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的简要情节

红楼梦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的简要情节,第1张

宝玉大病初愈,漫步到潇湘馆,在碧纱窗下,听黛玉梦中念着《西厢记》戏词,顿时绽开满脸笑容。宝玉用黛玉梦中所念的词句问她:“为何‘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二人说笑间,宝玉又拿《西厢记》中戏词打趣紫鹃是红娘,这回恼了黛玉,宝玉只好离去。

薛蟠把宝玉骗到冯紫英家中,与蒋玉菡、歌妓等喝酒、唱曲,宝玉借曲抒怀,唱出胸中积闷:“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晚上,宝钗来看宝玉,丫头们嫌她搅了一场好睡正不满,恰好黛玉又来敲门,丫头们便不给开。过了一会儿,宝玉送宝钗出门,黛玉望见,妒火顿炽,暗自垂泪。

芒种节,花飞花谢,姐妹们去园中作饯花会。宝玉见各色落花落了一地,便把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哭得好不伤感。

黛玉只因丫头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又巧遇饯花之期,勾起伤春愁思,把些落英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

宝玉循声望去,远见黛玉背影立在山石桃花树旁,也不由得流下泪来。听着此歌,品味此情,宝玉兜着的落花洒了一地。

扩展资料: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是黛玉葬花的场景。

《黛玉葬花》是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经典片段。林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说明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她写了葬花词,以花比喻自己,在《红楼梦》中是最美丽的诗歌之一。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葬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背景;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崔莺莺,这 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

-黛玉葬花

-红楼梦

感想“春梦随云散,花飞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第2“阅毕,竟无言以对,没了想法。欲哭无泣,实感空虚,好似被人将灵掏了去。曹雪芹究竟是何许人也,竟能写出此千古绝唱?“还泪”之说,引出此风流孽帐。不知多少痴男怨女,梦断红楼,泪洒黄泉。曲尽人散,曲中所唱之人,又有谁逃出这宿命的安排?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红楼梦》实是梦一场,噩梦一场。

看完《红楼梦》心中有一丝悲哀,忽觉秦氏对凤姐说的一番言语,实是有理:“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世上无事可“永保无虞”。就像这朝朝代代,总是从初期到全盛再到衰败,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汉,三国,晋,南北朝,隋……无一幸免。身边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总有顺心与阴暗的时期,所以人生给予的感觉就饶有滋味……有人时常觉得人生凄苦,可没有这苦,那怎会感受到成功到来时的快乐?若纨绔子弟只知玩乐,终老一生,死前才去遗憾,“人生何其短,吾还碌碌无为终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尝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说,“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没有白活。”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答:①泣残红黛玉葬花

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黛玉气得哭了半夜。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

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恰黛玉听见,很是宽慰。后因黛玉讽刺宝玉,宝玉气急,经黛玉道歉,宝玉说“你放心!”黛玉故作不懂,宝玉刚要解释,黛玉说“你的话我都知道了”。之后,宝玉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并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之类的话。(第三十二回)

③共读西厢花纷纷

宝玉到沁芳桥边桃花底下看《西厢记》,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正来葬花。黛玉发现《西厢记》,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西厢记》词句,嘲笑了宝玉。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第二十三回)

第一章:辰沉睡梦迟来喜,金簪魂归夜半床

沉沉的朦胧,黛玉张开眼睛,紫娟说道:林姑娘,宝姑娘来了'

黛玉轻轻哼一声,有气无力,喃喃:'假意而已,人间,有什么情呢'不觉扑簌的泪水已经吧嗒吧嗒凋落了

宝钗坐在床沿:黛玉妹妹,海棠诗社来了一个外国美人呢'

黛玉笑了:外国美人我得去看看'顿觉身体不适,咳嗽了出来,啊,什么时候可以快乐活泼的有如湘云妹妹呢眼睛又红了

到了诗社,宝钗开玩笑的说:真真外国美人就是宝琴呢'

薛宝琴:表姐!'

