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湘人(春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望湘人(春思)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第1张

望湘人(春思)

[作者] 贺铸   [朝代] 宋代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望湘人(春思)》赏析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 、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 ,一波三折,回旋往复 ,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 、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

上片起首三句 ,由室外而室内 ,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 ,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在冠在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 。哀愁无端 ,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 。”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 ”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 ,透露“ 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 。“几许 ”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 ,“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在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 ,湘妃斑竹 ,旧痕犹鲜,屈子佩兰 ,其香已老 ,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 。歇拍以“ 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 ,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著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 。“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在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认”字以下 ,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 ,即目皆为旧日景物 ,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 ,非同凡响 。“不解 ”句,上应“鸾弦易断 ”、“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 ,使人愁肠百结 ,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 ,愈见辛酸,在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 蓼园词选 》评此词“ 意致浓腴 ,得《骚》、《辨 》之遗 。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

《望湘人(春思)》作者贺铸简介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

贺铸的其它作品

○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 芳心苦·杨柳回塘

○ 贺铸更多作品

  大致有5种:

  1、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按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 、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九种。

  3、按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4、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5、按词牌分。

  渔歌子:又名《渔父》。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潇湘神:又名《潇湘曲》。唐代潇湘地带祭祀湘妃的神曲。

  长相思: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谒金门: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辞有“得谒金门朝帝廷”句,疑为此词调本意。

  苍梧谣:通称《十六字令》。

  如梦令: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因词中有“如梦,如梦”而定名。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八声甘州: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念奴娇:念奴,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水调歌头:唐大曲有《水调歌》,是隋炀帝开凿汴河时所作,此调是截取其开头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萨蛮: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据记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乐工因作《菩萨蛮曲》。

  钗头凤:取无名氏《撷芳词》“可怜孤似钗头凤”为调名。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咏湘灵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一剪梅:因周邦彦词“一剪梅花万样娇”而定名。

  水龙吟:调名取自李白诗句“笛奏水龙吟”。

  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破阵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阵乐》

  江城子: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晁补之改其名为《江神子》。

  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相见欢:原唐教坊曲名,又名乌夜啼,详见李煜的《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此外还有浣溪沙、渔家傲、凤栖梧等

  [编辑本段]词牌浅释

  词都有词牌。例如满江红,西江月等等。所谓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清代万树的《词规》中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个,实际上词牌比这个数字还要多。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四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

  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代宣宗时,女蛮国进贡,她们高髻金冠,一身璎珞(;身上佩带的珠宝),形如菩萨,于是,时人有作菩萨蛮一曲咏之的,以后就成为词牌。西江月、沁园春等也是如此。

  二、取词中几个字做词牌的。

  如忆江南,即因白居易的“江南好……能不忆江南”而来。而念奴娇亦名大江东去,即因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句而来。

  三、原来是词的题目。

  如渔歌子是咏渔家生活的,浪淘沙是咏大浪淘沙的,更漏子是咏夜的。凡是词牌下注明“本意”的,那词牌也就是题目了。

  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而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一般人填词要另立题目或在下面注引小字以言其所咏之志。

  四、一些民间俗语、方言

  一些词牌是由一些民歌、俗语和方言等演化而来的,不过这类词牌已经不多见了。

  词牌名

  两 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鞮红 露华

  三 字

  一 画

  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一剪梅 一翦梅

  二 画

  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九张机 十拍子 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三 画

  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四 画

  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栖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五 画

  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六 画

  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红梅引 红楼引

  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

  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

  百尺楼 百媚娘 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

  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

  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

  如鱼水 伊川令 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

  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向天盏 向湖边

  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雪芳草 寻瑶草

  七 画

  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折红梅 折红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寿南山 寿星明 寿桃春 寿楼春

  步花间 步虚声 步虚词 步步娇 步蟾宫 应天长 应天良 应长天 应景乐 杏花天

  杏花风 杏梁燕 沙头雨 沙塞子 沙碛子 苏台新 苏武慢 苏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胡山青 胡音子 陇头月 陇头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闲中好 闲闲令 纱窗恨 纱窗怨

