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新闻名词解释

民生新闻名词解释,第1张

新名词的解释 随着 新事物新 思想 的产生而产生的新词语。多指 进入 一般语汇的各科术语(不限于 名词 )。 词语分解 新的解释 新 ī 刚有的,刚 经验 到的;初始的,没有用过的,与“旧”、“老” 相对 :新生。新鲜。新奇。新贵。 新绿 。新星。 新秀 。 新闻 。新陈 代谢 。 性质 改变 得 更好 ,与“旧”相对:改过自新。 推陈出新 。 不久以前,刚才:新 名词的解释 表示名称如人、 动物 的词 除 代词 外,在句子中用作 动词 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详细解释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儿。 丁玲 《杜晚香》:“抗美援朝, 晚

如果你指的是政治时事报道的话,首先要坚持它的几项原则,政治性、政策性强,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时效”与“效果”相结合,报道面宽、涉及范围广,政治新闻的报道贴近主旋律、正面报道多于负面报道,政治报道严谨和严肃。

政治新闻则是为媒体赢得公信力的“拳头产品”,改善和提高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是媒体重视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会导致政治时事新闻比较无聊的原因有几点:

其一、各政府机关和部门的规矩也多,对于一些时政报道,有关部门常常以干巴巴的通稿限其口径,现场采访的记者空怀生动之心而无能为力。如《新闻联播》。

其二、受个人功力和时间、思维所限,新闻点未能提炼出来。

其三、由于写作方式及能力所限,表达、表述不能体现出现场感和生动感,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读性,更多的时政新闻成了“流水账”、“记事簿”和“讲话稿”,索然无味,以至于让受众敬而远之。

要让时政报道吸引人,关键还在于按新闻规律办事,在突出新闻性上下功夫,在强化信息上下功夫,用新闻手段做宣传,特别是对于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  1、领导活动报道要突出要点。

2、会议新闻不走过场。

会议新闻是政治报道中一个主角。做好会议报道,不能把会议本身作为新闻来做,而应该把会议作为新闻信息的一个来源对待处理,跳出会议报道抓新闻。

在会议新闻报道中,需要彻底摒弃照抄领导讲话,摘引文件中空话、套话的做法,转而精心挖掘老百姓真正感兴趣、真正关注的热点新闻。

如:准备多方面的相关材料进行背景补充,还会融入自己的分析和点评;此外,在具体操作中,时政报道的鲜活往往在于见人见事见细节。

借鉴民生新闻的方法,对政治新闻进行民生化视角处理。

因此,政治新闻记者、编辑应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把值得新闻媒体报道的“亮点”挖掘出来。  另外,从民生视角也要求新闻表达表述要平实,用平民化的语言报道,用受众熟悉的语言进行解读、报道,避免出现“新闻官腔”。

先把新闻价值弄清楚,第一段就可以介绍新闻价值是什么

然后一一对应民生新闻的特点,讲讲优劣。

比如: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就他的时效性分析举例:

民生新闻主要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最多的出现在都市类报纸和晚报类上,而这类报纸又大多是一日一期,以时效性见长。民生新闻对时效性的要求也极高,诸如关于时下流行的就业类消息,不可能两天之后再报道一场招聘会的消息。相比来说,民生新闻也是时效性要求最高的。例如一次三鹿事件,民生新闻可以连续以小消息的方式报道单个的相同的案例,但是法律新闻就要等专家给出法律上的衡量或经济新闻要估算经济损失,诸如此类,总之因为民生无小事,所以注重失效。……

然后再依次分析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最后总结利弊

还有时间就加上具体新闻做举例。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出处:屈原《离骚》。

大意:我揩拭着辛酸的泪水,长长地叹息,哀叹万民的生存是多么艰难。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层的失望,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广大民众的同情。

六柱预测学反映的命理信息就是有那样的客观。

附文:南平杀人恶魔郑民生:从到杀人恶魔

他有着近20年行医经历,42岁仍然未婚,去年辞职后一直待业,情感上屡战屡败

南平校园惨案之幕后

关注理由:

这起惊天血案的是一名有着将近20年行医经历的,这个42岁的未婚,于去年辞职后,一直处于待业状况。用邻居、同事等人的话说,“他是一个长得很漂亮的男人,话不多,挺内向的,经常自己嘀咕,偶尔在户外大声唱。”而正是这个白白净净的男人,持着一把尖刀,瞬间夺走了8条稚嫩的生命。据猜测,郑民生的作案原因可能包括两个方面:一、辞职后谋新职不成;二、多次恋爱失败,尤其是与当前所谈女友进展不顺利,导致其心理扭曲,以致故意杀人。昨日,记者四处走访,试图还原郑民生的人生轨迹。

“恶魔”专找低年级学生下手

据了解,郑民生被制服后,才开始疯狂大叫:“他们不让我活,我也不让他们活!”“多杀一个赚一个!”这让周围的路人极为愤慨。“大家涌过来,差点没把他打死!”游钦章是最后按倒郑民生的人,他说,郑民生被打时也没反抗,只是不断嘟哝着:“反正都是死,反正都是死!”事后调查,郑民生攻击的对象,都是一到四年级的低年级学生,其中包括4名遇害的一年级学生。因为南平实小地处中心,学生的家境都不错。

记者在一份名单上看到,伤亡学生的家长多是公务员和国企员工,还有大学老师,家境殷实。这些家庭的孩子,在学校表现都不错。小雨的老师就告诉记者,小雨成绩优秀,对人又有礼貌。而这突如其来的惨祸,让8个家庭瞬间崩塌。

家境不是很好疑和同事有矛盾

材料显示,郑民生是南平区人,家住延平区天台路41单元室,年4月30日出生,家里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五,他的父亲原来在工厂工作,家境不是很好。

年,郑民生从建阳卫校毕业,持有中专文凭的他进入了当时的南平化纤厂职工工作,这一后来变成了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他继续在这里工作。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是延平区卫生局的下属事业单位。

同事说,郑民生从普通的基层当起,在卫生服务站,内科外科一起看,一直到了年,他取得了医师资格,成为西医外科主治医师。

在南平提供的一份材料中写道,在马站卫生服务站工作期间,郑民生与该院一名同事(另一说法是负责人)王某多次发生矛盾,认为王不尊重他,工作上为难他,在生活上不关心他,还经常羞辱他,他一直觉得王看不起他。

记者在马站卫生服务站看到,王排在通讯录的第二位,按理说,不该是负责人,服务站的负责人姓魏。昨晚,记者拨通了王某的,王表示,“我和郑民生没什么矛盾,具体你们要了解,就找警方吧。”随后挂了。

记者也找到卫生院魏姓负责人,他同样拒绝了记者的采访,直说“你们找我们的主管单位”。

网络上有“郑民生患有精神病”的说法,该卫生服务站的几名告诉记者,共事了那么多年,并未发现郑民生不正常。

辞职半年多来一直在家待业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南平延平区水东街道马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如今在卫生服务站的旧通讯录上,还能找到郑民生的码,记者过去,固定已停机,则无法接通。几名不约而同地告诉记者,和郑民生基本只是同事关系,并无深交,除了工作,下班后,大家基本没有和他一起玩的经历。多名同事找了许久后,才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并没有和郑民生的合影。

这或许是郑民生和同事相处不佳的表现之一。

年年中,郑民生提出辞职。后来大家,他取得了医师资格后,也就是说,可以自己去开诊所了。他还和几名同事说,泉州有重金聘请他去当,待遇薪酬是目前的好几倍。据了解,在该卫生服务站,郑民生月薪只有多元。

卫生服务站魏姓负责人说,郑民生将辞职报告递交给他,随后,他递交到延平区卫生局,年6月,区卫生局同意了郑民生的辞职。“按理说,我们都是多年的同事,至少有些感情,不过从他辞职后,我们从来没有过。”多名前同事如是说。

郑民生从卫生服务站辞职后,一直没有新的工作。记者来到郑民生的家中时,得到了众多邻居的证实,有邻居还说,去年,他还和老母亲住在一起,曾听到母亲教训他,问他为何不好好去上班。

