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

《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第1张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玉阶怨》李白唐诗鉴赏

 原文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注解

 ①玉阶怨:属乐府《相和歌辞·楚调曲》,从所存歌辞看,主要是写“宫怨”的。玉阶:玉石砌的台阶。

 ②罗袜:丝织的袜子。

 ③却下:放下。

 ④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翻译

 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

 鉴赏

 《玉阶怨》,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相同,都是专写“宫怨”的乐曲。

 李白的《玉阶怨》,虽曲名标有“怨”字,诗作中却全不见“怨”字。无言独立阶砌,以致冰凉的露水浸湿罗袜;足见夜色之浓,伫留之久,怨情之深。

 “罗袜”,体现人之仪态、身份形神兼具。夜凉露重,罗袜知寒,不言人而已见人之幽怨如诉。二字似写实,实用曹子建“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意境。

 怨深,夜深,不禁幽独之苦,于是由帘外入帘内,及至下帘之后,反又不忍使明月孤寂。似月怜人,似人怜月;若人不伴月,则又有何物可以伴人?月无言,人也无言,只是一味望月。而画面中主人公的幽怨却已浸袭每一个读者。

 “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这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宕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因为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

 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见此室内幽独,因之下帘。帘既下矣,却更难消受此凄苦无眠之夜,于更无可奈何之中,又去隔帘望月。此时忧思徘徊,直如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纷至沓来,如此情思,乃以“如下”二字出之。“却”字统领以下两句,即:“却下水晶帘”,“却去望秋月”,在这两个动作之间,有许多愁思转折返复,所谓字少情多,以虚字传神。“玲珑”二字,看似不经意之笔,实则极具匠心。以月之玲珑,衬人之幽怨,从反处着笔,非正面涂抹堪及。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诗人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以此见诗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真意。

 作品简介

 《玉阶怨》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独立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理想。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第一,继承精致清丽之风,在清新和丽中发展无病呻吟之感。这类诗以《玉阶怨》最为典型。“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思君一叹息,苦泪应言垂。”表面上写女子的怨恨,实际上透露出一种诗人的悲凉。虞炎现存的几首诗都透露出一种悲凉伤感。首句:“紫藤拂花树,黄鸟度青枝”是一种清新自然的描摹,但“拂”、“度”等字的运用就很失败。首先,这首诗没有传递出一种感发的生命,即没有真情实感。其次,“拂”字不能起到集中的作用,因此“紫藤”和“花树”不能产生集中的意向,从而无法表达感发和情意的趋向。再次,“度”是眼看着一个东西慢慢地过去,但黄鸟怎么能慢慢地“度”?,黄鸟只能“飞”,不能“度”,所以钟嵘才说“学谢眺,劣得‘黄鸟度青枝’”。总之,是因他的形象没有集中起来表达感发的作用。 ① 虽然他的这首诗有刻意造作之嫌,但他影响了后世宫怨诗的发展。如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寝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首诗被认为是写宫怨最好的一首。

同:

有相同的物象;表达思念之情。

异:

      1相同物象的不同使用:“下帘”。谢诗的下帘是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时段,李诗的“下帘”是在夜深人静的夜半时段。从“夜久”一词我们能够看出李诗中的女子等待的时间更长、感受到的凉意更重,我们也更能感受到李诗中的女子那更加执着、深沉的情感,那种等不到心中人的不甘的感觉也更加明显。

      2不同物象的赏析。谢诗中的“流萤”的聚集暗示了女子住所的荒凉;李诗中“玉阶”的“玉”和后面的“月”一样,“玉”温婉、透明、纯净,暗示了女子的情感。

      3时间不同。从谢诗中的“流萤飞复息”我们可以看出谢诗所描写的是夏末时分;从李诗中的“秋月”我们知道李诗描绘的是秋季。

      4情感表达略有不同。描绘的时间不同也会影响情感表达的不同。谢诗描绘的是夏末时分,而春夏是四季的前两季,是万物复苏、生长的时节,象征着一个女子最美好的年华;夏末转秋,植物开始凋零,女子也逐渐老去,青春不在。但是女子仍然执着地“长夜缝罗衣”,想要有一件美丽的衣服,希望能靠色相继续吸引君王,得到君王的宠爱和保护。李诗描绘的是霜寒露重的秋夜,以夜之深、等待时间之久突显女子对君王的爱意之深。

      5人格不同。谢诗中的女子希望能靠色相继续吸引君王,得到君王的宠爱和保护,体现女子对君王的依附性之重,缺乏独立的人格;李诗中的女子在等不到君王的时候“玲珑望秋月”,“月”在李诗中常常象征着一个人的品格,表达一个人的品格像月亮一般皎洁无暇、温婉纯净,这个女子的“望月”表达了虽然女子没有等到她想见到的君王,但是她对君王的爱意依然像月亮一样纯粹。她惆怅但不焦虑,她的爱只是因为爱,不参杂其他的东西,体现她人格的独立。她“望月”,也想让“月亮”望她,也有一种君王不见她,就让月亮来欣赏她的意味。

      6时代背景不同。谢朓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齐诗人,时局不稳,战争的时常进行容易给人一种朝不保夕的感觉;政治的不够清明让诗人觉得光有才华还不够,还需要得到君王的宠爱才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谢诗中的女子对君王过分依附。李白是唐朝的诗人,他见证着盛唐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文化的交流、外交的开放,对他而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是自信的、独立的。所以李诗中女子也是那么纯粹、独立。

      7诗句感觉不同。谢诗中的几句诗所描绘的意象都很经典,诗人的笔力也很强健,但与李诗相比,诗人的几个意象、几句诗之间缺乏一种连缀感。李诗的诗更有整体性,有种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也是唐诗的特色。

