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悠闲和乐的样子,到了一个人家,老人说:“这个人想要住下,能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愿意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的东西都不是私人所有的,是与众人共享的,所以可以住在一起。你要真的来,请不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些珍异的东西。只是按人口分给土地,不可以从别人那里取得食物罢了。”穴中人又告诫道:“你如果来晚了,山洞就封着了。”
原文: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
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
出处:出自南宋康与之的《昨梦录》。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康与之在高宗建炎初(1127)上“中兴十策”不为用。后依附秦桧,为秦门下十客之一,被擢为台郎。桧死后,编管钦州。
康与之其词多应制之作,不免歪曲现实,粉饰太平。但音律严整,讲求措词。代表作为《风流子》、《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忆秦娥》、《昨梦录》等。
其中《长相思》写西湖胜景,“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在这一片湖光山色之中词人想起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的九里松外偶遇骑青骢马之少年之故事,作者对着这湖山胜景一定是春愁满胸。
1 答茅鹿门知县书全篇翻译
熟阅鹿门的文章和鹿门与人论述文章的书信,觉得其中所言主张和方法,不少地方与鄙意十分契合。虽然中间有些小小的不同,它日当自能融解消释,在此不待赘言。
至于像鹿门对于我本是想求工于文字的人,而从不要求人讲究文字的怀疑,这里则有说明的必要。鹿门看到我的,恐怕是过去的我,而没有看到身如枯木、心如死灰的我吧?我难道是欺骗你鹿门的人吗!我不要求人讲究文字,不是说要抹杀一切,以为文字绝不值得研求。而是说学者的当务之急,有本末主次的分别罢了。我的文章不如别人,实践中也没有满意的收获,这样一个有纠纷的问题,在此暂且不敢置论,
2 桃花源记原文与翻译陶诗的艺术风格平淡自然。
这同东晋玄言诗人所倡导的清淡文风有一定的联系,但陶诗的平淡不是思想内容平淡,而是思想内容贴近生活,富于真情实感,语言平易,不假雕饰,且意境鲜明,耐人寻味,与玄言诗根 本不同。他的诗尤其注意对意象的整体把握,注意构图的和谐统一,因而能创造出一种似浅而实深的意境,给读者再创造的余地。
例如前面提到的《归园田居》其一, 《饮酒》其五即是如此。这是一种很高的艺术造诣。
刘勰曾称宋初的文风是“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文心雕龙· 明诗》)。文人创作,多好锤炼个别句子,而未能从整体着眼去加以把握,结果产生“有名句而无名篇”的现 象,如谢灵运的一些诗即是如此。
陶渊明则不然,一切都以他所要表达的意境为目标,而不以雕章丽句为能事。他写的都是平平常常、眼见耳闻的事物,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因而用的也是平平常常的生活语言、词 汇。
例如“种豆南山下” (《归园田居》)、“今日天气佳” (《诸人同游周家墓柏下》)之类。 他也炼字,但目的也是为了增强表现力,丰富内涵。
如“霭霭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簿》)的“贮”,“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时运》)的“翼”, “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的“扇”等等,就都是能以少总多、增强形象性的平常的字眼。 从美学角度说,平淡自然本来就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不易达到的美的境界,陶渊明所追求的就是这种美学境界。
他的诗平淡中自有深厚,朴实中自有华采。苏东坡称“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元好问称其“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都是这个意思。
《陶渊明文集》书影 陶渊明的诗中还常常带着一种理趣,这与他喜欢对宇宙、社会、人生做哲学思考有关,也与魏晋玄学及玄言诗的发展影响有关。陶渊明诗中的理趣往往与景物、情感结合在一起,因而来得不觉,且绝无说教气。
诗是以情景为主的,没有情景的哲理诗必然淡乎寡味,令人生厌,一些玄言诗是这样。 但一旦理趣与情景很好地结合起来,情况就大不一样。
它可以更好地诱导人们的理性和悟性,把人们引向深沉而高远的境界,起到按之愈深、恢之愈广的积极效果,这也是陶诗经得起咀嚼、咏叹的一个重要原因。 陶渊明还善于捕捉那些能表现自我、表现个性的景物来增强诗的内涵。
诗中经常写到孤松、秋菊、白云、归鸟,这些都带有某种象征意义,象征着自己孤高傲岸、不拘世俗的品质与情怀,这是对楚辞的比兴有所吸取。 陶渊明的诗有五言与四言两种主属体式。
从五言说,他继承了古诗十九首的传统,特别是对阮籍的咏怀传统有所继承和发展。 从四言说,他上继《诗经》,下继嵇康而又有所发展。
他的四言诗像他的五言诗一样,以自然而有情韵为特色。王夫之称他的《停云》、《归鸟》为“四言之佳唱,亦柴桑之绝调”( 《古诗评选》卷三),如从四言诗发展的历史看,嵇康以后,渊明之作确可称为绝调,但四言的表现力毕竟不及五言,故就陶诗的整体看,还是以五言诗的成就为高。
