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感情会冷淡呢?

为什么我的感情会冷淡呢?,第1张

很多情侣在刚开始恋爱时,都会非常热烈地表达彼此的感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也会出现疲惫和冷淡期。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例如感情上的疲惫、生活压力、工作压力、沟通不畅等等。而很多情侣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存在,或者没有积极地去解决这些问题,导致最终分手。因此,对于情侣来说,及时发现冷淡期的存在,积极沟通,增加互动,可以有效地缓解疲惫和冷淡期,让感情更加稳定持久。

我觉得是现在的人缺乏沟通,不爱沟通导致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跟别人合作,但是因为没有沟通清楚,导致经常有矛盾。碍于面子双方都没说破,这样继而升级,双方就为了维持这一平静,所做出的自认为是比较好的方法,那就是以后不再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慢慢的就导致了情感冷漠了。

温暖的性格来自于,一种人是天生的,如同狗狗类,通过基因世代遗传的。狗狗里也有对人不友善的,是受后天生存环境的影响造成:比如狗主的恶习、流浪狗群的群风……温暖性格的另一种来自于后天的成长环境,她或他从小看到过良善的举止行为,或被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善待过,在其记忆里留下过良好的良性循环印痕,那么这个人就大概率会拥有温暖的性格。

相反,一个人从小生长的环境很恶劣,被打被骂是常态,从来没被人明确地关心爱护过,这个人拥有冷漠性格是大概率。爱是需要语言上的明确表达。如果爱,一定得经常说"我爱你",仅靠行动,不足以让爱意明确。

从小失爱的人,是不懂得什么是爱,该如何表达与行为。爱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在国内,一方面很缺乏爱的培训与教育,一方面看到听到的负面事情太多了,尤其是善意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的负面事件,都在潜意识地教育大家要养成冷漠的负面习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现实生活中,谁也离不开,做人的问题和钱的问题。我觉得是道德和钱的位置颠倒了。才出现了人情冷漠。过去是道德作为做人的根本,追求做人是根本。现在是钱作为追求的根本。《中庸》当中有一句话“为本内末民争失夺”意思是说,把钱作为根本,人就什么都该争抢了。人只要抢夺物质,人的情感自然就会变得冷漠。

感情的长期维持需要双方不断地用心经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情侣可能会因为以下原因出现冷淡期:

1 沟通不畅:双方在初期的热恋时期可能更愿意表达对方,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会发现自己缺少对话的真诚性和敞开性,这种情况难免会给感情带来麻烦。

2 生活压力:现代社会中,发展快速,压力也伴随着不断增加。如果情侣在面对压力时不能互相扶持,而是只是相互之间的拖累,就会导致感情的降温。

3 缺乏新鲜感:不论是夫妻还是情侣,都可能会落入乏味的生活中。如果生活缺乏新鲜感或者变化,双方就会感到无聊和失落,最终导致感情的降温。

4 欲望差异:人的需要和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发生变化。如果情侣的需求和欲望不能达成共识,就会产生冲突。一旦决定将这个问题忽略,就会出现冷淡期。

为了排除冷淡期,情侣需要多方面努力,例如坦诚交流、互相关注、创造刺激性的活动、加强性生活和互相支持等。当他们能够克服各种问题,并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和惊喜时,他们的感情就会回到热恋期一样的状态。

