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月的诗句诗人表达的情感
关于月的诗句诗人表达的情感 1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写月亮的诗句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3月亮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豁达从容)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思念爱人)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4李白写月的诗句及表达的情感
李白写月的诗词二十多首,以下三个李白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寄托的思想情感。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是诗仙在月下的独白。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他请出无情的明月和无形的影子作证。既歌且舞,醒而后醉,聚又复散,写活了明月,写活了影子,也写出了自己。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床前到天上,从月光到秋霜,距离不可谓不远,想象的桥梁就在这一瞬间架起来了;从举头到低头,从望月到思乡,就在一俯仰之间完成了。神思飞越千里之外,天涯足迹,人世的沧桑,一一浮出脑海。有一个声音在心头一遍遍呼唤:故乡,故乡。
供参考。
5关于“月”的诗句有哪些
1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桂花》 宋代:李清照
2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 》宋代:晏殊
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代:王建
4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宋代:刘过
5 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长安古意 》唐代:卢照邻
6 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念奴娇·中秋对月》 明代:文征明
7 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 清代:纳兰性德
8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宋代:高观国
9 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眉妩·新月》 宋代:王沂孙
10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 清代:钱谦益
6关于月的诗句及情感
1古人经常望月怀远,寄托对亲朋的思念,代表诗句有: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遥怨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张九龄《望月怀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2表现时光易逝,怀古伤今: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7关于月的诗句,并写出他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疏影”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水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暗香”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如同捉迷藏一样富有情趣;“浮动”言其款款而来,飘然而逝,颇有仙风道骨;“月黄昏”采其美妙背景,从时间上把人们带到一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动人时刻,从空间上把人们引进一个“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似的迷人意境。
首联极目聘怀,颔联凝眉结思。林逋这两句也并非臆想出来的,他除了有生活实感外,还借鉴了前人的诗句。
五代南唐江为有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这两句既写竹,又写桂。
不但未写出竹影的特点,且未道出桂花的清香。因无题,又没有完整的诗篇,未能构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主题、意境,感触不到主人公的激情,故缺乏感人力量。
而林逋只改了两字,将“竹”改成“疏”,将“桂”改成“暗”,这“点睛”之笔,使梅花形神活现。上二联皆实写,下二联虚写。
8写月亮的诗句和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诗词似乎总与月亮有关的,而月亮情结应该也是中国古文化中对中秋的一个直接体现了。
而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总是李白的那一轮思乡之月,就是那首《静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老实说,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来的人们总是喜欢吟这首诗,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为它阐述了人们在中秋时节最原始的思乡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所以让人喜欢。据说,曾经有媒体通过投票的方式来选出中国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诗,这一首《静夜思》便在其中,可见其魅力。
李白还有好几首关于明月的诗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独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还有另一首《关山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这两首诗都在孤独中写就,正因为孤独,所以只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了,这种孤独也让许多远在异乡的人们心中有着很大的共鸣,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欢。 除了李白,张九龄的那首《望月怀远》也是很不错的一首中秋诗,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更是让千载之下的人读来心为之动,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觉来其水平也是蛮高的,绝不在李白之下,诗云: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凉,引入了入骨的相思。
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浓挚的。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唐诗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诗中有关中秋明月的诗中,真正是佳作不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写过这个主题的,可见中秋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当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隐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别人都是一出来就看见了好端端的一轮圆月,陆龟蒙却要《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而说到中秋与明月的词,就不能不说东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的流传程度,可以用“脍炙人口”来形容了。胡仔《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历代选苏轼词的也总选到这一首。 这首词是东坡怀念弟由时写的,这在序中有说。
这首词虽然包含人生哲学,然后它是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来表现的。我们首先感觉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体会到的是作者丰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说教。
同时,词里虽有出生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同时,这首词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它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美的名作。 其他有关中秋的诗词实在是很多的,因为中秋与明月是属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个地方或者一个时代,每个时代或者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共同拥有这轮明月与思念的。
正所谓“千里共婵娟”嘛。大家有兴趣可以多找些出来读的。
一共有九种,分别结合诗作来分析:
一、忧国忧民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苏轼《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屈原《涉江》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我不能改变志向,去顺从世俗啊,当然难免愁苦终身不得志。)
二、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李贺《马诗》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报国无门的悲伤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山河沦丧的痛苦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抒发旅途愁思的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折叠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离别的愁绪也渐生渐多,就像眼前这一江春水,来路无穷,去程不尽。于是只好上楼远望你离去的方向,期盼能够早归。)
李白《乐府》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四、寄情山水
田园的悠闲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反映了诗人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古讽今的情怀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青春易逝的伤感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因春而起的羁旅之愁,春光老去,而"燕归人未归",满怀落拓愁绪)
仕途失意的苦闷
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五、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柳永《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
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问东流水,离情别意与之相比谁短长)
情深意长的勉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坦陈心志的告白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依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六、怀古伤今
触景生情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通过诗人用景物组成的一幅画,也让读者触景生情。这便是怀古诗的写景抒情。
晚唐)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用眼前的江南烟雨景物,对比映衬六朝那一度奢华无度热闹非凡又一个个竞相灭亡的朝代。
七、蔑视权贵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向东鲁诸公表示决心,与当时的恶势力势不两立,决不妥协。显示了诗人的反抗精神,表现李白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傲岸性格和豪迈气概
八、愤世嫉俗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引发诗人忧愤郁悒,显示诗人郁结之浓,忧愤之深、,心绪之烈,感情一触即发不可抑止喷薄而出。
九、怀才不遇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表达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
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表达的情感:诗人领悟到了人生中许多“美”与“爱”的消逝,书写了一种人生的失落感。
徐志摩的诗《偶然》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在许许多多关于徐志摩的轶闻韵事流传中,偶有人谈及徐早期的一首诗《偶然》及其创作来由,当即引起争议,聚讼不休,莫衷一是。有人说是缘为志摩早年留学欧美时,结识了林徽因女士,两人成为密友,情谊非同一般。然而事与愿违,徽因后另有所属,嫁给了梁思成为妻。志摩伤心失望之余,写成此诗寄托怀抱。也有人认为此诗是徐为了另一女友--后来成为科学家任鸿隽夫人的陈衡哲而作……总之,无非出于旁人臆测之说,并非确证。倒是笔者曾由某知情人口中,得知另一段有关情节既鲜为人知,且来源有自,不妨记述于下,以作补遗。
据传30年代初,徐志摩在北平与交际明星陆小曼一见倾心,互相热恋。然而当时的小曼业已名花有主,乃是高级军官王赓的夫人。因此,他俩的恋情大受舆论谴责,为封建社会所不容。志摩一再情场铩羽,灰心丧志,于是再度出国,游学西欧,藉以逃避现实。当他漫游至巴黎时,下榻旅舍,穷愁无聊,便每晚去附近一家咖啡店消磨时间,习以为常,成为店中的熟客。某晚,他去得稍晏,小店已快打烊了。志摩占了角落一隅,一边品啜咖啡,一边举目巡视。但见座客已寥寥无几,店堂中的一挂莲瓣吊灯业已关闭,只有几盏桔红色的壁灯在静谧的空间摇曳着朦胧的光影。这时他才发现在对面窗下,有一面戴黑纱的女郎默然独坐,意态殊为落寞。心想:一个年轻女子深夜流连茶座,莫非也和自己一样是伤心人别有怀抱么 好在西方风气开放,不必顾虑避嫌,便径自端着咖啡,走到女郎的桌边,说声"对不起 可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