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人物段玉裁的成就

清朝著名人物段玉裁的成就,第1张

段玉裁成就

段玉裁成就在清朝年间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学术成果表现在哲学思想,经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上。香港大学著名的教授黄耀鲲评价他为一个具有现代语言学视的清代学者。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长称赞段玉裁秉承了孔子开创的儒家学传统。

段玉裁纪念馆

段玉裁成就在于哲学思想上他坚持师傅的观念,坚持“必于物上求理”,认为“阴阳气化即道”。他坚持于求真,他认为,追求真知的活动,是可使人的生命超越时间限制的。当然他也并没有完全重复老师的思想,而是发展了戴震的学说。

在经学研究方面他没有写出一些可供依据参考的著作,只是通过对《春秋》《左传》等经典巨著中句子的辨析。主要研究了明世宗的继统问题,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思想政治观点,而且也提出一些突破传统的主张。

语言文学方面段玉裁还是继承发展师傅戴震的研究,段玉裁成就基本都集中在了他的语言文字学的研究上,主要成果还是他的《说文解字注》,这本书重点揭示汉语词的引申义,而他的另一个贡献就是把大约九千多汉字编排于一个新的古韵律系统之中,他和戴震的这一学术佳话是当时无人能及的。

他还有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除了把《说文》中各个字之间的联系划分清楚以外,还把这本书变得井井有序。使相关字之间组合类化。

关于他的个人著述,像《说文解字注》成就极大,这在当时的文学巨著中,是无人能及的。而且,他还善于文献整理,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仅是总结实践经验,并且提出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

段玉裁简介

段玉裁简介:清朝人,是当时著名的诂学家和经学家,出生于今天的江苏省,家里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其父亲是一位塾师,其外祖父就是龚自珍,虽说听着是好像应该出生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但其父亲收入实在微薄,又一直在外地,家里的里里外外全由其母亲操劳,所以,段玉裁小时候是在一个家境贫寒的环境里长大的。

段玉裁

他十三岁的时候就去扬州安定书院去读书了。

在他十五岁的时候,考中举人,然后就去国子监教习,但是再接下来的考试中,屡战屡败,后来,有人介绍他去京都教书,便开始了他一边教书一边作学问的岁月,也结识了当时很多著名的学者,比如钱大昕,邵晋涵等。

在乾隆三十五年的时候,段玉裁被任命为玉屏闲的知县,而后又调到富顺,南溪,巫山作为知事,他不管走到哪里,都随身带着《六书音韵表》,处理完公事以后,不管多晚,都要拿出来编著,修改。十年之后,他以父母有病为由,辞去官职,专心于著述和藏书。

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段玉裁不幸摔坏了右腿,因此而导致健康越来越差,段玉裁最担心的就是在他有生之年没能完成注译《说文》,他对自己的朋友说,在他临死之前,能把《说文》注译完成,这辈子就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段玉裁用了三十多年完成了《说文解字注》,此书一共三十卷,可谓是他毕生的心血。

值得欣慰的是,他完成了,他告诉自己的学生,他就如同一只春蚕,把茧织完了,也没有什么事了,就坐着等死了。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

段玉裁出生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面,其父虽为塾师,但其收入并不多,他作为一个普通的耕读人家,他不是去官场应付那些达官贵人,也不是去思索着怎么升官发财,而段玉裁是一个终身念师恩的人。

段玉裁画像

在乾隆三十年的时候,也就是1769年,段玉裁流落到了北京,当时穷困潦倒的他也可以去请求那些富贵人家的帮助,但他没有,他并没有奉承那些贵人们,去寻求他们的施舍。而是独独拜访了他仰慕已久的经学大师戴震,戴震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并且又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他觉得个体应该是真实的,批判程朱理学的思想,对于当时的晚清学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段玉裁非常崇拜戴震,见到戴震的时候,恭敬的双腿跪地,拜他为师。那个时候,正是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度日如年,天天为了柴米油盐而发愁,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段玉裁仍不忘记读书。戴震被这个落魄的书生深深的感动,并把自己一年所挣工资的一半给了段玉裁,帮助他度过难关。俗话说,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没齿难忘,在段玉裁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他的恩师帮助了他,他觉得自己应该终身不忘,以至于到了段玉裁八十高龄的时候,只要一提到他的恩师戴震,他立马恭敬的站直了身体。

段玉裁终身念师恩的精神更加肯定了他的为人。

段玉裁的著作

段玉裁是清朝时期著名的经学家,诂学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他擅长研究精微道理,知识非常广博,同时也擅长写文字,音韵,训诂。是当时一个很有作为的学者。段玉裁的著作有《说文解字注》,《经韵楼集》,《六书音韵表》等等。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是一个满腹经文的人,他所写的《六书音韵表》是在顾炎武所著《音学五书》的基础上更加仔细的加密完成的,这本书分古韵为17部,当代语言学家周祖谟认为这本书在古代韵律学上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

对于段玉裁的著作,留给后人更多的财富则是他的《说文解字注》,这本书花费了段玉裁的毕生心血,历经三十余年。这本书主要对《说文》本身的不足给予批评,对其内容进行了一些发凡起例,并且段玉裁在注译过程中注意到了同源词和同义词,当时清代的大批文人都对许慎的《说文解字》有过研究,而像段玉裁研究的这般透彻的,还无人能及,这也是他用了半生心血换来了,段玉裁有他自己的过人之处,更重要的其实还是他的执着。《说文解字注》对于当时学术界的影响可谓是非常巨大的,清朝的经济学家王念孙评价此书为“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段玉裁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财富,并且他也提出过很多卓越的见解,比如关于“改字”,段玉裁对于的改字的思想是要敢于改,认为不对则改,假如不改,就会给后人留下更多的错误。但是不能妄改,乱改,要有根有据的去改。