  泠青沼 泛兰舟 伴云来 伴登临 赤枣子 赤壁词 声块令 声声慢 迎新春 迎春来

  还京乐 还冠子 君不悟 君来路 抛绣球 抛球乐 村意远 杜韦娘 极相思 杨柳枝

  秀厢儿 秀碧宵 佛霓裳 何满子 苍梧谣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饮马歌 诉衷情

  陂搪柳 灼灼花 豆叶黄 秃厮儿 更漏子 忍泪吟 沐皇恩 阿那曲 告春来 怀旧游

  别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两同心 连枝理 这横山 鸡叫子 沁园春 远朝归 陂堂柳

  芰荷香 苍梧谣

  八 画

  金字经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欢带 金浮图 金盏子 金错刀 金蕉叶 金菊香 金凤钩

  金凤调 金缕曲 金缕词 金缕歌 夜飞乐 夜飞鹊 夜半乐 夜合花 夜来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游宫 夜游朝 夜捣衣 青门引 青杏儿 青哥儿 青歌儿 青云怨 青玉案

  青衫湿 采桑子 采莲子 采莲令 采彩令 采绿令 采明珠 画堂春 画屏春 画楼空

  画招郎 画锦堂 画娥眉 念奴娇 念良游 念香衾 念离群 定风波 定风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铃 雨霖铃 国香慢 国门东 试罗香 试周郎 河满子 河渎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罗唝曲 罗敷媚 武林春 武陵春 转应曲 转应词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帘 拨不断 拨棹子 驻马听 驻云飞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乐 拍球场 拙鲁连

  松梢月 杵声齐 怕春归 怜薄命 恒春令 乳燕飞 宝钗分 钗头凤 钓船笛 孤雁儿

  咏捣练 卖花声 卓牌子 鱼儿赚 苗儿秀 话桐乡 昆明池 沽美酒 贫也乐 於中好

  油葫芦 轮台子 学士吟 拂霓裳 宝鼎现

  九 画

  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荡 春云怨 春归怨 春色满 春声满 春声啐 春初临 春草碧

  春衫泪 春团圆 春宵曲 春晓曲 春丽景 春莺转 秋千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丽 秋蕊香 柳叶儿 柳长春 柳色黄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烟 柳枝秋 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轻 怨三三 怨回纥 怨王孙 怨春风 怨春归

  怨春闺 怨春郎 怨啼鹃 南乡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楼令 南浦月 贺新郎

  贺新凉 贺圣朝 贺熙朝 洞中仙 洞仙词 洞仙歌 洞渎神 点绛唇 点牌儿 点樱桃

  思远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乡 相思子 相思令 相见欢 恨春时 恨春宵 恨来迟

  垂丝钓 垂杨柳 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选冠子 选官子 误佳期

  误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独脚令 独倚楼 剑气近 剑器近 绕地游 绕佛乐 送征衣

  送将归 绛都春 绛桃春 绛黄龙 洛阳春 洛妃怨 挂金索 挂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珑王 柘枝引 麻郎儿 映山红 带马行 胡捣练 络丝娘

  临江仙 重叠金 哪吒令 荆州亭 帝春台 挥春墁 昼锦堂 耍孩儿 茶瓶儿 将进酒

  香山会 炼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胜胜慢 城头月 相见欢 钟离春

  十 画

  离亭怨 离亭宴 离亭燕 离庭宴 离别难 离香令 离苦海 离翠袖 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园 宴山亭 宴琼林 宴瑶池 桂枝香 桂枝秋 桂花明 桂华明 桂殿秋 破阵子

  破阵乐 破字令 破齐阵 荷叶杯 荷干杯 荷花媚 壶山好 壶中天 壶天晓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绣带子 绣带儿 绣停针 夏初临 夏孤临 夏云峰 桃花水 桃花落

