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一晃就五十岁了,到了古人所说的”知天命之年“。
青春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脸上的皱纹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多了几道,头上的白发也掩藏不住了。
最让人意想不到却又无可奈何的是,和亲戚朋友们聚会时,会被小孩子喊作“爷爷奶奶”了。称“老”似乎连自己都不愿意,可也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有些“圈子”真没有必要再维系了
人们之所以念念不忘同学情,是因为怀念青葱岁月,那个无忧无虑的自己,以及那份纯粹无暇的友情。
可半生已过,昔日的翩翩少年、靓丽少女,已经发福成了油腻的中年大叔、大妈了,不仅面容和身材已经大变样,为人处事也判若两人。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混成了“ 社会 人”,或多或少都散发着“行业”气味,从政的,会打官腔了;从商的,三句话不离生意经;打临工的,处处小心谨慎;当农民的,一如课文中的闰土,不再多说一句话了。
频频举起的酒杯,声声亲昵的称呼,却怎么也掩盖不住身份、地位带来的巨大差别,那段已经模糊了的记忆,早已经无法让人坦然面对眼前的人和事。
每个人都已经习惯了当下,自己的角色定位。几句寒暄过后,就觉得无话可说了。一来生怕自己提出的问题显得很低级,而让自己没面子;二来也觉得没必要再由自己来活跃气氛了。
不知道是谁,好不容易抛出一个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话题,依次轮着说,可一开口,有的人就不淡定了。于是,相互攀比,溜须拍马不知从什么时候,就涌上来,说着说着,一切就都变味了。
虽然也建立了同学联系群,可真正交流 情感 的少,用来为自己谋利的多。 有的人天天在群里打广告,有的不时喊投票。还有人,则很不合时宜,专门负责组织参加群内同学的红白喜事。但凡谁家有好事,只要他知道了,都弄一个接龙,规定随礼的最低标准,让人很是为难。
其实,真正感情深的同学,就那么一两个。生活中,也时常有联系,几十年一路相互陪伴,相互支持,已经成为了不是亲人的亲人了。
而大部分人,都已经渐渐疏远了,真情实意也无从谈起了。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更是悄悄退出了同学群,有意无意躲着当年的老同学。
也许,是时候说再见了!所谓“时光不老,青春不散”只是一种美好幻想罢了!
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对面,而你却在看手机。
当下,人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已经和手机密切联系在一起了。上网聊天比当面聊天,更为频繁,也更为自然。隔着屏幕,人们说什么,做什么似乎也更随意,毕竟少了面对面的眼神交流,不用担心被人看穿最真实的心思。
朋友圈中,有的人总是一派岁月静好幸福安然的模样,晒 美食 、美景以及美丽的心情,给人一种满满的优越感。有的人,借着朋友圈,不停地推送产品信息,赚钱才是最终目的。有的人,遭遇 情感 挫折,事业的打击,各种心灵鸡汤不断,
朋友圈,简直成为了一个万花筒,众生相在这里得以一一窥见。只是,隔着屏幕,人们都更加善于伪装自己,把真实的情绪悄悄隐藏起来,让人难辨真假。
哪怕一无所有,也无所畏惧,靠着自己的双手,去打拼理想的生活,比在朋友圈徒然地羡慕他人,来的要真实得多,也更有一种安全感。
不要让自己沉醉在朋友圈虚拟的繁华中,那些真正将朋友圈的生活过成了当下的生活的人,一定是吃过大苦的人,他们明白,真正的岁月静好,不是摆拍,而是脚踏实地去干出来。
为了证明自己人脉广,很多人都一个所谓的“社交圈”。
晓炎是一名普通中学老师,从乡镇中学调入县城一家中学之后,很快,他就找到了几个吃饭喝酒打牌的好友。他们之中,多多少少都有职务在身,因此,跟他们走得近,在学校中,似乎自己也就是很重要的人。
每到周末,就会由大家轮流做东,请客吃饭,要么去乡下的农家乐,要么去外地的某个景区。没有车子,没有职务,年龄也最小的晓炎,往往就是那个打杂的人。
譬如,组织大家在某个地方吃早餐,然后由他买单;譬如,订房订票订餐,都有他负责,一旦做东的人忘记付账了,也就由他垫付。
这样,混了好几个学期,晓炎依旧是个普通的老师,还为此疏忽了对于家人的陪伴,老婆也经常和他吵架,还一气之下,带着孩子把户口迁回了在市区的娘家。
这下,晓炎慌神了,本来,老婆就比他优秀,是一名妇产科医生,此番回去市区,很快就找到了工作,工资待遇也比这边高了不少。如果晓炎还继续这样混下去的话,两人指不定就要离婚了。
思来想去,晓炎决定不再跟着这帮兄弟们混了。他也想办法,考取了市区一家学校的教师岗位,跟老婆孩子团圆了。
