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作品风格

贺铸作品风格,第1张

 贺铸(1052~1125) 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汉族,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下面来看看他的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著名。《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如《六州歌头》: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间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亻怱,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婴,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他的诗歌创作正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因其为人豪爽精悍,故其诗也“灏落轩豁,有风度,有气骨(曹庭栋《宋百家诗存》)”,“工致修洁,时有逸气(《四库全书总目》)”,格调往往近于苏轼。只是题材内容不甚宽广,其作品以写个人生活经历为主,以旅途行役、登临游赏为多,较少触及社会矛盾。《黄楼歌》《游金陵雨花台》《海陵西楼寓目》等诗奔放杰出,气格悲凉苍劲,而《秦淮夜泊》《杨柳枝词》等则清新雅丽。《清堂燕》等作格调又近于小词。

 贺铸的诗,据《宋故朝奉郎贺公墓志铭》记载,有《庆湖遗老前后集》二十卷。但南宋初年仅存《前集》,光宗绍熙三年(1192)胡澄序而刻之以传。其子方廪又搜求故稿、碑石编为《后集补遗》。有李之鼎宜秋馆据旧钞校刻本。

 贺铸的词,据叶梦得《建康集》卷八称,贺铸曾自编为《东山乐府》,但未言卷数。黄《唐宋诸贤绝妙词选》称小词二卷,名《东山寓声乐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著录《东山寓声乐府》三卷,并称以旧谱填新词而别为名以易之,故曰“寓声”。另又有《东山乐府别集》之称。今存者名《东山词》,有《四印斋所刻词》本,又有涉园影宋金元明本续刊本及《村丛书》本。《村丛书》本并收入残宋本《东山词》一卷、《贺方回词》二卷、《东山词补》一卷。

 贺铸的诗文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代: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一)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版本二)

  六州歌头·少年侠气

 宋代: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闲呼 一作:间呼)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宋代: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1八十四字的古诗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八十四字的诗词,急

《田园乐》作者:唐朝 王维厌见千门万户,经过北里南邻。

官府鸣珂有底,崆峒(kōngtóng)散发何人。再见封侯万户,立谈赐璧一双。

讵(jù)胜耦耕南亩,何如高卧东窗。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翻译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这怎么能比得过归隐躬耕南亩,怎么比得上高卧东窗的闲适生活。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各首独立成章,联缀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组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辋川田园生活与自然景致,深婉委曲地表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境界。组诗写辋川山居的景致,重点不在外观景物的描写,而是着眼于体现内在精神生活的意蕴,这恰恰是王维山水诗最显著的特点。

因为写山、写水,其意当不在山水,而在于借山水抒怀明志。扩展资料字词注释(1)鸣珂(kē):一种美玉。

崆峒:指仙山。(2)璧:美玉。

讵(jù):岂,难道。表示反问。

胜:比得过,胜得过。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3)菱: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三角形,叶柄有气囊,夏天开花,白色。果实有硬壳,有角,可供食用。

策杖:拄着棍杖。(4)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落落:松高大的样子。衣冠:士大夫的穿戴。

表达情感王维诗歌美学的核心就是一个“静”字,而这组诗表现的也正是这个“静”字。他的静境,并非是一味能写环境的静谧,而重点在于抒写心境的宁静。

这种心境的闲静,非思想修养达到极致而不可为的。在《田园乐》组诗中,尽管大多写得寂静清幽,描写的环境是一种冷色,表现的心境是一种空寂。

但是,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却是美的,所体现出来的感情无一不是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因此,王维对“静”境的向往,是与他个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秉性分不开的。

384字以内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春愁》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 《过香积寺》唐代: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3 《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清代: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4 《北齐二首》唐代:李商隐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巧笑知堪敌万几,倾城最在著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5 《忆秦娥·用太白韵》宋代: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6 《南风歌》先秦:佚名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default_2aspx

484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84字诗词:

《彩凤飞》宋代诗人的陈亮

人立玉,天如水,特地如何撰。海南沈烧著,欲寒犹暖。算从头,有多少、厚德阴功,人家上,一一旧时香案。经惯。小驻吾舟才尔,依然欢声满。莫也教、公子王孙眼见。这些儿、颖脱处,高出书卷。经纶自入手,不了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诗人:白居易

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独骑善马衔镫稳,

初著单衣肢体轻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

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春酒冷尝三数盏,

晓琴闲弄十余声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

5励志古诗词84个字的

龟虽寿 汉魏·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论诗十绝》 宋·戴复古 草就篇章只等闲,作诗容易改诗难。

玉经雕琢方成器,句要丰腴字妥安。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咏史》 唐·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公子行》 唐·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悯旱》 清·洪亮吉 镇心帷车坐,偏愁云气晴。 客行殊望雨,敢说为苍生。

《长歌行》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作品简介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由贺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为伤春怀人之作。上片触景生情,引起对昔日心上人的怀念。下片由情入景,抒发相思的苦情。这首词写寻常离索之思,于精丽中见浑成,于顿挫中见深厚。

原文

  望湘人·厌莺声到枕

  作者: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青翰棹舣,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释

①带惊:因消瘦而吃惊。《梁书·沈约传》载沈约与徐勉书:“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以手握臂,率计月小半分,以此推算,岂能支久?”

②剩眼:指人变瘦后,腰带上空出越来越多的孔眼。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记小江。

③泪竹:二女娥皇,女英为舜妃。传说舜死于苍梧,舜死后,二女洒泪于竹,泪染楚竹而成斑痕,故斑竹又称泪竹。唐郎士元《送李敖湖南书记》:“入楚岂忘看泪竹,泊舟应自爱江枫。”

④佩兰:佩饰的兰花。非烟:步非烟,唐开功业妾。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⑤非烟:唐武公业的妾名。姓步,事见皇甫枚《非烟传》。此处借指情人。

⑥鸾弦:《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二头遂相着,终日射,不断,帝大悦。”后世称结娶为“续胶”或“续弦”,此处以鸾弦指爱情。

⑦奈云和二句: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此处化用其意。云和,古时琴瑟等乐器的代称,语出《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庚信《周记圜丘歌·昭夏》:“孤竹之管云和弦,神光未下风肃然。”曲终,原本作“曲中”,据别本改。

⑧罗袜:见周邦彦《瑞鹤仙》注。此处代指情人。 《释名.释衣服》:“袜,末也,在脚末也。”更早的时候,“袜”字从韦部、从革部而不从衣部,应该是以皮革做成的。在汉代“袜”字出现了,既然从衣,就不再以皮为之。汉张衡的《南都赋》:“修袖缭绕而满庭,罗袜蹑蹀而容与”,当中提到罗袜一词,说明早在汉代,人们所穿的袜子,已经由布帛做成。

⑨青翰:船名。因船上有鸟形刻饰,涂以青色,故名。《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乘青翰之舟。”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龙文饰辔,青翰侍御。”舣,船靠岸。

⑩临皋:临水之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注:“泽曲曰皋。”飞观,原指高耸的宫阙,此处泛指高楼。观,楼台之类。

译文

 莺啼声传来,鲜花的香气飘进屋里。这动人的声音,这沁人肺腑的香气,却只能令我心烦。因为我在醉中苦闷,在梦中无法摆脱萦缠。它们消耗了我大半光阴。鸳被上还有她熏的余香,令我珍惜。我因思念她为她瘦得太快,双眼憔悴。多少次伤春悲秋,今年的春天似乎更晚。斑竹的泪痕似乎未干,曾佩过的幽兰消减,湘地的天气阴柔。记得在清风明月的良辰,多次相约美人,与我结伴游赏玩乐。我相信鸾弦脆弱,任凭我再三弄弦曲终人散,佳人依然不曾出现。她的踪迹无处可寻,昔日同游的地方,只有微风吹拂江面,江波处无迹可求。我登上岸边高高的楼观,终日里凝神眺看,无一音信,只有双燕归来以解相思。

