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引述材料时一定要躲开三个误区,你知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一、作文引述材料时一定要躲开三个误区
1、不假思索地照抄材料。
无重点,照抄照搬材料是大家常犯的错误。产生这一错误,是因为有些考生没有从审题立意的角度对材料进行取舍,同时又不懂得如何概括材料;还有一些考生为了拼写字数而把材料全抄下来。导致引用材料过多,分析论述过少。
2、改编的扩展,内涵不深。
有些考生在使用材料的时候,或者根据原料做扩写,或者将原料提取出来,然后再将故事中的关键词提取出来。这类故事编成故事的作法,看似富于想象力,但并不偏题,欠深奥,只能得及格分。
3、套题写作,穿靴戴帽。
有些考生虽然在文章末尾引用了材料,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与材料没有任何联系;甚至有些考生写的论文只是与材料有关,全文内容和所提供的材料没有任何关联。比如一篇应聘者的文章,《成功就是奋斗》一开始,引述材料,然后得出“成功就是奋斗”的结论,接着是关于奋斗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又在末尾引用资料来欺骗改卷老师的眼睛。这类作文属于“穿靴戴帽式”的作文,分数很低。
二、如何正确地引用资料?
1、开始部分概要和分析,保留材料的重点。
包括分析材料、挖掘精练,概括主题,使之成为自己写作文章的中心。接着,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主题,对原料中心的进一步阐释与论述。
2、回扣原料,为文章增色。
古代人写文章有“凤头”“豹尾”之说,结局好,可作画龙点睛或卒章显志或言尽意不穷。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有些考生的考场作文经常草草收尾,或重复意见,或空喊口号。若以原作结尾,照应题目或开头,则可增加文章的魅力。
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玩,是人的天性。玩,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钥匙;玩是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导向。玩中有学问,玩中有智慧…… 请以“会玩,才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透露真实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文题诠释 鲁迅先生在《风筝》一文中指出: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而本题提示语中的“玩”正是青春少年借助游戏、玩具或其他方式,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塑造性格、丰富情感的有效途径。作文题目考查形式为命题作文,审题虽略有难度,但学生调动已有生活体验和素材,还是比较容易上手的。 “玩”即借助某种形式释放自我情绪,以求得精神上的舒展与愉悦。“玩”的对象可以是某种文体活动,也可以指山水美景、阅读之趣;“玩”的主语既可以是自我,也可以是他人、他物。“会玩”需在立意上积极向上,不宜写低俗或不被大众认可的内容。“玩”是媒介,“会玩”是指向,“好”是归宿。另外,“会玩”与“才好”之间的逻辑关系应阐明才好。 教材中就有许多“会玩,才好”的例子:《竹影》中,丰子恺用一枚木炭玩出了中国画的意境之美;《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用装满萤火虫的鸭蛋壳,玩出了乡情的浓郁与甘醇;《童趣》中,沈复以神游之思,听“鹤”鸣,鞭“巨”物,玩出了童真与情趣……因此,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 生活,写亲身经历, 情实感,文章自然动人。 本题关注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要求学生能够智慧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也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写作功底与良好的语文素养。 审题误区 1.概念不清。 将“玩”等同于“游戏”“游玩”“游乐”等,窄化“玩”的意义与价值,或用大量笔墨解释“什么是玩”或“玩些什么”,浅化“玩”的深度与内涵,不能够明确文中所写“玩”之内涵与外延,容易造成详略不当,立意肤浅等问题。 2.立意不当。 “玩”是媒介,“会玩”是指向和落脚点。如若不能阐述“怎样才是会玩”这一重点内容,文章便没有抒情议论的主题提升点,内容会比较散乱,文脉也会不够清晰。同时,题目末尾的感叹号,提示了强烈的正向、积极的个人情感。 3关系不明。 从“会玩”到“才好”,需要必要的逻辑关系分析,“好在何处”“为什么才好”是必须解读清楚的两个问题,如果不能解释清楚,“玩”与“好”的关系就不能成立,本文必备的两个部分也将有所缺失。
走出成功的误区 在生活中,人们对成功的解释五花八门:有人说成功是拥有金钱,名利和地位;有人说成功是考到名牌大学;也有人说成功就是能够娶到个漂亮老婆回家生儿育女。那究竟成功是不是这样的呢?成功是一个怎样的定义呢? 从前在古波丝有这样一个人,他把太庙给烧掉了,最后被捉住了,人们看到了都觉得奇怪就问他说:你把太庙给烧掉了,难道不怕厄运会降临在你的头上吗?而他却说:我既然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让他们在数百年之后也能记得起我。这一个惊人的回答,可以让我们知道在他心中的成功就是所谓的名誉,地位。曾经有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劫匪竟然连环打劫了几所珠宝店,最后被警察抓住,他明知道这样做后果会很严重的,但他却执意这样做,这就说明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不我就死,要不我就要发财,只要有了金钱,人生才会成功,才会有价值。 其实成功是不是就局限于这些功名利就的呢?我可不这样认为,因为成功不是固定在一个界限里的,只要做了一件有益事情后的喜悦那就是成功,无论是件多么渺小,微不足道的事。 可是,成功是不是就一定代表不会失败呢?有的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不但是时运不济,也是因缘不具。有的人,表面上是成功的,但内在里是失败的;也有一些人外形是失败的,但合算起来还是成功的。例如,曹孟德雄心万丈,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当时是成功的,但在历史上做人是失败的;文天祥、史可法,败军之将,成为俘虏,看起来是失败的,但是在人格上,他们是成功的。