湘云打趣:我们来比赛即兴写诗吧,以哀愁的情绪做引子,如何'

大家都动笔了

宝琴刷刷写好了:我完成了'

湘云接过来:落泪魂殇自孤零,谁家女儿枉伤情.清明涕泣桃花落,今年谁拾成花坟不错不错,真为难她,有巧夺天工的意味呢'

宝琴嘻哈着:你的我也看看'

拿了过来,不顾湘云怎么跺脚,念到:夜半钟声问断魂, 月催更漏楚江晨窗前细听芭蕉语,点滴似诉去年人 不错嘛'

探春交了自己的过来:一缕香魂随花去,欣然一笑卸闲愁窗前竹影摇瑟瑟,

唯有烛泪落纷纷 大家都夸赞探春不论做事还是写诗都厉害

惜春说:我的这么烂,干脆不拿出来了'

宝琴嘻哈着:不可不可,想偷懒不是'

硬拽出来:不识尘世惹尘埃,莫怨今生苦徘徊。轮回台上曾相识, 独揽心事月下裁。惜春妹妹,不错呵'

宝钗说:我的更相形见绌了,见看颦儿的吧,在看我的也不晚'

探春拿了黛玉的诗卷轴:玉漏滴破愁不起,且向幽人去处来。今晨桃林葬花恸, 帘内佳人泪空落 滴漏声空催泪下,几时把酒月下酌? 大家都说黛玉的愁别诗是极品

宝钗拿了自己的出来:落香脉脉梦里赊,片云飘过月半遮偷来月色三分醉,冰清玉洁妒嫦娥。当初千般鸳侣梦,此时如世空余恨。 大家都纷纷赞扬宝黛的诗

宝玉过来了:赶着诗会,也不叫我亏得晴雯通风报信,若不,我还蒙在骨子里,让你们得乐了呢'

黛玉觉得凄凉悲伤:你来了也没用处,诗又不如何'

紫娟过来了,说黛玉该回去吃药了,黛玉蹒跚的回去了,药难道是林黛玉生存下去不可失去的东西月影风烛残年,黛玉的泪水滴湿了卷轴,湿的一片,是不是她的哀怨 罗烟分水,落花流艳,点点痴红成字。

扰梦惊愁,几番滋味,风来雁去随意。

怅恨久,轻红阵,寥寥许多思。

似非坠,问残华,委尘何事。

应总是、一种恼人游戏。

自亦步行吟,挽不回雁阵南迟。

试问闲情,锦囊底,碎红尽泪。

且三分春色,一任东君取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黛玉葬花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黛玉葬花读后感1

 宝钗、黛玉是《红楼梦》中相对的两个形象,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性格。宝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克已复礼。小说中宝钗在前往潇湘馆途中,见宝玉进去后,那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显示了她处理问题谨慎,考虑问题精细周密的性格。尤其是在戏蝶时,无意听到了小丫头的“私情话”,巧使“金蝉脱壳”,对颦儿有意无意的嫁祸,更是自然而深刻地显示了她精明、城府的一面。但宝钗毕竟是花季少女,见了“迎风翩跹”的“一双玉色蝴蝶”,十分有趣,忍不住想“扑了来玩耍”,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在一定条件下情不自禁地表现出来。这段扑蝶的描写使宝钗的性格显得更为丰满,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性格色调十分丰富的宝钗形象。

 紧接其后,作者安排了黛玉葬花一幕,这种安排对表现人物的性格来说,确实起到了相互衬托的作用。相对于宝钗的有涵养、随俗的性格特点,黛玉是天然的,是性灵的,是一已的。所谓“黛玉诗情”,林黛玉本身就是诗,就是情。《葬花吟》是表现黛玉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她热烈而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但在那个社会,爱情就意味着对整个社会秩序的背叛,“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就是她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控诉。她多么希望能挣脱封建枷锁的禁锢,希望能摆脱自己不幸的命运,“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可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对未来,她充满迷惘与彷徨,但她没有屈服,“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正是她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的具体表现。同时,《葬花吟》也反映了黛玉多愁善感的个性,全诗充满了落花飘零,人去楼空的生命的悲哀,既有感时惜春的叹惋,又有对自己青春年少、红颜薄命的哀悼,以及对世事无常的迷惘与困惑。所以《葬花吟》既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全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这是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堪怜咏絮才”的命运写照。因为爱花,才葬花;因为伤逝,才悲愤;因为在乎和珍视,才争吵;也因为前生注定的悲剧结局,才显出人生的虚幻凄凉。《葬花辞》是林黛玉进入贾府以后的生活感受,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和悲剧命运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作。她以落花自况,血泪作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抒写了花落人亡的感伤与哀愁。“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正是对长期压迫着她的冷酷现实的控诉吗?“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是对美好理想的强烈渴望与热烈追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表现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的命运就是林黛玉的命运。这是用热血和生命写就的心曲,是与这个罪恶的世界决裂的檄文,它真实地展露了一个充满痛苦与充满矛盾又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心灵世界,凸现的是一种独立人格的壮美与崇高。诗魂时刻伴随着她,像花一样,从她的心里和身上飘散出沁人心脾的清香……

