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么教?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么教?,第1张

一、概念

      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也称文章的中心或中心思想。阅读文章时要在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努力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即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对文本思想内容的深层理解。(先抓内容,再揣摩写作意图)

二、意义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学生在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可以获得思想教育、道德启示或情感熏陶提升人文素养。

(核心:提升理解能力  提升思维品质  提升人文素养)

三、课标如是说

      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都明确表示“体会思想感情”这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先是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实际上是交流学生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抓主要内容+揣摩写作意图(体会思想感情)+交流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四、难读系数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有限,对生活的认知比较肤浅,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充分发展,认识事物有较大的局限,因此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难点,主要放在第二学段的四年级和高年段的五六年级进行,在重点要放在第三学段。而评价应以选择形式位宜。

五、区分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方法:提问和表述

方式:自问自答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指文章写什么?

表述形式:课文描写了……课文记叙了……

思想感情:思想感情是要回答为什么写?具体的说就是作者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想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歌颂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

表述的形式一般是:课文赞扬了……课文歌颂了……课文抒发了……课文告诉我们……

六、方法指导

1抓主要事件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抓关键语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抓关键段落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抓课文题目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另外,文体不同,要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写事的文章多从事情的意义上去体会,写人的文章多从人物的品质特点去体会,写景状物的文章多从景物的特点上去体会。

七、案例引领

课例:《詹天佑》

方法:抓关键语句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读读《詹天佑》这篇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2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其思想感情一般是表现人物的品质,这篇文章要表现詹天佑的什么品质呢?能否从文中找到关键语句

3、默读思考:詹天佑的“杰出”表现在哪里?“爱国”又体现在哪里?

4练习

出示詹天佑言行的句子?思考其言行说明了什么?

5总结课文赞扬了詹天佑的怎样的优秀品质。

6教师小结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并板书。

7、学生实践

课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流程:

(1)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题目点名写的是鲁迅先生,那课文具体写了鲁迅先生的什么事呢?

(2)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到一句最能表现鲁迅先生优秀品质的句子。

(3)鲁迅先生“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例中呢?

(4)梳理课文内容,全面的认识鲁迅先生。(段意)

(5)讨论:文中说“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作者心目中,伯父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6)引导学生说说本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像鲁迅先生那样“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

反思:

课堂“教什么”如此明确,

教学活动如此简洁,

脚手架意识如此强。

现学现用,做中学!

今天对“体会思想感情”的概念更明确,《手指》一课的教学或许可以试一试。

情节类的具体题目类型

1 情节梳理: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 情节鉴赏: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

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

3 情节探究:

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

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1 、关于情节的概括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温馨提示

(1)解题时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字样编织。

(2)用主谓句,以主人公为叙述角度叙述。

(3)模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2、关于情节的鉴赏--作用题

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

知识储备:情节的作用

⑴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

一般来说是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使整篇小说情节波澜起伏;

照应前文XX情节;

为后面的XX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⑵对整个故事情节人物塑造的作用:

或刻画了人物XX更加鲜明的性格,

或表现了XX的人物性格;

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3)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升华主题。

3 关于情节探究题基本内容

(1)关于某个情节设置或安排的处理,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探究作者情节如此安排的理由。

温馨提示:分别从小说的整体情节的安排技巧、人物的塑造方法、主题的表现三个角度思考探究。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理清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理解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要能力。“理清文章思路”是现代文阅读中进行整体感知的第一步,可以对文章写作的内容`条理层次、观点态度等进行初步认识,在此前提下,对某一语段,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能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归纳内容要点”侧重检测考生能否用自己的话对语句`语段或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加工。“理解中心意思”指的是对某些语段或整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

在进两年中的中考试题中,对“理清文章思路”的考查,常有以下情形:①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找出文章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弄清人物的情感变化,概括某一内容要点等。②在科技作品阅读中,概括全文的内容要点,概括相关段落层次的内容要点是非常常见的考查形式。③在议论文阅读中,表现在队“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的考查上。