到达市区之后,晓炎开始反思自己的交友行为,感觉到自己太可笑了。那些看不起你的人,无论你多么虔诚,多么卑微,依旧没人会把你放在眼里。
想要赢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终归还是靠自己。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离他身边最近的三个人往往最有感染力。
让自己从麻木中清醒过来,真正开始做自己吧,往后余生,越过越精彩。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源自网络。
沉默寡言,从不社交动态的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最直接而又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去聊天交友,虽然交到的朋友不会很多,但是,只要能成为朋友的,那么,以后的关系一定很坚固。每个人的圈子大小都不一样,不用与别人攀比,经营好自己的圈子,过好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了。沉默寡言的人,他们的社交圈子多数都是志同道合的人。因为沉默寡言的人多数都不会耍心眼,而那些口若悬河的人, 口中说的话没有多少是真的。但是沉默的人,他们是属于实干的人。所以,我认为沉默寡言的人组成的社交圈子,能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沉默寡言的人只不过是在言语表达上有些弱势,但是在比起技能和做事儿方面,他们绝对是一个能手。在社交圈子里需要表达自己情感的,是一个情感交流的圈子,如果沉默寡言,不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会被别人认为不好交往,会导致和别人产生距离,别人也不愿意接近这样的人,因为觉得与沉默的人交往特别的累。但是,上帝从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有的人能言善辩,但是做起事来却很差,有的人虽然表达的不多,但是却能做很多专业的事儿。所以说,每个人都有优点,每个人都有弱点,人不是完美的。沉默寡言的人想要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最好多去与解自己,懂得自己内心的人去交往。这样的人不需要太多,有几个就足够了。性格外向的人,觉得与沉默寡言的人交往特别累,那是因为他们很少用心去了解沉默寡言的人,也很少能懂得他们的内心。可是当一群沉默寡言的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能互相了解彼此的性格,懂得他们的内心,所以能很快的成为挚友。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交流。它可以促进感情的升华,友谊的加深,还能使人与人从陌生人到好朋友的过渡。那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像电波发射台一样,一次次的发射出爱的讯号,期待收到一点点回应,证明我们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好给我们自己一个继续在宇宙飘浮下去的理由。只是常常,我们收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而已。。。。 康永 - 给未知恋人的爱情短信 ‘’
引用这一段曾经有共鸣的话,再来最近看到乐嘉性格色彩解释,有这么一种人性格色彩为蓝色的人对感情要求极高,付出的感情需要得到回报,得不到就会陷入无限的痛苦之中,我们常说的纠结吧。
我不觉得付出就是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凡事都是双向的。我付出的同时,对方给了我一个让我付出的机会,而这种付出让我因“付出”而感动我自己。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在做“付出”的事,总觉得“回报”是必须的,是不是太累了些?是不是太刻意了些?所谓深交,懂你。其实也不用强求啦。你性格中不乏强求和执着,可能也就没那么好相处了。
朋友是分圈子的,有一种朋友就是利益上的互换,这一类朋友不需要什么交心,只需要彼此守信用,彼此有资源互换的价值就可以(第一次与这种朋友一般是互相吹捧),有一种朋友是兴趣上的朋友,一起打球,一起扯淡,一起下棋,因为共同的兴趣而在一起。有一种朋友是交心的朋友 ,这种朋友可遇不可求,更对的是一种默契。
真正能和你玩到一起的朋友一定和你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所以你不用担心怎么和他交流这个话题。只要你真心对待别人,那么能成为你朋友的人自然也会真心对待你。