  海棠花 海棠春 凄凉犯 凄凉调 恋情深 恋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遥乐 莫思归 悟黄梁 淅江静 倘秀才 凌波曲 凉州令 唐多令

  调笑令 粉蝶儿 鸭头绿 酒泉子 阅金经 家山好 高阳台 涧底松 真珠帘 珠帘卷

  捣练子 浪淘沙 唤春愁 啄木儿 剔银灯 透碧宵 倦寻芳 鸳鸯梦 薄命女 爱孤云

  十一画

  惜分飞 惜红衣 惜分钗 惜双双 惜余欢 惜余春 惜余香 惜春容 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纤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黄花 惜琼花 惜奴娇 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东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望湘人 望仙门 望仙楼 望远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望书归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莱 梦江口 梦江南 梦仙游 梦行云

  梦芙蓉 梦扬州 梦还凉 梦魂香 梦横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讯 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乐 清平调 清江行 情江曲 清和风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圆 梅和柳 梅弄影 梅已谢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云 剪朝霞 黄金缕

  黄钟乐 黄莺儿 黄鹤引 渔家傲 渔家乐 渔父乐 渔歌子 梧桐儿 梧桐影 梧桐树

  梧叶儿 雪花飞 雪狮儿 雪绿蓑 混江龙 混罗衣 彩云归 彩凤飞 情天久 情久长

  脱布巾 脱布衫 掷半浣 掷金钱 琐窗寒 琐寒窗 绮罗香 绮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静 绿头鸭 萍宫春 谒金门 萧萧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罗门 淮甸春

  唉乃曲 得胜令 甜水令 掉角儿 麻郎儿 祭天神 尉迟杯 眼儿媚 寄生草 第一花

  维扬好 接贤宾 淡黄柳 控春令 添添春

  十二画

  喜春来 喜迁莺 喜朝天 喜连声 喜常新 谢池春 谢秋娱 谢秋娘 谢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乐 朝天懒 锁窗寒 锁寒窗 锁阳台 寒食词 寒松叹 寒连新 腊梅花

  腊梅香 腊前梅 落梅风 落花时 散天花 散余霞 越江吟 越溪寒 御街行 御带花

  普天乐 普贤歌 赏先春 赏花时 最高楼 最高春 悲中乐 悲哉行 番抢子 番卜算

  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龙谣 溅罗裙 景龙灯 渭城曲 渡江云 雁后归 遐方怨 黑漆弩

  缕金金 集贤宾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归 湘妃怨 替人愁 晚云高 隔帘听

  款残红 琵琶仙 崐绣毯 搅琵琶 滞人娇 泪红云 蕊珠间 紫玉箫 晴偏好 紫骝马

  十三画

  满江红 满官花 满园花 满路花 满庭花 满庭芳 满庭霜 满朝欢 满院春 锦花香

  锦上花 锦帐春 锦园春 锦堂春 锦缠道 解火令 解佩令 解佩环 解连环 解语花

  解春风 解冤结 瑞云浓 瑞飞好 瑞龙吟 瑞鹤仙 瑞鹧鸪 愁风月 愁春来 愁倚阑

  感皇恩 感恩多 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别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摸鱼儿 摸鱼子 照红梅 照碧桃 鹊桥仙 鹊踏枝 楚天谣 楚云深 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尽 意难忘 献衷心 献仙音 殿前欢 殿前催 楼上曲 蓦山溪 蓬莱阁 虞美人

  蜀溪春 盐角儿 锯解令 谪仙怨 频载酒 催花乐 遥天奉 揽挣琶 鲍老催

  十四画

  碧云深 碧美蓉 碧玉箫 碧牡丹 碧桃春 碧梦 瑶池宴 瑶池燕 瑶花慢 瑶阶草

  翠羽吟 翠华引 翠园枝 翠楼吟 舞春风 舞杨花 舞迎春 舞马词 暮云碧 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红英 赛红娘 赛天香 潇湘曲 潇湘神 潇潇雨 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马郎 滚绣球 愿成双 叠萝花