蒋介石,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的领袖中,他的领导是失败的,但是他对抗战和保护台湾二千三百万军民同胞的安全是有贡献的,因此他是成功的;李登辉,在推动民主化的过程中,他是成功的,但是在对国民党和做人厚道方面,他是失败的。 其实成功与失败,往往只是一线之隔。成功的人,心生骄慢,骄者必败;失败的人,不必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世间上,不管金钱失败、事业失败、爱情失败,都不重要,只要做人不失败,那就是成功 成功的定义,不是权位上的高低,不是经济上的贫富,不是学问上的有无,不是身材上的高矮,而是道德良知上的一把秤,会秤出你的成功与失败。有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你说他失败吗?有的人位高权重,富甲一方,却如过街老鼠,甚至骂名千古,你说他是成功的吗?因此,成功与失败都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自己的心中是否有一把道德良知的度量衡。也就是说,在成功的词典里,每个人都可以“榜上有名”。只要你的努力是健康向上的,只要你追求的是真善美,只要你过得快乐、幸福,只要你认识了自己,超越了自己,最终成为了最好的你自己,那么,你就是成功的。所以,朋友们应该倘开心扉,认真享受周围的生活,走出成功的误区,用自己纯洁的心去感受,去聆听,为自己的成功迈出步伐。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一直考话题作文,前几年为文体不限,近几年改为文体自选,但在降低文体门槛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 要避免四大误区。自从《赤兔之死》见报后,不少考生模仿文言文来写,追求新颖,但得不了高分,因此做好高考作文,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避免四个误区
一、大杂烩与四不像。有的考生误以为文体自选可以随心所欲、任意而为,在文体上已存在问题,认识模糊,写出来的文章“四不像”。
二、盲目创新。有的学生看到往年一些比较另类的作文得了高分,便认为追求新颖是取得高分的一个捷径,大肆进行“创新”,殊不知,每年都有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得了低分,同学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地认识。
三、诗歌。陕西省一考生209 字的诗歌得满分,便有不少同学纷纷效仿,其实这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且从字数要求上看,209个字达不到800字这一要求。
四、语言华丽、思想空洞。不少中学生喜欢模仿名人的文化散文,但自己缺乏文化底蕴,文史知识漏洞百出,既没有文化又不像散文,只是堆砌华丽的词藻和排比句,装腔作势借以吓人,反而丢了分。
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科负责人曾说,淡化文体指阅卷和考试要开放、灵活,不要拘泥于单一的要求,但教学还是要严格要求,符合规范,高考辅导《高考作文不要盲目创新 要避免四大误区》。文体自选是给予学生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考生选定了写议论文,就要写得像议论文;写书信,格式必须对,否则要扣分。
确定文体分三步走,考生见到题目后要考虑三个问题:
一、这个话题最适合哪种文体?如1998 年“坚韧――我坚强的品格”,要求写出自己心理承受力方面的实例,显然写成记叙文最容易,写成说明文最难。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题目比较开放,几种文体都适合,比较而言,写议论文容易些。
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
三、要考虑自己有无相关的材料积累。写记叙文,要有情感内涵的生活素材;写议论文,要有相关的理论、事实论据;写说明文,要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写杂文,要能写出比较幽默的语言;写小说,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学生不是文体专家,因此高考阅卷时要求不是特别高,但基本要求应该达到。写议论文要特别注意研究话题中的引导语。这几年作文题目都是一段材料或故事,然后是引导语。考生往往重视故事和材料,忽略引导语、提示语,其实引导语中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把握好了就容易写下去。而写记叙文最关键的是选一个适合写 800 字左右的材料。
最后提醒,考生一定要注意书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
近年来,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出现。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是: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下文例题中将不再赘述这一基本要求)。
目前,学生在材料作文中的突出问题是:误把新材料作文当作话题作文,不注意二者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偏离题意;对两则及多则材料不知如何归纳概括,常常顾此失彼。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审题。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特别是多则材料类作文正确的审题方法,提高准确把握题意的能力,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重要问题。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在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近年来高考试题及各地模拟测试卷,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五种类型及审题方法,实践证明还是有针对性的,其教学效果也是很好的。
中考作文快速人题误区与点拨
226400江苏曹津源
古人要求写文章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开篇写成“凤头”,贵在精致简练而又不失靓丽绚烂,快速人题,切忌拖沓繁杂,不着边际。我们要避免下列误区:
一、不看主题,生硬套用。不管主题是否需要,先“复制”一段事先准备好的“富有文采”的写景文字。试想,一篇六七百字的中考作文,离题的写景就占了全文的四分之一,还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吗?
