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诞日英文

佛诞日英文,第1张

佛诞日的英文翻译是 Buddha's Birthday

拓展:佛诞日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是纪念佛陀在这一天出生的日子。佛诞日又称“浴佛节”、“诞辰节”、“佛华节”,是佛教界的一个共同节日,被视为佛陀的生日,也是每年佛教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佛陀,即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3年(或前624年),在印度北部的今天的尼泊尔地区出生。佛陀生于贵族家庭,但是他25岁时离家出走,在长时间的苦行中探索人生真谛,最终于35岁成佛,并开始传播佛法,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

佛诞日的庆祝方式因

地区和宗派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佛诞日举行浴佛仪式和法会,向佛陀表示敬意。在许多寺庙里,人们会聚集在一起诵经祷告,燃香,献花,并分享食物和用品。一些地方甚至会放鞭炮,舞狮子来庆祝这个重要节日。在一些寺庙里,人们会放生,释放生命,表达对生灵的关爱和慈悲。

佛教的教义强调慈悲、善良和智慧等美德,因此也强调佛诞日的慈悲和善行。在很多地方,人们倡导公益慈善行动,并鼓励参与这些活动,以达到心灵洗礼的目的。这些活动包括向贫困地区捐赠物资、探望老人和孤独病人、支持残疾人士等。

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

佛说:放过他人为慈,放过自己为悲。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快乐的幻象,也是苦恼的根源。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快乐就是察觉着现在发生的一切,而同时绝无执著和忧惧。

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所有的梦想都不是在床上完成的,并且没有一个成功者是习惯晚起的。比如李嘉诚,无论他头天忙到几点睡觉,次日总是清晨5:59起床;还有无数的禅修大师,一生都坚持凌晨四点前起床诵经;就连一只小小的生物体鸟儿,也知道早起才有虫子吃。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佛语的语录96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心中有爱,才能春暖花开;心中有善,才能美丽常在;心中有德,才能涵载万物;心中有道,才能自如去来;心中有慧,才能走出愚昧;心中有志,才能成就人生;心中有诚,才能感化他人;心中有真,才能超越凡尘!

2、人生百相,世态万千,生活中,有一种无言的爱,叫自爱。它,是一条静静的溪流,不需要别人懂得,是独自的流淌;它,是一曲曼妙的音乐,不需要刻意雕饰,是独自的聆听;它,是一朵清丽的闲花,不需要所谓的追逐,所谓的奢望,是独自的微笑,独自的世界。

3、越是试图忘记,越是记得深刻。不管做什么,都要作好经受磨难的心里准备。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经过一些事,才知道经验;读过一些书,才知道财富;过了一辈子,才知道幸福。

4、懂得放下的人,才能懂得如何拿起。放下是"舍得"的最高境界,亦是对灵魂的再次升华。放下能除去灵魂里暗藏的重量,能让疲惫的身躯心轻如燕,让困顿的人走出泥泞的沼泽。人生这条路,无论如何艰辛,总要走下去,而生命的愉悦,不是抵达目的地,而是学会享受苦乐交融的过程。

5、懂,无需太多语言,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眼凝眸,它是灵魂与灵魂的对白,它是心与心的共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相惜。懂,不是一个字,而是一颗心。

6、半盏清茶,观浮沉人生。一颗静心,看清凉世界!茶,喝的是一种心境,品的是一种情调。在沉沉浮浮中,选择了清淡和超然,一种简单而优雅的生活态度。擎一盏清茶,任幽香冲去了浮尘,沉淀了思绪,心情,悠静才可长远。

7、这内心过尽千帆仍然如此起伏跌宕。每个夏天细节不同,每朵花开的样子都不一样。而遇见的人终会遇见。离散的人终会离散。不复相见的人死生不复相见。有情有义之人一生缠绵。

8、佛教导、鼓励、激劝每一个人要发展自己,努力自求解脱;因为人的努力与才智,足可以自解缠缚。

9、一念错,则步步皆错;一念善,则事事造福。

10、荒野地,如果没有人下种,只能杂草丛生,绝不会长出豆苗;烂泥塘,如果没有下种,只会浊气熏天,绝不会飘出莲香。而今凡夫的口居然念出了阿弥陀佛的名,那不是阿弥陀佛在他心里种下佛种的活见证吗?他日成佛,岂非自然!