  十五画

  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乡春 醉红妆 醉花间 醉花番 醉花荫 醉花春 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妆词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风 醉东风 醉吟商 醉桃源 醉桃园 醉扶归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莱 醉垂鞭 醉瑶瑟 燕归来 燕归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莺语 踏枝间 踏歌词 踏青游 踏春游 踏莎行 踏阳春 踏云行

  踏马阵 横塘路 蝴蝶儿 蝶恋花 蕃女怨 撷芳词 鹤冲天 鞋儿曲 懒画眉 醋葫芦 怜薄命

  十六画以上

  撼庭秋 鹦鹉曲 穆护砂 澡兰香 镜中人 赞成功 赞浦子 鹧鸪天 鹧鸪词 霜天晓

  霜花膄 霜叶飞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檐前缺 濯香令 鬓云松 鬓边华 攀鞍态露华慢

  四 字

  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会 八声甘州 八节同欢 九重春色 人在楼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东去 大刀将军 小重山令 小楼莲花 小镇西犯 千秋万岁 千秋岁引

  万年欢慢 万斯年曲 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调笑令 山镇西犯 马家春慢

  女冠子慢 天下乐令 云淡秋空 少年游慢 云鬓松令 木兰花令 木兰花慢 无愁可解

  风中柳令 风大松慢 凤栖梧桐 氏州第一 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头

  丑奴儿令 丑奴儿慢 丑奴儿近 双头莲令 不如归去 水调歌头 长命女令 长亭怨慢

  长相思令 扑蝴蝶近 公无渡河 玉水明沙 玉楼春令 玉腊梅枝 汉宫春慢 玉连环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西平乐慢 西子妆慢 西施愁春 传言玉女

  朱奴儿犯 灯月交辉 红林擒近 红情绿意 尹州三台 麦秀两岐 并蒂芙蓉 明月逐来

  沉醉东风 迎春乐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庆春泽慢 应天长令 应时明近

  应天长慢 庆清朝慢 鱼游春水 鱼水春来 鱼水同欢 村里逐鼓 送大守词 法驾道引

  诉衷情近 采桑子慢 卖花声煞 画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夜鸟飞慢 卓牌子慢 恋芳春慢 青山湿遍 罗敷夜歌 念家山破 祝英台近 皂罗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珑四犯 浪淘沙令 浪里来煞 宫中三台 宫中调笑 春风袅娜

  春早湖山 绕地游慢 思焦客令 粉蝶儿慢 金碧芙蓉 闺怨无梦 相思令儿 贺圣朝影

  颂圣朝影 烛影摇红 壶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横空 秋光满目 惜黄花慢 惜双双令

  惜余春慢 梦玉人引 唱调笑令 高山流水 捣练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黄河清慢

  渔父家风 得春令慢 盐角儿令 海天阔处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时候 晚云烘月

  拜星月慢 楚宫春慢 绿鸾归令 锦堂春慢 喜迁莺令 郭郎儿慢 瑞鹤仙影 银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云滩引 望花花令 福寿千春 刷子序犯 婆罗门引 换巢鸾凤 越女镜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隔浦莲近 隔溪栖令 隔溪梅令 疏帘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儿序

  湘春夜月 鹊桥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阑令 貂裘换酒 宴春台慢 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晓角 谢春池慢 霓裳羽衣 辘轳金井 辘轳仙影 露华春慢

  鬓云松令 潇湘夜雨 骊歌一叠 惠兰芬引 荔枝香近

  五 字

  三犯渡江云 三犯锦园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绿结同心 月底修箫谱 玉人捧露盘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树后庭花 玉女摇仙佩 玉珥坠金环 东风齐看力 东风吹酒面

  东风第一枝 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见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后庭花破子