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宁愿穷困也不肯屈事权贵的精神在当时就已为人所称道。
萧统《陶渊明传》说:“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诗人颜延之所做《陶征士诔》,主要就是从他光明峻洁的人格角度来缅怀他的。
陶渊明可以说为后世士大夫树立了一个耿介正直、孤高伟岸的人格模范,具有相当动人的示范力量。唐代诗人高适不平拜迎长官,李白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都与陶渊明精神一脉相承。
陶渊明的真率性格对士大夫也影响极大, 他那种不拘形式上的礼仪、讲求真情实感的生活作风常成为后世士大夫效法的榜样。 这种真率性格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就是一种豪放超迈的风格。
当然,它多少也助长了士大夫的隐逸心理,把一些人带进逃离现实生活即所谓“独善”的精神世界之中。 陶渊明的桃花源社会政治理想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唐末的《无能子》、南宋邓牧的《伯牙琴》、康与之的《昨梦录》中都曾憧憬过相类似的理想境界。 《昨梦录》中所描绘的异姓一家,计口授地,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之屑皆公有均分的思想,尤与桃花源境界相似。
后世文人对桃花源的性质的理解虽有不同,或以为是仙界,或以为其中“虽有父子无君臣” (王安石《桃源行》),但都把它看成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则是共同的。 历史上很多诗人如王维、韩愈、刘禹锡、王安石、汪藻、王恽等,都曾根据他们对桃花源的理解做诗加以赞美。
还有一些美术作品也以此做题材。他们都把桃花源理想境界看成是一种与现实社会对立或不同的社会加以憧憬,本身就具有否定黑暗现实的意义。
陶渊明的文学成就在当时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宋齐唯鲍照、江淹稍效其体。
钟嵘《诗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并认为他的诗具有“协左思风力”, “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等特点,但却只把他的诗列为中品,显然不公允。刘勰做《文心雕龙》,竟对他只字未提。
他的诗受到重视,。
3 急求关于反映明朝历史黑暗的 课外文言文~~~顾炎武顾炎武说八股之害有甚于坑儒从明清开始,科举制度完全走向了他的反面,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大“恶制”,这主要就是因为八股文的存在。
明清两代,能否中举主要看应举者八股文的优劣。它不仅形式被规定死了,而且在思想内容上,只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出题,还必须是以朱熹等人对经书的阐释为主,要求“代圣贤立言”,绝不允许有自己的发挥。
这自然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使得儒家的学说完全成为求取利禄的敲门砖,至于如何再使儒家的学说发展,根本无人关心。况且,朱熹等人的学说核心“忠君”,科举完全成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这在使读书人思想僵化的同时,也把科举考试制度本身引向绝路。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唐朝诗赋取士,应试诗中虽然佳作不多,但总算也有像“江上数峰青”这样的佳句留传下来,但明清两代的八股文,如果收集起来,恐怕也能说“汗牛充栋”,但谁能想得起来有哪些呢?连凭八股文走上仕途的人,都不好意思再把那些东西拿出来示人。
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不过是敲门砖,这真是对科举制度的绝大讽刺。无怪乎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愤慨地说:“八股盛而《六经》微,十八房兴而二十一史废”。
又说:“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张之洞上《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摺,得到谕允,于是,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八股文寿终正寝。
从此,它被世人视之如敝屣、粪土,不屑一顾。事实上,八股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也传下不少至今仍不失其妩媚的作品。
甚至有的批评家认为:“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唐诗、元曲,以立一门户。”(焦循《易余龠录》)诚然,明代的诗文词赋都不足与异代抗衡,唯有八股文才是独领 。
明代八股文能兴盛于一时,既属时代的召唤,也得之文化的积淀。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说:“明初八股文渐盛,这却在文坛上放一异彩,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乃能与骈体诗赋合流,能融入诗词的丽语,能袭来戏曲的神情,实为最高希有的文体。”