黛玉葬花读后感2

 我觉得黛玉葬花这一章是对整部书的高度概括和暗示。作者安排林黛玉将那些落花葬入土中,让其化作春泥更护花,而不是飘入一些肮脏的水潭里污染了她们。

 在这里曹雪芹将那种世俗之物欲、权谋的东西比作了肮脏的臭水塘。主人公又如何能落入那些肮脏的环境中被“污染”呢?不能,绝对不能,因为那种至情至性的东西太美好了,如何可以被污染呢?于是,只有让主人公去死掉,或者进如空幻世界了事。因为,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纯情,实在没法生存于现实之中,但却又不能永远生活在大观园中的理想幻境之中。于是,作者只能安排他们两个在被污染却还没有污染之际让他们都有个归宿吧!

 《红楼梦》太过伤情而没能有结局,曹雪芹不愿意看到那个令人伤感悲壮的结局。作品只能就此打住。

 最后的思考:读《红楼梦》,让人感到那个结局正好预演着我们这个时代。民族文化的底蕴严重的被淡化了,至情至性的属于人生最美好最根本的东西被抛弃了。人成了金钱和机器的奴隶而不自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越来越淡薄了。最后,又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人类似乎已完全步入了曹雪芹笔下那种肮脏的臭水塘,曹雪芹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吗?

黛玉葬花读后感3

 天气渐渐凉了,看着花的凋谢和叶的飘落,我思绪绵绵,想起了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葬花”的那一情景,那种忧伤的画面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难以忘怀。

 那是秋风乍起,落花纷飞的季节,贾府花园里到处一片花谢花落的景象,满园子的`粉色花瓣,如同冬天的雪花纷纷飘落。画面中黛玉满目凄凉,手执锄头,肩挎小布袋,捡起落在地上的一片片小花瓣,慢慢的放进小布袋内,并不时的低声哭泣,落花的凋谢使她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与命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不断的感慨,忧伤的音乐旋律随着她的哭泣声此起彼伏,我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那落花缤纷的世界,泪水不断涌了出来。

 随即,她将装满花瓣的小布袋小心翼翼的放进刚刚挖好的的坑内。当土渐渐盖住小布袋时,她已是泣不成声,此时的我,泪水也成了断了线的珠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对主人公身世的同情,还是对落花命运的感叹,或者是对现实的感慨?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花开易见落难寻,也许人的生命也不过如此吧?

 情绪一直被电视情节牵引着,不能自已,同时发现自己已很久没有这样的感动了。一直都不喜欢黛玉那敏感猜疑忧伤的性格,没想到却被她葬花的这一情节深深的打动了,她是将落花喻已,借花抒情,认为自己就如同那飘落的花瓣,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才生出怜意,产生了葬花的念头。她性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寄人篱下的孤单生活、长时间的心理压抑和对自己的怜爱、对现实的无奈,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孤僻敏感的性格。我不禁开始对她增添了些许同情,理解了她感情的细腻、思想的丰富和处世的敏感,同时也替她惋惜,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却拥有了这样的性格……

 这一幕结束后,我久久未动,无法立即从那忧伤的旋律中清醒,不记得过了多久才回到现实,并顿时醒悟:花落归根,这是自然规律。不必缅怀这一自然现象,这些飘落的花儿,她们毕竟曾经有过辉煌,生命虽短暂,但她们没有虚度,而是在绽放的时候尽情绽放、尽情美丽。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她们的飘落既是对大地母亲的回报,也是为了来年的更加繁荣,所以她们的飘落只是无声无憾的归隐,在归去的时候她们是行色匆匆的,因此,我们实在没有伤感的必要。