70后的情感生活:四十之惑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又是夏末,一场雨像往常一样说来就来,淅淅沥沥地连续下了一个多星期,丝毫也没有要停下来的迹象,让南江这座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省会城市,仿佛一夜之间从夏天走进了秋天。
南江市的确是因江得名,因江闻名于国内外。这条江就是位于祖国珠江上游的南盘江。作为临安省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南江市虽地处西南高原的山间盆地,由于四周的山势不算太高,又有一条江从西至东穿城而过,便形成了唯其独有的鲜明特色:一年之内四季分明,气温冷暖相宜,是一座非常适合旅游、休闲、度假的南方城市。
近年来,由于临安省与好几个东南亚国家接壤,不仅漫长的国际边境沿线有许多不同规模的传统民间贸易口岸,而且还因东南亚第一长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蜿蜒曲折两千多公里,仅在临安省境内便形成了十多个非常适合建设中型以上内陆航运码头的“黄金宝地”。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速,以及东地亚国际边境贸易口岸建设速度的加快,南江这座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生活是一本书,过着过着,就坦然了。
人生是一条河,趟着趟着,就跨过了。
书写人的一生,读着读着,就释怀了。
大道至简,人人都懂。忘却过去,可不那么容易。
46岁的虹妹,出生在70年代关中平原郊县的一个村落山坳。时间一晃过去多年,每当回想起往事,有苦涩童年的记忆,有青春岁月的向往,也有艰辛创业的跌跌撞撞……好久以前,就想写一写关于虹妹的事,一直苦于素材不多,思维混沌,无从下笔,一放就是一年多。当朋友问起,只好笑着答曰:快了、快了。为了不辜负朋友的真情期待,只好把一些零碎记忆加以整理,用一根线串起来,权且当作虹妹的一篇回忆吧。
难忘的苦涩童年
现在看来,人的一生,从出生时始,到慢慢长大,直到老去,都是在与童年烂漫、青春岁月、激情梦想和夕阳无限好相陪伴中度过,虽然也有苦涩,甚至流过泪,幸福和快乐总是占着绝大多数。
然而在过去的艰苦岁月里,有些事,可不是如今想的那么美好。
1976年秋的一个雨夜,随着“哇……哇……哇……”的一声啼哭,在关中平原郊县一个村落的小山坳里,虹妹降生了。黎明破晓,雨过天睛,山坳上出现了一道彩虹。这种现象还是头一次见,前来道喜的村民都说,这是一个好兆头,你一言我一语,就把这个啼哭不止的女娃娃叫虹妹。父母也觉得不错,大家也都高兴,这么一叫就叫开了,左邻右舍都跟着叫了起来。直到现在,家乡的老人们都还记得这个事儿。只要虹妹回到老家,也都还这么叫着。
虹妹的那个村落,周边都是岁月冲涮出来深深的沟壑,沟壑两边的土很黄很硬,沟壑坡地只是依稀长出一些零星的小草和杂树,还不时有几只羊在抬头张望,显得那么悠闲自得。村落的房屋都是用黄泥巴土砌筑而成,每户都有一个小院,小院围墙约半人高,也是用泥土围成。院内散养着一些鸡和狗,鸡来回走动着觅食,狗懒洋洋地卧在一角,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的那个年代,去生产队劳动,是村民唯一的生活方式。据村民回忆说,“那时候,地是公社的,牛是公家的牛,人也叫社员,村落的一草一木,一瓜就果,都是公家的”“要是谁开一个荒,种一块地,吃一个新鲜,都会给你头上扣个‘资本家’的帽子,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
生产队劳作都是集体劳动,出一个劳力就挣一个劳力的工分,劳力多、出工多,挣工分就多,分到的粮食也就多一些。当时,生产队社员一个劳动工才值9分钱。加之“那个黄泥巴土不好种庄稼,成活率低”和“长时间干旱,农作物长不好,根本没有一个好收成,一年下来,村民们分到的粮食不够吃不说,工分钱也被提前预支光了。
“缺吃少穿”和“靠天吃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除了红薯,还是红薯,稍微好一些的时候,还能吃一口面糊糊,出就是用玉米面加开水勾兑一下的面糊糊,这个也算是孩子们最奢侈的食物了,大人有时候饿得实在受不了,只好偷偷地喝上几口水压压饿。逢年过节时,虽然能吃上一口油馍,那也只是把馍挖一个洞,用勺子挖点油,撒点盐。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家里没针没线,妇女生娃娃都是由赤脚医生接生,大小病只能硬扛着。当地也流传着“红薯面,红薯馍,离开红薯不能活”“无油无盐无人问,谁能管谁肚饥荒;苦旱暑热终累病,怎能求钱去药方”的童谣。这些,都是那个年代村民真实生活的写照。
虹妹是老大,父母视她为心头肉,掌上明珠,宠爱有加。在父母的呵护下,不管吃得多坏,虹妹过得很开心快乐,充满着童真童趣。能走路的时候,总是那么顽皮,那只小狗自然就成了最好的玩伴。还不时爬到父亲的背上让背着、再把脚跨到肩上让扛着。虹妹的父亲也总是百依百顺、宠爱有加。