赏析

 此为伤离怀人之作。词中以典雅华丽、蕴藉凝炼的语言和动荡开合、严密浑然的结构,先由景到情,复由情到景,一波三折,回旋往复,浑成深厚,有飞扬顿挫、一咏三叹之妙。李攀龙评比词曰:“词虽婉丽,意实展转不尽,诵之隐隐如奏清庙朱弦,一唱三叹。”上片起首三句,由室外而室内,由写景而入抒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莺声恰恰而到枕,花香温而动帘,春光明媚,欣欣生意,本应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现冠不合常理之“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篇定调。故明代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曰:“‘厌’字嶙峋。”第三句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交织,充斥胸臆,作者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

 接下来三句写室内景物,透露“醉魂愁梦”之由。“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词人以一“惜”字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一“惊”字写出朝思暮愁、形削骨立之憔悴。“几许”句为上片词意之枢细。“伤春”总上,“春晚”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情感颇为复杂,语气极其沉重。

 “泪竹”三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意谓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所出徒为愁人提供触景伤情的材料而已。歇拍以“记”字领起,再由景到情,拍合旧事,振起上片。此二句紧承前之的层层铺垫和渲染,收束上片荡气回肠之愁情,于平实的叙述中寄寓沉重的哀伤。

 过片抒情,前两句承上启下,直抒胸臆。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上句借弦断喻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化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句意,言这一线希望顿时破灭。“须信”和“奈”两个虚词一承一转,把郁积心头的落寞和绝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认”字以下,直至“尽目临皋飞观”,都是望中所见。以眼前之景达“曲终人远”之情,情中置景,细腻熨贴。词人登“临皋飞观”而望远,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体态。

 结拍构思奇特,非同凡响。“不解”句,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的心情。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杳无间信,使人愁肠百结,肝胆俱裂。“幸有”一句,强颜自慰,愈见辛酸,些许温情与欣喜之中,带有无限的凄凉和感伤,使人从燕归人远,燕双人孤的意象中莸得深沉的感慨与回味。

 《蓼园词选》评此词“意致浓腴,得《骚》、《辨》之遗。张文潜称其乐府妙绝一世,幽索如屈宋,悲壮如苏、李,断推此种。”此乃深透之语。

讲解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上片由景生情,下片由情入景。

 “厌莺声到枕”三句,总说心境。“莺声到枕,花气动帘”写室外充满生机的盎然春意十分细腻。本来,莺声到枕,花气动帘,应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良辰美景,而词人却恰恰在其前冠以“厌”字,立即化欢乐之景而为悲哀之情,变柔媚之辞而为沉痛之语。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词定调。“醉魂愁梦相半”具体描写“厌”字之神理。“魂”而曰“醉”,则借酒浇愁,已非一时;“梦”而曰“愁”,则梦魂萦绕,无非离绪。醉愁相加,充斥于胸,词人此时,欲不厌春景,又将何如!此三句由外而内,由景入情,迷离惝恍,哀感顽艳。

 “被惜余薰,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写室内景物,申说“醉魂愁梦”之由。这里,“余薰”谓昔日欢会之余香。“等惊剩眼”一句,据《南史·沈约传》载:沈约言己老病,有“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之语。这里的“剩眼”指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代指日渐消瘦。词人以“惜”写出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之悲哀;以“惊”写出朝思暮愁、形销骨立之憔悴。词至此才揭示出,前三句之所“厌”、“醉”、“愁”全由与恋人分离之情事而发。然而词人却欲言又止;接下归结为“几许伤春春晚”。“几许”二字,可见伤春已久;“伤春”二字总上;“春晚”二字启下。刻意伤春而春色已晚,其中既有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又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暧。”申说可伤之景。词作由内而外,写即日所望。在一派浓暖的暮春天气里,湘妃斑竹,旧痕犹鲜,屈子佩兰,其香已老。这里,词人旧典活用,突出了“鲜”、“老”二字,这“鲜”“老”之物,皆令人触目生哀伤怀。这几句亦景亦情,情景交融。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拍合旧事,振起前片。眼前的景物是那样熟悉,词人的脑海里,很自然浮现出昔日欢会的场面。还是同样的小江之畔,还是风月佳时,自己曾不止一次地与恋人聚首。此二句平平叙来,若不经意,然而由于有了前面的层层渲染和铺塾,因而读后字字都能给人以痛心疾首之感。上片回环反复之愁情,至此句句都落到实处,词作腾挪跌宕,摇曳多姿,曲尽体物写情之妙。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三句,承上启下,直抒胸意。“鸾弦”,据《汉武外传》:“西海献鸾胶,武帝弦断,以胶续之,弦两头遂相著。”后称男子续娶为续弦。这里以“鸾弦”指情事。“云和”,琴瑟等乐器的代称。前两句是说,鸾弦易断,好事难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词人在上句借弦断喻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鸾胶再续的一线希望。下句用钱起“曲终人不见,江山数峰青”句意,言人散无踪,使这一微茫的希望顿时破灭。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这两句紧承“曲终人远”一句而来,言人虽无踪,地犹可认,语尤沉痛。