一、情感冷漠症怎么引起的 1、情感冷漠症是心理扭曲的反应,在生理性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感情的反馈,做事迟缓,对任何的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生活当中毫无使命感,不喜欢跟别的人相处,也很难去关注一个人。即使是他最亲密的人比如亲人,也没有办法跟对方建立一个真正的感情依靠。这类人与生俱来皮肤温度比别人低,而且心跳速度比别人慢,被叫做生理学自私的人。 2、有情感冷漠症的人,他们对待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处于冷漠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切。其实有的人他们可能表现的很激情,似乎对什么事情都很喜爱,又或者是表面跟普通人一样,人际交往很不错,但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非常的孤单,而且充满了苍凉。以上就是关于情感冷漠症怎么引起的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情感冷漠症怎么治愈 1、想要治愈情感冷漠症的人,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心理疗法。多与他进行沟通交流,因为只有沟通和交流让人能够摆脱冷淡,不仅这样还可以使他将一切的情感障碍攻破点。 2、带着他接触大自然,因为他往往被孤单和冷淡侵袭,如果带着他在户外转一圈,比如骑上单车吸呼吸新鲜空气,这样能够及时清除他心里的烦闷和抑郁的情感。 3、带他去欣赏艺术类的东西也是很有效的,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艺术,比如歌曲、文学、美术等等都,不得不令人赞叹它的风采。这些是无性命的东西,如果爱上了一定容易将心灵填满善心。 情感冷漠症是怎么引起的2  情感冷漠症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  病态反应 (1)“生理性”的,表现为对情感欠缺反应、迟钝、对人或事无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不喜与人打交道。即使与自己最亲近的家人,也无法与之建立真实的、更深刻的情感依赖。这种生理冷漠的人天生皮肤温度低,心跳速度慢。 情感冷漠症 (2)极端虐待狂式的,以折磨和杀人为主要行为,对自己的行为无羞耻感无道德感,表现为明显的反社会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1 多交流:长期孤独会导致思维联想障碍,会越来越难以与人交流,所以交流不仅能使人克服冷漠,还能使人攻克一切情感障碍,愿君多用之,此方最见效。 2 接触大自然:孤独冷漠感袭来时,不妨骑上自行车郊外转一圈,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让它消除心中的苦闷和忧郁。 3 欣赏艺术:无论是音乐文学还是美术,都蕴含着让人不得不服它的魅力。如果你爱上了这些无生命的东西,难道不会对所有活生生的精灵充满爱心? 情感冷漠症是怎么引起的3  什么是情感冷漠症? 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或是内心想法丰富、流露于外部的非常少; 对人或事缺乏兴趣,无责任感,不会关心人,没有同情心,常常显现的是对事物无动于衷的表情; 在内心深处,这类人大多内心深处充满孤寂和凄凉,总是对外界持不信任和不满意态度,对感人的事件怀疑,甚至拒绝感动。  建议如下: 多交流,不要轻易掐断话题,去延续沟通的时间,多了解别人的观点并接纳它,这有助于你从自己的束缚中走出来。(接纳并不代表着认同,而是接受不同观点的存在) 多关注一些正能量的事情,进而激发自己内心深处被遗忘的爱。 认真地对待身边任何一件事情,无论大小,把事情做好、做细、做全,慢慢地把成就感给凝聚起来。 多笑!表情尽量做到自然,笑点低是件好事,就算表现得像一个笨蛋也不要怕,这是一种锻炼,能笑是一种前提,过后才是会笑,才能控制笑。 多看、多观察,身边有哪些人或事是正确的,并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多帮助别人,举手之劳、顺水人情之事多做,帮别人也就是帮自己! 多展现自己,勇于在众人面前表现。 多交朋友,交好朋友,有问题可以互相解决,互相提高,互相成长。 家是你的避风港,多回家看看,父母是你的至亲,天真无暇的你在他们面前无需作假。 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其实非常美,有很多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美丽风景。 先学会爱自己,方能爱别人,对自己负责,照顾好自己,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元气满满的! 不要想太多的利弊,理性对待这点很棒,但并不是什么事都是能用理性思维解决的,多一点感性会更好。 想要做什么就去做吧,世上没有绝对的利与弊,只要这件事不会带来难以挽回的负面影响,那就勇往直前。 记住别人所给予的帮助,用心体会,学会感恩,你会发现,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距离。 少一点心理戒备,没有那么多人想害你,好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占绝大多数的,请多一点真诚! 珍惜身边的人或事,因为你不知道它会不会是最后一次,时间沙斗可是无情的。 找到一个可以发泄的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不要让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越积越深。(注意是可以发泄的对象,“可以”,例如:树洞、大海、大自然) 培养好奇心、好胜心,多一点激情,多接触新事物。(当然这件事一定要是好事,比如吸毒这种事就不要接触了) 要明白自己的追求是什么,自己的兴趣点在哪,多培养兴趣、爱好,给人生多一分变化。 吾日三省吾身,多审视自己,有哪些不足,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哪些事是值得被学习的,然后,收拾好心情,重新开始。 壹心理答疑馆互助社区,世界和我爱着你