“传宗接代、续接香火”的思想自古以来就有,也一直在这个村落沿袭了下来。虹妹的父母也不例外。1978年,在虹妹2岁多的时候,又一个小生命降落到这个农家小院,是一个男娃,虹妹的弟弟。尽管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新生命的降临,加之虹妹从小就很听话,还不时逗弟弟玩,又再一次给这个小家庭带来无穷的欢乐。
随着虹妹一天天的长大,单纯的童年时代,虽然不象现在有那么多的玩具,孩子们一样在玩得很开心。男孩子们就玩滚铁环、打弹弓。女娃们就一起玩过家家、牛皮筋、踢毽子、捉迷藏、躲猫猫等。虹妹除了与小狗为伴外,也就很快加入了女娃们的队伍,玩起了自己喜欢的 游戏 。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孩子们似乎也不在意,该玩的照样玩,与往常一样充满着快乐。尽管如此,生活节奏缓慢,加之集体劳动,虽然平日以烤红薯、面糊等为食,孩子们过得倒也很快乐,脸上也始终荡漾着快乐的笑容。人们也都过得很清闲、很坦然。
虹妹爸爸则不这样认为,日渐见底的缸底,自己没啥吃的,忍一忍能坚持下去,两个孩子可不行啊。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面黄肌瘦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虹妹爸爸心里想着,虽然不能开荒种地,但找一些别的活干比啥都强,“多刨一些食物,孩子就能多吃一点,总不至于饿死”。于是把心一横,在忙着生产队的劳作后,四处打听做工的事。
虹妹爸爸个头不是很高,瘦小的身材,加之皮肤黝黑,看起来也很有力气,是一个出工出力的好手。很快,虹妹父亲就找到一份苦差事——矿井挖煤。
尽管刚开始有各种不适应,看看家的现状和两个皮包骨一样的孩子,也只能咬着牙,一天一天地坚持下去。慢慢地也就适应了。虽然更苦更累一些,虹妹爸爸也确实是好样的,出工和挖煤两不误。回到家再看到两个幼小的生命,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把所有的疲劳都忘得一干二净,什么活都干,越干越有劲,越干越卖力。在煤矿,别人认为有危险,不愿意去的地方,他觉得还行就去了;别人怕苦怕累,不愿意干的事,他也自愿地去承担。就这样一干就是3年。
1982年,虹妹5岁的那年,虹妹爸爸在矿井干着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身体不适的情况有些严重了起来,由以前不时地咳嗽,慢慢的痰也多了起来,还感觉得胸也在闷痛,呼吸也不是那好。尽管如此,虹妹爸爸认为是生产队和矿井两头跑,太累了的原因,歇歇就会好的,压根没有把这当一回事,也没有对虹妹妈妈说起这事,还是照样坚持着。
“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虹妹爸爸与矿友在井道深处挖煤时,出现了坍塌事故受重伤,在送往生产队卫生所后,由于医疗所条件太过简陋,只是进行了一些包扎处理。由于家里十分拮据,只能选择在生产队卫生所呆着,加之伤势过于严重和肺部疾病加重,再强壮的硬汉,也坚持不下来,就这样很快地倒了走了。
在农村,一个没有男劳力的家庭,生活的现状是很难想象的。虹妹家的顶梁柱没了,虹妹妈妈一天天也是六神无主,整天哭哭啼啼的,一家人就这样不停地哭着,哭喊的场面和声音也让左邻右舍感到十分揪心。家就这样被阴霾笼罩了起来。
自从爸爸走了以后,幼小的虹妹和弟弟的人生一下就急转直下,家里的生活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再难,虹妹妈妈也要强打起精神,去生产队劳作。从此,照看弟弟的任务就落在虹妹幼小的身上。两个小孩子就这样在家相互依偎着,饿了去野地刨些地瓜啃着,脸上也没有了笑容,也很少去和**妹们一起玩了。
时间一晃就到了1984年,也是虹妹7岁该上学的年龄了。因为那时生产队没有幼儿园,所有小孩直接上小学。大队也有一所完小(1年级到5年级),5年级之后还得到更远一点的集镇上去上初中。上学的学费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多,只要几块钱,但由于家里的负担一下又压到了妈妈柔弱的双肩上,收入自然很少,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钱去上学啊。