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辈出,如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俞长城《百二十名家稿》说:“制义之有王守溪(鏊),犹史之有龙门(司马迁),诗之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而莫并者也。”
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蘧公孙的女儿,“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女孩子尚且如此,士人更不用说了。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讲到:“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句题亦甚少。
成化二十三年,会试 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弘治九年,会试 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原注:‘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
’)其两扇立格,(原注:‘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文法亦复如之。
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
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说:“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
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
’)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间,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
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到了晚末, “八股文”三字终至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不容讳言,八股文在历史上罪孽深重。首先是它败坏了读书种子。
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灵·拟题》)。
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引)这类读书人究竟于世何补?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愤而指出:“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甚至有人认为,明代亡国,就是用八股试士的缘故。
“崇祯末,有人拟一仪状云:‘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
’贴于朝堂,亦。
4 古人是怎么学习文言文的这个问题虽然我没有通过参考什么史料啊之类的东西得到最真实的答案。但是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
你想啊,你是怎么学现代文的?
要知道,文学形式乃至社会制度等等为什么在某个时代出现那就是因为那个时代适应这样的形式和制度。
也就是说,古人学习文言文(确切的说是语文)是和我们学习的方法几本一致的,要知道,他们平时说话都是用的相对我们来说叫做文言文的东西啊。
好的东西是要背,就像我们有些人背 诗词,散文,也很长啊。
但是长篇大论大家都是没必要被的,他们在看这些东西的时候和我们看现在的东西一样啊,直接就看的懂的,并不需要我们看文言文的时候的翻译啊什么的
一点小看法,见笑
5 《余增远先生传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余增远先生传(清)张岱余若水先生,讳增远,明崇祯癸未进士。
兄余武贞先生,讳煌,天启乙丑廷试第一人,为翰林修撰。若水筮仕,得淮安宝应知县。
时东平伯刘泽清驻淮安,强知县行属礼。 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丙戌,清兵渡江,武贞先生渡东桥自沉死。若水悼邦国之云亡,痛哲兄之先萎,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
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其旁僦①田二亩,率其家人躬耕自食,常至断炊,妻孥晏如,亦无怨色。
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绍守道沈静澜,其故同年友也,自恃交谊,殷勤造请,称疾以辞。
因直前托视疾,入门窥见若水卧绳床上,床上漏下穿,又有桯②无脚,四角悉支败瓦。闻客入,欲起逾垣。
静澜先已豫虑之,则要其同年四五人与俱往。 见若水走匿床,诸君即共前遮之,曰:“若水!人生会有交亲,子何避之深也?”若水曰:“我非避世鸣高者,顾自料福薄,不堪谐世,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今诸公赫然见过,将共张③之,是使我避名以求名,非所愿也。”客皆班荆④,主人墙隅烋烋然⑤,客从而睨之,有一破甑在瓦垆上,炊未熟;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