11、是知直了此心,无行不足,以一心具足万行,无一行而非心故。(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

12、始终无法安然睡去,读字取暖,读雪小禅,读白落梅,除了她们的,我想再也没可以让我留恋的文。或许,一直在为一种心境生活,那种拥有禅意而又自我清欢不染尘埃的光阴可以让我安静,淡然到难得的可贵。

13、造福人群,就是富有自己。

14、你只要让自己的心萌动着活力,让自己行动起来,自然会得到许多全新的体验,因而对生命和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并感到由衷的幸福。这便是修心的意义所在。

15、生活在某一个盒子里,未必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但不把我们的精神锁在盒子里,却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

16、佛光是心光,眼虽不能见,心却能见。

17、以智慧了知缘起之性,无能缘之心亦无所缘之境,故能心无呈碍,度一切苦厄。诸位习禅者,切莫以为习禅只为求玄妙求静寂,当有菩萨度众之慈悲,方能体证真正之禅慧。

18、不耗费资源,不毁坏环境,只愿拯救地球。过度的贪婪与无限的欲望,是毁灭地球与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因。

19、一不做,二不休,不风流处也风流。若要公私济办,好看露地白牛。——《法演禅师语录》

20、或狂沙蔽日,或鸟语花香,时光很短,梦想很长,脚下的路,天 上的星汉,迷幻的蝶影,云海的山岚,戈壁的烈日,呢喃的江南,海上 的波涛,湖面的晚霞,一个人就是一道风光,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梦想。

21、"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生活得更好一点?但人生旅途上 毕竟有太多坎坷,岂能事事顺心如愿?淡泊名利,平平淡淡的生活、平平 安安的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22、我们为什么要修心?佛陀在经典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的心向善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能成为善;如果我们的心向恶的话,所说的言语、所做的行为都会成为恶。我们的所言所行成为善还是恶,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同样,我们获得快乐还是遭遇痛苦,也完全是由自心的善与恶来决定。

23、持戒守规是最可贵的德行。

24、是否做到小乘的行为,取决于心中是否生起出离心,出离心是清净戒律的起点;是否符合大乘的思想,取决于心中是否具备菩提心,菩提心是六度万行的前提;是否达到金刚乘的见地,取决于心中是否保持清净观,清净观是生圆次第的先决条件。

25、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26、当你觉得整个世界都背弃了你时,不要悲伤,请相信,上帝只是背过身去,酝酿一个更美的拥抱给你。不要觉得这只是安慰人的话,女口果你建立一个想要逆转命相的心念,并为此发心为善,你就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结果。请记住,如果一扇门关了,上帝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27、若佛子,见一切疾病人,常应供养,如佛无异。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乃至僧坊城邑旷野山林道路中,见病不救济者,犯轻垢罪。《梵网经》卷下

28、圣人言: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刚出生时,只有善,没有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对社会,对天天发生的所有事情有所感悟,心才会随之变化。无论人心变得多恶,他生下来时都是善的。后天造出的恶,关键在于自己成长的过程是否心理健康。人心本无恶,只因贪嗔痴。就因人有太多的欲望,才有今天的恶。如是人人都有爱心,平等心,和平心,那这个世上就不会再有战火硝烟和人为灾害。

29、平常心藏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只是一些人的平常心被心中的"迷 雾"所遮挡,无法见"光"而已。那些有积极人生、快意生活的人,总能 将这颗本性的平常心挖掘出来,认真体会,好好感悟,故而他们生活得无 忧无虑。

30、如果仅仅因为自己是佛教徒,便片面坚持佛教一定要兴盛,这其实偏离了佛教无我的真精神。如同希望我一家独大,以便获取最大利益一样。

31、人应该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别去想着"未来一定发财"、"将来一定富贵",谁知道将来能如何。现在过得好,活出了真我,就已经很快乐,何必强迫自己把未来建设得辉煌无比呢?

