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菊花》这首七言绝句诗不仅写出了作者爱菊花的理由,还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给读者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扩展资料: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翻译: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感事咏菊》的尾联是:“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冯时行《感事咏菊》:
寒花冷艳为谁发,霜露泠泠祗汝侵。弱质向人如有托,清香绝世本无心。
会逢仙老收灵药,不用骚人费苦吟。十载岂无陶靖节,东篱萧索待知音。
扩展资料:
诗歌思想感情分析:
诗歌赏析中的一道必考题就是思想感情分析题,通常会结合某一句诗句或者就整首诗要求考生分析其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类题型,考生要试着给古诗分类,从作者、题材内容,再到思想情感,这样就可以在大的主题范围之内再结合具体诗句答出具体的情感。
如田园诗通常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闲适淡泊的思想感情;边塞诗通常表达了诗人思乡、惆怅或者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表达自己意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咏史诗通常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唐末有位诗人叫做黄巢,他曾写过一篇关于秋菊的诗叫做《不第后赋菊》。黄巢在唐末除了诗人外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唐末时期带领农民起义的领袖。这首诗是在黄巢考中科举之前所做的,这时的黄巢对于唐朝末年的政治局面有了自己的看法,借着赞美菊花来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关于唐朝诗人黄巢所写:《不第后赋菊》的寓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一、借菊花观赏的时间,表达出对于未来美好的向往。黄巢在诗中第一句就提到了一个时间“九月八”。在古代九月八的第二天九月九就是重阳节,也正是古代人们攀登高山,欣赏菊花的大好时节。诗人只提到“九月八”,而没有提到“九月九”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有着急切的心情。借着观赏菊花,表达出自己对于美好未来向往和憧憬。
二、唐末政权要下台。诗中的第二句以百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还在开,来暗示作者即将带领农民起义,将唐末的政权推翻,农民从此当家做主,过上美好的生活。
三、对于封建制度的憎恶和不屑。诗中的第三句中提到:菊花的香气飘在了整个长安城的上空中。在唐朝时期的封建思想里,天是代表着君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作者丝毫不理会这些,飘在了上空中,代表着君王对于封建黑暗社会的不屑和憎恶。
这首诗总共就只有四句话,其中三句都是在表达作者对于唐末黑暗社会的讨厌和不屑,只想带领着农民进行起义,而自己的农民兄弟们一起推翻唐末的封建社会,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从起农民当家做主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寒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决心。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菊花自喻,表明自己忠于故国的决心。
原文:
寒菊
郑思肖 〔宋代〕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诗句赏析: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咏菊》与莲没有关系。
《咏菊》是咏物诗,收录于《全唐诗》中。
此诗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反动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形象地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风貌。全诗辞采壮伟,设喻新颖,想象奇特,意境瑰丽,气魄雄伟。
白居易《咏菊》
简单根据词义翻译一下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
《菊花·金菊对芙蓉咏菊》咏菊花诗鉴赏
戴廷栋
采菊东篱, 风寒露冷, 重阳节物全非。 更松涛谡谡, 竹影离离。悲秋老矣还添恨,恨征人、不共秋归。斋头供处,精神消瘦,风韵如斯。傲霜未过花时,认针阳老圃,清意参差。恰白衣人对,绿酒盈卮。田园芜去思彭泽,奈归来、三径偏迟。香痕乍破,瘦螯微赏,一醉题诗。
戴廷栋的这首咏菊词表现了与陶诗截然不同的情调。词人面对重阳金菊,触物伤情,引发出一种悲秋怀归的意绪。
“采菊东篱,风寒露冷,重阳节物全非。”全词刚刚起调,即笼罩着明显的抑郁色彩。重阳佳节,采菊东篱,堪称赏心乐事,然而“风寒露冷”,却将佳节气氛一扫而空。紧接着的“松涛谡谡,竹影离离”,更于抑郁之上再添几分凄凉。“谡谡”喻松涛之声,“离离”状竹影之形。唐人唐彦谦咏菊诗中有“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之句。词人于篱菊之外又加写了“松涛”、“竹影”,使三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一幅萧瑟的秋意图。“悲秋老矣还添恨,恨征人、不共秋归”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因“节物全非”而触发起的怅恨。九九重阳,正是登高望远、思归怀人的时节,征人不归,秋心空老,有念于此,不禁悲从中来。过拍“斋头供处,精神消瘦,风韵如斯”三句,花人兼写,重在传神。菊花如此消瘦,花外更有愁人比花还瘦!