开学的时间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了。虹妹看着别的娃一个个背着父母亲手缝制的麻布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虹妹也是在问着妈妈“我什么时候去上学啊”,听得虹妹妈妈心都碎了,同时也想,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于是东借西借,在开学过了1个月之后,虹妹才如愿以偿地上了学。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虹妹只要一放学,就帮妈妈做着各种活。在1987年虹妹10岁那年。在帮着放羊时,走在山坳崎岖的路上,由于平时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一不小心摔倒并滚到10多米高的沟壑里,把胳膊和腿也弄骨折了。这样一辍学就是2个多月。在自己能够自行走路的时候,由于家庭的困苦的原因,虹妹一直都没有再去学校,意味着虹妹已经辍学了。
辍学后的虹妹,就担起照看弟弟和做一些家务的任务。带弟弟玩时,也不时走在去学校的那条路上,不知不觉地到了学校,看着学校和别人家孩子上学的情形,虹妹只好爬在窗外,听老师讲课和学生读书的声音,从门缝看着老师和学生的身影。从那时起,虹妹就太想上学了,也渴望读书。
邻居看在心里,也有伤感,好好的一个人就这样没了,好好的一个家就这样塌了,有的对虹妹妈妈说“你一个农家妇女里里外外忙着,还要照顾两个娃娃,吃的是上顿不接下顿,啥时候是个头啊。”亲戚们看到两孩子比村里的其他娃娃明显矮瘦了许多,也都在劝虹妹妈妈“你一个人支撑着,苦了孩子,也苦了你,你就不为以后想一想?”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虹妹妈妈看到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泪如雨下。
在好心人不断地掺和下,虹妹妹妈妈尽管心里不愿意,不为自己,但也要为了两个小孩子吃一顿饱饭,只好点头答应与邻村一个失独年龄稍大一点的男子结合成一个新家。虽然虹妹只有10岁,她看起来比同龄的其他孩子明显懂事很多,知道是怎么回事。一年后,虹妹家又添了一个新生命,便是虹妹的妹妹,同母异父的妹妹,从此虹妹家就是五口之家了。
继父对虹妹姐弟虽然挺好的,只是不太爱言语,也不太会说话。有了继父的帮衬,虹妹又再一次走进了学校大门……但虹妹知道,继父不是亲爸爸,也不会像亲爸爸那样宠爱自己。自从有了妹妹以后,虹妹总觉得妈妈和继父对虹妹的关心似乎少了一些,每当家里来客人或是逢年过节,有什么好吃一点的,都是尽着弟弟和妹妹,便感到有些失落,认为妈妈不再爱着自己了。每次放学回家,虹妹总是先从门缝往里望一望,趁着继父不在家时,赶紧跑进屋。在的时候,就开始躲得远远的。因为,自从爸爸走了以后,虹妹再也没有吃过2分钱的冰棍,没有吃过别的孩子吃得过的零食,吃得最多的是,到野地里刨的红薯。虹妹已经懂得了很多很多,总是对这个新家没有一点感情。
虹妹有时候也在想,她之所以能继续上学,还真是亏得有继父,不然一直辍学到现在。虹妹也曾试着想去接受继父,但就是很难接受。一直到上完小学,再到集镇读初中,虹妹没有喊继父一声爸爸。继父是一个大老实人,心眼也不多,只知道劳作,平时也一直叫着虹妹,没有叫一声闺女,两人的代沟显得越来越大。
农村一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都说女孩都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作啥,还不如让回家帮衬着家做些家务好。虹妹因为之前辍学快一年,1990年,当刚满14岁正要读初二的时候,虹妹妈妈就对虹妹说“你弟弟也快上初中了,你妹妹也要上学校,咱们这个家庭承受不起,你也读了一个小学,认得几个字,钱也会认了,要不你就不读书了”的话。当听到这话时,继父只是在一旁坐着,也没有吱一声。虹妹知道,村里很多象她这样大的女孩子,都不再去学校了。这是继父和妈妈商量好了的,只是让妈妈说出来而已。
虹妹说,从此就真正的辍学了,也再没有去过学校,以后就是干不完有活,陪伴最多的就是那只小狗狗了。她还说,她能上到初一,还真要感谢继父。自幼失父、辍学、骨折、再次辍学等种种情形,还不时地在脑海里显现,想抹也抹不去,一直缠着她到现在,也一直在折磨着她。
人生路上遇彩虹
在村落长辈看来,“多子多孙多福”才叫幸福。他们常说“我们那个时候,十五六岁就结婚了,还不照样过得好好的。”“早结婚、早生子、早享福”这种传统观念已经深深烙入他们的脑海。
受到上一代人的影响,村落的大部分十六七岁青年,不管是男娃还是女娃,只要读完初中,就遵循着一代代沿袭下的传统,不再去上学。村民们还不断戏谑道“这回你可有帮手了,不用太累了”的话。这时候,有好事的媒婆,就上门开始张罗谈婚论嫁的事。如此一来,很多农家的孩子,自己还没成人就已经成家立业,一张张稚嫩的脸抱着另一张更稚嫩的脸,是很常见的事。
1993年,虹妹17岁那年,尽管看起来显得瘦弱,可也算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青春胴体散发出诱人的香气,惹得周边的一些好事媒婆踏破门槛。虽然虹妹妈妈与媒婆约见了一些青年,也多次对她提起这事。但虹妹一直执拗着,开始还见上一面,以后压根就不见面了。
