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古诗原文:
游山西村
宋朝·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颔联是说:蝴蝶因寒气袭来,收起双翅,不能飞舞;花卉因气候凛冽,蓓蕾萎缩,无力舒展。这是借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来写天气之寒。蝶和花是人间美好的物象、春光的标记,它们为寒气摧抑,而不能及时给人间送来春的喜悦和温存,是令人遗憾的。“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运思精巧细腻,体现出诗人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诗人对自然界微妙物象的真切揭示,常常会诱发人们对生活中更多事物的合理联想:由于周围的环境没有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气氛,而使新生事物的双翅和蓓蕾得不到人们所期望的舒展和开放。
春雪的写作特点是空幻、浪漫的想象翻新。
1、诗人调转笔锋,撇置“芳华”,偏写“白雪”,从春寒飞雪的视角,展现春色来临的景象,翻春寒飞雪为春色飞花。
2、翻人情为物意,期盼春意,怨春色来迟,本是人的情感,诗人却以移情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了无情之物,让白雪嫌怨春色来的太迟,于是白雪颇解人情,有意地“故穿庭树”化作飞花装点春色。
3、翻春寒冷落,心情怅惘,为飞花送春,平添欢闹,白雪飞花,穿庭缀树,化春寒料峭为春意欣然,化情怀冷漠为意趣欢闹。
写法:
首句写人们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个“都”字,透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中,“惊”字最宜玩味,它写出了人们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萌芽而新奇、惊讶、欣喜的神情,十分传神。
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三、四句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