“归纳内容要点”,从这一方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几乎是各省必考内容,但因阅读材料的不同,考查的角度各异,常见的有:①概括全文内容要点;②概括部分段落的内容要点;③概括故事内容;④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情变化;⑤概括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⑥在科技作品中,对某一事物性质`特点的概括或对文章传递给人们的关键信息的概括;⑦在议论文中,对作者所持观点的原因进行分析概括```````

对“理解中心意思“这一能力的考查,考点常有: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②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认识;③对作者情感态度的认识;④科技作品中,涉及到对作品介绍的某中现象,某个道理等的理解;⑤议论文中,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材料论证中心论点的等等

播音主持调动思想感情方法

 播音主持是现代一个很热门的行业。你知道播音主持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播音主持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欢迎阅读。

 调动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景再现

 情景再现的含义

 情景再现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以语言内容为依据展开再造想象,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的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情景再现的内涵:

 (1)情景再现属于一种联想、想象活动,是对播音员主持人再造想象特点的概括。

 …(2)播音员主持人的联想与想象必须以语言内容为依据,以符合稿件的需要为前提,必须遵循稿件规定的目的、性质、范围、任务,不能信马由缰,任意驰骋。

 (3)依据语言内容想象出的画面应该是连续的、活动的、有内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

 (4)播音员主持人进行联想、想象的目的应该是引发相应的态良、感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情景再现一定要产生于具体感受中,要以情为主。播音员主持人通过对语言内容的具体感受,要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进而激发强烈的播讲愿望,而不能只满足于“画面”清晰,只重视景而忽视情。

 情景再现的展开过程

 播音员主持人在具体的语言创作过程中,运用情景再现可以按以下四步来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理清头绪。这一步主要是从情景再现的角度对语言内容进行梳理,它与备稿当中的划分层次有一致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这里更注重从画面的角度来理清内容的头绪。包括:把握结构,明确先后顺序;把握画面的主次详略及特点。

 第二步:设身处地。设身处地就是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稿件所描述的情景中,缩短我们与稿件所述情景的时空距离和人物的心理距离等,使我们迅速地投入到稿件所规定的情景中,获得现场感,感到“我就在”。

 第三步:触景生情。触景生情再现的核心问题。这里强调的是内心积极的反应,摈弃的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式的无动于衷。在触景生情这一步我们还要掌握两点要求:一是反应积极、一触即发;二是以情为主、情景交融。

 第四步:现身说法。当内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想把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历,亲身所感”的情景再现给受众,并使受众产生某种情景的再现,从中受到感染。这也正是创作主体始而有意、继而实现的责任。

 以上四步并非界限分明,而是联系紧密,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总之,是要让自己的思想感情运动起来。情景再现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情景再现要以播讲目的为中心,受播讲目的的引导和制约,不要为“情景再现”而“情景再现”。

 (2)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累,对情景加以丰富和补充,加深创作主体的体验。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每一个情景都必须详细补充,也不是同一情景中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花同样的力气去想象,要抓重点、难点,关键要获得感情触发点。

 (3)把握情景再现准备与播出时的区别。情景再现在准备与播出的两个环节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准备是搔出的基础,蕉当廑这签丑准备笪盛墨。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区别,主要体现为:第一,准备时有较充足的时间去展开想象,再现情景;播出时语句要连续不断,一句紧接一句,没有时间去细致展开和浮想联翩。否则容易造成情景分离,说到下句时,内心还停留在上句。第二,准备时,创作主体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较清晰,形象较鲜明j而播出时,景已模糊,情愈加凸显。在这个阶段,我们不必再细致地展开想象,只需让情景稍加显露,重要的是快速唤起我们准备时的具体感受和触动心灵的那一点。

 内在语

 内在语的概念及其意义

 播音的内在语是指那些在文字语言中所不便表露、不能表露,或没有完全显露出的语句关系和语句本质。

 内在语是帮助播音员主持人把稿件变成自己想要说的话,使思想感情运动起来的内部技巧之一,对播音表达的直接引发和深化含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内在语的作用

 内在语是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活动,为播音语言表达提供究实的内心依据,其作用概括起来有两大方面:揭示语句本质和揭示语言链条。