从不和邻居打招呼把母亲都骂走了

郑民生的家有点脏,单元的大门,显得比别人家破旧,窗户上还到处结着蜘蛛网。“总感觉他怪怪的,我们两家是隔壁,但他和我见面,也不打招呼,我后来也不和他打招呼了。”邻居说。

事发后,民警和记者曾进入郑家,两室一厅,约60平方米,异常杂乱。在这套小子里,最多时住着他和哥哥一家人,还有老母亲,“小小子里,三世同堂”。后来,母亲搬走了,对此,他的哥哥说,因为郑民生性格不是很好,特别是辞职后,经常骂母亲,结果把母亲骂走到其他地方住了,这套子就他一家和郑民生住。

邻居还说,今年2月左右,曾听他们哥俩吵了起来,“原因是谁交水费、电费的问题”。

念中专时性格就很孤僻

在南平某的叶是郑民生的中专同学。叶说,念中专时郑民生就性格孤僻,同学都很少和他往来。

不过,也有些老人说,郑民生当时,还是为邻居们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他曾义务帮一些人看病,听说有些邻居有些小毛病,他会拿回来一些药,免费送给老人。

起初,郑民生还经常到小区楼下的麻将馆打麻将,他给大家的感觉是,一个“很漂亮”的人,文文静静的,“但有时会爆发,几年前的一天,他突然非常凶狠地拿出一瓶啤酒,砸在桌子上,操着碎瓶子冲了出去。”小区一食杂店老板说,“事后,他一直道歉,说自己会赔钱,这么做是想试试能不能去打架。”“从他去年下半年辞职后,大部分时间,他都坐在食杂店门口的小凳子上,一个人发呆,也不和别人打招呼,别人叫他,他也基本不应。”很多邻居说,大多时候,他嘴巴里会嘀嘀咕咕不停,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似乎他心里被什么东西压着,有好几次,我们看到他走路大声吼着。”不过众多食杂店的老板说,郑民生辞职后,很明显能感觉到他的经济应该窘迫不少,“原来他常常来可乐喝,但后来明显少了,衣服也没有之前光鲜了。”有邻居说,其实他很爱面子,疑神疑鬼的,总以为别人在说他的坏话。

谈过几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

生得眉清目秀,身高超过17米,原本还有一份在事业单位的固定工作,是名主治,按理说,这样的条件,应该不难找到一个伴侣,可现实的情况是,今年42岁的他,至今未婚。

“他至少告诉过我,他曾和五六个女性谈过恋爱。”他的一名牌友说,“但更多时候,他都是告诉我们,又失败了。”曾有人取笑过他这么大年龄却娶不到老婆,郑民生表面上只是笑笑。

这一说法得到了众多邻居的证实,邻居们多多少少都听说过,郑民生有过女朋友。而最近的一个,是和附近一户苏姓人家的女儿谈恋爱,该名女子比他大4岁。随后,记者试着进入苏家,但苏家不愿意接受采访。

据了解,郑民生确实恋爱数次,均未果,“有一次,他告诉我说,有一名女子嫌弃他没子且不起子而不和他继续交往。”一名和郑民生较为亲近的邻居说,郑民生也曾嘀咕过,“如果我有钱就好了”。还有人说,曾听他大骂价太高了。

此外,一知情人士说,年左右,郑民生曾被上级部门派到下属的一个卫生服务站工作了一段时间,他曾多次对别人说起女友的事情。他曾对外称自己和某名护士有关系,最后这名护士到处告他,最终主管部门于年4月将郑民生调回了马站卫生服务站。

APP下载

搜索

论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感性与理性

2021-10-12温雅馨陈爽

新闻研究导刊订阅 2021年15期收藏

关键词:民生新闻感性融媒体

温雅馨 陈爽

摘要:传播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新媒体,多种媒体介质载体的融合被称为融媒体,而民生新闻是反映百姓生活、揭露生活问题的重要途径。伴随着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多样化需求,民生新闻的报道途径越发丰富,从业人员大量涌入,在带来受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把握民生报道中的理性和感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融媒体;民生新闻;感性;理性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5-0096-0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经费项目“智慧城市视角下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可行性路径研究——以辽西地区为例”成果,项目编号:JFW202015402

