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爱有哪些表现?

孩子缺爱有哪些表现?,第1张

缺爱并不存在相应的诊断标准,只能作为心理状态的一种表现。孩子缺爱有心理变化、身体变化、行为变化等,主要原因是家长缺乏对孩子的关心、陪伴,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使得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情绪波动较大,进而使其无法感到快乐。在这种心理压力的影响下,孩子的身体状况往往处于较差的状态中。

1、心理变化:孩子的负面情绪较多,变得开心不起来,情感淡漠,出现兴趣减少、恐惧,容易害怕,情感较脆弱,而且容易依赖、讨好别人。在跟他人相处时,边界感容易掌握不好,不顾及自己感受,在成长后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较低,会影响到正常人际关系的建立;

2、身体变化:容易睡眠不好、做噩梦,或者睡得较浅,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有时受情绪的影响,胃口不好,出现食欲下降,进而导致营养不良的情况,也有的孩子会出现容易吃很多东西,食欲变得较大的情况;

3、行为变化:在孩子上学后,还会面临着学习困难的问题,不容易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有时也容易跟他人处理不好关系,容易欺负弱小同学。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的关爱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关爱孩子,不要让他缺少爱;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以爱的名义限制孩子,逼迫孩子按照家长想要的方式去成长,而是要按孩子需要的方式去培养。家长应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可以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给孩子留下美好回忆。

我情感淡漠,但我并不是天生就这样的。在我未成年的那十多年里我也渴望得到温暖,特别是渴望得到母亲的温暖。我刚满月母亲就把我丢给奶奶带了,因为她要和父亲去外地上班了。我并不怪他们,小小的年纪我就懂得大人要工作,是没有法子才把我丢给奶奶带的。但是那种想念母亲的滋味并没有减少。

我每天想啊、盼啊!但是自从我满月母亲走后,她只是偶尔一两年才回来一次,我甚至都不知道她的容貌是什么样子的。我那时常常梦见母亲,梦见母亲有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一双温柔的眼,对着我慈爱的微笑的脸。第二天我用稚嫩的声音充满希望的告诉奶奶我的母亲要回来了,因为我梦见她了。但是我失望了,母亲并没有回来。在那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母亲都没有回来。

后来终于有一天母亲回来了,她是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回来的,因为她在给别人带孩子挣钱。母亲抱着别人的孩子高兴地逗着,至于她有没有对我笑,我已经忘记了,毕竟三岁多的年龄能记住的东西有限。

但是三岁多的年龄能记住一些印象深刻的片段。那天奶奶要带我还有母亲一起去赶集,我特别的高兴。我以为在路上我能和妈妈走在一起,这样我就能牵着她的手了,虽然她一只手要抱着别人家的孩子不能抱我,但是我只要牵着她的另一只手就满足了。但是我失望了。她抱着别人家的孩子快步的在前面走,我在后面使劲追赶。我步子那么小,怎么也追不上。我边追赶边哭喊:“妈妈,你等等我!妈妈,你等等我!”但来到我身边的是奶奶,母亲连头都没回一下。我问奶奶,妈妈为什么不等我。

后来奶奶生病再也不能照顾我了。我要被接到父母身边去了。心里虽然舍不得奶奶但也有些小激动。因为我就要见到母亲了。回来接我的是同村的和我父母一处上班的大娘。他们让大娘捎口信给奶奶说太忙了,没空回来。

我在拥挤的火车上反复遐想我与母亲相见的情景,那情景一定是很兴奋的、热闹的。毕竟我们自那次见面已经相隔六年了。她 还是我小时候梦见的那个样子——有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一双温柔的眼,对着我慈爱的微笑的脸吗?三岁多的时候见过母亲的容貌早就模糊了。六年时间没见,我还是像小时候每天都思念着母亲,那次上街没等我的事,我早就不生她的气了。母亲会不会也一样的很想我呢,毕竟没有孩子不想母亲的,也没有母亲不想孩子的。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立刻飞奔着扑向她的怀里,甜甜的叫一声“妈!”说不准母亲在家里等不及了早早地就在路上来接我了,她一定会微笑着向我走来,牵着我的手,我们一边向家的方向走去,母亲一边倾听着我给她讲老家的趣事。或者母亲在家里给我忙着准备好吃的根本就没时间来接我。