虹妹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家庭的变故给虹妹留下的阴影也是太大了,“书我还没读够,我还想读书”“看到家里清贫的样子,还有父亲走后留下的阴影,我不想一辈子呆在这儿。”每当站在山坳的那个山坡上,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一辆破旧的拖拉机,行驶在蜿蜒崎岖的路上,走出山坳。除了在离家5华里路的集镇上了一年的初中外,再也没有去别的地方,虹妹是多么的想离开这个小村落,随着那辆拖拉机,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年龄大了,帮衬家做的事也多了起来。有些事家人跑不过来的,都是支使着虹妹跑前跑后,以后也不时的去集镇,甚至更远的县城。见得多了,想法也自然就多了,想走出小村落、小山坳的决心就更坚定了。
1994年,虹妹18岁时斗胆违抗一次“父母之命、婚媒之妁”,家里张罗的婚事就是不答应,总想找一个机会溜走。当虹妹再去县城时,看到了一个招工信息,心里是下明亮起来,“这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一种远离和执著想法越来越坚定。回到家后,于是就将这事说了出来,告诉母亲自己的想法。本以为母亲看到家里贫穷的样子,会很快同意她这样做,没曾想到妈妈是一个劲儿的反对说“你疯了,跑那么远”“你看看,和你一样大,谁谁都结婚了,谁谁还生孩子了”“你跑出去干什么,你不想结婚啊”……为此,虹妹和虹妹妈妈还多次争吵起来,闹得很不开心。
意已决,心不死,终不悔。虹妹终于下定决心,不管虹妹妈妈怎么反对、怎么争吵、怎么阻拦,也不管虹妹妈妈让亲友们做什么思想工作。这些话,总是从虹妹左耳进,右耳出,没有一点作用。用虹妹的话说,“妈妈不让我出去,就是想我让在家帮他们做做家务,再照顾着弟妹”“在村周边找一个合适的人家嫁出去,早早的成家,比什么都好。”
虹妹妈妈与自己的矛盾越来越大,好多话也说不到一块,有时只要一开口说话,不是大喊大叫,就是相到争吵起来。虹妹感觉到在家一天也呆不下去了,离家出去招工的主意更加坚定了,也就开始为出走谋主意了起来。
趁着大人外出劳作,弟妹上学的时候,虹妹把早早写有“妈妈,我要出去,你就不要拦着我了,我出去你也不用找我,等我找到了招工的地方,也找到了事做,我会回来看你的……”的一张小纸片塞在妈妈平时睡觉的枕头下,就这样在口袋里揣着一张黑白的身份证和平时去集镇省下的一点点零花钱,带着走出山坳的执著和对生活的追求,站在山坳回头望了望家的那个小院,毅然地去了县城……
从没有出远门的虹妹来,真正去一个大地方,对她来说也是一眼摸黑。“幸亏当时有个好心大叔,按当时记录下来的招工信息,告诉我买去咸阳的车票,这样就一坐就是坐4个多小时,来到一个陌生的新世界”“招工时,东张西望地,挤着跟好多人排队,按照他们说的填个表,就没事,说等通知”“刚出门在外,口袋的钱也不多,饿了就在路边买一个馒头啃啃,一天也就这样过去了”虹妹低沉地说道。
幸运之神说来就来,好像专门眷顾着一些特别需要眷顾的人一样。虹妹如愿以偿地顺利通过,被招入为工厂工人。从此,虹妹就和众多姐妹一样,身穿一套蓝色员工制服,车间、食堂、集体宿舍“三点一线”地穿梭着、忙碌着。由于生产任务重,生产车间得24小时连轴转,虽然是分班倒,但一忙起来,有时候一个工都要十几个小时,尽管如此,虹妹干得非常带劲,一点也不觉得累,似乎把过往都快忘掉了一样,和众姐妹们一样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对于果妹来说是非常幸运的。这个工厂就是起先不断发展起来原陕西彩色显像管总厂为主体组建的彩虹电子集团公司,后来的彩虹集团公司。在工厂这么一干就是好多年,后来也成为了一名正式工。待遇还不错,由刚开始的200元左右,到后来涨到了2000元。虹妹好像看到了希望,干劲更足了,一心扑在岗位上。
“嫁人就嫁彩虹人”“娶媳妇就娶彩虹妹”,这都是当人流传的一句话。现在可别小看那200元和2000元。80年代,人均月收入60-80元,但彩虹员工工资拿到了200—300元。90年代,很多单位上班的只有几百元,虹妹能拿到2000多元,这是一个多么可观的数字啊。每回想起来,工作上的顺利顺心,让虹妹感到了一种满足,一种甜蜜和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般地泛在脸上。
不仅如此,在2000年她24岁那年,当爱情之神一步一步向她走来后,心灵的碰撞,火花的迸发,顺理成章的在她25岁那年正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年之后,爱情的种子萌生发牙,瓜熟蒂落,喜得一个非常漂亮的宝宝。