 好比人生,我们在乎的应是人生旅途中的沿途风景,不必感怀过去的每一天,只要不忽略途中的任一风景,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将是充实的。

黛玉葬花读后感4

 哎!说来也真惭愧,都初三了,四大名著只读了其中的一部《水浒传》,一部充满战争、血腥的小说,但还是蛮容易理解的。人人都说《红楼梦》是四部名著中最难理解的,我觉得一本书只要用心去读,花时间去读,怎么会不理解呢?我一定要试试。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人们常用一些“体弱多病”、“瘦骨如柴”、“病怏怏”的这类词来形容她,也确实如此。我也觉得这个人像一根枯草,被风吹一下就会倒。但当我看了《黛玉葬花》,我觉得自己错了。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不只是一个脆弱无力的美女,只读了《红楼梦》的冰山一角,我却感受到她是一个诗化了的奇女,她的《葬花词》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我越来越被她吸引。她作的每一句词,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充满了她真实的内心情感。即使是一草一水,一山一石这些平凡的景物,她都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自己的命运联想在一起,感人肺腑。

 感觉她就是周敦颐笔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莲。尤其是从她那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表现出了她高洁的情志和坚贞不阿的精神。

 感觉她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中的其中一员,是与陶渊明志同道合的一类人。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十分向往、追求的人。特别是那句“愿奴肋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总感觉她又像刘禹锡一样有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的这种高雅情操。据说她住的地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但我觉得这与她的性格也是十分相符的。

 此时,我感觉她与诗是一体的,是诗展示了她的迷人光辉,是诗抒发了她的悲伤,是诗发泄了她的愤懑,是诗使她表现出了超凡脱俗。

 林黛玉悲惨的身世让我感动,娇美的姿容让我羡慕,多病的身体让我怜惜,横溢的才华令我折服,我陶醉于从她身上散发出的沁人心脾的清香,可惜天妒红颜。

黛玉葬花读后感5

 众所周知,《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现在也有很多人研究红学,也许我们没有完整的看过《红楼梦》,但是我们肯定听说过黛玉葬花的故事,近些年,黛玉葬花的经典故事已经在课本中出现,黛玉葬花也是《红楼梦》中令人比较难忘的一个片段。

 我第一次知道黛玉葬花的故事是从语文老师那里听到的,起初,感觉林黛玉太凄凉了,于是就看了87版红楼梦,等把这个电视剧看下来,黛玉葬花的场景历历在目。黛玉把掉落的花装进袋子里,当大观园里其他的姐们在玩耍的时候,她却独自一人挖了坑,默默地一边落泪,一边葬花,这场景其实是跟她自身的经历,性格分不开的。让我感触颇深,黛玉这个才女,看到花开过最茂盛的时段,然后都凋零落下,这让他想到了自己的身世,她跟这花又何尝不一样呢?她寄居在大观园,无依无靠,身体又多病,虽然吃过很多药,但是最终跟这花一样,埋没于黄土,想到此,不禁泪流满面。

 一方面感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区区几十年,青年的时候很快就会过去,剩下的就是风烛残年,跟这花的结果是一样的,另一方面,由黛玉葬花的背景,我觉得,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太不易,有很多事,我们不能如愿,我们也改变不了,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对于黛玉葬花,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感触,这就是我对于黛玉葬花的读后感。

黛玉葬花读后感6

 这几天看了《红楼梦》,黛玉葬花颇有些感受,看到她的身世也不免联想我现在的处境,我一直很喜欢这段葬花词,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我看到这儿的时候,眼睛都会泪湿。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剑雨严相逼,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酒,洒上空枝见血痕……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看到伤心处不禁会悄悄落泪,多愁善感也越发的骄纵了。时常联想到不久将来老去之后的事情,我还没有到老的年龄却提前伤感起来。通常有两种事情让人们感觉到自己老了:第一就是越来越爱钱了,第二就是常常联想到老去的事情。感觉到最近一两年来,我的心态没以前那么乐观了,也有可能眼自己的处境有关。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几句话让我时时伤感,我感到孤苦伶仃,无援无助,真不知道他年老去之后是谁来收葬我呢?