一、融媒体环境下对民生新闻的理解

融媒体下的民生新闻是指通过各种媒体介质和多种传播方法,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优点充分融合,利用多种渠道了解和掌握民生热点,反映民生情况。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注重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有些学者认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可以称作“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百姓参与到新闻当中,充分行使媒介接近权和使用权,更加突出了民生新闻的三个特点: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媒体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报道民生新闻,通过记者采访、跟踪报道、现场直播等方式,突出体现新闻的实用性、娱乐性和情感价值,通过新兴的报道形式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1]。所以,民生新闻占有比例越大,越会加大人们对民生新闻的重视,使社会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途径更多样,传播距离更远,传播速度更快,信息内容更加饱满丰富,受众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受众从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变为接收者和传播者双重身份,传播模式从固定的单向直线传播发展成循环传播。人们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获得新闻信息,还可以参与评论与网友互动。在融媒体平台上有很多社交网站和媒体,大家可以通过这些途径接收信息或传递信息,每个人都是传播者,能够随时随地讲述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从而形成一种互动过程,使信息多元化。现今社会的新闻传播手段越来越多,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5G技术等发展,多种技术在同一平台上的融合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就要求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慎重,不容许出差错。如今人们利用多种多样的新媒体技术将媒体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涌现出新媒体宣传的新观念:资源与内容相适应、宣传和利益相融合。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全面整合,提升报道质量,严格把关内容,认识和理解报道中的理性分析,同时重视人的感性想法,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才能使民生新闻的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二、民生新闻报道中的感性与理性

(一)传统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感性与理性

在传统媒体中,民生新闻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软新闻,要求真实、客观、公正,切实体现群众的需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决疑难问题,提供娱乐,科普文化知识,真正地为百姓着想[2],让人们能感受到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关怀,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渗透出媒体对百姓的关注。因此,在传统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就需要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以平等的身份与传播对象接触,不再以采访者的姿态自居,用一颗真心解决问题,关注新闻报道后的反馈,感性地接近新闻源头并且增强对事件的感性认识,让报道内容真实丰富,更有人情味。在过去,传统媒体采集新闻资源的时候,一些新闻工作者发掘新闻事件是为了报道新闻而寻找新闻,这样做很容易失去报道的灵魂,而且新闻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当代的新闻工作者要靠敏锐的新闻嗅觉找到即将成为新闻的线索,或是已经成为新闻的信息,以受众的视角思考事件,全身心地投入采访中,想民所想,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尊重民生新闻的感性层面,并不意味着停留在新闻内容的表面,也不是新闻工作者对事件抱有主观看法,而是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新闻工作者挖掘事件真相,有声有色地进行报道,更要尊重理性事实。对于一些新闻事件中的负面人物要采取感性采访的形式,多方面了解新闻事实,客观掌握当事人的情况,准确地报道新闻,深化报道内容,不拘泥于信息表面。

(二)融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感性与理性

新闻报道是对大量信息的理性提炼,对事件内容的升华。新闻从业者需要用客观的心态看待得到的新闻素材,提取和总结中心问题,并用客观和富有逻辑的语言进行报道。融媒体迅速发展,在大数据背景下,5G时代即将全面来临,海量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人们的生活,民生新闻的获取途径也因此变广。从庞杂凌乱的信息中提取中心内容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新闻从业者需要具备理性判断能力,避免立场偏颇而造成新闻报道内容没有体现“以人为本”原则。

融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传递信息的权力,越来越多的人对信息进行二次创作,网民的大量加工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所以,报道要尽量避免主观,避免想当然,避免所想即所得,要注重实事求是,不能因为主观的个人喜好歪曲新闻事实,避重就轻,从而改变新闻本身含义。新闻的理性不仅在新闻工作者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有所体现,更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职业能力,体现在采访、编辑、后期制作等各个方面。当今融媒体快速发展,对那些未经过筛选和处理的信息,从业者要本着“理性思考,客观求证”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受众呈现真实的事件背景。报道民生新闻要以理性为基础,深挖事件背后的内涵,一个新闻点反映的不只是单单的一个问题,必须借助这个新闻点的扩散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民生新闻报道的内容大多是与百姓生活相关的事情,一个典型会起到由点及面的效果。当然,大量的新闻素材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虚假内容,新闻工作者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理性思考,筛掉虚假信息。

