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诉衷情》人物心理,形象

陆游的《诉衷情》人物心理,形象,第1张

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陆游抓住了神态和心理,从中把握到诗的情感。

陆游《诉衷情》当中诗人将自己的形象直接的在诗歌中表现出来,人物形象就是诗人本身,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为抒情主人公。

通过刚才的分析鉴赏,可以将诗歌的抒情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能够表达诗人情感的自然物;二是人物形象,而人物形象又可以分为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而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无比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各种生动的描写: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刻画的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只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定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例 „„最后,带着叹赏的舒心,他扔下刮刀,就象一个男士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分析 句中,一个“扔”字传神地刻画出罗丹大功告成后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而后句中的“披”、“蒙”二字则又生动地再现了罗丹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最后“又转身要走”表明罗丹工作时的忘我和投入,他完全忘记了站在自己身后的 “我”。由此,罗丹专注于雕塑艺术并力求完美的忘我精神就让我们了然于心了。 二.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的整体运思,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源自灵魂深处的感情人格化的产物,他们支撑着整个小说的故事和主题。这些文学人物形象之所以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时间隧道、震撼人们心灵并最终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完全在于作者的精心塑造。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对作品及人物的整体运思和表现手法,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焦干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二,三,四„„” (《七根火柴》) 分析 对于这段话,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它表现了无名战士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但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追问:它到底是如何表现出无名战士的这种精神和品质的。恐怕学生就说不太清楚了。我们不妨回头看看前文中有关无名战士的一段描写: 他倚着树根半躺在那里,身子底下贮满了一汪浑浊的污水,看来他已经有很长时间没有挪动了。他的脸色更是怕人:被雨打湿了的头发像一块黑毡糊贴在前额上,水,沿着头发、脸颊滴滴答答地流着。眼眶深深地塌陷下去,眼睛无力地闭着,只有腭下的喉结在一上一下的抖动,干裂的嘴唇一张一翕地发出低低的声音:“同志!——同志!——” 这段描写,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奄奄一息、濒临死亡的人物形象:即使身子半躺在污水中,也没有丝毫的力气来挪动;粘在额角上的头发、顺着脸颊流下的雨水,他都无力去拂一下。要知道,雨水顺着脸颊流下的滋味是极其难受的,就像虫子在脸上爬行。然而,当他看到卢进勇时,却要“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 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无名战士使出最后一点力气做出的这番举动,意在告诉卢进勇:我交给你的是七根火柴,你可要一根不少地如数交给党组织。这样,无名战士的高大形象不仅跃然纸上,同时也会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脑海和心田。 三.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品读人物的言行表现,感受作品的人物形象。 文学源于生活却又超越了生活,她是生活的集中化、概括化与典型化。

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_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dd45040d844769eae009ed9dhtml

一、舞蹈作品中体态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体态即身体的姿势,形态。然而舞蹈虽然是作为一种无声的动态活动,但是通过对肢体语言的展现,同样具有语言表达明确含义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然而体态在优秀舞蹈作品《老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体现的尤为明显。首先光是听《老伴》这个名字,就应该能够猜出其大致内容是想要表达: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从幼年―青年―中年最后步入老年阶段的这样一个自然规律。舞蹈从头至尾都是在以老年人的体态融合在整个作品里,弯腰驼背、步调缓慢这些特点都是体现出了舞蹈作品的手法新颖且吸引观众的地方。比如蒙古族舞蹈《喜悦》就是为了单一体现出蒙古少女对春天到来时的心理感受;然而维吾尔族舞蹈《掀起你的盖头来》,这个作品不仅仅只是去表现出热闹的场面,同时也加入了非常丰富的剧情与之融合在一起,使得整个作品内容即丰富饱满却也不显多余、拖沓。《掀起你的盖头来》以维吾尔族舞蹈为核心,其体态的挺拔而不僵、微颤而不窜、脚下不离散与《老伴》之间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同样都是塑造人物形象,但在不同的环境、情境下,都是会有所差异的。只有先通过对体态上的塑造,才能从外表去更好的认识人物,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才会更显丰富。