32、戒律中罪虽复微细,忏悔则清净。犯十善戒虽复忏悔,三恶道罪不除。(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四十六

33、最好的养生方法是养精保肾。

34、人们总是羡慕那些取得成功,已经站在人生金字塔尖上的人,对于他们 成功的背后付出了什么却并不太关注。但是,只要去研究他们的攀爬经历就 会发现:他们有过坎坷和屈辱,也有过"低人一等"的经历,只不过是他们 不甘现状,不甘人下,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后才攀上人生的巅峰。

35、有多少东西即便占有了,也未必真的属于我们,还可能因为占有而让自己失去太多。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有之无益、弃之可惜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逝去很远的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和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

36、心中的负担才是最重的负担和精神桎梏。

37、归命于佛,归于佛命,是凡夫当生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38、女人爱上一个男人,往往是出于心底的敬慕与欣赏,一个让她瞧不起的男人是无法让她真心爱慕的。因为阳永远大于阴,阳永远处于显露的位置,处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就如同天和地,天为阳,地为阴。所以当一个女人爱上一个男人时,这个男人身上一定有着许多她仰视渴慕的气质。当然,如果一个女人很有才,或者很强势,那她能仰视的男人就越少,而她找到心仪之人的几率也会变得微乎其微。

39、空空者,即是妄想自性处。

40、人们往往无法逾越欲望这条鸿沟,甚至会因为过强的欲望而毁灭了自己。人心难满,欲无止境,人们就这样在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这也正是人性的最大缺憾。

41、如显现非有,是故说为无;由如是显现,是故说为有;自然自体无,自性不坚住,如执取不有,故许无自性。由无性故成,后后所依止:无生灭本寂,自性般涅槃。

42、一艘没有目标的船无论何处吹来的风对它都是逆风,无论怎样行驶都到不了自己的目的地。如果连自己的长处都不了解和认识,就不能树立正确的目标,何谈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呢?

43、我们做功夫,得到受用以后,不是把这种受用来显异惑众,而是用来做平常的事、做那些微不足道的事、做那些人们生活中一件也不能少的事。

44、只学习经典并不能实现开悟,还需将所学化为修行。

45、既已归命弥陀,全然交给弥陀,我就不再属于我,而属于佛;既属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儿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们只能怀着十分的虔诚接受佛赐,岂可以自己的好恶对佛的作品评头论足、挑三拣四呢?

46、汝等苾刍由二行相,应当正勤善取心相;取心相已,应善作意;善作意已,应善观察;善观察已,应善安住;善安住已,应同地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应同水界、火界、风界,正勤修习,无量无损。《本事经》卷五

47、有很多事情,你自认为正确无比的,但实际愚不可及,固执就是其中的一样。放下无谓的固执,冷静地用开放的心胸去作正确的抉择,每次正确无误的选择,将指引你走在永远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48、曾几何时,天然食品已成了一种奢望。你会发现,有时吃上一块贫穷时吃过的红薯也会感到无比的快乐;有时啃一根孩提时啃过的玉米棒子也会感到欣喜。于是,你会发现一个特别滑稽的现象,在高档的宴会餐上,那些大麦馒头、紫薯根竟然成了时尚食品,成了大家争抢的对象。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一切滑稽的现象是谁一手造成的?

49、佛陀怜悯一切众生,以清净心、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即是大慈悲 心。故慈悲平等即是佛心"真性",真心现前,就人十方诸佛法界。心是 清净的、平等的、没有成见的,才是真正公平的。此为凡圣不相同之处。

50、犹如金在矿,处石不堪用,销炼得真金,作众庄严具。赖耶性清净,妄识所熏习,圆镜智相应,如日出云翳。平等真法界,佛与众生如,非断亦非常,大悲恒不尽。诸佛法性身,本觉自然智,是真胜义谛,唯佛方证知。《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十

51、从前有一位太子对臣民关爱、平等,国王不接受他的博爱,把他赶了出去。太子流浪到别国,由于劳累,在树下睡着了。此时那里的国王辞世,正值大臣们寻觅继位者时,看见在树荫下睡觉的太子。太阳已走远,树荫却仍然遮住太子,大臣们觉得他不是普通人,决定请太子作国王。这就是《法句经》中"如影随着行"的故事。

52、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

53、佛陀在《三摩地王经》中曾说:"眼耳及鼻非正量,舌身意亦非正量,倘若诸根是正量,圣道为谁为何用。"由于我们凡夫的六根不是正量,所以我们所看到、听到、知道的一切的一切不是绝对的真理。假如我们凡夫的六根是正量,看到、听到和知道的一切都是真理的话,那么佛陀的圣道为谁起到何作用呢?