 (1)揭示语句本质。语句本质是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层的内在含义和态度情感。我们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斫,从语句较宽泛的表层意义来锁定语句本质。语句本质落实到表达上则可以引发出贴切的语气。

 (2)揭示语言链条。语言链条实际是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揭示语言链条就是搞清句与句、段与段、层次与层次如何衔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的问题。特别是在文稿中那些文气不太贯通的地方,在段落层次需要做明显转换而又不好衔接的地方,或需要赋予语言以动作感、形象感的地方,或在需要唤起受众注意,引发他们思考的地方。都可运用内在语来衔接、过渡、铺垫或转换,以帮助找到自然贴切的语气,造成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效果。

 内在语的分类

 根据内在语的性质和作用的不同,我们把它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发语性内在语。所谓发语性内在语,就是在呼台号之前,在节目、稿件、层次、段落、语句之间加上适当的词语。播音员主持人把这些词语作为开头在内心播出来,并与稿件原来开头的词语自然地衔接,将其“带发”出来。

 (2)寓意性内在语。寓意性内在语是稿件文字的“弦外之音”,是两否茬语确的内在含义,是结合上下文语言环境挖掘出来的语句本质和语句目的。 ’

 (3)关联性内在语。关联性内在语是指那些没有用文字表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现语句逻辑关系和示出来的语句关系,具体地说,就是那些体蚬语句逻卑茸天系不u语法意义的隐含性关联词和短语。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挖掘语句间隐含性的关联词或短语,使语句关系更加明晰。

 (4)提示性内在语。提示性内在语用于语句段落层次之间,也是为了解决上下语气衔接的问题,但与关联性内在语有所不同,它不是以关联词和短语的形式出现,而且内容上也更丰富多彩。如果说关联性内在语重在使语句逻辑关系更加严密,那么提示性内在语则更注重使表达语气富于灵动的活力。

 (5)回昧性内在语。回味性内在语一般用于段落、层次,特别是全文的结尾处。大体上有四种形式:寓意式回味、反问式回味、意境式回味、线索式回味。

 (6)反语性内在语。反语性内在语直接体现了语句表层意义与深层内在含义,即语句本质的对立关系或对比关系。一般说,在上下文语境中比较容易把握。大体有:对立型反语内在语、反问型反语内在语、双关型反语内在语、非对立型反语内在语。

 内在语的最优化

 (1)内在语是对稿件理解和感受的集中概括

 语句内在语的最优化,是服从于稿件整体,即宣传目的、主题思想和整体基调,切忌就句论句地确定内在语。

 (2)在稿件的重点和难点上把握内在语

 所谓重点,是宣传目的和主题思想的落脚点,是全篇的关节所在。所谓难点,是指语句本质不好把握,文气不十分贯通,播起来又不好衔接的地方。我们没有必要句句都找内在语,但对重点语句的本质含义应深入挖掘。

 (3)要注意语句本质的差异

 有两种情况:一是要在搞清语句表层意义的基础上,根据语句目的和上下文语境挖掘语句的深层含义,并准确判断把握具体的态度分寸。二是有些句子表层意义与深层含义异向,这时的内在语应该和句子的深层含义的意向一致统一,而不被文字表面意义所迷惑。

 (4)内在语要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表述内在语的目的,是为了训练把握内在语的能力,使自己思想感情运动起来,而不是为了表述而表述,内在语的把握应力求避免朦胧模糊,内在语的概括表述要精确可感,鲜明简洁,有说服力。

 对象感

 对象感的含义

 所谓对象感,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并由此而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稿件节目的精神实质。

 对象感强的播音特征

 大凡能调动听众、观众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共鸣,受欢迎的播音都有很强的对象感,换言之,对象感的作用使播音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是体现人文关怀。播音员要在“目中无人”的环境中努力做到“心中有人”,心里时刻装着受众,感觉到受众的存在,想受众之所想、急受众之所急地把握对象的心理要求、愿望和兴趣点,它已经融入传者对受众的真诚、尊重与关爱,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