之后这些日子,虹妹一直除了上班,下班后便承担起相夫教子的任务。随着收入的增多,人们的小日子过得越来红火,一直都荡漾在幸福的海洋里,生活十分甜蜜,心里总是乐滋滋的,再苦再累,觉得都很值得,房间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与此同时,虹妹一直没有忘记过读书,平时也不太爱出去玩,只要有点空闲,就充分利用起来,仅凭以前所掌握的一点知识,把以前拉下的、没有学过的东西,慢慢给捡了起来。在虹妹的不懈努力下,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一边照顾家庭,先后参加了两次成人考试,获得了中专和大专文凭,一举三得,可以说是事业和爱情双丰收。美好的生活就一直这样过着没风没雨没浪的日子,十分的惬意。
下岗之后的重生
光阴似箭,白驹过隙。时间一晃就到了2003年了。
在东风浩荡和西部大开发战鼓齐鸣的强大力量推动下,一股强大的新生力量,把那些活力不足、举步维艰和难以继续发展下去的传统作坊性企业,摧朽拉枯、摧枯振朽般地摧毁掉,迎来经济腾飞和 社会 发展的春天。
以前,这个小城市,似乎感觉不到改革开放这股强劲东风的威力,整个城市的生活节奏显得还是那么的轻松,人们都还照样不紧不慢地地过着安静、平坦、舒适的生活。2003年后,新技术快速推进,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应运而生,尤其是以纺织、电子类的工业尤为显著,这个小小城市似乎也感觉到了大地在颤动,很多人的内心在发毛。
虹妹的那个工厂也不例外,是受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传统产业断崖式衰败,企业经营业绩快速下滑,企业发展顿时陷入困境。厂方不得不采取分流、安置、竞聘等方式,杀出一条新路。作为厂里的一名普通员工,赖以生存的平台摇摇欲坠起来,受影响最多、也最深的,就是那些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底层一线的普通工人了。正当生活刚有起色,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丝丝甜蜜的时候,在而立之年的2005年,虹妹便与众多企业职工一样,在一纸命令之下以买断工龄的方式,失去了就业的机会,虹妹从此就失业了。
心理的落差与烦躁、郁闷、恐惧、彷徨一同袭来,感受最明显的就是收明显不如以前,养活一家人,房租、房货、孩子上学学费及生活开支等各种杂染杂八的费用,仅靠丈夫一个月一千元不到的工资,杯水车薪,远远不足,人生好像一下子就跌到低谷。起初,虹妹还在不停的靠一些熟人和朋友的帮助,寻找合适的工作,但总是不如意,工资少得可怜。虹妹也试图做一些其他的事,辛苦不吃,收入也十分的微薄。“如何是好,怎么办?”阴影一下子再一次笼罩在虹妹的头上。
在生活历练中养成不屈服、不甘于失败的性格,让虹妹在前思右想,犹豫再三之中,做了一个“先打一份工,有一点收入补贴家用,同时苦攻法律和语言两门学科,争取在两年内取得律师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的大胆决定。之后,在孤独与心不甘的两年六百多个日夜日夜的煎熬中,虹妹终于如愿以偿,获取了由国家有关资质部门核发的律师资格证和教师资格证。
证书拿到手,后面的路怎么去选择,走哪一条路,路该怎么走,容不得半点差错,也一直是虹妹再三思考的问题。
在经过大量咨询,并对照个人性格爱好之后,思路慢慢就清晰起来,果断作出“我爱读书,自己孩子也还小,下班之余,为什么不陪着孩子一起读书?”的决定。这样就开始在家里狭小空间,支起了一张小书桌,边学习,边辅导孩子的语文课方面的知识。
孩子上下学接送,是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有的家长很难做到按时接送,虹妹也就主动地承担起顺便接送的任务,这样一来二去,一些其他家长的孩子也一同来到虹妹家,在那个小上桌前与自家孩子一起,做起作业,听虹妹讲着自己读书时读到各类小故事,引得小家伙个个都乐哈哈、笑得前翻后仰的。
小孩子的思想非常清纯的,也非常喜欢自己想要的。只要一回家,便和父母讲起在虹妹家听故事的事,家长一看孩子作业也按时完成,也很高兴,自然就同意孩子放学后,就直接去虹妹家写作业,并听各种各样的故事。有时候,也自然的在虹妹家吃了起来,如同在自己家一样,没有一丝一毫的怯生和推脱。
这样一过就是一年。一些孩子也非常想去虹妹家,家长也因为感觉自家孩子和以前相比不太一样了,说起话来也有条理,而且还时不时给你瞎掰一个连自己也不曾听到过的故事,很愿意把孩子放在虹妹家。孩子在那吃、在那学、在那辅导,还听着各种各样的事故,和外托没啥区别,呆的时间长了,家长也老是感到不好意思,比照着外面辅导班的费用,多多少少给一些,心理面总觉得心安一些。就这样,虹妹也就有了除上班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外,也有了另外一份收,看着虽然不多,但心头感到十分的开心,感到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了这一次意外的经历,虹妹好像有了一些经验,于是就在家里再添置几张小桌小椅子,让每一个小孩都能象在学校一样,每人坐在桌上好写作业,写完后再听讲故事。这事在小区传开了后,更多的家长听说孩子很乐意去虹妹家写作业,听讲故事,也都效仿着这么做。