但是我失望了 ,母亲并没有来接我,也没有给我准备好吃的。当同村的大娘把我送到家门口的时候,母亲只是淡漠的看了我一眼。眼里没有喜悦,脸上也没有笑容。那张脸与我梦里见到的慈爱的向我微笑 的脸相差太远。一张阴沉的脸,嘴角向下撇得像镰刀一样弯的脸,眼里是毫无表情的,也没有我梦里见过的温柔。它们组成了一张让小孩子看了就害怕的脸。瞬间我热腾的心仿佛掉进了冰窖里,那声甜甜的“妈!”和那些老家的趣事也因为害怕全都吞回了肚子里。母亲只看了我一眼就低头做事了,再也不理睬我了。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和父亲感情不和,所以母亲一直都是阴沉着脸,很少有笑容。我很想和母亲手挽手一起去上街,想象着我们互相讨论那些店里的东西如何如何。但我的母亲是不稀罕的,她喜欢一个人上街,她觉得带我上街是累赘,她一个人可以风风火火的把东西买回来,带着我,我一定会东看看西挑挑耽搁了她的时间——仿佛她总是很忙。或者我想我们可以在饭桌上欢天喜地的聊聊天,聊聊我在学校发生的趣事,或者聊聊我们周边发生的事。但我的母亲因为看不惯我父亲也就顺带看不惯我,总是用言语讥讽我,或者冷漠的说“屁大点事也拿出来讲,有什么好讲的。”,或者冷漠的说“这有什么好高兴的。”——母亲总是很冷漠的。后来我就不再言语了。后来我也就觉得,是啊,这些有什么好讲的,有什么事是值得高兴的——好像一切都不值得。我也就阴沉着脸——哪那么多高兴的事值得把笑容挂脸上啊——我的同学也就不愿意和我交流了。我生病的时候多么希望母亲也能像其他的母亲那样对自己生病的孩子嘘寒问暖啊!但是我的母亲只是冷漠的说:“装得那么矫情!感冒又死不了人,自己去看医生吧!”说着就丢给我些钱 —— 她总是很忙,或者说她只沉浸在她痛苦的婚姻里没时间理睬我的小情绪。

渐渐的我与母亲除了必要的问话和答话,再也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了,也就更谈不上情感上的交流了与互动了。在我小的时候母亲很少和我有肢体互动,可以说我能记事的年龄时候根本就没有。所以我很反感同学间本来很正常的拉手、挽手的行为,甚至她们只是靠我太近,我都想推开她们——我喜欢一个人 独来独往了。

后来我成年了,我觉得母亲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和父亲的婚姻不幸福造成的,我并不怪她。但要我像别的子女那样对母亲很亲近我做不到,不是恨,是因为从小没在母亲那里得到情感互动的模板,不知道如何与母亲互动。我也很少回家,甚至母亲生病的时候我也不想在她身边,我也不愿意陪她去医院,更谈不上安慰她 ,和她说贴心话了,我也会不由的想:“简直是矫情,一场小病而已!”母亲骂我冷漠——是的,她骂我冷漠。她永远也想不明白,我明明是 她生的,她养我长大,供我读书,为了我苦熬着这段不幸福的婚姻,为了我”牺牲“了那么多,我为什么会对她如此冷漠、不亲近她呢!

学生厌学成因有很多种,常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 学习过程单调而缺少乐趣:学习过程乏味,没有趣味和创造性,方向感不好,没有意愿成为一名学习者。

2 学习能力与材料难度不匹配:学习能力与资料难度不匹配长期难以适应,并导致孩子的挫败感和学习动力下降。

3 家庭背景和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榜样的缺失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造成影响。

4 海量课外功课对学习造成压力:课外班、兴趣班等海量的课业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长期压力导致学生产生疲劳感和乏味感。

以下是缓解学生厌学的方法:

1 建设积极理念 :帮助孩子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让他们了解学习对人生和成就的重要性,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概念,对未来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

2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培养积极的家庭氛围,鼓励家长亲子互动和沟通。

3 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如学习新方法、创造性思考、引导探索。让孩子了解他们所学的内容与现实的联系,让他们在知识的彼端发现自己的能力,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意愿。

4 减少课外负担: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价格合理的兴趣班,幼儿早期教育等可以缓解学生海量作业和压力。

5 引导自我管理:为孩子提供领导和管理自己的机会,使用工具帮助他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制定计划和目标,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措施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家长和教师需要在孩子的个性特点、爱好、学科特长及兴趣等方面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辅导。要理解和关心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孩子走向探索和发现的道路。

第一,使孩子产生消极情绪。6岁以下的孩子对父母充满了依恋,渴望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疼爱。但父母吵架时,平日里温馨、亲切的氛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这种反差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特别是当父母吵得比较激烈的时候,容易迁怒于孩子,将孩子当作出气筒。这很容易使孩子将父母吵架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认为“自己做错了事情,父母不爱自己了”,从而产生恐惧、焦虑、悲伤、无助等消极情绪。