 “青翰棹舣”三句,登高遥望,骋想无极。词人登“临皋飞观,”则洲畔白苹萋萋,江边画舫停泊,即目皆为旧日景物。然而昔时双双携手水边弄波之旧处,却再也见不到心上人轻盈的姿态。这几句文势腾挪天矫,文心委婉曲折,曲尽体物写情之妙。“文如看山不喜平”,词亦依然。

 “不解寄”三句,转入景收,借燕以自宽。这里,“不解寄”上应“鸾弦易断”、“曲终人远”,以加倍笔法,深化此时凄婉欲绝之心情。“幸有”一句,篇末逆转,韵味无穷。伊人一去,不仅相见无期,就连一点消息也无,这岂能不使人黯然神伤!正在愁苦之际,似曾相识的旧时双燕却翩翩归来,给人带来一丝慰藉。人有情,却不解寄相思;燕无知,却似曾解人寂寞,故以“幸有”二字以自宽。当然,所谓“幸有”之背后,却蕴含着多少凄凉、寂寞与感伤。这与起句“厌”莺声到枕遥相呼应。起句“厌”,结句却“幸”、喜,章法亦奇,针线亦密,尤见功力。

作者介绍

 贺铸(1052-1125年3月18日) 字方回,又名贺三愁,自号庆湖遗老,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生长于卫州(今河南汲县)。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孝惠皇后族孙,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能诗文,尤长于词。其词内容、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宋史·贺铸传》)。17岁时离家(辉县)赴汴京,曾任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出监临城县酒税。元丰元年(1078)改官滏阳都作院。五年赴徐州领宝丰监钱官。由于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自称“四年冷笑老东徐”。元祐三年(1088)赴和州任管界巡检。此虽武职,但位低事烦,不遂其愿。不久因李清臣、苏轼推荐,改文职,任承事郎,为常侍。旋请任闲职,改监北岳庙。绍圣二年(1095)授江夏宝泉监,在任上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元符元年(1098)因母丧去职,不久东归,游历或居住于苏、杭一带。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服丧期满,召为太府寺主簿,继又改任宣议郎,通判泗州。崇宁四年(1105)迁宣德郎,通判太平州。再迁奉议郎。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州。重和元年(1118)以太祖贺后族孙恩,迁朝奉郎,赐五品服。他因尚气使酒,终生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在任一年再度辞职,定居苏州。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以此终老。这一时期,他继续编成《应湖遗老集》。宣和七年(1125)二月甲寅(十二)日(3月18日)卒于常州之僧舍。存词280余首。