在我们周围,也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对事表现得很冷淡、不热心,甚至冷酷无情。这在病理心理学上叫做“情感淡漠症”。“情感淡漠”虽说也是一种情绪体验,不过这种体验大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情感淡漠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区分,情感淡漠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也包含有病理和社会心理2方面的因素在内。

在国外,现在有些青年心理学家,他们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有为数不算少的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的状态。

所谓“三无”,简而言之,就是无情、无力、无心(心思)。这也就是说,他们无动于衷、缺乏活力和漠不关心。这些多年专门从事研究青年心理学的专家们呼吁,生活在现代化社会里的青年,应该警惕这种心理上的“三无”状态。

一、“情感淡漠”的青年,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1)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生命的活力,整日里有气无力,失去了“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

“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为“和现实的有生命的接触”。这句话是生于波兰的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明考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他说的这句话,也就是中国古语“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明考夫斯基解释说,情感淡漠的人是自闭性的、自我封锁的。这类青年大部分是因为心灵上曾经遭受过种种挫折、打击或创伤,于是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人对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心“冷透”了,躯壳虽存、“灵魂”已无,心灵空虚至极。

(2)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

这是一种另外形态的情感淡漠症。在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有些青年行为正派,并不胡作非为,但他们却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病症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却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或者失去了对于社会的关心;他们持续地过着一种自认为“超然”的脱离现实的生活。

然而这类青年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他们的智力和品格相当好;他们也不像某些神经病患者那样内心惴惴不安、紧张不宁。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情感淡漠青年一只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上的障碍或阻抑,他们是神经症的“预备队员”。比如,有些青年自认为很“老练”、很“成熟”、“看破红尘”,他们斗志减退,不想靠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二、如何治疗“情感淡漠”

病理心理学家认为,对这类青年的“医治”是相当棘手的,比起前一种类型的情感淡漠者,更加麻烦、费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使他们“死灰复燃”,重新燃烧起生命的火焰,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帮助这类青年朋友寻找回来他们失去的精神乐园,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法”和“音乐治疗法”。

1读书学习法

有很多情感淡漠的青年,用读书、学习的办法,填补了他们心灵上的空虚,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热情起来、积极起来。因而,“读书学习法”,被病理心理学家和青年心理学家们一致赞誉肯定,认为它是治疗心理空虚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什么“读书学习法”会发挥这样大的效用?因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帮助情感淡漠青年看清前进的目标,在精神上找到寄托,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一心投入有意义的事业上去。因而在他们养成读书习惯之后,就会改变心理上的“三无”状态,精神生活充实了,生活也就不会再显得乏味。显然,因为有了知识之后,就会找到理想这一精神支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黑暗的旧社会,很多杰出人物对于祖国处于忧患中也苦闷过、彷徨过。但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用科学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等)充实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又用这些知识奋发有为地造福人群。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时写道:“书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从事的那种浩繁的工作当中,书给了他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被他出色地掌握住;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

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心理空虚的状态,而且可以医治精神抑郁。美国有些大学举办周末进修学习班,一些不是由生理上的内脏器官性病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参加进修班学习后,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消除了诸如抑郁、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这就再一次证实,“读书学习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的心理疗法。