 二是表达丰富亲切。富有对象感的播音音色富于变化,语气上亦丰富,避免了长时间同一频率所造成的单调,从而保持受众心理上的兴奋状态。表现在播音语言上,语气显得亲切、有变化。

 如何把握对象感

 要熟悉传播对象,要重视对受众的基本构成进行定性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业务

 析‘__努力获得对象感。那么,怎样才能使对象感不失之笼统如何获得并把握住对象感我们必须具体设想:这样的稿件,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宣传目的,在今天,应该播给什么样的人听哪些人最需要听听到不同的地方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听完了又会有什么反应给什么样的人听最能增强我们的播讲愿望,最有利于达到播讲目的

 (1)对象感的“质”与“量”。为了获得对象感,我们可以从质和量的两方面去具体设想。所谓质的方面,是指环境、笺氛、心理、素养等有关对象的个性要求。所谓量的方面,是指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的一般情况。而质的方面又是最根本的。从质和量两方面了解受众,设想并掌握受众特征,找准与受众利益最密切的相关点,由此获得对象感,我们就能播出新闻的新鲜感,吸引并满足受众的兴趣和要求。

 (2)依据节目内容所反映的主题和目的设想对象,获得对象感。一旦掌握了受众的心理需求,找准了与受众利益密切的相关点,有了充足的依据,对象感就会强烈起来,到了非说不可的地步。

 (3)我们所设想的对象应该稳定统一。就某篇稿件来说,我们设想的具体对象应该是稳定的、统一的,不应该这一段设想对这些人播,那一段设想又对另一些人播。一般而言,设想的对象稳定会使播讲更集中,更鲜明。

 (4)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之间关系是平等的。对象感不是单单设想对象,同时要解决好播音员主持人与对象的关系问题。为了达到传播的有效性,为了使受众对播音员主持人产生“认同”和“自己人”的亲近感,播音员主持人与所设想的对象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意味着平等、融洽、真诚和坦诚。

 (5)为了获得对象感,为了使设想的对象具体有依据,要尽可能多地熟知各种对象的情况,丰富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播音员主持人应深入生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种种渠道关注现实,了解熟悉各种人,尽量和各个层次各种职业的人打交道,了解更多人的更具体的需要,在设想具体对象时才会更切合节目和稿件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达到播讲目的。

 注意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播音员主持人执着地去追求设想对象的客观实体。

 误区之二:无论什么稿件都设想一种具体对象。

 误区之三:对象感时断时续,时有时无。

 误区之四:认为稿子并无确定对象就不必多此一举,或认为稿子已有了限制就不必设想具体对象了。

 误区之五:以为面前有对象就不需要对象感。不知道场外的受众才是我们传播的主体。

;

让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有以下几个方法:1阅读与讨论:读故事书、传统童话、经典名著等,让孩子通过阅读探索文学作品的世界和内容。同时,通过和孩子一起讨论作品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等,帮助孩子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2感性体验: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文学体验活动,如朗诵诗歌、表演短剧、创作绘本等,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深刻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3关注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通过解释文学作品所处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帮助孩子理解作品中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增加对作品内在含义的理解。4采用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游戏等多媒体资源,为孩子呈现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有利于孩子在视觉和听觉上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总之,帮助孩子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需要引导孩子在感性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探索作品背后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错误一: 对女人太“好”

你有没有发觉,那些有点魅力的女人,似乎从来不会被对她太好的“好男人”所吸引?

你当然发觉了。

就像我一样,我相信你一定有认识的美女喜欢“坏男人”… 但出于某种原因她们对你却没有那种兴趣?

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女人在最初判断是不是被这个男人吸引时并不看这个男人对她有多“好”。 女人之所以喜欢她们喜欢的男人,是因为:

她们对这些男人感到一种本能的吸引。

你猜怎么样?