  二、舞蹈作品中心态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心

  (一)女性角色的心态在《老伴》舞蹈作品中的呈现

  作为一个年老的角色把握,创作者首先把人物形象的范围限定在了一个头发花白、逗趣的这么一对老夫妻的一个表现区域里。舞蹈一开场便以模仿老年人走路的形态呈现,贯穿舞蹈始终的是老年人的形态特征,比如佝偻驼背,步履蹒跚等典型特征都能充分表现出老年人的一种生活状态。而女性角色表现出的时而生气、时而追逐打闹等风趣幽默的心态,都是对演员从心态上面去刻画人物形象提供了更丰富的想象力。虽然作品中女性角色大多时候都透露着的大女子主义,却也依旧能够在很多细节之处看出女性角色对对方无微不至的体贴关心,比如,擦汗、煽扇子等细节描写,都是出于爱的关怀。而手持芭蕉扇的形象特征,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让演员从心态上去刻画人物。因为芭蕉扇是最能代表特定市民阶层的属性,是指那些生活在社会比的较低阶层,经济上不是很富足的,但却能自愚自乐的群体。除了对心态理解的同时,通过体态的变换、心态的转换,再加上胶州秧歌特有的风格韵味,在符合整个舞蹈剧情发展的前提下,使得舞蹈作品本身即不失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传统风格特点,又能加入创新后的元素融入其中,使得演员能更好的在舞台上去诠释舞蹈《老伴》中所需要塑造的人物形象。

  (二)男性角色的心态在《老伴》舞蹈作品中的呈现

  在舞蹈《老伴》中,男性角色其实就是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即要为舞蹈烘托氛围,又要与女性角色完美的配合,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试想一下,舞蹈中要是缺少了男性角色的逗趣、哄闹,就不可能会产生女性角色与之互动的场面效果了,无论是相互间的斗嘴或是挑逗对方;还是为对方捶捶腿、整理衣服甚至哪怕只是相互间对视后的一个浅浅的笑容,都是作者为了能够更好的去表现刻画出来的两位老人一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后,当激情逐渐的褪却,人生的大喜大悲都已成为过眼云烟之时,厮守相伴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所以整个作品都是在互动的情况下去完成的。而男性角色在鼓子秧歌的运用上也恰到好处,通过鲜明的风格“脚颠膝微颤、手臂走弧线、跑蹬跳拔窜”使风格即要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之上,又要能保持其独特的个性与特点,再加上创新的发展内容,才能使作品本身达到对传统的保留、区域的特征、人物的塑造形象等不同的体现方式。

  三、舞蹈作品中风格与塑造人物形象的关系

  (一)风格在舞蹈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把握

  舞蹈的风格就决定了舞蹈的种类,风格就是特点、是个性,同时也是具有独特性的。舞蹈风格性的不同不但体现在舞蹈的语汇上,同时也是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人物个性的不同都会有所体现。

  舞蹈《孔雀飞来》便是这一典型风格的舞蹈作品。在傣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表演性舞蹈就是孔雀舞。孔雀舞又是能够为傣族人民带去美好生活愿望的舞蹈。舞蹈首先牢牢的把握住了傣族舞蹈的审美核心,在对传统风格的保留下,大胆突破其原有内容,对节奏、动律、体态都做出了很大的调整,同时又借鉴了较多现代舞蹈的技巧元素与之相融,使得整个作品即不丧失傣族孔雀舞中的柔美、灵巧,又能带有一种强烈的现代气息感揉在其中。整个作品的风格都是以灵巧、轻快作为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丰富的舞蹈语汇和对孔雀形象的饱满想象,都让这一即脱离了传统傣族舞蹈单纯的形态模拟却又不失本民族风格性的舞蹈作品,焕发出了一种新的感觉,使整个作品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前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前进道路。

  (二)风格在舞蹈作品中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风格在民间舞蹈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要是舞蹈中没有了风格的区别就不可能会产生舞蹈之间的差异性。舞蹈中要想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必须要大胆的突破传统意识观念,在时刻保证风格的完整性的同时,加入创新的元素,这样即能保证风格的不丢失,同时又能使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更加的有活力、有张力,给观众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作为一个好的舞蹈成品,成功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离不开演员与编导的共同努力之外,更应该要通过演员对心态上的理解和把握,才能孕育出即拥有风格又能突出主题内容的这样的一个舞蹈作品。

  四、结语

  在舞蹈作品中去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风格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真正去体会其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才能很好的把握住角色的内在心理情绪以及表情上的复杂多变。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要想呈现在观众眼前,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中心态、体态和风格缺一不可,只有巧妙的运用其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真正地在舞蹈作品中去诠释心态、体态与风格对塑造人物形象即有联系又有着差异的关系。