时间一长,虹妹家俨然就像一个培训班一样,孩子越来越多,故事讲得也就越来越有劲、越来有开心、越来越有门道。另外,一个月也就自然而然多了一个千儿八百的收入。就这样,虹妹每当下班后,在家里辅导孩子作业并讲故事,连续不间断,一做就是三年。虹妹似乎悟出了一个道理。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家里已经容纳不下了。虹妹想着,是不是该在外面找一个半间房子,放一些桌椅、黑板什么的,当一个小小的老师呢,反正自己也有教师资格证,也不怕啥的。
就这样,虹妹动手干了起来,在小区的一角,找了一个15个平方米的空房间,摆上10多张桌椅,当作教室开始辅导了起来。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虹妹安心,“三心合一”,迎来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室越来越大,虹妹也越来越有成就感,感慨自己还是读书太少,总是想多给孩子们讲一些动听、教育更深刻的事故,起码在激发孩子学习动力上起到很好的作用。为此,虹妹更是有目的性地加强了阅读广度和深度,从以前同步学生课本常识,扩大到 社会 面的各方面知识常识,海阔开空、天马行空,只要有利力孩子进步、长知识的,能讲多少就讲多少。
每当听到孩子说“老师,你比我们班的老师讲得好”的时候,虹妹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同时也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怎么把这个辅导班延续下去,让更多的适学儿童来听讲故事,又是虹妹在考虑的一个新问题。
在不断摸索、不断探求、不断思考之下,虹妹那聪明的脑袋瓜,似乎总是能找到恰到好处的切入口,找到正确的破解方法,一个又一个问题就很快地被消化掉了。
后来,虹妹在辅导班这件事上做得很好,发展得很快。目前各年级学生共有五六百学生,师资力量也相当的好。也是在市上原有几千家辅导学校当中,经淘汰取缔、优胜劣汰幸存200来所学校中靠前,且比较有名气的课外辅导培训学校之一。特别是各年级的孩子非常想着这个爱说爱笑的虹妹老师。
最近,好像又听说虹妹又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准备进一步扩大教学规模,同时在网络教学上开辟出一个新阵地。听到这个好消息,真为她高兴,真心希望虹妹把一直笼罩在心头的阴影扫去,事业越办越兴旺,在希望的田野上越走越远(图/来自网络,有侵权提示必删)
条件这么好就要去缘圆婚介了,那边是福建省情商研究会下属机构,很正规,老师也比较认真专业。 登记,证件,面谈这些程序一步都不会少,给人很安心的感觉。不知道你几几年的,反正据我所知 那边70后80后是非常多而且很优秀的,可能别的年龄阶段也有 只不过不太注意就比较少见。祝你好运!
与他人正确的情感沟通离不开两个主要的原则,第1个原则是倾听,第2个原则是反馈。
情感沟通并不简单,沟通和口才不是一回事,也许你是一个演讲家在台上可以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但是这并不代表你是一个懂得沟通的人,沟通讲究你来我往,你说了再多说了什么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方听进去多少,所以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两点,第1点是懂得倾听,第2点就是有效反馈。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2点来说明一下,如何沟通才能够更有效。
1、倾听的重要性
会说的人不如会听的人,倾听是沟通的第1步,只有懂得倾听你才能够走进那个人的心里,正所谓攻心至上,你只要掌握了他的心里活动,才能够顺着他的思路说下去,然后说出他爱听的话和有利于你们情感交流的语言,所以说倾听是沟通开始的第1步,这也是建起友谊桥梁的前提。
倾听别人的语言是掌握信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像鸭子听雷一样,左耳听右耳冒,而是利用大脑高速运转来搜集有用的信息,并且抓住要点来组织语言,这样才能够说出有针对性的话语。
2、有效的反馈
就比如两个人在说相声的时候,反馈是非常重要的,你说出一句话之后至少对方应该明白你说的是什么,而且给予适当的反馈这也是保持交流的一种有效机制。别人在向你诉说什么的时候,你应该看着对方的眼睛并且适当的回应以及提出一些质疑等等,这说明你用心在听。
你在说话的时候,也应该通过反馈的方式来了解对方,看他对你的态度是敷衍是真诚还是心不在焉,总而言之,任何沟通都离不开倾听和反馈这两个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