2音乐治疗法

除了“读书学习法”以外,还有音乐疗法等有效地消除情感淡漠的心理疗法。比如,当你因各种原因而心灰意冷、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彷徨怅惘、寂寞空虚的时候,你可以时常听听进行曲那样宏伟奔放的旋律,它会给你带来充实同勇气、希望和力量。

上面是从病理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情感淡漠问题的,下面让我们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做分析。

1964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则杀人消息:一位年轻妇女夜晚在纽约昆士区自家住宅附近被杀害。由于被杀者奋力抵抗,谋杀者延续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她杀死。事后调查四邻有38人曾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无人相助,甚至无人报警。这件事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案例。为什么见死不救,“无人相助”?这可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旁观者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1983年5月24日,我国《光明日报》报道了一则牺牲自己、抢救别人的消息:1983年4月11日,福建省建阳县徐市公社中心小学的乡村女教师冯细珠,当一阵罕见的龙卷风席卷而来,教室就要倒塌的时候,她用双手紧紧地撑住大门,结果,学生们脱险了,而她却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而2008年“5·11”汶川地震中涌现的舍己为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同前述某些人见危不救的淡漠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种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

上面讲的这些,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大众社会心理来分析的。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的一个大前提。可是,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来观察,为什么在同样一种社会制度下,比如说在我们的周围环境里,大多数的人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而有些人却情感比较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呢?

三、“情感淡漠”的原因分析

有些病理心理学认为,淡漠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的心理反应。通常人们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先是表现为“攻击”反应;如果攻击反应失败,或者由于攻击反应而招来更大的挫折时,就会表现为“逃避”反应;如果不能逃避,就会表现为“淡漠”以至“无情”的反应。

攻击—逃避—淡漠(或无情),这3种不同的对挫折的反应方式,究竟采用哪一种?这决定于当事人所面临的不同的具体情境,以及和它们不屈的效果。因此,这3种不同的对待挫折的反应方式,并不是从强到弱地必经的3个步骤。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对待同样的挫折,有的人采取攻击方式,有的人采取逃避方式,而有的人则采取淡漠以至无情的方式。

说起“淡漠”和“无情”来,似乎是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甘心退让、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其实不然,淡漠只不过是把愤怒暂时地压抑下去,用“间接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消极的抗议”。

应该说,引起淡漠情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并不限于我们在开头所讲的那两种类型,实际上还包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多变量因素在内。因而单纯地从生理上或心理上查找原因还是很不够的。因而,我们不仅应该运用病理心理学的知识,也同时应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情感淡漠青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奥秘。

国外有一位病理心理学家叫做金布尔,他在1963年提出,下列一些人容易产生淡漠反应:①长期遭受挫折的人;②处于无助和无望状态的人;③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痛苦的人,④心理上既不能攻击也不能压抑的人。

这4类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淡漠的共同性基因,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所造成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有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一个人是否产生淡漠行为,那是取决于他(她)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信念的。说到底,淡漠行为的核心是保护个人、保护自我。

我们如若仔细深究便会发现,情感淡漠的人并不是真的“与世无争”、逃避退缩;如果碰到个人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并不全然表现为淡漠。上面讲的那桩美国纽约昆士区惨案发生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等人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他把淡漠的旁观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归纳为下面4种:①害怕暴徒用刀子捅自己;②怕参与干涉后,法院要自己去作证,这样一来,就会费去许多时间或产生其他牵连;③由于是突发事件,思想准备不足;④也许是一场虚惊,并无其事,自己贸然去救人,太冒失,会被人笑话。

实际上很明显,这桩杀人惨案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他们当时都听到了年轻妇女的呼救声)所申述的4大类见死不救的理由中,③和④只是一种借口;②是次要的;①才是主要的、真实的原因。也就是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淡漠行为的基本原因,是保护个人,“怕暴徒用刀捅自己”。

不过,也有些情况和兆头,值得人们深思。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法律咨询工作者,在总结父母不负责任地离婚,从而给子女带来了不良影响中发现:父母离婚的子女,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对人生和社会抱冷漠态度,对人缺少必要的信任,他们大多数性情孤僻古怪,道德感不强,要么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要么粗野无礼,缺少应有的教养。这种情况尽管是少数现象,但也不能不引起社会上的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消除有些青年的情感淡漠,不仅希望他们本人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向广大的父母、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呼吁:要尽力创造使青年人感到温暖、安全,受尊重、有希望的有利环境。

感觉自己情感很淡漠甚至对亲人也不是特别亲密,是怎么回事?