客有壶箪,取之以进,为勉行二觞,强之亦不再举。客语及世事,俯若无闻。
即间有问答,晴雨而已。日欲晡,辞客而退。
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以此,诸长吏皆重违其意,亦未敢数造焉。
不入城市者三十六年。岁庚戌,无疾而终。
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 有遗命葬于原隐之丁斗垄。
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然其节概为人所难及者,兄死止水,弟不渡河,而安心农圃,扼腕终身,呜呼,若水可以为难矣!(选自《琅嬛文集》卷之四,有删改)[注]①僦:租。
②桯(tīng):床前的小桌。③共张:又作“供张”,设帐张乐,盛礼款待。
④班荆:布草而坐。⑤烋烋(xiāo)然:灰尘蒙积的样子。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知县行属礼 强:强令B自恃交谊,殷勤造请 造:拜访C诸君即共前遮之 遮:阻拦D诸长吏皆重违其意 重:敬重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إ ( )A痛哲兄之先萎 B因直前托视疾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因击沛公于坐C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D激愤而殉,以明节也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7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余若水“明节避世”的一组是 ( )①若水不屈,莅任甫一月,即挂冠归 ②望水长号,誓不再渡,自是遂绝迹城市③聊引分自安,长为农夫以没世足矣 ④架上又蒙戎练裙,馀即无有⑤明日具钱米往遗之,再三辞 ⑥身无长物,友人醵钱以殓إ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若水刚踏入仕途,就担任宝应知县,但他品性孤傲,不屈从于权贵,刚上任一个月,就辞官回家,从此发誓不再渡江,隐居乡间。 B余若水亲自带着家人耕种,艰难度日,妻子儿女安然自在,没有怨恨之情。
死后,家中一贫如洗,朋友们凑钱为他办了丧事。C余若水清高安贫,朋友们一起来看望他,他想逃走;见了面,只谈论天气,不谈当时社会上的事。
朋友救助钱和米,他也再三推辞。D张岱运用细节描写,把余若水刻画得神情毕现,并对其节操给予了高度评价。
这反映了他身为清初汉族文人的复杂心态。ؤ9断句和翻译。
(10分)(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 (4分)外史曰人臣称委质故主回面而改向非忠也激愤而殉以明节也义卫志智卫身托农圃之弃迹下可见故主无辱先人若余若水者足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若水虽成进士,而家甚贫,敝庐三楹,与风雨鸟鼠共之。
译文:②长吏多其义,因共就问之,亦罕见者,或拜门外以去。译文:。
6 关于八古文的相关资料光绪三十一年(1905),袁世凯、张之洞上《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并妥筹办法》摺,得到谕允,于是,有着七百年历史的八股文寿终正寝。
从此,它被世人视之如敝屣、粪土,不屑一顾。事实上,八股文在历史上也曾有过辉煌的一页,也传下不少至今仍不失其妩媚的作品。
甚至有的批评家认为:“有明二百七十年,镂心刻骨于八股,如胡思泉、金正希、章大力数十家,洵可继楚骚、汉唐诗、元曲,以立一门户。”(焦循《易余龠录》)诚然,明代的诗文词赋都不足与异代抗衡,唯有八股文才是独领 。
明代八股文能兴盛于一时,既属时代的召唤,也得之文化的积淀。黎锦熙《国语运动史纲》说:“明初八股文渐盛,这却在文坛上放一异彩,本是说理的古体散文,乃能与骈体诗赋合流,能融入诗词的丽语,能袭来戏曲的神情,实为最高希有的文体。”
在有明三百年中,八股文名家辈出,如王鏊、钱福、唐顺之、归有光、金声、章世纯、罗万藻、陈际泰,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俞长城《百二十名家稿》说:“制义之有王守溪(鏊),犹史之有龙门(司马迁),诗之有少陵(杜甫),书法之有右军(王羲之),更百世而莫并者也。”
王鏊的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明、清士人无不奉之为圭臬,几至家有其书。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写蘧公孙的女儿,“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
女孩子尚且如此,士人更不用说了。 八股文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顾炎武《日知录·试文格式》讲到:“天顺以前,经义之文不过敷衍传注,或对或散,初无定式,其单句题亦甚少。
成化二十三年,会试 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复讲保天下,四股;复收四句,再作大结。弘治九年,会试 文,起讲先提三句,即讲责难于君,四股;中间过接二句,复讲谓之恭,四股;复收二句,再作大结。
每四股之中,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原注:‘亦有联属二句,四句为对,排比十数对成篇,而不止于八股者。
’)其两扇立格,(原注:‘谓题本两对文,亦两大对。’)则每扇之中各有四股,其次第文法亦复如之。