54、假使热铁轮,在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

55、同参,是同修间彼此相互切磋、去除习气,唯存清净佛心的意思。

56、如若你还记得我,可否托清风捎来桃花初开的欣喜,我好用粉红桃花,铺十里红妆,只待与你俯首相依。

57、生活,是活在现实中,而不是活在梦想里。梦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现实才是生活的常态。没有梦想,现实将会是一片黑暗;没有现实,那么梦想也只不过是美梦和幻想。梦想只有接上现实的地气,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58、禅是禅非:无常,意味积极,珍惜当下缘分,愿一切众生幸福;无我,意味丰富,一切事物是众缘而成,只有无我才能成就一切事法,无相才能翻成森罗万象,无生才能演绎生灭。深信无常的本性,保持觉照,深信身心世界本来具足佛性,心不外寻,就能欣赏当下勃勃生机的万物,享受自己内在和周围生活的快乐。

59、禅是禅非:以淡然的心态看世界,人生才会多些快乐。天使之所以会飞,因为把世界看得很轻。人生苦非苦,乐非乐,一念苦,一念乐,看重则苦,看轻则乐。快乐的人,修炼了一份淡然的心态,一切随缘,不为难自己,不勉强他人,不和世界对立。不争自然平安,无欲当然清闲,心宽可享安乐。淡化一切烦恼。

60、生活的禅法,在于让那些悲欢得失随来随去,坦然面对,清晰化解,不是引起那些负面情绪,而是一种内心的解脱,生活总是匆匆忙忙,免不了灰尘满面,生活的崭新就在于云过天空,心地舒缓,风过无痕,走出内心的困惑。

61、命运因从容而美丽。事从容有余味,人从容有余年。以云淡风轻的从容心态人面对生活的诸多变故,那么即使生活总是风云变幻,内心也依然波澜不惊,能够从容地面对权力、金钱、成功、失败,从容地面对爱与恨、生与死。让生命在生活的斑斓中淬火,铸炼一颗沉稳坚强、广博从容的心灵,告别申诉求告的软弱,告别锱铢必较的卑微,告别患得患失的怅惘,告别睚眦必报的狭隘。权力、金钱、声名、地位像一口深井,禁锢着人们的视线;像一只大锁,封堵了一扇通向缤纷人生的大门。走出深井,天空是如此的广阔;打开锁钥,门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多彩。

62、命运因坦然而美丽。"天空留不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坦然地面对生活当中的一切,我们的一生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坦然造就美丽的心灵,美丽的心灵彰显美丽的生命。坦然,是一种失意后的乐观;坦然,是沮丧时的一种自我调整;坦然,是困苦中的一份自信!

63、生活充满了烦恼,烦恼就是束缚,束缚一些有情众生,使你不自在。 这个束缚是无形的,譬如你烦恼了,肯定是心里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了, 就不自在。只要有烦恼,你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轮回。

64、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瑕秽。

65、做事情自私自利的心越来越重的时候,对他人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

66、禅不在于空间的置换,身体在哪、佛寺就在哪;禅不在于时间的推移,心念在哪,觉知就在哪。用智慧的眼、去度轮回的情:往苦难处观因果、往欲乐处观平等、往众生处观慈悲、往世间处观清净。禅未必是稀奇,禅是安住似树,是海之无波,是婴儿酣睡,是掌中琉璃,是守持好当下的这一份默默和静静。

67、佛说: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如果那样,一切来不及了。所以,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68、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身体的每一个小部分里生活着很多其他生命体,"你"只不过是这些生命体的国王,因为你福报大,掌握着这个身体。