情感也分为爱情亲情友情,如果感觉自己情感很淡漠甚至对亲人也不是特别亲密,是怎么回事?

第一点得病了。如果对一切都很看淡,提不起兴趣。如果你在生活中患有精神分裂症,随着疾病的发展,情绪活动会逐渐减少,缺乏内在的情绪体验,对周围的一切事件表现出漠不关心。他们不仅对亲人漠不关心,而且对社交活动也有所退缩。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尽快去看心理医生,或去精神科进行检查和治疗。

第二点习惯于独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找一个安静的环境,给自己留下一个安静。有些事情说起来很简单,很简单,但做起来很困难。只要心够坚强,我什么都不怕。我坚持我的人生目标,不喜欢被打扰。我了解安静。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虚伪而复杂的事情。关上他们的门,远离麻烦,做他们喜欢做的事。

第三点商品化的物质环境消耗了人们的感情,商业本质上是一种没有感情的金钱交易。人们关注的是“金钱”,而不是太多的友谊。当对“利益”的追求渗透到家庭关系中时,家庭关系就会恶化。兄弟会结帐,父母和孩子会为“钱”而竞争。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将降至冰点,家庭关系将变得越来越淡漠。

第四点吃力不讨好,已经成为“家庭”的常态。孩子有责任照顾他们的父母,父母也有义务体谅他们的孩子。如果你来来去去,互相奉献,家庭关系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当一个孩子奉献给他的父母时,父母认为这是孩子应该做得。慢慢地,双方之间的矛盾被激起。父母为他们的孩子买单。

我情感淡漠,但我并不是天生就这样的。在我未成年的那十多年里我也渴望得到温暖,特别是渴望得到母亲的温暖。我刚满月母亲就把我丢给奶奶带了,因为她要和父亲去外地上班了。我并不怪他们,小小的年纪我就懂得大人要工作,是没有法子才把我丢给奶奶带的。但是那种想念母亲的滋味并没有减少。

我每天想啊、盼啊!但是自从我满月母亲走后,她只是偶尔一两年才回来一次,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容貌是什么样子的。我那时常常梦见母亲,梦见母亲有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一双温柔的眼,对着我慈爱的微笑的脸。第二天我用稚嫩的声音充满希望的告诉奶奶我的母亲要回来了,因为我梦见她了。但是我失望了,母亲并没有回来。在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都没有回来。

后来终于有一天母亲回来了,她是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回来的,因为她在给别人带孩子挣钱。母亲抱着别人的孩子高兴地逗着,至于她有没有对我笑,我已经忘记了,毕竟三岁多的年龄能记住的东西有限。

但是三岁多的年龄能记住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那天奶奶要带我还有母亲一起去赶集,我特别的高兴。我以为在路上我能和妈妈走在一起,这样我就能牵着她的手了,虽然她一只手要抱着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抱我,但是我只要牵着她的另一只手就满足了。但是我失望了。她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快步的在前面走,我在后面使劲追赶。我步子那么小,怎么也追不上。我边追赶边哭喊:“妈妈,你等等我!妈妈,你等等我!”但来到我身边的是奶奶,母亲连头都没回一下。我问奶奶,妈妈为什么不等我。

后来奶奶生病再也不能照顾我了。我要被接到父母身边去了。心里虽然舍不得奶奶但也有些小激动。因为我就要见到母亲了。回来接我的是同村的和我父母一处上班的大娘。他们让大娘捎口信给奶奶说太忙了,没空回来。