故今人相传谓之八股。若长题则不拘此。
嘉靖以后,文体日变,而问之儒生,皆不知八股之何谓矣!”又说:“发端二句,或三四句,谓之破题。大抵对句为多,此宋人相传之格。
下申其意,作四五句,谓之承题。然后提出夫子(原注:‘曾子、子思、孟子皆然。
’)为何发此言,谓之原起。至万历间,破止二句,承止三句,不用原起。
篇末敷演圣人言毕,自摅所见,或数十字,或百余字,谓之大结。”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到了晚末,“八股文”三字终至成为了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不容讳言,八股文在历史上罪孽深重。 首先是它败坏了读书种子。
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顾炎武《日知灵·拟题》)。
清代徐大椿有讥刺士人的《道情》说:“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生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宋皇、汉祖是那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
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据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引)这类读书人究竟于世何补?顾炎武《日知录·拟题》愤而指出:“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甚至有人认为,明代亡国,就是用八股试士的缘故。
“崇祯末,有人拟一仪状云:‘谨具大明江山一座、崇祯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
’贴于朝堂,亦愤世疾俗之忠言也。”(见吕留良《东庄诗集·真进士歌》自注)甲申之变,崇祯自缢,这一仪状真的成了明社覆亡的谶语。
其次是它缺乏实用的价值。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
像归有光,既是时文大家,又是古文巨擘。虽然二者同样当行出色,但是人们唯独记得他“直据胸臆,信手写来”的《先妣事略》《寒花葬志》《项脊轩志》等抒情记事之文,那才是他的“宇宙一样绝好文字”(王慎中《答茅鹿门知县书》)。
因为八股文缺乏实用的价值,所以一经赶下历史舞台,就失去了它的立身之所。不像诗赋,当不再被用作考试工具时,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以至于当今犹未衰竭。
诚然,八股文也间曾有过实用的个例,像晚明的一些篇章触及到时政的弊端,像清代尤侗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抒风月之情怀,像近人杨度《“颜渊季路侍”章》写共产主义者理想,都不过是个别士人的偶尔笔触,或个别才子的一时逸兴,终至成为历史的绝响。 三是它形式主义严重。
八股文有不少清规戒律,诸如怎样破题、承题、八股、落下……,如何起、承、转、合,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甚至在字数上也限定为五百或七百字。繁琐的程文格式,驱使人们只能。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翻译如下:
翻译:
龙蟠虎踞金陵胜地,古来六代豪华繁盛。凤鸟不再飞游此处,惟有台下江水空自流。下临荆楚要塞,上举中原腹地。可惜荒草连天,碧空原野狐兔眠。
原文: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赏析:
题面“金陵怀古”之意,上阕四句已足。然词人之用心原不在“发思古之幽情”,为“怀古”而“怀古”,“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故下阕即转入此旨。“下临”二句,视通万里,置金陵于有利战略地位。“全楚地”基氏,语见唐刘长卿《长沙馆中与郭夏对雨》诗“云横全楚地”,泛指长江中游地区。春秋战国时,此系楚国的腹地,故云。
作者简介:
1、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
2、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数枣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
3、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震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下十客之一,兼尚书六部门,专应制为歌词。绍兴十七年(1147),擢军器监,出为福建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桧死,除名编管钦州。二十八年,移雷州,再移新州牢城,卒。
4、代表作为《卜算子》、《玉楼春令》、《长相思》、《金菊对薯锋拆芙蓉》、《风流子》、《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忆秦娥》、《昨梦录》等。
王国维《人间词话·不可儇薄语》经典解读
不可儇薄语
读《会真记》者,恶张生之薄幸而恕其奸非。读《水浒传》者,恕宋江之横暴而责其深险。此人人之所同也。故艳词可作,唯万不可作儇薄语。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余辈读耆卿、伯可词,亦有此感。视永叔、希文小词何如耶?