对女人太好并不能使女人感觉到那种强大的、本能的吸引。

而且对女人太好,并不能使她们选择你。当她们找到可以给她这种本能吸引的男人,就会立刻选择他放弃你(离开你)。我知道这似乎并不符合逻辑,也很难让人接受…但你必须接受。

并且,只有等到你接受这个事实并开始改变自己,否则你永远不会得到你真正想要的女人。

错误2: 总是迎合女人的观点

绝大多数男人碰到自己喜欢的女人时,总是一味地去赞同、迎合女人的意见。

他们觉得这样就能赢得女人的心。他们认为,只要赞同她,就会让女人感到舒服,开心。你总是顺着她,她还有什么理由不高兴?

没错或许她会对你友好,或许你在赞同她观点的时候她会很高兴,但是对她而言,你们的关系就到此为止了,很难跨越普通朋友了。

其实对女人来说,她们更喜欢那些有自己想法和主见的男人,而不是那些成天只会同意她们的观点和要求的男人。

没想到吧?

女人不喜欢自己的男人总是在说“好的”、“对的”这样附和迎合的话。因为在女人看来总是赞同她的男人是没有主见的,软弱的,无能的。 女人对这样的男人是无法产生吸引的。即使在她内心脆弱的时候,想和一个这样没主见的男人试试看,但很快,她就会离开他。这是女人的本能。世界上任何东西无法强求。

错误3: 向她寻求认可或者请求许可

我们错误地以为:讨好女人会让她们喜欢我们。 男人总是想方设法来讨好女人,去获得女人的“认可”或“许可”。

又是一个糟糕的想法。

女人从来不会被讨好她们的男人所吸引…永远不会

但不要误解我。

你不用刻意对女人“坏”来吸引她们。

不过,如果你认为对女人好,意味着“总是去讨好她,寻求她的认可和允许”,你需要再好好想一想。

讨好女人,获得认可永远不会让女人喜欢上你。 女人其实讨厌寻求她们认可的男人。

不相信我?就问问任何你身边的女人是不是讨厌那些整天粘在身边寻求她们认可的男人……

错误 4: 总是试图通过请她吃饭和送她礼物来“买”她对你的喜欢

数一下你请女人吃了多少次饭?买礼物送给她?送花给她?但她还是拒绝你而喜欢上另外那个对她不如你一半好的男人

如果你和我一样,那么你对这个已经受够了。

不过,你猜怎么着

这样的结果非常正常

对, 我是说这是正常的。

你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其实给出一个非常明显而清楚的信息:

"我认为你不会因为 ‘我’本身这个人而喜欢我,所以我要竭尽全力收买你对我的关注和对我的喜欢"。

你善意的意图通常就这样在女人眼里显得你对自己缺乏自信,要靠“贿赂”女人来让她喜欢你,试图通过金钱礼物来控制女人。而“缺乏自信”是最快让女人对你失去感觉的东西。

对的,我说的是,在女人眼里用金钱和礼物等企图被看作为“控制”。 甚至有些女人会在内心里瞧不起这样的男人。

错误5: 过早表白——在交往中过早地向她倾诉你对她的感情/感受

另一个巨大的,不幸的错误就是大部分男人过早地向女人倾诉自己的“感受”,过早地向女人表白。

有魅力的女人是稀少的。

她们通常会被很多男人关注。

大部分男人并没意识到这点。美女们总是被很多男人喜欢,用各种方式来吸引她的注意。

一个有魅力的女人一天当中可能就会好几次引起男人的关注,有目光飘视,有嘘寒问暖的,甚至有陌生男人上前搭讪等等。

一天几次,一个礼拜就是几十次,往往一个月就是几百次。

猜猜会怎样?

有魅力的女人通常被很多男人追过,甚至和很多男人交往过,谈过恋爱。

对的。她们在感情上有很多经验。

她们知道你的一言一行意味着什么。

有件事情能让她马上对你失去兴趣,立刻从你身边离开,

那就是当一个男人在和她见面一两次后就向她表白: “你知道吗,我其实真的,真的,很喜欢你。”

这对有魅力的女人来说,等于在告诉她,你和其他没追到她的男人,没什么两样,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已经情不自禁地爱上她了。

用和别人一样的方法永远不能让你脱颖而出,反而会加快你的失败。

所以, 不要这么做。

好,深呼吸……放轻松。

其实,有一个更好的办法……

错误6: 不“理解”女人对男人的爱是怎么产生的

在男女吸引的问题上,女人和男人有很大的区别。

你必需接受这个事实,并且学会正确处理。

当一个男人看见一个美丽,性感,火辣的女人,他立刻就会感觉到性吸引,甚至有生理反应 (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

但女人是不是也一样?

