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倒追,是可耻的行为吗?

女人倒追,是可耻的行为吗?,第1张

我觉得还没有到可耻的这个地步吧,有一次跟几个朋友聊天的时候我们我讨论到,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都会是女生主动,结果问了一下在场的几个90后,结果是让我们大跌眼镜的。

首先提问的是一个70后的老师,她说是不是现在90后都是女生比较主动去追求?

她说她没有办法理解现在的女孩子,但是并不是因为女孩子主动追求就是可耻的,而是很传统的观念,那就是:女孩子主动追求男生,那主动权在男生那里,可能就会觉得女孩子会比较被动一些。

但是在场的90后女生却说:我觉得我主动去追,主动权掌握在我的手中。

因为当时是在讨论消费者的思维模式的不同,所以会提到这个问题。

老师也有提到,当年她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对于心仪的男生,她会很中国式传统的保持着女性的矜持,但是却跟喜欢的男生错过了。

但是她的朋友却告诉她,在美国男生喜欢女生主动。

这可能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

所以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视野也随着互联网不断的扩大,他们的思维模式可能跟传统的中国式矜持相悖,但这只是不断的进步给这个时代带来的改变。

也就是说,我们在享受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红利的同时,也要接受这种文化的不同,以及我们身边的人,变得不同。

所以我题主把女人倒追上升到可耻的地步,未免太夸张了。

我是东林夕亭,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你爱的人也爱你,那两个人就都是幸福的,因为同时都拥有“爱和被爱”。单纯从爱和被爱两个层面来说,爱一个人是付出,被爱是接受,相比之下,被爱的人是幸福的。

但是,这种幸福是有前提条件的:被你爱的人爱,当然是幸福的;爱你的人你不爱,他能做到尊重你的意愿,那你也是幸福的;而如果爱你的人你不爱,他却不尊重你的意愿,那就不幸福了。

爱情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你爱的人不爱你,那爱情就不可能发生。这时候,你要么放弃,要么淡淡得牵挂都可以,最忌讳被对方拒绝了之后还死缠烂打,那样的话,对对方是一种打扰,很容易招致对方讨厌你。

下面这两个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和行为,就是我们上面所讲的这个问题,我们来分别看一下。

“你爱的人不爱你,那爱情就不可能发生!”

阿龙和小蕊是通过一个朋友介绍认识的,朋友是好意,看他俩都还是单身,所以就想撮合他们。两个人认识之后,阿龙对小蕊是那种所谓的“一见钟情”,但小蕊不是,她看到阿龙的第一眼,就觉得这个人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是,她没有捅破。

阿龙内心是怎么想的,没有告诉小蕊,他觉得自己不能急,觉得应该先从朋友做起。他用朋友的姿态跟小蕊相处,小蕊没有拒绝,她觉得做朋友是没关系的,多个朋友多条路。

但阿龙内心毕竟是对小蕊有感情的,所以做朋友只是幌子,内心还是想要时机成熟一点之后和她恋爱。后来所谓的时机成熟,也只是他一厢情愿认为如此,他以为自己能够一击即中,结果表白了之后,被小蕊拒绝了。

当时被小蕊拒绝之后,他表现出很懂事的样子接受了。但是,那只是他的缓兵之计,他觉得小蕊之所以拒绝他,可能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所以,在那之后,他加大了攻势,开始死缠烂打。

明明小蕊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但是他在跟她聊天的时候,还总是插入感情的话题,以她男朋友自居,聊自己的抱负,聊两个人的未来,一直在给小蕊画饼,说什么自己挣了钱都给她花。

这对一个已经表达拒绝的女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一种打扰。最初的时候,小蕊还出于礼貌回复他,但到后来,小蕊就懒得回复他了。

而阿龙,在得不到小蕊的回复时,开始自说自话,说得越多情绪越多,最后甚至心生埋怨,质问小蕊为什么不爱他,“你知道吗?我身边有很多女人,但我都不爱,我只爱你,你应该知道我有多爱你,为什么要拒绝我呢?就算不跟我恋爱,做朋友聊天也不行吗?你不主动找我聊天,我主动找你,你连回复我都不回复,不觉得太伤人了吗?我真的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女人!”

爱而不得本是感情世界的一种常态,而偏偏就有人在爱而不得时选择诉诸情绪,他们似乎觉得只要自己生气了,对方就会立马投降认输。可实际上,这只会让对方反感。

小蕊在看了他上面那段话之后,回了一句“爱情是双向选择的结果,你爱的人不爱你,那爱情就不可能发生”之后,就把他拉黑了,从此和他老死不相往来。

“我不阻止你爱我,但请你不要打扰我!”

阿明潇潇之间的事,跟上面那个案例很相似,但结果却完全不一样。

阿明也是爱上了潇潇,也是在一直追求她,在他觉得时机成熟的时候也表白了,也是被潇潇拒绝了,之后的事之所以有好的走向,是因为阿明尊重了潇潇的意愿。

当潇潇拒绝了阿明的表白之后,阿明再跟她聊感情,她就告诉阿明,“我不阻止你爱我,但请你不要打扰我,不然我会讨厌你。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我是认真的,爱情应该自由选择,你爱的人不爱你,你应该懂得尊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爱你的人你不爱,她一直打扰你,你也不会好受,不是吗?”