二、题记泛滥,文不达意。有些同学喜欢用题记,考前准备了不少名言佳句,作文时不看是不是适合用题记,只管拿来用,有些文不对题,不知所云,有些你用我用,“撞车”严重,这样的题记不但不能为文章增色,好文章反而会受其害,拉下考分。
三、议论冗长,言不及义。某省中考作文题是《我经历的一次小挫折》,题目本身就告诉我们要写记叙文。有的考生喜欢先议论一番再叙事,但是那些议论“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读来叫人如坠云雾。例如有位考生写道:“人生是一场接力赛,既要跑得快,还要跑得稳。一味求快,就容易跌跤,反而影响速度。当然,跌跤也不是坏事,它可以让你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积累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生活中遭遇挫折如同赛跑中的跌跤,只要心理素质好,你就不会失败,接力棒就不会丢失,就能跑完人生之路。”这段文字中,把人生比喻为“接力赛”就不恰当,与“挫折”没什么关系,关于“快”与“稳”的议论也离题甚远。如此拖拖拉拉的议论长达110字,下面的`叙事势必不能充分展开。
四、交代过细,指向不明。开篇交代事件发生的原因或背景如记流水账,冗长且没有定向。例如南京一位考生写《我做主》,记叙有一天爸爸妈妈出差,自己学着烧饭做菜的经过,表现“我做主”的自信和“在实践中学习”一类的感悟。这一立意符合题目要求,但是文章开篇却用150多字交代事件发生的背景:三人早早起来一起整理生活用品,父母如何仔细叮咛,“我”送父母出门……这种典型的慢慢悠悠、拖拖拉拉的入题方式,当然是严重的详略不当、题旨分散,这样的文章打及格分也难。其实这篇文章进入叙事前用两句话交代背景即可:“爸爸妈妈一早都出差了。 ( 中考作文 ) 今天,我的饭菜我做主!”
扣住文旨快速入题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下面以部分学生们写的《我们一起走过》的开头为例作简要点拨。
一、用一两句话点出人物、事件,引出下文。一学生叙述事件,这样写道:“爷爷,在我们一起生活的日子里,时时都能向您学知识啊!就说这大年三十夜吧。”干净、利索,直入主题。
二、简笔写景,点出题意。一学生在文中写道:“大片大片的麦田,湛蓝湛蓝的天空,洁白无瑕的云朵。麦收季节,我们和大人一起走过,分享喜悦和欢乐……”前一句只用21字写景,色态俱有,人物活动空间和季节特点鲜明;后一句只用20字就点出了人物、事件和情感基调。如此简笔,堪称快速入题的范例。
三、直接进入叙事。一学生这样开头:“‘快来吃啊,粽子煮熟啦!’随着外婆一声喊,我们几个‘小馋嘴’呼地一下围住了灶台。”这一场面描写只有30多字,接着文章以“糯米香”为线索,按照“包”“等”“吃”“思”四个部分展开记叙,演绎了“我”和外婆一起度过的充满爱的日子。此文开篇精彩的直接叙事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四、议论点题,引出叙事。例如:“一起走过的日子值得珍惜,因为它体现着理解、包容和互信。”只有两句话,却点明了主题和所写事件的意义,简练明白。
五、简笔设疑,亮出新意。例如:“面对作文题《我们一起走过》,往事历历在目,我最挂念的,是那只离我而去却又时时伴我同行的小麻雀……”作者不选同学老师为同行者,却推出“小麻雀”,这是为何?既然小麻雀“离我而去”为何却又“时时伴我同行”,这又有什么深意?如此点题设疑,颇有新意的开篇只用40多字,值得我们借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