女人感觉到性吸引难道也是通过外表?或者其它因素?

怎么说呢,通过长达整整10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

女人通常是由于外表以外的其它因素而对男人产生吸引的。

对,我说的是外表以外的其它因素。

你有没有注意到过通常不帅的男人和美女在一起的比率,要比不美的胖女人和帅哥在一起大很多呢?

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比起仅仅看外表,女人更被男人身上的某种特质所吸引……比起外表,更吸引女人的是她们在男人身边时,那个男人给她们的那种特别的“感觉”。

如果你懂得如何正确运用你的肢体语言和沟通能力,那么你就可以使女人对你感觉到那种强大的性吸引力,

就和你自己看到漂亮、性感女人时感到的相同的那种“感觉”。

但是,这不是你碰巧就可以做到的。 你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来掌握这个技能。

并且,我保证,任何一个男人都可以学会……

错误7: 以为“金钱”和“长相”是吸引女人的关键

我发觉很多男人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了……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错误

因为他们以为女人只对帅哥和有钱的男人感兴趣……或者长得高的男人……或者某个年龄的男人。

当然,的确是有一部分女人只对这些东西感兴趣。

但是,绝大部分女人更看重一个男人的个性特征,远远比对他的钱包和相貌感兴趣。

有一些目前只有少数男人才知道的“个性特征”,可以很轻易吸引任何女性,并且让女人无法控制,就像吸铁石一样……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发觉有些在我们男人眼里并不怎么样的男人,在生活中总是被各种女人围着转。

准备好,我下面要讲的话会让你立刻兴奋起来……

那是不是意味着,一旦你学会了那些“个性特征”并且知道如何运用它们,你就能成为那个非常吸引女人的男人。

让我再说一遍: 如果你知道如何正确使用你的肢体语言和交流技巧等被我称作为“潜沟通”的东西,来展现这些神秘的个性特征, 那么你就可以让女人对你感觉到那种强大的性吸引力,就和你自己看到性感、火辣美女时感到的那种相同的“感觉”。

错误8: 在意女人所说的话

如果我爱她,我就得在意她说的每一句话。她说她不喜欢我这样说话我就不这样说,她说我这件衣服不好看,

我就再也不去穿它,她说她不喜欢带眼镜的男人我就带隐形眼镜……

在意女人说的话,是很多男人经常犯的一个错误。

这很正常。

只是女人的第六感可以立刻感觉到,你总是在意她说的话,这样她会觉得你已经足够重视她了。

她已经没有必要为了让你在意她而付出任何努力了。

换句话说:

她可以现在像放风筝一样把你放在天上,想见你的时候打个电话让你请她吃饭,不想见你的时候,你电话她,她就觉得你烦。你发的消息,她都不回。 更或者,她已经偷偷地在和别的男人约会了。

错误9: 不知道具体每一步该怎么做,才能吸引女人,让她成为你的女人

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个让你吃惊的消息……

女人在读懂肢体语言、语音语调等被我称作为“潜沟通”方面的能力比男人强10倍。 是的,这是整整10倍。

我知道这很难让你相信。 但这是事实!

举个例子,当你和一个女人走出去约会,你想牵她的手,她知道。 你想亲她,她还是知道。

但是,如果你在想亲她的时候,却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去做,而只是傻傻得坐在那里,心理无比紧张。 兄弟,你放心!她完全知道,但她绝对不会主动,不会“帮”你。

这种情况会发生在你和女人相处时的任何一个阶段。

想去认识某个女孩的时候,问女人要电话的时候,想要亲她的时候,约她出来的时候,或者想和她发生身体关系的时候……任何阶段。

如果你不知道,在每个阶段具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的话,那么你很有可能把你们的关系搞砸,让你们的关系到此为止……让你之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我想你应该很清楚。

在和女人相处的时候,从第一次见面,一直到上床,其中具体每一步怎么做,至关重要。

错误10: 从不寻求帮助

这是所有10个错误中,最大的一个。

正是这个错误,让绝大部分男人永远无法得到他们真正想要的女人和她们的爱。

我理解,我们男人不喜欢显露自己的弱点或无助的一面。 我们不喜欢寻求别人的帮助。

我完全理解,我以前也是这样!