      8抒情方式不同。谢诗直接抒情;李诗间接抒情,情景交融。

李白

《玉阶怨》

《玉阶怨》属乐府中的《相和歌·楚调曲》,从现存的歌辞的实际内容看,都是专门写宫怨的,乐曲。李白这一首也不例外,当然我们在理解上也可以稍微宽泛一点,当成一首闺怨诗来欣赏,不仅仅限于宫中。诗的篇幅非常短,只有四句二十个字,“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中的女主人公一开始站在台阶上,不知不觉中,夜已经深了,所以她回到了屋中,放下了珠帘,但仍然不肯入睡,而在执着地望着帘外那一轮皎洁的月亮,继续出神。诗歌提供的场景是非常有限的,不过是从庭院中的台阶上移到了水晶帘内的闺房中,天象是白露和秋月,用来表明诗歌中发生的事件的季节与时间,是在秋天的一个夜晚,从头到尾,主人公的动作极为有限,先是站在台阶上等待,然后回屋中望月。

但是仔细咀嚼体味,这却是一首内涵极为丰富而风格又非常含蓄的诗,全诗没有一个字提到幽怨,甚至主人公也没有发出一声叹息,可为什么就让人感到“隐然幽怨之情见于言外”呢?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最为人称道的境界,或者说是意境的妙用了。在诗中,女主人公无言独立空阶,而“玉阶生白露”的一个“生”字,说明她在台阶上默默地站立了很长时间,至于“夜久侵罗袜”,则是一个眼看不到、耳听不见的细节,只有用心去体会,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这里是夜静身冷只自知,别人是无从知晓她内心的冷热的,露水在无言的等待中落下,但是女主人公却毫不在意,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冰凉的露水最终打湿了厚厚的罗袜,足见等待之久,期望之切,那么最后空等一场,个中的滋味,恐怕是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的,所以李白便什么也没有挑明,只是顺着他的思路一味地写下去,“却下水晶帘”,此时夜凉露重,屋外实在太冷了,而且再呆着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便转身回到了屋内,把水晶窗帘放下来,没想到,门窗可以挡住寒冷的空气,却挡不住明亮的月光,想不到天上那和女主人一样默默无语的月光,竟然透过水晶帘,照到了屋内,洒下了满屋的清辉。于是,女主人公更加没有睡意,索性呆坐在那里,透过水晶帘,望着那可望而不可及的月光出神冥思。这首诗是有开始的,也就是夜幕降临之后,女主人公便在院子里等待,盼望,可是这首诗却没有结束,或者说,诗歌本身虽然已经结束,但是这位女主人公要和“玲珑”的秋月对望到什么时候,却是无人知晓了。全诗通篇没有一个愁字,更没有一个怨字,但是却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女主人公内心的幽怨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借用后来白居易的一句诗来形容此诗的这种“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写法是再合适不过了,即“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乾隆皇帝说此诗“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特别指出“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秋词》),不免露却色相。因为王昌龄诗中的“昭阳殿”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指的是赵飞燕所住的宫殿,是不及寒鸦当然也就是失宠后的班婕妤(yu 音鱼)的自我心态了,这种让人一望而知的写法,比起李白此诗当然是“不免露却色相”了。其实李白这首小诗和他所最喜爱的六朝诗人谢朓的同名小诗十分相似,谢朓的诗是这样写的,“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不过,从美学角度来讲,谢朓的这首诗就远不及李白的诗含蓄了,因为他在诗中将主人公的心理一览无余地合盘托出,这样就少了一种扑朔迷离的朦胧美,所以比起李诗来就难免略逊一筹了。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1、罗袜:丝织品做的袜子。 2、却下:还下。 3、玲珑句:虽下帘仍望月而待,以至不能成眠。 题解: 这是一首宫怨诗。《玉阶怨》属《相和歌‧楚调曲》,与《婕妤怨》、《长信怨》等曲一样,都是抒写「宫怨」的歌曲。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基本格式是五言四句,双句押韵,用白描手法写成的。 韵译: 玉砌的台阶已滋生了白露, 夜深伫立露水侵湿了罗袜。 我只好入室垂下水晶帘子, 独自隔帘仰望玲珑的秋月。 内容大要: 前二句写那宫女伫立阶前,夜深仍未归寝,露水把罗袜都打湿了。后二句写她所等的人没有来,只好进屋来放下水晶帘,隔帘望着窗外的月亮。 创作背景: 李白 (701~762)

唐代诗人。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在他生平来间

遭遇到 一场大乱

也就是安史之乱

所以李白经历了唐朝盛到衰的背景

其当时所见许多兴衰繁淡

因而衍出富哀愁

对战争、功名及人生有着许许多多的感想

就像是<玉阶怨>中的字句

表达出李白所描写的妇女望着秋月期待丈。 评析: <玉阶怨>中的句法,发现诗句中动词前后的成分形成规则对比,动词之前是决定性的、修饰性的,之后是承受性的、被限制性的。四个诗句均以事物为终结,表现了一种命定的趋向、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氛。作者又发现此诗中只有物的意象,但是所有的意象却环绕在中心意象「秋月」上;又诗中并无指明人物的文字但是所有物的意象却都指向一颗焦灼的心。透过这般诗歌语言的重组排序,论者重新找到证明某种文本意义的内在结构证据。 乐府《玉阶怨》多咏被幽禁宫女之幽怨的乐曲。诗虽以“怨”标题,却不露“怨”字,。首二句写玉阶,露侵罗袜,更深夜浓,久待落空,怨情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无一字言怨,而怨情自明。唐诗对女性的同情、关怀、体贴、理解,完全在本诗表达了出来。

参考: chiculture/0408c09/0408c09 chinakongzi/2550/big5/book/viewid=334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186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