69、为什么现在总烦恼呢?因为佛法没有融进生命。如果融进了生命,就能产生支撑的力量。融进一点儿,支撑一点儿。

70、真正的佛教徒,是个最开心不过的人。他既无畏怖,也没有烦愁。

71、每个人都一样,从你生下来的那一刹那起,你就注定要回去,这是谁都逃不掉的命运

72、万万千的坚守,爱情大概最难。

73、佛曰:世有二人甚为希有如优昙花。一者不行恶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为希有。

74、住在大城市的人会觉得孤单,意思不是他们没有人作伴,而是没有人关心。这样可能会让他们的心理变得很不健康。另外一方面,那些在一种温暖气氛下长大的人,身、心和行为都会有比较正面与和谐的发展。

75、我常常说,如果任由自己发怒,不见得会对我们的敌人不好,但是会伤害到自己,这倒是很肯定的。我们会因此失去内在的和平,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消化不良,睡不着觉,客人来了也不想见,两道愤怒的眼光朝着那些竟敢挡在我们前面的人扫过去。如果家里有养宠物的,就再也没有心思去喂它。我们会让身边一起生活的人,日子难过得过不下去,甚至和最好的朋友愈来愈疏远。由于能够体谅的人愈来愈少,于是就愈来愈孤独。

76、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央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77、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

78、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79、聪明的人从积聚小善开始,春夏秋冬,持之以恒,最终因功德圆满而整个人充满福德。

80、如果在十七岁,我会选择动荡一生。现在,我选择安静地老去。有一个懂的人,陪着我,不嫌我老,不嫌我罗嗦。他用秋天一样的声音读着我的文章,那样的洞天晓白,早就超越了所有。

81、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82、你不要一直满意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身才对。满意人家,是苦了你自身。

83、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84、本净明心非别处,惟在众生妄心中。

85、最可怕的不是没出息,而是麻木停在苟且残喘的位置。

86、人心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萧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87、佛言: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

88、视如水上浮沤,视如海市蜃楼,若人观世如是,死王不得见他。来看这个世界,犹如庄严王车。愚人沉湎此中,智者毫无执着。

89、坦然地接受事实,自己就会得到平静。坦然地去接受外在,去克服愤怒。以爱去克服不满和怨恨。

90、快马一鞭,快人一言。

91、道元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

92、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93、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

94、不见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95、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6、每个人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谁都逃避不了,谁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科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有钱有权也解决不了,只有用佛的智慧,用佛法的教育,面对现实。

缺乏耐心是脆弱的表现。

放下一切尊严,乞食与求道有何区别?

有人尊敬你时,你的灵魂自然想祝福他们。

想亲自体验内心的力量,只有禅定可以帮助我们。

石子从水面掠过,又沉入其中。禅定的初期,过去、现在与未来环绕着你,那些云,他们像思想变幻莫测,却永远触不到天空。思想如云彩往来而心,始终专注一处,集中在气息,这些念头自然会离去。所有的痛苦、悲伤与焦虑,云开雾散。那时你能感受到寂静。

佛陀传定两日:我能感觉到如羽毛般轻盈,远远的在蓝天起舞,开始像鸟儿在飞翔,然后又像云朵在上升,渐渐失去了身体的感知。我感觉自己是一棵树,扎根于大地,枝干却伸向远方,然后无尽的虚空包围了我。无限的前所未有的平静,从我的心底流淌而出。

放弃一切,也得到了一切。而看似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

智慧之门,在禅定深处。心念动摇,就平静下来,放空思维、解脱的渴望、问题,然后在你的神殿中点起明灯,泰然安坐,世人往复而你不动。让气息流经全身,将气息遍身释出,张开的手掌,欣然接受到来的事物。在禅定中控制你的气息,感受自己无限的永恒。梵存在你身体的每一处。

苦乐皆是幻想,不令身体沉沦于恶行。如此变得坚定,从欲望中得到解脱。

无欲可触我,无幻可困我,无爱可束我,无怒可缠我。

爱乐贪,是肉体的感知。舍弃肉体的渴求,便坚如磐石,不受奈何。如云开日出,驱散黑暗之光。若了之智慧之光,那一切的诱惑都将落于大地。

宇宙万物密不可分,本无差别,是一体,是自然本质。

活在当下,吃东西也不思前想后,不活在过去未来的思想中。

众缘和合,万物皆在一叶一花一米之中。

不追忆过去,不妄想未来,仅仅安住在当下的每时每刻。你如此生活,就了解自己与他人没有什么不同。明白了这些,我们将友好慈爱的对待他人。有了关爱,人们就能相互包容,也懂得了我们、他人和世界万物是同一种能量,同一种来源。