  红杏泄春光 飞雪满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花发沁园春 花雪满堆山 送入我门来

  明月逐人来 明月生南浦 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盘 金菊对芙蓉 金盏倒垂帘 巫山一片云

  巫山一段云 采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转调二郎神 转调踏莎行 捉拍丑奴儿 细雨鸣春沼

  荷叶铺水面 春从天上来 春夏两相期 春雪问早梅 桃源忆故人 桃园忆故人 铀带长中空

  高平探芳新 缺月挂疏桐 郭郎儿近拍 偷声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浣溪沙 添字浣溪沙

  添字采桑子 清风八咏楼 梁州令叠韵 绿孟舞风轻 弦曲献仙音 番马舞西风 晴色入青山

  喝马一枝花 铜人捧露盘 阑干万里心 扁舟寻旧约 隔浦莲近拍 愁倚阑干令 梅子黄时雨

  新雁过妆楼 桂花镇南枝 摊破江城子 摊破丑奴儿 摊破采桑子 摊破浣溪沙 莺声绕红楼

  满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调相思引 瑶台第一层 瑶台聚八仙 黄鹤绕碧树 征招调中腔

  醉吟仙小品 骤雨打新荷

  六字以上

  九重春色万年 望月楼罗门引 惜花春起早慢 霓裳中序第一 潇湘逢故人慢 凤凰台上忆吹箫

1 表示失落的诗词

1望湘人·春思宋代:贺铸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2葛生先秦:佚名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冬之夜,夏之日。

百岁之后,归于其室。3江上宋代:王安石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4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销 一作:消)5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宋代:晏殊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 离恨苦 一作:离别苦)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2 描写心情失落的诗句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借酒消愁愁更愁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3 描写心情失落的诗句

描写心情失落的诗句:

1、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纳兰性德《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2、晚鸦飞去,一枝花影送黄昏。——夏完淳《婆罗门引·春尽夜》

3、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4、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李煜《阮郎归·呈郑王十二弟》

5、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4 关于失落的古诗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结发为夫妻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绸缪《诗经唐风》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不要因为也许会改变,就不肯说那句美丽的誓言,不要因为也许会分离,就不敢求一次倾心的相遇。——席慕蓉印记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击鼓《诗经邶风》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5 关于失落的古诗句有哪些

1 唐 杜秋娘《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释义: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2 南唐 李煜 《子夜歌》: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释义:往事已经成空,就仿佛在梦中一般。

3 北宋 司马光《西江月》: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释义:此番一见不如不见,有情不如无情。

4 唐 李商隐《锦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释义:悲欢离合之情,岂待今日来追忆,只是当年却漫不经心,早已惘然。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5 宋 张生《千秋岁》: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释义:多情的心就像那双丝网,中间有千千万万个结。

6 唐 李白《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释义: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7 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8 唐 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释义: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9 唐 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释义: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10 唐 韦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释义:别后半年未收到你的信,思肠为你断作千百寸,每一寸都系结着万千的愁,每一个愁结都揪着我的心。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BA%94%E5%A4%A9%E9%95%BF

6 写梦醒后失落的诗词做了一个美梦,遇见了自己在乎的人和事,梦醒后

《永遇乐·明月如霜》 苏轼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铮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上阕写清幽梦境及梦醒后的怅然若失之感起三句总写秋夜清景,各以霜、水分喻月、风,并小结以“清景无限”,赏爱之心已溢于言外首句写月色明亮,皎洁如霜;秋风和畅,清凉如水,把人引入了一个无限清幽的境地“清景无限”既是对暮秋夜景的描绘,也是词人的心灵得到清景抚慰后的情感抒发“ 下阕乃醒后述怀,语意沉郁而超然独悟换头三句是实写心境,写在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此句带有深沉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喟杜甫曾有诗云:“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苏轼此处当是化用杜诗,写登楼后的思家心理词人将景、情、理熔于一炉,围绕燕子楼情事而层层生发景为燕子楼之景,情则是燕子楼惊梦后的缠绵情思,理则是由燕子楼关盼盼情事所生发的“人生如梦如幻”的关于人生哲理的永恒追问全词融情入景,情理交融,境界清幽,风格在和婉中不失清旷,用典体认著题,融化不涩,幽逸之怀与清幽之境相得益彰,充分显示出苏轼造意行文的卓越不凡 这首词深沉的人生感慨包含了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佳人的绵绵情事,传达了一种携带某种禅意玄思的人生空幻、淡漠感,隐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词中“燕子楼空”三句,千古传诵,深得后人赞赏。