 每一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当时独特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歌的人物思想,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常见古诗的思想感情

 (一)咏史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借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古今变化的感慨。 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姜夔《扬州慢》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不重用人才进行批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杜甫《蜀相》

 (二)边塞诗

 思想情感 ’: 示例

 1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气魄沉雄、慷慨悲凉。

 王昌龄《从军行》

 2揭露战争的残酷性、非正义性。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杜甫《兵车行》

 (三)山水田园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诗人往往从山水中体验人生的真谛或借山水来阐释其人生观、世界观。

 杜牧《山行》

 2表现了古代士人的隐逸情怀,主要抒发诗人的恬适的生活情趣。 陶渊明《归园田居》、

 王维《山居秋暝》

 (四)离别诗

 思想情感 示例

 1诗人被迫背井离乡,思乡、思亲情结郁积不解,便发而为诗,以此寄托乡思或羁旅行役之情。 李煜《虞美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表达诗人的离情别绪、依依难舍之情。 李白《赠汪伦》,柳永《雨霖铃》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 渐》

 4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反映漂泊的羁旅行愁。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二组(按诗歌情感分类)]

 (一)忧国伤时

 分类 示例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官绝句》

 2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二)建功报国

 分类 示例

 1建功立业的漫望。 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4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

 (三)思乡怀人

 分类 示例

 1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

 2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四)生活杂感

 分类 示例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永遏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五)送别之情

 分类 示例

 1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2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禁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知识集锦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傅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艺术评论家,他写给家人的书信以其真挚的情感、深邃的哲理、独到的艺术见解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读者的心。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超脱小我,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

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女强烈的感染启迪。

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翻译作品共三十四部,主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服尔德的《老实人》《天真汉》《查第格》;梅里美的《嘉尔曼》《高龙巴》;丹纳的《艺术哲学》;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邦斯舅舅》《贝姨》《夏倍上校》《搅水女人》《于絮尔弥罗埃》《都尔的本堂神甫》《赛查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名著十五部;译作约五百万言,全部收录于《傅雷译文集》。他的遗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家书》等也深受读者喜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多次再版,一百余万言的著述已收录于《傅雷文集》。为表示对他著译的由衷礼赞,近年还出版多种插图珍藏本,如《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米开朗琪罗传》《贝多芬传》《丹艺术论》《艺术哲学》和版画插图珍藏本《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从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各类作品30余部,他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极渊博的知识。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他在57年反右斗争中被错划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

“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人物形象分析是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

很大程度上,人物形象有旁人的主观成分,也有特定人物的客观成分,可以说它是主观元素和客观元素的集合体。

人物形象包括的内容:

抓住人物形态特点,即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

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即抓住人物语言,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辨析领悟人物思想情感。

抓住人物行为特点,品析其神。几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句,理解表层意思,分析深层含义,品悟人物的精神风貌。

1、简爱是一个贫苦低微、其貌不扬、性格倔强、勇敢执着、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对自己的命运、价值、地位的思考和努力把握。从简爱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今新女性的形象:自尊、自重、自立、自强,对于自己的人格、情感、生活、判断、选择的坚定理想和执着追求。

2、海伦主张凡事能忍旧忍,这样自己快乐,别人也会对你好一些。我觉得海伦的这些话在我们看来是很让人不可理解的。但是她的宽容、忍让以及她那博大的胸怀,是令人钦佩的。

3、罗切斯特先生是一个正直、善恶分明而又带有幽默感的人。他们两人真心相爱了。然而在他们的婚礼上,梅森先生揭露了罗切斯特先生是个有妻之夫的秘密后,简彻底失望了,她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离开了他。然而他们最终又走到了一起。

4、圣约翰里弗斯是一个看清楚自己的人,他知道自己的职责,他不禁让人很羡慕,但也让人感到悲哀,羡慕他能明确自己的目标,悲哀他的固执,为了自己的职责而放弃了爱情,亲情。

5、海伦彭斯这个十四岁的六翼天使有着那么宽广,满满当当、热情奔放而且还在不断上涨的雄辩之泉。她的双眼呈现出一种比谭波尔**的眼睛更为奇特的美,那种美不在于艳丽的色泽,也不在于施黛的娥眉,而在于目光深邃,在于光彩四溢……

扩展资料:

简爱简介:

《简·爱》(Jane 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创作背景: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56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