 人都有感情脆弱的时候,每当我受欺负的时候就会倍感人生之凄凉,当我郁闷的时候也会感到孤独无助,当我受到欺骗和伤害的时候,就会对全人类的男人感到失望。

 女人无论再怎么坚强,她的内心还是渴望拥有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感,这是由女人的“劣根性”决定的。我看到那些成功的女强人,她们的事业很辉煌却也没有成家,依然也很快乐,她们快乐的理由又是什么呢?我不明白,看来我是做不了女强人,因为我摆脱不了内心对男人的那种依赖,我也不能允许自己这样的活着。

试品《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

通过观看电视连续剧,使我对《红楼梦》这部伟大巨著从喜爱到痴迷。正是因为电视连续剧,使我得以享受到红楼这份精神大餐。现略谈一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第12集“埋香冢飞燕泣残红”的观后感,纯粹是个人的一点儿粗陋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红友批评指正。

当字幕刚一打出“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几个字时,宝玉因遭了魔魇,身体尚未完全康复,拄着一个拐杖,坐在怡红院里的房门前,正在听贾芸给他讲如何在大观园里植树种花的理论呢!

而就在此时,对贾芸早已就有好感的小红一直躲在怡红院远远的一个长廊的绿柱子后面,满含深情地正对着贾芸细细地端详着、打量着。正当小红沉浸在幸福的遐想中的时候,坠儿走了过来,高兴地告诉小红因宝玉让她给黛玉送茶叶,黛玉给了她两把儿钱,要小红替她保管。

黛玉的心是很善良的,办事也很得体。后来宝钗打发一个老嬷嬷给她送燕窝时,她也曾给了那个老嬷嬷几百钱让她打酒喝。坠儿代宝玉送去了茶叶,她也忘不了略表心意,这些细节,在电视剧里并没有被忽略掉,足见编剧们对黛玉待下人们一片苦心的充分认可。

通过坠儿和小红的谈话,才知道小红为了她的意中人贾芸而消瘦了许多。变得又懒得吃又懒得喝的,正如她对坠儿说的那样,“你哪里知道我的心事。”姐俩个说到宝玉病着的时候,坠儿不满地说,“跟着宝玉的人都赏了,你怎么不算到里头呢?”小红说,“这也犯不着气,俗话说得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谁能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得了谁啊!”

小红由于在怡红院受到晴雯、麝月、秋纹、碧痕等人的压制、排挤,纵有再大的本事,也苦于英雄无用武之地。还好,她了悟的早,如果当时她也得到宝玉的宠爱,那么,在“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时,她的结局可能也和晴雯、芳官、四儿等人一样悲惨。所以老子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很有道理的。

小红和贾芸二人之间是心照不宣,一见钟情。二人通过坠儿作幌子,作传递信物的使者,上演了一段精彩的遗帕互赠定情信物的感人爱情故事。尽管二人当时彼此双方情况还不甚了解,但通过眉目传情和双方的心有灵犀,使得俩人通过贾芸在大观园里植树种花这个难得机遇的仅有的几次“擦肩而过”,两颗年轻孤寂躁动的心却早已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并马上燃起了互相爱慕的浓浓烈火。贾芸和小红,是整个《红楼梦》里难得的一对由相识、相知到相爱,最终走到一起的幸福情侣。

这时镜头忽然出现了一大片盛开的鲜花,可能是牡丹或芍药花吧。这时画面中出现了一个着一淡粉色上衣、下身着一橙**裙子、手里拿着一个也略显淡粉色的圆形扇子、头的一侧插着一朵淡粉色的花儿的漂亮姑娘,她的这身打扮和她的白里透粉的肤色完全融合到了一起,原来是宝钗正在花丛前扑彩蝶呢!当她一扇子扑下去后,彩蝶却飞走了。此时欢快的乐曲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响了起来。宝钗扑蝶可真够专注的,她穿过了一座小桥,走过了一片草地,不知不觉地就来到了“滴翠亭”前。

宝钗扑彩蝶有些累了,正当她坐在亭子外面的回廊处擦汗小憩时,却意想不到地听到亭子里面有人在窃窃私语。原来是小红和坠儿在谈论贾芸拣到小红绢帕一事。正当坠儿向小红发誓赌咒,绝不将此事告诉给别人时,小红仍担心隔墙有耳,不等宝钗反应过来,小红和坠儿她俩就把子一下子全打开了。情急之下的宝钗只好说道:“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好啊,你们把林姑娘藏到哪了?……噢,一定是跑进山洞里去了,踩上蛇咬她一口就好了。”宝钗一边说着,一边干笑着忙忙的走开了。