段玉裁的故事

段玉裁,清代江苏人士,字若膺。曾任玉屏,巫山知县。据考究段玉裁的远祖是段百三,其祖父为段文,是个县学的生员。其父亲段世续,是一塾师。段家可谓书香门第,世代都是秀才,这样的家族,在当时的江苏金坛也算是第一族。

段玉裁画卷归乡图

在那个年代,科举制度盛行,你要想出人头地,唯有读书这条路。而被封建社会所压迫的平民百姓,自己的子孙能够考中应该算一辈子的光辉了。段家也不例外,在段玉裁之前,他们段家人一直拼搏在科举的道路上,可是,这条路却与他们家族无缘,怎么拼搏到头来还是仅仅挣到个秀才而已。秀才能怎么样?肚子里满腹经纶却施展不出来,只能去村里做个塾师,也就是老师。那个时候,老师的地位最低,虽然地位低等,但也使得段玉裁有条件读书了,也使得他们家的书香门第经久不衰。他也算不负段家众望,考中了举人。据说,段家有句家训叫做“不撑铁骨莫支贫”。

关于段玉裁的故事还有一个很经典的是他师恩不忘,段玉裁的老师是戴震,戴震对他的影响非常至深。段玉裁八十多岁的时候,只要一提到戴震,他任然垂手而立,而且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他定要庄重的朗读戴震的手礼。

笔耕不辍也是段玉裁的故事,据说,他退休回家时候,带回来72箱宝贝,所有的人都眼红了,以为他带回来什么宝贝了。当天晚上,就有强盗来偷走他的箱子,结果第二天,又还回来了,原来,段玉裁带回来的都是书,这位两袖清风的老县官把强盗也感动了。

  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

  幼颖悟,读书日竟数十言。年十三补诸生,学使者为博野尹元孚,深重异之,授以高紫超注《朱子小学》,谓其父曰:“此儿端重,必教之成大器,勿自菲薄也。”初从同郡蔡一帆游,始知古韵。旅食饩。乾隆庚辰,乡试中式。客都下,得顾氏《音学五书》,惊为秘笈,钻研穷日夕弗倦。继执贽戴东原门,学益大进。作《诗经韵谱》、《群经韵谱》各一卷。己丑,再至都,程鱼门见而称之,因从邵二云借书,复遍加注释,每一部讫,二云辄写副去。庚寅,铨贵州玉屏知县。越三岁,改发四川候补,署富顺及南溪,办理化林坪站务,王师申讨金酋储待挽输,无敢稍懈。每处公事毕,漏三鼓,篝灯撰述以为常。寻补巫山县。未几,引疾归养,安贫乐道者二十余年,中缘避横逆,遂徙居苏州之阊门,卒年八十一。

  先生笃嗜经术,喜训诂考订,穷微极博。受业东原后,确知古音分十有七部,又得其联合次第自然之故,成《六书音均表》五卷。《诗经韵谱》,《群经韵谱》,其初稿也。又考汉儒注《诗》《礼》及他经,旁逮《国语》《史记》诸书,凡言“读如”“读为”“当为”者,其音大致与十七部之云相合,乃述《汉读考》,先成《周仪》六卷,《仪礼》未卒业,存一卷。其例于“读如”主于说音,“读为”主于更字说义,“当为”主于纠正误字。“读如”不易其字,故下文仍用经之本字。“读为”必易其字,故下文仍用所易之字。自此书出,学者凡读汉儒经、子、《史》、《汉》之注,不啻如冥行摘埴焉。

  先生复著《古文尚书撰异》三十二卷。所载经文,仍用伪孔传本,而稍从古文。其《太誓》三篇,唐后乃亡,则存其目,而逸文不别为篇,只附序下,参伍钩考,广引繁称,大抵详于字,略于说。详字之异同,以存晋唐之妄改,存周汉之驳文,若说有异同,惟间论及之,所以折衷古义也。又著《毛诗故训传定本》三十卷,各置序于篇端,仍从其旧,并于传说正其讹蹐,补其脱落。其通释大义者,则必复举经文。其训释一字一物者,则否。凡欲还经传各自为书,而又斟酌以省沓,故曰《定本》。其《诗经小学录》三十卷,则专明字义,作《定本》所未逮。更著《春秋古经》十二卷。录出《左氏》经文,取郑氏注《礼》存古文今文之例,附见《公》、《谷》经文之异,注各条下,而时出以订正之语。

  先生所著书,要推《说文解字注》为首屈一指。谓:“许以形为主,因形以说音说义。其所说义,与他书绝不同者,他书多假借,则字多非本义,许惟就字说其本义,知何者为本义,乃知何者为假借,则本义乃假借之权衡也。故《说文》《尔雅》相为表里。治《说义》,而后《尔雅》及传注明,《说文》《尔雅》及传注明,而后谓之通小学,而后可通群经之大义。”于是积数十年之精力专治《说文》。以鼎臣之本颇有更易,不若楚金之本为不失许氏之旧,惟其中尚有为后人窜改者、漏落者、失其次者,一一考而复之,悉有左证,不同臆说,始成《说文解字读》五百四十卷,继乃檃括之,成此注三十卷。虽以详稽博辨之故,其文遂不得不繁,初不以繁为病云。

  先生兼擅诗文,有《经韵楼集》十二卷,亦颇雅赡。合前数种及《东原集》、《声韵考》,汇刊为《经韵楼丛书》。独《说文解字注》别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545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