你的心专注的投入到这一刻,不念念追忆过去,不曾经在未来的幻想中,活在当下吧。

无明而有苦。误解,忧虑,贪婪,愤怒,傲慢,妄想,嫉妒恐惧,都是源于无明。幻象则与之相反,此乃两性。手持中道,不偏不倚,如北极星,不饿己身,亦不耽于欲望。专注中道,邪恶的是摩耶幻象,让一切烦恼自然熄灭,便能体会爱与包容,再无怨恨,即便对残忍对待我们的人,也能试图理解。当智慧之门开启,只有宽容常伴。

禅定中思想产生了幻象,将真理与事物剥离,将我及他人加以区分,并以这种分别误导我们的生活。人们常为情感所困,而贪婪令人远离真理。在由生至死的轮回中,我们畏惧疾病和死亡,这只会增长我们的无知与恐惧。因此,拔除一切幻象,生命将脱离囚笼,变得自由清静,沉定和平和。

佛陀经典语录如下:

1、快乐并不是感官之欲的满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快乐的幻象,也是苦恼的根源。真正快乐的来源,是自由与自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经验到生命的美妙。

2、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3、佛说:放过他人为慈,放过自己为悲。

4、当遵慈仁,普惠恩及群生,视天下群生身命,若己身命。

5、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6、除了你自己,谁也救不了你,无人能做这一点,也无人有这样的能力。点亮自己的灯火,做自己的一盏灯,觉醒吧。

7、修持正法,专注自己的内心,向自己皈依,勿依赖他人,一切皆无常,将自己安住其中,精进不懈,永不认输。

8、我们深入的思考,常省己身,使自己不至丧失于欲望,更要活在平和、喜悦和满足的生命中,这是法的真义,是生命的意义。

9、天地存在象征着我们能在对立的事物间保持正中,内与外,喜与悲,都是一体的两面,因欲望而感欢愉,终以悲伤结局。

10、生命的意义,众生皆应明悉,唤醒觉知,遨游天河。但你,必须脚踏实地,我明了了喜悦与悲伤,白昼与黑夜,善行与恶行,真实与虚幻,但其中关键,在于中道,那是生命之源,存在于每个人的觉知,不在身外。

  佛陀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觉悟真理者之总称。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佛陀语录,希望你喜欢。

  佛陀语录精选

 1) 若人寿百岁──不见最上法,不如生日──得见最上法。

 2) 应急速作善,制止罪恶心。怠慢作善者,心则喜于恶。

 3) 若人作恶已,不可数数作;莫喜于作恶;积恶则受苦。

 4) 若人作善已,应复数数作;当喜于作善;积善则受乐。

 5) 恶业未成熟,恶者以为乐。恶业成熟时,恶者方见恶。

 6) 善业未成熟,善人以为苦。善业成熟时,善人始见善。

 7) 莫轻于小恶!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愚夫盈其恶,少许少许积。

 8) 莫轻于小善!谓『我不招报』,须知滴水落,亦可满水瓶,智者完其善,少许少许积。

 9) 商人避险道,伴少而货多;爱生避毒品,避恶当亦尔。

 10) 假若无有疮伤手,可以其手持毒药。毒不能患无伤手。不作恶者便无恶。

佛陀语录最新

 1) 若犯无邪者,清净无染者,罪恶向愚人,如逆风扬尘。

 2) 有人生于(母)胎中,作恶者则(堕)地狱,正直之人升天界,漏尽者证入涅盘。

 3) 非于虚空及海中,亦非入深山洞窟,欲求逃遁恶业者,世间实无可觅处。

 4) 非于虚空及海中,亦非入深山洞窟,欲求不为死魔制,世间实无可觅处。

 5) 切惧刀杖,切皆畏死,以自度(他情),莫杀教他杀。

 6) 奋勉常正念,净行能克己,如法而生活,无逸善名增。

 7)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8) 暗钝愚痴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护宝。