一些人认为,宝钗这么做是陷害黛玉,我认为这是没有的事。宝钗是在情急之下脱口而出的一个法子,她来不及细想,没有时间容她去想,更谈不上是对黛玉的栽赃。那么她为什么要偏说颦儿呢?那是因为她和黛玉太熟悉的缘故,俩个人在一起说闹惯了,这本无可厚非。宝钗编的这个理由也非常得体、合理,以致连小红和坠儿她们都有些信以为真了,这只能说明宝钗的机警和睿智。她总不能说“宝玉,我看你往哪里藏!”吧?不说都有人怀疑她一直意在宝玉呢,要这样说了,就更说不清了。

宝钗既无害黛玉之心,对小红丢手帕一事也并未太在意。但这个金蝉脱壳之计却把心里有鬼的小红吓坏了,她哭着对坠儿说,“了不得了,林姑娘一定听了去了,这可怎么好呢?…宝姑娘听了倒罢了,林姑娘心细,爱刻薄,她听了怎么办呢?”

可见,当时如果私自传递信物是绝不被社会所包容的,这种事情被称之为“奸*狗盗”,是见不得人的。通过此事,也足以看出小红和贾芸二人之间的倾心,为了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他们已顾不上那么多了。正当小红惶诚惶恐之际,只见凤姐儿从远处招呼她去找平儿办件差事。合该着小红命中注定从此以后不会再在怡红院受委曲了,这也是她即将离开这个众姐妹嫌她唾弃她的怡红院的开始。

当小红办完差事回到大观园找凤姐儿交差时,不但没有找见凤姐儿,反而却和晴雯、碧痕撞了个正着。无论怎么解释也不行,结果自然又遭到了晴雯、碧痕二人的一顿抢白。尤其具有戏剧性的是晴雯说的那句话,“怪不得,原来是攀高枝去了,兴得连名姓都忘了,有本事你今儿就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攀那高枝儿上,我才佩服呢!”说的小红当时立马儿眼泪就下来了。然而晴雯的话不久后却真的应验了,这就叫天道酬勤吧?!

在稻香村,小红找到了凤姐儿,凭着她那伶俐的口齿和敏捷的思维,小红一口气说了四五门子的话,一下子就赢得了凤姐的交口称赞,马上表态说,“明天服侍我去吧,我认你做女儿,我一调理,你就出息了。”当她得知眼前的小姑娘竟是林之孝家的女儿时,更是惊讶加怜爱有加,她把小红拉住,从前到后的又细看了一遭儿,临走时还叮嘱说,“你先回去吧,明个我跟宝玉说,换了你来。”足见凤姐的爱才心切。

大病初愈的宝玉此时是无所事事,他一会儿逗逗小鸟儿,一会儿又拣了一枝已凋落变得有些枯黄的粉红色花朵,在那翻来覆去的端详着、沉思着,由于一场大病,错过了很多好时光,他可能也和黛玉一样,“留春不住恼忽至”,伤感了吧?这时他猛然想到该去看看黛玉妹妹了。他信步来到了潇湘馆,刚至窗前,就听到黛玉在自言自语,“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

这一下又勾起了宝玉的兴致。他毫不见外的就坐到黛玉的卧床上,笑问黛玉刚才说什么来着,把个黛玉羞得只好用绢帕挡住自己的脸,回避宝玉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同时,也看出,宝玉自生病以后,俩人有一段时间没有单独在一起了,二人俩小无猜的亲密劲儿活灵活现在观众面前。

但宝玉终究还是改不了他那“行为偏僻性乖张”的老毛病,一旦兴奋起来嘴就没有了遮拦。当他听紫鹃对他们说:“他是客,自然要先给他倒茶了。”时,宝玉想都没想就说“嘿!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呐!’”话音未落,黛玉早已是恼羞成怒,质问宝玉道,“二哥哥,你说什么?”这时的宝玉才发觉自己又说漏了嘴,看到黛玉哭了起来,赶忙又是作揖又是赌咒发誓。恰在此时,袭人急匆匆地赶来了,她对宝玉说老爷叫他,要宝玉快快回去换衣服!也没管二人当时的情绪,拉着宝玉就走了。