阿明和上面讲到的阿龙不一样,他听了潇潇的话之后,就没有再打扰她,而是心里淡淡地记得自己对潇潇的感情,偶尔发发信息聊聊天,对她表示一些必要的关心。

他曾经跟潇潇说过,“我爱你,你不要有什么压力。你可以不爱我,但不能阻止我爱你,放心,我不会打扰你。这个世界上,有人默默爱着你,想着你,也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潇潇说,“没错,我能感受到这种幸福。谢谢你爱我,希望不会给你造成什么压力,希望你早日遇到那个和你彼此相爱的人,祝福你!”

​东林夕亭情感建议:

上面这两个案例,这两个男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就有很鲜明的对比。

前面阿龙的那种死缠烂打的做法肯定是行不通的,爱而不得就恼羞成怒,这样的人,别说女人不爱,就是在一起了,也早晚会分手,因为他经不住一点挫折,不懂进退,不懂尊重。

而后面阿明的做法就相对懂得尊重,懂得进退,这样的话,即便爱而不得,也不会招致女人的反感。这看似是对女人的一种尊重,其实更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是一种修炼自己的行为。男人能做到这样,那就不会为情所困,爱而不得,只是没遇到对的人而已,放手之后继续去寻找就是了。

男人对待爱情,就算你爱的人也爱你,那该有的尊重也要继续保持。切不可因为你得偿所愿开始了爱情就忘乎所以了,那样的话也会出现问题。

对于女人来说,你爱一个人或者拒绝一个人的爱,都是你的权利。 如果爱你的人你不爱,这时候一定要跟对方说清楚,别让后续有打扰你的事情发生,如果有,你该狠心一点的时候要狠心一点,不然爱你的人你不爱,还一直被他打扰,你拖太久再狠心,会闹得两个人都不开心。(文/东林夕亭,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饱尝流离颠沛之苦。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清照再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清照无儿女,晚年孑然一身,寄人篱下,孤寂而死。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

《声声慢》词,就是李清照身经上述国破、家亡、夫死、遇人不淑等不幸遭遇,以及颠沛流离、孤苦无告的反映。全词透过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作者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通篇纯用白描,层层铺写,满纸呜咽。词评家评为「千古创格」、「绝世奇文」,堪称抒情写意的佳作。总结前人研究

《声声慢》之美妙,大抵有四点:

(一)迭字运用,创意出奇

首句连下七组迭字,包含恍惚、寂寞、悲伤三层递进的意境,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曾申说其婉妙:「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

下半阕又用「点点滴滴」两组迭字,赢得历代读者无比赞叹。有认为创意出奇者,有认为情景婉绝者。或以为工于锻炼,出奇胜格;或以为造句新警,绝世奇文;或推崇其「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或以为公孙大娘舞剑器手,或以为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其中,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的论说,最能传其美妙:「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

(二)叙写伤感,层次分明

整阕词,总共可分三节九个层次。「寻寻觅觅」以下七组迭字是第一节。这一节可分三个层次:「寻寻觅觅」,叙写恍恍惚惚,若有所失的精神状态,这是第一个层次。这个遗失的东西,可能是流亡以前的太平生活,也可能是与赵明诚间的幸福与爱情,更有可能是钟爱一生的书画金石;总之,是她十分喜爱的东西,如今不复存在,所以她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叙写外在环境的寂寞;「凄凄惨惨戚戚」,转写内在的心理状态分别为第二、第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历经丧乱、家破、夫亡之身世,飘零、孤寂、不幸的遭遇,细致表出。

自「乍暖还寒时候」到「却是旧时相识」,是第二节。上节七组迭字,总言心情的悲伤;这一节承上申说可伤的情景,也分为三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第一层,写气候冷暖不定之可伤。「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第二层,言淡酒不敌晚风之可伤。「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雁声过耳之可伤,为第三层。换头三句,仍分三层,渲染可伤的情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懒摘黄花之可伤,为第一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日长难熬之可伤,为第二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写雨滴梧桐的凄凉伤感,为第三层。从各种不同的层面,就悲伤心情作渲染挥洒,是借镜辞赋的写作手法。「以赋为词」,北宋词人周邦彦最为专擅;李清照亦长于写赋,故也能借镜赋法填词。

至于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则总结前面三节六层可伤之事。前文蓄势厚实,故此处总结顺理成章。

上阕「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是透过十月小阳春的冷暖无常,转写为忧愁伤神伤身。凸显结果,就可以省略原因,而且曲折有味。「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是写她藉酒浇愁,而又忧愁难遣。「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透过北雁南飞,曲写家破夫亡、漂泊南方的悲苦。下阕「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愁苦已极,度日如年的反映。「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梧桐叶落,细雨黄昏,更添愁思。用「兼」字、「细」字,细腻道出愁人的苦闷:「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诉诸听觉,象征诸般苦难对作者的摧残。「点点滴滴」四迭字的运用,活现了细雨的连密不断,愁苦的络绎不绝。总之,全词藉景抒情,运景入情:透过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晚来风急、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诸景象,以表现孤寂、凄凉、悲伤、哀愁的心境。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读之使人动容。

(四)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词调取名《声声慢》,声调上也因此特别讲究,用了不少双声叠韵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都是双声;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都是叠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一首名作。」李清照作词主张分辨五音。夏先生曾提出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声声慢》用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忧郁苦闷的心情。不但读来明白如话,听来也有明显的声调美,充分表现乐章的特色。这可见她艺术手法的高强,也可见她创作的大胆。宋人只惊奇她开头敢用十四个重叠字,还不曾注意到它全首声调的美妙。(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另外,还以双声迭韵字的运用,来增强抒情效果。双声字如将息、伤心、黄花、憔悴、更兼、黄昏、点滴;迭韵字如冷清、暖还寒、盏淡、得黑。将词之为音乐文学的特质,发挥无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682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