我在拥挤的火车上反复遐想我与母亲相见的情景,那情景一定是很兴奋的、热闹的。毕竟我们自那次见面已经相隔六年了。她 还是我小时候梦见的那个样子——有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一双温柔的眼,对着我慈爱的微笑的脸吗?三岁多的时候见过母亲的容貌早就模糊了。六年时间没见,我还是像小时候每天都思念着母亲,那次上街没等我的事,我早就不生她的气了。母亲会不会也一样的很想我呢,毕竟没有孩子不想母亲的,也没有母亲不想孩子的。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立刻飞奔着扑向她的怀里,甜甜的叫一声“妈!”说不准母亲在家里等不及了早早地就在路上来接我了,她一定会微笑着向我走来,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边向家的方向走去,母亲一边倾听着我给她讲老家的趣事。或者母亲在家里给我忙着准备好吃的根本就没时间来接我。

但是我失望了 ,母亲并没有来接我,也没有给我准备好吃的。当同村的大娘把我送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只是淡漠的看了我一眼。眼里没有喜悦,脸上也没有笑容。那张脸与我梦里见到的慈爱的向我微笑 的脸相差太远。一张阴沉的脸,嘴角向下撇得像镰刀一样弯的脸,眼里是毫无表情的,也没有我梦里见过的温柔。它们组成了一张让小孩子看了就害怕的脸。瞬间我热腾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里,那声甜甜的“妈!”和那些老家的趣事也因为害怕全都吞回了肚子里。母亲只看了我一眼就低头做事了,再也不理睬我了。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和父亲感情不和,所以母亲一直都是阴沉着脸,很少有笑容。我很想和母亲手挽手一起去上街,想象着我们互相讨论那些店里的东西如何如何。但我的母亲是不稀罕的,她喜欢一个人上街,她觉得带我上街是累赘,她一个人可以风风火火的把东西买回来,带着我,我一定会东看看西挑挑耽搁了她的时间——仿佛她总是很忙。或者我想我们可以在饭桌上欢天喜地的聊聊天,聊聊我在学校发生的趣事,或者聊聊我们周边发生的事。但我的母亲因为看不惯我父亲也就顺带看不惯我,总是用言语讥讽我,或者冷漠的说“屁大点事也拿出来讲,有什么好讲的。”,或者冷漠的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母亲总是很冷漠的。后来我就不再言语了。后来我也就觉得,是啊,这些有什么好讲的,有什么事是值得高兴的——好像一切都不值得。我也就阴沉着脸——哪那么多高兴的事值得把笑容挂脸上啊——我的同学也就不愿意和我交流了。我生病的时候多么希望母亲也能像其他的母亲那样对自己生病的孩子嘘寒问暖啊!但是我的母亲只是冷漠的说:“装得那么矫情!感冒又死不了人,自己去看医生吧!”说着就丢给我些钱 —— 她总是很忙,或者说她只沉浸在她痛苦的婚姻里没时间理睬我的小情绪。

渐渐的我与母亲除了必要的问话和答话,再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了,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上的交流了与互动了。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很少和我有肢体互动,可以说我能记事的年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以我很反感同学间本来很正常的拉手、挽手的行为,甚至她们只是靠我太近,我都想推开她们——我喜欢一个人 独来独往了。

后来我成年了,我觉得母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和父亲的婚姻不幸福造成的,我并不怪她。但要我像别的子女那样对母亲很亲近我做不到,不是恨,是因为从小没在母亲那里得到情感互动的模板,不知道如何与母亲互动。我也很少回家,甚至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也不想在她身边,我也不愿意陪她去医院,更谈不上安慰她 ,和她说贴心话了,我也会不由的想:“简直是矫情,一场小病而已!”母亲骂我冷漠——是的,她骂我冷漠。她永远也想不明白,我明明是 她生的,她养我长大,供我读书,为了我苦熬着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为了我”牺牲“了那么多,我为什么会对她如此冷漠、不亲近她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1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