让我来告诉你一点,关于我自己和我是如何学会和女人成功地有魅力地交往……

大约10年前,我受够了没有女生喜欢我的窘况。我受够了一个人的寂寞。 看到别人周末都和女朋友出去玩,看到别人有女人一起亲热, 而我只有寂寞, 当我看到自己喜欢的女生,都不知道怎么上前和她认识,怎么表现,怎么和她说话,和她说什么话。怎么约她出来,约出来干什么……

这一切让我灰心沮丧。

一天晚上我和一个朋友出去,我看见一个女生,一见钟情,想和她认识,约她出去玩,但是自己就是没有勇气上前去说。

我到现在仍然记得那个晚上……对,就在那个晚上我再次下定决心:无论要花多少努力和时间,

我一定要弄明白如何吸引女人,让自己喜欢的女生喜欢上我。

一、 文体知识

(一)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论点

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和统帅。在文中即用来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

(1)对论点的要求: ①正确 ②鲜明 (2)论点的形式: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2、论据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论据。在文中即用来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论据有两种形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事例、史料、统计数据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

两者要区分一下: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就是事实论据。

3、论证

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联系纽带。在文中即用来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 ⑴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事例论证):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正确的方法。

②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引用经过实践证明,其正确性已为人们所公认的道理。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使论证具有说服力。

③比喻论证(比喻说理):用比喻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④对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通过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进行对比,确立正确的论点。在文中突出 强调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⑤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等论证论点的方法。阅读时,这种方法的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阅读。 ⑵论证的方式:立论和驳论

①立论: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正面阐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②驳论:批驳错误和反动的观点,从反面确立自己的正确论点。驳论的三种方法: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 (二)议论文的结构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形式:总分关系(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这两个概念在平常教学和毕业复习时要反复讲清楚,并强调学生区分。

(三)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议论文的语言要求严密、准确、鲜明、概括。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①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②引名言,讲道理 -------道理论证

③运用比喻证明观点 -------比喻论证

④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句式: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概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①答题要点三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3)围绕中心论点补充论据。

②这个题目就其实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无论是与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还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都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所以,规范性答题格式如下: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作为一种新题型正在流行,做这种题目,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5、中心论点的识别

文章是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载体,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情感态度碰撞的过程。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抓住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到达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从文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项目,属于深层阅读。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同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但有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文中的某一点、某一事表达的情感或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人生见解。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的思想情感倾向,如爱憎、好恶、赞扬与批评等体现个体情感价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或事例所持的看法主张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肯定与否定、褒与贬等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文体考查时体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理解认识,对于说明类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来说重在考查对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把握。

这类题的考查常见的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主要考查内容是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是能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分析理解。

真题解析:

例1(2011年佛山《大自然之歌》)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同样2011年内江市《那树》(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也是如此。这样的考题必须在对描写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纳。本文中作者描述的对象是森林。森林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和灵气,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森林的多种美好感受。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作者“热爱森林”这一感情层面上,而应当将其拓展、升华。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森林,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环境的象征,它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在这种向往中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循环回复、生生不息,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例2(20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 此题也是考查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但文中情感态度是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做这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首先要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捕捉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从而理清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开头“古怪”“令人讨厌”“老家伙”等词语表明我和丈夫对老人的反感和厌恶;后文中“我背过脸”“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等语句,又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厌恶之情,表明“我”对老人的躲避态度;当写到儿子投进老人怀里,“祖孙俩”相依相偎时,“我”情感发展变化——由厌恶、躲避转变为感动。最后是儿子对老人的完全信任,老人对儿子温柔的爱抚使我由感动转变为自责、内疚。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例3(2011年上海《龙眼与伞》)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人物的心理体现的就是人物情感态度,抓住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就不难找到答案。做题方法和例2相似,抓住人物变化的转折点和体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句子即可。例如“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可得知人物由“亢奋”转为“不快”,“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就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感到“羞愧”。