此则承接上篇而来,但是此则的意思却更加明显,王国维要求词人对待词的态度要严谨庄重,不可轻薄,以免失了自己的身份。
《会真记》就是《西厢记》的前身,《会真记》中张生考中状元之后并没有回来成就崔莺莺佳人才子的美梦,而是始乱终弃,为求富贵,抛弃了崔莺莺。面对这个故事,人们往往痛恨张生的薄情负心要多于张生的虚伪功利。
《水浒传》中的黑老大宋江,性格暴躁残忍,不信且看宋江杀阎婆惜那一段描写:“宋江狠命只一拽,倒拽出那把压衣刀子在席上,宋江便抢在手里。那婆娘见宋江抢刀在手,叫‘黑三郎杀人也!’只这一声,提起宋江这个念头来。那一肚皮气正没出处,婆惜却叫第二声时,宋江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惜颡子上只一勒,鲜血飞出,那妇人兀自吼哩。宋江怕他不死,再复一刀,那颗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连忙取过招文袋,抽出那封书来,便就残灯下烧了;系上鸾带,走下楼来。”
不管这妇人如何对他宋江不起,作为一个男人,宋江也不该杀昔日的情妇阎婆惜杀得如此薄情寡义、酣畅淋漓,脸不变色心不跳的理所当然。
宋江不仅残暴,城府却极其深险,明明是造反,却只反官不反帝,被皇帝招安,害得自己的弟兄尸横遍野。面对宋江,人们最反感的就是他的深险,而不是他的残暴。
王国维从这两则故事中,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人们记忆深刻的总是你做得最恶劣的事情。
从这个朴质的道理中,可以看出读者是极其善良和宽容的。王国维于是奉劝那些写艳词的词人,你们写艳词就写艳词吧,可是千万不要在词中写一些轻浮的言语,这样便会教词品格低劣。
比如龚定庵诗云:“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佳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最后两句,诗人说他出去闲逛,遇到美人问他干什么去了,他就说我出去寻找春天,结果遇到了你这位美人,你比春天更风情万种,我是为了你而回来呀。
这两句读起来的确是有些不忍。遇见佳人便胡乱挑逗,感觉龚自珍不像个文人,而像是见美就起色心的流氓。怪不得王国维要说“其人之凉薄无行,跃然纸墨间”。
这也是柳永不被王国维所喜欢的原因。
“余辈读耆卿、伯可词,亦有此感。视永叔、希文小词何如耶?”王国维说他读柳永和康与之的词也是这样的感觉,并在此句中也列出了正面教材欧阳修、范仲淹作对比。
王国维在境界之说里面就强调情景须真。他说的真,不仅仅是自己一时的情感之真,比如此则龚自珍的诗,就是他遇到佳人一时性情所至的真情实感,不管怎么轻薄,都是此时他的感受。但是这样的真情实感和王国维境界说中的真情实感是有区别的。
王国维在境界说中所说的真,更多的还是“以赤子之心”“以血书者”感情的崇高之真,是让文学上升为哲学的高度,以文学情感之真,对人生本质、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是用自己真实的情感和人类的痛苦相通相融,最终依靠文学的修为和表达,解决人类的思想问题,摈除所有人的人生烦恼和痛苦。
文学在王国维看来承载了伟大的力量,如圣女般高洁尊贵,是不可随意侮辱戏谑的。
注
儇薄,轻薄浮滑。
《会真记》,即传奇《莺莺传》,作者为唐人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内(今河南洛阳)人。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
龚自珍,字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对清朝的思想统治不满,不愿和统治者合作,终于在鸦片战争前一年辞官回家。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此引为《己亥杂诗》第三百一十五首,见《定庵续集》。
康与之,字伯可,南宋词人。南渡后居嘉禾(今浙江嘉兴)。依附秦桧,为秦门下十客之一。其词多应制之作,歪曲现实,粉饰太平,但音律严整,讲求措词。代表作为《卜算子》《玉楼春令》《长相思》《金菊对芙蓉》《风流子》《减字木兰花》《满江红》《忆秦娥》《昨梦录》等。
迷路
外到里
里到外
共同之处是都生活的很安逸,不用交税什么的,每个人都很快乐,无忧无虑。
不相信他的真实性,以后的生活怎么样不能确定,可是在这之前是都不可能有这么无忧无虑的生活的。剥削是一直存在着的。
《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比较阅读
(甲)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6.在原文划横线的空缺处填写原句。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交通: 户:
8.甲、乙两文都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美好社会的追求,不同的是,甲文对理想社会进行了 ,乙文则是 。
9.乙文中与甲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相对应的句子是 。 10.概括甲文的大意。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6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选贤与( )能 (2)货恶( )其弃于地也
(3) 故( )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2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8[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分)
答案:6.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 7.交错相通 门 8.描写 阐述 9.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10.描写了桃花源优美的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答案16(1)“与”通“举”,选拔(2)憎恶(3)所以(4)类(4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给分)
17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
18 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2分,结合语句分析也可) (2006年·安徽非课改卷)
《陋室铭》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0~12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0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12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爱莲说》阅读
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②余以为妙绝( )
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2分)
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 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 (二)(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19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4分)
20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3分) 语段(一): 语段(二): (三)(8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 ②穹石盘簿而埋根 而 ③可远观不可亵玩焉 亵
④甘冒霜而停雪 停
10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11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
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