作品简介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为伤春怀人之作。上片触景生情,引起对昔日心上人的怀念。下片由情入景,抒发相思的苦情。这首词写寻常离索之思,于精丽中见浑成,于顿挫中见深厚。

原文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作者: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

①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②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化用其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在汉代“袜”字出现了,既然从衣,就不再以皮为之。汉张衡的《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当中提到罗袜一词,说明早在汉代,人们所穿的袜子,已经由布帛做成。

⑨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辔,青翰侍御。”舣,船靠岸。

⑩临皋:临水之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

译文

 莺啼声传来,鲜花的香气飘进屋里。这动人的声音,这沁人肺腑的香气,却只能令我心烦。因为我在醉中苦闷,在梦中无法摆脱萦缠。它们消耗了我大半光阴。鸳被上还有她熏的余香,令我珍惜。我因思念她为她瘦得太快,双眼憔悴。多少次伤春悲秋,今年的春天似乎更晚。斑竹的泪痕似乎未干,曾佩过的幽兰消减,湘地的天气阴柔。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美人,与我结伴游赏玩乐。我相信鸾弦脆弱,任凭我再三弄弦曲终人散,佳人依然不曾出现。她的踪迹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江波处无迹可求。我登上岸边高高的楼观,终日里凝神眺看,无一音信,只有双燕归来以解相思。

赏析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一波三折,回旋往复,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上片起首三句,由室外而室内,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冠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透露“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几许”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歇拍以“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认”字以下,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非同凡响。“不解”句,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使人愁肠百结,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自慰,愈见辛酸,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蓼园词选》评此词“意致浓腴,得《骚》、《辨》之遗。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

讲解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由情入景。

 “厌莺声到枕”三句,总说心境。“莺声到枕,花气动帘”写室外充满生机的盎然春意十分细腻。本来,莺声到枕,花气动帘,应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良辰美景,而词人却恰恰在其前冠以“厌”字,立即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词定调。“醉魂愁梦相半”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相加,充斥于胸,词人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景入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写室内景物,申说“醉魂愁梦”之由。这里,“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等惊剩眼”一句,据《南史·沈约传》载:沈约言己老病,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之语。这里的“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代指日渐消瘦。词人以“惜”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惊”写出朝思暮愁、形销骨立之憔悴。词至此才揭示出,前三句之所“厌”、“醉”、“愁”全由与恋人分离之情事而发。然而词人却欲言又止;接下归结为“几许伤春春晚”。“几许”二字,可见伤春已久;“伤春”二字总上;“春晚”二字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又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暧。”申说可伤之景。词作由内而外,写即日所望。在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这里,词人旧典活用,突出了“鲜”、“老”二字,这“鲜”“老”之物,皆令人触目生哀伤怀。这几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拍合旧事,振起前片。眼前的景物是那样熟悉,词人的脑海里,很自然浮现出昔日欢会的场面。还是同样的小江之畔,还是风月佳时,自己曾不止一次地与恋人聚首。此二句平平叙来,若不经意,然而由于有了前面的层层渲染和铺塾,因而读后字字都能给人以痛心疾首之感。上片回环反复之愁情,至此句句都落到实处,词作腾挪跌宕,摇曳多姿,曲尽体物写情之妙。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三句,承上启下,直抒胸意。“鸾弦”,据《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两头遂相著。”后称男子续娶为续弦。这里以“鸾弦”指情事。“云和”,琴瑟等乐器的代称。前两句是说,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词人在上句借弦断喻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句意,言人散无踪,使这一微茫的希望顿时破灭。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这两句紧承“曲终人远”一句而来,言人虽无踪,地犹可认,语尤沉痛。