第二,使孩子形成自卑、暴躁的性格。父母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容易使孩子误以为父母吵架的原因与自己有关,产生“自己不够好”的想法,从而经常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久而久之,容易形成自卑心理,甚至发生自残行为。比如,在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夫妻俩歇斯底里地吵架、摔东西时,儿子当当拿出小刀割破自己的手,以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阻止他们争吵。另外,父母吵架时情绪失控,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导致孩子遇到问题时常常变得非常暴躁。

第三,影响孩子正常的人际交往。孩子生活在充满冲突的家庭中,容易变得不合群,无法与同伴正常交往。遇到问题后,孩子不是畏畏缩缩、胆小怕事,就是暴跳如雷、大打出手。这两种情况都妨碍他们与同伴建立信任关系,影响其正常的人际交往。

第四,影响孩子的婚恋观。经常面对家庭冲突的孩子,容易焦虑、多疑,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尤其容易对未来的婚姻产生恐惧感。比如,对婚姻产生错觉,认为婚姻都是不幸而可怕的,不愿意结婚,徘徊在婚姻的边缘。

美国研究者于1999年对1021名1-3岁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家庭情况分析后发现,有一半以上(621名)患儿在哺乳期内,父母吵闹离婚,母亲情绪不佳,身体经常分泌出有害物质,并通过乳汁进入要婴儿体内,使婴儿各个脏器、神经等各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毒害,免疫功能下降,致使发育迟缓。

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心理学家尼古拉斯瓦尔什博士及其同事对58名17-19岁青少年的大脑活动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者让其父母回忆孩子从出生至11岁期间所经历的家庭问题,如父母争吵、言语或身体暴力及家庭成员间感情淡漠或缺乏沟通等。研究者据此将这些家庭分为“好家庭”(家庭问题为较少)和“坏家庭”(家庭问题较多)。结果发现,11岁前经历过中度及以上家庭问题的孩子小脑部分相对较小。小脑与学习、压力调节及感觉运动控制关系密切。儿童小脑较小可能会导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瓦尔什博士指出,发生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畅、争吵斗嘴、缺少关爱、情感淡漠和关系紧张等也会对孩子大脑早期的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哲哲妈妈切菜不小心把手指切到了,她赶紧喊哲哲帮忙拿一个创可贴。可是哲哲自己玩自己的火车轨道,就像听不见妈妈的呼喊一样。妈妈走到哲哲面前,把受伤的手指给哲哲看,面露难受,哲哲瞥了妈妈一眼,又看了妈妈受伤的手指一下,脸上依旧没有表情,继续玩自己的……

听到很多自闭症孩子妈妈讲述过自家的孩子“没心没肺”的许多事儿,仿佛常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在他们那里就是再普通不过了,任何事情都不能激发出他们的 情感 流露。

情绪 情感 异常,是自闭症孩子的又一特征。

情绪 情感 是 社会 互动、人际关系的产物,同样又是促进 社会 互动和人际关系的重要需求物。像基本的情绪,比如喜怒哀乐,正常情况下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的自闭症孩子,大多存在情绪 情感 问题。

大脑边缘系统是主管情绪 情感 的,情绪 情感 异常或缺少的孩子,一般是因为大脑边缘系统激活不足导致的。

自闭症孩子不能正确熟练地识别他人的情绪和表情,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表情情绪来回应他人。

初级情绪在婴儿期就表现出来了。比如饥饿的时候会哭,吃饱喝足会笑,这些都是和生理相关的初级情绪。复杂的情绪 情感 比初级 情感 要复杂得多,它是伴随事件发生的非独立的体验,这种体验需要发展出一定的认知能力,能够区分自我和外界之后才能发展出来。

经过丰富的生活经验之后,我们在心里会存在既定的心理目标,当下发生的事件和心理目标联系起来之后,就会触发 情感 。 情感 出来之后,更高级的就是体验他人的 情感 了,这种体验他人 情感 的能力叫共情能力。就像文章开头哲哲妈妈手指受伤的情况,正常情况下,孩子看到妈妈受伤,一定会很心疼关心妈妈,只是哲哲缺乏 情感 ,因此对妈妈受伤不能共情去关心心疼。

自闭症孩子缺乏 情感 ,能通过什么方法帮助其提升情绪 情感 呢?

首先要做的是,要对孩子的情绪做出正确及时的回应,尽早建立情绪行为模式。

我们还可以仔细观察我们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特征,根据具体情况设计诱发孩子积极 情感 的事件发生,引导孩子的正确情绪。

对于自闭症的一些激烈的情绪,我们要采取消退冷处理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以免孩子的不良情绪占主导。

认知能力的提高是可以帮助孩子进行 情感 学习的。我们可以用恰当的语言给孩子描述情绪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294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