10.(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11.(4分。每题2分)(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12.(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答案 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
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 D (2分) 8 B (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 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分)
(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
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答案
17(1)多(2)少(3)坚定,有节操(4)种植,栽培
18(1)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君子看见它的本性,就会想到那些待人接物不偏不倚的人。 19外形 香气 性直 心空 20象征 描写 议论 21作文略也。
9答案: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③亲近而不庄重。④使(雪)停止。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寒松笔直的树干撑起茂密旺盛的树冠,昂首挺立,生机盎然;坚韧恭肃的树枝,苍翠茂密,遒劲有力。依靠层层山峦生长的寒松与高天白云携手挽臂,掩映成趣; 隐居幽静山涧的寒松积聚着雾霭,收藏着烟霞,氤氲迷离,如诗如画。
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1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①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②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 评分:答对一种写法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与课外比较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6.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2分) 有 良 田 美 池 桑 竹 之 属。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10.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9~ 13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仿佛若有光。便合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吁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女。外人。黄发垂量,并怕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利、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夹“,皆中的”,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害“;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受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ó):箭的尾部。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2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
10.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止匕绝境,不复出焉,速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以鱼我所欲也》) C.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分) (1)此人—一为具言所闻,旨叹惋。 译文:
(2)飞由是盖自练习,尽得同术。
译文:
12.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门分) 答:
13.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门分) 答:
③子之哭也: ④苛政猛于虎也: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今吾子又死焉
19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每格限填1字)(3分)
20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6.答案:①tiáo ②fǔ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交错通达 ②全 ③正,正在 ④遗憾 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9.答案:①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②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10.答案:和谐安宁 自得其乐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9(1)邀请(2)没有成年 10B
11(1)这个人(渔人)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知道)的事,听的人都长叹表示惋惜。(2)岳飞因此更加刻苦训练,全部掌握了周同的射箭技术。 12环境优美;生活愉快;民风淳朴;社会安定。 13刻苦读书;苦练射箭。
《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案:16.(3分)(1)“全”或 “都” (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 (3)钓鱼(每小题1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与民同乐(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答出两点就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
《桃花源记》与《岳阳楼记》比较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级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 ) (2)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或:( ) 2、各用一句话说说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 (乙)
3、乙文中表达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 ) 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微斯人,吾谁与归?
5、请你从乙文括号中的句子里任选一处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说说美的理由。
答案1、交错相通; 有时
2、甲:进得桃花源中,一片祥和景色映入眼帘。
乙:尽览岳阳楼的美景,不由想到自己的远大抱负,由衷感叹。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 5、沙鸥翔集,锦麟游泳
水波之上,有鸥在飞翔,成群结队,翱翔于天际之间。水面之下,波光粼粼,斑斓的鱼儿也在日光的映照下闪着光彩。水之上,水之下皆有美景,相映成趣。飞鸟,游鱼尽得之,何谈不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