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玉阶怨》

李白 《玉阶怨》,第1张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译文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赏析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

 原文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注解

 ①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②罗袜:丝织的袜子。

 ③却下:放下。

 ④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翻译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鉴赏

 《玉阶怨》,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相同,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足见夜色之浓,伫留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体现人之仪态、身份形神兼具。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言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于是由帘外入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只是一味望月。而画面中主人公的幽怨却已浸袭每一个读者。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这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宕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因为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见此室内幽独,因之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如下”二字出之。“却”字统领以下两句,即:“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具匠心。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非正面涂抹堪及。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诗人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

 作品简介

 《玉阶怨》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诗文解释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词语解释

却下:还下。

玲珑:形容空明凄清。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虽然主题是“怨”但全首诗没有写一个“怨”。诗人描写一个女子久久站在结了露水的台阶上思念的情形。以女子望月的行动传达出“幽怨”的信息,不经意间已经将意境含蓄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诗中不见人物姿态与心理状态,作者好象也无动于衷,只是描写人物行动,为读者保留了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和幽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491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