词牌简介

 《望湘人》,词牌名之一,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六仄韵,独体。

格律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

被惜余熏,带惊剩眼。几许伤春春晚。

●●○○。●○●▲。●●○○○▲。 

泪竹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

须信鸾弦易断。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

○●○○●▲。●○○●●。●○○▲。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

青翰棹,檥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

○●●。●●○○▲。●●○○○▲。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

示意符号:⊙可平可仄;○平声;●仄声;△平韵;▲仄韵;A叶平韵;B叶仄韵。

#诗词鉴赏# 导语《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是宋代词人贺铸的作品。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下面就和 一起来了解下贺铸的诗词《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欢迎阅读!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苒苒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之“闲愁”。上片一往情深,写眼前之春景,兼顾回忆,是睹物思人;下片写由情生愁,愁思纷纷,愁无落处,直愁杀了人。末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承接上句“试问闲愁都几许”,是对此句的巧妙作答。词人的愁,是“闲愁”,不是离愁,也不是秋愁,更不是乡愁。也正是因为愁之“闲”,所以才漫无边际,飘飘渺渺,让人捉摸不定,却又无处不在。愁本是无形之物,可是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将之有形化,说那闲愁,大概就像那一川无际的烟草,那满城无形的风絮,那梅子将要黄熟之时的绵绵细雨吧。作者妙笔生花,用极其巧妙的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之虚为有形有质,情感表达十分妥当到位,真实可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展现了超人的艺术才华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这首词写思人之愁,立意新奇,不落窠臼,引人无限遐想,是千古传颂的名篇。

 词人一生郁不得志,仕途不顺,只做过一些身份低微的小官,结合此词来看的话,词中亦多有抑郁不平之感。“美人”、“香草”等意象本来又是高洁的象征,屈原《离骚》亦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等语,居住在香草泽畔的美人,也可以说是作者怀才不遇形象的真实写照。

扩展阅读:贺铸的简介

 贺铸(1052年-1125年),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长于卫州(治今河南卫辉),北宋词人,因其长相奇丑,也被称作“贺鬼头”。

 贺铸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即镜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年少读书,博学强记。授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任侠喜武,喜谈当世事,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著有《东山词》。

 贺铸是一位个性和词风都非常奇特的词人,截然对立的两面在他身上和词中都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他长相奇丑,身高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称“贺鬼头”;其词却“雍容妙丽,极幽闲思怨之情”。为人豪爽精悍,如武侠剑客,“少时侠气盖一座,驰马走狗,饮酒如长鲸”;却又博闻强记,于书无所不读,家藏书万卷,而且手自校雠,“反如寒苦一书生”(程俱《贺方回诗集序》)。

扩展阅读:贺铸的作品风格

 贺铸能诗文其词内容,尤长于词。风格较为丰富多样,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长于锤炼语言并善融化前人成句。用韵特严,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部分描绘春花秋月之作,意境高旷,语言浓丽哀婉,近秦观、晏几道。其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等对其词均有续作,足见其影响。代表作为《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生查子·陌上郎》、《浣溪沙》([一]、[二]、[三])、《捣练子·杵声齐》、《思越人》、《行路难·小梅花》、《凌歊·控沧江》、《捣练子·望书归》、《采桑子》等,其中以《青玉案·横塘路》、《鹧鸪天·半死桐》、《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三首为最。《鹧鸪天·半死桐》悼念词人相濡以沫的妻子,字字悲切,如泣如诉,“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一句更是饱含深情,哀婉凄绝。《芳心苦(踏莎行·杨柳回塘)》写“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的荷花,视角新奇却又不失于理,且托物言志,可谓手法高妙。

 贺铸虽然诗、词、文皆善。但从实际成就看,他的诗词高于文,而词又高于诗。其词刚柔兼济,风格多样,所以张耒赞为“盛丽如游金、张之堂,而妖冶如揽嫱、施之祛,幽洁如屈、宋,悲壮如苏、李(”《东山词序》)。其中以“深婉丽密”之作为最多。贺铸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建康集》卷八《贺铸传》)。这主要指他善于融化中晚唐诗句入词。他融化前人诗句的技巧,堪与周邦彦比美。他的许多描写恋情的词,风格也是上承温、李等人,写得婉转多姿,饶有情致。贺铸作词,像苏轼一样,也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张耒《东山词序》),抒发自我的人格精神。而贺铸作为一生不得志的豪侠,他的词具有独特的情感内涵:在宋代词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词人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0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