三、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如何把握感性与理性的平衡

(一)报道内容中的感性与理性

感性和理性是人类感知世界的两种思维方式。感性思维是人们在面对问题时的第一反应,依靠自己的经验和直觉去思考判断,包括感觉、习惯、直觉等,具有敏感、片面、不系统等特点;理性思维是人们根据后天学习的知识或掌握的科学方法去思考判断[3]。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是相互联系、相互衔接的,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从业者来说,很多从业人员不是专业出身,可能对新闻事实把握不准确,容易有失偏颇,所以平衡好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是很重要的。新闻工作者在最初接触新闻事件时都会本能地带入自己的情绪,但是随着调查、采访、报道的深入,必须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客观理智地报道新闻内容,尊重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严格遵守新闻报道的过程,才能保证新闻质量,提升新闻价值。

(二)用理性的角度看待客观事实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接触新闻的时候就与新闻采访对象建立联系,了解事情的脉络,后期对事件报道的加工就是对内容的理性提炼。新闻报道的内容要凸显事件的核心意义,对受众要有一定程度的启示、教育、警示作用[4],能够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增强媒体在大众中的广泛影响力,通过网络使信息得到快速广泛传播。民生新闻报道工作的展开强调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理解,表现出对新闻事件的足够尊重,重点对以新闻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讨论,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地深度挖掘。融媒体新闻工作者在报道的时候要具备新闻责任感,以理性思维为前提,增强新闻的灵活性,满足受众需求。同时,加工新闻时一定避免强加于受众个人看法,作为信息的传递者、记录者,新闻工作者应该阐述客观事实。

(三)在理性思维中加入感性思维

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接触新闻素材时会以“共情”的态度了解新闻事件,与采访对象共同感受新闻过程。首先,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是传递信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人际传播,是带着感情的自然交流,而不是像传统媒体一样进行单向传播。其次,新闻报道并不是一项生硬的任务,尤其是报道民生新闻,采访、编辑、写作和评论等过程都要注重受众的感受,不仅做到全面、真实、客观地传递信息,更要“思民所思,想民所想”。

(四)职业道德对思维的约束

作为融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是最基本的要求。职业道德是社会责任,是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有原则、有底线,是不断学习专业技能并能够活学活用,是政治责任,是爱党爱人民的集中体现。新闻媒体在社会上有很重要的导向性,新闻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百姓,代表着政府,每位媒体人都应记住自己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其次才是一个好的记者。新闻工作者要以正当的方式传播信息,尊重新闻的特点,真实、客观、全面地报道新闻内容,引导社会舆论。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在尊重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要注意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并存,强化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把握,贴近百姓生活,保证新闻质量,发挥新闻价值。民生新闻报道重点表现的是人文关怀,让受众感同身受,这种新闻价值体现在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方面,需要记者用心灵、用头脑报道,把握好感性和理性的运用。既不能在感性报道的部分感情用事,也不能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思辨影响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民生新闻的真实性和富有人文色彩,同时也保证了融媒体环境下民生新闻报道中感性和理性的充分平衡。

参考文献:

[1] 何晓丽报纸民生新闻感性采访与理性提炼方法[J]地市在线,2017(15):62-63

[2] 周志远报纸民生新闻的感性采访与理性提炼[J]今传媒,2005(6):37

[3] 郭月昌报纸民生新闻感性采访与理性提炼方法探讨[J]传播力研究,2019,3(12):117

[4] 王平晚报民生新闻要加大创新力度[J]新闻爱好者,2010,8(15):3

作者简介:温雅馨(1999—),女,辽宁辽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媒介融合与管理。

陈爽(1979—),女,辽宁兴城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广告理论、新媒体传播。

猜你喜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57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