原来这次打着贾政旗号叫宝玉出去的是他的表哥薛蟠。为了给薛蟠过生日,古董行的程日兴寻来了又粗又长又粉脆的鲜藕,特别大的西瓜,特别长的一尾新鲜的鲟鱼,特别大的由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宝玉一听有这么多下酒的好菜,也不在乎表哥打着老爹的旗号骗自己出来了,便和表哥的“狐朋狗友”们喝将起来。

而就在宝玉听着云儿的小曲儿,喝着美酒的时候,这时的黛玉虽然刚刚生了他的气,但却面对着一对洁白的玫瑰花,眉头紧锁,反在替宝玉担心呢!

在冯紫英家,宝玉初会蒋玉菡,这一次的酒会,情调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有薛蟠的*词污调,但只是映衬一下且生动逗人而已),宝玉终于当了一次酒官儿,自己先喝了一大海,定下了席上每个人“要说出悲、愁、喜、乐四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字原故。说完了,饮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时样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的吃酒规矩。在这次酒会上,宝玉超水平发挥,满含深情,唱出了令人惊叹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开始时,此歌没有音乐伴奏,是宝玉干唱,当配乐一合,画面一下子拉到了潇湘馆,黛玉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的真实写照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接着,黛玉“展不开的眉头”、“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默默流泪的画面,伴随着悠悠绿水上漂浮着的白白花瓣,不断地流啊流。当画面再次拉回到宝玉聚会饮酒的镜头时,歌声又成了干唱。歌曲前后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此歌情意绵绵,悠扬动人,真是使人感慨万千!

而琪官的酒底来了一句“花气袭人知昼暧”,并在饮酒间隙,宝玉把袭人的那条松花汗巾子和琪官的大红汗巾子偷偷作了交换。从而也为琪官日后和袭人结为夫妇埋下了伏笔。这次酒会,“至晚方散”,当宝玉跌跌撞撞的回到怡红院时,另一个一直为他揪心的女人袭人急忙把他接进了房内。

黛玉想去看宝玉,恰恰在路上看见宝钗也去探望宝玉,她不由的放慢了脚步。当她去叫怡红院的门的时候,却正赶上晴雯在闹情绪,结果让黛玉不明不白地吃了一个闭门羹。当她嫉妒加可怜巴巴的躲在怡红院大门旁,默默地哭泣着看着宝玉把宝钗送了出来,并从她面前走过去的时候,她伤心极了。正当黛玉心快要碎了的时候,还是忠心耿耿的紫鹃接走了她。

当晚,袭人在为宝玉换衣服时,才发现自己的那条松花汗巾子被宝玉送给了别人,换回来的是一条刺眼的大红汗巾子。袭人很不高兴,说了宝玉几句,细心的宝玉也觉得很理亏,于是趁着袭人睡熟之际,偷偷地把琪官给他的那条大红汗巾子给袭人系在了腰上。

而当夜受到重大冤屈的黛玉自然又失眠了,她在痛苦悲伤和煎熬中挥笔写下了极其感人的《葬花吟》。

次日乃是芒种节。这一天,大观园内的姐妹们都早早地出动,她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 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在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五彩缤纷的东西。原来她们在祭花送神呢!整个大观园,展眼望去,真是绣带飘扬,花枝招展。正当姑娘们在大观园里尽情的嬉戏玩闹时,黛玉却独自一人拿着香袋和花锄,在收集着落花……这时宝玉也来了,他看到姐妹们在正在开心地玩着,却独不见黛玉。而就在此时,《葬花吟》的优美旋律渐渐响起。

画面开始是满树的鲜花,风一吹,真是“花谢花飞飞满天”,展眼望去,白花花的,遍地都是。黛玉在花林中轻轻度步,她在思量,她在端详……她手把花锄,腕挎花袋,面对落花,面对被绿水带走的一片片洁白的花瓣,她抽泣着。此时,她的知己宝玉也拿着一个花袋在拣落花。当宝玉看到黛玉洒泪把花袋葬入香冢时,他的心也跟着碎了,不禁把自己收集来的落花撒落在缓缓流动着的绿水中……

优美的画面,凄婉、泣人泪下的歌声,听了教人柔肠寸断,真真不负黛玉《葬花吟》这一绝世之作矣!

