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名:《走西口》
专辑:《陕北民歌》
歌曲原唱:李谷一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走西口,哎小妹妹泪常流
送出来就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
有两句的那个知心话,哎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那个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要走西口呀,小妹妹我泪常流
送出来就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
有两句的那个知心话,哎哥哥你记心头
哥哥你走西口,万不要交朋友
交下了的那个朋友多,操心你忘了奴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难留
提起哥哥你要走西口呀,小妹妹我泪常流
送出来就大门口,小妹妹我不丢手
有两句的那个知心话呀,哎哥哥你记心头
走路你走大路,万不要走小路
大路上的那个人儿多,拉话话解忧愁
拉话话解忧愁
扩展资料:
《走西口》原唱是李谷一,歌曲被收录到专辑《乡恋》当中,该专辑一共收录了8首歌曲,专辑已经上传到酷狗、酷我等各大音乐平台。
走西口是一首山西地方民歌。据说它已经流传了一两百年。这首歌不但山西人会唱,山西邻近的内蒙、陕西,甚至更远一点的宁夏、青海、甘肃也有许多人会唱。
歌曲走西口70年代经著名歌唱家朱逢博重新改编创作唱红大江南北,让歌曲焕发新姿,却保持了原曲的味道。
歌曲背景:
清乾隆时期,人口达到三亿,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为了谋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自发移民。“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首陕北民歌就诞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田家祖训:大忠大爱为仁,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公平合理为信。
徐木匠修正后: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以义取利为信。
田青: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
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走西口大移民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明初,朝廷为了保卫北方边疆设了"九边"(9个军区),80多万戍边部队和30多万匹战马给 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
洪武三年开始实行以粮换盐的开中制,为晋商的形成带来了契机。
明朝中期又在张家口和杀虎口开放马市,这对晋商由以盐业为主转向多种经营产生了重要推动。
但是,明 并不允许商人北入蒙古腹地经商,边贸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
明覆清兴后,北部边界前移,康熙征讨葛尔丹,平定大西北的马蹄隆隆,踏破了过去汉民禁止入蒙的禁令。
距蒙古草原一水之隔的河曲人捷足先登,纷纷渡河北上,来到蒙古大草原垦殖开发。
由于蒙族人不善耕种,而大青山以南绵延数千里又为可垦之地,这就为"走西口"的哥哥们提供了用武之地。
详细看此:://airchinanews/imerl/article/20070606/4837_1s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走西口文化 地理位置 西口,即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具体含义 从山西人走西口大致的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 古草原;一条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或“下南洋”,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灾”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农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