例4 (2011年衡州《弱种子也要发芽》)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词语理解人物态度。此类题分析时要抓住句子中的两个词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探究,分析词语中蕴含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但解题时仍然要结合全文去分析,从文章后部分那个农民对自己的残疾儿子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同类事物的态度是厌弃冷漠,所以在播种庄稼时对瘪种子也是弃之不用毫不怜惜。“一一”表现出他对瘪种子的漠视。而“只”字则表现了农民对饱满种子的由衷喜爱。

例5 (2011年内江市《那树》) 日本福岛核泄露引发全球核电安全大讨论,结合《那树》一文所表达的观点,你认为人类在对付现代文明造成的灾害时,该有怎样的态度?

解析此题表面看是谈考生自己的态度,但如果这时考生不假思索只是一味谈出自己的观点态度就有可能出现错误。因为它隐含了前提条件,就是必须结合《那树》中作者的观点加以理解。所以做此题先要掌握作者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利用作者的观点谈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答案对现代文明应持肯定态度,但要防止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方法提炼:

(一)根据考查的形式内容的不同,做题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阐述作品中作者所持的情感态度观点,应该贴近文本内容实际,把握与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梳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理解全文的主旨的基础上进行。

有时考查的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观点,通常情况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寄托了作者自己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态度就是作者的情感态度。

2分析关键词语、句子所含的情感态度观点,应结合该词语、句子所在上下文进行,关注句子所在的位置、句子内部的语序、句型修辞等特点。借助上下文分析特定词语、句子,理解遣词造句中流露的情感倾向观点态度。

3把握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散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往往蕴藏在具体物象中,要抓住描写的物象特点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4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线索(感情线索),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转折点,从作者情感变化的各阶段中去概括。

(二)掌握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1联系文章主旨进行分析

作品的主旨,是作品的灵魂。因为它既是作者构思行文的重心,又是情感态度的凝聚点。

所以在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时,往往可以借助或联系主旨来理解。

2抓住景物特征,人物的语言,体会情感态度。

“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对文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可以帮我们辨析其情感态度,要善于根据文中景物描写的特征看出作者的好恶和褒贬。人物的对话往往流露了作者情感态度,所以,我们在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不可忽视对文中人物语言的体味,通过人物的语言看作者情感态度。

3注意整体上把握文章思路脉络。

散文类文章的阅读,整体上把握好文章脉络是进行文章情感态度观点分析概括的基础。借助对作者行文思路一步步的梳理,摸清作者的情感走向。整体的基调把握准了,我们在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时就能抓准相关的核心语言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提取整合。

4注意文章题目和记叙段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很多内容通过题目可得到启示,如记叙文的题目可能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说明文的题目可能就告诉了说明的对象和特征;议论文的题目就可能包含着作者的观点看法等。

5从作品的文体特征入手来分析。记叙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是通过议论、抒情来画龙点晴的,以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情感态度来表现;议论文的主旨和态度,往往在议论中点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结论中重申;说明文的主旨和态度,在于所介绍的主要对象及对象的属性和内容。因此,根据文体特点抓好这些语句,就能快速把握文章中作者情感态度观点。

6掌握常用的概括表达文章作者情感态度观点的方法。

摘引原文:对于文章表述直接明确的,这是最简捷的方法。统观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句子(如文前的点题、文中的抒情、文末的议论等)。

改造原句:有时因为要求限制作答字数,或要点分散而需要整合,可采取压缩字数、改用词语、转换表述等方法将原句进行加工完成概括表达。

自我表述:即用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表述。关键是要能准确全面理解把握内容要点,抓住本质,要能用恰当简洁的语词表达阅读理解。常常可以通过抓文中关键语句重点词语作重新组合整理来完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014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