 9) 莫耽溺放逸。莫嗜爱欲乐。警觉修定者,始得大安乐。

 10) 智者以无逸,除逸则无忧,圣贤登慧阁,观愚者多忧,如登于高山,俯视地上物。

 11) 放逸中无逸,如众睡独醒。智者如骏驰,驽骀所不及。

 12) 摩伽以无逸,得为诸天主。无逸人所赞,放逸为人诃。

 13)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犹如猛火炎炎,烧去大结、小结。

 14) 乐不放逸比丘,或者惧见放逸,彼已邻近涅盘,必定不易堕落。

 15) 轻动变易心,难护难制服,智者调直之,如匠搦箭直。

 16) 如鱼离水栖,投于陆地上,以此战栗心,摆脱魔境界。

 17) 此心随欲转,轻躁难捉摸。善哉心调伏,心调得安乐。

 18) 此心随欲转,微妙极难见。智者防护心,心护得安乐。

 19) 远行与独行,无形隐深窟。谁能调伏心,解脱魔罗缚。

 20) 心若不安定,又不了正法,信心不坚者,智慧不成就。

佛陀语录集锦

 1) 谁征服地界,阎魔界天界,谁善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2) 有学克地界,阎魔界天界,有学说法句,如巧匠采花。

 3) 知此身如泡,觉悟是幻法,折魔罗花箭,越死王所见。

 4)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死神捉将去,如瀑流睡村。

 5) 采集诸花已,其人心爱着,贪欲无厌足,实为死魔伏。

 6) 牟尼人村落,譬如蜂采华,不坏色与香,但取其蜜去。

 7) 不观他人过,不观作不作,但观自身行,作也与未作。

 8) 犹如鲜妙花,色美而无香,如是说善语,彼不行无果。

 9) 不眠者夜长,倦者由旬长,不明达正法──愚者轮回长。

 10) 不得胜我者为友,与我相等者亦无,宁可坚决独行居,不与愚人作伴侣。

 11) 『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

 12) 愚者(自)知愚,彼即是智人。愚人(自)谓智,实称(真)愚夫。

 13) 愚者虽终身,亲近于智人,彼不了达摩,如匙尝汤味。

 14) 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舌尝汤味。

 15) 若见彼智者──能指示过失,并能谴责者,当与彼为友;犹如知识者,能指示宝藏。与彼智人友,定善而无恶。

 16) 训诫与教示,阻(他人)过恶。善人爱此人,但为恶人憎。

 17) 莫与恶友交,莫友卑鄙者。应与善友交,应友高尚士。

 18) 得饮法(水)者,心清而安乐。智者常喜悦,圣者所说法。

 19) 灌溉者引水,箭匠之矫箭,木匠之绳木,智者自调御。

 20) 犹如坚固岩,不为风所摇,毁谤与赞誉,智者不为动。

 21) 亦如深池, 清明 而澄净,智者闻法已,如是心清净。

 22) 善人离诸(欲),不论诸欲事。苦乐所不动,智者无喜忧。

 23) 不因自因他,(智者作诸恶),不求子求财、及谋国(作恶)。不欲以非法,求自己繁荣。彼实具戒行,智慧正法者。

 24) 于此人群中,达彼岸者少。其余诸人等,徘徊于此岸。

 25) 善能说法者,及依正法行,彼能达彼岸,度难度魔境。

 26) 应舍弃黑法,智者修白法,从家来无家,喜独处不易。

 27) 当求是(法)乐。舍欲无所有,智者须清净,自心诸垢秽。

 28) 彼于诸觉支,正心而修习。远离诸固执,乐舍诸爱着,漏尽而光耀,此世证涅盘。

 29) 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30) 彼作不善业,作已生后悔,哭泣泪满面,应得受异熟。

佛陀语录感悟相关 文章 :

1 佛经典语录人生感悟句子

2 佛门看淡人生的句子

3 佛经典语录大全

4 佛的经典语录大全

5 佛学智慧经典语录

6 佛说经典语录

7 让人心静的佛语句子

8 佛学中教人领悟句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1021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