下片前三句上承过拍,直接赋花。西风斜阳,白露为霜,东篱菊花正凌寒怒放,那清雅的意态似乎也给人几分快慰。面对“斜阳老圃”,词人不禁联想起了当年采菊东篱的隐者陶潜。“恰白衣人对”以下四句,由赋花转写赏菊之人,抒发了词人归来恨晚的情怀。“白衣人”两句用王弘送酒事。《艺文类聚》引《续晋阳秋》载:“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彭泽”即陶潜。“三径”指家园,陶潜《归去来兮辞》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潜弃官归隐,自在家园植菊耕田,其远遁尘嚣之举历来为后人称道。词人思彭泽而念自身,表达出意欲摆脱尘俗困扰的心态。结尾三句更进一层,在描写赏花饮酒动人场面的同时,含蓄地表现出词人不以世俗为念的性格。“瘦螯”代蟹,《世说新语·任诞》载:“晋毕卓嗜酒,曾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瘦螯微赏,一醉题诗”这一结尾,干净利落,不乏疏放洒脱之气。
作为咏物词,大多要以赋形绘色为主,然而这首咏菊词却不沾滞于物,而是“借题发挥”,着重抒发了词人赏菊时的所念所感。诗词是感情的载体,一首词便是词人某种情感的物化,咏花词自然也不例外。
《菊花·菊》咏菊花诗鉴赏
唐彦谦
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
寒村宿雾临幽径,废苑斜晖傍短墙。
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
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
在历代咏物诗中,咏菊诗甚多,因为菊有傲霜之气节,是超凡脱俗的象征,往往百芳凋落,一枝独秀,故历来为诗人称道。晚唐诗人唐彦谦的这首咏菊诗,赋予菊的性格,诗中所创造的艺术天地,却是独辟蹊径,颇具特色的。
这首七言律诗开门见山,便说菊:“雪菊金英两断肠,蝶翎蜂鼻带清香。”白色的菊花与**的菊花,怒放着使人看了倾心断肠。蝴蝶的翅膀扑打着菊花,带来阵阵清香,蜜蜂飞舞着忙着采蜜,好一派繁荣景象。翎:本意指鸟的翅膀或尾巴上的羽毛,在这里,用以指蝴蝶的翅膀。
接着,诗人对菊花所处的环境进行白描式的概括,“寒村“宿雾”“废苑”“斜晖”,在这里充当了白描画的铅笔线条,将画面基本特征和气氛表现出来:寒冷的村庄里,傍晚的浓雾,荒凉的花苑太阳落山时的一缕斜晖。这里,作者并没有将这个场景进行夸张或注入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只是粗线条地客观地勾勒出一幅画面,一幅萧杀的画面,菊便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说一、二句的画意,给读者以朝气蓬勃之感,那么,三、四句给读者的却是荒凉、孤寂。在读者的心理上,一正一反;在对菊的感情上,一赞一叹。
五、六句,“近取松筠为伴侣,远将桃李作参商”,是对菊的品格的高度称赞。菊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却并不屈服,相反,她的高尚,她的顽强,在这肃杀的环境中愈加突出地显现。筠:是指竹子的青皮,在这里借指竹子。近取松筠为伴侣,即是菊与松竹为伴侣。为什么用了一个“近”字呢这里有两层意思,一为:松竹,为四季常青之物,在菊生活的秋季也是如此,故在生活季节上相近;二为:松竹梅兰是历代文人画家歌颂的对象,赋予了品格高洁,不畏严寒的特征,这样,菊与松竹在品格上也相近。故用“近”字,而且,在这两个原因中,第二个原因是更重要的。同样,第六句开头用了一个“远”字,一是因为桃李生活在初春,菊生活在秋季,更重要的是,桃李是媚春之物,品格上与菊相去甚远,所以,诗人不仅用了一个“远”字,而且还借用了两个星宿的名字:参(shen)商。这两颗星此出则彼没,永不相逢,以此来喻菊与桃李永不可同日而语。这是从反面对菊的盛赞。这两句的一远,一近,不仅对仗工整,而且使菊的高贵品质卓然于读者面前。诗人没有用一个称美的词语来盛赞菊,采取的是借物类比和衬托的艺术手法。屈原在《离骚》中,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表现菊的高洁、脱俗。这里,诗人用菊与松为友,与桃李相对,盛赞菊的清丽高雅、不畏严寒的高风亮节。
以上,无论是写蜂、蝶、寒村、废苑,都是为写菊服务的。而最后两句,“年来病肺疏杯酒,每忆龙山似故乡”,诗人将笔拉到了自己身上,因为肺病已经很少喝酒的诗人,被思念故乡的情感缠绕着。龙山:是湖北省的一个县名,也是诗人从山西老家被贬到的第一个地方。诗人因为有象菊一样的品格,所以,被贬到龙山后,对那不畏寒霜的菊发出了赞叹。由此看来,题咏“菊”,当咏“龙山之菊”。想起了龙山的菊花,便想起了故乡,于是,更加思念亲人。诗人写菊所处的恶劣环境,就是写自己的处境,咏菊之高尚品格,即是暗喻己之不同流合污。所以,全诗虽然没有一句明写人,却没有一句不写人,诗人已将菊人格化了。当我们理解了菊是诗人的人格,也是诗人向往赞赏的人格时,我们就理解了诗人,也就理解了这首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