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情感的两极特性

《普通心理学》:情感的两极特性,第1张

情感在性质、强度、紧张度等方面存在的向背两极状态,就是情感的两极性。向背两极性不是各占一端,截然对立,而是在一个连续体上的向背两极的变化。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切克提出的情绪三维模式(如图8-2),就反映了情绪在强度上的变化以及彼此之间的对立性质。

在他绘制的空间模型图上,最上面的八个扇面里代表八种基本情绪,它们烈,故居于顶端,沿扇面向下,越靠近底部,这种情绪就越微弱。在扇面上越邻近的情绪性质上越相似,距离越远,差异越大,互为对顶角的两个扇形中的情绪则是相互对立的。如憎恨和接受,是对立的两种情绪,靠近憎恨的悲痛与其比较近似,靠近接受的喜悦在性质上与其也更为接近。

情感两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肯定与否定的两极性。一般来讲,当人们的需要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是肯定的情感,如满意、愉快、接受、爱慕等;当人们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是消极的情感,如烦恼、忧虑、悲伤、愤怒等。但在社会生活中,有些情感表达并非如此简单,有时历经磨难,愿望终于得以实现时,反倒悲从中来,喜极而泣;有时愿望无法得到满足时,又会哭笑不得。

积极与消极的两极性。从情感对行为的动力作用看,肯定的情感一般起着“增力”作用,促使人们积极行动,提高活动效率;否定的情感更多地产生“减力”作用,使人意志消沉,不思进取,妨碍活动的顺利完成。当然,在具体情境中,不切实际地盲目乐观,过于兴奋,也会造成不良后果,而忧伤和愤怒有时也能激发人的内在力量,去不断奋斗,有所创造。

强与弱的两极性。人的很多情感存在着由弱到强的程度上的变化。就愤怒来讲,前后就有不同的变化:愠怒、愤怒、大怒、暴怒、狂怒。此外,从好感到酷爱,从愉快到狂喜,从忧伤到剧痛,都是强弱两极上的变化。情感的强度越大,人的行为受其支配的可能性就越大,就越难以自控。

紧张与轻松的两极性。紧张与轻松的体验常常发生在生活中的危急关头或关键时刻。当消防队员去奋力灭火,医疗人员去救死扶伤,演员上台表演,运动员参加大赛,经常会处于高度的情绪紧张状态,一旦这些任务完成,危险解除或关键时刻过去,随之而来的是一种轻松的情绪体验。当然,紧张感也和当事人的处事经验和应变能力有关,有些人越到紧急关头,反而越镇静和从容。过度的紧张感会使人不知所措,弄巧成拙。

激动与平静的两极性。激动通常是由于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引起的强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如狂喜、大怒、极度恐惧等。和激动相对立的是平静的情绪,强度较弱,而持续时间较长。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一般都需要在乎静的情绪状态下完成,在生活中崇尚“淡泊宁静”也说明平静的情绪对人的生活有重要意义。

区别在于适用范围不同。

情感丰富指内心多愁善感,优柔寡断,用于个人,感情充沛指感情很丰富,多用于对他人的感情。

感情是通过密切交往和经常沟通而产生,而情感多是短时间产生的。

(1)上述材料主要说明情感的重要性,要重视自己情感的培养,要培养丰富、健康、高尚的情感。  

(2)培养丰富、健康、高尚的情感,会成为我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动力;鼓励我们积极向上的动力;使我们的情感向丰富、健康和高雅的方向发展,使我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 

(3)要感受理智,体验道德,欣赏美好。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期的情绪情感仍然经常变化,甚至会出现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2情感比较外露。在幼儿初期时,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在外。

3情绪极易冲动。

幼儿的情感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冲动,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其次,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随着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引起幼儿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也会随之不断丰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随之发展起来。

了解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特点,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要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对于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但由于幼儿年纪小,认知水平较低且缺乏较强的自制力,因此良好情绪的培养需要成人的帮助和引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126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