诚挚之情,溢于言表。

 日前曾奉尺牍,意其已抵左右。

 捧读知已惠书,音容笑颜,历历在目。

 昨得书笺,反复读之,深情厚意,感莫能言。

 (二)思念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睽违日久,拳念殷殊。

 分手甚久,别来无恙。

 故园念切,梦寐神驰。

 握别以来,深感寂寞,近况如何,甚念。

 鸿雁传来,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相距甚远,不能聚首,转寄文墨,时通消息。

 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

 奉读惠书,宛如天外飞来,回首往事,不啻依稀如昨。

 长怀盛德,聊吐愚衷,谨凭鸿雁之传,伫望白云之信。

 (三)钦佩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久钦鸿才,时怀渴谒。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久慕英才,拜谒如渴。

 顷读诲语,如闻金玉良言,茅塞顿开。

 谨蒙诲教,疑或冰释,胜似春风甘霖灌顶。

 恩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泰山北斗,谁不思慕。

 蒙惠书并赐佳作,浩如河汉,理至还必须真,拜服之至。嗣后如有所见,或有新作,望莫遗愚友之驽,尚请随时见示为盼。

 先生德高望重,文才武略,贯古今之论,晓中外之文,下风引领,敢下拜嘉。

 (四)问病

 闻君欠安,甚为悬念。

 顷闻您卧榻数日,心甚系念。

 闻君甚念,无奈事务缠身,未能前来请安,恳请慎疾自爱。

 知尊恙复发,恳祈暂停公务,苓参进,调养莫误,甚念甚念。

 尊恙已大愈否贵体新全,望珍摄自重,衣餐增适,动定咸宜。诸唯珍重,皮之不存,毛岂附焉,来日方长,亟望珍重。

 尊恙愈否,念念。

 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重病新愈,望调养有序,节劳为盼。

 闻君抱恙,不胜悬念,特函问候,祝早日康复。

 (五)时令问候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莺歌,想必神采奕奕。

 炎暑日蒸,千万珍重。

 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尚自珍为盼。

 秋色宜人,望养志和神。

 秋风萧萧,至祈摄卫。

 日来寒威愈烈火,伏维福躬无恙。

 寒风苦雨,恳请厚自珍爱。

 近闻贵地大风暴雨,家居安否,念念。

 朔风突起,寒潮逼至,想寓中均安?

 (六)祝贺

 顷闻嘉讯,再祝鸿猷大展,万里鹏程。

 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与希望之心。

 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万事如意。

 谨具刀笔书谒,恭贺嘉事吉礼。

 1、贺新婚

 忽鸣燕贺,且祝新禧。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聊卺之仪。

 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忽弃是幸。

 喜闻你们有缘终成眷属,至为欣慰。

 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

 近闻足下燕尔新婚,特此祝贺。

 顷悉你不日西厢叙情,蓝田得玉,天成佳偶,谨祝秦晋和欢,白头偕老。

 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遥祝如鱼得水,并蒂花开,嘉贺嘉祝。

 2、祝寿

 ×日为先生××大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恭祝延年寿千秋。

 谨颂受寿家多,长命百岁。

 喜贺福寿双全,恭贺全家安好,寿星永照。

 3、贺生儿女

 闻育祥麟,谨此恭贺。

 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贺生女)

 弄璋之喜,可庆可贺。(贺生子)

 弄瓦之庆,遥以致贺。(贺生女)

 (七)致谢

 大示诵悉,深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之意。

 厚情盛意,应接不遑,切谢切谢。

 奉报先生殷殷之谊,当俟异日耳。

 感荷高情,非只语片言所能鸣谢。

 承蒙谆谆忠告,铭感五衷。

 承蒙见教,获益甚多,特上寸笺,以申谢忱。

 承蒙惠赠各物,衷心感谢,不胜荣幸。

 承蒙存问,且赠佳品,感恩不尽。

 如此厚赠,实深惶悚,但来从远道,却之不恭,因即拜领。

 (八)致歉

 惠书敬悉,甚感盛情,迟复为歉。

 奉读惠书,久未作复,罪甚罪甚。

 惠书已悉,近因琐务,未即奉答为歉。

 数奉台函,未暇修复,抱歉良深。

 所询之事,目前尚难奉复,敬请宽裕为怀。

 前事有逆尊意,不胜惭愧,万望海涵。

 前事有负雅意,十分抱歉,尚希恕之。

 见有睽异之处,幸在知己,尚希见宽降恕。

 (九)拜托

 冒味唐突干请,惟望幸许。

 拜托之处,乞费神代办,不胜感荷。

 谨布区区,尚希鉴明,费神相助。

 所恳之事,若蒙慨允,将不胜感激之至。

 特沥寸函布达,祈忽他言推诿。

 为书请之,便中还请一询为荷。

 鉴于此情,望您能大解善囊,尽力相助。

 人生友谊,唯君多谊,切望惠泽大诿,鼎力为之。

 岁月悠悠,与君多谊,还望滋润再三,泽被延绵。

 (十)致哀

 惊闻××作古,家失栋材,悲痛万分。

 尊×猝去,深致哀悼,尚望节哀顺变。

 前闻令×逝去,为之惨然,人死不能复生,尚望节哀。

 闻悉××仙逝,不胜伤悼,足下遭此不幸,伤感必甚,恳请宽辟哀情,善自珍爱。

 希高年珍摄,勉抑哀思。谨函驰陈,藉申慰问。

 惊承讣告,悲悼不已,凡在相好,无不同深惋惜。

 (十一)赠物

 奉呈薄资,尚望笑纳为幸。

 区区小物两包,聊供途中之需,即乞晒纳。

 所奉礼品虽微不足道,但物轻情意重,望勿嫌弃。

 千里鹅毛,聊表寸心。

 微物奉上,聊祝吉安,幸祈笑纳。

 寄奉百元,聊佐薪水,为数甚微,将意而已。

 (十二)请教

 倘蒙见教,没齿不忘,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倘承不吝赐教家,幸甚幸甚。

 甚盼时赐物,匡我不逮。

 得暇望时赐教言为祷。

 一切恳请详示,万望莫以鄙陋而不堪教也。

 苦有所得,祈随时赐示为盼。

 倘有所闻,尚祈见告,俾资改进,不胜为盼。

 (十三)结束

 匆此先复,余容后禀。

 铁此布臆,余容续陈。

 临书仓促,不尽欲言。

 日来事冗,恕不多叙。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驰函寓意,伫望示复。

 匆此草就,不成文进,原宥是幸。

 忙中即书,言不由衷,不足之处,恕见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895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