 “青翰棹舣”三句,登高遥望,骋想无极。词人登“临皋飞观,”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姿态。这几句文势腾挪天矫,文心委婉曲折,曲尽体物写情之妙。“文如看山不喜平”,词亦依然。

 “不解寄”三句,转入景收,借燕以自宽。这里,“不解寄”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之心情。“幸有”一句,篇末逆转,韵味无穷。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就连一点消息也无,这岂能不使人黯然神伤!正在愁苦之际,似曾相识的旧时双燕却翩翩归来,给人带来一丝慰藉。人有情,却不解寄相思;燕无知,却似曾解人寂寞,故以“幸有”二字以自宽。当然,所谓“幸有”之背后,却蕴含着多少凄凉、寂寞与感伤。这与起句“厌”莺声到枕遥相呼应。起句“厌”,结句却“幸”、喜,章法亦奇,针线亦密,尤见功力。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词牌简介

 《望湘人》,词牌名之一,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六仄韵,独体。

格律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

被惜余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

青翰棹,檥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

○●●。●●○○▲。●●○○○▲。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

示意符号:⊙可平可仄;○平声;●仄声;△平韵;▲仄韵;A叶平韵;B叶仄韵。

   篇一

 1不是登高粗能赋,老夫真负尔江山。——贺铸《黄埭魏氏见江亭》

 2烛冷尘消过上元,晴明风日柳初繁。——贺铸《西城马上》

 3载薰载曝徒为尔,秦筑长城错备胡。——贺铸《题叶翰林道卿手书唐人唱和集後》

 4秋雨叠苔衣,春风舞萝带。——贺铸《望夫石》

 5西藩聊偃息,犹是一长城。——贺铸《送王西枢出镇郑圃八首之二》

 6长江靡迤山坡陀,旅竹荒松蒙茑萝。——贺铸《三鸟咏之三子规行》

 7长江不隔梦,明月只供愁。——贺铸《金陵怀寄历阳王掾》

 8长忙精卫志,不碍长江流。——贺铸《江夏八咏之五奇章亭》

 9孤戍带寒日,长江流大荒。——贺铸《登乌江泊子冈怀潘景仁》

 10六代迭倾亡,长江亦平地。——贺铸《历阳十咏之三濡须坞》

 11秋风想见西湖上,化出白莲千叶花。——贺铸《千叶莲·闻你侬嗟我更嗟》

 12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贺铸《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篇二

 1深情拟属风光主,爱惜长条待少年。——贺铸《杨柳枝词二首之一》

 2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

 3明朝解携白鹭洲,後日相望黄鹤楼。——贺铸《和别清凉和上人》

 4江到三湘尽,山围八桂深。——贺铸《酬桂林从叔》

 5龙蛇寒下蛰,雾露昼多阴。——贺铸《酬桂林从叔》

 6坐想兰亭通曲水,行闻上已接清明。——贺铸《呈李之仪》

 7扁舟不及清明约,紫笋朱樱未负君。——贺铸《送毕彦祖先之京师》

 8客亭五里复十里,春物三分今二分。——贺铸《送毕彦祖先之京师》

 9日日东风吹旱云,弄鞭低帽送西曛。——贺铸《送毕彦祖先之京师》

 10方过清明雨後天,回塘照影弄跹跹。——贺铸《杨柳枝词二首之一》

 11纷纷花雨红成阵,冷酒青梅寒食近。——贺铸《木兰花·朝来著眼沙头认》

 12寒食晴阳少,江南此候同。——贺铸《清明病中》

 13後日重来寒食近,杏花林外见青山。——贺铸《再游西城》

   扩展阅读: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4]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9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