如此优美的歌声一落,面对着前来找她的宝玉,不和谐的声音便从黛玉嘴中脱口而出,“呸!你这个狠心短命的!”,说毕,哭泣着转身就走开了,把个可怜的宝玉弄得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苦苦地在后面连声喊着“林妹妹、林妹妹”。

林黛玉的葬花吟:

一首葬花吟诉尽了黛玉对人生的感慨和自我的悲悯。黛玉前世为绛珠仙子,曾受到神瑛侍者灌溉之恩。

“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故“但把我一生的所有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这首词表达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同样也写出了她的超凡脱俗,她的人间清醒!

一、葬花内容简介:

书中描写黛玉葬花的场景共有两回:

在第二十三回时说到与宝玉一起埋葬桃花,宝玉欲将桃花抖在池中,正巧遇到黛玉担着花锄去葬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黛玉应当是经常去葬花。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从他对女子的尊敬和认为男儿如泥般混沌,可见他认为将这样纯洁美好的花儿抖入水中是最合适不过的。

黛玉想到这花儿会随着水流到别家去反而糟蹋了,倒不如埋在花冢,随土化了岂不干净。黛玉想得更远,她切身为花考虑

宝玉和黛玉都有超越封建社会的洒脱和情怀,但黛玉则多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忧虑。

再看二十七回黛玉吟《葬花吟》,

她在此联想到了自己的遭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花断有谁怜。”在此之前黛玉晚上去怡红院寻宝玉,正巧听闻宝钗在院中与宝玉欢笑打闹,晴雯以为是些丫鬟闲人把黛玉拒之门外,说是宝二爷不许闲人进来。

黛玉这颗七窍玲珑心自然像是被扎了一刀似的,晚上辗转反侧,第二天又害怕他人说自己懒漫,只得起床梳洗打扮随众人去,此时再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独自去葬花,哭泣中吟诵了《葬花吟》。

二、《葬花吟》表达的人生感慨和自我悲悯:

其一是黛玉对于花的态度,这里的花正如世间万物,正所谓万物皆有情,一切美景都不应该被辜负。从黛玉葬花中我看到了她对自然细腻的感知和尊重。

我始终认为人只有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万物的美细心感知才算没有辜负这一趟游览人间。她不仅欣赏花的盛开,也看得到花的凋落;不仅闻得到花香,也去感知花落的悲怜。

人们只叹息“花开花落终有时”,少有人去感慨“化作春泥更护花”,正如这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我欣赏黛玉对自然的感知,或是说我欣赏她的美好情怀。

不论是封建社会还是当代,我们都很容易陷入一个急功近利的社会,如果能时常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中去感知花开花落、树木生长、微风徐徐,于我们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洗涤。

其二是黛玉身世哀音的代表——《葬花吟》。从“花满天”到“红颜老”,从“有谁怜”到“两不知”,可见黛玉借花的遭遇感叹自身不幸。

我认为在《红楼梦》中最脱离世俗的是黛玉,最清醒的仍是黛玉,故她在14岁时就说出“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4岁在我们看来应当是无忧无虑的花样年华,黛玉在此时就已经明白:一旦春天消逝,少女也便白发如丝。花儿凋零人死去,花儿人儿两不知。她感概生命如花儿一般,人们只欣赏盛开的瞬间,一旦花期结束,春季离去,又有谁会记得那年的花朵儿呢。这句诗与黛玉的结局相呼应,这也正是《红楼梦》的精妙之处。

我们知道最终黛玉含泪而亡,闭眼时正是宝玉娶宝钗之时,贾府的人也都忙于这场盛大的典礼,陪在黛玉身旁的仅有李纨和紫鹃,黛玉不由对紫鹃说道“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足以见黛玉在面对死时寥寥数人的没落场面时,更多的是早已想清了这样的现实,纵然无力、纵然惋惜,也选择去接受它。

一曲《葬花吟》,诉尽了人间薄凉,道出了红颜易老。

黛玉葬花,孜然一身,不沾染半分俗世,偿还一世之泪,散尽五内郁结之意,终归绛珠仙子之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24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