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生活经历是不同的人生际遇也是不同的,所以对待同一件事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态度不同,所以对待同一件事,我们的做法也会是不同的。就像白居易和李商隐,两个人同为有才华的诗人,但是两个人对待商女的态度却是不同的。这就体现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在白居易遇见商女的时候是刚好自己仕途不顺,命途多舛的时刻,在这个时候遇见琵琶女,耳听琵琶女自述自己身世的凄惨,使得白居易产生了人生的共鸣,由此想到了自身的不平的经历。正是这个共鸣,使得白居易对琵琶女的经历感同身受。所以他对琵琶女的态度很好很认同。
李商隐对商女的态度却是与白居易不同的。他没有坎坷的仕途,也不会与少女产生共鸣,所以说他对少女是采取不认可的态度,是贬底态度。他并不觉得商女的经历是可悲的,反而觉得他们不尊重自己。这就是经历不同,所带来的感受不同,他们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是不同的。
白居易和李商隐两个人的人生经历是不同的,李商隐并没有像白居易一样经过贬谪,仕途的不顺。所以说他认为,世界上的所有难题都是可以很容易解决的并不会特别困难。但是白居易却是经历贬谪遭到了其他人的不认可,所以他很同情商女的心情,可以理解她的感受。这就是际遇的不同,感受不同。
这是杜牧《泊秦淮》当中的名句,作者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系,对统治者的不满,详解如下:
1、关于这首诗的原诗: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2、翻译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3、赏析这个名句:
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游秦淮,在船上听见歌女唱《玉树后庭花》,绮艳轻荡,男女之间互相唱和,歌声哀伤,是亡国之音。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这种萎靡的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陈朝虽亡,这种靡靡的音乐却留传下来,还在秦淮歌女中传唱,这使杜牧非常感慨。他的诗说:这些无知歌女连亡国恨都不懂,还唱这种亡国之音!其实这是借题发挥,他讥讽的实际是晚唐政治:群臣们又沉湎于酒色,快步陈后主的后尘了。秦淮一隅,寄托如此深沉的兴亡感,足见金陵在当时全国政治中心已经移向长安的情况下,影响仍然很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